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门锁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门锁,具有锁定装置和用于闭锁杆的锁止元件,
该锁定装置主要包括转动锁叉和锁定爪,该锁止元件在转动锁叉打开时防
止闭锁杆占据其闭锁位置,锁止元件在闭锁杆位于解锁位置中时贴靠在闭
锁杆上以锁死该闭锁杆。
背景技术
在开头所述结构的、根据DE 103 20 447 A1的机动车门锁中,锁止元
件设计为推杆,该推杆可转动地连接到转动锁叉探测杆上。以这种方式,
锁止元件和转动锁叉探测杆共同形成曲柄机构。由此应以简单的方式和方
法防止闭锁杆占据其闭锁位置。整体上应在所有情况下都确保:只要锁止
元件啮合到闭锁杆的相应凹口中以锁死该闭锁杆,闭锁杆就保持其解锁位
置。只有当以这种方式实现的闭锁装置(Verriegelungssperre)离开所述
的凹口,闭锁杆才能够例如过渡到闭锁位置中。
通过所述的措施整体上要实现的是:例如在门打开且因此转动锁叉也
打开时,闭锁杆不能占据其闭锁位置。因为这可能导致,转动锁叉也被关
闭。因此,被手动关闭的机动车门随后抵靠到机动车车身的强制性的挡块
上,这是因为转动锁叉不再打开。
完全不用顾及这种情况地,可以利用根据DE 103 20 447 A1的已知的
转动锁叉探测杆确定,转动锁叉是否打开。
除了闭锁杆的位置之外,与此有关的可能还包括其它的功能状态。因
此根据转动锁叉的位置例如接通和断开内部照明。此外,转动锁叉的位置
影响到,是否能够触发可能的安全系统、例如气囊。因此例如当转动锁叉
打开时、也就是说当没有被保持在其主锁定状态中时,驾驶员气囊或副驾
驶员气囊一直不允许触发。室内照明就此可以匹配于转动锁叉的位置,即
当锁定装置从主锁定位置运动到预锁定位置中时,室内照明例如已经被接
通。
除了根据DE 103 20 447 A1的已经描述的此类的现有技术之外,通过
EP 0 769 599 A1已知了利用可以在锁死的和自由的位置之间移动的柱塞
工作。在锁死的位置中,柱塞防止可能调整了闭锁杆系的元件的情况。而
柱塞的自由的位置相应于可能发生闭锁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应提供简单且
有效的工作方式并整体上有关于,在例如位于机动车车身内部的钥匙的情
况下避免机动车门锁的闭锁。
现有技术原则上证明是有利的,然而部分地动用了大量的结构元件并
且因此体积庞大地构造。此外由此不能以终极安全性排除功能干扰。因此,
EP 0 769 599 A1将已经描述的柱塞描述为强制性必需的。在DE 103 20 447
A1的范围内,锁止元件和转动锁叉探测杆整体上形成曲柄机构。本文明便
应用于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这样改进这种机动车门锁,即在结构简
单的情况下提供没有缺点的功能安全性。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此类的机动车门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特征在于,
锁止元件设计为连接到转动锁叉探测元件上的锁止凸缘。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锁止元件和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因此被组合或合并
为一个(唯一的)结构元件。实际上根据本发明使用特殊构造的转动锁叉
探测元件,该转动锁叉探测元件额外地配备有锁止凸缘。锁止凸缘用作闭
锁杆的锁止元件并且能够使闭锁杆在转动锁叉打开时不占据其闭锁位置或
者说被锁死在其解锁位置中。以这种方式本发明仅需要非常少的部件,最
终限于转动锁叉探测元件,该转动锁叉探测元件额外地配备有锁止凸缘并
且以这种方式同时可以在所述的意义上承担作为锁止元件的功能。由此不
仅提供了成本优势,而且同时也提高了功能安全性。因为放弃例如根据DE
103 20 447 A1的曲柄传动装置实际上不会(再)出现可能的失效、功能故
障或不良的功能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点,具体地按照有利的设计方案,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和
闭锁杆近似彼此同平面地布置。由此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可以利用其连接的
锁止凸缘直接地通过大多时候为圆(弧)形的运动在公共的平面中实现,
使闭锁杆和转动锁叉打开的时间一样长地保留在其解锁位置中。只有当转
动锁叉占据其关闭的位置且因此转动锁叉探测元件被调整时,锁止凸缘才
开启闭锁杆,该闭锁杆随后从之前被锁死的解锁位置过渡或能够过渡到其
闭锁位置中。
转动锁叉探测元件通常盘状地并且以能够围绕从属的转轴转动的方
式支承在锁壳体中。具有连接的锁止凸缘的转动锁叉探测元件的锁死的功
能以这种方式相应于,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在考虑预设的摆动角的情况下进
行摆动运动。因此,锁止凸缘占据了相应的部分圆形(Teilkreis),用以
能够与闭锁杆相互作用。相反地,从转动锁叉探测元件的锁止凸缘的锁死
位置的过渡或从闭锁杆的之前被锁死的解锁位置到闭锁位置的过渡简单地
相应于,转动锁叉元件且锁止凸缘和该转动锁叉元件一起围绕转轴摆动。
