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95053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00300.7

申请日:

2014.03.19

公开号:

CN103882995A

公开日:

2014.06.2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B 1/58申请公布日:201406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58申请日:20140319|||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58

主分类号:

E04B1/58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焦安亮; 张鹏; 黄延铮; 张海东; 李永辉; 候振国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城东路10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代理人:

张绍琳;郑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包括方钢混凝土柱(1)、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和混凝土层(3),方钢混凝土柱(1)内设置有穿芯钢筋(4),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设置有主筋(5),穿芯钢筋(4)与主筋(5)通过套筒(6)连接,使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上,混凝土层(3)覆盖在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抗剪性能高,且连接牢固,有更好的耐久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包括方钢混凝土柱(1)、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和混凝土层(3),其特征在于:方钢混凝土柱(1)内设置有穿芯钢筋(4),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设置有主筋(5),穿芯钢筋(4)与主筋(5)通过套筒(6)连接,使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上,混凝土层(3)覆盖在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为正反丝套筒,主筋(5)和穿芯钢筋(4)表面均设置有螺纹,正丝与主筋上的螺纹相配合,反丝与穿芯钢筋上的螺纹相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穿芯钢筋(4)数目有两根横向上下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内,每根穿芯钢筋的两端均露出于方钢混凝土柱(1)左右两侧面,两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分别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左右两侧,每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内均设有两根主筋(5),每两根主筋自左右两侧与一根穿芯钢筋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5)与穿芯钢筋(4)的端部分别套置于四个套筒(6)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栓钉(7),所述栓钉(7)一端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上、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3)。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栓钉(7)有两组,每组两根,分别焊接在方钢混凝土柱的左右两侧,且设置在穿芯钢筋上下两根穿芯钢筋内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造钢筋(8),所述构造钢筋(8)一端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3)。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和混凝土层(3)内部均平均分布有竖向钢筋(9)。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a、安装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
b、吊装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将钢筋混凝土梁内的主筋(5)与方钢方钢混凝土柱内的穿芯钢筋(4)放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5)与穿芯钢筋(4)的端部之间留有间隙,并临时支撑钢筋混凝土梁(2);
c、安装套筒(6),将套筒(6)内的正反丝按照钢筋表面的螺纹选择正反方向,旋转连接套筒使主筋和穿芯钢筋顺利地旋入套筒内;
d、浇注混凝土层(3),将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的接触部位、套筒(6)及露于套筒外的穿芯钢筋(4)、主筋(5)一同浇筑混凝土;
e、待混凝土层(3)达到设计强度后,撤销钢筋混凝土梁(2)的临时支撑。

