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桥隧狭短过渡段拆解移动模架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拆解移动模架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桥隧狭短过渡段拆解移
动模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DSZ32/900型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针对铁路客运专线双线整孔箱梁施工而设计,
模架采用主梁置于桥面上方结构,利用梁端、桥墩安装支腿,能够自行倒装支腿,具有良好
的稳定性。模架主要由主梁系统、外挂、横移机构及锁定机构、外模系统、后走行机构、后支
腿、中支腿油缸、前支腿上构架、吊杆、起吊小车、天车及5t电葫芦、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设
施等部分组成,其中:主梁分1#主梁、2#主梁、3#主梁三段,其中:1#主梁12.9m,2#主梁、3#主
梁分别为12.0m;导梁分1#导梁、2#导梁、3#导梁三段,长度分别11.0m;总长度达69.9m。外挂
包括1#外挂、2#外挂、3#外挂、4#外挂、5#外挂、6#外挂、7#外挂和8#外挂。
常规的移动模架拼装方法是:移动模架常见的拆解方法是在制梁完毕后,将移动
模架移动至路基上,在路基上进行采用吊车逐段拆解。
对于下坝大桥位于两座隧道间,大里程方向桥隧间过渡段不足10m。对于隧道间桥
梁的架设,一般采用支架现浇方法或在梁场预制后待隧道贯通采用架桥机架设等方法进行
桥梁架设。下坝大桥墩身高度超过50米,最高达到70米,施工场地山高路险,隧道无法提前
贯通,根据业主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下坝大桥采用移动模架现浇施工,在移动模架制梁完毕
后,要解决移动模架在不足10米的桥隧过渡段的拆除、解体问题。下坝大桥大里程方向桥隧
间过渡段(含桥台)不足10m,而DSZ32-900移动模架机体全长达到69.9m,由于施工场地非常
狭窄,在架梁完毕后,在狭短的桥隧过渡段拆解移动模架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的在桥隧狭
短过渡段拆解移动模架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在桥隧狭短过渡段拆解移动模架的方法,
移动模架拼装前,主梁底部焊接安装接长轨道,其位置、几何尺寸与导梁现有的导轨相同;
在最后一片梁制作完毕后,将移动模架向隧道内移动,逐步拆除外挂;外挂拆除完毕后,从
隧道内退出,再逐段拆除移动模架导梁、主梁及、连接系及前、中、后支腿。
具体步骤如下:
(1)、主梁焊接导轨:
在开始架梁前,在主梁相应于导梁导轨位置焊接相同尺寸、相同材质的导轨,并与
导梁导轨进行焊连,要求主梁加焊的接长导轨处于导梁导轨的延长直线上,且平整、顺直;
(2)、制架梁完毕:
制架梁完毕后,移动模架处于如下状态:2#、3#导梁伸入隧道内,中支腿油缸置于
桥台顶部承受移动模架荷载,后走行机构支撑在已架设梁面上,前支腿上构架置于桥台顶,
通过后走行结构的驱动和前支腿上构架的滚动装置,实现移动模架相对于隧道前后移动;
(3)、移动移动模架及前支腿上构架:
向前移动模架至8#外挂靠近桥台,然后固定中支腿,采用天车往隧道内方向吊运
前支腿上构架至3#导梁中部位置,并安装固定;
(4)、拆除外挂:
利用桥隧过渡段路基作为作业平台,沿线路方向与过渡段两侧安设50t吊车各一
台,进行拆除外挂作业:先拆除8#外挂,然后移动模架前移,7#外挂靠近桥台;拆除7#外挂,
然后移动模架前移,6#外挂靠近桥台;拆除6#外挂,然后移动模架前移,5#外挂靠近桥台;以
此类推,直至所有的外挂全部拆除完毕;
(5)、梁体后退:
外挂全部拆除完毕后,移动模架梁体分三步退出隧道,仅留3#导梁在桥隧路基过
渡段;
第一步:前支腿上构架保持不动,反向启动后支腿走行机构,梁体后退,直至3#导
梁前端移动导前支腿上构架处;
第二步:固定中支腿,天车吊运前支腿上构架至桥台处;
第三步:固定前支腿上构架,收缩中支腿,反向启动后支腿走行机构,梁体后退,直
至3#导梁后端移动到前支腿上构架处,即3#导梁位于桥隧路基过渡段;
(6)、拆除导梁:
采用已安设的50t吊车,吊装拆解3#导梁后,将3#导梁通过挂车外运转场,2#导梁
前移至路基过渡段处;吊装拆解2#导梁后,将2#导梁通过挂车及时外运转场,1#导梁前移至
路基过渡段处;吊装拆解1#导梁后,及时将1#导梁外运转场,3#主梁前移至路基过渡段处;
(7)、拆除主梁及走行装置:
采用已安设的50t吊车,吊装拆解3#主梁后,及时通过挂车外运转场,2#主梁前移
至路基过渡段处;吊装拆解2#主梁后,及时通过挂车及时外运转场,1#主梁原位保持不动;
