邻苯二酰胺衍生物、农用与园艺用杀虫剂及其施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邻苯二酰胺衍生物、含有任意所述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农业与园艺杀虫剂和它们的用途。
背景技术
JP-A-11-240857和JP-A-2001-131141描述了类似于本发明邻苯二酰胺衍生物的化合物,它们可用作农业与园艺杀虫剂。不过,这些参考文献没有描述关于本发明化合物的工作例、物理性质等。
农业与园艺作物等的生产仍然受到有害昆虫等的严重损害,需要开发新颖的农业与园艺化学品,确切为农业与园艺杀虫剂,这是因为例如出现了耐受现有化学品的有害昆虫。另外,由于老年农民人口的增加等,需要各种节省体力的施用方法,需要开发具有适合于这些施用方法的性质的农业与园艺化学品。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人为了开发新颖的农业与园艺化学品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结果发现本发明由通式(I)代表的邻苯二酰胺衍生物是任何文献都未知的新颖的化合物,是优异的农业与园艺杀虫剂,与JP-A-11-240857和JP-A-2001-131141所公开的化合物相比,它们在更低的剂量下表现优异的杀虫效果,能够在很高程度上通过根吸收和转移,特别是在施用于土壤等的情况下,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涉及由通式(I)代表的邻苯二酰胺衍生物:
其中R1、R2和R3各自可以相同或不同,是氢原子、(C1-C6)烷基、(C3-C6)链烯基或(C3-C6)炔基;X和Y3各自可以相同或不同,是卤原子;Y1和Y2各自可以相同或不同,是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2-C6)链烯基、卤代(C2-C6)链烯基、(C2-C6)炔基、卤代(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基磺酰基、卤代(C1-C6)烷基磺酰基、单(C1-C6)烷基氨基或二(C1-C6)烷基氨基,它们的(C1-C6)烷基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n是0至2的整数;
含有所述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农业与园艺杀虫剂,和使用它们地方法。
本发明的化合物在低剂量下表现优异的杀虫效果,能够在很高程度上通过根吸收和转移,特别是在施用于土壤等的情况下。
实施发明的方式
在关于本发明邻苯二酰胺衍生物的通式(I)的定义中,术语“卤原子”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或氟原子。术语“(C1-C6)烷基”表示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术语“卤代(C1-C6)烷基”表示取代的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相同或不同的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术语“(C3-C6)环烷基”例如表示3至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本发明的通式(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在有些情况下在其结构式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中心,在有些情况下具有两种或多种旋光异构体和非对映体。本发明还包括所有单独的旋光异构体和由这些异构体按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通式(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其结构式中的碳-碳双键而具有两种几何异构体。本发明还包括单独的几何异构体和由这些异构体按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通式(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所优选的化合物例如有这样的邻苯二酰胺衍生物,其中R1是(C1-C6)烷基,R2和R3各自是氢原子,X和Y3各自可以相同或不同,是卤原子,Y1是卤原子或(C1-C6)烷基,Y2是卤原子,并且n是0至2的整数。更优选的化合物是这样的邻苯二酰胺衍生物,其中R1是甲基,R2和R3各自是氢原子,X是碘原子,Y1、Y2和Y3各自可以相同或不同,是卤原子,并且n是0至2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但是它决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其中R1、R2、R3、X、Y1、Y2、Y3和n是如上所定义的,halo是卤原子。
通式(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可以这样制备,在惰性溶剂中,在有或没有酸或碱的存在下,使通式(VI)phthalisoimide衍生物与通式(V)苯胺衍生物反应,得到通式(IV)邻苯二酰胺衍生物,在脱卤化氢剂和惰性溶剂的存在下,使邻苯二酰胺衍生物(IV)与通式(III)卤化物反应,得到通式(I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然后在惰性溶剂的存在下,使邻苯二酰胺衍生物(II)与氧化剂反应。
当R2是氢原子时,通式(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可以这样制备,在惰性溶剂的存在下,使通式(IV)邻苯二酰胺衍生物与氧化剂反应,没有得到通式(I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的步骤。
