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64979A43申请公布日20150107CN104264979A21申请号201410543154522申请日20120626201210214377820120626E04G9/0520060171申请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地址213003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局前街27号申请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72发明人许箴杨正平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14代理人张兢54发明名称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包括单一正挑梁模板、双重正挑梁模板、三重正挑梁模板和六重正挑梁模板;单一正挑梁模板为整体呈板。
2、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左支承脚、右支承脚、纵向肋板、拱形肋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纵向肋板有3块;双重正挑梁模板由单一正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一次得到;三重正挑梁模板和六重正挑梁模板由单一正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分别重复延续二次和五次得到。本发明和与其配套的卡扣连接件配套使用,模板间相互拼接严密牢固不漏浆,模板的抗压能力强,安装、拆卸省时、省力,节约工时和成本。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0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0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
3、04264979ACN104264979A1/2页21一种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一正挑梁模板(201)、双重正挑梁模板(202)、三重正挑梁模板(203)和六重正挑梁模板(206);所述的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12)、左侧纵板(221)、右侧纵板(222)、左支承脚(231)、右支承脚(232)、纵向肋板(24)、拱形肋板(25)、第一斜板(261)和第二斜板(262);纵向肋板(24)有3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241)、第二纵向肋板(242)和第三纵向肋板(243);左侧纵板(221)、右。
4、侧纵板(222)和各纵向肋板(2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221)、各纵向肋板(24)和右侧纵板(222)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221)的中后部设有向右侧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右侧纵板(222)的中后部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前侧横板(211)和中间横板(212)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211)位于中间横板(212)的前方;前侧横板(21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221)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211)的右端与右侧纵板(222)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212)的左端连接在左侧纵板(2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上,中间横板(212。
5、)的右端连接在右侧纵板(222)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上,从而由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12)、左侧纵板(221)和右侧纵板(222)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第一纵向肋板(241)、第二纵向肋板(242)和第三纵向肋板(243)均连接在前侧横板(211)与中间横板(212)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212)相连,并且第一纵向肋板(241)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第二纵向肋板(242)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第三纵向肋板(243)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拱形肋板(25)的拱顶(251)朝向前方,且该拱顶(251)。
6、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拱形肋板(25)由其左部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212)与第一纵向肋板(241)的连接处;拱形肋板(25)由其右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212)与第三纵向肋板(243)的连接处;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均为整体呈框形的部位,且左支承脚(231)与右支承脚(232)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2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221)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232)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222)的后端上而作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第一斜板(2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2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
7、一纵向肋板(241)与中间横板(212)的连接处,第一斜板(2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2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2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221)的后部、中间横板(212)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261)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左支承脚(2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22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2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2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2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2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2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23。
8、1)的右侧权利要求书CN104264979A2/2页3面、左支承脚(2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2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201A);第二斜板(26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262)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三纵向肋板(243)与中间横板(212)的连接处,第二斜板(262)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232)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右支承脚(232)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222)的后部、中间横板(212)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262)共同构成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右支承脚(232)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222)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
