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5211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32762.0

申请日:

2015.08.26

公开号:

CN105133671A

公开日:

2015.12.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33/00申请日:20150826|||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3/00

主分类号:

E02D33/0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孟振; 陈锦剑; 王建华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代理人:

屈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所述装置靠近模型桩一端的端面开有与所述模型桩顶部接触的圆槽,所述圆槽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位于径向上且穿过所述装置侧面并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靠近所述装置的一端直接进入所述圆槽内的空隙部分并通过所述通道延伸至外界。本发明将模型桩内的传感器电线从模型桩与连接装置的圆槽对应处伸出依次通过圆槽和圆槽侧面延伸至外界的通道,这样就使得传感器电线在试验中不会受到加载的压力,避免电线在静载荷试验过程被压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靠近模型桩一端的端面开有与模型桩顶部接触的圆槽,所述圆槽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位于径向上且穿过所述装置侧面并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靠近所述装置的一端直接进入所述圆槽内的空隙部分并通过所述通道延伸至外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直径小于所述模型桩顶部的直径,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的顶面上与所述圆槽对应处伸出进入所述圆槽并经过所述通道延伸至外界。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直径大于所述模型桩顶部的直径,所述圆槽套入所述模型桩顶部使得所述模型桩与所述装置连接,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顶部与所述圆槽侧面相对的侧面伸出进入所述圆槽并经过所述通道延伸至外界。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为阶梯型圆槽,所述圆槽中靠近所述模型桩一端并套在所述模型桩的顶部的圆槽为第一圆槽,所述圆槽中靠近所述压力传感器一端的圆槽为第二圆槽,所述第二圆槽的直径小于在所述第一圆槽内所述模型桩一端的直径,所述通道与所述第 二圆槽的侧面相通,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顶面所述第二圆槽对应处伸出并依次进入所述第二圆槽和所述通道。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具有连接夹紧装置,使得套入所述圆槽内的模型桩固定于所述圆槽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夹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从所述装置侧面贯穿过所述圆槽侧面到达所述圆槽内的所述模型桩侧面的螺栓,所述螺栓给予所述圆槽内的所述模型桩侧面的作用力相互平衡。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底部与所述圆槽内的所述模型桩侧面之间具有面积大于所述螺栓底面积的夹板。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与所述模型桩侧面之间具有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夹板的橡胶垫。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接触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螺纹连接的螺纹接头。

10.
  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圆柱形,所述圆槽的轴线与所述装置的轴线重合。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 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通道关于所述圆槽的轴线轴对称。