通式(VI)邻苯异酰亚胺(phthalisoimide)衍生物、也就是用在本发明中的起始化合物可以按照JP-A-11-240857和JP-A-2001-131141所公开的制备方法加以制备。
(1)通式(VI)→通式(IV)
在该反应的情况下,所需化合物可以按照J.Med.Chem.,10,982(1967)所述方法制备。
用在该反应中的惰性溶剂例如包括四氢呋喃、二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二噁烷、氯仿、二氯甲烷、氯苯、甲苯、乙腈、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
可用于反应的酸例如包括有机酸,例如乙酸、三氟乙酸等;和无机酸,例如盐酸、硫酸等。关于酸的用量,可以在催化量至摩尔过量于通式(VI)邻苯异酰亚胺的范围内恰当选择酸的用量。碱例如包括有机碱,例如三乙胺、吡啶等;和无机碱,例如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关于碱的用量,可以在催化量至摩尔过量于通式(VI)邻苯异酰亚胺的范围内恰当选择碱的用量。
关于反应温度,反应可以在0℃至所用惰性溶剂的沸点下进行。尽管反应时间因反应规模、反应温度等而异,不过它从若干分钟至48小时。反应完成后,将所需化合物通过常规方法从含有所需化合物的反应系统中分离,如果必要的话,经过重结晶、柱色谱等纯化,由此可以制备所需化合物。
(2)通式(IV)→通式(II)
作为用在该反应中的惰性溶剂,可以使用任何惰性溶剂,只要它不会显著抑制反应的进展即可。可以例证的惰性溶剂包括芳族烃,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卤代芳族烃,例如氟苯、氯苯、二氯苯等;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无环或环状醚,例如二乙醚、二噁烷、四氢呋喃等;酯,例如乙酸乙酯等;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酸,例如乙酸等;二甲基亚砜;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这些惰性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使用。
脱卤化氢剂例如包括有机碱,例如三乙胺、吡啶等;和无机碱,例如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由于反应是一种等摩尔反应,使用等摩尔量的反应物足矣,不过也都可以使用过量。
关于反应温度,反应可以在室温至所用惰性溶剂的回流温度下进行。尽管反应时间因反应规模、反应温度等而异,不过可以在若干分钟至48小时的范围内恰当选择。
反应完成后,将所需化合物通过常规方法从含有所需化合物的反应系统中分离,如果必要的话,经过重结晶、柱色谱等纯化,由此可以制备所需化合物。所需化合物无需从反应系统中分离即可进入随后的反应步骤也是可能的。
(3)通式(II)或(IV)→通式(I)
用在该反应中的惰性溶剂例如包括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氯仿等;芳族烃,例如甲苯、二甲苯等;卤代芳族烃,例如氟苯、氯苯、二氯苯等;酸,例如乙酸等;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等。
氧化剂例如包括间氯过苯甲酸、过乙酸、偏高碘酸钾、过硫酸氢钾(oxone)和过氧化氢。关于氧化剂的用量,可以在0.5至3当量每当量通式(II)或(IV)邻苯二酰胺衍生物的范围内恰当选择氧化剂的用量。
关于反应温度,反应可以在-50℃至所用溶剂沸点的范围内进行。尽管反应时间因反应温度、反应规模等而异,不过它从若干分钟至24小时。
反应完成后,将所需化合物通过常规方法从含有所需化合物的反应系统中分离,如果必要的话,经过重结晶、柱色谱等纯化,由此可以制备所需化合物。
本发明的通式(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所典型的化合物列在下表1和表2中,但是它们决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通式(I)
表1(R1=CH3,R2=H)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1 H F Cl Cl Cl 0 199-201
2 H Cl Cl Cl Cl 0 189-190
3 H Cl Cl Cl Cl 1
4 H Cl Cl C1 Cl 2 198-201
5 H Br Cl Cl Cl 0 178-181
6 H Br Cl Cl Cl 1
7 H Br Cl Cl Cl 2 227-228
8 H I H Cl F 0
9 H I H Cl Cl 0
10 H I H Cl Br 0
11 H I H Cl I 0
12 H I H Br Cl 0 209-211
13 H I H Br Br 0
14 H I H Br I 0
15 H I H I Cl 0 204-206
16 H I H I Br 0
17 H I H I I 0
18 H I H CF3 F 0
19 H I H CF3 Cl 0 180-182
20 H I H CF3 Cl 1 129-134
21 H I H CF3 Cl 2
22 H I H CF3 Br 0
23 H I H CF3 I 0 88-90
24 H I CH3 H Cl 0 178-180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25 H I CH3 H Cl 1 112-113
26 H I CH3 H Cl 2 106-107
27 H I CH3 H Br 0 172-173
28 H I CH3 H Br 1 96-98
29 H I CH3 H Br 2 118-120
30 H I CH3 H I 0 155-157
31 H I CH3 H I 1 99-102
32 H I CH3 H I 2 116-118
33 H I CH3 F F 0
34 H I CH3 F Cl 0
35 H I CH3 F Br 0
