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0781311.6
2014.12.16
CN104532792A
2015.04.22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5/00申请公布日:201504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5/00申请日:20141216|||公开
E02B5/00; E02B5/08
E02B5/00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袁文喜; 吴蕾; 包纯毅; 林登荣; 许吉; 骆康美; 包中进; 陆益挺; 李水泷; 刘敏虹
310002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抚宁巷66号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翁霁明; 姜雯
本发明一种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包括有闸室、岸墙、消能防冲设施,闸室左、右侧布置有岸墙,闸室上、下游分别布置有消能防冲设施,位于水闸上游左岸、水闸上游右岸、水闸下游左岸、水闸下游右岸四处的任一处或任几处的翼墙取消,改为设置斜坡式护坡,护坡倚靠岸墙布置并向外扩散。本发明有效地减少了闸下冲刷,节省了投资,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施工难度。
1. 一种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包括有闸室(1)、岸墙(2)、消能防冲设施(3),闸室(1) 左、右侧布置有岸墙(2),闸室上、下游分别布置有消能防冲设施(3),其特征在于:位于 水闸上游左岸、水闸上游右岸、水闸下游左岸、水闸下游右岸四处的任一处或任几处的翼墙 (6)取消,改为设置斜坡式护坡(4),护坡(4)倚靠岸墙(2)布置并向外扩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坡(4)按照圆 弧形式向外扩散。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坡(4)按照折 线形式向外扩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坡(4)按照圆 弧结合折线形式向外扩散。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室(1)下游的 消能防冲设施(3)中的消力池(31)与护坡(4)采用混凝土平台(5)衔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室(1)上、 下游的消能防冲设施(3)中的消力池(31)的边界采用8°至12°的平面角度向外扩散。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室(1)上、下 游的消能防冲设施(3)中的消力池(31)的边界采用10°的平面角度向外扩散。
一种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中滨海感潮软土地基水闸布置形式,尤其涉及一种无翼墙的水闸布 置形式。 背景技术 根据水闸规范,常规水闸闸室上、下游布置一般是消力池、护坦、海漫、防冲槽,左右 一般采用直立翼墙。翼墙顺水流向的投影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消力池长度,墙顶高程宜高于最 不利的运用水位,以防止下泄水流由墙顶漫回消力池,加大单宽流量,影响消能效果。如果 采用八字形的翼墙,其平面扩散角一般为8°至12°。 由于滨海水闸基础大多为软土地基或淤泥质海涂,翼墙墙顶一般应高出设计水位,荷载 较大,基础需要采用桩基处理,墙后回填土石方与两岸衔接,翼墙易受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变 形;另外,滨海水闸一般为低水头运行,属于低佛氏数消能问题,消能率只有15%左右,河 床质的起动流速一般都很低,达0.80m/s甚至更低,极易被冲刷。 滨海感潮软土地基水闸,左右两侧多半与海塘或者堤防相连接,上、下游岸墙结构,传 统设计一般采用直立翼墙,一侧临水,一侧挡土,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变形,变 形严重时,会产生裂缝,造成渗漏通道,所以为减少不均匀沉降,需对墙后回填土一定范围 进行基础处理,造成投资增加;海漫末端与防冲槽位置以及床面与混凝土结合位置无法避免 地将出现淘刷现象,其中口门左、右两侧盘头附近淘刷更加严重,这个现象势必增加海漫末 端及翼墙盘头附近的基础防护深度。一旦发生冲刷,防冲槽内抛石容易滑落甚至自身坍塌, 严重者危及海漫、护坦甚至闸室的稳定。因此在沿海许多工程的实际运行中,往往每年都是 不断地加抛块石进行维护,费用巨大。