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94382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89347.4

申请日:

2015.07.06

公开号:

CN105002835A

公开日:

2015.10.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1D 22/0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董海涛 王海变更后:董海涛 王海 苟金成 王海洋 赵殿峰 梁建博|||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22/00申请日:20150706|||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2/00

主分类号:

E01D22/00

申请人:

上海同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董海涛; 王海

地址:

201100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7001号第一幢115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31217

代理人:

包宇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在桥梁下方,用贝雷梁支承(2)支撑桥梁横向的钢支撑(1),钢支撑(1)和贝雷梁支承(2)之间设置千斤顶;浇筑支撑桩(3),调节钢支撑(1)下的千斤顶,使荷载由贝雷梁支承(2)上转移到支撑桩(3)上,在桥墩之间设置新承台(4),新承台(4)下方设置托换桩(5),新承台(4)和托换桩(5)之间设置千斤顶,通过千斤顶的升降调节桥墩的沉降;用支座或钢垫块替代上述千斤顶支撑。本发明多点支撑,分级转移荷载,分别加固桥梁和桥墩的方法,将桥梁整体抬升。开挖时,桥墩和现浇桥墩距离很近,用贝雷梁防止桥墩的沉降,保证桥梁加固的效果,同时桥梁的托换不影响正常的行车。

权利要求书

1.  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的步骤如下:
1)在桥梁下方,用贝雷梁支承(2)支撑桥梁横向的钢支撑(1),所述钢支撑(1)至少有两组,所述钢支撑(1)和贝雷梁支承(2)之间设置千斤顶,调节钢支撑(1)和贝雷梁支承(2)间的千斤顶,保证桥梁上下运动,消除沉降的影响,使贝雷梁支承(2)对桥梁的支撑力均匀分布;
2)浇筑支撑桩(3),用以支撑钢支撑(1),钢支撑(1)和支撑桩(3)之间设置千斤顶,调节钢支撑(1)下的千斤顶,使荷载由贝雷梁支承(2)上转移到支撑桩(3)上,同时通过千斤顶的升降调节贝雷梁支承(2)和支撑桩(3)的沉降,之后拆除贝雷梁支承(2);
3)在桥墩之间设置新承台(4),所述新承台(4)将桥墩连为一体,新承台(4)下方设置托换桩(5),作为新承台(4)的支撑,新承台(4)和托换桩(5)之间设置千斤顶,通过千斤顶的升降调节桥墩的沉降;
4)用支座或钢垫块替代上述千斤顶支撑,完成托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撑(1)垂直与于桥梁的纵向,靠近桥墩。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撑(1)与桥梁的接触处和千斤顶的接触处分别设有木垫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雷梁支承(2)由下至上依次为木桩,钢筋砼基础,双层贝雷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承台(4)为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换桩(5)为三组,每组两根,共六根,俯视方向为王字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3)和托换桩(5)底部的深度大于墩柱的深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为T型梁时,T型梁翼缘和梁肋的缝隙中,钢支撑(1)上还包括辅助千斤顶(6)和支撑(7),用于辅助支撑桥梁。