36 H I CH3 F I 0
37 H I CH3 Cl F 0
38 H I CH3 Cl Cl 0
39 H I CH3 Cl Cl 1
40 H I CH3 Cl Cl 2
41 H I CH3 Cl Br 0
42 H I CH3 Cl I 0 202-204
43 H I CH3 Cl I 1 102-107
44 H I CH3 Cl I 2 132-135
45 H I CH3 Br Cl 0
46 H I CH3 Br Br 0
47 H I CH3 Br I 0
48 H I CH3 I Cl 0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49 H I CH3 I Br 0
50 H I CH3 I I 0
51 H I CH3 CF3 Cl 0
52 H I CH3 CF3 Br 0
53 H I CH3 CF3 I 0
54 H I CF3 H Cl 0
55 H I CF3 H Br 0
56 H I CF3 H I 0 154-155
57 H I CF3 H I 1 120-125
58 H I CF3 H I 2 115-117
59 H I CF3 Cl Cl 0
60 H I CF3 Cl Cl 1
61 H I CF3 Cl Cl 2
62 H I CF3 Cl Br 0
63 H I CF3 Cl I 0
64 H I CN H Cl 0 144-148
65 H I CN H Cl 1 118-121
66 H I CN H Cl 2 114-117
67 H I CN H Br 0
68 H I CN H I 0
69 H I CN Cl Cl 0
70 H I CN Cl Cl 1
71 H I CN Cl Cl 2
72 H I CN Cl Br 0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73 H I CN Cl I 0
74 H I F H F 0 146-148
75 H I F H F 1 85-88
76 H I F H F 2
77 H I F H Cl 0
78 H I F H Br 0
79 H I F H I 0
80 H I F F F 0 157-159
81 H I F F Cl 0
82 H I F F Br 0
83 H I F F I 0
84 H I F Cl F 0 169-171
85 H I F Cl Cl 0
86 H I F Cl Cl 1
87 H I F Cl Cl 2
88 H I F Cl Br 0
89 H I F Cl I 0
90 H I F Br F 0
91 H I F Br Cl 0
92 H I F Br Br 0
93 H I F Br I 0
94 H I F I F 0
95 H I F I Cl 0
96 H I F I Br 0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97 H I F I I 0
98 H I Cl H F 0
99 H I Cl H Cl 0 155-157
100 H I Cl H Cl 1 82-86
101 H I Cl H Cl 2 109-111
102 H I Cl H Br 0 149-151
103 H I Cl H Br 1 85-89
104 H I Cl H Br 2 118-120
105 H I Cl H I 0 133-135
106 H I Cl H I 1 84-88
107 H I Cl H I 2 108-109
108 H I Cl F F 0
109 H I Cl F Cl 0
110 H I C1 F Cl 1
111 H I Cl F Cl 2
112 H I Cl F Br 0
113 H I Cl F I 0
114 H I Cl Cl F 0
115 H I Cl Cl F 1
116 H I Cl Cl F 2
117 H I Cl Cl Cl 0 175-176
118 H I Cl Cl Cl 1 94-98
119 H I Cl Cl Cl 2 239-241
120 H I Cl Cl Br 0 183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121 H I Cl Cl Br 1 95-100
122 H I Cl Cl Br 2 243
123 H I Cl Cl I 0 183-185
124 H I Cl Cl I 1 89-94
125 H I Cl Cl I 2 111-113
126 H I Cl Br F 0
127 H I Cl Br Cl 0
128 H I Cl Br Cl 1
129 H I Cl Br Cl 2
130 H I Cl Br Br 0
131 H I Cl Br I 0
132 H I Cl I Cl 0
133 H I Cl I Cl 1
134 H I Cl I Cl 2
135 H I Cl I Br 0
136 H I Cl I I 0
137 H I Cl CH3 F 0
138 H I Cl CH3 Cl 0 169-173
139 H I Cl CH3 Br 0
140 H I Cl CH3 I 0
141 H I Cl CF3 F 0
142 H I Cl CF3 Cl 0 196-198
143 H I Cl CF3 Cl 1 97-101
144 H I Cl CF3 Cl 2 205-207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145 H I Cl CF3 Br 0
146 H I Cl CF3 I 0
147 H I Cl CN Cl 0 184-185
148 H I Cl CN Cl 1 92-97
149 H I Cl CN Cl 2 206-208
150 H I Cl CN Br 0
151 H I Cl CN I 0
152 H I Cl OCHF2 Cl 0
153 H I Cl OCClF2 Cl 0 96-98
154 H I Cl OCF3 Cl 0
155 H I Cl SCF3 Cl 0
156 H I Cl NO2 Cl 0
157 H I Br H F 0
158 H I Br H Cl 0
159 H I Br H Br 0
160 H I Br H I 0
161 H I Br F Cl 0