吊车上桥,拆解后支腿及走行机构,在桥上吊装1#主梁装车转场;
(8)、拆除走行装置:
吊车吊装后支腿、后走行机构及前支腿上构架,清理吊装场地,完成移动模架解
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在桥隧狭短过渡段拆解移动模架的方法,其专利技术特点如
下:
1、本发明通过在主梁上加焊接长轨道,通过主梁在接长轨道上的移动,使移动模
架可以在隧道内移动,能逐段拆除导梁、主梁,直至完成整段移动模架的拆除;
2、本发明适合于直线隧道内移动模架解体作业,对于曲线隧道,应通过测量确定
曲线段是否具备移动模架直线后退的条件;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通过加大隧道断面尺
寸解决移动模架在隧道内移动的问题;
3、本发明的成功应用,成功解决了狭窄桥隧过渡段移动模架拼装就位过孔及制梁
完毕后在桥隧过渡段解体的问题,拓展了移动模架的应用范围,为在地形条件复杂地段铁
路制架梁的组织安排提供了借鉴,非常适应于山区制架梁的赶工期施工;
4、本发明仅依靠移动模架“前支腿上构架”主梁上增设的“接长轨道”的移动即解
决了移动模架后退走行的问题;采用悬拆技术即解决了移动模架分段拆除的问题,操作简
单,安全可靠,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不仅节约了成本,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效果也
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的在桥隧狭短过渡段拆解移
动模架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梁焊接导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制架梁完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移动模架及前支腿上构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开始拆除外挂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拆除外挂中途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拆除外挂完成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梁体后退第一步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梁体后退第二步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梁体后退第三步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拆除导梁时2#导梁前移至路基过渡段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拆除导梁时1#导梁前移至路基过渡段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拆除导梁时3#主梁前移至路基过渡段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拆除主梁及走行装置时2#主梁前移至路基过渡段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拆除主梁及走行装置时1#主梁原位保持不动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拆除主梁及走行装置时在桥上吊装1#主梁装车转场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拆除走行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云桂铁路下坝大桥墩台身平均墩高超过了54.3m,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要求,下
坝大桥采用DSZ32-900移动模架现浇制梁。
下坝大桥大里程方向桥隧间过渡段(含桥台)不足10m,而DSZ32-900移动模架机体
全长达到69.9m,由于施工场地非常狭窄,在架梁完毕后,在狭短的桥隧过渡段拆解移动模
架难度很大。
DSZ32/900型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针对铁路客运专线双线整孔箱梁施工而设计,
模架采用主梁置于桥面上方结构,利用梁端、桥墩安装支腿,能够自行倒装支腿,具有良好
