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以及现浇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94709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65457.0

申请日:

2016.08.31

公开号:

CN106320697A

公开日:

2017.01.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11/08申请日:20160831|||公开

IPC分类号:

E04G11/08; E04B2/84

主分类号:

E04G11/08

申请人:

姚勇

发明人:

耿建强; 路智文; 汤智; 容铭昆

地址:

525100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河西街道办中山路3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包括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板和端头板。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模板种类少、不变形、组装方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板和端头
板,所述主模板包括方形的主模板体,所述主模板体的一侧为光滑的平面,另一侧的边沿设
有主模边框,所述主模板体的另一侧还设有主模加强肋,所述主模加强肋包括主模主肋和
主模次肋,所述主模主肋围成方形,设于主模边框内,所述主模主肋与主模边框之间设有主
模辅助肋,所述主模次肋设于主模主肋中,所述主模次肋为网状,所述主模次肋上设有主模
对拉锁孔,所述主模对拉锁孔穿过主模板体,所述主模边框上设有主模锁具插孔,所述辅助
模板包括方形的辅助模板体,所述辅助模板体的一侧为光滑的平面,另一侧的边沿设有辅
助模边框,所述辅助模边框合围成方形,所述辅助模边框上设有辅助模锁具插孔,所述辅助
模边框中设有辅助模加强肋,所述辅助模加强肋上设有辅助模对拉锁孔,所述转角模板包
括长方形的转角模板体,所述转角模板体的一侧为光滑的平面,另一侧边沿设有转角模边
框,所述转角模边框围成长方形,所述转角模边框内设有转角模加强肋,所述转角模加强肋
上设有转角模对拉锁孔,所述转角模对拉锁孔穿过转角模板体,所述转角模边框上设有转
角模锁具插孔,所述转角模板体上设有转角模转接孔,所述端头板包括端头底板,所述端头
底板两侧设有多个端头固定孔,所述端头底板一面的两端设有端头端板,所述端头端板上
设有端头连接孔,所述端头端板之间设有两端头侧板,所述一端头侧板与端头底板的一侧
端头侧壁的距离以及另一端头侧板与端头底板的另一侧端头侧壁的距离相同,所述两端头
侧板之间设有若干端头加强肋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板、辅助模板、转
角模板和端头板的长度相同。
3.一种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搭接一层组合模板,使组合模板形成一墙腔,墙腔两侧的组合模板通过撑筒支撑,并
通过穿过该墙腔两侧的组合模板以及撑筒的穿墙螺栓固定;
S2向墙腔注入10cm-30cm深的混凝土;
S3待步骤S2中注入的混凝土凝固,在组合模板上再搭接一层组合模板,并将两层组合
模板锁紧;
S4再次向墙腔注入混凝土,使混凝土的高度略低于组合模板的高度;
S5待前一步骤中注入的混凝土凝固后,松开下层的穿墙螺栓和组合模板,搭接于上层
的组合模板上,并用塞子塞住墙体中的撑筒;
S6重复步骤S4和S5,直至墙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撑筒的一端
盖上塞子,用注射器在撑筒的另一端向撑筒内注射混凝土后盖上塞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当浇筑至窗
台高度,利用组合模板搭接整体窗洞形状再向合围的墙腔注入混凝土。

说明书

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以及现浇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以及现浇
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混
凝土为可塑性材料,浇灌于模板中,经硬化后成型为模板所围成的形状,组立与支撑模板的
施工作业,称为模板工程。

目前采用模板工程浇筑墙体时,一般在模板背部支撑钢管件,组装费时,且模板组
装墙腔需完整,模板使用量,周转率低,墙体底部因压力大,易导致墙体底部跑冒漏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
墙组合模板系统,模板种类少、不变形、组装方便。