因此为避免不均匀沉降、达到较好的消能防冲效果, 节省投资,需寻求一种新型的水闸布置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既可以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和闸下冲 刷,又可以大幅减少工程投资、降低施工难度的新型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包括有闸室、岸墙、消能防冲设 施,闸室左、右侧布置有岸墙,闸室上、下游分别布置有消能防冲设施,其特征在于:位于 水闸上游左岸、水闸上游右岸、水闸下游左岸、水闸下游右岸四处的任一处或任几处的翼墙 取消,改为设置斜坡式护坡,护坡倚靠岸墙布置并向外扩散,护坡采用圆弧形式或折线形式 或圆弧结合折线形式向外扩散。位于水闸上游左岸、水闸上游右岸、水闸下游左岸、水闸下 游右岸四处的任一处或任几处的翼墙取消,改为设置斜坡式护坡的形式包括:位于水闸上游 左岸、水闸上游右岸、水闸下游左岸、水闸下游右岸四处的任一处或任二处或任三处或四处 的翼墙取消,改为设置斜坡式护坡。 作为优选,所述的闸室下游的消能防冲设施中的消力池与位于下游的护坡采用混凝土平 台衔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闸室上、下游的消能防冲设施中的消力池的边界采用8°至12°的平 面角度向外扩散。 作为优选,所述的闸室上、下游的消能防冲设施中的消力池的边界采用10°的平面角度 向外扩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不设翼墙,软土地基无需桩基处理,减小了土建工程量,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 工难度,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投资。 2)不设翼墙,使得过水断面扩大,水流出闸后,不受约束,可以立即扩散,经过消力池 的消能和调整,与原状出海河口泄流类似,降低出口流速,锥形淘刷现象消失,减少海漫末 端以及盘头附近冲刷。 3)两岸无翼墙,采用斜坡式护坡,后期维护检修方便。 4)由于土建结构施工工期有明显缩短,为工程提前竣工,尽早发挥排涝防洪,创造了有 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纵剖面图; 图3为图1的A-A断面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2的平面布置图; 图中:1-闸室;2-岸墙;3-消能防冲设施;31-消力池;311-一级消力池;312-二 级消力池;32-海漫;33-护底;34-防冲槽;4-护坡;5-混凝土平台;6-翼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包括闸室1、岸墙2、 消能防冲设施3、护坡4、混凝土平台5;消能防冲设施3包括有消力池31、海漫32、护底 33、防冲槽34;闸室上游的消力池设置一级消力池311,闸室下游的消力池设置一级消力池 311、二级消力池312;闸室1上游顺水流向依次布置有防冲槽34、护底33、一级消力池311, 闸室下游顺水流向依次布置有一级消力池311、二级消力池312、海漫32、防冲槽34。水闸 上游左岸、水闸上游右岸、水闸下游的左岸、水闸下游右岸均不设翼墙6而设置护坡4,护 坡4倚靠岸墙2布置,护坡4按照圆弧形式向外扩散;一级消力池311边界采用扩散角为10° 的平面角度向外扩散,二级消力池312的边界采用相同扩散角的同时向两侧移动5米;闸室 1下游的消能防冲设施3中的一级消力池311、二级消力池312与位于下游的护坡4采用混凝 土平台5衔接。取消设置翼墙使得过水断面扩大,经过消力池的消能和调整,水流在海漫上 能够形成淹没水跃,锥形淘刷现象消失,海漫末端以及盘头附近基本不受冲刷。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一种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包括有闸室1、岸墙2、消能防冲设 施3、护坡4、混凝土平台5、翼墙6;消能防冲设施3包括有消力池31、海漫32、护底33、 防冲槽34;闸室1上游顺水流向依次布置有防冲槽34、护底33、一级消力池311,下游顺水 流向依次布置有一级消力池311、二级消力池312、海漫32、防冲槽34。与实施例1不同的 是,水闸上游左、右岸设置翼墙6,水闸下游的左、右岸不设翼墙6而设置护坡4,护坡4倚 靠岸墙2布置,护坡4按照折线形式向外扩散。 除了上述实施例,还有位于水闸上游左岸、水闸上游右岸、水闸下游左岸、水闸下游右 岸四处中的任一处或任二处或任三处取消布置翼墙6而改为布置护坡4的其他情形。上述实 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 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一种无翼墙水闸布置形式,包括有闸室、岸墙、消能防冲设施,闸室左、右侧布置有岸墙,闸室上、下游分别布置有消能防冲设施,位于水闸上游左岸、水闸上游右岸、水闸下游左岸、水闸下游右岸四处的任一处或任几处的翼墙取消,改为设置斜坡式护坡,护坡倚靠岸墙布置并向外扩散。本发明有效地减少了闸下冲刷,节省了投资,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施工难度。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