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94367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3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57737.1

申请日:

2014.06.11

公开号:

CN104712199A

公开日:

2015.06.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85/12申请日:20140611|||公开

IPC分类号:

E05B85/12(2014.01)I

主分类号:

E05B85/12

申请人: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崔东旭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10-2013-0157644 2013.12.17 KR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代理人:

程伟; 王锦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可以包括有把手支架,车门内把手和连杆。所述把手支架可以在被固定到拉拽把手上的同时不干涉拉拽把手的存储空间。所述车门内把手可以联接到把手支架上以被转动,并且所述车门内把手具有从拉拽把手后侧露出并被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分。所述连杆可以联接到所述把手支架上以被转动,所述连杆与门闩缆线的一端连接,并且被操作为通过旋转车门内把手而拉动门闩缆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包括有:
把手支架,其固定到拉拽把手并且不与拉拽把手的存储空间相干涉;
车门内把手,其联接到所述把手支架以被转动,并且所述车门内把手具有被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分,所述操作部分从拉拽把手的后侧露出;
连杆,其联接到所述把手支架以被转动,所述连杆与门闩缆线的一端连接,并且所述连杆被操作为通过旋转所述车门内把手来拉动所述门闩缆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进一步包括有:
复位弹簧,其一端联接到把手轴的,所述把手轴为车门内把手的转动中心,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把手支架连接,并且当所述车门内把手被转动时提供回程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其中,所述车门内把手的操作部分包括有大体上彼此垂直邻近形成的操作突出部和操作凹槽,并且其中操作突出部通过形成在所述拉拽把手的后侧通孔而暴露在拉拽把手外。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进一步还包括有:
减振器,其固定在通孔内,当由于车门内把手的操作而使所述减振器与所述操作突出部接触时,所述减振器用于吸收震动并减少噪音。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其中,用于与所述连杆接触的锁止台阶被整体地形成在车门内把手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其中,连杆包括有:
枢轴中心,其通过杆轴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把手支架;
缆线连接部分,其从所述枢轴中心延伸到一侧并且与门闩缆线的一端连接;以及
把手接触部分,其从所述枢轴中心延伸到另一侧并且与所述车门内把手的锁止台阶接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杆轴设置在所述把手轴的后侧,以便于所述连杆的把手接触部分与所述锁止台阶接触。