一种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包括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板和端头板,所述主
模板包括方形的主模板体,所述主模板体的一侧为光滑的平面,另一侧的边沿设有主模边
框,所述主模板体的另一侧还设有主模加强肋,所述主模加强肋包括主模主肋和主模次肋,
所述主模主肋围成方形,设于主模边框内,所述主模主肋与主模边框之间设有主模辅助肋,
所述主模次肋设于主模主肋中,所述主模次肋为网状,所述主模次肋上设有主模对拉锁孔,
所述主模对拉锁孔穿过主模板体,所述主模边框上设有主模锁具插孔,所述辅助模板包括
方形的辅助模板体,所述辅助模板体的一侧为光滑的平面,另一侧的边沿设有辅助模边框,
所述辅助模边框合围成方形,所述辅助模边框上设有辅助模锁具插孔,所述辅助模边框中
设有辅助模加强肋,所述辅助模加强肋上设有辅助模对拉锁孔,所述转角模板包括长方形
的转角模板体,所述转角模板体的一侧为光滑的平面,另一侧边沿设有转角模边框,所述转
角模边框围成长方形,所述转角模边框内设有转角模加强肋,所述转角模加强肋上设有转
角模对拉锁孔,所述转角模对拉锁孔穿过转角模板体,所述转角模边框上设有转角模锁具
插孔,所述转角模板体上设有转角模转接孔,所述端头板包括端头底板,所述端头底板两侧
设有多个端头固定孔,所述端头底板一面的两端设有端头端板,所述端头端板上设有端头
连接孔,所述端头端板之间设有两端头侧板,所述一端头侧板与端头底板的一侧端头侧壁
的距离以及另一端头侧板与端头底板的另一侧端头侧壁的距离相同,所述两端头侧板之间
设有若干端头加强肋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板和端头板的长度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仅需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板和端
头板即可组装墙腔,种类少、不变形、组装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操作方便、可减少劳动
力,浇筑出的墙体齐整、不会出现跑冒底漏现象。

本发明公开的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接一层组合模板,使组合模板形成一墙腔,墙腔两侧的组合模板通过撑筒支撑,并
通过穿过该墙腔两侧的组合模板以及撑筒的穿墙螺栓固定;

S2向墙腔注入10cm-30cm深的混凝土;

S3待步骤S2中注入的混凝土凝固,在组合模板上再搭接一层组合模板,并将两层组合
模板锁紧;

S4再次向墙腔注入混凝土,使混凝土的高度略低于组合模板的高度;

S5待前一步骤中注入的混凝土凝固后,松开下层的穿墙螺栓和组合模板,搭接于上层
的组合模板上,并用塞子塞住墙体中的撑筒;

S6重复步骤S4和S5,直至墙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S5中,撑筒的一端盖上塞子,用注射器在撑筒的另一端向撑
筒内注射混凝土后盖上塞子。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S6中,当浇筑至窗台高度,利用组合模板搭接整体窗洞形状
再向合围的墙腔注入混凝土。

本发明公开的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一至两人便可组
装模板进行浇筑,可减少劳动力,浇筑出的墙体齐整,浇筑底墙时,向墙腔注入10cm-30cm深
的混凝土,不会出现跑冒底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中主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中辅助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中转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中辅助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一种混凝土墙
组合模板系统,包括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板和端头板,所述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
板和端头板的长度相同,便于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板和端头板之间组装时在长度方向
对齐。

请参考图1,所述主模板包括方形的主模板体11,所述主模板体11的一侧为光滑的
平面,另一侧的边沿设有主模边框12,所述主模板体11的另一侧还设有主模加强肋,所述主
模加强肋包括主模主肋13和主模次肋14,所述主模主肋13围成方形,设于主模边框12内,所
述主模主肋13与主模边框12之间设有主模辅助肋15,所述主模次肋14设于主肋13中,所述
主模次肋14为网状,所述主模次肋14上设有主模对拉锁孔141,所述主模对拉锁孔141穿过
主模板体11,所述主模边框12上设有主模锁具插孔121。

