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隧道.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40896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56915.4

申请日:

2016.08.27

公开号:

CN106192644A

公开日:

2016.12.0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1/04申请日:20160827|||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04

主分类号:

E01C1/04

申请人:

扬州朝华投资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刚

地址: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北河下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隧道,包括隧道路面(4),隧道顶部(5),隧道侧面(6),雨棚(10)和无雨棚护栏(11);所述隧道路面(4),隧道顶部(5)和隧道侧面(6)均为预制钢结构或钢砼结构,于现场组装后安放在由隧道安装槽侧立面防护层(2)和隧道安装槽底面防护层(3)共同构成的槽形空间内。由于城市交通流量的主体是小型车辆,在有必要也有条件的交叉路口实施本发明,可以使一对方向的直行小型车辆实现立体通行,从而减少此对方向占用路面直行的车辆总数,进而缩短此对方向的直行绿灯时间,将更多时间分配给此对方向的左转及其它方向,从而提高路口通行能力,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工期短成本低,也不影响市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型隧道,包括隧道路面(4),隧道顶部(5),隧道侧面(6),雨棚(10)和无雨棚护
栏(1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路面(4),隧道顶部(5)和隧道侧面(6)均为预制钢结构或钢
砼结构,于现场组装后安放在由隧道安装槽侧立面防护层(2)和隧道安装槽底面防护层(3)
共同构成的槽形空间内;所述隧道路面(4)仅供小型车辆通行,所述隧道顶部(5)与地面(1)
平齐,并在所述隧道侧面(6)的支撑下确保重型车辆通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隧道,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雨棚(10)时,隧道设
置自然排水设施,并在坡道(9)的入口处设置减速挡水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隧道,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无雨棚护栏(11)时,
隧道设置强制排水设施。

说明书

一种微型隧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技术,具体指城市路口立体交通。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的拥堵其实主要不是由道路而是由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不足引起的,常
规解决方法是在路口修建立交桥或隧道,但两者均工期长造价高,且立交桥还有碍市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隧道,包括隧道路面,隧道顶部,隧
道侧面,雨棚和无雨棚护栏,所述隧道路面,隧道顶部和隧道侧面均为预制钢结构或钢砼结
构,于现场组装后安放在由隧道安装槽侧立面防护层和隧道安装槽底面防护层共同构成的
槽形空间内;所述隧道路面仅供小型车辆通行,所述隧道顶部与地面平齐,并在所述隧道侧
面的支撑下确保重型车辆通行。

优选的,在使用所述雨棚时,隧道设置自然排水设施,并在坡道的入口处设置减速
挡水板。

优选的,在使用所述无雨棚护栏时,隧道设置强制排水设施。

有益效果:由于城市交通流量的主体是小型车辆,在有必要也有条件的交叉路口
实施本发明,可以使一对方向的直行小型车辆实现立体通行,从而减少此对方向占用路面
直行的车辆总数,进而缩短此对方向的直行绿灯时间,将更多时间分配给此对方向的左转
及其它方向,从而提高路口通行能力,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工期短成本低,也不影
响市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型隧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微型隧道的侧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例举的现有路口车道布置图;

图4为带微型隧道的路口车道优化布置图;

其中,1、地面,2、隧道安装槽侧立面防护层,3、隧道安装槽底面防护层,4、隧道路
面,5、隧道顶部,6、隧道侧面,7、地面,8、减速挡水板,9、坡道,10、雨棚,11、无雨棚护栏,12、
左转车道,13、直行车道,14、公交专用道,15、右转车道,16、公交车道兼超限车辆直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微型隧道仅供小型车辆通行,但小型车辆恰恰是城市交通流量的主
体。由于立体交通能保证连续通行,隧道设置双向双车道即可保证较好的通行能力,因此隧
道路面4的净宽度设置为5.5-6米即可;其与地面1平齐的隧道顶部5也用于车辆和行人的正
常通行。而预制钢结构或钢砼结构在现场组装后安放在可迅速开挖衬砌的隧道安装槽内,
所需工期很短。

