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93793A43申请公布日20140820CN103993793A21申请号201410234855022申请日20140530E05B83/2420140171申请人平和精工汽车配件(太仓)有限公司地址215400江苏省苏州市太仓经济开发区宁波东路13号72发明人李承模金在吉金东吉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代理人刘燕娇54发明名称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57摘要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它包括卡爪、卡爪轴、锁止部、卡扣、爪体、爪体轴、拉索、左弹簧、右弹簧、壳体和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卡爪轴和爪体轴相连,卡爪套设在卡爪轴上,。
2、卡爪的前方设有绕设在卡爪轴上的左弹簧,左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合卡爪固连,卡爪上设有卡扣,卡爪下方的锁止部与卡爪固连,锁止部的右侧设有拉索,卡爪的右侧设有爪体,所述的爪体套设在爪体轴上,爪体的前方设有绕设在爪体轴上的右弹簧,所述的右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卡爪固连,该前机盖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便利性、安全性、共用性和简单性,使用者在驾驶位上连续拉动两次手柄就能完成前机盖锁两道锁的解锁动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93793ACN103993793A1/1页21一种双拉开启。
3、式前机盖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卡爪(1)、卡爪轴(11)、锁止部(12)、卡扣(13)爪体(2)、爪体轴(21)、拉索(3)、左弹簧(5)、右弹簧(6)、壳体(7)和支撑架(8),所述的支撑架(8)的两端分别与卡爪轴(11)和爪体轴(21)相连,卡爪(1)套设在卡爪轴(11)上,卡爪(1)的前方设有绕设在卡爪轴(11)上的左弹簧(5),所述的左弹簧(5)的两端分与壳体(7)和卡爪(1)固连,卡爪(1)上设有卡扣(13),卡爪(1)下方的锁止部(12)与卡爪(1)固连,锁止部(12)的右侧设有拉索(3),卡爪(1)的右侧设有爪体(2),所述的爪体(2)套设在爪体轴(21)上,爪体(2)的前方设有绕。
4、设在爪体轴(21)上的右弹簧(6),所述的右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壳体(7)和卡爪(1)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止部(12)的形状为“W”形、“V”形、“”形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爪体(2)上设有锁止一档卡点(23)和锁止二档卡点(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止一档卡点(23)位于锁止二档卡点(24)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爪(1)的摆动角度为105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索(3)。
5、与拉动手柄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8)上设有限位槽(8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扣(4)。权利要求书CN103993793A1/4页3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盖锁,具体是一种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背景技术0002在开启发动机前机盖时,首先需要解除前机盖的两道锁后,才能掀起前机盖,而传统的汽车前盖锁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先在驾驶位拉动手柄解除第一道锁,然后使用者移动到汽车前面后,需要把手伸到前机盖缝隙处,波动第二道锁的手柄进行解锁,比较麻烦;或者是先在驾驶位拉动手柄解除第一道锁,然后。
6、找到第二道锁的转动手柄,并且通过拨动转动手柄解除第二道锁,而转动手柄的方向是朝行驶的方向,当汽车与行人发生剧烈的碰撞事故时,由于转动手柄指向行人,所以存在对行人的二次伤害可能,因此存在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每种车型前机盖的形状都不一样,传统的前机盖锁在设计和制造第二道锁的转动手柄时每次都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新的模具,夹具,检具等设备,这就造成了一些人力物力的浪费。发明内容0003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利,在驾驶位上连续拉动两次手柄就能完成前机盖锁两道锁的解锁动作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0004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拉开启式。
