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93967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5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41611.9

申请日:

2010.11.12

公开号:

CN101974964A

公开日:

2011.02.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D 13/18申请日:20101112授权公告日:20150805终止日期:20151112|||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4D 13/1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宋剑变更后:宋剑 吴沐优|||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D 13/18申请日:20101112|||公开

IPC分类号:

E04D13/18; F24J2/22; F24J2/50; F24J2/48

主分类号:

E04D13/18

申请人:

四川集热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剑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134号13幢1楼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代理人:

梁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该集热器包括由墙体(1)内凹构成的腔体、密封该腔体的透光盖板(9)构成的集热腔,所述墙体(1)上设有分别与集热腔接通的吸气口(3)、出风口(8),出风口(8)内设有轴流风机(7),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将集热腔分隔为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的褶皱集热芯片(5)。本发明利用一个封闭的工质自然循环回路,在回路中充装低沸点多相复合工质,通过反复进行的相变循环,将待加热物质加热,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冬季仍可正常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供热系统中,尤其适用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供热系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墙体 (1) 内凹构成 的腔体、 密封该腔体的透光盖板 (9) 构成的集热腔, 所述墙体 (1) 上设有分别与集热腔接通 的吸气口 (3) 、 出风口 (8) , 出风口 (8) 内设有轴流风机 (7) , 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将集热腔分 隔为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的褶皱集热芯片 (5)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褶皱集热芯片 (5) 通过固定螺钉 (6) 固定在墙体凹槽 (4) 内, 并沿集热腔与墙体平行的方 向将集热腔分隔成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吸气口 (3) 、 出风口 (8) 分别位于集热腔的两端。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出风口 (8) 内设有除湿 / 加湿器 (10) 。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吸气口 (3) 内设有除尘滤网 (11) 。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透光盖板 (9) 为钢化玻璃、 有机玻璃或高强度透明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褶皱集热芯片 (5) 为铜板、 铝板、 铜铝复合板、 不锈钢板中的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褶皱集热芯片 (5) 的厚度为 0.01 — 0.5mm。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褶皱集热芯片 (5) 为波纹褶皱, 波纹间距为 5mm— 20mm。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褶皱集热芯片 (5) 集热表面设有由阳极氧化、 黑铬、 选择性涂层、 黑体材料气相层析中的 一种材料构成的涂层。