162 H I Br F Br 0
163 H I Br F I 0
164 H I Br Cl Cl 0
165 H I Br Cl Cl 1
166 H I Br Cl Cl 2
167 H I Br Cl Br 0
168 H I Br Cl I 0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169 H I Br Br Cl 0
170 H I Br Br Br 0
171 H I Br Br I 0
172 H I Br I Cl 0
173 H I Br I Br 0
174 H I Br I I 0
175 H I I H F 0 160-163
176 H I I H Cl 0
177 H I I H Br 0
178 H I I H I 0
179 H I I F Cl 0
180 H I I F Br 0
181 H I I F I 0
182 H I I Cl Cl 0
183 H I I Cl Cl 1
184 H I I Cl Cl 2
185 H I I Cl Br 0
186 H I I Cl I 0
187 H I I Br Cl 0
188 H I I Br Br 0
189 H I I Br I 0
190 H I I I Cl 0
191 H I I I Br 0
192 H I I I I 0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193 H I OCH3 H Cl 0
194 H I OCH3 H Br 0
195 H I OCH3 H I 0
196 H I OCH3 Cl Cl 0 107-109
197 H I OCH3 Cl Br 0
198 H I OCH3 Cl I 0
199 H I OCF3 H Cl 0
200 H I OCF3 H Br 0
201 H I OCF3 H I 0 145-147
202 H I OCF3 H I 1 98-102
203 H I OCF3 H I 2
204 H I OCF3 Cl Cl 0
205 H I OCF3 Cl Br 0
206 H I OCF3 Cl I 0
207 H I SCH3 H Cl 0
208 H I SCH3 H Br 0
209 H I SCH3 H I 0
210 H I SCH3 Cl Cl 0
211 H I SCH3 Cl Br 0
212 H I SCH3 Cl I 0
213 H I SCHF2 H I 0 76-79
214 H I SCHF2 H I 1
215 H I SCHF2 H I 2
216 H I N(CH3)2 H I 0 51-56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217 H I N(CH3)2 H I 1 73-77
218 H I N(CH3)2 H I 2
219 CH3 I Cl Cl Cl 0 159-161
220 CH3 I Cl Cl Cl 1
221 CH3 I Cl Cl Cl 2
222 H I F CH3 Cl 0 100-102
223 H I F CH3 Cl 1 198
224 H I F CH3 Cl 2 228-231
225 H I CH3 CH3 F 0 190
226 H I CH3 CH3 F 1 97-99
227 H I CH3 CH3 F 2 209
228 H I OCH3 Cl Cl 1 88
229 H I OCH3 Cl Cl 2 83
230 H I H CHF2 Cl 0 180
231 H I H CHF2 Cl 1 163-166
232 H I H CHF2 Cl 2 225
233 H I I H F 1 201
234 H I I H F 2 137
235 H I SCH3 Cl Cl 0 146-147
表1(续)
No. R3 X Y1 Y2 Y3 n 熔点(℃)
236 H Cl Cl Cl Cl 0
237 H I Cl Cl Cl 0
238 H I Cl Cl Cl 1
239 H I Cl Cl Cl 2
240 CH3 I Cl Cl Cl 0
241 CH3 I Cl Cl Cl 1
242 CH3 I Cl Cl Cl 2
243 H I H Cl F 0
244 H I H Cl Cl 0
245 H I H Cl Br 0
246 H I H Cl I 0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例,但是它们不应被视为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N2-(1,1-二甲基-2-甲硫基乙基)-3-碘-N1-(4-碘-2-甲基苯基)邻苯二酰胺(化合物No.30)的制备
在10ml乙腈中溶解1.5g(4mmol)N-(1,1-二甲基-2-甲硫基乙基)-3-碘邻苯异酰亚胺,向溶液加入0.89g(3.8mmol)4-碘-2-甲基苯胺。10分钟后,过滤收集所沉淀的晶体,得到1.94g所需化合物。
物理性质:m.p.155-157℃,收率84%。
实施例2
N2-(1,1-二甲基-2-甲亚磺酰基乙基)-3-碘-N1-(4-碘-2-甲基苯基)邻苯二酰胺(化合物No.31)的制备
在10ml氯仿中溶解0.5g(0.82mmol)N2-(1,1-二甲基-2-甲硫基乙基)-3-碘-N1-(4-碘-2-甲基苯基)邻苯二酰胺,然后将溶液冷却至0℃,向溶液加入0.19g(1.1mmol)间-氯过苯甲酸。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溶液倒入水中,用氯仿萃取所需化合物。将有机层用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和10%碳酸钾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残余物用少量乙醚洗涤,得到0.35g所需化合物。
物理性质:m.p.99-102℃,收率71%。
实施例3
N2-(1,1-二甲基-2-甲磺酰基乙基)-3-碘-N1-(4-碘-2-甲基苯基)邻苯二酰胺(化合物No.32)的制备
