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4552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84006.1

申请日:

2016.08.31

公开号:

CN106284363A

公开日:

2017.01.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0申请日:20160831|||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0

主分类号:

E02D17/00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淑芳; 彭继乐; 赵继勇; 俞灵光; 秦晓亮; 张涛

地址: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兴黔路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代理人:

管宝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该方法包括修建人行便道、搬运施工设备、设置渣料集渣平台、分区分序爆破施工、集渣出渣等步骤。该方法方法促使大部分的开挖渣料直接滚落至集渣平台,有效的减少了开挖区域的集渣,大大减少了人工扒渣工作量,进而缩短了工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比较危岩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地形地质条件优异的一侧修建
人行便道至开挖作业面顶部,局部陡峭区域无法修建人行便道时搭建脚手架;
(2)利用人行便道将钻爆及出渣设备搬运至施工作业面;
(3)在危岩体的下部平缓区域设置渣料集渣平台;
(4)将危岩体划分为若干层分区,每个分区内包括若干分块,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
分区的爆破施工,爆破后产生的渣料落入渣料集渣平台,集渣平台间断性出渣;
(5)开挖一层分区后进行支护,当设有马道的作业面开挖完成后利用马道作为脚手架
的搭设基础进行开挖区域的支护;
(6)对囤积在危岩体下部坡面低凹处的渣料进行集渣;
(7)开挖完成后,对危岩体下部坡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分为
以下步骤:
(4-1)按照水平方向和左上倾斜方向将危岩体分为若干四边形的分块,朝向右下一侧
的同一平面内的所有分块划分为一个分区;
(4-2)同层分区内的分块埋设爆破填料,同分区的爆破次序由下至上;
(4-3)同层分区间隔爆破施工,渣料顺着自然坡度落至出渣区域,同层分区爆破完成后
集渣并进行出渣;
(4-4)重复步骤(4-2)-(4-3)直至所有分区全部完成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危岩体施工期间做
好施工期间的爆破震动安全监测和边坡稳定性安全监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
每层分块的高度与宽度均为2-8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设
置的人行便道的宽度为1-2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3)中
的间隔爆破时间为1-5s。

说明书

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危岩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
开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危岩体不良地质情况非常的常见,几乎
每个项目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危岩体的治理。目前,关于危岩体的治理,治理方案较多,
但是开挖卸载仍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治理方案。针对开挖,目前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岩体开挖
机械化施工工艺也比较成熟,但是工程中也遇到了这样一类危岩体,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高、陡、处理工程量及作业面不大、无法修建运输公路至开挖区域、机械设备很难运至施工
作业面。此类危岩体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作业面不大,交通布置困难,机械设备很难运输
至施工作业面,而且在施工作业面很难避爆,而导致机械化作业很难开展,此种情况下,采
用人工作业是不得不使用的方法,然而,传统人工施工方法一般工作效率较低,人工出渣耗
费时间较多,施工工期较长,遇到危岩体所处地理位置对主体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情况,则危
岩体的处理工期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竣工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以解决作业面小且机械设备无
法运送至施工作业面的小型危岩体采用人工开挖作业时所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人工出渣耗
时长、施工工期长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比较危岩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地形地质条件优异的一侧
人行便道至开挖作业面顶部,局部陡峭区域无法修建人行便道时搭建脚手架;

(2)利用人行便道将钻爆及出渣设备搬运至施工作业面;

(3)在危岩体的下部平缓区域设置渣料集渣平台;

(4)将危岩体划分为若干层分区,每个分区内包括若干分块,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
进行分区的爆破施工,爆破后产生的渣料落入渣料集渣平台,集渣平台间断性出渣;

(5)开挖一层分区后进行支护,当设有马道的作业面开挖完成后利用马道作为脚
手架的搭设基础进行开挖区域的支护;

(6)对囤积在危岩体下部坡面低凹处的渣料进行集渣;

(7)开挖完成后,对危岩体下部坡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所述步骤(4)分为以下步骤:

(4-1)按照水平方向和左上倾斜方向将危岩体分为若干四边形的分块,朝向右下
一侧的同一平面内的所有分块划分为一个分区;

(4-2)同层分区内的分块埋设爆破填料,同分区的爆破次序由下至上;

(4-3)同层分区间隔爆破施工,渣料顺着自然坡度落至出渣区域,同层分区爆破完
成后集渣并进行出渣;

(4-4)重复步骤(4-2)-(4-3)直至所有分区全部完成施工。

危岩体施工期间做好施工期间的爆破震动安全监测和边坡稳定性安全监测。

所述步骤(4)中的每层分块的高度与宽度均为2-8m。

所述步骤(1)中设置的人行便道的宽度为1-2m。

所述步骤(4-3)中的间隔爆破时间为1-5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针对“高、陡、处理工
程量及作业面不大、无交通、机械设备很难运至施工作业面”的危岩体,巧妙地按照“自外而
内、由表及里、逐层剥离”的原则,进行分区分序爆破规划,同批次爆破区,又合理安排了爆
破间隔时间和爆破次序,爆破次序考虑由下至上依次爆破,有利于开挖料在爆破后就可以
顺着自然坡度自然滚落至出渣区域,这种方法促使大部分的开挖渣料直接滚落至集渣平
台,有效的减少了开挖区域的集渣,大大减少了人工扒渣工作量,进而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18为危岩体的开挖分区及开挖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1:

