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动升降阶梯.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940399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70954.7

申请日:

2014.04.25

公开号:

CN103938515A

公开日:

2014.07.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9/00申请日:20140425|||公开

IPC分类号:

E01C9/00

主分类号:

E01C9/00

申请人:

王俊程

发明人:

王俊程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珠海支路1号4号楼1406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代理人:

叶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随水位变动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包括浮升阶梯、装置外墙和防梯段回落装置,装置外墙为盒体结构,浮升阶梯安装在装置外墙内,浮升阶梯顶部与装置外墙上端持平;浮升阶梯由多个梯段体块构成,浮生梯段左右侧面呈90度旋转的“之”字形,相邻梯段体块之间摩擦配合,且梯段体块弯折相邻处留有浮升间隙;浮生梯段的左右侧面中间设有纵向的凹槽;浮升阶梯左右两侧连接防梯段回落装置。本发明充分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借助水的浮力等自然力量,化不利为有力,来保护地下设施及人身安全。以环保低碳,易于推广,成本低廉为中心。以模数化的模型集中体现绿色建筑,可变建筑,高性价比建筑的设计理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升阶梯(1)、装置外墙(2)和防梯段回落装置(4),所述装置外墙(2)为盒体结构,所述浮升阶梯(1)安装在装置外墙(2)内,所述浮升阶梯(1)顶部与装置外墙(2)上端持平;所述浮升阶梯(1)由多个梯段体块(3)构成,所述浮生梯段左右侧面呈90度旋转的“之”字形,相邻梯段体块(3)之间摩擦配合,且梯段体块(3)弯折相邻处留有浮升间隙(5);所述浮生梯段(3)的左右侧面中间设有纵向的凹槽(6);所述浮升阶梯(1)左右两侧连接防梯段回落装置(4),所述防梯段回落装置(4)包括防回落框体(41)和防回落浮车(42),所述防回落框体(41)上设有与凹槽(6)摩擦配合的防回落卡柱(43),所述防回落卡柱(43)上设有卡槽(44),所述防回落浮车(42)位于卡槽(44)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段体块(3)为中空密封体,所述梯段体块(3)外层为轻质高强保护层,内层为低密度环保防水复合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段体块(3)的高度自浮升阶梯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依次递减。

4.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可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4)位于防回落卡柱(43)下半部分,所述每根防回落卡柱(43)上设1-10个卡槽(44)。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落浮车(42)包括车体(421)和浮球(422),所述车体(421) 与卡槽(44)内壁之间设有滑轮(423),所述车体(421)与可推动车体前后运动的浮球(422)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422)固定在连接杆Ⅰ(424)一端,所述连接杆Ⅰ(424)另一端与连接杆Ⅱ(425)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Ⅱ(425)另一端与连接杆Ⅲ(426)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Ⅲ(426)另一端与车体(421)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Ⅰ(424)垂直方向上设有仅让连接杆Ⅰ(424)摆动运动的限位杆(427)。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墙(2)与浮升阶梯(1)连接处设有下水口(7),所述装置外墙(2)底端设有排水口。

