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作为一种传统的桩基处理方法,具有不扰民、造价低、机具简单、土层明确、沉渣干净、能直接判断持力层地质状况等诸多优点,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地下水量很少的密实土层或岩层中,但如遇流沙层、淤泥层时,孔壁容易坍塌,不易开挖和支护,需要采用辅助措施,改善和创造施工条件,如井点降水、套筒支护等。然而,增加辅助措施一方面会延长施工工期,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施工成本,如果辅助设施费用过高,将会使人工挖孔桩失去成本优势。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成本仅为机械成孔灌注桩的40%-50%,显示出优越的经济效益,保持人工挖孔桩施工成本优势,减少辅助施工费用,是保证人工挖孔桩在流砂和淤泥等复杂区继续施工的前提。尽管人工挖孔桩存在劳动强度大、土质要求好、安全防护要求高等限制条件,其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但在不允许大型设备施工、对周边环境有严格要求(如噪音和振动)或需要超大直径桩基且机械桩无法实现的项目区域,选用人工挖孔桩方案仍然是比较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合理的施工方法是保证人工挖孔桩安全成孔的关键,为了能在流沙、淤泥等复杂区域继续采用低成本的人工挖孔桩,设计一种施工方便,噪音少,成本低廉的施工方案,克服流沙、淤泥等复杂区域的施工难题,扩大人工挖孔桩的应用范围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流砂和淤泥等复杂区域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难题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预制护壁制作,包括第一节预制护壁带刃脚、底部不带刃脚的预制护壁制作两种,所述预制护壁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其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所述刃脚倾斜角度45度,每桩一节,所述预制护壁中间设置若干个排水管,在支模板时预埋,所述排水管采用PVC管,在预制护壁外侧设置过滤盖板、在预制护壁内侧设置管塞,在浇完混凝土并拆模后安装,预制护壁制作程序是:支护壁内侧模板→安装护壁钢筋→安装排水管→安装外侧模板→浇护壁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拆模板→安装管塞和过滤盖板;
二、单桩成孔施工,其施工步骤为:第一节带刃脚预制护壁定位→护壁內挖土,让第一节预制护壁上口沉至高出自然地面5-10cm处→安装第二节预制护壁→护壁內挖土,让第二节预制护壁上口沉至高出自然地面5-10cm处,边沉边校对预制护壁位置,有误差及时纠正→重复上述步骤,完成第三节预制护壁、第四节预制护壁的安装和挖土工作,直至穿过流砂、淤泥等复杂区域→穿过流砂、淤泥等复杂区域后改用现浇护壁施工;
三、多桩联动施工,多桩联动施工的目的是在单桩施工时,要考虑为周边后续施工的桩基创造条件,其施工步骤为:全场每间隔一定距离,一般间隔4-5根待完成的桩孔,按上述步骤完成1个单桩成孔→卸去已完桩孔的管塞进行排水,将已经完成排水的桩孔周边上传滞水引到桩底,渗透至地下潜水层→两个已经完成排水的桩孔之间的上层滞水水位降低后,开挖其之间待完成的桩孔,其之间待完成的桩孔不再出现流砂现象,可以全部改为现浇护壁施工。
单桩成孔在上层滞水排除,其他桩基施工完成后,再完成扩孔、钢筋笼安装、砼浇捣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流砂和淤泥等复杂区域人工挖孔桩施工难的问题,其施工过程简单、方便、产生的噪音小、成本低廉、施工效果好,适用于上层滞水数量有限,没有连接江河湖等大量性水源的地质;地下潜水层水位低于人工挖孔桩的底部的地质;桩孔底部为砂层,并且连通潜水层的地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预制护壁垂直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预制护壁水平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预制护壁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单桩成孔施工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多桩联动施工的示意图。
在图中,1、预制护壁2、排水管3、过滤盖板4、管塞5、刃脚6、第一节预制护壁带刃脚7、第二节预制护壁8、第三节预制护壁9、第四节预制护壁10、预制护壁全部沉至地下11、未排水桩孔12、现浇护壁13、排水管排水14、已经完成排水的桩孔15、待完成的桩孔16、原上层滞水水位线17、降低后的上层滞水水位线18、上层滞水水位线下降示意线19、地下潜水层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详细说明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
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但不能对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定。
第一步:制作多功能预制护壁(参照图1-3)
预制护壁(1)包括第一节预制护壁带刃脚(6)、底部不带刃脚的预制护壁(7)两种,预制护壁(1)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刃脚(5)倾斜角度45度,预制护壁(1)中间设置若干个排水管(2)(支模板时预埋);排水管(2)(采用直径50-75mm的PVC管)在预制护壁(1)外侧设置过滤盖板(3)、在预制护壁(1)内侧设置管塞(4)(浇完混凝土并拆模后安装)。
护壁制作程序:支护壁内侧模板→安装护壁钢筋→安装排水管(2)→安装外侧模板→浇护壁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拆模板→安装管塞(4)和过滤盖板(3)。
第二步:单桩成孔
附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单桩成孔的实施例,其施工工艺如下:第一节预制护壁带刃脚(6)定位→护壁內挖土,让第一节预制护壁带刃脚(6)上口沉至高出自然地面5-10cm处→安装第二节预制护壁(7)→护壁內挖土,让第二节预制护壁(7)上口沉至高出自然地面5-10cm处(边沉边校对护壁位置,有误差及时纠正)→重复上述步骤,完成第三节预制护壁(8)、第四节预制护壁(9)的安装和挖土工作,直至穿过流砂、淤泥等复杂区域→穿过流砂、淤泥等复杂区域后改用现浇护壁(12)施工(降低人工压沉预制护壁的费用)。
预制护壁(1)下沉时,用管塞(4)堵塞排水管(2)内侧,未排水桩孔(11)形成后,卸去管塞(4),形成已经完成排水的桩孔(14)。
第三步:多桩联动施工
附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多桩联动施工实施例。具体施工步骤如下:全场每间隔一定距离,一般间隔4-5根待完成的桩孔(15),按上述步骤完成1个单桩成孔→卸去已完桩孔的管塞(4)进行排水,将已经完成排水的桩孔(14)周边上传滞水引到桩底,渗透至地下潜水层→两个已经完成排水的桩孔(14)之间的上层滞水水位降低后,开挖其之间待完成的桩孔(15),其之间待完成的桩孔(15)不再出现流砂现象,可以全部改为现浇护壁施工。
单桩成孔在上层滞水排除,其他桩基施工完成后,再完成扩孔、钢筋笼安装、砼浇捣工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