说明书

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尤其是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许多企业正加大对建筑产业化技术问题的研究,并推广应用了一些装配式建筑,但是,装配式建筑的节点问题一直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梁柱节点连接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及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采用的是钢筋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及钢结构柱和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之间的连接,没有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且连接方式多为焊接,一体成形,柱截面过大,出现凸柱,钢结构耐久性难以保证,无法承受较大水平剪力,影响建筑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没有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柱截面过大,出现凸柱,钢结构耐久性难以保证,无法承受较大水平剪力,影响建筑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包括方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混凝土层,方钢混凝土柱内设置有穿芯钢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内设置有主筋,穿芯钢筋与主筋通过套筒连接,使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层覆盖在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位。通过套筒将方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之间的钢筋进行连接,再通过混凝土层将方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件连接,提供了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且连接牢固,有更好的耐久性。
做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套筒为正反丝套筒,主筋和穿芯钢筋表面均设置有螺纹,正丝与主筋上的螺纹相配合,反丝与穿芯钢筋上的螺纹相配合。通过采用正反丝套筒内和螺纹配合钢筋表面的螺纹进行锁紧,保证了套筒连接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穿芯钢筋数目有两根横向上下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内,每根穿芯钢筋的两端均露出于方钢混凝土柱左右两侧面,两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分别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左右两侧,每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内均设有两根主筋,每两根主筋自左右两侧与一根穿芯钢筋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与穿芯钢筋的端部分别套置于四个套筒内。
做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栓钉,所述栓钉一端设置在钢方钢混凝土柱上,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通过栓钉保证了节点连接的抗剪性能。
做为优选方案,栓钉有两组,每组两根,分别焊接在方钢混凝土柱的左右两侧,且设置在穿芯钢筋上下两根穿芯钢筋内侧。
做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构造钢筋,所述构造钢筋一端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内、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通过构造钢筋可以加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与混凝土层的稳定性。
做为优选方案,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混凝土层内部均平均分布有竖向钢筋。通过竖向钢筋起到龙骨支撑加固的作用,提高了连接节点的整体稳定性。
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的操作步骤如下:
a、安装方钢方钢混凝土柱;
b、吊装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将钢筋混凝土梁内的主筋与方钢方钢混凝土柱内的穿芯钢筋放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与穿芯钢筋的端部之间留有间隙,并临时支撑钢筋混凝土梁;
c、安装套筒,将套筒内的正反丝按照钢筋表面的螺纹选择正反方向,旋转连接套筒使主筋和穿芯钢筋顺利地旋入套筒内;
d、浇注混凝土层,将方钢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位、套筒及露于套筒外的穿芯钢筋、主筋一同浇筑混凝土;
e、待混凝土层达到设计强度后,撤销钢筋混凝土梁的临时支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抗剪性能高,且连接牢固,有更好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包括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和现浇混凝土层3,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数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两侧,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主筋5和设置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内部的穿芯钢筋4连接,穿芯钢筋4与主筋5的接触端头设置在套筒6内,主筋5和穿芯钢筋4表面均设置有螺纹,套筒6内设置有正反丝,正丝与主筋上的螺纹相配合,反丝与穿芯钢筋上的螺纹相配合。图中两条虚线的外侧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侧为现浇混凝土层3,方钢混凝土柱1通过现浇混凝土层3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连接。
通过采用正反丝套筒内和螺纹配合钢筋表面的螺纹进行锁紧,保证了套筒连接的牢固性和安全性。穿芯钢筋4优选数目有两根横向上下设置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内,每根穿芯钢筋4的两端均露出于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左右两侧面,两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分别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左右两侧,每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均设有两根主筋5,每两根主筋5自左右两侧与一根穿芯钢筋4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5与穿芯钢筋4的端部分别套置于四个套筒6内,上下两个套筒呈交错设置。在钢方钢混凝土柱1上设置有栓钉7,栓钉7的一端焊接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上,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3。通过栓钉7保证了节点连接的抗剪性能。栓钉7优选有两组,每组两根,分别焊接在方钢混凝土柱1的左右两侧,且设置在上下两根穿芯钢筋内。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预设有构造钢筋8,构造钢筋8的一半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另一半露出以便深入到现浇混凝土层3内,起到加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与现浇混凝土层的稳定性。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和现浇混凝土层3内部均平均分布有若干个竖向钢筋9,通过竖向钢筋9起到龙骨支撑加固的作用,提高了连接节点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层3覆盖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的接触部位,将套筒6及露于套筒外的穿芯钢筋4、主筋5和栓钉7包裹在内。
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操作步骤如下:
a、安装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 
b、吊装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将钢筋混凝土梁内的主筋5与方钢方钢混凝土柱内的穿芯钢筋4放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5与穿芯钢筋4的端部之间留有间隙,并临时支撑钢筋混凝土梁2;
c、安装套筒6,将套筒6内的正反丝按照钢筋表面的螺纹选择正反方向,旋转连接套筒使主筋和穿芯钢筋顺利地旋入套筒内;
d、浇注现浇混凝土层3,将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的接触部位、套筒6及露于套筒外的穿芯钢筋4、主筋5和栓钉7一同浇筑混凝土;
e、待现浇混凝土层3达到设计强度后,撤销钢筋混凝土梁2的临时支撑。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结合附图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套筒内的正反丝方向及钢筋的螺纹方向并不固定,又如,栓钉数目也可更多,总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882995A43申请公布日20140625CN103882995A21申请号201410100300722申请日20140319E04B1/5820060171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450000河南省郑州市城东路108号72发明人焦安亮张鹏黄延铮张海东李永辉候振国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5代理人张绍琳郑园54发明名称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包括方钢混凝土柱(1)、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和混凝土层(3),方钢混凝土柱(1)内设置有穿芯钢筋(4),钢筋混凝土叠。

