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转动出口的龙头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转动出口的龙头。
背景技术
作为一个有传动出水口的龙头,其外部壳体与不能转动的壳体插入件在轴向上形
成轴承固定连接。在壳体插入件中,集成有例如特制的单杆式混合盒,通过操作其操作杆可
以调整流出的混合水的水温和/或水量。
从文献DE 10 2007 009 409 A1中公知了一种这类的具有转动出水口的龙头。为
了在安装技术上简单地将冷水和热水管道连接到混合盒上,在壳体插入件中集成有适配
器。在适配器的入口侧连接有冷水和热水管道。在其出口侧,适配器与混合盒连接。此外,适
配器的混合盒与导向出水口的混合水管道以流体技术连接形成流动通道。
在DE 10 2007 009 409 B4中,适配器中的混合水流动通道是围绕壳体轴运行的
环形空间,其具有在径向上向外环绕的开放流动横截面,该流动横截面以流体技术与导向
出水口的混合水管道连接。适配器的冷水和热水通路在周向上延伸经过混合水环形空间。
也就是说,适配器侧的冷水和热水通路被流出的混合水冲刷。
在这样的通过适配器进行混合水引导的情况下,环形空间应当在轴向上在上部和
下部用各一个环形密封体相对于龙头壳体的内壁部密封。这两个环形密封体被环绕地定位
在适配器外缘与龙头壳体的内缘之间并且因此被配置为具有相应尺寸的密封体。由此,在
转动操作时在旋转的龙头壳体与不能转动的壳体插入件之间导致相对大的摩擦值,这或许
会限制操作舒适性。此外,防水密封体仅能以相对较高成本要求的安装技术以及较高材料
成本来执行。
在从DE 10 2007 009 409 B4中公知的龙头的情况下,混合水管道直接由转动出
口的内壁部形成。这导致,水总是与黄铜壳体接触。在通常的成本密集的实践中,龙头壳体
与转动出口一起由黄铜铸成,或者由两个分开的黄铜部件焊接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较低成本的卫生龙头,其中水道与龙头壳体的金属
隔离开,由此替代于黄铜可以使用低成本的锌压铸件。除此之外,另一任务在于,简化、具体
而言特别是在使用低成本的锌注塑法的情况下简化龙头壳体的装配和加工。此外,将提供
一种具有转动出水口的龙头,其中以简单方式降低用于密闭的成本。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本发明的优选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加以公开。
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由适配器侧混合水流动通道流向与其连接的混合水
管道的方向上,构成的组件包含至少一个管道元件、特制的偏转插入件。此外,龙头具有至
少一个转动轴承,借助此转动轴承可以自由转动、此转动对应壳体轴为同轴转动。通过转动
轴承,混合水管道的管道元件可以平滑地遵循龙头壳体的转动操作,不会有较大的阻力。因
此,龙头的寿命也可以显著地提高。
然而,与本发明不同,混合水管道抗扭的固定连接在适配器上会导致持续的机械
负载。
在本申请中,应将在用户侧转动操作时可绕龙头壳体转动的转动轴理解成壳体
轴。可替代或附加地,应将壳体轴理解成穿过龙头的横截面的面重心的面法线。即空心圆柱
龙头壳体的中心轴就是壳体轴。
偏转插入件的转动轴承经过优化,可以直接设计在不能转动的适配器上。而另一
轴承被构造在与适配器分开的壳体插入件处。
偏转插入件包含与配置器出口密闭连接的入口侧通路区段密闭以及出口侧通道
区段,在所述出口侧通路区段上可以连接例如引导至出水口开口的软管水管道。鉴于简单
的几何形状,偏转插入件的入口侧通路区段可以以具有双重功能,除了连接功能,同时也具
有上面提到的适配器侧的转动轴承功能。为此,入口侧通路区段经过优化设计,与壳体轴形
成同轴设计,与适配器的混合水套管密闭插拔连接在一起,这种插拔连接在密闭的同时,也
能兼顾转动的功能。
