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943145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31408.4

申请日:

2014.08.28

公开号:

CN104153390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9/045申请日:20140828|||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9/045; E04B1/19

主分类号:

E02D29/045

申请人:

刘卡丁; 杨少林; 李勇; 陈智

发明人:

刘卡丁; 杨少林; 李勇; 陈智; 张波; 刘国楠; 孙波; 骆汉宾; 冷卫兵; 蒋进波; 皮月秋; 罗星; 崔强; 方东明; 刘建平; 覃亚伟; 郑文玺

地址:

518026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地铁大厦3005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裴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包括对工程场地方位进行勘察;查清地下水来源是承压水还是孔隙水,分析各岩层的渗透系数以及结构建成前后的渗流量;建立抗浮模型,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设置水平环管、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利用永久结构梁板体系的水平力学性能,计算确定环框板结构尺寸,并考虑与永久结构梁板桩融为一体无缝衔接,充分利用环板支撑体系,抵抗围护结构外侧的水土压力;利用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优化混凝土配方和灌筑工艺。本发明工序简单,建造效率高、效果好,工期短,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建造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勘察
即对工程场地方位进行勘察,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弄清楚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查清地下水来源是承压水还是孔隙水,分析各岩层的渗透系数以及结构建成前后的渗流量;
(2)抗浮设计
即建立抗浮模型,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以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进行水平环管、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设置;
(3)环框梁板支撑体系
即利用永久结构梁板体系的水平力学性能计算确定环框板结构尺寸,并使永久结构梁、板、桩与围护结构融为一体,无缝衔接,形成框架结构,利用环板水平支撑体系,以抵抗围护结构外侧的水土压力;
(4)叠合结构
即利用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优化混凝土配方和灌筑工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勘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既有地质资料,了解工程场地范围内地层情况、构造情况,通过地质调绘查明工程场地的地貌特征, 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层序、岩层接触关系、构造特征、岩土特征、岩土分布,特别是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单元的特征和分布;
(1.2)通过钻探与物探相结合详细查明断层破碎带与风化沟槽的分布范围,通过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1.3)通过钻探与水文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径流方向、腐蚀性、各岩土层的渗透性及其他特性,为降水设计提供相关的计算参数;
(1.4)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场地地貌条件、勘察期地下水位、水位年变幅等情况综合分析提供抗浮水位;
(1.5)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各岩土层的分布及渗透性情况,围护结构及主体结构对各地层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基坑开挖时的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确定结构安全平衡水位值,并对结构建成后的每天室内渗水量进行预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抗浮设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
(2.2)通过底板的土工布反滤层,地下水进入了100mm粗砂层和400mm碎石层内的塑料盲沟;
(2.3)通过塑料盲沟将地下水汇集到底板周边的8处取水口内,在水压的作用下,地下水进入立管和水平环管网、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环框梁板支撑体系具体操作为:首先施作支撑环板的临时钢管,然后对原状土体进行夯实硬化,使其能够承受环板自重,再绑扎钢筋,一端与围护结构主筋连接,另一端支承在临时钢管柱上,最后灌注混凝土。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叠合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主体结构的设计采用中低强度的防水混凝土;
(4.2)减少水泥用量,原则上不超过260kg/m3,增加优质粉煤灰比例,一般不低于胶凝材料的30%;
(4.3)降低坍落度,即车站控制在100mm以内;
(4.4)缩短施工缝间距,严禁板墙同时灌注混凝土;
(4.5)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4.6)在围护结构无渗漏条件下施作内衬;
(4.7)混凝土及早养护,即利用混凝土自动水喷淋养护系统;
(4.8)采用混凝土输送泵,以降低坍落度泵送。

6.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造方法还包括有害水压无害利用;所述有害水压无害利用具体是指利用倒滤层,通过管网系统,泄水 减压溢出的地下水,通过净水装置净化处理后,可进入中水系统,可用于绿化,让地下水旧地循环,回归大自然,保护水的原生态;同时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管,随时监视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说明书