在10ml氯仿中溶解0.5g(0.82mmol)N2-(1,1-二甲基-2-甲硫基乙基)-3-碘-N1-(4-碘-2-甲基苯基)邻苯二酰胺,向溶液加入0.47g(2.72mmol)间-氯过苯甲酸。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后,将反应溶液倒入水中,用氯仿萃取所需化合物。将有机层用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和10%碳酸钾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残余物用少量乙醚洗涤,得到0.37g所需化合物。
物理性质:m.p.116-118℃,收率74%。
含有本发明由式(I)代表的邻苯二酰胺衍生物或其盐作为活性成分的农艺杀虫剂适合于控制各种有害昆虫,例如农艺有害昆虫、储存谷物有害昆虫、卫生有害昆虫、线虫等,这些对稻谷、果树、蔬菜、其他作物、花卉和观赏植物等是有害的。它们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例如对鳞翅目,包括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 fasciata)、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sp.)、苹小食心虫(Grapholitha inopinata)、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大豆食心虫(Leguminovora glycinivorella)、桑小卷蛾(Olethreutes mori)、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猛花细蛾(Caloptilia zachrysa)、金纹小潜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梨潜皮细蛾(Spulerina astaurota)、菜粉蝶日本亚种(Pieris rapaecrucivora)、烟实夜蛾(Heliothis sp.)、苹果皮小卷蛾(Laspeyresiapomonella)、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苹果银蛾(Argyresthiaconjugella)、桃柱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稻纵卷叶野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桑绢野螟(Glyphodes pylo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直纹稻弄蝶(Parnara guttata)、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斜纹贪夜蛾(Spodoptera litura)、贪夜蛾(Spodoptera exigua)等;半翅目,包括二点叶蝉(Macrosteles fascifrons)、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t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日本葡萄粉虱(Aleurolobus taonabae)、甘薯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桃蚜(Myzus persicae)、角蜡蚧(Ceroplastesceriferus)、橘绵蚧(Pulvinaria aurantii)、樟网盾蚧(Pseudaonidiaduplex)、圣琼斯康盾蚧(Comstockaspis perniciosa)、矢尖盾蚧(Unapsisyanonensis)等;垫刃线虫科,包括多色异丽金龟(Anomala rufocuprea)、日本弧丽金龟(Popillia japonica)、烟草窃蠹(Lasioderma serricorne)、褐粉蠹(Lyctus brunneus)、马铃薯瓢虫(Epilachna vigintiotopunctata)、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番茄象(Listroderes costirostri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棉铃象(Anthonomus gradis gradis)、稻水象(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黄曲条菜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马铃薯叶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Mexican bean beetle(Epilachna varivestis)、corn rootworm(Diabrotica sp.)等;双翅目,包括瓜寡鬃实蝇(Dacus(Zeugodacus)cucurbitae)、橘果实蝇(Dacus(Bactrocera)dorsalis)、大麦毛眼水蝇(Agnomyza oryzae)、葱地种蝇(Delia antiqua)、灰地种蝇(Deliaplatura)、soybean pod gall midge(Asphondylia sp.)、家蝇(Muscadomestica)、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 pipiens)等;和垫刃线虫科,包括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Aphelenchus sp.(Aphelenchusavenae)、菊叶芽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等。