说明书

城市自动升降阶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随水位变动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
背景技术
洪水为危害人类生存的第一大自然灾害,洪水发生时城市最大危害即是内涝,内涝发生时,救援机动性差,解决方法不实用,只能延缓灾害所造成的危害。
由于城市化影响产生的“热岛”、“尘罩”和“雨岛”效应,影响了区域的降雨特性。主要表现为汛期大暴雨次数及在大暴雨中降水总量和平均雨强增大,使得城市地区暴雨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
其次,城市化的过程,显著改变了土地利用特性,致使城市地区与天然流域的产汇流特性大为不同。土地利用特性的改变突出表现为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绿化率和水面率降低,增加了不透水面积,天然透水面积的比率却大幅下降。由此直接改变了当地雨洪径流的形成条件,导致径流总量增加,流速加大;峰量增高,峰现提前,历时缩短。
再次,为了迅速排出城市地区产生的雨水径流,市政部门兴建了排水管网系统。加上地面沉降等因素,低洼区不得不依靠泵站动力抽排的强排水模式。这使汇流速度显著加快,而入河强度明显提高。
最后,我国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与水争地,侵占河 道,破坏水系的现象,致使城市地区水面率大幅降低。结果使得城市滞蓄雨洪的能力急剧减弱,影响城市的防洪安全。
同时,在城市内涝发生时,救援部门由于受到内涝阻碍,会造成机动性差的缺点。而传统抬高台阶高度,沙袋阻碍等解决方法在面对洪涝灾害时十分不实用,收效甚微,只能短时间延缓灾害所造成的危害,而面对特大暴雨以及在低洼积水地带,这种传统的方法立即失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城市内使用可随水位变动的自动升降阶梯,在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可充分借助水的浮力是阶梯自动升降,来保护地下设施及人身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包括浮升阶梯、装置外墙和防梯段回落装置,装置外墙为盒体结构,浮升阶梯安装在装置外墙内,浮升阶梯顶部与装置外墙上端持平;浮升阶梯由多个梯段体块构成,浮生梯段左右侧面呈90度旋转的“之”字形,相邻梯段体块之间摩擦配合,且梯段体块弯折相邻处留有浮升间隙;浮生梯段的左右侧面中间设有纵向的凹槽;浮升阶梯左右两侧连接防梯段回落装置,防梯段回落装置包括防回落框体和防回落浮车,防回落框体上设有与凹槽摩擦配合的防回落卡柱,防回落卡柱上设有卡槽,防回落浮车位于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梯段体块为中空密封体,梯段体块外层为轻质高强保护层,内层为低密度环保防水复合层。根据水的浮力和实际需要设置好梯段体块的大小,使浮生梯段能在水上漂浮,并达到合适的承 受力。
所述梯段体块的高度自浮升阶梯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依次递减。梯段体块弯折相邻处形成浮升间隙,当梯段体块底端受到水的浮力上升时,位于中间的梯段体块升起的高度最高,向两端上浮的高度依次递减,两块梯段体块升起的高度差最大为浮升间隙的距离。
所述防梯段回落装置高度大于浮升阶梯的最大高度。所述卡槽位于防回落卡柱下半部分,每根防回落卡柱上均匀设置1-10个卡槽。
所述防回落浮车包括车体和浮球,车体与卡槽内壁之间设有滑轮,车体与可推动车体前后运动的浮球连接。所述浮球固定在连接杆Ⅰ一端,连接杆Ⅰ另一端与连接杆Ⅱ一端铰接,连接杆Ⅱ另一端与连接杆Ⅲ一端铰接,连接杆Ⅲ另一端与车体前端固定连接,连接杆Ⅰ垂直方向上设有仅让连接杆Ⅰ摆动运动的限位杆。限位杆限制连接杆Ⅰ的前后运动,只能使连接杆Ⅰ进行摆动运动。
防回落浮车位于卡槽内,当装置内部有积水时,位置低于水位线的浮球会向上漂浮,此时带动连接杆Ⅰ、连接杆Ⅱ、连接杆Ⅲ运动,使浮球与车体前端的垂直长度收短,同时拉动车体至防回落框体内,而与水位线持平的浮球会使浮球、连接杆Ⅰ、连接杆Ⅱ、连接杆Ⅲ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浮球端依次通过连接杆Ⅰ、连接杆Ⅱ、连接杆Ⅲ给与车体推力,将车体推出防回落框体外部;位于水平线以上的浮球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浮球下落至水平面位置或水平面以上,此时同样会带动连接杆Ⅰ、连接杆Ⅱ、连接杆Ⅲ运动,使浮球与车体前端的垂直长度收短,拉动车体至防回落框体内。即位于水位线上的车体会被推 到防回落框体外部,推至对应的梯段体块的正下方,给梯段体块支撑力。每根防回落卡柱上的卡槽内都有一个和水位线持平的车体被推出,用来支撑梯段体块。