开挖前首先比较危岩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地形地质条件优异
的一侧修建宽2m的人行便道至开挖作业面顶部,局部陡峭区域无法修建人行便道时搭建脚
手架;利用人行便道将钻爆及出渣设备搬运至施工作业面;在危岩体的下部平缓区域设置
渣料集渣平台;将危岩体划分为若干层分区,每个分区内包括若干分块,呈如图1所示状体,
分块的高度与宽度均为8m,按照“自外而内、由表及里、逐层剥离”的原则进行施工,由上至
下的顺序进行分区的爆破施工,爆破后产生的渣料落入渣料集渣平台,集渣平台间断性出
渣,具体为:按照水平方向和左上倾斜方向将危岩体分为若干四边形的分块,朝向右下一侧
的同一平面内的所有分块划分为一个分区,将危岩体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分区1-分区18;同
层分区内的分块埋设爆破填料,同分区的爆破次序由下至上;同层分区间隔爆破施工,间隔
爆破时间为5s,渣料顺着自然坡度落至出渣区域,同层分区爆破完成后集渣并进行出渣;重
复施工直至所有分区全部完成施工;开挖一层分区后进行支护,当设有马道的作业面开挖
完成后利用马道作为脚手架的搭设基础进行开挖区域的支护;对囤积在危岩体下部坡面低
凹处的渣料进行集渣;开挖完成后,对危岩体下部坡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实施例2:

开挖前首先比较危岩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地形地质条件优异
的一侧修建宽1m的人行便道至开挖作业面顶部,局部陡峭区域无法修建人行便道时搭建脚
手架;利用人行便道将钻爆及出渣设备搬运至施工作业面;在危岩体的下部平缓区域设置
渣料集渣平台;将危岩体划分为若干层分区,每个分区内包括若干分块,呈如图1所示状体,
分块的高度与宽度均为2m,按照“自外而内、由表及里、逐层剥离”的原则进行施工,由上至
下的顺序进行分区的爆破施工,爆破后产生的渣料落入渣料集渣平台,集渣平台间断性出
渣,具体为:按照水平方向和左上倾斜方向将危岩体分为若干四边形的分块,朝向右下一侧
的同一平面内的所有分块划分为一个分区,将危岩体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分区1-分区18;同
层分区内的分块埋设爆破填料,同分区的爆破次序由下至上;同层分区间隔爆破施工,间隔
爆破时间为1s,渣料顺着自然坡度落至出渣区域,同层分区爆破完成后集渣并进行出渣;重
复施工直至所有分区全部完成施工;开挖一层分区后进行支护,当设有马道的作业面开挖
完成后利用马道作为脚手架的搭设基础进行开挖区域的支护;对囤积在危岩体下部坡面低
凹处的渣料进行集渣;开挖完成后,对危岩体下部坡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实施例3:

开挖前首先比较危岩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地形地质条件优异
的一侧修建宽1.5m的人行便道至开挖作业面顶部,局部陡峭区域无法修建人行便道时搭建
脚手架;利用人行便道将钻爆及出渣设备搬运至施工作业面;在危岩体的下部平缓区域设
置渣料集渣平台;将危岩体划分为若干层分区,每个分区内包括若干分块,呈如图1所示状
体,,分块的高度与宽度均为5m,按照“自外而内、由表及里、逐层剥离”的原则进行施工,由
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分区的爆破施工,爆破后产生的渣料落入渣料集渣平台,集渣平台间断
性出渣,具体为:按照水平方向和左上倾斜方向将危岩体分为若干四边形的分块,朝向右下
一侧的同一平面内的所有分块划分为一个分区,将危岩体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分区1-分区
18;同层分区内的分块埋设爆破填料,同分区的爆破次序由下至上;同层分区间隔爆破施
工,间隔爆破时间为3.5s,渣料顺着自然坡度落至出渣区域,同层分区爆破完成后集渣并进
行出渣;重复施工直至所有分区全部完成施工;开挖一层分区后进行支护,当设有马道的作
业面开挖完成后利用马道作为脚手架的搭设基础进行开挖区域的支护;对囤积在危岩体下
部坡面低凹处的渣料进行集渣;开挖完成后,对危岩体下部坡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该方法包括修建人行便道、搬运施工设备、设置渣料集渣平台、分区分序爆破施工、集渣出渣等步骤。该方法方法促使大部分的开挖渣料直接滚落至集渣平台,有效的减少了开挖区域的集渣,大大减少了人工扒渣工作量,进而缩短了工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