9、面上,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232)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2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2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232)的左侧面、右支承脚(2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262)的右后端部的左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201B);所述的双重正挑梁模板(202)由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一次得到;三重正挑梁模板(203)由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二次得到;六重正挑梁模板(206)由单一正挑梁模板(2。
10、01)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五次得到。权利要求书CN104264979A1/10页4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102143778,申请日为2012年6月26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塑料建筑模板及卡扣连接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具体涉及建筑模板。背景技术0003现代工程建筑中,在现场浇注混凝土而进行梁、立柱、立面墙、楼面等单元的施工时,必须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模板,传统的建筑模板一般采用木质模板或钢质模板。木质模板容易腐烂,重复使用次数少,且使用过程中容易与混凝土粘结,难以脱模,给施工带来不便,并且木材的大量使用会造。
11、成森林资源的浪费;钢质模板重量大,成本高,施工不方便,且容易锈蚀。木质模板间的连接一般用钉子,钢质模板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搭建和拆装均比较麻烦。近年来,出现了用塑料模板代替传统的钢质和木质模板的实际应用。这些塑料建筑模板内部的筋肋设计一般采用扣板形状的小方格形式,抗压强度存在不足;在支撑腿的设计上,有一根单筋的、有小方格的,单筋的塑料模板的筋由于成型工艺水平限制不能制造得很厚,因而承压明显不够,另外一个很小的侧面碰撞就会折断;小方格设计的模板,拼装连接比较困难,大多以钻孔然后螺栓连接或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螺栓连接现场拼接费工费时,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在混凝土浇注时因震动往往松动脱落,造成。
12、漏浆。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特别是塑料模板抗压能力不够、模板连接组装不便以及模板连接部位有间隙等缺点,提供一种全新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及与其配套的卡扣式连接件,抗压能力强,模板连接组装及拆卸快捷方便,模板连接紧密不漏浆。000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单一正挑梁模板、双重正挑梁模板、三重正挑梁模板和六重正挑梁模板;上述的单一正挑梁模板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左支承脚、右支承脚、纵向肋板、拱形肋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纵向肋板有3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
13、板、第二纵向肋板和第三纵向肋板;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和各纵向肋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各纵向肋板和右侧纵板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侧弯曲的圆弧板段,右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横板和中间横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位于中间横板的前方;前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的右端与右侧纵板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的左端连接在左侧纵板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上,中间横板的右端连接在右侧纵板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上,从而由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模板说明书CN104264979A2/10页5主框架;第一纵向肋板、第。
14、二纵向肋板和第三纵向肋板均连接在前侧横板与中间横板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相连,并且第一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第二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第三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拱形肋板的拱顶朝向前方,且该拱顶与第二纵向肋板的前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拱形肋板由其左部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第一纵向肋板的连接处;拱形肋板由其右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第三纵向肋板的连接处;左支承脚和右支承脚均为整体呈框形的部位,且左支承脚与右支承脚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
15、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的后端上而作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第一斜板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的后部、中间横板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左支承脚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右侧面、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左后。
16、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第二斜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三纵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的后部、中间横板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右侧中间框形部位;右支承脚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左侧面、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后端部的左侧面共同构成第。