所述浮升阶梯和装置外墙之间设有下水口,装置外墙底端设有排水口。在装置地下有排水沟,连接地下排水管网,当积水消退时,入水量同时减小,水逐渐排出,装置回落,回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日常为平坦的普通路面,在积水来临时,积水会灌入该装置的内部,设计入水量大于排水量,在装置内部产生积水,水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内部水位上升,会依次托起梯段体块,阶梯提升高度,达到阻止积水进入地下设施的目的。
本发明不抵抗自然,而是充分考虑可利用的有力条件,借助水的浮力等自然力量,化不利为有力,来保护地下设施及人身安全。以环保低碳,易于推广,成本低廉为中心。以模数化的模型集中体现绿色建筑,可变建筑,高性价比建筑的设计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工作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防回落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防回落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防回落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中:1、浮升阶梯;2、装置外墙;3、梯段体块;4、防梯段回落装置;
41、防回落框体;42、防回落浮车;43、防回落卡柱;44、卡槽;
421、车体;422、浮球;423、滑轮;424、连接杆Ⅰ;425、连接杆Ⅱ;426、连接杆Ⅲ;427、限位杆;5、浮升间隙;6、凹槽;7、下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包括浮升阶梯1、装置外墙2和防梯段回落装置4,装置外墙2为盒体结构,浮升阶梯1安装在装置外墙2内,浮升阶梯1顶部与装置外墙2上端持平;浮升阶梯1由多个梯段体块3构成,浮生梯段左右侧面呈90度旋转的“之”字形,相邻梯段体块3之间摩擦配合,且梯段体块3弯折相邻处留有浮升间隙5;浮生梯段3的左右侧面中间设有纵向的凹槽6;浮升阶梯1左右两侧连接防梯段回落装置4,防梯段回落装置4包括防回落框体41和防回落浮车42,防回落框体41上设有与凹槽6摩擦配合的防回落卡柱43,防回落卡柱43上设有卡槽44,防回落浮车42位于卡槽44内。
梯段体块3为中空密封体,梯段体块3外层为轻质高强保护层,内层为低密度环保防水复合层。梯段体块3的高度自浮升阶梯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依次递减。梯段体块弯折相邻处形成浮升间隙5,当梯段 体块3底端受到水的浮力上升时,位于中间的梯段体块3升起的高度最高,向两端上浮的高度依次递减,两块梯段体块升起的高度差最大为浮升间隙的距离。
卡槽44位于防回落卡柱43下半部分,每根防回落卡柱43上设7个卡槽44。卡槽44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每根每根防回落卡柱上的卡槽数量可以不等。
防回落浮车42包括车体421和浮球422,车体421与卡槽44内壁之间设有滑轮423,车体421与可推动车体前后运动的浮球422连接。浮球422固定在连接杆Ⅰ424一端,连接杆Ⅰ424另一端与连接杆Ⅱ425一端铰接,连接杆Ⅱ425另一端与连接杆Ⅲ426一端铰接,连接杆Ⅲ426另一端与车体421前端固定连接,连接杆Ⅰ424垂直方向上设有仅让连接杆Ⅰ424摆动运动的限位杆427。
装置外墙2与浮升阶梯1连接处设有下水口7,装置外墙2底端设有排水口。
防回落浮车42位于卡槽44内,当装置内部有积水时,位置低于水位线的浮球422会向上漂浮,此时带动连接杆Ⅰ424、连接杆Ⅱ425、连接杆Ⅲ426运动,使浮球422与车体421前端的垂直长度收短,同时拉动车体421至防回落框体41内,而与水位线持平的浮球会使浮球422、连接杆Ⅰ424、连接杆Ⅱ425、连接杆Ⅲ426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浮球422端依次通过连接杆Ⅰ、连接杆Ⅱ、连接杆Ⅲ给与车体421推力,将车体推出防回落框体外部;位于水平线以上的浮球422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浮球下落至水平面位置或水平面以上,此时同样 会带动连接杆Ⅰ、连接杆Ⅱ、连接杆Ⅲ运动,使浮球与车体前端的垂直长度收短,拉动车体至防回落框体内。即位于水位线上的车体会被推到防回落框体外部,推至对应的梯段体块3的正下方,给梯段体块支撑力。每根防回落卡柱43上的卡槽44内都有一个和水位线持平的车体421被推出,用来支撑梯段体块3。