含有本发明的通式(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或其盐作为活性成分的农艺杀虫剂对上述例证的有害昆虫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这些对稻田作物、山地作物、果树、蔬菜、其他作物、花卉和观赏植物等是有害的。因此,在有害昆虫预期出现的季节、在它们出现之前或者在确认它们出现之时,将本发明农艺杀虫剂施用于稻田水、果树茎与叶、蔬菜、其他作物、花卉和观赏植物、土壤等,可以获得本发明农艺杀虫剂的所需效果。
一般按照普通的农用化学品制备方法将本发明的农艺杀虫剂制成常用的剂型。
也就是说,将通式(I)邻苯二酰胺衍生物或其盐和可选的助剂按适当比例与适合的惰性载体掺合,通过溶解、分散、悬浮、混合、浸渍、吸附或附着作用,制成适合的剂型,例如悬液、乳油、可溶性浓缩物、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粉剂、片剂、药包等。
可用于本发明的惰性载体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作为可用作固体载体的原料,可供例证的是大豆粉、谷粉、木粉、树皮粉、锯屑、烟草茎粉、胡桃壳粉、糠、纤维素粉、蔬菜提取残余物、合成聚合物或树脂粉、粘土(例如高岭土、膨润土和酸性粘土)、滑石(例如滑石和寿山石)、二氧化硅粉或薄片(例如硅藻土、硅沙、云母和白炭(合成的高分散性硅酸,也称微细粉碎的水合二氧化硅或水合硅酸,有些商业上可得到的产品含有硅酸钙作为主要组分)、活性炭、硫粉、浮石、煅烧硅藻土、磨碎的砖、飞灰、沙子、碳酸钙、磷酸钙和其他无机或矿物粉末,化学肥料(例如硫酸铵、磷酸铵、硝酸铵、尿素、氯化铵)和堆肥。这些载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混合物使用。
可用作液体载体的材料选自这样的材料,它们本身具有溶解性,或者虽然没有溶解性但是能够借助助剂分散活性成分。下面是液体载体的典型实例,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混合物使用:水、醇(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和乙二醇)、酮(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二异丁酮和环己酮)、醚(例如乙醚、二噁烷、溶纤剂、二丙醚和四氢呋喃)、脂族烃(例如煤油和矿物油)、芳族烃(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和烷基萘)、卤代烃(例如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和氯苯)、酯(例如乙酸乙酯、二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酯、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和二辛基邻苯二甲酸酯)、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腈(例如乙腈)和二甲基亚砜。
下面是助剂的典型实例,它们是根据目的而使用的,单独使用或者在有些情况下两种或以上助剂结合使用,或者根本不必使用。
为了乳化、分散、溶解和/或湿润活性成分,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供例证的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树脂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一月桂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一油酸酯、烷基芳基磺酸酯、萘磺酸缩合产物、木素磺酸盐和高级醇硫酸酯。
进而,为了稳定作为活性成分的化合物分散系,增粘之和/或粘合之,还可以使用下面例证的助剂,也就是还可以使用酪蛋白、明胶、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乙烯醇)、松节油、糠油、膨润土和木素磺酸盐。
为了提高固体产品的可流动性,还可以使用下列助剂,也就是可以使用蜡、硬脂酸盐、烷基磷酸酯等。
诸如萘磺酸缩合产物和磷酸盐的缩聚物等助剂可以用作可分散产品的胶溶剂。
诸如硅酮油等助剂也可以用作消泡剂。
作为活性成分的化合物含量可以因需要而异,作为活性成分的化合物的使用比例可以在0.01至90重量份每100份农业与园艺杀虫剂的范围内加以适当选择。例如,在粉剂或颗粒剂中,作为活性成分的化合物的适合含量为0.01至50重量%。在乳油或可流动的可湿性粉剂中,含量也是0.01至50重量%。
本发明的农艺杀虫剂用于以下列方式控制各种有害昆虫:将其本身或者用水等适当稀释或悬浮后,施用于预期出现有害昆虫的农作物或者不希望有害昆虫出现或生长的位置,用量对控制有害昆虫来说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农艺杀虫剂的施用剂量因各种因素而异,例如目的、所要控制的有害昆虫、植物的生长状态、有害昆虫出现的趋势、天气、环境条件、剂型、施药方法、施药位置和施药时间。根据目的,可以在每10英亩0.001g至10kg(以作为活性成分的化合物计)、优选为0.01g至1kg的范围内加以适当选择。
本发明的农艺杀虫剂可以与其他农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真菌剂、生物农药等混合使用,目的是扩大可控制有害昆虫种类的范围,延长有效施药时间或者减少剂量。此外,本发明的农艺杀虫剂可以与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等混合使用,这因施药情形而异。
