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41119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5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79967.6

申请日:

2016.08.17

公开号:

CN106192900A

公开日:

2016.12.0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3/16申请日:20160817|||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16

主分类号:

E02B3/16

申请人:

合肥学院

发明人:

刘洁群; 刘金龙

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锦绣大道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利用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寻找、探测管涌入口;发现管涌入口后,再释放绳索使其完全穿过管涌通道在下游出口冒出;然后利用绳索牵引把束状干燥吸水树脂拖入、穿越管涌通道;最后在上游与下游管涌口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从管涌口两端开始吸水膨胀,并逐渐膨胀至管涌通道中部,最终充满整个管涌通道,从而,全程封堵管涌通道。本发明的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制作简单,能方便、快捷的探测与发现上游管涌入口;抢险封堵速度快,吸水树脂吸水后能迅速封堵管涌口;所提施工方法使吸水树脂能够充满整个管涌通道,封堵管涌彻底;施工简单、方便,经济性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先利用上
游管涌口探测装置寻找、探测管涌入口;发现管涌入口后,再释放绳索使其完全穿过管涌通
道在下游出口冒出;然后利用绳索牵引把束状干燥吸水树脂拖入、穿越管涌通道;最后在上
游与下游管涌口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从管涌口两端开始吸水膨
胀,并逐渐膨胀至管涌通道中部,最终充满整个管涌通道,从而,全程封堵管涌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包括手柄,手柄前端孔洞内系缚有绳索,绳索上绑定有若干个均匀且
间隔分布的探测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探测球采用高弹性材料加工成型,探测球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探测球采用红色或黄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束状干燥吸水树脂包括吸水树脂,吸水树脂外包覆有塑料密封袋,熟料密封袋外包覆有网
状土工袋;
所述的塑料密封袋由2~4层厚度不同的塑料膜组成,塑料密封袋的强度小于吸水树脂
的最大膨胀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
施步骤如下:
1)、探测上游管涌口:
把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的绳索与探测球抛入水中,待其自沉于坡面后,缓慢拖拽手柄
使探测球在坡面滑动,若其中某个探测球正好在管涌口附近时,通过绳索拖拽手柄的力量
变化判断探测球是否进入管涌口内;
2)、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的绳索贯穿管涌通道:
确定探测球进入管涌口后,手柄处续接、释放更长的绳索,使探测球从下游管涌口冒
出,即绳索完全贯穿管涌通道;
3)、束状干燥吸水树脂拉入管涌通道中:
确定探测球从下游管涌口冒出后,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的绳索牢固系住束状干燥吸水
树脂,并派人在下游管涌出口拖拽绳索,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被绳索牵引、拉入管涌通道
中,直至在下游管涌出口拉出束状干燥吸水树脂;
4)、在两端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
在上游管涌入口与下游管涌出口处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使其吸水膨胀,截断后,两
端的吸水树脂迅速吸水膨胀,把两端堵住,水分逐渐被吸入中部的干燥吸水树脂,一段时间
后最终充满整个管涌通道,管涌通道全程封堵完成。

说明书

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堤坝防汛抢险加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
方法。

背景技术:

管涌是指在渗流力作用下,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构成的孔隙,发生移
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管涌是江河大堤在汛期常见险情之一。根据1998年中国长江、嫩
江、松花江特大洪水期间险情统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干堤堤基管涌占较大险情总数的
52.4 %,居各类险情之首,且7处溃堤有5处由管涌导致,嫩江、松花江也多处出现管涌险情
并导致溃堤。由于汛期堤基管涌频发,管涌查险、抢险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
堤基管涌通道在堤基内部,其发展趋势很难用肉眼观察,在汛期危急时刻很难快速判定其
危害程度大小。堤防抢险和除险加固的实践表明,堤基管涌是堤防工程中最普遍且难以治
愈的心腹之患,严重威胁堤防本身及堤防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吸水树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千倍的水分,
无毒、无害、无污染;吸水能力特强,保水能力特高,通过丙烯酸聚合得到的高分子量聚合物
吸收水分,且所吸水分不会被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并且可反复释水、吸水。吸水树脂已逐
渐被应用至水利工程中,主要用于汛期大坝洞的堵漏、地下室、隧道、地铁预制缝的堵水等。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051896B公开了一种堤坝管涌抢险高聚物封闭注浆方
法,在堤坝发生管涌险情时,向置于管涌通道口处的土工布袋内注射高聚物材料,材料发生
反应后体积迅速膨胀并固化并封堵管涌通道,然后再通过微孔向管涌通道内注射高聚物材
料,达到封堵管涌通道的目的。该技术的局限性有:(1) 用一端绑有土工布袋的硬质空心钢
管来探寻软质堤坝中的管涌通道入口,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准确判断是否成功找到
管涌通道入口;(2) 即使基于空心钢管找到管涌通道入口,在通过空心钢管向土工布袋注
射高聚物材料过程中,有可能高聚物材料在空心钢管内就与水相遇发生膨胀,牢牢堵死空
心钢管,使高聚物材料无法进入土工布袋内;(3) 在堤坝顶部钻微孔达到管涌通道处也难
以操作,一方面难以判断钻孔点是否正好位于管涌通道正上方(需考虑管涌通道的曲折多
变性),另一方面也难以判断微孔深度是否正好达到管涌通道处(有可能钻浅了未达到,或
钻太深超过管涌通道位置)。可见,基于吸水树脂(高聚物材料)封堵管涌通道的技术,还有
待发展简单、实用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
险封堵方法,其操作简单、施工方便,为管涌抢险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封堵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先利用上游管涌
口探测装置寻找、探测管涌入口;发现管涌入口后,再释放绳索使其完全穿过管涌通道在下
游出口冒出;然后利用绳索牵引把束状干燥吸水树脂拖入、穿越管涌通道;最后在上游与下
游管涌口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从管涌口两端开始吸水膨胀,并逐
渐膨胀至管涌通道中部,最终充满整个管涌通道,从而,全程封堵管涌通道。

所述的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游管涌口
探测装置包括手柄,手柄前端孔洞内系缚有绳索,绳索上绑定有若干个均匀且间隔分布的
探测球。

所述的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测球采用
高弹性材料加工成型,探测球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探测球采用红色或黄色。

所述的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状干燥吸
水树脂包括吸水树脂,吸水树脂外包覆有塑料密封袋,熟料密封袋外包覆有网状土工袋;

所述的塑料密封袋由2~4层厚度不同的塑料膜组成,塑料密封袋的强度小于吸水树脂
的最大膨胀力。

所述的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探测上游管涌口:

把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的绳索与探测球抛入水中,待其自沉于坡面后,缓慢拖拽手柄
使探测球在坡面滑动,若其中某个探测球正好在管涌口附近时,通过绳索拖拽手柄的力量
变化判断探测球是否进入管涌口内;

2)、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的绳索贯穿管涌通道:

确定探测球进入管涌口后,手柄处续接、释放更长的绳索,使探测球从下游管涌口冒
出,即绳索完全贯穿管涌通道;

3)、束状干燥吸水树脂拉入管涌通道中:

确定探测球从下游管涌口冒出后,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的绳索牢固系住束状干燥吸水
树脂,并派人在下游管涌出口拖拽绳索,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被绳索牵引、拉入管涌通道
中,直至在下游管涌出口拉出束状干燥吸水树脂;

4)、在两端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

在上游管涌入口与下游管涌出口处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使其吸水膨胀,截断后,两
端的吸水树脂迅速吸水膨胀,把两端堵住,水分逐渐被吸入中部的干燥吸水树脂,一段时间
后最终充满整个管涌通道,管涌通道全程封堵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绳索上均匀绑定多个探测球的探测装置,能方便、快捷的探测、发现上游
管涌入口;

2、本发明抢险封堵速度快,吸水树脂吸水后体积迅速膨胀并固化,十多分钟便可达到
90%以上的强度;