城市自动升降阶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自动升降阶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自动升降阶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自动升降阶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自动升降阶梯.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38515A43申请公布日20140723CN103938515A21申请号201410170954722申请日20140425E01C9/0020060171申请人王俊程地址266071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珠海支路1号4号楼1406户72发明人王俊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代理人叶剑54发明名称城市自动升降阶梯57摘要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随水位变动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包括浮升阶梯、装置外墙和防梯段回落装置,装置外墙为盒体结构,浮升阶梯安装在装置外墙内,浮升阶梯顶部与装置外墙上端持平;浮升阶梯由多个梯段体块构。

2、成,浮生梯段左右侧面呈90度旋转的“之”字形,相邻梯段体块之间摩擦配合,且梯段体块弯折相邻处留有浮升间隙;浮生梯段的左右侧面中间设有纵向的凹槽;浮升阶梯左右两侧连接防梯段回落装置。本发明充分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借助水的浮力等自然力量,化不利为有力,来保护地下设施及人身安全。以环保低碳,易于推广,成本低廉为中心。以模数化的模型集中体现绿色建筑,可变建筑,高性价比建筑的设计理念。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38515ACN103938515A1/1页21一种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

3、特征在于包括浮升阶梯1、装置外墙2和防梯段回落装置4,所述装置外墙2为盒体结构,所述浮升阶梯1安装在装置外墙2内,所述浮升阶梯1顶部与装置外墙2上端持平;所述浮升阶梯1由多个梯段体块3构成,所述浮生梯段左右侧面呈90度旋转的“之”字形,相邻梯段体块3之间摩擦配合,且梯段体块3弯折相邻处留有浮升间隙5;所述浮生梯段3的左右侧面中间设有纵向的凹槽6;所述浮升阶梯1左右两侧连接防梯段回落装置4,所述防梯段回落装置4包括防回落框体41和防回落浮车42,所述防回落框体41上设有与凹槽6摩擦配合的防回落卡柱43,所述防回落卡柱43上设有卡槽44,所述防回落浮车42位于卡槽4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

4、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段体块3为中空密封体,所述梯段体块3外层为轻质高强保护层,内层为低密度环保防水复合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段体块3的高度自浮升阶梯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依次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可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4位于防回落卡柱43下半部分,所述每根防回落卡柱43上设110个卡槽4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落浮车42包括车体421和浮球422,所述车体421与卡槽44内壁之间设有滑轮423,所述车体421与可推动车体前后运动的浮球42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

5、于所述浮球422固定在连接杆424一端,所述连接杆424另一端与连接杆425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425另一端与连接杆426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426另一端与车体421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24垂直方向上设有仅让连接杆424摆动运动的限位杆42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墙2与浮升阶梯1连接处设有下水口7,所述装置外墙2底端设有排水口。权利要求书CN103938515A1/4页3城市自动升降阶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随水位变动的城市自动升降阶梯。背景技术0002洪水为危害人类生存的第一大自然灾害,洪水发生时城市最大危害即是。

6、内涝,内涝发生时,救援机动性差,解决方法不实用,只能延缓灾害所造成的危害。0003由于城市化影响产生的“热岛”、“尘罩”和“雨岛”效应,影响了区域的降雨特性。主要表现为汛期大暴雨次数及在大暴雨中降水总量和平均雨强增大,使得城市地区暴雨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0004其次,城市化的过程,显著改变了土地利用特性,致使城市地区与天然流域的产汇流特性大为不同。土地利用特性的改变突出表现为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绿化率和水面率降低,增加了不透水面积,天然透水面积的比率却大幅下降。由此直接改变了当地雨洪径流的形成条件,导致径流总量增加,流速加大;峰量增高,峰现提前,历时缩短。0005再次,为了迅速。