作为用于上述目的的其他农艺杀虫剂、杀螨剂和杀线虫剂,可供例证的农艺杀虫剂、杀螨剂和杀线虫剂例如乙硫磷、敌百虫、甲胺磷、高灭磷、敌敌畏、速灭磷、久效磷、马拉松、乐果、安果、灭蚜磷、蚜灭多、甲基乙拌磷、乙拌磷、异砜磷、二溴磷、甲基一六零五、杀螟松、杀螟腈、丙虫磷、倍硫磷、丙硫磷、丙溴磷、丙胺磷、双硫磷、稻丰散、甲基毒虫畏、毒虫畏、杀虫畏、腈肟磷、异噁唑磷、吡唑硫磷、杀扑磷、毒死蜱、甲基毒死蜱、打杀磷、二嗪农、虫螨磷、伏杀磷、亚胺硫磷、杀抗松、喹噁磷、特丁磷、灭克磷、硫线磷、甲亚砜磷、DPS(NK-0795)、乙丙磷威、克线磷、isoamidophos、噻唑酮磷、氯唑磷、灭克磷、倍硫磷、伐线丹、除线磷、硫磷嗪、乙丙硫磷、丰索磷、除线特、除虫菊酯、丙烯菊酯、炔酮菊酯、苄呋菊酯、氯菊酯、七氟菊酯、氟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α-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λ-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氟酯菊酯、杀灭菊酯、高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乙氰菊酯、醚菊酯、卤醚菊酯、灭虫硅醚、氟胺氰菊酯、灭多虫、甲氨叉威、硫双灭多威、涕灭威、棉铃威、巴丹、速灭威、灭杀威、残杀威、phenoxycarb、丁苯威、苯虫威、苯硫威、联苯肼酯、BPMC、西维因、抗蚜威、虫螨威、丁硫克百威、呋线威、丙硫克百威、砜灭威、杀螨硫隆、氟脲杀、伏虫隆、氟铃脲、双苯氟脲、氟丙氧脲、氟虫脲、定虫隆、杀螨锡、三环锡、油酸钠、油酸钾、蒙五一五、蒙五一二、乐杀螨、虫螨脒、开乐散、Kersen、Chrorobenzilate、溴螨酯、三氯杀螨砜、杀虫磺、苯螨特、双苯酰肼、甲氧苯酰肼、chromafenozide、克螨特、杀螨醌、硫丹、噁茂醚、氟唑虫清、唑螨酯、tolfenpyrad、锐劲特、吡螨胺、唑蚜威、特苯噁唑、噻螨酮、烟碱、硝胺烯啶、吡虫清、thiacloprid、吡虫啉、thiamethoxam、clothianidin、nidinotefuran、氟啶胺、蚊蝇醚、灭蚁腙、嘧胺苯醚、哒螨酮、灭蝇胺、TPIC(异氰尿酸三丙酯)、拒嗪酮、四螨嗪、buprofedin、硫环杀、喹螨醚、灭螨猛、噁二唑虫、复合杀螨霉素、米尔螨素、齐墩螨素、emamectin-benzoate、艾克敌105、BT(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艾扎丁、鱼藤酮、羟丙基淀粉、保松噻、威百亩、Morantel tartrate、棉隆、杨菌胺、侵入巴斯德氏芽菌(Pasteuriapenetrans)、Monacrosporium phymatophagum等。作为用于上述相同目的的农艺杀真菌剂,可供例证的农艺杀真菌剂例如硫、石灰硫、碱性硫酸铜、异稻瘟净、克瘟散、甲基立枯磷、福美双、福代锌、代森锌、代森锰、代森锰锌、甲基代森锌、托布津、甲基托布津、苯菌灵、双胍辛醋酸盐、双八胍盐、丙氧灭绣胺、氟酰胺、戊菌隆、呋吡唑灵、溴氟唑菌、甲霜灵、噁霜灵、氯环丙酰胺、抑菌灵、磺菌胺、百菌清、亚胺菌、fenoxanil(NNF-9425)、himexazol、氯唑灵、氟菌安、杀菌利、烯菌酮、异丙定、三唑酮、氟菌唑、双苯三唑醇、环戊唑醇、fluconazole、丙环唑、diphenoconazole、腈菌唑、氟醚唑、己唑醇、戊唑醇、酰胺唑、丙氯灵、稻瘟酯、环唑醇、富士一号、异嘧菌醇、二甲嘧菌胺、嘧菌胺、啶斑肟、氟啶胺、嗪氨灵、哒菌清、腈嘧菌酯、代森环、克菌丹、噻菌灵、噻二唑素-S-甲基(CGA-245704)、四氯苯酞、三环唑、咯喹酮、灭螨猛、喹菌酮、二噻农、春雷霉素、有效霉素、多氧霉素、灭瘟素、链霉素等。类似地,作为除草剂,可供例证的除草剂例如草甘膦、草硫膦、草甘双膦、双丙氨酰膦、草胺磷、禾草畏、苄草丹、杀草丹、稗草畏、黄草灵、利谷隆、香草隆、苄嘧黄隆、环丙黄隆、醚黄隆、吡嘧黄隆、四唑黄隆、啶咪黄隆、tenylchlor、草不绿、丙草胺、稗草胺、乙苯酰草、苯噻草胺、胺硝草、治草醚、氟锁草醚、乳氟禾草灵、cyhalofop-butyl、碘苯腈、溴丁酰草胺、枯杀达、稀禾定、草萘胺、indanofan、吡唑特、吡草酮、氟唑草酯、灭草烟、磺胺草唑、cafenstrole、bentoxazon、恶草灵、对草快、敌草快、肟啶草、西玛津、阿特拉津、戊草津、苯氧丙胺津、benflesate、达草氟、喹禾灵、噻草平、过氧化钙等。
关于生物农药,使用本发明的农艺杀虫剂例如与下列的混合物,预期可以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从细胞核多羟病毒(NPV)、微粒子病病毒(GV)、细胞质多羟病毒(CPV)、entomopox病毒(EPV)等获得的病毒制剂;用作杀昆虫剂或杀线虫剂的微生物农药,例如Monacrosporium phymatophagum、Steinernema carpocapsae、Steinernema kushidai、侵入巴斯德氏芽菌(Pasteuria penetrans)等;用作杀真菌剂的微生物农药,例如木质素木霉(Trichoderma lignorum)、放射形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非致病的胡萝卜欧文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和用作除草剂的生物农药,例如田野黄单孢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等。
另外,本发明的农艺杀虫剂可以与生物农药结合使用,包括天敌,例如寄生蜂(Encarsia formosa)、寄生蜂(Aphidius colemani)、Gall-mildge(Aphidoletes aphidimyza)、寄生蜂(Diglyphus isaea)、寄生螨(Dacnusa sibirica)、捕食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捕食螨(Amblyseius cucumeris)、捕食虫(Orius sauteri)等;微生物农药,例如Beauveria brongniartii等;和性外激素类,例如(Z)-10-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Z)-4,10-十四碳二烯基=乙酸酯·(Z)-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Z)-11-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13-二十碳烯-10-酮、(Z)-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Z)-11-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13-二十碳烯-10-酮·14-甲基-1-十八碳烯等。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例,但是它们不应被解释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中所用的术语“份数”均以重量表示。