2、合梁(2)内设置有主筋(5),穿芯钢筋(4)与主筋(5)通过套筒(6)连接,使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上,混凝土层(3)覆盖在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抗剪性能高,且连接牢固,有更好的耐久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882995ACN103882995A1/1页21一种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包括方钢混凝土柱(1)、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

3、和混凝土层(3),其特征在于方钢混凝土柱(1)内设置有穿芯钢筋(4),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设置有主筋(5),穿芯钢筋(4)与主筋(5)通过套筒(6)连接,使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上,混凝土层(3)覆盖在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为正反丝套筒,主筋(5)和穿芯钢筋(4)表面均设置有螺纹,正丝与主筋上的螺纹相配合,反丝与穿芯钢筋上的螺纹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穿芯钢筋(4)数目有两根横向上下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内,。

4、每根穿芯钢筋的两端均露出于方钢混凝土柱(1)左右两侧面,两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分别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左右两侧,每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内均设有两根主筋(5),每两根主筋自左右两侧与一根穿芯钢筋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5)与穿芯钢筋(4)的端部分别套置于四个套筒(6)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栓钉(7),所述栓钉(7)一端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上、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栓钉(7)有两组,每组两根,分别焊接在方钢混凝土柱的左右两侧,且设置在穿芯钢筋上下两根穿芯钢筋。

5、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造钢筋(8),所述构造钢筋(8)一端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和混凝土层(3)内部均平均分布有竖向钢筋(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A、安装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B、吊装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将钢筋混凝土梁内的主筋(5)与方钢方钢混凝土柱内的穿芯钢筋(4)放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5)与穿芯钢筋(4)的端部之间留有间隙,并临。

6、时支撑钢筋混凝土梁(2);C、安装套筒(6),将套筒(6)内的正反丝按照钢筋表面的螺纹选择正反方向,旋转连接套筒使主筋和穿芯钢筋顺利地旋入套筒内;D、浇注混凝土层(3),将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的接触部位、套筒(6)及露于套筒外的穿芯钢筋(4)、主筋(5)一同浇筑混凝土;E、待混凝土层(3)达到设计强度后,撤销钢筋混凝土梁(2)的临时支撑。权利要求书CN103882995A1/3页3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尤其是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背景技术0002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

7、到重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许多企业正加大对建筑产业化技术问题的研究,并推广应用了一些装配式建筑,但是,装配式建筑的节点问题一直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梁柱节点连接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及使用寿命。0003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采用的是钢筋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及钢结构柱和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之间的连接,没有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且连接方式多为焊接,一体成形,柱截面过大,出现凸柱,钢结构耐久性难以保证,无法承受较大水平剪力,影响建筑空间。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没有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柱截面过大。

8、,出现凸柱,钢结构耐久性难以保证,无法承受较大水平剪力,影响建筑空间。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包括方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混凝土层,方钢混凝土柱内设置有穿芯钢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内设置有主筋,穿芯钢筋与主筋通过套筒连接,使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层覆盖在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位。通过套筒将方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之间的钢筋进行连接,再通过混凝土层将方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件连接,提供了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且连接牢固,有更好的耐久性。00。

9、06做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套筒为正反丝套筒,主筋和穿芯钢筋表面均设置有螺纹,正丝与主筋上的螺纹相配合,反丝与穿芯钢筋上的螺纹相配合。通过采用正反丝套筒内和螺纹配合钢筋表面的螺纹进行锁紧,保证了套筒连接的牢固性和安全性。0007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穿芯钢筋数目有两根横向上下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内,每根穿芯钢筋的两端均露出于方钢混凝土柱左右两侧面,两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分别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左右两侧,每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内均设有两根主筋,每两根主筋自左右两侧与一根穿芯钢筋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与穿芯钢筋的端部分别套置于四个套筒内。0008做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栓钉,所述栓钉一端设置。