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超大钢筋混凝土地下框架结构均采用围护结构+支撑体系或锚干体系抵挡水土压力;抵抗浮力通常采用抗拔桩或抗浮锚杆;防水采用全包柔性性防水层;抗温度变形和不均匀沉降,通常采用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但是,我们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调查、实践,发现上述措施,不仅资源浪费大、工期长,建造效率偏低,而且投资大且效果欠佳,无法有效满足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超大钢筋混凝土地下框架的建造方法工序繁杂,工期长,建造效率偏低,资源浪费大,建造成本高且建造效果差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工序简单,建造效率高、效果好,工期短,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建造成本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勘察,即对工程场地方位进行勘察,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弄清楚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查清地下水来源是承压水还是孔隙水,分析各岩层的渗透系数以及结构建成前后的渗流量;(2)抗浮设计,即建立抗浮模型,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以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进行水平环管、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设置;(3)环框梁板支撑体系,即利用永久结构梁板体系的水平力学性能计算确定环框板结构尺寸,并使永久结构梁、板、桩与围护结构融为一体,无 缝衔接,形成框架结构,利用环板水平支撑体系,以抵抗围护结构外侧的水土压力;(4)叠合结构,即利用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优化混凝土配方和灌筑工艺。
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勘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1)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既有地质资料,了解工程场地范围内地层情况、构造情况,通过地质调绘查明工程场地的地貌特征,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层序、岩层接触关系、构造特征、岩土特征、岩土分布,特别是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单元的特征和分布;(1.2)通过钻探与物探相结合详细查明断层破碎带与风化沟槽的分布范围,通过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1.3)通过钻探与水文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径流方向、腐蚀性、各岩土层的渗透性及其他特性,为降水设计提供相关的计算参数;(1.4)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场地地貌条件、勘察期地下水位、水位年变幅等情况综合分析提供抗浮水位;(1.5)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各岩土层的分布及渗透性情况,围护结构及主体结构对各地层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基坑开挖时的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确定结构安全平衡水位值,并对结构建成后的每天室内渗水量进行预测。
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抗浮设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2.1)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2.2)通过底板的土工布反滤层,地下水进入了100mm粗砂层和400mm碎石层内的塑料盲沟;(2.3)通过塑料盲沟将地下水汇集到底板周边的8处取水口内,在水压的作用下,地下水进入立管和水平环管网、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
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环框梁板支撑体系具体操作为:首先施作支撑环板的临时钢管,然后对原状土体进行夯实硬化,使其能够承受环板自重,再绑扎钢筋,一端与围护结构主筋连接,另一端支承在临时钢管柱上,最后灌注混凝土。
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叠合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4.1)主体结构的设计采用中低强度的防水混凝土;(4.2)减少水泥用量,原则上不超过260kg/m3,增加优质粉煤灰比例, 一般不低于胶凝材料的30%;(4.3)降低坍落度,即车站控制在100mm以内;(4.4)缩短施工缝间距,严禁板墙同时灌注混凝土;(4.5)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4.6)在围护结构无渗漏条件下施作内衬;(4.7)混凝土及早养护,即利用混凝土自动水喷淋养护系统;(4.8)采用混凝土输送泵,以降低坍落度泵送。
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建造方法还包括有害水压无害利用;所述有害水压无害利用具体是指利用倒滤层,通过管网系统,泄水减压溢出的地下水,通过净水装置净化处理后,可进入中水系统,可用于绿化,让地下水旧地循环,回归大自然,保护水的原生态;同时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管,随时监视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有益效果
本发明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工序简单,建造效率高、效果好,工期短,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了建造成本;本发明颠覆了传统的设计理念,颠覆了无效复杂的施工工艺,颠覆了长期盲目执行的《规范》,使工程建造真正回归到经典的力学原理,敬畏自然规律;从而节省了大量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地下水原生态,节约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为社会、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0、勘察
即详细、精准对工程场地方位进行勘察、查清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弄清楚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查清地下水来源是承压水还是孔隙水,精心分析各岩(土)层的渗透系数,结构建成前、后的渗流量;其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011、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既有地质资料,了解工程场地范围内地层情况、构造情况,通过地质调绘查明工程场地的地貌特征,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层序、岩层接触关系、构造特征、岩土特征、岩土分布,特别是特殊岩土(人工填土、软土、膨胀土等)和不良地质单元(砂土液化等)的特征和分布;
S012、通过钻探与物探相结合详细查明断层破碎带与风化沟槽的分布范围,通过原位测试(静探、旁压、螺旋板等)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各 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S013、通过钻探与水文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径流方向、腐蚀性、各岩土层的渗透性等,为降水设计提供相关的计算参数;
S014、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场地地貌条件、勘察期地下水位、水位年变幅等情况综合分析提供抗浮水位;
S015、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各岩土层的分布及渗透性情况,围护结构及主体结构对各地层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基坑开挖时的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确定结构安全平衡水位值,并对结构建成后的每天室内渗水量进行预测。
S020、抗浮设计
利用经典的阿基米德定律,建立抗浮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021、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
S022、通过底板的土工布反滤层,地下水进入了100mm粗砂层和400mm碎石层内的塑料盲沟;
S023、通过塑料盲沟将地下水汇集到底板周边的8处取水口内,在水压的作用下,地下水进入立管和水平环管网、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
S030、环框梁板支撑体系
即充分利用永久结构梁板体系的水平力学性能,计算确定环框板结构尺寸,并使永久结构梁、板、桩与围护结构融为一体,无缝衔接,形成框架结构,利用环板水平支撑体系,以抵抗围护结构外侧的水土压力;
具体操作为:首先施作支撑环板的临时钢管,然后对原状土体进行夯实硬化,使其能够承受环板自重,再绑扎钢筋,一端与围护结构主筋连接,另一端支承在临时钢管柱上,最后灌注混凝土;其中,该环板支撑体系,不仅使基坑安全、稳定,同时为基坑中地下主体结构提供尽可能宽敞的作业空间。
S040、叠合结构
即充分发挥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优化混凝土配方和灌筑工艺,提高其抗裂性能;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041、主体结构的设计采用中低强度的防水混凝土(C30S8);
S042、减少水泥用量,原则上不超过260kg/m3,增加优质粉煤灰比例, 一般不低于胶凝材料的30%;
S043、降低坍落度,即车站控制在100mm以内;
S044、缩短施工缝间距,严禁板墙同时灌注混凝土;
S045、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严禁高温时段、现场等待、原料暴晒,最好冰水拌制混凝土);
S046、在围护结构无渗漏条件下施作内衬;
S047、混凝土及早养护,即利用混凝土自动水喷淋养护系统;
S048、采用高品质的混凝土输送泵,以确保降低坍落度泵送。
S050、有害水压无害利用
即利用倒滤层,通过管网系统,泄水减压溢出的地下水,通过净水装置净化处理后,可进入中水系统,可用于绿化,让地下水旧地循环,回归大自然,保护水的原生态;同时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管,随时监视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本发明工序简单,建造效率高、效果好,工期短,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建造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地下水原生态,节约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为社会、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3390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3390A21申请号201410431408422申请日20140828E02D29/045200601E04B1/1920060171申请人刘卡丁地址518026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地铁大厦3005申请人杨少林李勇陈智72发明人刘卡丁杨少林李勇陈智张波刘国楠孙波骆汉宾冷卫兵蒋进波皮月秋罗星崔强方东明刘建平覃亚伟郑文玺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代理人裴娜54发明名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包括对工程场地。

