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4632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22226.5

申请日:

2009.11.10

公开号:

CN101718094A

公开日:

2010.06.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日:20091110授权公告日:20110202终止日期:20151110|||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E02D 17/04收件人:浙江九恒建筑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文件名称:专利权终止通知书|||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E02D 17/04收件人:浙江九恒建筑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文件名称:缴费通知书|||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2D 17/0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朱奎变更后权利人:浙江九恒建筑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景山组团11幢302室变更后权利人:310019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63号1幢1楼1016室登记生效日:201306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日:20091110|||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4

主分类号:

E02D17/04

申请人:

朱奎

发明人:

朱奎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景山组团11幢3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是对于带二层地下室的基坑,在支护桩顶部设置内支撑,还在第一层地下室底板以上50cm设置第二道内支撑,在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时先浇筑二层地下室底板和侧壁,再浇筑一层地下室底板。二层及一层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侧壁形成箱状结构。然后填塞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采用静态爆破拆除第二道内支撑。继续施工地下室侧壁,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后拆除第一道内支撑。本发明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对于带二层地下室的基坑,在支护桩顶部设置内支撑,还在第一层地下室底板以上50cm设置第二道内支撑,在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时先浇筑二层地下室底板和侧壁,再浇筑一层地下室底板。二层及一层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侧壁形成箱状结构。然后填塞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采用静态爆破拆除第二道内支撑。继续施工地下室侧壁,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后拆除第一道内支撑。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做支护桩; (2)做第一道内支撑; (3)挖土方; (4)做第二道内支撑; (5)挖土方; (6)支设第二层地下室底板及侧壁模板; (7)浇筑第二层地下室底板及侧壁混凝土; (8)支设第一层地下室底板模板; (9)浇筑第一层地下室底板混凝土; (10)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 (11)拆除第二道内支撑; (12)支设第一层地下室侧壁模板; (13)浇筑第一层地下室侧壁混凝土; (14)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 (15)拆除第一道内支撑。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拆除支撑要采取以下原则:先拆除角支撑,再拆除对顶支撑的连系梁,再拆除对顶支撑。拆除对顶支撑时要先拆除边对顶支撑,再拆除中间对顶支撑。
4: 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材料采用碎石、砂粒和粉粒。碎石粒径为2~15mm,砂粒为0.1~2mm,粉粒粒径小于0.1mm。
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材料采用碎石、砂粒和粉粒。碎石粒径为2~15mm,砂粒为0.1~2mm,粉粒粒径小于0.1mm。
6: 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内支撑拆除采用静态爆破,膨胀材料采用氧化钙。
7: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内支撑拆除采用静态爆破,膨胀材料采用氧化钙。
8: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内支撑拆除采用静态爆破,膨胀材料采用氧化钙。

说明书


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适用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基坑支护方法在顶部设置一道内支撑,对于带二层地下室或带三层地下室或更多层地下室的基坑,显然不经济也不安全。但是在基坑中部设置内支撑,地下室侧壁不能一次性浇筑完成。由于内支撑的设置与否涉及基坑受力模式,内支撑不能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拆除,于是基坑中部设置内支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基坑支护施工中在中部设置内支撑时,地下室侧壁施工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

    本发明对于带二层地下室的基坑,在支护桩顶部设置内支撑,还在第一层地下室底板以上50cm设置第二道内支撑,在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时先浇筑二层地下室底板和侧壁,再浇筑一层地下室底板。二层及一层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侧壁形成箱状结构。然后填塞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采用静态爆破拆除第二道内支撑。继续施工地下室侧壁,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后拆除第一道内支撑。

    对于带三层或四层地下室的基坑,也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

    本发明技术原理就是让支护桩因内支撑拆除所产生的部分应力通过碎石等填料传递给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侧壁形成的箱状结构,利用基坑回填使回填物与地下室结构共同作用来控制变形,其力学本质是用类似均布荷载的受力实体替代或部分替代原支护集中荷载的内支撑,在此转换过程中支护体系本身依然承担相当的支护作用。

    本发明施工步骤包括:

    (1)做支护桩;

