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4301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92109.7

申请日:

2015.02.28

公开号:

CN104652878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6/10申请日:20150228|||公开

IPC分类号:

E04H6/10; E01C9/00; E01C7/14

主分类号:

E04H6/10

申请人: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碧桥; 唐兵; 王爱军; 施高成; 刘成

地址:

225001江苏省扬州市文昌中路4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56

代理人:

任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同时还涉及其建筑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变径汽车坡道包括预埋件、柱脚、悬挑支撑,以及坡道板,其施工方法包括:将一组预埋件长度径向延伸周向均布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将一组柱翼的立板和翼缘下端分别与对应的预埋板上表面固连,直至构成整体柱脚;将一组悬挑支撑的圆弧弯曲段底部固定在对应的各柱翼顶部;搭建钢筋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并构筑浇筑模板后,浇筑支撑在各悬挑支撑斜面平展段上的螺旋状平滑过渡钢筋混凝土板,构成坡道板。采用本发明后,外形美观、受力合理、建筑施工非常方便,并且形成自然光的采光通风通道,因此各方面均十分适合现实建筑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由与地面平行的矩形预埋板和沿所述预埋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穿插在预埋板上的两排L形预埋钉构成;
柱脚,所述柱脚包括分别下端固定在各预埋板上的柱翼,所述柱翼由位于预埋板中央的立板和两端与立板垂直的翼缘构成,所述立板的顶部形成内高外低的预定斜度,相邻柱翼之间通过形成环圈的腹板相互固连,所述柱翼的内端翼缘分别与对应的辐射板外端固连,所述辐射板的内端与中心管固连;
悬挑支撑,所述悬挑支撑截面为工字形,由内部的圆弧弯曲段和外部的斜面平展段构成,所述圆弧弯曲段的底部固定在对应的各柱翼顶部,相邻悬挑支撑之间具有预定落差,形成预定高度差的螺旋阶梯状;
坡道板,所述坡道板由支撑在各悬挑支撑斜面平展段上的螺旋状平滑过渡钢筋混凝土板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汽车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支撑系统,所述加强支撑系统含有一组间隔分布在变径汽车坡道外围的柱体,各相邻柱体之间通过墙体连接,所述墙体与邻近的坡道板之间通过径向分布的纵梁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径汽车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预埋钉下端具有沿预埋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弯头,内侧L形预埋钉的弯头朝内,外侧L形预埋钉的弯头朝外。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径汽车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翼的立板位于对应的两排L形预埋钉之间,翼缘下端正好与对应预埋板的两边平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径汽车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的截面为L形,具有垂向延伸的腹壁和水平向延伸的圈板,所述腹壁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柱翼内端翼缘的对应边固连,所述圈壁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柱翼立板的对应面固连。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径汽车坡道,其特征在于:各悬挑支撑圆弧弯曲段的底部形状与柱翼顶部的形状相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径汽车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固定预埋件——将一组预埋件长度径向延伸周向均布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露出预埋板上表面;
第二步、固定柱脚——将一组柱翼的立板和翼缘下端分别与对应的预埋板上表面固连,相邻柱翼之间通过形成环圈的腹板相互固连,再将各柱翼的内端翼缘分别与内端固连于中心管的对应辐射板外端固连,构成整体柱脚;
第三步、固定悬挑支撑——将一组悬挑支撑的圆弧弯曲段底部固定在对应的各柱翼顶部,形成辐射状悬挑支撑;
第四步、浇筑坡道板——以相邻各悬挑支撑斜面平展段之间沿周向平滑过渡的形状要求搭建钢筋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并构筑浇筑模板后,浇筑支撑在各悬挑支撑斜面平展段上的螺旋状平滑过渡钢筋混凝土板,构成由坡道板形成的变径汽车坡道。

8.
  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所述的变径汽车坡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含有第五步、构筑加强支撑系统——在变径汽车坡道外围固定一组间隔分布的柱体,在各相邻柱体之间构建连接墙体,在墙体与邻近的坡道板之间构建连接径向分布的纵梁。