17、二被夹部位;上述的双重正挑梁模板由单一正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一次得到;三重正挑梁模板由单一正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二次得到;六重正挑梁模板由单一正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五次得到。0006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用本发明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代替传统钢模和木质模板,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有利于保护环境。(2)本发明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具有与其它塑料制品相同的防水和防霉性能,并且优选采用具有耐腐蚀、不易变形和阻燃性能的材质,从而适合建筑施工要求。(3)本发明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采用弧形拱肋设计,较之常见的格栅型模板,较大程度地增。
18、加了模板主框架的朝向混凝土浇注面也即工作面的抗压强度。另外,由于其拱形肋板的存在使得模板主框架在朝向工作面方向的弹性模量增加较多,从而具有较说明书CN104264979A3/10页6好的抗变形性;(4)本发明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设有2个支承脚,支承脚采用框形结构,其作用是第一、减轻了模板的重量,节省了塑料;第二、不仅增加了塑料建筑模板的整体的平稳性,还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第三、与相应的斜板共同形成被夹部位,以便通过相应的卡扣连接件与相邻的塑料建筑模板之间形成可拆式固定扣接。(5)本发明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设有2个使用时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拼接的侧向连接部位,每个侧。
19、向连接部位上均设置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使塑料建筑模板在受力变形时,通过圆弧板段的变形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有利于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由于拼接的两块塑料建筑模板的对接面均有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扣合连接的状态,使得相邻塑料建筑模板拼接严密不漏浆。附图说明0007图1为本发明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2块单一正挑梁模板以及将2块单一正挑梁模板可拆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配套设置的卡扣连接件;图21为图1中的卡扣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一种结构的卡扣连接件,其中的支撑板由其弓形柱部与左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弓形缺口相配合,。
20、且支撑板支撑在左夹持板的支撑部与右夹持板的支撑部之间;该图为卡扣连接件沿销轴的中心线左右向剖视图;图22显示了另一种结构的卡扣连接件,其中的支撑板由其弓形柱部与右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弓形缺口相配合,且支撑板支撑在左夹持板的支撑部与右夹持板的支撑部之间;该图为卡扣连接件沿销轴的中心线左右向剖视图;图3为图21和图22中的夹持板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图3的右视图;图6为图21中的支撑板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单一正挑梁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1为本发明的双重正挑梁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2为本发明的三重正挑梁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3为本发明的六重正挑梁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0。
21、8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的名称如下卡扣连接件1,夹持板11,左夹持板11A,右夹持板11B,卡钩部111,卡钩1111,后端面1112,内侧面1113,斜面1114,夹持主部112,内侧面1121,支撑部113,台阶状缺口1131,后端面1132,内侧面1133,弓形缺口1134,弧形曲面1135,外侧面114,螺栓孔115,球缺形孔段1151,圆柱形孔段1152,夹持部位116,环首螺栓12,环形圈121,螺杆122,螺帽13,垫圈14,偏心手柄15,偏心叉板部151,手柄部152,销轴16,支撑板17,弓形柱部171,外周侧面1711,第一台阶部172,左侧面1721,前侧面1722,第二台。
22、阶部173,左侧面1731,前侧面1732,右侧面1733,第三台阶部174,前侧面1741,右侧面1742,后表面175,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2,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第一被夹部位201A,第二被夹部说明书CN104264979A4/10页7位201B,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双重正挑梁模板202,纵向加厚肋板2021,中空圆柱体部位2022,增强支承脚2023,三重正挑梁模板203,纵向加厚肋板2031,中空圆柱体部位2032,增强支承脚2033,六重正挑梁模板206,纵向加厚肋板2061,中空圆柱体部位2062,增强支承脚2063,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
23、12,左侧纵板221、圆弧板段2211,右侧纵板222、圆弧板段2221,左支承脚231、右支承脚232、纵向肋板24,第一纵向肋板241,第二纵向肋板242,第三纵向肋板243,拱形肋板25,拱顶251,第一斜板261,第二斜板262。具体实施方式0009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方位进行描述时,以图1所朝向的方向为上方,以图1背后的方向为下方,图1中的左右方仍为描述中的左右方,图1中的上下方向为描述中的前后方向。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弧形曲面是指以一条圆弧曲线为基准,使该曲线沿上下方向的一方延伸而得到的面,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弓形柱是指以一个呈弓形的面为基准,使该呈弓形的面沿经过其圆心的轴线的一方延伸。
24、而得到的体,所述的弓形缺口则是指在实体上去掉弓形柱后留下的缺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0(实施例1)见图2至图6,与本实施例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2相配套的卡扣连接件1包括夹持板11、环首螺栓12、螺帽13、垫圈14、偏心手柄15、销轴16和支撑板17。其中夹持板11有2块,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分为左夹持板11A和右夹持板11B,2块夹持板11的形状相同或基本相同,且相对设置。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夹持板11时,所述的方向“内”,对左夹持板11A来说即为方向“右”,对右夹持板11B来说即为方向“左”;所述方向“外”,对左夹持板11A来说即为方向“左”,对右夹持板。
25、11B来说即为方向“右”。偏心手柄15、支撑板17和2块夹持板11均为注塑成型的塑料一体件,环首螺栓12、螺帽13、垫圈14和销轴16均为钢制一体件。0011见图3至图5,各夹持板11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由卡钩部111、夹持主部112和支撑部113组成。0012各夹持板11的左右向的外侧面114铅垂设置,总体呈圆弧形曲面。各夹持板11的夹持主部112的左右向的内侧面112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夹持主部112的板体上设有作为夹持板11的螺栓孔115的左右向的通孔,且该螺栓孔115由位于左右向外侧(图3中为左侧)的球缺形孔段1151和位于左右向内侧(图3中为右侧)的圆柱形孔段1152依次相连。
26、构成,且球缺形孔段1151按照孔径由外向内(图3中为由左向右)逐步缩小的形式设置。0013各夹持板11的卡钩部111具有在左右向的内侧(图3中为右侧)伸出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作为卡钩1111的凸出部位。卡钩1111具有相应的依次相连的后端面1112、内侧面1113和斜面1114。卡钩1111的后端面111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后端面1112由其左右向的外端(图3中为左端)与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后端面1112与所述的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相互垂直。卡钩1111的内侧面111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内侧面1113由其后端与卡钩1111的后。