7、前机盖锁,它包括卡爪、卡爪轴、锁止部、卡扣爪体、爪体轴、拉索、左弹簧、右弹簧、壳体和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卡爪轴和爪体轴相连,所述的卡爪套设在卡爪轴上,卡爪的前方设有绕设在卡爪轴上的左弹簧,所述的左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卡爪固连,卡爪上设有卡扣,卡爪下方的“W”形锁止部与卡爪固连,锁止部的右侧设有拉索,卡爪的右侧设有爪体,所述的爪体套设在爪体轴上,爪体的前方设有绕设在爪体轴上的右弹簧,所述的右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卡爪固连。0005所述的锁止部的形状为“W”形、“V”形、“”形中的任意一种。0006所述的爪体上设有锁止一档卡点和锁止二档卡点。0007所述卡锁止一档卡点位于锁止二档卡点。
8、的上部。0008所述的卡爪的摆动角度为1050。0009所述的拉索与拉动手柄相连。0010所述的支撑架上设有限位槽。0011本发明还包括锁扣。0012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1)便利性由于前机盖打开的频率比较低,所以大部分使用者不清楚前机盖锁第二道解锁的转动手柄的具体位置和操作方法,本发明通过在驾驶位进行双拉解锁的方法在驾驶舱内完成解锁,可以大大减少使用上不便的目的;说明书CN103993793A2/4页4(2)安全性传统的前机盖锁都需要第二道解锁的转动手柄,而且转动手柄的方向是朝行驶的方向,当汽车与行人发生剧烈的碰撞事故时,由于转动手柄指向行人,所。
9、以存在对行人的二次伤害可能。但是本发明在操作方式上删除了第二道锁的转动手柄,所以在根本上杜绝了安全隐患;(3)共用性由于每种车型前机盖的形状都不一样,传统的前机盖锁在设计和制造第二道锁的转动手柄时每次都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新的模具、夹具、检具等设备,但是本发明由于删除了第二道锁的转动手柄,所以不需要根据车型的不同,而再去重复性的开发新的转动手柄,而且实现了无论车型前机盖怎样改变都可以直接适用的产品共用化目的;(4)简单性与现有的双拉开启的前盖锁相比,重量轻,零部件数量少,机构简单,节省了开发新的模具、夹具、检具等设备而使用的人力物力。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在锁止状态的。
10、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发明在解除锁止一档状态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发明在锁止二档状态的工作原理图;图5为本发明在解除锁止二档状态的工作原理图;图6为本发明在解除锁止状态后的工作原理图;图7为“V”形锁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形锁止部的结构示意图。00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001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它包括卡爪1、卡爪轴11、锁止部12、卡扣13、爪体2、爪体轴21、拉索3、左弹簧5、右弹簧6、壳体7和支撑架8。0016起固定支撑作用的支撑架8的两端分别与卡爪轴11和爪体轴21相连,卡爪轴11固定在壳体7上,摆动角度为1050的卡爪1套设在卡爪轴11上。
11、,如图1所示,卡爪1的前方设有绕设在卡爪轴11上的左弹簧5,所述的左弹簧头部51与壳体7固连,左弹簧尾部52与卡爪1固连,如图2所示,卡爪1上设有卡扣13,卡爪1下方的锁止部12与卡爪1固连,锁止部12的右侧设有拉索3,卡爪1的右侧设有爪体2,所述的爪体2套设在爪体轴21上,爪体2的前方设有绕设在爪体轴21上的右弹簧6,所述的右弹簧头部61与壳体7固连,右弹簧尾部62与卡爪1固连。0017实施例1在前机盖掀起前,如图2所示,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相抵,使得卡爪1和爪体2处于锁止状态。0018当需要将前机盖掀起时,因拉索3与拉动手柄相连,通过向左拉动手柄,实现拉索3向左移动,由于锁止部12为。
12、“W”形,拉索3从锁止部12的锁止顶部122向左滑动并卡在第一凹槽121中,使卡爪1克服左弹簧5逆时针的弹簧力顺时针摆动,从而带动卡爪1向左摆动,此时,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相抵的部分随着卡爪1顺时针的摆动而逐渐减少,直至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无相抵部分,此时为解除锁止一档的状态,如图3所示。说明书CN103993793A3/4页50019解除对拉动手柄的作用力,拉索3向右移动,此时拉索3从第一凹槽121向锁止顶部122滑动,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无相抵部分时,因左弹簧5的逆时针的弹簧力和右弹簧6顺时针的弹簧力,使得卡爪1逆时针摆动,爪体2顺时针旋转,直至卡扣13与锁止二档卡点24。
13、相抵,如图4所示,此时为锁止二档状态。0020向下拉动手柄,拉索3向下移动,拉索3从锁止部12的锁止顶部122向下滑动并卡在第二凹槽123中,使卡爪1克服左弹簧5逆时针的弹簧力顺时针摆动,从而带动卡爪1向左摆动,此时,卡扣13与锁止二档卡点24相抵的部分随着卡爪1顺时针的摆动而逐渐减少,直至卡扣13与锁止二档卡点24无相抵部分,如图5所示,此时为解除锁止二档的状态。0021如图6所示,再次解除对拉动手柄的作用力,锁扣4位于卡爪1和爪体2的上方,此时为解除锁止状态,将锁扣4向上抬起,即前机盖被掀起,而卡爪1顺着左弹簧5逆时针的弹簧力逆时针摆动到其极限位置,爪体2顺着右弹簧6顺时针的弹簧力顺时针旋。