    (2)做第一道内支撑;

    (3)挖土方;

    (4)做第二道内支撑;

    (5)挖土方;

    (6)支设第二层地下室底板及侧壁模板;

    (7)浇筑第二层地下室底板及侧壁混凝土;

    (8)支设第一层地下室底板模板;

    (9)浇筑第一层地下室底板混凝土;

    第一层地下室底板与第二层地下室底板及侧壁形成箱状结构。

    (10)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

    填料采用碎石、砂粒以及粉粒,碎石粒径为2~15mm,砂粒为0.1~2mm,粉粒粒径小于0.1mm。

    (11)拆除第二道内支撑;

    拆除支撑要采取以下原则:先拆除角支撑,再拆除对顶支撑的连系梁,再拆除对顶支撑。拆除对顶支撑时要先拆除边对顶支撑,再拆除中间对顶支撑。

    拆除采用静态爆破,膨胀材料采用氧化钙。

    (12)支设第一层地下室侧壁模板;

    (13)浇筑第一层地下室侧壁混凝土;

    (14)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

    (15)拆除第一道内支撑。

    本发明在基坑中部设置了内支撑,大大减少了基坑支护的计算高度,安全性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另外,由于基坑支护计算高度的缩短,基坑支护桩可以大量的减少,内支撑梁的截面可以减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某工程建筑面积为25398M2,系带二层地下室地十二层框剪结构。基坑深度为8m,场地范围内地质依次为杂填土、淤泥及粘土,杂填土厚度为0.8m,淤泥厚度为11.6m,粘土厚度为16m,采用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钻孔灌注桩结合水泥搅拌桩止水墙进行支护。

    根据该基坑特点可考虑在基坑中部设置内支撑,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来逐取代临时支撑作用的内支撑结构体系,保证应力的安全有序的调整、转移和再分配,从而使临时性内支撑拆除后工程能安全保质地继续进行。

    施工步骤包括:

    (1)做支护桩;

    (2)做第一道内支撑;

    (3)挖土方;

    (4)做第二道内支撑;

    (5)挖土方;

    (6)支设第二层地下室底板及侧壁模板;

    (7)浇筑第二层地下室底板及侧壁混凝土;

    (8)支设第一层地下室底板模板;

    (9)浇筑第一层地下室底板混凝土;

    第一层地下室底板与第二层地下室底板及侧壁形成箱状结构。

    (10)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

    填料采用碎石、砂粒以及粉粒,碎石粒径为2~15mm,砂粒为0.1~2mm,粉粒粒径小于0.1mm。合理级配既可避免压实后颗粒间缺少砂粒充填而形成的架空结构,也保证了砂粉细粒间有足够大颗粒以形成骨架来满足强度要求。

    (11)拆除第二道内支撑;

    内支撑拆除顺序如下:拆除4个角支撑,拆除对顶支撑上的钢桁架连系梁及对顶支撑的旁支,拆除边部对顶支撑,拆除中部对顶支撑。

    拆除采用静态爆破,膨胀材料采用氧化钙,氧化钙在适量水的掺合下产生膨胀压力,该膨胀压力在被爆介质中沿径向产生压应力,在切向产生拉应力。在支撑梁上钻取炮孔放入氧化钙,然后注入水产生膨胀压力,当炮孔内膨胀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被爆介质就会由于拉应力作用产生径向裂缝而破裂。静态爆破膨胀压力大且安全可靠,破碎钢筋混凝土时没有飞石,没有噪声及振动,不致对周围物体造成大的影响。

    (12)支设第一层地下室侧壁模板;

    (13)浇筑第一层地下室侧壁混凝土;

    (14)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

    (15)拆除第一道内支撑。

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是对于带二层地下室的基坑,在支护桩顶部设置内支撑,还在第一层地下室底板以上50cm设置第二道内支撑,在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时先浇筑二层地下室底板和侧壁,再浇筑一层地下室底板。二层及一层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侧壁形成箱状结构。然后填塞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采用静态爆破拆除第二道内支撑。继续施工地下室侧壁,回填地下室侧壁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隙后拆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