请参考图2,辅助模板包括方形的辅助模板体21,所述辅助模板体21的一侧为光滑
的平面,另一侧的边沿设有辅助模边框22,所述辅助模边框22合围成方形,所述辅助模边框
22上设有辅助模锁具插孔221,所述辅助模边框22中设有辅助模加强肋,所述辅助模加强肋
上设有辅助模对拉锁孔25,所述辅助模加强肋包括辅助模边框加强肋23和辅助模辅助加强
肋24,所述辅助模边框加强肋23为弧形,所述辅助模边框加强肋23的两端连接于辅助模边
框22上,所述辅助模辅助加强肋24连接辅助模边框加强肋23。

请参考图3,转角模板包括长方形的转角模板体31,所述转角模板体31的一侧为光
滑的平面,另一侧边沿设有转角模边框32,所述转角模边框32围成长方形,所述转角模边框
32内设有转角模加强肋33,所述转角模加强肋33上设有转角模对拉锁孔331,所述转角模对
拉锁孔331穿过转角模板体31,所述转角模边框32上设有转角模锁具插孔321,所述转角模
板体31上设有转角模转接孔311,所述转角模边框32的两短边之间设有转角模支撑肋34,所
述转角模加强肋33设于转角模支撑肋34与一侧的转角模边框32内,所述转角模支撑肋34与
另一侧的转角模边框32内设有转角模辅助肋35,所述转角模转接孔311设于转角模支撑肋
34、转角模辅助肋35和转角模边框32所围成的区域内。

请参考图4,端头板包括端头底板41,所述端头底板41两侧设有多个端头固定孔
45,所述端头底板41的一面上设有两端头端板42、两端头侧板43、若干端头加强肋板48和若
干端头加强筋板44,所述端头端板42设于端头底板41的两端,所述端头端板42与端头底板
41垂直,所述端头端板42上设有端头连接孔46,所述两端头侧板43设于两端头端板42之间,
所述端头侧板43垂直于端头底板41,并与端头端板42垂直,所述一端头侧板43与端头底板
41的一侧端头侧壁47的距离以及另一端头侧板43与端头底板41的另一侧端头侧壁47的距
离相同,所述若干端头加强肋板48相互平行地设于两端头侧板43之间,所述若干端头加强
筋板44设于端头侧板3的外侧,相互平行,且与端头侧板43垂直,并与端头端板42平行。

一组主模板相互组装,另一组主模板相互组装,两组主模板平行设置,两组主模板
的主模板体的光滑平面相对,形成墙腔,主模板与端头板连接对墙腔进行侧边封闭,主模板
与转角模板连接,或者与辅助模板和转角模板的组合进行组装,形成墙角,再与主模板组
装,形成两堵垂直的墙腔,向墙腔注入混凝土形成墙体。仅需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板和
端头板即可浇筑墙体,组合模种类少、不变形、组装方便。

一种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接一层组合模板,使组合模板形成一墙腔,墙腔两侧的组合模板通过撑筒支撑,并
通过穿过该墙腔两侧的组合模板以及撑筒的穿墙螺栓固定;

S2向墙腔注入10cm-30cm深的混凝土;

S3待步骤S2中注入的混凝土凝固,在组合模板上再搭接一层组合模板,并将两层组合
模板锁紧;

S4再次向墙腔注入混凝土,使混凝土的高度略低于组合模板的高度;

S5待前一步骤中注入的混凝土凝固后,松开下层的穿墙螺栓和组合模板,搭接于上层
的组合模板上,并用塞子塞住墙体中的撑筒;

S6重复步骤S4和S5,直至墙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S5中,撑筒的一端盖上塞子,用注射器在撑筒的另一端向撑
筒内注射混凝土后盖上塞子。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S6中,当浇筑至窗台高度,利用组合模板搭接整体窗洞形状
再向合围的墙腔注入混凝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
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
质和范围。

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以及现浇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以及现浇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以及现浇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以及现浇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以及现浇施工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包括主模板、辅助模板、转角模板和端头板。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墙组合模板系统,模板种类少、不变形、组装方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墙现浇施工方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