7、排出城市地区产生的雨水径流,市政部门兴建了排水管网系统。加上地面沉降等因素,低洼区不得不依靠泵站动力抽排的强排水模式。这使汇流速度显著加快,而入河强度明显提高。0006最后,我国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与水争地,侵占河道,破坏水系的现象,致使城市地区水面率大幅降低。结果使得城市滞蓄雨洪的能力急剧减弱,影响城市的防洪安全。0007同时,在城市内涝发生时,救援部门由于受到内涝阻碍,会造成机动性差的缺点。而传统抬高台阶高度,沙袋阻碍等解决方法在面对洪涝灾害时十分不实用,收效甚微,只能短时间延缓灾害所造成的危害,而面对特大暴雨以及在低洼积水地带,这种传统的方法立即失效。发明内容0008为解决上述。

8、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城市内使用可随水位变动的自动升降阶梯,在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可充分借助水的浮力是阶梯自动升降,来保护地下设施及人身安全。000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0010一种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包括浮升阶梯、装置外墙和防梯段回落装置,装置外墙为盒体结构,浮升阶梯安装在装置外墙内,浮升阶梯顶部与装置外墙上端持平;浮升阶梯由多个梯段体块构成,浮生梯段左右侧面呈90度旋转的“之”字形,相邻梯段体块之间摩擦配合,且梯段体块弯折相邻处留有浮升间隙;浮生梯段的左右侧面中间设有纵向的凹槽;浮升阶梯左右两侧连接防梯段回落装置,防梯段回落装置包括防回落框体和防回落浮车,防回落框体上设有与凹槽摩擦配。

9、合的防回落卡柱,防回落卡柱上设有卡槽,防回落浮车位于说明书CN103938515A2/4页4卡槽内。0011进一步地,所述梯段体块为中空密封体,梯段体块外层为轻质高强保护层,内层为低密度环保防水复合层。根据水的浮力和实际需要设置好梯段体块的大小,使浮生梯段能在水上漂浮,并达到合适的承受力。0012所述梯段体块的高度自浮升阶梯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依次递减。梯段体块弯折相邻处形成浮升间隙,当梯段体块底端受到水的浮力上升时,位于中间的梯段体块升起的高度最高,向两端上浮的高度依次递减,两块梯段体块升起的高度差最大为浮升间隙的距离。0013所述防梯段回落装置高度大于浮升阶梯的最大高度。所述卡槽位于防回落卡柱。

10、下半部分,每根防回落卡柱上均匀设置110个卡槽。0014所述防回落浮车包括车体和浮球,车体与卡槽内壁之间设有滑轮,车体与可推动车体前后运动的浮球连接。所述浮球固定在连接杆一端,连接杆另一端与连接杆一端铰接,连接杆另一端与连接杆一端铰接,连接杆另一端与车体前端固定连接,连接杆垂直方向上设有仅让连接杆摆动运动的限位杆。限位杆限制连接杆的前后运动,只能使连接杆进行摆动运动。0015防回落浮车位于卡槽内,当装置内部有积水时,位置低于水位线的浮球会向上漂浮,此时带动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杆运动,使浮球与车体前端的垂直长度收短,同时拉动车体至防回落框体内,而与水位线持平的浮球会使浮球、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杆。

1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浮球端依次通过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杆给与车体推力,将车体推出防回落框体外部;位于水平线以上的浮球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浮球下落至水平面位置或水平面以上,此时同样会带动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杆运动,使浮球与车体前端的垂直长度收短,拉动车体至防回落框体内。即位于水位线上的车体会被推到防回落框体外部,推至对应的梯段体块的正下方,给梯段体块支撑力。每根防回落卡柱上的卡槽内都有一个和水位线持平的车体被推出,用来支撑梯段体块。0016所述浮升阶梯和装置外墙之间设有下水口,装置外墙底端设有排水口。在装置地下有排水沟,连接地下排水管网,当积水消退时,入水量同时减小,水逐渐排出,装置回落,回到初始状。