2、方位进行勘察;查清地下水来源是承压水还是孔隙水,分析各岩层的渗透系数以及结构建成前后的渗流量;建立抗浮模型,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设置水平环管、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利用永久结构梁板体系的水平力学性能,计算确定环框板结构尺寸,并考虑与永久结构梁板桩融为一体无缝衔接,充分利用环板支撑体系,抵抗围护结构外侧的水土压力;利用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优化混凝土配方和灌筑工艺。本发明工序简单,建造效率高、效果好,工期短,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建造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

3、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53390ACN104153390A1/2页21一种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勘察即对工程场地方位进行勘察,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弄清楚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查清地下水来源是承压水还是孔隙水,分析各岩层的渗透系数以及结构建成前后的渗流量;2抗浮设计即建立抗浮模型,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以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进行水平环管、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设置;3环框梁板支撑体系即利用永久结构梁板体系的水平力学性能计算确定环框板结构尺寸,并使永久结构梁、板、桩与围护。

4、结构融为一体,无缝衔接,形成框架结构,利用环板水平支撑体系,以抵抗围护结构外侧的水土压力;4叠合结构即利用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优化混凝土配方和灌筑工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勘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1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既有地质资料,了解工程场地范围内地层情况、构造情况,通过地质调绘查明工程场地的地貌特征,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层序、岩层接触关系、构造特征、岩土特征、岩土分布,特别是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单元的特征和分布;12通过钻探与物探相结合详细查明断层破碎带与风化沟槽的分布范围,通过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5、13通过钻探与水文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径流方向、腐蚀性、各岩土层的渗透性及其他特性,为降水设计提供相关的计算参数;14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场地地貌条件、勘察期地下水位、水位年变幅等情况综合分析提供抗浮水位;15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各岩土层的分布及渗透性情况,围护结构及主体结构对各地层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基坑开挖时的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确定结构安全平衡水位值,并对结构建成后的每天室内渗水量进行预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抗浮设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21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