3、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使吸水树脂能够充满整个管涌通道,封堵管涌彻底,加固效果好。
而现有的其它抢险技术,往往只能填充、加固局部的管涌通道;

4、本发明施工简单、方便,无需大型设备,所需材料也简单易得,具有经济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的探测球吸入管涌通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探测球及绳索从下游管涌口冒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绳索把束状干燥吸水树脂牵引入管涌通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束状干燥吸水树脂完全穿过管涌通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上游与下游管涌口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后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水逐渐从上游与下游管涌口渗入中部干燥吸水树脂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吸水树脂将管涌通道全程封堵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探测球;2、绳索;3、手柄;4、孔洞;5、管涌通道;6、堤坝;7、束状干
燥吸水树脂;8、吸水膨胀后的吸水树脂;A、上游水位;B、下游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先利用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寻找、探测管涌
入口,发现管涌入口后再释放绳索2使其完全穿过管涌通道在下游出口冒出,然后利用绳索
2牵引把束状干燥吸水树脂7拖入、穿越管涌通道,再在上游与下游管涌口截断束状干燥吸
水树脂,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从管涌口两端开始吸水膨胀,并逐渐膨胀至管涌通道中部,最
终充满整个管涌通道,从而达到全程封堵管涌通道的效果。

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由绳索2上均匀绑定探测球1而成,绳索2的一端通过孔洞4
系在手柄3上;绳索2的长度应稍大于堤坝上游坡面的长度;绳索2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韧
性,能承受较大荷载的拖拽及与岩土体的摩擦力;探测球1应具有高弹性变形性质,在不均
匀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以便在不规则孔洞中通行。

束状干燥吸水树脂其最外围是网状土工袋、中间是塑料密封袋、内部是干燥的吸
水树脂。束状干燥吸水树脂在穿越管涌通道时所受的拖拽力、摩擦力,均由网状土工袋承
担。网状土工袋材料须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干燥吸水树脂吸水后可从网状土工袋的网
眼中膨胀鼓出,即网状土工袋不约束、影响干燥吸水树脂吸水后的体积膨胀;

中间的塑料密封袋,由2~4层厚度不同的塑料膜组成,起密封内部吸水树脂的作用,其
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能承受拖拽、摩擦力而不损坏;特别地,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后,其能
把包裹的塑料密封袋胀开、撑破,即塑料密封袋的强度小于吸水树脂的最大膨胀力,塑料密
封袋不约束、影响干燥吸水树脂吸水后的体积膨胀。

束状干燥吸水树脂应事先生产、加工好,呈条带状卷成捆状备用。使用过程中,一
般不对束状干燥吸水树脂进行续接、临时加长,因为若续接口处包裹不严发生渗水,将导致
束状干燥吸水树脂尚未使用就已吸水膨胀而失效;故每捆束状干燥吸水树脂的总长度应足
够长,满足单次抢险中穿越管涌通道的需要。包裹于吸水树脂外围的塑料密封袋应具有一
定的强度与韧性,使其在搬运、拖动过程中不会破损。否则,塑料密封袋破损后使内部的吸
水树脂吸水后体积膨胀,导致该材料尚未使用就面临报废、丧失使用功能。

优选的,探测球1的直径在1cm~8cm之间;可产生不同直径的系列探测球供现场选
用。下游管涌口冒水量较小的,选择直径较小的探测球;下游管涌口冒水量较大的,选择直
径较大的探测球;

优选的,探测球1选用鲜艳的颜色,如红色或黄色,方便在光线较弱时(尤其在晚上)容
易被发现;

优选的,探测球1的密度在1.1~1.3之间,使其能够自沉于水底,又不至于太
沉重而陷入淤泥中;

优选的,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中相邻探测球1的间距在0.4m~1.0m之间;

优选的,绳索2的直径在1mm~5mm之间;