制剂例1
表1或表2所列各化合物 10份
二甲苯 70份
N-甲基吡咯烷酮 10份
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与烷基苯磺酸钙的混合物 10份
将上述成分均匀混合进行溶解,制得乳油。
制剂例2
表1或表2所列各化合物 3份
粘土粉 82份
硅藻土粉 15份
将上述成分均匀混合并研磨,制得粉剂。
制剂例3
表1或表2所列各化合物 5份
膨润土与粘土的混合粉末 90份
木素磺酸钙 5份
将上述成分均匀混合,将所得混合物与适量水一起捏和,然后造粒并干燥,制得颗粒剂。
制剂例4
表1或表2所列各化合物 20份
高岭土与合成高分散性硅酸的混合物 75份
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与烷基苯磺酸钙的混合物 5份
将上述成分均匀混合并研磨,制得可湿性粉剂。
试验例1: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杀虫效果
释放小菜蛾成虫,使其在中国卷心菜幼苗上产卵。释放后两天,将其上沉积有卵的幼苗浸入液体化学品达约30秒钟,液体化学品是这样制备的,稀释含有表1或表2所列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制剂,调节浓度至预定浓度。风干后,放置在恒温在25℃的房间内。浸入液体化学品后六天,统计孵化的昆虫,根据下列等式计算死亡率,由此根据下示标准判断杀虫作用。试验重复进行三组,每组10只昆虫。
判断标准:
A ---死亡率100%
B ---死亡率99-90%
C ---死亡率89-80%
D ---死亡率79-50%
E ---死亡率49-0%
使用JP-A-2001-131141所述化合物作为对比化合物如下:
A:N2-(4-氯-2-甲基苯基)-3-碘-N1-(1-甲基-2-甲硫基乙基)邻苯二酰胺(化合物No.9)
B:N2-(4-氯-2-甲基苯基)-3-碘-N1-(2-乙硫基-1-甲基乙基)邻苯二酰胺(化合物No.24)
结果如下表3所示。
试验例2:对斜纹贪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杀虫效果
将一片卷心菜叶(栽培品种;Shikidori)浸入液体化学品达约30秒钟,液体化学品是这样制备的,稀释含有表1或表2所列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制剂,调节至预定浓度。风干后,将其放置在直径9cm的塑料陪替氏培养皿中,接种斜纹贪夜蛾二龄幼虫,然后盖上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在25℃的房间内。接种后八天,统计死亡的和存活的幼虫数,根据下列等式计算死亡率,并根据试验例1所示标准判断杀虫作用。试验重复进行三组,每组10只昆虫。
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供试化合物 No. 浓度 (ppm) 试验例1 试验例2 2 4 5 7 19 23 24 25 26 27 28 29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C A A A A A A A E A E A A A D A E E E C E A E C E A E A E A E
表3(续) 供试化合物 No. 浓度 (ppm) 试验例1 试验例2 30 31 32 42 43 44 56 57 58 84 99 100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E A A A A E A E A E A A A E A C A E E E A E A E A E A E
表3(续) 供试化合物 No. 浓度 (ppm) 试验例1 试验例2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17 118 119 123 124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A A A E A E A E A E A E A A A A A A A A A E
表3(续) 供试化合物 No. 浓度 (ppm) 试验例1 试验例2 125 142 143 144 147 148 149 153 201 202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50 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E A A A E D D C E A E A E A E A E E E A B 50 5 50 5 A E A E E E E E
试验例3:通过土壤处理,防治卷心菜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效果
在移植卷心菜植物(栽培品种:YR Seitoku)之时,将种植孔用按照制剂例从表1或2所列化合物制备的颗粒剂处理。在移植后的预定天数统计卷心菜植株上的小菜蛾寄生虫。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mgAI/植株表示每株植物的活性成分剂量(mg)。
表4 供试药剂 (供试化合物No.) 剂量(mg/AI/植株) 寄生虫的数量/3植株 18天后 25天后 32天后 42天后 25 28 30 20 20 20 0 0 0 0 7 9 6 23 19 22 59 37 A(JP-A-2001-131141 的化合物No.9) 未处理 20 - 8 125 75 182 143 204 146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