27、端面1112的左右向的内端(图3中为右端)相交,且所述的内侧说明书CN104264979A5/10页8面1113与所述的后端面1112相互垂直。卡钩1111的斜面1114为沿外前至内后(图3中为左前至右后)的方向设置的铅垂面,该斜面1114由其内后端(图3中为右后端)与卡钩1111的内侧面1113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斜面1114与卡钩1111的内侧面1114呈120度至150度的夹角(本实施例为135度)。夹持板11的卡钩部111的内侧面1113、后端面1112和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前部共同构成夹持板11的夹持部位116。夹持板11的夹持部位116是使用时与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被夹。
28、部位相配合的部位。0014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左右向的内侧部位(图3中为右侧部位)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台阶状缺口部和弓形缺口部。台阶状缺口部具有台阶状缺口1131,台阶状缺口1131具有依次相连的后端面1132和内侧面1133。台阶状缺口部的后端面113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后端面1132由其左右向的内端(图3中为右端)与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后端相交,且所述后端面1132与所述内侧面1121相互垂直。台阶状缺口部的内侧面113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内侧面1133由其前端与台阶状缺口部的后端面1132的左右向的外端(图3中为左端)相交,且所述内侧面1133与所述。
29、后端面1132相互垂直。弓形缺口部具有开口向内的弓形缺口1134,弓形缺口1134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1135,该弧形曲面1135俯视为圆弧且为优弧,该优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90度至240度(本实施例为200度),弓形缺口部的弧形曲面1135由其位于前部的一端与台阶状缺口部的内侧面1133的后端相交;弧形曲面1135由其位于后部的一端与弓形缺口部的位于后部的外周侧面的内前端相交,弓形缺口部的外侧面则与夹持板11的左右向的外侧面114相连接。0015见图6,支撑板17为一异形塑料板体,其形状与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部和弓形缺口部的形状相对应,支撑板17由从左至右依次相连的弓形柱部1。
30、71、第一台阶部172、第二台阶部173和第三台阶部174构成,其中第一台阶部172、第二台阶部173和第三台阶部174组成支撑主体。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弓形柱部171由其右前侧与第一台阶部172相连,且所述的弓形柱部171的右前侧是俯视弓形柱部171时,其弓形的弦所在的部位。0016上述支撑板17的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是使用时与1块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弓形缺口1134相配合的部位,而第一台阶部172则是使用时与该块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的部位;第三台阶部174则是使用时与另1块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
31、1131相配合的部位;第二台阶部173是使用时被夹在上述2块夹持板11的各自的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之间的部位;第一台阶部172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左侧面1721和前侧面1722组成;第一台阶部172的左侧面172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左侧面1721由其后端与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的前部的右端相交;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1722由其左端与第一台阶部172的左侧面1721的前端相交,且所述前侧面1722与所述左侧面1721相互垂直,从而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位于弓形柱部171的前沿的前方。0017第二台阶部173的外周。
32、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左侧面1731、前侧面1732和右侧面1733组成;第二台阶部173的左侧面173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左侧面说明书CN104264979A6/10页91731由其后端与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的右端相交,且所述左侧面1731与所述前侧面1722相互垂直;第二台阶部173的前侧面173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1732由其左端与第二台阶部173的左侧面1731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前侧面1732与所述的左侧面1731相互垂直;第二台阶部173的右侧面173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右侧面1733由其前端与第二台阶部173的前侧面1732的右端相交,且所述的。
33、右侧面1733与所述的前侧面1732相互垂直。0018第三台阶部174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前侧面1741和右侧面1742组成;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1741由其左端与第二台阶部173的右侧面1733相交,且所述前侧面1741与所述右侧面1733相互垂直,并且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与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位于同一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该结构使得第二台阶部173的前侧面1732位于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和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的前方。第三台阶部174的右侧面1742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右侧面1742由其前端与。
34、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的右端相交,且所述右侧面1742与所述前侧面1741相互垂直。0019支撑板17的支撑主体的后表面175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该后表面175由其右端从左前方与第三台阶部174的右侧面1742的后端相交,该后表面175由其左端从右前方与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的后部的右端相交。0020支撑板17的弓形柱部171的形状不仅与左夹持板11A的支撑部113的弓形缺口1134相配合,也与右夹持板11B的支撑部113的弓形缺口1134相配合。支撑板17的第一台阶部172的外周侧面的形状也与第三台阶部174的外周侧面的形状基本相对称,第一台阶部172的外周侧面的形状和。
35、第三台阶部174的外周侧面的形状既分别能与左夹持板11A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也分别能与右夹持板11B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并且支撑板17使用时,其第二台阶部173的左侧面1731与左夹持板11A的夹持主部112的右侧面1121相接触,第二台阶部173的右侧面1733与右夹持板11B的夹持主部112的左侧面1121相接触,反之亦然。支撑板17与2块夹持板11的配合形式分别见图21和图22。0021环首螺栓12由环形圈121和螺杆122依次相连组成。偏心手柄15由偏心叉板部151和手柄部152依次相连组成。偏心叉板部151包括在与手柄部152相连部位相互连。