如图2所示,由于微型隧道仅用于穿越交叉路口,隧道路面4的长度不短于24米即
可使同等长度的隧道顶部5保证双向六条机动车道和必要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此长度
也使得微型隧道无需配备强制通风机构;由于仅允许小型车辆通行且无需强制通风机构,
隧道净高设定为2米即可,这个高度也足以让皮卡这样的小型救援车辆进入,以在出现车辆
故障或交通事故时方便救援。

隧道的净高较低,进出隧道的坡道9在保持合理坡度的前提下也可以很短,节约了
占用地面7的面积。

为降低隧道积水的重大风险并简化排水,坡道9上应设置雨棚10,且坡道9与地面7
接合处应设置减速挡水板8,挡水兼减速,但隧道底部仍应设置积水报警装置以在积水时禁
止通行,从而杜绝事故;如果当地雨水较少或不能接受雨棚10这种看似独立地铁入口的设
施对市容的有限影响,也可以设置无雨棚护栏11,但此时需配备强劲可靠的自动强制排水
设施。

由于在封闭空间里对安全性的要求高于敞开空间,因此要在坡道9和隧道路面4上
应设置连续的减速带,让机动车难以高速通行,也让非机动车难以通行;隧道内应设置监
控、照明灯光、警示灯光和积水报警信号;隧道入口设置限高杆及标志牌防止超限车辆驶
入;由于这种微型隧道造价低廉,即使在每个隧道附近配置一辆专用的救援皮卡都值得。

在有必要也有条件的路口,比如两条主干道交叉的大型路口,根据各方向交通流
量、各方向超出微型隧道界限的车辆的比例、各方向现有路面宽度及地下管网情况,可以灵
活布置微型隧道的方向;通过预制钢结构或钢砼结构并现场组装,迅速开挖并硬化坡道及
安放隧道的安装槽,可以将施工时间控制在几天之内,甚至在周五晚高峰至周一早高峰之
间。

本发明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额外对整个路口的车道设置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
高路口通行能力。

如图3所示,假设在两条双向六车道交叉的一个大型路口,原来每向从中央分隔线
开始设置一条左转车道12、两条直行车道13、一条公交专用道14和一条右转车道15;再假设
每两分钟为一个红绿灯循环,依次为东西向直行50秒、东西向左转20秒、南北向直行35秒、
南北向左转15秒。

如图4所示,在设置东西向的微型隧道后,东西向的车道设置更改,从中央分隔线
开始依次为用于东西向小型车辆直行的坡道9,两条左转车道12,一条公交车道兼超限车辆
直行道16和一条右转车道15,南北向车道不变;两分钟的红绿灯循环变更为东西向直行20
秒、东西向左转20秒、南北向直行55秒、南北向左转25秒;由于东西向直行占主流的小型车
辆立体通行不占用时间,所以东西向直行20秒可以保证公交及超限车辆直行;由于东西向
左转车道从一条增加到两条,尽管东西向左转时间不变,此向通行能力也增加了一倍,可以
接纳公交车左转的功能;南北向直行和南北向左转尽管车道不变但所分配的时间增加了
60%左右;由此路口通行能力有显著增强。

上述优化不是本发明实施的前提,仅为配合微型隧道获取更大效益而列举的一个
示例,而且在实践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灵活的安排。

中国诸多城市里的拥堵并非全城拥堵而是在一些大型交叉路口拥堵,而这些大型
交叉路口本身也有条件实施本发明,从而以低成本、短工期、少占地、无碍市容的方式解决
拥堵热点,保证在交通高峰期全城畅通;即使在非高峰期,本发明也有利于缩短通行时间,
从而降低建设更多的常规快速通道的必要性,节约建设资金。

一种微型隧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微型隧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微型隧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微型隧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微型隧道.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隧道,包括隧道路面(4),隧道顶部(5),隧道侧面(6),雨棚(10)和无雨棚护栏(11);所述隧道路面(4),隧道顶部(5)和隧道侧面(6)均为预制钢结构或钢砼结构,于现场组装后安放在由隧道安装槽侧立面防护层(2)和隧道安装槽底面防护层(3)共同构成的槽形空间内。由于城市交通流量的主体是小型车辆,在有必要也有条件的交叉路口实施本发明,可以使一对方向的直行小型车辆实现立体通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