除了锁止凸缘之外,转动锁叉探测元件有利地还具有用于致动传感器
的突起部。该传感器可以是微型开关。一方面突起部以及另一方面传感器
或微型开关的共同作用用于,探测转动锁叉的位置。为此,转动锁叉机械
地作用于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并且能够使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围绕其转轴在锁
壳体中相应地摆动。
整体上这样设计,即一方面用于致动传感器的突起部以及另一方面用
于与闭锁杆相互作用的锁止凸缘基本上径向对置,特别是以转动锁叉探测
元件的转轴为基准径向对置。由此各个功能可以被没有问题地彼此分开。
此外可以由此最理想地使用结构空间,这是因为传感器或微型开关可
以没有问题地布置在闭锁杆旁边或附近。
一种紧凑的设计方案在于,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和闭锁杆具有彼此错开
的转轴。实际上,闭锁杆大多时候设计为中央闭锁杆。在此,闭锁杆一般
具有V形的突起部和用于啮合驱动电机的扇形段。V形的突起部可能配备
有端侧的悬臂,该悬臂使相应的致动杆系(内致动杆系和外致动杆系)例
如在闭锁杆的“闭锁”位置中机械地中断并且在“解锁”位置中用于实现
相应的致动杆系的机械连接。
由于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和闭锁杆具有彼此错开的转轴,因此转动锁叉
探测元件可以利用其锁止凸缘与闭锁杆的V形的突起部的V腿相互作用。
由此最理想地使用可用结构空间,特别是转动锁叉探测元件邻近于闭锁杆
转轴地以及与V腿相邻地布置。这种紧凑的设计方案还由此得到帮助,即
锁止凸缘和闭锁杆上的缺口或闭锁杆的V腿的缺口相互匹配。
以这种方式,锁止凸缘可以通过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围绕其转轴的转动
运动没入闭锁杆上的有关的缺口中,用以锁死闭锁杆。闭锁杆随后被锁死
在其占据的“解锁”位置中并且不能过渡到“闭锁”位置中。只有当转动
锁叉以及锁定装置和该转动锁叉一起被关闭或占据其主锁定位置时,转动
锁叉探测元件才这样远地运动或围绕轴转动,使得锁止凸缘从闭锁杆上的
缺口中露出。闭锁杆被开启,因此闭锁杆随后从其之前被锁死的“解锁”
位置过渡或能够过渡到“闭锁”位置中。
结果提供了一种特别紧凑且成本有利的机动车门锁,这是因为不需要
使用额外的元件来实现转动锁叉探测以及闭锁杆锁止功能。更确切地说,
总归要设置的转动锁叉探测元件根据本发明同时用作锁止元件。为此,转
动锁叉探测元件配备有连接的锁止凸缘。锁止凸缘可以是相对于转动锁叉
探测元件的转轴径向地布置的部分圆形区段。
转动锁叉探测元件间接地或直接地与锁定装置或转动锁叉相互作用。
如果转动锁叉以及锁定装置和该转动锁叉一起位于“打开”位置中,那么
闭锁杆被锁死在其“解锁”位置中。只有当转动锁叉或锁定装置占据其主
锁定位置并且转动锁叉探测元件随后相应地从打开位置过渡到主锁定位置
时,闭锁杆才由转动锁叉探测元件开启。闭锁杆的之前被锁死的“解锁”
位置被取消,这是因为锁止凸缘从闭锁杆上的相应缺口中露出并且开启闭
锁杆,用以实现从“解锁”位置到“闭锁”位置的过渡。这可以在中央闭
锁的意义上实现。也就是说,闭锁杆大多时候是指中央闭锁杆。然而这不
是强制性的。
本发明无论如何都成功地避免了,在转动锁叉或锁定装置打开期间例
如安全系统、如气囊被禁止触发。只有当转动锁叉或锁定装置占据其主锁
定位置时,原则上才能够以这种方式也触发气囊。同样可以由此控制之前
描述的室内照明控制的场景、如当钥匙位于车辆中时被避免的闭锁。也就
是说,无意的闭锁在转动锁叉打开时无论如何都被排除。这些便是本发明
的主要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示出仅一个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中:
图1在透视概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门锁,
图2示出位于闭锁杆的区域中的图1的局部,其中,闭锁杆在“解
锁”位置中,而锁定装置在主锁定位置中,和
图3示出在锁定装置打开时根据图2的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示出机动车门锁,该机动车门锁首先具有壳体1。额外实现
的和必要的、主要包括转动锁叉和锁定爪的锁定装置能够支承在独立于壳
体1的锁盒中,该锁盒当前未详细示出。对于一方面锁壳体1和另一方面
未示出的锁盒的基本结构和几何布置结构可以参考申请人的专利文献DE
20 2010 011 805 U1。锁定装置被分配有用于闭锁杆3的锁止元件2。闭锁
杆3在实施例中是中央闭锁杆3。
闭锁杆或中央闭锁杆3支承在锁壳体1中,特别是该支承限定出了转
轴4。特别根据图2和3可以看出,设计为中央闭锁杆的闭锁杆3配备有
V形的突起部3a和用于啮合驱动电机5的扇形段3b。实际上,驱动电机
5在其输出轴上具有输出蜗杆,该输出蜗杆与扇形段3b的周齿相啮合。因
此,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的旋转被转换为闭锁杆或中央闭锁杆3围绕其转
轴4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运动,如在图2中的双箭头所示。