36、接的上偏心板和下偏心板1511,上偏心板和下偏心板1511均设有偏心孔。环首螺栓12由其环形圈121伸入偏心手柄15的偏心叉板部151的上偏心板与下偏心板1511之间;由销轴16依次穿过偏心手柄15的上偏心板的偏心孔、环首螺栓12的环形圈121和偏心手柄15的下偏心板1511的偏心孔,通过冲压方式使得销轴16铆接在偏心手柄15和环首螺栓12上,而构成手柄螺栓组件。0022使用时,环首螺栓12由其螺杆122依次穿过2块夹持板11的螺栓孔115,环首螺栓12的螺杆122的伸出夹持板11的一端套上垫圈14后再旋上螺帽13。0023见图7、图81、图82和图83,本实施例的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2,包。
37、括单一正挑梁模板201、双重正挑梁模板202、三重正挑梁模板203和六重正挑梁模板206。0024见图7,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为正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2的系列模板的一种。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说明书CN104264979A7/10页10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也即第一单拱单元)包括均铅垂设置的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12、左侧纵板221、右侧纵板222、纵向肋板24、拱形肋板25、第一斜板261和第二斜板262,还包括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均为基本呈“口”形的框形部位。
38、,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均由铅垂设置的相应的框板依次相连构成。0025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纵板221、右侧纵板222和各纵向肋板2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221、各纵向肋板24和右侧纵板222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221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处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右侧纵板222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处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前侧横板211和中间横板212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211和中间横板212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前侧横板211的左右向的长度约为纵向肋板24的前后向的长度的4倍。
39、。前侧横板211的前侧面为混凝土浇筑时的工作面。0026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前侧横板21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221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211的右端与右侧纵板222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21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2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相连,中间横板212的右端与右侧纵板222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相连;从而由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12、左侧纵板221和右侧纵板222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模板主框架。左侧纵板221设置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和右侧纵板222设置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一方面使得圆弧板段用于增加模板主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在变形时。
40、通过左侧纵板221和右侧纵板222的圆弧板段的变形可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还有利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1处于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地扣合连接的状态。0027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纵向肋板24有3至5块(本实施例为3块)。3块纵向肋板24分左右位于左侧纵板221与右侧纵板222之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纵向肋板241、第二纵向肋板242和第三纵向肋板243。3块纵向肋板24均连接在前侧横板211与中间横板212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212相连。其中,第一纵向肋板241位于模板主框。
41、架的左端偏右部位,优选第一纵向肋板2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的占左右向总长约1/8处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一纵向肋板241与模板主框架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前部框形部位。第二纵向肋板242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优选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的占左右向总长一半的部位相连。第三纵向肋板243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优选第三纵向肋板243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的占左右向总长约7/8处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三纵向肋板243与模板主框架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0028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拱形肋板25的拱顶251朝向前方,且该拱顶251与第二。
42、纵向肋板242的前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优选该拱顶251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偏后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所述的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部是指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至第二纵向肋板242前后向总长的1/4的部位;所述的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偏后部位进一步优选为位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后向总长的约说明书CN104264979A108/10页111/8处的部位。拱形肋板25由其左部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212与第一纵向肋板241的连接处,拱形肋板25由其右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212与第三纵向肋板243的连接处。0029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支承脚231与右支承脚23。