说明书

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应用于明挖隧道穿过桥梁底部时,桥梁的托换,属于建筑桥梁领域。
背景技术
地面沉降,又被称为地面下沉、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在地表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松散到细密的成岩过程;另一种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地震等引起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危害主要有:一是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二是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属于地层不稳定的地带,在进行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时,需要更多的建设投资,而且生产能力也受到限制;三是造成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区多出现在沿海地带。地面沉降到接近海面时,会发生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对地面沉降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地面沉降的不同原因而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贝雷梁,它是用贝雷架组装成的桁梁,贝雷架之间多以发窗为连接构件,用螺栓固定。贝雷架是以形成一定单元的钢架,可以用它拼接组装成很多构件、设备。贝雷架长宽尺寸一般为3m×1.5m。贝雷梁方便快捷,在很多跨公路,跨河道的连续现浇梁中,为支架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挂篮,高速公路跨河施工中,也可以为施工中提供便道,增加施工的快捷与方便。
如图6所述,明挖隧道穿过桥梁下部时,由于土壤的挖掘,支撑桥梁的桥墩会产生地面沉降,桥梁下沉,会影响到安全行车,严重时破坏桥体,明挖隧道施工之间必须对桥梁进行托换,同时托换过程中不可中断交通。
如图7所述,桥体包括桥梁,盖梁,桥墩,承台,墩柱等,桥梁放置在桥梁支座上,桥梁支座放置在垫石上,垫石以盖梁为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多点支撑,分级转移荷载,分别加固桥梁和桥墩的方法,消除明挖隧道对桥梁带来的沉降危害,将上下行桥梁整体抬升。开挖时,桥墩和现浇桥墩距离很近,用贝雷梁防止桥墩的沉降,保证桥梁加固的效果,同时桥梁的托换不影响正常的行车。
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的步骤如下:
1)在桥梁下方,用贝雷梁支承2支撑桥梁横向的钢支撑1,所述钢支撑1至少有两组,所述钢支撑1和贝雷梁支承2之间设置千斤顶,调节钢支撑1和贝雷梁支承2间的千斤顶,保证桥梁上下运动,消除沉降的影响,使贝雷梁支承2对桥梁的支撑力均匀分布;
2)浇筑支撑桩3,用以支撑钢支撑1,钢支撑1和支撑桩3之间设置千斤顶,调节钢支撑1下的千斤顶,使荷载由贝雷梁支承2上转移到支撑桩3上,同时通过千斤顶的升降调节贝雷梁支承2和支撑桩3的沉降,之后拆除贝雷梁支承2;
3)在桥墩之间设置新承台4,所述新承台4将桥墩连为一体,新承台4下方设置托换桩5,作为新承台4的支撑,新承台4和托换桩5之间设置千斤顶,通过千斤顶的升降调节桥墩的沉降;
4)用支座或钢垫块替代上述千斤顶支撑,完成托换。
所述钢支撑1垂直与于桥梁的纵向,靠近桥墩。
所述钢支撑1与桥梁的接触处和千斤顶的接触处分别设有木垫板。
所述贝雷梁支承2由下至上依次为木桩,钢筋砼基础,双层贝雷梁。
所述新承台4为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
所述托换桩5为三组,每组两根,共六根,俯视方向为王字形。
所述支撑桩3和托换桩5底部的深度大于墩柱的深度。
所述桥梁为T型梁时,T型梁翼缘和梁肋的缝隙中,钢支撑1上还包括辅助千斤顶6和支撑7,用于辅助支撑桥梁。
附图说明
图1为桥梁加固时的桥梁横向正视截面图;
图2为桥梁加固时的侧视图;
图3为桥墩加固时的桥梁横向正视图;
图4为桥墩加固时的俯视截面图;
图5为辅助千斤顶6和支撑7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明挖隧道与桥梁的位置关系图;
图7为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箱梁,2、贝雷梁支承,3、支承桩,4、新承台,5、托换柱,6、辅助千斤顶,7、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
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在桥梁下方,用贝雷梁支承2支撑桥梁横向的钢支撑1,钢支撑1有两组,钢支撑1和贝雷梁支承2之间设置千斤顶,调节钢支撑1和贝雷梁支承2间的千斤顶,保证桥梁上下运动,消除沉降的影响,使贝雷梁支承2对桥梁的支撑力均匀分布;浇筑支撑桩3,用以支撑钢支撑1,钢支撑1和支撑桩3之间设置千斤顶,调节钢支撑1下的千斤顶,使荷载由贝雷梁支承2上转移到支撑桩3上,同时通过千斤顶的升降调节贝雷梁支承2和支撑桩3的沉降,之后拆除贝雷梁支承2;在桥墩之间设置新承台4,新承台4将桥墩连为一体,新承台4下方设置托换桩5,作为新承台4的支撑,新承台4和托换桩5之间设置千斤顶,通过千斤顶的升降调节桥墩的沉降;用支座或钢垫块替代上述千斤顶支撑,完成托换。
钢支撑1垂直与于桥梁的纵向,靠近桥墩。钢支撑1与桥梁的接触处和千斤顶的接触处分别设有木垫板。贝雷梁支承2由下至上依次为木桩,钢筋砼基础,双层贝雷梁。新承台4为钢筋混凝土。托换桩5为三组,每组两根,共六根,俯视方向为王字形。支撑桩3和托换桩5底部的深度大于墩柱的深度。
桥梁为T型梁,T型梁翼缘和梁肋的缝隙中,钢支撑1上包括辅助千斤顶6和支撑7,用于辅助支撑桥梁。

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明挖隧道下桥梁托换的方法,在桥梁下方,用贝雷梁支承(2)支撑桥梁横向的钢支撑(1),钢支撑(1)和贝雷梁支承(2)之间设置千斤顶;浇筑支撑桩(3),调节钢支撑(1)下的千斤顶,使荷载由贝雷梁支承(2)上转移到支撑桩(3)上,在桥墩之间设置新承台(4),新承台(4)下方设置托换桩(5),新承台(4)和托换桩(5)之间设置千斤顶,通过千斤顶的升降调节桥墩的沉降;用支座或钢垫块替代上述千斤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