说明书

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道,尤其是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同时还涉及其建筑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建筑常常在地下室设置停车库,而停车库的入口一般设在地面上,再通过倾斜的坡道连接上下层。为了保证汽车能够顺利驶入地下室,需要保持坡道的坡度比较平缓,因此常常会占用很长的距离。为了能够体现建筑美感,要求汽车坡道缩短到局部范围内。而且有些建筑物的地下室要求能够采集自然光,改善地下室的使用体验。这不仅需要妥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即可满足车辆平缓驶入车库要求、占据空间小,并且建筑施工非常方便的变径汽车坡道,同时给出相应的建筑施工方法,从而使变径汽车坡道得以切实应用于现实建筑物。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变径汽车坡道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
一组径向延伸周向均布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的预埋件,各预埋件由与地面平行的矩形预埋板和沿所述预埋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穿插在预埋板上的两排L形预埋钉构成;
柱脚,所述柱脚包括下端分别固定在各预埋板上的一组柱翼,各柱翼由位于预埋板中央的立板和两端与立板垂直的翼缘构成,所述立板的顶部形成内高外低的预定斜度,相邻柱翼之间通过形成环圈的腹板相互固连,所述柱翼的内端翼缘内表面分别与对应的辐射板外端固连,所述辐射板的内端与中心管固连;
一组悬挑支撑,所述悬挑支撑截面为工字形,由内部的圆弧弯曲段和外部的斜面平展段构成,各悬挑支撑圆弧弯曲段的底部固定在对应的各柱翼顶部,相邻悬挑支撑之间具有预定落差,形成预定高度差的螺旋阶梯状;
坡道板,所述坡道板由支撑在各悬挑支撑斜面平展段上的螺旋状平滑过渡钢筋混凝土板构成。
进一步,还包括加强支撑系统,所述加强支撑系统含有一组间隔分布在变径汽车坡道外围的柱体,各相邻柱体之间通过墙体连接,所述墙体与邻近的坡道板之间通过径向分布的纵梁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L形预埋钉下端具有沿预埋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弯头,内侧L形预埋钉的弯头朝内,外侧L形预埋钉的弯头朝外。
又进一步,所述柱翼的立板位于对应的两排L形预埋钉之间,翼缘下端正好与对应预埋板的两边平齐。
还进一步,所述腹板的截面为L形,具有垂向延伸的腹壁和水平向延伸的圈板,所述腹壁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柱翼内端翼缘的对应边固连,所述圈壁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柱翼立板的对应面固连。
更进一步,各悬挑支撑圆弧弯曲段的底部形状与柱翼顶部的形状相配。
本发明变径汽车坡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第一步、固定预埋件——将一组预埋件长度径向延伸周向均布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露出预埋板上表面;
第二步、固定柱脚——将一组柱翼的立板和翼缘下端分别与对应的预埋板上表面固连,相邻柱翼之间通过形成环圈的腹板相互固连,再将各柱翼的内端翼缘分别与内端固连于中心管的对应辐射板外端固连,构成整体柱脚;
第三步、固定悬挑支撑——将一组悬挑支撑的圆弧弯曲段底部固定在对应的各柱翼顶部,形成辐射状悬挑支撑;
第四步、浇筑坡道板——以相邻各悬挑支撑斜面平展段之间沿周向平滑过渡的形状要求搭建钢筋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并构筑浇筑模板后,浇筑支撑在各悬挑支撑斜面平展段上的螺旋状平滑过渡钢筋混凝土板,构成由坡道板形成的变径汽车坡道。
进一步,第五步、构筑加强支撑系统——在变径汽车坡道外围固定一组间隔分布的柱体,在各相邻柱体之间构建连接墙体,在墙体与邻近的坡道板之间构建连接径向分布的纵梁。
采用本发明后,可以将供汽车驶入的坡道集中在较小的建筑区域,不仅可以满足车辆平缓驶入车库的要求,而且外形美观、受力合理、建筑施工非常方便,并且中央能够兼做采光井,形成自然光的采光通风通道,因此各方面均十分适合现实建筑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预埋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柱脚的施工结构之一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柱翼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柱脚的施工结构之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柱脚的结构之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悬挑支撑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浇筑模板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浇筑模板机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浇筑完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变径汽车坡道如图1、5、6、9所示,包括:
十三个径向延伸周向均布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的预埋件1(参见图1),各预埋件由与地面平行的矩形预埋板1-1和沿预埋板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分别穿插在预埋板上的两排L形预埋钉1-2构成;L形预埋钉1-2下端具有沿预埋板1-1长度方向延伸的弯头,内侧L形预埋钉1-2的弯头朝内,外侧L形预埋钉1-2的弯头朝外,这样可以形成强有力的径向支撑。
预埋件1上支撑柱脚,如图5所示,柱脚包括分别下端固定在各预埋板1-1上的十三个柱翼2,各柱翼2由位于预埋板1-1中央的立板2-1和两端与立板垂直的翼缘2-2’和2-2构成,各立板2-1的顶部形成内高外低的预定斜度,相邻柱翼2之间通过形成环圈的上下四道腹板3相互焊接固连,腹板3的截面为L形,具有垂向延伸的腹壁3-1和水平向延伸的圈板3-2,腹壁3-1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柱翼2内端翼缘2-2的对应边焊接固连,圈壁3-2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柱翼2立板2-1的对应面焊接固连,从而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柱翼2的内端翼缘2-2内表面分别与对应的辐射板4外端焊接固连,各辐射板4的内端与中心管5焊接固连;形成整体的柱脚。
一组悬挑支撑6,如图6所示,悬挑支撑6截面为工字形,由内部的圆弧弯曲段6-1和外部的斜面平展段6-2构成,各悬挑支撑6圆弧弯曲段6-1的底部形状与柱翼2顶部的形状相配(均为工字形),焊接固定在对应的各柱翼2顶部,相邻悬挑支撑6之间具有预定落差,形成预定高度差的螺旋阶梯状。
坡道板7,如图9所示,坡道板7由支撑在各悬挑支撑6斜面平展段上的螺旋状平滑过渡钢筋混凝土板构成。
加强支撑系统(参见图9),该加强支撑系统包括一组间隔分布在变径汽车坡道外围的柱体8-1,各相邻柱体8-1之间通过墙体8-2连接,墙体8-2与邻近的坡道板7之间通过径向分布的纵梁8-3连接,各纵梁8-3之间可以通过与之相交的横梁8-4连接加固。
本实施例变径汽车坡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骤:
第一步、固定预埋件——将一组十三个预制好的预埋件1以长度径向延伸、周向均布的方式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露出其预埋板1-1的上表面(参见图1)。
第二步、固定柱脚——将一组十三个预制好的柱翼2的立板2-1和翼缘2-2、2-2’ 下端分别与对应的预埋板1-1上表面焊接固连,立板2-1位于两排L形预埋钉1-2之间,翼缘下端正好与预埋板1-1的两边平齐(参见图2);相邻柱翼2之间通过形成环圈的上、下四道腹板3相互焊接固连(参见图3),具体为腹壁3-1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柱翼2内端翼缘2-2的对应边焊接固连,圈壁3-2左右两侧分别与相邻柱翼2立板2-1的对应面焊接固连;再将各柱翼2的内端翼缘2-2上部分别与内端焊接固连于中心管5的对应辐射板4外端焊接固连(参见图4),直至构成整体柱脚(参见图5)。为了安装方便,宜首先安装一侧的一半柱翼,然后安装辐射状圈板,最后安装另外的柱翼,以免辐射圈板无法安装。
第三步、固定悬挑支撑——将一组十三个悬挑支撑6的圆弧弯曲段6-1底部焊接固定在对应的各柱翼2顶部,形成辐射状悬挑支撑(参见图6)。
第四步、浇筑坡道板——以相邻各悬挑支撑6斜面平展段6-2之间沿周向平滑过渡的形状要求搭建钢筋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具体搭建借鉴常规施工方法,通过立杆L、支撑在立杆上且相互交叉的主楞Z、次楞C形成的空间网格构架构成(参见图7,不另赘述);再借助浇筑模板支撑以及辐射状悬挑支撑,构筑浇筑模板M后(参见图8),浇筑支撑在各悬挑支撑斜面平展段上的螺旋状平滑过渡钢筋混凝土板,构成由坡道板7形成的变径汽车坡道。为了能够抵消汽车离心力,钢筋混凝土坡道板的板面内低外高。
第五步、构筑加强支撑系统——在变径汽车坡道外围固定一组间隔分布的柱体8-1,在各相邻柱体8-1之间构建连接墙体8-2,在墙体8-2与邻近的坡道板7之间构建连接径向分布的纵梁8-3,长度较长的各纵梁8-3之间连接与之相交的横梁8-4加固(参见图9)。
实践证明,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  结构紧凑,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可以显著节省空间;
2. 看兼做采光井使用,且外形美观,完美地融入主体建筑内,无突兀感。

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及其施工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径汽车坡道,同时还涉及其建筑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变径汽车坡道包括预埋件、柱脚、悬挑支撑,以及坡道板,其施工方法包括:将一组预埋件长度径向延伸周向均布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将一组柱翼的立板和翼缘下端分别与对应的预埋板上表面固连,直至构成整体柱脚;将一组悬挑支撑的圆弧弯曲段底部固定在对应的各柱翼顶部;搭建钢筋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并构筑浇筑模板后,浇筑支撑在各悬挑支撑斜面平展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