43、2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2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221后端上而作为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232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222的后端上而作为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的作用,一是各自通过相应的卡扣连接件1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二是用于增加单一正挑梁模板201整体的平稳性,三是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0030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第一斜板2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2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241与中间横板212的连。
44、接处,第一斜板2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2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2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221的后部、中间横板212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261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201C(简称为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不仅增加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前部框形部位与左支承脚231之间,从而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前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左侧支承体系。0031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支承脚231的左侧面。
45、与左侧纵板22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2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2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2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2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2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2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2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2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位于左侧的第一被夹部位201A。该第一被夹部位201A是使用时与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0032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第二斜板26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262的左前端。
46、连接在第三纵向肋板243与中间横板212的连接处,第二斜板262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232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右支承脚232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222的后部、中间横板212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262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201D(简称为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不仅增加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与右支承脚232之间,从而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前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右侧支承体系。0033。
47、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支承脚232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222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232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2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2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说明书CN104264979A119/10页12232的左侧面、右支承脚2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262的右后端部的左侧面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位于右侧的第二被夹部位201B。该第二被夹部位201B是使用时与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00。
48、34单一正挑梁模板201设置拱顶朝向前方拱形肋板25,并结合纵向肋板24配合于模板主框架,其技术效果如下一是纵向肋板24和拱形肋板25的存在增加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模板主框架的朝向前方的抗压强度。0035二是施工中组装塑料建筑模板时,同时还需用专门的模板支撑架以及相应的辅助构件所组成的模板支撑体系对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支持和固定。本实施例中,模板支撑架直接对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进行支撑。模板支撑架的存在,使得浇筑混凝土时作用于前侧横板211的前侧面上的压力全部转变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弹性变形。0036拱形肋板25的左部的左后端、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以及左支承脚231顺。
49、着拱形肋板25的左部的弯曲方向依次相连,拱形肋板25的右部的右后端、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以及右支承脚232则顺着拱形肋板25的右部的弯曲方向依次相连,从而形成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拱形结构的支承体系。0037在浇筑混凝土时,施加到前侧横板211的前侧面上的作用力主要有2种,一种是因为混凝土的重力而产生的侧压力,另一种是在插入式振动器(又称振动棒或混凝土振动棒)捣搅混凝土时产生的较大周期性的振动力。这两种作用力施加到前侧横板211的前侧面上后,由于左侧支承体系和右侧支承体系的弹性模量很大,使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弹性形变主要发生在前侧横板211、拱形肋板25和中间横板212的左右向的中部。
50、部位,使它们在前后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尤其是在捣浇混凝土时所产生的瞬间较大的振动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较大的前后向的弹性变形。所述的两种作用力也使得包括第一斜板261和第二斜板262在内的其它相应部位也均有相应的较小的弹性形变。由于拱形结构支承体系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较大(该弹性模量仍小于左侧支承体系和右侧支承体系的弹性模量),从而振动的压力一旦减小,则在拱形结构支承体系的弹性作用下即能迅速恢复至相应的状态,从而使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右向的中部部位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较大,具有在外力减少或消失时迅速恢复的特性,也即在捣搅混凝土时单一正挑梁模板201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性。0038三是当拱形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