说明书


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热利用装置,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 气集热器。
     背景技术 平板式空气集热器接收太阳辐射面积大, 制作成本低, 安装运输方便, 热响应快, 广泛运用于建筑物供暖、 农产品、 农副产品、 林果产品干燥等领域。 但是也存在成本高, 散热 面积大, 无法实现与建筑有效结合等缺点。现有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多数都是从减 少散热, 增加空气在集热器中的加热路径方面改进, 以提高出口温度, 或者用储热材料增加 集热器的储热能力, 如专利申请号 85200928 的发明, 特征是具有空气回流通道, 增加空气 在集热器中的加热途径。又如专利申请号 88221059.9(公开号 2042939U) 和 93248208.2 (公开号 2193978Y) 的发明, 特征均为在透明盖板和吸热体之间安装透明蜂窝结构, 以减少 上盖板的热损失。专利申请号 200510040068.3 的发明, 其特征为在传统的平板式空气集热 器的吸热板与底板之间填充储热材料, 利用储热材料和储存太阳热量, 以减少空气集热器 热量损失, 提高热效率, 但这些集热器材料耗费较大, 成本高。
     太阳能被公认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能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们利用太 阳能已由被动、 半主动逐步发展到积极主动的开发利用。 如何有效的利用太阳能以弥补煤、 石油、 天然气等有限能源的不足, 是当代科学家最关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 低成本的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 空气集热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 热器, 包括由墙体内凹构成的腔体、 密封该腔体的透光盖板构成的集热腔, 所述墙体上设有 分别与集热腔接通的吸气口、 出风口, 出风口内设有轴流风机, 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将集热腔 分隔为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的褶皱集热芯片。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墙体凹槽内, 并沿集热腔与墙体平行的方 向将集热腔分隔成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
     所述吸气口、 出风口分别位于集热腔的两端。
     所述出风口内设有除湿 / 加湿器。
     所述吸气口内设有除尘滤网。
     所述透光盖板为钢化玻璃、 有机玻璃或高强度透明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为铜板、 铝板、 铜铝复合板、 不锈钢板中的一种。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的厚度为 0.01 — 0.5mm。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为波纹褶皱, 波纹间距为 5mm— 20mm。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集热表面设有由阳极氧化、 黑铬、 选择性涂层、 黑体材料气相层
     析中的一种材料构成的涂层。
     上述方案中, 波纹形褶皱集热芯片沿厚度方向 (集热腔与墙体平行的方向) 将集热 腔分隔成两个加热通道 (空气通道) , 集热芯片和气流能两面换热, 采用波纹形集热芯片增 大了集热面积并加强空气的扰动 ; 集热器长度, 厚度及进出风口位置由建筑墙体安装位置 确定, 进风端面安装抽拉式空气滤清、 除湿器, 出风端面安装抽风扇, 强制空气对流。 所述的 集热器无边框, 由建筑墙体取代, 集热芯片固定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凹槽上, 凹槽由钢 化玻璃封装。经实验, 在太阳辐射大于 900w/m², 环境气温 20℃的气象条件下, 空气集热器 出口温度能达到 70℃, 满足建材采暖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利用一个封闭的工质自然循环回路, 在回路中充装 低沸点多相复合工质, 通过反复进行的相变循环, 将待加热物质加热, 结构简单, 易于推广 应用, 冬季仍可正常使用, 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供热系统中, 尤其适用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的供热系统。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中 A 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图 1 中 B 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对应零部件名称为 : 1- 墙体 ; 2- 窗体 ; 3- 吸气口 ; 4- 墙体凹槽 ; 5- 褶 皱集热芯片 ; 6- 固定螺钉 ; 7- 轴流风机 ; 8- 出风口 ; 9- 透光盖板 ; 10- 除湿 / 加湿器 ; 11- 除 尘滤网。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 限于此。
     参见图 1 至图 3 所示, 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包括由墙体 1 内 凹构成的腔体、 密封该腔体的透光盖板 9 构成的集热腔, 所述墙体 1 上设有分别与集热腔接 通的吸气口 3、 出风口 8, 出风口 8 内设有轴流风机 7, 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将集热腔沿厚度方 向分隔为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的褶皱集热芯片 5, 褶皱集热芯片 5 由固定螺钉 6 固定在墙 体凹槽 4 内, 墙体 1 上根据安装尺寸对角线方向预留出风口 8 及吸气口 3, 出风口 8 内安装 轴流风机 7, 透光盖板 9 固定安装在墙体凹槽 4 口, 并与墙体表面平。出风口 8 可选择安装 除湿 / 加湿器 10(除湿 / 加湿器 10 意为可以安装的为除湿器或加湿器中的一种) , 吸气口 3 内选择安装除尘滤网 11 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其中, 透光盖板 9 为钢化玻璃、 有机玻璃或高强度透明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 褶皱集 热芯片 5 为为波纹褶皱, 波纹间距为 5mm— 20mm, 褶皱集热芯片 5 的厚度为 0.01 — 0.5mm, 褶皱集热芯片 5 材料为铜板、 铝板、 铜铝复合板、 不锈钢板中的一种。
     如上所述, 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4964A43申请公布日20110216CN101974964ACN101974964A21申请号201010541611922申请日20101112E04D13/18200601F24J2/22200601F24J2/50200601F24J2/4820060171申请人四川集热科技有限公司地址610000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134号13幢1楼1号72发明人宋剑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代理人梁田54发明名称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该集热器包括由墙体(1)内凹。

2、构成的腔体、密封该腔体的透光盖板(9)构成的集热腔,所述墙体(1)上设有分别与集热腔接通的吸气口(3)、出风口(8),出风口(8)内设有轴流风机(7),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将集热腔分隔为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的褶皱集热芯片(5)。本发明利用一个封闭的工质自然循环回路,在回路中充装低沸点多相复合工质,通过反复进行的相变循环,将待加热物质加热,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冬季仍可正常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供热系统中,尤其适用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供热系统。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CN101974969A1/1页21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

3、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墙体(1)内凹构成的腔体、密封该腔体的透光盖板(9)构成的集热腔,所述墙体(1)上设有分别与集热腔接通的吸气口(3)、出风口(8),出风口(8)内设有轴流风机(7),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将集热腔分隔为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的褶皱集热芯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集热芯片(5)通过固定螺钉(6)固定在墙体凹槽(4)内,并沿集热腔与墙体平行的方向将集热腔分隔成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3)、出风口(8)分别位于集热腔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

4、1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8)内设有除湿/加湿器(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3)内设有除尘滤网(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盖板(9)为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或高强度透明复合材料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集热芯片(5)为铜板、铝板、铜铝复合板、不锈钢板中的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集热芯片(5)的厚度为001。