14、转到其极限位置。0022若要将前机盖关闭时,将锁扣4向下,触碰到锁止一档卡点23上部,由锁扣4克服右弹簧6顺时针的弹簧力使爪体2逆时针旋转,此时,爪体2上设有的锁止二档卡点24与卡扣13相抵,锁扣4继续向下,锁止二档卡点24与卡扣13的相抵部分逐渐减少直至无相抵部分,当锁扣4继续向下带动爪体2逆时针旋转,使锁止一档卡点23与卡扣13相抵,实现前机盖的关闭,如图2所示。因锁扣4固设于前机盖上,因重力的作用,不需再实施其他外力,因起固定支撑作用的支撑架8上设有限位槽81,该限位槽81能有效防止锁扣因重力产生的冲击力对零部件进行冲击。0023实施例2在前机盖掀起前,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相抵,使。
15、得卡爪1和爪体2处于锁止状态。0024当需要将前机盖掀起时,因拉索3与拉动手柄相连,通过向左拉动手柄,实现拉索3向左移动,如图7所示,由于锁止部12为“V”形,拉索3从锁止部12的锁止顶部1222向左滑动并卡在第一凹槽1211中,使卡爪1克服左弹簧5逆时针的弹簧力顺时针摆动,从而带动卡爪1向左摆动,此时,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相抵的部分随着卡爪1顺时针的摆动而逐渐减少,直至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无相抵部分,此时为解除锁止一档的状态。0025解除对拉动手柄的作用力,拉索3向右移动,此时拉索3从第一凹槽1211向锁止顶部1222滑动,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无相抵部分时,因左弹簧5的逆时。
16、针的弹簧力和右弹簧6顺时针的弹簧力,使得卡爪1逆时针摆动,爪体2顺时针旋转,直至卡扣13与锁止二档卡点24相抵,此时为锁止二档状态。0026向下拉动手柄,拉索3向下移动,拉索3从锁止部12的锁止顶部1222向下滑动至锁止部12的外侧1233,使卡爪1克服左弹簧5逆时针的弹簧力顺时针摆动,从而带动卡爪1向左摆动,此时,卡扣13与锁止二档卡点24相抵的部分随着卡爪1顺时针的摆动而逐渐减少,直至卡扣13与锁止二档卡点24无相抵部分,此时为解除锁止二档的状态。0027再次解除对拉动手柄的作用力,锁扣4位于卡爪1和爪体2的上方,此时为解除锁止状态,将锁扣4向上抬起,即前机盖被掀起,而卡爪1顺着左弹簧5逆。
17、时针的弹簧力逆时针摆动到其极限位置,爪体2顺着右弹簧6顺时针的弹簧力顺时针旋转到其极限位置。0028若要将前机盖关闭时,将锁扣4向下,触碰到锁止一档卡点23上部,由锁扣4克服右弹簧6顺时针的弹簧力使爪体2逆时针旋转,此时,爪体2上设有的锁止二档卡点24与说明书CN103993793A4/4页6卡扣13相抵,锁扣4继续向下,锁止二档卡点24与卡扣13的相抵部分逐渐减少直至无相抵部分,当锁扣4继续向下带动爪体2逆时针旋转,使锁止一档卡点23与卡扣13相抵,实现前机盖的关闭,因锁扣4固设于前机盖上,因重力的作用,不需再实施其他外力,因起固定支撑作用的支撑架8上设有限位槽81,该限位槽81能有效防止锁。
18、扣因重力产生的冲击力对零部件进行冲击。0029实施例3在前机盖掀起前,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相抵,使得卡爪1和爪体2处于锁止状态。0030当需要将前机盖掀起时,因拉索3与拉动手柄相连,通过向左拉动手柄,实现拉索3向左移动,如图8所示,由于锁止部12为“”形,拉索3从锁止部12的锁止顶部12222向左滑动并卡在第一凹槽12111中,使卡爪1克服左弹簧5逆时针的弹簧力顺时针摆动,从而带动卡爪1向左摆动,此时,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相抵的部分随着卡爪1顺时针的摆动而逐渐减少,直至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无相抵部分,此时为解除锁止一档的状态。0031解除对拉动手柄的作用力,拉索3向右移动,此。
19、时拉索3从第一凹槽12111向锁止顶部12222滑动,卡扣13与锁止一档卡点23无相抵部分时,因左弹簧5的逆时针的弹簧力和右弹簧6顺时针的弹簧力,使得卡爪1逆时针摆动,爪体2顺时针旋转,直至卡扣13与锁止二档卡点24相抵,此时为锁止二档状态。0032向下拉动手柄,拉索3向下移动,拉索3从锁止部12的锁止顶部12222向下滑动至锁止部12的外侧12333,使卡爪1克服左弹簧5逆时针的弹簧力顺时针摆动,从而带动卡爪1向左摆动,此时,卡扣13与锁止二档卡点24相抵的部分随着卡爪1顺时针的摆动而逐渐减少,直至卡扣13与锁止二档卡点24无相抵部分,此时为解除锁止二档的状态。0033再次解除对拉动手柄的作。
20、用力,锁扣4位于卡爪1和爪体2的上方,此时为解除锁止状态,将锁扣4向上抬起,即前机盖被掀起,而卡爪1顺着左弹簧5逆时针的弹簧力逆时针摆动到其极限位置,爪体2顺着右弹簧6顺时针的弹簧力顺时针旋转到其极限位置。0034若要将前机盖关闭时,将锁扣4向下,触碰到锁止一档卡点23上部,由锁扣4克服右弹簧6顺时针的弹簧力使爪体2逆时针旋转,此时,爪体2上设有的锁止二档卡点24与卡扣13相抵,锁扣4继续向下,锁止二档卡点24与卡扣13的相抵部分逐渐减少直至无相抵部分,当锁扣4继续向下带动爪体2逆时针旋转,使锁止一档卡点23与卡扣13相抵,实现前机盖的关闭,因锁扣4固设于前机盖上,因重力的作用,不需再实施其他外力,因起固定支撑作用的支撑架8上设有限位槽81,该限位槽81能有效防止锁扣因重力产生的冲击力对零部件进行冲击。003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3993793A1/4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93793A2/4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3993793A3/4页9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993793A4/4页10图6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3993793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