为了形成另外的转动轴承,偏转插入件可以在其与入口侧通路区段,轴向上相对
应的一端具有轴承轮廓、即例如轴颈。该轴颈具有一定运动余隙,与壳体插入件相对应的轴
承座轮廓形成转动轴承组合。
一般而言,偏转插入件可以与壳体轴形成轴平行设计或同轴设计:在相对于壳体
轴轴平行、即偏转插入件是与壳体轴偏心地的情况下,会在龙头转动操作时产生偏转插入
件与龙头壳体之间在径向上的补偿运动。这会导致偏转插入件上有不必要的机械负载。因
此,优选同轴、即居中地偏转插入件是优选的,由此避免了这样的补偿运动。
适配器侧的混合水流动通道可以在径向上不再被设计为向外开放的、仅能以较高
安装技术成本来密闭的环形空间样式,而可以设计成在轴向上具有开放出水口的混合水通
路。通过这种方式,在混合水出水口上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小直径的密闭原件,并且
连接后、还可以通过转动轴承实现与适配器的自由转动连接。
在一个技术实现方案中,适配器可以具有混合水套管,其限定在轴向上的出水口
开口。另外,适配器可以具有冷水通路以及热水通路,所述通路将冷水和热水管道与阀门机
构连接。适配器的冷水和热水通路可以由冷水和热水套管来限定。
在现有技术中,适配器的热水和冷水通路由流出的混合水来冲刷。在上面叙述的
几何形状的适配器,避免了这样的混合水冲刷。在此,可以——与现有技术不同——将冷水
和热水套管布置为与混合水套管轴平行分布的形式。在复杂的构造方式方面,热水和冷水
套管经过优化可以与壳体轴形成偏心设计,而混合水套管被设计为与壳体轴同轴。由适配
器的基体延伸出的热水、冷水和混合水套管,可以优化适配器与冷水和热水管道连接的一
面,并节省安装空间,。
水软管可以在流动方向上与偏转插入件连接。水软管可以从片转插入件一直延伸
直至出水口的出口侧的喷束形成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从混合盒流出一直流向龙头出
水口的混合水与龙头壳体的内壁隔离开。通过使用这样的混合水管道,不再需要使用防水
的黄铜作为龙头壳体的材料,而是可以使用低成本的不防水的锌龙头壳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管道与案件可以具有咬入件,借助于该咬入件可以将该管道
元件与龙头壳体在出水口转动方向上进行运动耦合。通过这种方式,使适配器与混合水管
道间的流动连接更加的安全持久。此外,混合水管道的管道元件(即偏转插入件)未受到由
于龙头壳体的转动操作造成的机械负负载。连接在偏转插入件上的水管道同龙头壳体在旋
转时会产生运动载荷或转矩,通过咬入件可以减免这部分载荷或转矩产生的影响。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实施方式中,适配器可以与混合盒一起布置在壳体插入件中。
该壳体插入件使无法转动的,它被安装在龙头壳体内。壳体插入件可以被理解为空心圆柱
形,其中空心型材在底侧由插入件底部限定并且具有向上开放的端面侧,通过该端面侧可
以在组装时插入偏转插入件、适配器和阀门机构。壳体插入件因此形成用于阀门机构、适配
器和偏转插入件的稳定支撑基座。此外,壳体插入件的插入件底部可以具有连接接管以用
于适配器的入口套管与热水和冷水管道之间的管道连接。另外,在壳体插入件的插入件底
部中,存在与偏转插入件的轴承轮廓(例如轴颈)配合的对应轴承座轮廓构造。
壳体插入件可以配备有转动止挡,所述转动止挡限制龙头壳体围绕壳体轴的转动
运动。为此,壳体插入件可以具有径向上靠外的周界槽,在该周界槽中,龙头壳体的止挡螺
栓在径向上向内伸入。
本发明的在前面阐述和/或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再现的有利实施方式和/或改进方
案——除了例如在引用关系明确或不可简化的替代方案的情况下以外——可以单独地或
者以彼此任意组合来应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及其有利的实施方式和改进方案及其优点在下面根据附图予以进一步阐
