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雨水截流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4481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95137.9

申请日:

2015.06.03

公开号:

CN104863249A

公开日:

2015.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3F 5/10申请公布日:201508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5/10申请日:20150603|||公开

IPC分类号:

E03F5/10

主分类号:

E03F5/10

申请人: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小涛; 刘建红; 郭东茹; 齐向南

地址:

45000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4

代理人:

韩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井,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底壁上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将池体分割为雨水收集区和溢流区两部分,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区的池体侧壁上分别连通有原水进水管和初期雨水截流管,所述原水进水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的直径,位于所述溢流区的池体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溢流堰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原水进水管和初期雨水截流管,在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进水口处的所述雨水收集区内设置有用于阻水的浮球式闸板机构。本发明优点在于工作过程无需借助外力,无需人工控制,并且有效的将初期雨水排入初期雨水截流管中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减少雨水对水体的污染,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井,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底壁上设置有溢流堰(1),所述溢流堰(1)将池体分割为雨水收集区(2)和溢流区(3)两部分,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区(2)的池体侧壁上分别连通有原水进水管(4)和初期雨水截流管(5),所述原水进水管(4)的直径大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5)的直径,位于所述溢流区(3)的池体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6),所述溢流堰(1)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6)、初期雨水截流管(5)和原水进水管(4)的高度,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5)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阻水的浮球式闸板机构(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式闸板机构(7)包括对称固设在所述池体侧壁上初期雨水截流管(5)进水口两侧的U型卡槽(7.1)和紧贴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5)进水口滑动设置于所述U型卡槽(7.1)内的闸板(7.2),所述闸板(7.2)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5)的直径,所述U型卡槽(7.1)的上端高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5);在所述U型卡槽(7.1)的上端固设有浮筒(7.3),其内活动设置有浮球(7.4),所述浮球(7.4)底部设置有垂直向下的导链(7.5),所述导链(7.5)穿过所述浮筒(7.3)的底壁与所述闸板(7.2)相固连。

说明书

初期雨水截流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分离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雨水排水系统均是通过地面设置的窨井流入排水管道中,再排入受纳水体中。随着城市大气污染及地面污染的增多,雨水在流入窨井前对大气及地面的冲刷,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尤其是初期雨水,其杂质和污染物非常多,若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受纳水体中,则将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将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分开,并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人工控制的初期雨水截流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初期雨水截流井,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底壁上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将池体分割为雨水收集区和溢流区两部分,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区的池体侧壁上分别连通有原水进水管和初期雨水截流管,所述原水进水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的直径,位于所述溢流区的池体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溢流堰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原水进水管和初期雨水截流管,在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进水口处的所述雨水收集区内设置有用于阻水的浮球式闸板机构。
所述浮球式闸板机构包括对称固设在所述池体侧壁上初期雨水截流管进水口两侧的U型卡槽和紧贴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进水口滑动设置于所述U型卡槽内的闸板,所述闸板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的直径,所述U型卡槽的上端高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在所述U型卡槽的上端固设有浮筒,其内活动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底部设置有垂直向下的导链,所述导链穿过所述浮筒的底壁与所述闸板相固连。
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人工控制。利用浮力原理通过设置在浮筒内的浮球带动闸板完成对初期雨水截流管的开启或闭合动作;降雨初期,浮球不受浮力,初期雨水截流管处于开启状态,降雨中、后期,浮球浮力逐渐增大,带动闸板向上运动,闭合初期雨水截流管,自动、有效的实现了初期雨水与中、后期雨水的分离;安装简单快捷,成本低廉,运行稳定可靠,工作过程无需借助外力,无需人工控制,并且有效的将初期雨水排入初期雨水截流管中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减少雨水对水体的污染,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降雨初期闸板处于未升起状态时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降雨中后期闸板处于升起状态时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初期雨水截流井,包括池体,在池体底壁上设置有溢流堰1,溢流堰1将池体分割为雨水收集区2和溢流区3两部分,位于雨水收集区2的池体侧壁上分别连通有原水进水管4和初期雨水截流管5,原水进水管4的直径大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5的直径,位于溢流区3的池体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6,溢流堰1的高度高于排水管6、初期雨水截流管5和原水进水管4的高度,在初期雨水截流管5进水口处的雨水收集区2内设置有用于阻水的浮球式闸板机构7,浮球式闸板机构7包括对称固设在池体侧壁上初期雨水截流管5进水口两侧的U型卡槽7.1和紧贴初期雨水截流管5进水口滑动设置于U型卡槽7.1内的闸板7.2,闸板7.2高度大于或等于初期雨水截流管5的直径,U型卡槽7.1的上端高于初期雨水截流管5的高度;在U型卡槽7.1的上端固设有浮筒7.3,其内活动设置有浮球7.4,浮球7.4底部设置有垂直向下的导链7.5,导链7.5穿过浮筒7.3的底壁与闸板7.2相固连。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利用浮力原理,在降雨初期如图2所示,初期雨水从原水进水管4流入雨水收集区2内,此时雨水收集区2内液位较低,浮筒7.3内的浮球7.4不受浮力,闸板7.2在重力作用下位于初期雨水截流管5下方,初期雨水截流管5进水口处于开启状态,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截流管5进水口流出,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由于原水进水管4的直径大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5的直径,雨水收集区2内的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水面液位逐渐升高,当到降雨中、后期时如图3所示,液面升高到浮筒7.3内浮球7.4位置处,浮球7.4受到浮力向上浮,通过导链7.5带动闸板7.2沿U型卡槽7.1向上滑动,闭合初期雨水截流管5的进水口,此时雨水收集区2内只进水不排水,当液面达到溢流堰1上沿处,雨水将从溢流堰1流入溢流区3,在通过设置在溢流区3池体侧壁上的排水管6,将中、后期雨水排出,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中,完成初期雨水与中、后期雨水的分离处理,达到减少初期雨水对水体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之目的。

初期雨水截流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期雨水截流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期雨水截流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期雨水截流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期雨水截流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井,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底壁上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将池体分割为雨水收集区和溢流区两部分,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区的池体侧壁上分别连通有原水进水管和初期雨水截流管,所述原水进水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的直径,位于所述溢流区的池体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溢流堰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原水进水管和初期雨水截流管,在所述初期雨水截流管进水口处的所述雨水收集区内设置有用于阻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