另外的基本构造还包括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其同样可转动地支承在
锁壳体1中。实际上,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以能围绕转轴7转动的方式支
承在锁壳体1中。
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被未示出的锁定装置或转动锁叉加载。这可以间
接地或直接地实现。在直接加载时,例如未示出的转动锁叉用于实现,使
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围绕其转轴7相对于锁壳体1摆动,如例如在从图2
到图3的过渡中看到地。实际上,根据图2的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的功能
位置相应于转动锁叉的以及进而从属的锁定装置的主锁定位置。而根据图
3的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的功能位置对应于转动锁叉和因此锁定装置整体
上被打开。转动锁叉和因此锁定装置的有关的位置借助于传感器8探测和
获取。
传感器8在实施例中是微型开关8。微型开关8借助于转动锁叉探测
元件6上的突起部9加载。实际上,突起部9在锁定装置的“打开”位置
中作用于传感器或微型开关8,该传感器或微型开关被相应地触发(参见
图3)。开关信号可以被未示出的和远离的控制单元处理。因此例如可以
在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从根据图2的主锁定位置过渡到根据图3的打开位
置中时接通在机动车中的内部照明。此外,在根据图3的转动锁叉或锁定
装置的“打开”位置中不允许触发气囊或者也不允许触发其它安全元件,
如开头已经描述地那样。
与图3的视图相应地,在转动锁叉打开的情况下用于闭锁杆3的锁止
元件2防止了:闭锁杆3占据或能够占据其闭锁位置。为此,锁止元件2
在闭锁杆3位于解锁位置中时贴靠在闭锁杆3上以锁死该闭锁杆。
在实施例中,锁止元件2设计为连接在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上的锁止
凸缘2。也就是说,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和锁止凸缘2设计为(公共的和
唯一一个)结构单元2、6,或者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根据本发明额外地配
备有设计为锁止凸缘2的锁止元件2。锁止凸缘2在实施例中是部分圆形
区段,该部分圆形区段径向与转轴7隔开地连接在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上。
可以看出,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和闭锁杆7近似彼此同平面地布置。
此外,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在俯视图中具有盘状的或圆柱形的特征。如已
经说明地,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可转动地围绕其轴或转轴7支承。所述的
突起部9和锁止凸缘2相对于中心的转轴7近似径向对置,这特别是根据
图3中的显示所表明地。
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或其转轴7相对于闭锁杆3的转轴4错开地布置
(参见图3中的错开部V)。实际上,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紧邻于闭锁杆
3的V形的突起部3a的腿部10。由此提供了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在所
述的腿部10上设有缺口11,该缺口在其大小和设计方面匹配于锁止凸缘2。
以这种方式,锁止凸缘2可以啮入缺口11中,用以将闭锁杆3保持在其根
据图3的“解锁”位置中,只要锁定装置或转动锁叉占据其“打开”功能
位置。
工作方式如下所述。
一旦锁定装置或转动锁叉从其主锁定位置过渡到“打开”位置或“被
打开的”位置中,则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进行围绕其从属的转轴7的近似
60°至90°转动,特别是沿顺时针方向。这可以在图2和3的对比中看出。
此前为了打开锁定装置,闭锁杆3占据其“解锁”位置,如在图2和3中
不变地示出地。为了使闭锁杆3从其“解锁”位置转移到其“闭锁”位置
中,驱动电机5可以被通电,使得闭锁杆或中央闭锁杆3进行沿逆时针方
向围绕其转轴4的运动。
闭锁杆3的这种沿逆时针方向的运动根据本发明对于以下情况被防止,
即锁定装置位于“打开”位置中(参见图3)。因为锁定装置的这种“打
开”功能位置相应于,被安置在转动锁叉探测元件6上的锁止凸缘2没入
闭锁杆3的V腿10上的缺口11中。通过这种相互作用,闭锁杆3不能通
过围绕转轴4沿逆时针方向的摆动运动转移到其“闭锁”位置中(参见图
2)。
也就是说,在转动锁叉打开时借助于锁止元件或锁止凸缘2将闭锁杆
3锁死在其解锁位置中。为此,锁止凸缘在闭锁杆3位于解锁位置中时贴
靠在闭锁杆3上,用以锁死该闭锁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