的稳定性。模架主要由主梁系统、外挂、横移机构及锁定机构、外模系统、后走行机构11、后
支腿22、中支腿油缸10、前支腿上构架12、吊杆、起吊小车、天车24及5t电葫芦、电气液压系
统及辅助设施等部分组成,其中:主梁分1#主梁1、2#主梁2、3#主梁3三段,其中:1#主梁
12.9m,2#主梁、3#主梁分别为12.0m;导梁分1#导梁6、2#导梁7、3#导梁8三段,长度分别
11.0m;总长度达69.9m。外挂包括1#外挂21、2#外挂20、3#外挂19、4#外挂18、5#外挂17、6#外
挂16、7#外挂15和8#外挂14。
下坝大桥位于两座隧道间,大里程方向桥隧间过渡段不足10m。对于隧道间桥梁的
架设,一般采用支架现浇方法或在梁场预制后待隧道贯通采用架桥机架设等方法进行桥梁
架设。下坝大桥墩身高度超过50米,最高达到70米,且云桂铁路山高路险,隧道无法提前贯
通,根据业主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下坝大桥采用移动模架现浇施工,在移动模架制梁完毕
后,要解决移动模架在不足10米的桥隧过渡段的拆除、解体问题。
经现场实际调查和丈量,移动模架顶宽7.6m,与移动模架顶相应高度的隧道净宽
12.106m,两侧富余2.253m;移动模架高度(含轨道)4.9m,两侧面的竖向对应隧道净高
7.952m,富余高度3.052m;通过对比分析,隧道内具备容纳移动模架的条件;
下坝大桥大里程方向桥隧间过渡段加上桥台的长度,总长度不足10米,两侧为浅
路堑,可适当加宽,具备吊车作业的条件;
根据移动模架的结构形式,及现场实际的条件,确定了在桥隧狭短过渡段拆解移
动模架的方法是:移动模架拼装前,主梁底部焊接安装接长轨道,其位置、几何尺寸与导梁
现有的导轨相同;在最后一片梁制作完毕后,将移动模架向隧道内移动,逐步拆除外挂;外
挂拆除完毕后,从隧道内退出,再逐段拆除移动模架导梁、主梁及、连接系及前、中、后支腿。
参见图1,在桥隧狭短过渡段拆解移动模架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主梁焊接导轨:
参见图2,在开始架梁前,在主梁相应于导梁导轨位置焊接相同尺寸、相同材质的
接长轨道4,并与导梁导轨5进行焊连,要求主梁加焊的接长导轨4处于导梁导轨5的延长直
线上,且平整、顺直;
在本研究成果中,可以利用在拼装时焊接的接长轨道4进行解体滑道。
2、制架梁完毕
参见图3,制架梁完毕后,移动模架处于如下状态:2#导梁7、3#导梁8伸入隧道9内,
中支腿油缸10置于桥台顶部承受移动模架荷载,后走行机构11支撑在已架设梁面上,前支
腿上构架12置于桥台13顶,通过后走行结构11的驱动和前支腿上构架12的滚动装置,实现
移动模架相对于隧道9前后移动;
3、移动移动模架及前支腿上构架
参见图4,向前移动模架至8#外挂14靠近桥台13,然后固定中支腿油缸10,采用天
车24往隧道9内方向吊运前支腿上构架12至3#导梁8中部位置,并安装固定。
4、拆除外挂
参见图5、图6和图7,利用桥隧过渡段路基作为作业平台,沿线路方向与过渡段两
侧安设50t吊车各一台,进行拆除外挂作业:先拆除8#外挂14,然后移动模架前移,7#外挂15
靠近桥台13;拆除7#外挂15,然后移动模架前移,6#外挂16靠近桥台;拆除6#外挂16,然后移
动模架前移,5#外挂17靠近桥台13;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外挂全部拆除完毕;
5、梁体后退
外挂全部拆除完毕后,移动模架梁体分三步退出隧道9,仅留3#导梁8在桥隧路基
过渡段。
第一步:参见图8,前支腿上构架12保持不动,反向启动后支腿走行机构11,梁体后
退,直至3#导梁8前端移动导前支腿上构架12处;
第二步:参见图9,固定中支腿油缸10,天车24吊运前支腿上构架12至桥台13处;
第三步:参见图10,固定前支腿上构架12,收缩中支腿油缸10,反向启动后支腿走
行机构11,梁体后退,直至3#导梁8后端移动到前支腿上构架12处,即3#导梁8位于桥隧路基
过渡段。
6、拆除导梁
采用已安设的50t吊车,吊装拆解3#导梁8后,将3#导梁8通过挂车外运转场,2#导
梁7前移至路基过渡段处(如图11);吊装拆解2#导梁7后,将2#导梁7通过挂车及时外运转
场,1#导梁6前移至路基过渡段处(如图12);吊装拆解1#导梁6后,及时将1#导梁6外运转场,
3#主梁3前移至路基过渡段处(如图13);
7、拆除主梁及走行装置
采用已安设的50t吊车,吊装拆解3#主梁3后,及时通过挂车外运转场,2#主梁2前
移至路基过渡段处(如图14);吊装拆解2#主梁后,及时通过挂车及时外运转场,1#主梁原位
保持不动(如图15);吊车上桥,拆解后支腿及走行机构,在桥上吊装1#主梁装车转场(如图
16);
8、拆除走行装置
参见图17,吊车吊装后支腿22、后走行机构11及前支腿上构架12,清理吊装场地,
完成移动模架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