12、态。0017本发明日常为平坦的普通路面,在积水来临时,积水会灌入该装置的内部,设计入水量大于排水量,在装置内部产生积水,水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内部水位上升,会依次托起梯段体块,阶梯提升高度,达到阻止积水进入地下设施的目的。0018本发明不抵抗自然,而是充分考虑可利用的有力条件,借助水的浮力等自然力量,化不利为有力,来保护地下设施及人身安全。以环保低碳,易于推广,成本低廉为中心。以模数化的模型集中体现绿色建筑,可变建筑,高性价比建筑的设计理念。附图说明0019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0020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工作状态图;0021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0022图4是本发明的防回落装置的主视图;002。

13、3图5是本发明的防回落装置的俯视图;说明书CN103938515A3/4页50024图6是本发明的防回落装置的侧视图。0025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0026图中1、浮升阶梯;2、装置外墙;3、梯段体块;4、防梯段回落装置;002741、防回落框体;42、防回落浮车;43、防回落卡柱;44、卡槽;0028421、车体;422、浮球;423、滑轮;424、连接杆;425、连接杆;426、连接杆;427、限位杆;5、浮升间隙;6、凹槽;7、下水口。具体实施方式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0030实施例10031如图17所示,一种城市自动升降阶梯,包括浮升阶梯1、装置外墙2和防梯段回。

14、落装置4,装置外墙2为盒体结构,浮升阶梯1安装在装置外墙2内,浮升阶梯1顶部与装置外墙2上端持平;浮升阶梯1由多个梯段体块3构成,浮生梯段左右侧面呈90度旋转的“之”字形,相邻梯段体块3之间摩擦配合,且梯段体块3弯折相邻处留有浮升间隙5;浮生梯段3的左右侧面中间设有纵向的凹槽6;浮升阶梯1左右两侧连接防梯段回落装置4,防梯段回落装置4包括防回落框体41和防回落浮车42,防回落框体41上设有与凹槽6摩擦配合的防回落卡柱43,防回落卡柱43上设有卡槽44,防回落浮车42位于卡槽44内。0032梯段体块3为中空密封体,梯段体块3外层为轻质高强保护层,内层为低密度环保防水复合层。梯段体块3的高度自浮升。

15、阶梯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依次递减。梯段体块弯折相邻处形成浮升间隙5,当梯段体块3底端受到水的浮力上升时,位于中间的梯段体块3升起的高度最高,向两端上浮的高度依次递减,两块梯段体块升起的高度差最大为浮升间隙的距离。0033卡槽44位于防回落卡柱43下半部分,每根防回落卡柱43上设7个卡槽44。卡槽44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每根每根防回落卡柱上的卡槽数量可以不等。0034防回落浮车42包括车体421和浮球422,车体421与卡槽44内壁之间设有滑轮423,车体421与可推动车体前后运动的浮球422连接。浮球422固定在连接杆424一端,连接杆424另一端与连接杆425一端铰接,连接杆425另一端。

16、与连接杆426一端铰接,连接杆426另一端与车体421前端固定连接,连接杆424垂直方向上设有仅让连接杆424摆动运动的限位杆427。0035装置外墙2与浮升阶梯1连接处设有下水口7,装置外墙2底端设有排水口。0036防回落浮车42位于卡槽44内,当装置内部有积水时,位置低于水位线的浮球422会向上漂浮,此时带动连接杆424、连接杆425、连接杆426运动,使浮球422与车体421前端的垂直长度收短,同时拉动车体421至防回落框体41内,而与水位线持平的浮球会使浮球422、连接杆424、连接杆425、连接杆426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浮球422端依次通过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杆给与车体421推力,将。

17、车体推出防回落框体外部;位于水平线以上的浮球422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浮球下落至水平面位置或水平面以上,此时同样会带动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杆运动,使浮球与车体前端的垂直长度收短,拉动车体至防回落框体内。即位于水位线上的车体会被推到防回落框体外部,推至对应的梯段体块3的正下方,给梯段体块支撑力。每根防回落卡柱43上的卡槽44内都有一个和水位线说明书CN103938515A4/4页6持平的车体421被推出,用来支撑梯段体块3。说明书CN103938515A1/3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38515A2/3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3938515A3/3页9图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393851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