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的无轨道行走台车装置的使用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过程中无轨道行走台车,尤其是一种隧道施工的无轨道行走
台车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洞内施工时衬砌台车、水沟电缆槽台车、防水板台车等移动台架采用轨
道上行走,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每次要铺设轨道,施工过程中底部稳定性差,影响了工作效率
和整体稳定性,给施工增加了不变及安全隐患;鉴于上述的诸多原因,现提出一种隧道施工
的无轨道行走台车装置的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在隧道洞内施工时衬砌台车、水沟电缆槽台车、防
水板台车等移动台架采用轨道上行走,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每次要铺设轨道,施工过程中底
部稳定性差,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整体稳定性,给施工增加了不变及安全隐患;通过合理的设
计,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的无轨道行走台车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通过液压缸抬升主架体,
主架体离开地面由行走轮带动行走,主架体行走至施工现场停止,液压缸升起、地梁下落与
枕木;本发明不用轨道,直接在地面上行走,使用机动灵活,行走稳定,避免与地面碰擦,确
保无轨道行走台车正常使用,加快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进度。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的无轨道行走台车
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的隧道施工的无轨道行走台车装置,是由:主架体、地梁、枕木、架体
固定缸套、升降液压缸套、升降液压缸、行走轮、行走轮架构成;主架体两侧分别设置立架,
主架体设置门型架,至少由两个门型架组成长廊式的主架体,主架体的立架下方设置地梁,
地梁下方横向均布设置枕木,主架体两端下方设置架体固定缸套;
架体固定缸套中设置升降液压缸套,架体固定缸套与升降液压缸套的底部之间设
置升降液压缸;升降液压缸套下底部设置行走轮架,行走轮架中设置行走轮,主架体前部两
侧的行走轮一侧设置动力装置;
在一个施工面完成施工前往下一个施工面时,清理路面后启动液压装置,使主架
体两侧的升降液压缸同步加压,主架体平衡抬升,同时地梁与枕木离开地面后,液压装置停
止加压关闭液压阀;
主架体平衡抬升后,启动行走系统带动主架体前部两侧主动的行走轮转动,主动
的行走轮带动主架体平衡向下一个施工面行走;
当主架体行至施工面后,主动的行走轮的走系统停止转动,枕木下方的地面清理
平整后;开启液压装置的液压阀,液压装置泄压,使升降液压缸收回行走轮,主架体下落;
主架体的地梁与枕木落实地面后,液压装置回压,通过使主架体两侧的升降液压
缸同步收起,行走轮离开地面,开始施工。
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液压缸抬升主架体,主架体离开地面由行走轮带动行走,
主架体行走至施工现场停止,液压缸升起、地梁下落与枕木;本发明不用轨道,直接在地面
上行走,使用机动灵活,行走稳定,避免与地面碰擦,确保无轨道行走台车正常使用,加快了
工作效率和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抬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总装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3.4中:主架体1、地梁2、枕木3、架体固定缸套4、升降液压缸套5、升降液压
缸6、行走轮7、行走轮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主架体1两侧分别设置立架,主架体1设置门型架,至少由两个门型架组成长廊式
的主架体1,主架体1的立架下方设置地梁2,地梁2下方横向均布设置枕木3,主架体1两端下
方设置架体固定缸套4;
架体固定缸套4中设置升降液压缸套5,架体固定缸套4与升降液压缸套5的底部之
间设置升降液压缸6;升降液压缸套5下底部设置行走轮架8,行走轮架8中设置行走轮7,主
架体1前部两侧的行走轮7一侧设置动力装置;
在一个施工面完成施工前往下一个施工面时,清理路面后启动液压装置,使主架
体1两侧的升降液压缸6同步加压,主架体1平衡抬升,同时地梁2与枕木3离开地面后,液压
装置停止加压关闭液压阀;
实施例2
主架体1平衡抬升后,启动行走系统带动主架体1前部两侧主动的行走轮7转动,主
动的行走轮7带动主架体1平衡向下一个施工面行走;
实施例3
当主架体1行至施工面后,主动的行走轮7的走系统停止转动,枕木3下方的地面清
理平整后;开启液压装置的液压阀,液压装置泄压,使升降液压缸6收回行走轮7,主架体1下
落;
实施例4
主架体1的地梁2与枕木3落实地面后,液压装置回压,通过使主架体1两侧的升降
液压缸6同步收起,行走轮7离开地面,开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