10、在钢方钢混凝土柱上,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通过栓钉保证了节点连接的抗剪性能。说明书CN103882995A2/3页40009做为优选方案,栓钉有两组,每组两根,分别焊接在方钢混凝土柱的左右两侧,且设置在穿芯钢筋上下两根穿芯钢筋内侧。0010做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构造钢筋,所述构造钢筋一端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内、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通过构造钢筋可以加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与混凝土层的稳定性。0011做为优选方案,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混凝土层内部均平均分布有竖向钢筋。通过竖向钢筋起到龙骨支撑加固的作用,提高了连接节点的整体稳定性。0012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的操作步骤如下A、安装方钢。

11、方钢混凝土柱;B、吊装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将钢筋混凝土梁内的主筋与方钢方钢混凝土柱内的穿芯钢筋放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与穿芯钢筋的端部之间留有间隙,并临时支撑钢筋混凝土梁;C、安装套筒,将套筒内的正反丝按照钢筋表面的螺纹选择正反方向,旋转连接套筒使主筋和穿芯钢筋顺利地旋入套筒内;D、浇注混凝土层,将方钢方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接触部位、套筒及露于套筒外的穿芯钢筋、主筋一同浇筑混凝土;E、待混凝土层达到设计强度后,撤销钢筋混凝土梁的临时支撑。001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抗剪性能高,且连接牢固,有更好的耐久性。。

12、附图说明0014图1是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如图1所示,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包括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和现浇混凝土层3,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数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两侧,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主筋5和设置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内部的穿芯钢筋4连接,穿芯钢筋4与主筋5的接触端头设置在套筒6内,主筋5和穿芯钢筋4表面均设置有螺纹,套筒6内设置有正反丝,正丝与主筋上的螺纹相配合,反丝与穿芯钢筋上的螺纹相配合。图中两条虚线的外侧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侧为现浇混凝土层3,方钢混凝土柱1通过现。

13、浇混凝土层3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连接。0016通过采用正反丝套筒内和螺纹配合钢筋表面的螺纹进行锁紧,保证了套筒连接的牢固性和安全性。穿芯钢筋4优选数目有两根横向上下设置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内,每根穿芯钢筋4的两端均露出于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左右两侧面,两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分别设置在方钢混凝土柱1左右两侧,每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均设有两根主筋5,每两根主筋5自左右两侧与一根穿芯钢筋4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5与穿芯钢筋4的端部分别套置于四个套筒6内,上下两个套筒呈交错设置。在钢方钢混凝土柱1上设置有栓钉7,栓钉7的一端焊接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上,另一端深入混凝土层3。通过栓钉7保证了节点连接的。

14、抗剪性能。栓钉7优选有两组,每组两根,分别焊接在方钢混凝土柱1的左右两侧,且设置在上下两根穿芯钢筋内。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预设有构造钢筋8,构造钢筋说明书CN103882995A3/3页58的一半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内,另一半露出以便深入到现浇混凝土层3内,起到加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与现浇混凝土层的稳定性。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和现浇混凝土层3内部均平均分布有若干个竖向钢筋9,通过竖向钢筋9起到龙骨支撑加固的作用,提高了连接节点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层3覆盖在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的接触部位,将套筒6及露于套筒外的穿芯钢筋4、主筋5和栓钉7包裹在内。0017本发明装配式建筑无。

15、牛腿混凝土梁钢柱连接节点操作步骤如下A、安装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B、吊装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将钢筋混凝土梁内的主筋5与方钢方钢混凝土柱内的穿芯钢筋4放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主筋5与穿芯钢筋4的端部之间留有间隙,并临时支撑钢筋混凝土梁2C、安装套筒6,将套筒6内的正反丝按照钢筋表面的螺纹选择正反方向,旋转连接套筒使主筋和穿芯钢筋顺利地旋入套筒内D、浇注现浇混凝土层3,将方钢方钢混凝土柱1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的接触部位、套筒6及露于套筒外的穿芯钢筋4、主筋5和栓钉7一同浇筑混凝土E、待现浇混凝土层3达到设计强度后,撤销钢筋混凝土梁2的临时支撑。0018以上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结合附图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套筒内的正反丝方向及钢筋的螺纹方向并不固定,又如,栓钉数目也可更多,总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说明书CN103882995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88299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