5、05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集热芯片(5)为波纹褶皱,波纹间距为5MM2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集热芯片(5)集热表面设有由阳极氧化、黑铬、选择性涂层、黑体材料气相层析中的一种材料构成的涂层。权利要求书CN101974964ACN101974969A1/2页3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热利用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背景技术0002平板式空气集热器接收太阳辐射面积大,制作成本低,安装运输方便,热。

6、响应快,广泛运用于建筑物供暖、农产品、农副产品、林果产品干燥等领域。但是也存在成本高,散热面积大,无法实现与建筑有效结合等缺点。现有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多数都是从减少散热,增加空气在集热器中的加热路径方面改进,以提高出口温度,或者用储热材料增加集热器的储热能力,如专利申请号85200928的发明,特征是具有空气回流通道,增加空气在集热器中的加热途径。又如专利申请号882210599(公开号2042939U)和932482082(公开号2193978Y)的发明,特征均为在透明盖板和吸热体之间安装透明蜂窝结构,以减少上盖板的热损失。专利申请号2005100400683的发明,其特征为在传统的平。

7、板式空气集热器的吸热板与底板之间填充储热材料,利用储热材料和储存太阳热量,以减少空气集热器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但这些集热器材料耗费较大,成本高。0003太阳能被公认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能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太阳能已由被动、半主动逐步发展到积极主动的开发利用。如何有效的利用太阳能以弥补煤、石油、天然气等有限能源的不足,是当代科学家最关注的课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由墙体内凹构成的腔体、密封该腔体的透光盖板构成的集热腔,。

8、所述墙体上设有分别与集热腔接通的吸气口、出风口,出风口内设有轴流风机,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将集热腔分隔为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的褶皱集热芯片。0006所述褶皱集热芯片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墙体凹槽内,并沿集热腔与墙体平行的方向将集热腔分隔成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0007所述吸气口、出风口分别位于集热腔的两端。0008所述出风口内设有除湿/加湿器。0009所述吸气口内设有除尘滤网。0010所述透光盖板为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或高强度透明复合材料中的一种。0011所述褶皱集热芯片为铜板、铝板、铜铝复合板、不锈钢板中的一种。0012所述褶皱集热芯片的厚度为00105MM。0013所述褶皱集热芯片为波纹褶皱,波纹间距为。

9、5MM20MM。0014所述褶皱集热芯片集热表面设有由阳极氧化、黑铬、选择性涂层、黑体材料气相层说明书CN101974964ACN101974969A2/2页4析中的一种材料构成的涂层。0015上述方案中,波纹形褶皱集热芯片沿厚度方向(集热腔与墙体平行的方向)将集热腔分隔成两个加热通道(空气通道),集热芯片和气流能两面换热,采用波纹形集热芯片增大了集热面积并加强空气的扰动;集热器长度,厚度及进出风口位置由建筑墙体安装位置确定,进风端面安装抽拉式空气滤清、除湿器,出风端面安装抽风扇,强制空气对流。所述的集热器无边框,由建筑墙体取代,集热芯片固定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凹槽上,凹槽由钢化玻璃封装。经。

10、实验,在太阳辐射大于900W/M,环境气温20的气象条件下,空气集热器出口温度能达到70,满足建材采暖需求。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一个封闭的工质自然循环回路,在回路中充装低沸点多相复合工质,通过反复进行的相变循环,将待加热物质加热,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冬季仍可正常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供热系统中,尤其适用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供热系统。附图说明001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0018附图中标号对应零部件名称为1墙体;2窗体;3吸气口;4墙体凹槽;5褶皱集热芯片;6固定螺钉;7轴流风机;8出风口;9透光盖。

11、板;10除湿/加湿器;11除尘滤网。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0020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由墙体1内凹构成的腔体、密封该腔体的透光盖板9构成的集热腔,所述墙体1上设有分别与集热腔接通的吸气口3、出风口8,出风口8内设有轴流风机7,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将集热腔沿厚度方向分隔为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的褶皱集热芯片5,褶皱集热芯片5由固定螺钉6固定在墙体凹槽4内,墙体1上根据安装尺寸对角线方向预留出风口8及吸气口3,出风口8内安装轴流风机7,透光盖板9固定安装在墙体凹槽4口,并与墙体表面平。出风口8可选择安装除湿/加湿器10(除湿/加湿器10意为可以安装的为除湿器或加湿器中的一种),吸气口3内选择安装除尘滤网11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0021其中,透光盖板9为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或高强度透明复合材料中的一种;褶皱集热芯片5为为波纹褶皱,波纹间距为5MM20MM,褶皱集热芯片5的厚度为00105MM,褶皱集热芯片5材料为铜板、铝板、铜铝复合板、不锈钢板中的一种。0022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说明书CN101974964ACN101974969A1/2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74964ACN101974969A2/2页6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7496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