述。
附图:
图1以截面图示出了具有转动出水口的龙头;
图2示出了来图1的细节X的放大截面图;
图3以立体图示出了省去龙头壳体的龙头;
图4和5分别示出了沿着来自图1的截平面I-I和II-II的截面图;
图6和7分别以示出了处于单一位置的偏转插入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8以截面图示出了处于单一位置的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卫生龙头,其具有龙头壳体1以及在该龙头壳体1处成形的出水口
3。龙头壳体1是例如由锌制成的空心型材部分,其具有圆柱形向外开放的安装空间,该安装
空间在底侧由基板5限定。在安装空间中,插入有空心圆柱型壳体插入件7,在该壳体插入件
7的空心型材中布置有单杆式混合盒9以及适配器11。龙头壳体1的空心圆柱形安装空间通
过通道13(图2)与水出口3连接。混合盒9在适配器11转接的情况下以流体技术与热水管道
15、冷水管道17以及通向龙头的出水口3的混合水管道19连接。
龙头壳体1的向外开放的安装空间1在图1中被盖帽21封闭,其中混合水9的杆23穿
过该盖帽21向上伸出。由壳体插入件7、混合盒9和适配器11构成的组件在图1中借助于布置
在龙头壳体1处上侧的中心螺栓元件25抵靠着龙头壳体1的底侧安装板5被紧固。通过杆23
的旋转和/或翻转运动,以本身公知的方式对从出水口3流出的混合水进行水温和/或水量
调整。
内部的壳体插入件7可以通过所标示的定位螺栓27(图1或2)利用仅仅在图1中标
示的厨房工作板10以不能转动的方式被紧固。而空心圆柱型龙头壳体1可以围绕壳体轴A转
动,这种转动方式被轴承固定在壳体插入件7的外缘上,具体而言由转动轴承29实现两部分
的转动密闭连接。
从图1或2中可以得知,壳体插入件7的空心型材在底侧由插入件底部31来限定。该
插入件底部31具有未示出的连接接管,其中热水和冷水管道15、17的从下方插入的连接件
以密闭方式被插接到所述连接接管中并且借助于置入件37(图1或2)以防掉落方式被保持。
在周向上相对的侧,适配器11的热会和冷水套管39、41以密闭方式伸入到插入件底部31的
连接接管中。适配器11的热水和冷水套管39、41在其上侧出口处又以防水方式连接在混合
盒9上,并且分别限定热水通路48和冷水通路44。
从图8中可以进一步得知,适配器11具有混合水通路45。该混合水通路45从混合盒
9出发沿着壳体轴A向下引导,其中出口开口46(图8)由混合水套管47来限定。根据图4,混合
水套管47以及热水和冷水套管38、41被定向为相对于壳体轴A轴平行。此外,混合水套管47
被布置为与壳体轴A同轴,而两个热水和冷水套管39、41被布置为与其偏心。
从图8中可以进一步得知,适配器11具有止挡轮廓49。该止挡轮廓49在组装位置中
与相对应的转动止挡51(图4)贴合,所述转动止挡51(图3)在径向上被安装到壳体插入件7
中内侧。此外,适配器7根据图8具有向上开放的模铸凹部53,其中混合盒9的相对应的突起
(未示出)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伸入到所述模铸凹部53中。适配器11的止挡轮廓49以及模铸凹
部53都形成转矩支撑部,利用所述转矩支撑部,杆23的操作力通过混合盒9被传导直至龙头
壳体1并且因此设置在龙头壳体1中的技术基本上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被保持。
在布置在中心处的混合水套管47处,以安装技术上简单的方式连接混合水管道
19,其中在混合水管道19与混合水套管47之间形成的密封区具有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小的密
封体直径,并且因此在所需密封成本方面显著更有利。密封体直径根据图1基本上与混合水
套管47的内直径相等。
从图1中可以进一步得知,被引导到出水口开口18的混合水管道19被构造为由多
部分构的,具体而言具有偏转插入件55和连接在其上的韧性水软管57。偏转插入件55根据
