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磨抗冲击型的采煤截齿及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煤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属于高耐磨抗冲击型的采煤截齿及其加工方
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采煤机使用的采煤截齿的基体均为表面硬度低于HRC65的纯钢体,采煤截齿
头为硬质合金材质。在使用的过程中,此种采煤截齿普遍存在侧面的基体不耐磨、不抗冲
击,焊接采煤截齿头易脱离,从而缩短了采煤截齿整体的使用寿命,采煤截齿使用时间短,
维修更换次数频繁,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高及采煤成本高,其次截齿是直接截割煤和岩石
的,它受到煤和岩石的磨粒磨损和冲击,因此,对截齿的基本要求是:齿头高耐磨性;本体高
强韧性。当遇到夹矸及断层时不仅要求耐磨性好,而且耐冲击,最好达到刀头不崩裂,刀体
不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采煤截齿因侧面耐磨性差,截齿头使用寿命短,而降低采煤截齿的
整体使用寿命和采煤成本高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耐磨抗冲击型的采煤截齿,提高采
煤截齿整体使用寿命,延长采煤截齿使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采煤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耐磨抗冲击型的采煤截齿,所述的煤截齿由基础钢制成,在其基础钢体外
烧结有CBN颗粒。
所述的基础钢为低碳钢经渗硼处理,表面硬度高于HRC70,芯部硬度低于HRC30。
所述CBN颗粒厚度为1~2mm。
高耐磨抗冲击型的采煤截齿的加工方法,将基础钢体为42CrMo经锻打、机加工后
与20%-30%硼铁、AL2O360%-70%、KBF15%、NH1HCO3 5%.渗硼剂5-6kg放入热处理生产
线,温度升至950-1300℃,保温4.5-5小时,以22℃/小时冷却至350℃,再随炉腔自然冷却至
常温,进行渗硼处理得到表面硬度为HRC72,芯部硬度为HRC28的截齿本体。再利用粉末冶金
技术在锥部分烧结CBN颗粒,得到高硬度的截齿表面。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发明开发了一种既有高硬度的齿体表面、高耐磨性,又有较低的心部硬度的本体,
提高了截齿的抗冲击性,在使用过程中比原来的煤截齿的使用寿命提高3-4倍。省去焊接合
金齿头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可知,一种高耐磨抗冲击型的采煤截齿,所述的煤截齿由基础钢制成,在
其基础钢体外烧结有CBN颗粒,所述的基础钢为低碳钢经渗硼处理,表面硬度高于HRC70,芯
部硬度低于HRC30,所述CBN颗粒厚度为1~2mm。
高耐磨抗冲击型的采煤截齿的加工方法,将基础钢体为42CrMo经锻打、机加工后
与20%-30%硼铁、AL2O360%-70%、KBF15%、NH1HCO3 5%.渗硼剂5-6kg放入热处理生产
线,温度升至950-1300℃,保温4.5-5小时,以22℃/小时冷却至350℃,再随炉腔自然冷却至
常温,进行渗硼处理得到表面硬度为HRC72,芯部硬度为HRC28的截齿本体。再利用粉末冶金
技术在锥部分烧结CBN颗粒,得到高硬度的截齿表面。
发明开发了一种既有高硬度的齿体表面、高耐磨性,又有较低的心部硬度的本体,
提高了截齿的抗冲击性,在使用过程中比原来的煤截齿的使用寿命提高3-4倍。省去焊接合
金齿头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
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
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