优选的,束状干燥吸水树脂的直径在1cm~20cm之间。可产生不同直径的系列束状干燥
吸水树脂供现场选用;下游管涌口冒水量较小的,选择直径较小的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下游
管涌口冒水量较大的,选择直径较大的束状干燥吸水树脂;

优选的,干燥吸水树脂吸水后体积膨胀在300倍以上,优先选用高性能的吸水树脂。

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具体实施步骤详细描述如下:

(1) 探测上游管涌口:

根据堤坝上游坡面的长度合理选择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中绳索2的长度及探测球1的
间距。把探测装置中的绳索2与探测球1抛入水中,待其自沉于坡面后,缓慢拖拽手柄3使探
测球1在坡面滑动,若其中某个探测球1正好在管涌口附近时,其将被吸入管涌通道内,;通
过绳索拖拽手柄的力量变化判断探测球是否进入管涌口内。

一般地,可根据下游管涌冒水口的位置,判断上游管涌口的大致范围,可多人手持
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同时在上游管涌口可能的范围内进行反复探测,提高探测上游管涌口
的效率。

派人员缓慢拖拽手柄3使探测球1在堤坝坡面滑动,若把所有探测球全部拖出水面
还未发现管涌口,可再次把探测球远抛入水中,反复探测。若发现拖拽力量突然变大,此时
探测球可能被吸入管涌口中,可拉-放-拉-放的反复动作中,适当释放绳索2,使更多的探测
球按序进入管涌通道;通过拖拽试探确定探测球进入管涌通道后,继续释放绳索 (不够长
可多次续接) 2。

(2) 使绳索贯穿管涌通道:

确定探测球进入管涌口后,手柄处续接、释放更长的绳索2;根据大坝的尺寸估算管涌
通道的长度,再根据释放绳索2的长度大致判断探测球是否已从下游管涌口冒出;

可用勾状物在下游管涌出口处拨动、打捞探测球及绳索;由于探测球颜色鲜艳,即使在
晚上照明光照耀下,也容易被发现;直至发现下游管涌口冒出的探测球,才可判断绳索完全
贯穿管涌通道。

(3) 基于绳索把束状干燥吸水树脂拉入管涌通道中:

确定探测球从下游管涌口冒出后,上游的绳索牢固系住束状干燥吸水树脂,并派人在
下游管涌出口拖拽已发现的绳索,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逐渐被绳索牵引、拉入管涌通道中,
直至在下游管涌出口拉出束状干燥吸水树脂,此时束状干燥吸水树脂完全穿越管涌通道;

由于管涌通道可能弯曲多变,故拖拽绳索过程中勿用蛮力,在束状干燥吸水树脂被深
部某处卡住无法继续前进时,下游应停止拖拽,可尝试上游稍微拉出,再下游拖拽,反复尝
试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顺利通过弯曲的管涌通道,直至在下游冒出,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
完全穿越管涌通道。

3)、在两端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

在上游管涌入口与下游管涌出口处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使其吸水膨胀,如图7所
示。截断后,两端的吸水树脂遇水迅速吸水膨胀,把两端管涌口堵住;水分逐渐从两端被吸
入中部的干燥吸水树脂,一段时间后最终充满整个管涌通道,从而达到全程封堵管涌通道
的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所提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制作简单,能方
便、快捷的探测与发现上游管涌入口;抢险封堵速度快,吸水树脂吸水后能迅速封堵管涌
口;所提施工方法使吸水树脂能够充满整个管涌通道,封堵管涌彻底,加固效果好;施工简
单、方便,无需大型设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
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
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利用上游管涌口探测装置寻找、探测管涌入口;发现管涌入口后,再释放绳索使其完全穿过管涌通道在下游出口冒出;然后利用绳索牵引把束状干燥吸水树脂拖入、穿越管涌通道;最后在上游与下游管涌口截断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使束状干燥吸水树脂从管涌口两端开始吸水膨胀,并逐渐膨胀至管涌通道中部,最终充满整个管涌通道,从而,全程封堵管涌通道。本发明的上游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