图6和7具有入口侧的流动通路59以及出口侧的流动通路61,所述通路被布置为大致V形并
且在下分叉部63(图7)处汇合。偏转插入件55在图2中在上轴承位置65以及下轴承位置67处
与壳体轴A形成同轴地转动轴承固定连接。在此,上轴承位置65通过由插拔连接来实施,在
该插拔连接中,入口侧通路区段59被插接到、具体而言以密闭和可转动的方式插接到适配
器11的混合水套管47中。而下支承位置67由在偏转插入件55处成形的轴颈74来实现,该轴
颈74被插入到壳体插入件7的插入件底部31的相对应的凹陷69中。
在偏转插入件55的出口侧的通路区段61处,根据图1或2插接水软管57,该水软管
57将混合水引导直至出水口开口18(图1)。为了减免水软管57同由转动运动导致的全部载
荷和力矩,偏转插入件55附加地具有咬入件71。咬入件71根据图4伸入到壳体槽73中,该壳
体槽73构造在龙头壳体1处内侧。
为了限制转动运动,在壳体插入件7处的外周界侧设置周界槽75(图2)。止挡螺栓
77在横向上伸入到周向槽75中,所述止挡螺栓77被保护层在龙头壳体1处。
在组装龙头时,可以首先提供预安装单元,其中以一定工艺顺序首先将偏转插入
件55以其下轴颈74插入到壳体插入件7的插入件底部31的轴承座69中。接着,将适配器7以
其混合水套管47防水地插接到偏转插入件55的向上伸出的入口侧通路区段上、具体而言在
将适配器11支撑在径向上考内的轴肩79(图1)以及在壳体插入件7的插入件底部31的未示
出的连接接管中的适配器11的热水和冷水套管39、41的下端面侧之间具有一定运动间隙的
情况下。然后,混合盒9被插接到壳体插入件7中。
这样形成的预安装单元被引入到龙头壳体1的向上开放的安装空间中并且在其中
借助于中心紧固元件25(图1)使用螺栓连接。接着,水软管57通过出水口开口18被引入到出
口侧通路区段61中。
为了促进引入过程,在图1或2中在龙头壳体1与转动出口3之间的通道13处插入塑
料引导装置81(图2)。借助于塑料引导装置81,在水软管81被密闭地推入偏转插入件55的出
口侧通路区段61中以前,将水软管57在引入过程中预先居中。
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集成在适配器11中的热水和冷水套管39、41(图4和5)
在转动操作龙头时保持不能转动的,而偏转插入件55与其中集成的混合水通路区段59、61
一起遵循龙头壳体1的转动运动。因此,适配器11的热水和冷水套管39、41必要时可以充当
限制止挡,该限制止挡限制偏转插入件55的转动角、以及由此龙头壳体1的转动角。
为了避免这样的转动角限制,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偏转插入件55中不
仅可以集成混合水通路区段59、61,而且可以附加地集成冷水和热水通路区段。在这种情况
下,冷水和热水管道15、17将不再与适配器11的防转动的冷水和热水套管39、41连接,而是
与可转动的偏转插入件55中的冷水和热水通路连接。适配器11的冷水和热水套管39、41因
此可以取消,使得也避免了上面提到额转动角限制。
附图标记列表
1 龙头壳体 48 热水通路
3 转动出口 49 止挡轮廓
5 安装板 51 转动止挡
7 壳体插入件 53 模铸凹部
9 混合盒 55 偏转插入件
10 工作板 57 水软管
11 适配器 59 入口侧通路区段
13 通道 61 出口侧通路区段
15 热水管道 63 分叉部
17 冷水管道 65 上支承位置
18 出水口开口 67 下支承位置
19 混合水管道 69 凹陷
21 盖帽 71 咬入件
23 杆 73 壳体槽
25 张紧元件 74 支承槽
27 定位螺栓 75 周界槽
29 支承位置 77 止挡螺栓
31 插入件底部 79 环形凸肩
33 连接接管 81 塑料引导装置
35 连接件 A 壳体轴
37 置入件
39 热水套管
41 冷水套管
44 冷水通路
45 混合水通路
47 混合水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