说明书

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竖向静载荷试验试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
背景技术
桩基竖向静载荷试验是指:按桩的使用功能,分别在桩顶逐级施加轴向压力、轴向上拔力或在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处施加水平力,观测桩的相应检测点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根据荷载与位移的关系(即Q~S曲线)判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它是目前检验桩基(含复合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的各种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且被公认为试验结果最准确、最可靠,被列入各国桩基工程规范或规定中。该试验手段利用各种方法人工加荷,模拟地基或基础的实际工作状态,测试其加载后承载性能及变形特征。其显著的优点是受力条件比较接近实际,简单易用,试验结果直观而易于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在模型桩室内静载荷试验中通常在模型试验桩的内部安装传感器来测试桩自身的内力,而这些传感器的电线若不经过专门装置的引出将会在加载过程中被压断,从而导致试验的中断和试验数据的丢失。经对现有国内有关桩基竖向静载荷试验装置文献的检索,并未发现有桩 身内部传感器电线的引出装置。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装置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其能在将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同时,能够通过装置内部的圆槽和通道将模型桩内传感器电线引出,避免电线在静载荷试验过程被压断。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所述装置靠近模型桩一端的端面开有与所述模型桩顶部接触的圆槽,所述圆槽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位于径向上且穿过所述装置侧面并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靠近所述装置的一端直接进入所述圆槽内的空隙部分并通过所述通道延伸至外界。
作为优选,所述圆槽直径小于所述模型桩顶部的直径,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的顶面上与所述圆槽对应处伸出进入所述圆槽并经过所述通道延伸至外界。
作为优选,所述圆槽直径大于所述模型桩顶部的直径,所述圆槽套入所述模型桩顶部使得所述模型桩与所述装置连接,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顶部与所述圆槽侧面相对的侧面伸出进入所述圆槽并经过所述通道延伸至外界。
作为优选,所述圆槽为阶梯型圆槽,所述圆槽中靠近所述模型桩一端并套在所述模型桩的顶部的圆槽为第一圆槽,所述圆槽中靠近所 述压力传感器一端的圆槽为第二圆槽,所述第二圆槽的直径小于在所述第一圆槽内所述模型桩一端的直径,所述通道与所述第二圆槽的侧面相通,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顶面所述第二圆槽对应处伸出并依次进入所述第二圆槽和所述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圆槽具有连接夹紧装置,使得套入所述圆槽内的模型桩固定于所述圆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夹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从所述装置侧面贯穿过所述圆槽侧面到达所述圆槽内的所述模型桩侧面的螺栓,所述螺栓给予所述圆槽内的所述模型桩侧面的作用力相互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螺栓底部与所述圆槽内的所述模型桩侧面之间具有面积大于所述螺栓底面积的夹板。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与所述模型桩侧面之间具有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夹板的橡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接触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螺纹连接的螺纹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为圆柱形,所述圆槽的轴线与所述装置的轴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有所述通道关于所述圆槽的轴线轴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所述装置靠近模型桩一端的端面开有与所述模型桩顶部接触的圆槽,所述圆槽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位于径向上且穿过所述装置侧面并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所述 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靠近所述装置的一端直接进入所述圆槽内的空隙部分并通过所述通道延伸至外界。本发明将模型桩内的传感器电线从模型桩与连接装置的圆槽对应处伸出依次通过圆槽和圆槽侧面延伸至外界的通道,这样就使得传感器电线在试验中不会受到加载的压力,避免电线在静载荷试验过程被压断。
本发明在圆槽内提供连接夹紧装置,使得套入所述圆槽内的模型桩与所述圆槽侧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大。在静载荷试验过程中模型桩由于与连接装置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较大,使得连接装置固定于模型桩顶端,避免在试验中模型桩产生的摇晃而使得连接装置轻易脱离模型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装置俯视图。
图中:1-连接装置、11-第一圆槽、12-第二圆槽、13-通道、14-螺栓、15-夹板、16-橡胶垫、17-螺纹接头、2-模型桩、21-电线、22-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1位于压力传感器(未图示)与模型桩2之间,较佳地,连接装置1与模型桩2皆为圆柱形,模型桩2的轴线与连接装置1的轴线重合,模型桩2垂直于连接装置1的底面。较佳地,为了节省空间,连接装置1圆柱的直径远大于圆柱的高。
请参照图1,连接装置1与模型桩2连接的一面开有圆槽,该圆槽为阶梯型圆槽,阶梯型圆槽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圆槽11和上部的第二圆槽12,第二圆槽1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槽11的直径,请参照图1与图2,模型桩2的顶部套入第一圆槽11内部。第一圆槽11的直径大于模型桩2的直径,但第二圆槽12的直径小于模型桩2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阶梯型圆槽关于连接装置1的轴线轴对称。
请继续参照图1,在第二圆槽12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位于径向上且穿过连接装置1侧面并与外界相通的通道13,本实施例中,通道13的个数为两个,并且关于连接装置1的轴线轴对称,模型桩2顶部套入第一圆槽11内部,但由于第二圆槽12的直径小于模型桩2的直径,因此第二圆槽12竖立在模型桩2顶面上(即上底面),此时可以将模型桩2内的电线21通过模型桩2顶面上第二圆槽12下底面覆盖处伸出并进入第二圆槽12然后通过通道13延伸至外界,这样就使得传感器22的电线21在试验中不会受到加载的压力,避免电线21在静载荷试验过程被压断。
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槽11的直径远大于模型桩2的直径,因此存在着模型桩2容易从第一圆槽11中脱离的问题,因此为了增强模型桩2与连接装置1的连接,在第一圆槽11中设置连接夹紧装置,用于稳定模型桩2与连接装置1的连接。
请参照图1与图2,以第一圆槽11的圆心为中心,以轴对称的方式沿圆周分布着四个在径向上贯穿至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侧面的螺栓14,这四个螺栓14中每一对螺栓14都位于第一圆槽11的同一条直径上,每个螺栓14的底部抵住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侧面,四个螺栓14对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侧面的作用力相互平衡,使得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固定。在静载荷试验过程中,当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受到使模型桩2相对于第一圆槽11上下移动而使得模型桩2脱离第一圆槽11时,四个螺栓14对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侧面会产生与上述力相互抵消的滑动摩擦力,而使得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不会脱离第一圆槽11。
较佳地,请参照图2,螺栓14的底部与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侧面之间具有面积大于所述螺栓14底面积的夹板15,该夹板15是为了增大螺栓14底部与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滑动摩擦力。
较佳地,请参照图2,夹板15与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侧面之间具有面积大于或者等于夹板15的橡胶垫16,这是为了防止第一圆槽11内模型桩2侧面发生磨损,增加了模型桩12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1,连接装置1下端与模型桩2连接,上端与压力传感 器(未图示)连接,连接的方式为螺纹连接,即在连接装置1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一端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螺纹接头17,当螺纹接头17个数为1个时,螺纹接头17位于连接装置1的轴线上;当螺纹接头17的个数大于1个且为单数时,螺纹接头17的分布关于连接装置1的圆心中心对称,当螺纹接头17的个数大于1个且为双数时,螺纹接头17的分布关于连接装置1的轴线轴对称或者关于连接装置1的圆心中心对称。这样使得连接装置1与压力传感器的连接点关于关于连接装置1的轴线轴对称或者关于连接装置1的圆心中心对称,保证了连接装置1与压力传感器的连接平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请参照图3,通道13的个数为3个,从俯视的角度看,每个通道13分布在两个螺栓14之间,所有的通道13关于连接装置1的圆心中心对称,这种连接装置1将通道13与螺栓14错落分布,避免了之前由于某个螺栓14和通道13位于同一个横截面上而使得在静载荷试验中产生的连接装置1中该横截面受到的应力集中的现象。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如圆槽的形状可以为直筒形圆槽、螺栓14的个数可以变化、通道13的个数可以变化等,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室内竖向静载荷模型桩与压力传感器的装置,所述装置靠近模型桩一端的端面开有与所述模型桩顶部接触的圆槽,所述圆槽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位于径向上且穿过所述装置侧面并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所述模型桩内的电线从所述模型桩靠近所述装置的一端直接进入所述圆槽内的空隙部分并通过所述通道延伸至外界。本发明将模型桩内的传感器电线从模型桩与连接装置的圆槽对应处伸出依次通过圆槽和圆槽侧面延伸至外界的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