说明书

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其与拉拽把手相结合并且不会减少拉拽把手的存储空间。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通常车辆的门饰板1内侧上,由使用者操纵以打开车门的车门内把手2被设置为转动,并且设置有拉拽把手3,使用者可以将手放在拉拽把手3中以拉动打开的车门。
车门内把手2通过门闩缆线与车门门闩连接,由此当使用者通过拉动方式转动车门内把手2时,门闩缆线被拉动,并且车门门闩被解锁,并且相应地车门被打开。拉拽把手3通常被固定在车门扶手4上。
然而,在现有结构中,车门内把手2和拉拽把手3是被分开设置的,如上所述,由此产生了工作步骤多、以及特别是由于车门内把手2被设置在门饰板1上而导致的门饰板1不能自如设计的缺陷,由此不能为车辆的优雅外观提供帮助。
如图2所示,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车门内把手2被设置在拉拽把手3的存储空间内。然而,由此产生了车门内把手2降低拉拽把手3的存储空间,并且由于拉拽把手3的内部空间小而导致车门内把手2不便操纵的缺陷,该缺陷在物品置于拉拽把手3的存储空间时尤其明显,物品会卡在车门内把手2内并干扰车门内把手2的操作。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允许门饰板的更自如设计,并且通过提供一种结合 有拉拽把手并且不减少拉拽把手存储空间的车门内把手装置来为车辆的优雅外观作出贡献。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其包括有:把手支架、车门内把手和连杆;所述把手支架固定到所述拉拽把手上并且不与拉拽把手的存储空间相干涉;所述车门内把手联接到所述把手支架以被转动并且具有操作部分,所述操作部分被使用者操作,并且从拉拽把手的后侧露出;所述连杆联接到所述把手支架以被转动,并且与门闩缆线一端连接,所述连杆被操作为通过旋转车门内把手来拉动门闩缆线。
所述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端联接至把手轴的复位弹簧,所述把手轴为车门内把手的转动中心,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把手支架连接,并且当车门内把手转动时提供回程力。
车门内把手的操作部分还可以包括大体上垂直邻近彼此形成的操作突出部和操作凹槽,其中操作突出部可以通过形成在所述拉拽把手后侧的通孔暴露在拉拽把手外;
所述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固定在通孔内的减振器,当由于车门内把手的操作而使所述减振器与所述操作突出部接触时,所述减振器用于吸收震动并减少噪音。
用于与连杆接触的锁止台阶可以被整体地形成在车门内把手上。所述连杆可以包括枢轴中心、缆线连接部分和把手接触部分;所述枢轴中心通过杆轴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把手支架;所述缆线连接部分从枢轴中心延伸到一侧并且与门闩缆线一端连接;所述把手接触部分从枢轴中心延伸到另一侧并且与车门内把手的锁止台阶接触。杆轴可以设置于把手轴后侧以便于连杆的把手接触部分与锁止台阶的接触。
根据本发明,由于操纵车辆中的车门门闩的车门内把手与拉拽把手整体形成,并且不会干涉拉拽把手的存储空间,因此无须为在门饰板上的车门内把手提供特别空间。由此,更加自如的设计门饰板成为可能,从而为车的优雅外观提供了帮助。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由于仅有由使用者用手操纵的车门内把手的操作突出部暴露在拉拽把手外,因此便利地操纵车门内把手成为可能,特别地是,暴露的部分能够被最小化从而使得外观得到改进。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将参考特定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被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解释说明如下所述的仅通过示例方式给出的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并且因此并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为示出了车门内把手和拉拽把手分开设置的现有结构的视图;
图2为示出了车门内把手置于拉拽把手的存储空间内的现有结构的视图;
图3为显示了示例性的车门内把手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拉拽把手中的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示例性拉拽把手的示例性车门内把手装置的透视图;
图5为沿图3中的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6为沿图5中的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7为沿图5中的II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 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式。
参考所附的附图,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将在下中被详细描述。
如图3-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包括有:把手支架20、车门内把手30、连杆40和复位弹簧50;所述把手支架20固定到拉拽把手10并且不会干涉拉拽把手10的存储空间11;所述车门内把手30联接到把手支架20以被转动,并且所述车门内把手30具有被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分,所述操作部分从拉拽把手10的后侧露出;所述连杆40联接到把手支架20以被转动,所述连杆40与门闩缆线7的一端连接并被操作为通过旋转车门内把手30而拉动门闩缆线7;所述复位弹簧50一端联接至把手轴31,所述把手轴31为车门内把手30的转动中心,并且复位弹簧50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把手支架20上,从而当车门内把手30转动时提供回程力。
拉拽把手10被固定在通常结构的车门扶手上,但并不仅限于此。
车门内把手30的一端联接至把手轴31而另一端作为操作部分,其中,操作突出部32和操作凹槽33被垂直地设置为连接在操作部分上,或者操作部分包括大体上垂直邻近彼此形成的操作突出部32和操作凹槽33。操作突出部32通过形成在拉拽把手10后侧的通孔12而露出。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只有使用者用手接触的车门内把手30的操作突出部32通过拉拽把手10的通孔12而暴露在外,从而露出的部分被最小化并且外观被改进。车门内把手30的操作突出部32防止使用者的手滑落,同时操作凹槽33拥有弧形截面以便使用者能更方便的抓住把手。
本发明进一步地包括固定在拉拽把手10通孔12内的减振器60,当由于车门内把手30的操作而使减振器60与操作突出部32相接触时,所述减振器60可以吸收震动并阻止噪音。减振器60可以由橡胶、硅、塑料树脂等等制成,但不限于此。
用于与连杆40接触的锁止台阶34被整体地或者集成地形成在车门内把手30上,并且形成位置可以设置在把手轴31和操作凹槽33之 间。
连杆40包括有枢轴中心42、缆线连接部分43和把手接触部分44;所述枢轴中心42联接到把手支架20以被杆轴41枢转;所述缆线连接部分43从枢轴中心42延伸到一侧并且与门闩缆线7的一端连接;所述把手接触部分44从枢轴中心42延伸到另一侧并且与车门内把手30的锁止台阶34接触。
为了连杆40的把手接触部分44与车门内把手30的锁止台阶34容易接触,杆轴41可以被设置为比把手轴31更靠后,为此,特定的杆支架45可以被使用。即,杆支架45可以联接至把手支架10,并且连杆40的枢轴中心42可以联接到杆支架45以被杆轴41枢转。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由于操作车辆中的车门门闩的车门内把手30与拉拽把手10形成整体,因此无需在门饰板上为车门内把手30提供特别的空间。因此,减少工作步骤,并且特别地更加自如的设计门饰板成为可能,由此为车辆的优雅外观作出了贡献。
进一步地,由于仅有由使用者用手操纵的车门内把手30的操作突出部32通过拉拽把手10的通孔12暴露在外,因此便利地操作车门内把手30成为可能,特别地是,外露部分被最小化从而使得外观得到改进。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由于车门内把手装置并不干涉拉拽把手10的存储空间11,因此有效地使用拉拽把手10的存储空间11成为可能。
为了便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前”或“后”,“内”或“外”等等用于参考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的位置来对这些特征进行描述。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式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各种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形式所限定。

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带有拉拽把手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可以包括有把手支架,车门内把手和连杆。所述把手支架可以在被固定到拉拽把手上的同时不干涉拉拽把手的存储空间。所述车门内把手可以联接到把手支架上以被转动,并且所述车门内把手具有从拉拽把手后侧露出并被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分。所述连杆可以联接到所述把手支架上以被转动,所述连杆与门闩缆线的一端连接,并且被操作为通过旋转车门内把手而拉动门闩缆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