6、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22通过底板的土工布反滤层,地下水进入了100MM粗砂层和400MM碎石层内的塑料盲沟;23通过塑料盲沟将地下水汇集到底板周边的8处取水口内,在水压的作用下,地下水进入立管和水平环管网、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环框梁板支撑体系具体操作为首先施作支撑环板的临时钢管,然后对原状土体进行夯实硬化,使其能够承受环板自重,再绑扎钢筋,一端与围护结构主筋连接,另一端支权利要求书CN104153390A2/2页3承在临时钢管柱上,最后灌注混凝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

7、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叠合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41主体结构的设计采用中低强度的防水混凝土;42减少水泥用量,原则上不超过260KG/M3,增加优质粉煤灰比例,一般不低于胶凝材料的30;43降低坍落度,即车站控制在100MM以内;44缩短施工缝间距,严禁板墙同时灌注混凝土;45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46在围护结构无渗漏条件下施作内衬;47混凝土及早养护,即利用混凝土自动水喷淋养护系统;48采用混凝土输送泵,以降低坍落度泵送。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造方法还包括有害水压无害利用;所述有害水压无害利用具体是指利用。

8、倒滤层,通过管网系统,泄水减压溢出的地下水,通过净水装置净化处理后,可进入中水系统,可用于绿化,让地下水旧地循环,回归大自然,保护水的原生态;同时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管,随时监视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权利要求书CN104153390A1/4页4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国内外超大钢筋混凝土地下框架结构均采用围护结构支撑体系或锚干体系抵挡水土压力;抵抗浮力通常采用抗拔桩或抗浮锚杆;防水采用全包柔性性防水层;抗温度变形和不均匀沉降,通常采用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但是,我们通过二十多年。

9、的研究、调查、实践,发现上述措施,不仅资源浪费大、工期长,建造效率偏低,而且投资大且效果欠佳,无法有效满足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超大钢筋混凝土地下框架的建造方法工序繁杂,工期长,建造效率偏低,资源浪费大,建造成本高且建造效果差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工序简单,建造效率高、效果好,工期短,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建造成本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5上述的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勘察,即对工程场地方位进行勘察,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弄清楚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查清地。

10、下水来源是承压水还是孔隙水,分析各岩层的渗透系数以及结构建成前后的渗流量;2抗浮设计,即建立抗浮模型,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以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进行水平环管、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设置;3环框梁板支撑体系,即利用永久结构梁板体系的水平力学性能计算确定环框板结构尺寸,并使永久结构梁、板、桩与围护结构融为一体,无缝衔接,形成框架结构,利用环板水平支撑体系,以抵抗围护结构外侧的水土压力;4叠合结构,即利用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优化混凝土配方和灌筑工艺。0006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勘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1收集区域。

11、地质资料及既有地质资料,了解工程场地范围内地层情况、构造情况,通过地质调绘查明工程场地的地貌特征,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层序、岩层接触关系、构造特征、岩土特征、岩土分布,特别是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单元的特征和分布;12通过钻探与物探相结合详细查明断层破碎带与风化沟槽的分布范围,通过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13通过钻探与水文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径流方向、腐蚀性、各岩土层的渗透性及其他特性,为降水设计提供相关的计算参数;14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场地地貌条件、勘察期地下水位、水位年变幅等情况综合分析提供抗浮水位;15根据。

12、基坑开挖深度、各岩土层的分布及渗透性情况,围护结构及主体结构对各地层地下水渗流的说明书CN104153390A2/4页5影响,基坑开挖时的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确定结构安全平衡水位值,并对结构建成后的每天室内渗水量进行预测。0007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抗浮设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21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22通过底板的土工布反滤层,地下水进入了100MM粗砂层和400MM碎石层内的塑料盲沟;23通过塑料盲沟将地下水汇集到底板周边的8处取水口内,在水压的作用下,地下水进入立管和水平环。

13、管网、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0008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环框梁板支撑体系具体操作为首先施作支撑环板的临时钢管,然后对原状土体进行夯实硬化,使其能够承受环板自重,再绑扎钢筋,一端与围护结构主筋连接,另一端支承在临时钢管柱上,最后灌注混凝土。0009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叠合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41主体结构的设计采用中低强度的防水混凝土;42减少水泥用量,原则上不超过260KG/M3,增加优质粉煤灰比例,一般不低于胶凝材料的30;43降低坍落度,即车站控制在100MM以内;44缩短施工缝间距,严禁板墙同时灌注混凝土;45严格控。

