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金属把手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零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滑金属把手。
背景技术
把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机械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门、窗、汽车等物体
上。现有技术中,把手的造型多样且便于人们使用时施力,然而,由于把手所
安装的物体的结构各异,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易脱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防滑金属把
手。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防滑金属把手,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部的安装部,所述
主体部上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设
置有一防滑套件,所述防滑套件具有弹性,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防滑套件之间形
成有第一通道,所述主体部上形成有橡胶层,所述防滑套件在正常状态时的长
度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之比介于1.5-3。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套件在正常状态时的长度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之比介
于1.8-2.2。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层的厚度介于1.5-5.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介于200-300mm,所
述防滑套件在正常状态时的长度介于300-400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套件设置有至少两根,且所述至少两根防滑套件的长
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把手制造成本低,使用
方便,由于设置有橡胶层及防滑套件,可以提升其防脱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滑金属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一种防滑金属把手10,包括主体部11及位于所
述主体部11两端部的安装柄12、13,所述安装柄12、13的端部分别形成有用
于安装到特定物体20(比如门、窗等)上的安装部120、130,所述主体部11
上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通孔16和第二通孔17,所述第一通孔16和第二通孔17之
间设置有一防滑套件15,所述防滑套件15具有弹性,所述主体部11与所述防
滑套件15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150,所述主体部11上形成有橡胶层(未示出),
所述防滑套件15在正常状态时的长度与所述主体部11的长度之比介于1.5-3。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套件15在正常状态时的长度与所述主体部11的长度
之比介于1.8-2.2。通过实现表明,该数值可以确保人的手臂套在上述第一通道
150内部时,被弹性的防滑套件15有效限制住,并且不会使得人的手臂被勒得
太紧,防止人手与把手分离开。此外,主体部11与特定物体10之间也形成有
第二通道110,该第二通道110同样容许手指通过,并且该第二通道110需要大
于一定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层(未示出)的厚度介于1.5-5.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16和所述第二通孔17之间的间距介于
200-300mm,所述防滑套件15在正常状态时的长度介于300-400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套件15设置有至少两根,且所述至少两根防滑套件15
的长度相等,以进一步提升防滑效果,一般可以设置两根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把手制造成本低,使用
方便,由于设置有橡胶层及防滑套件,可以提升其防脱落的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
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
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
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