14、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46在围护结构无渗漏条件下施作内衬;47混凝土及早养护,即利用混凝土自动水喷淋养护系统;48采用混凝土输送泵,以降低坍落度泵送。0010所述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其中所述建造方法还包括有害水压无害利用;所述有害水压无害利用具体是指利用倒滤层,通过管网系统,泄水减压溢出的地下水,通过净水装置净化处理后,可进入中水系统,可用于绿化,让地下水旧地循环,回归大自然,保护水的原生态;同时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管,随时监视地下水的变化情况。0011有益效果0012本发明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工序简单,建造效率高、效果好,工期短,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了建造成本;本。

15、发明颠覆了传统的设计理念,颠覆了无效复杂的施工工艺,颠覆了长期盲目执行的规范,使工程建造真正回归到经典的力学原理,敬畏自然规律;从而节省了大量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地下水原生态,节约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为社会、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方式0013本发明超大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4S010、勘察0015即详细、精准对工程场地方位进行勘察、查清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弄清楚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查清地下水来源是承压水还是孔隙水,精心分析各岩土层的渗透系数,结构建成前、后的渗流量;其包括以下具体步骤0016S011、收集区域地质。

16、资料及既有地质资料,了解工程场地范围内地层情况、构造情况,通过地质调绘查明工程场地的地貌特征,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层序、岩层接触关系、构造特征、岩土特征、岩土分布,特别是特殊岩土人工填土、软土、膨胀土等和不良地说明书CN104153390A3/4页6质单元砂土液化等的特征和分布;0017S012、通过钻探与物探相结合详细查明断层破碎带与风化沟槽的分布范围,通过原位测试静探、旁压、螺旋板等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0018S013、通过钻探与水文试验相结合详细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径流方向、腐蚀性、各岩土层的渗透性等,为降水设计提供相关的计算参。

17、数;0019S014、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场地地貌条件、勘察期地下水位、水位年变幅等情况综合分析提供抗浮水位;0020S015、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各岩土层的分布及渗透性情况,围护结构及主体结构对各地层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基坑开挖时的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确定结构安全平衡水位值,并对结构建成后的每天室内渗水量进行预测。0021S020、抗浮设计0022利用经典的阿基米德定律,建立抗浮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23S021、确定安全平衡的抗浮水位,核实常态稳定水位,据此设计倒滤层、泄水管网,确保水土压力与结构安全平衡水位;0024S022、通过底板的土工布反滤层,地下水进入了100MM粗砂层。

18、和400MM碎石层内的塑料盲沟;0025S023、通过塑料盲沟将地下水汇集到底板周边的8处取水口内,在水压的作用下,地下水进入立管和水平环管网、集水池和自动潜水泵。0026S030、环框梁板支撑体系0027即充分利用永久结构梁板体系的水平力学性能,计算确定环框板结构尺寸,并使永久结构梁、板、桩与围护结构融为一体,无缝衔接,形成框架结构,利用环板水平支撑体系,以抵抗围护结构外侧的水土压力;0028具体操作为首先施作支撑环板的临时钢管,然后对原状土体进行夯实硬化,使其能够承受环板自重,再绑扎钢筋,一端与围护结构主筋连接,另一端支承在临时钢管柱上,最后灌注混凝土;其中,该环板支撑体系,不仅使基坑安全。

19、、稳定,同时为基坑中地下主体结构提供尽可能宽敞的作业空间。0029S040、叠合结构0030即充分发挥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优化混凝土配方和灌筑工艺,提高其抗裂性能;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31S041、主体结构的设计采用中低强度的防水混凝土C30S8;0032S042、减少水泥用量,原则上不超过260KG/M3,增加优质粉煤灰比例,一般不低于胶凝材料的30;0033S043、降低坍落度,即车站控制在100MM以内;0034S044、缩短施工缝间距,严禁板墙同时灌注混凝土;0035S045、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严禁高温时段、现场等待、原料暴晒,最好冰水拌制混凝土;0036S046、在围护结构无渗漏条。

20、件下施作内衬;0037S047、混凝土及早养护,即利用混凝土自动水喷淋养护系统;说明书CN104153390A4/4页70038S048、采用高品质的混凝土输送泵,以确保降低坍落度泵送。0039S050、有害水压无害利用0040即利用倒滤层,通过管网系统,泄水减压溢出的地下水,通过净水装置净化处理后,可进入中水系统,可用于绿化,让地下水旧地循环,回归大自然,保护水的原生态;同时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管,随时监视地下水的变化情况。0041本发明工序简单,建造效率高、效果好,工期短,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建造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地下水原生态,节约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为社会、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说明书CN10415339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