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93890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0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50855.5

申请日:

2013.06.24

公开号:

CN103306647A

公开日:

2013.09.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21B 43/1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李琴 彭云 黄志强 邱成松 彭银华 靳永红 王楠 张富晓 张波 郝磊变更后:黄志强 邱成松 李琴 彭云 彭银华 靳永红 王楠 张富晓 张波 郝磊|||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43/16申请日:20130624|||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3/16

主分类号:

E21B43/16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发明人:

李琴; 彭云; 黄志强; 邱成松; 彭银华; 靳永红; 王楠; 张富晓; 张波; 郝磊

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属于油田稠油开采的井下混合搅拌设备,它主要由筒体、中心轴、动力叶轮、搅拌叶轮、上轴承、下轴承、平键、限位套、导流叶片、动力叶片、搅拌叶片、圆盘和过流孔组成,所述筒体上端通过内螺纹与上轴承连接,筒体下端通过内螺纹与下轴承连接;所述在中心轴上设置有一组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混合油流入混合器,经过导流叶片后垂直冲击动力叶轮旋转,动力叶轮通过平键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中心轴再通过平键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所述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之间设置有限位套,所述导流叶片焊接在筒体内壁并位于动力叶轮下方。本发明,结构简单,组装、拆卸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主要由筒体(1)、中心轴(2)、动力叶轮(3)、搅拌叶轮(4)、上轴承(5)、下轴承(6)、平键(7)、平键(8)、导流叶片(11)、动力叶片(12)、搅拌叶片(13)、圆盘(14)、过流孔(15)、限位套(16)、限位套(17)和限位套(1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端通过内螺纹与上轴承(5)连接,筒体(1)下端通过内螺纹与下轴承(6)连接;所述中心轴(2)两端分别与上轴承(5)和下轴承(6)连接,在中心轴(2)上设置有一组动力叶轮(3)和搅拌叶轮(4),混合油流入混合器,经过导流叶片(11)后垂直冲击动力叶轮(3)旋转,动力叶轮(3)传递转矩给中心轴(2),中心轴(2)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4);所述动力叶轮(3)与搅拌叶轮(4)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8),通过限位套(18)来调整动力叶轮(3)与搅拌叶轮(4)的间距,所述下轴承(6)与动力叶轮(3)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7)用以调整间距,所述上轴承(5)与搅拌叶轮(4)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6)用以调整间距;所述筒体(1)内壁设置有导流叶片(11),导流叶片(11)焊接的筒体(1)内壁并位于动力叶轮(3)下方,导流叶片(11)均匀地分布在筒体(1)内壁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叶轮(3)通过平键(8)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2),中心轴(2)通过平键(7)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4);所述的动力叶轮(3)上的动力叶片(12)为3‑5个,动力叶片(12)的形状为45°倾斜圆弧扭曲状,均匀地分布在动力叶轮(3)上,动力叶片(12)外径为筒体(1)内径的0.6‑0.9倍;所述搅拌叶轮(4)由搅拌叶片(13)与圆盘(14)组成,搅拌叶片(13)为4‑6个,搅拌叶片(13)为垂直均匀焊接在圆盘(14)上,搅拌叶片(13)外径为筒体(1)内径的0.6‑0.9倍,圆盘(14)上均匀分布有4‑6个过流孔(1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叶片(11)为3‑5个,导流叶片(11)的形状为45°圆弧扭曲状,导流叶片(11)的弧面与动力叶片(12)的弧面垂直。

说明书

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属于油田稠油开采的井下混合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井下混配工艺技术主要是用来解决在超稠油井掺稀开采时,稠油与稀油混合不均,容易造成稠油入泵、泵的工作载荷增加,进而导致检泵周期缩短、生产成本增加等严重后果。因此,应用良好的井下混配工具,使稠油与稀油充分混合,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国内有关适合井下液体混合的工具种类较少,主要为静态和动态混合器两种:静态混合器是采用在管道内安装相互垂直的异型模版,形成特殊通道的方法改变流经介质的流动状态来使两种或多种介质得到混合。但是对于高粘稠油掺稀或化学降粘时,由于稠油油质较稠,流动过程中运动摩阻较大,容易堵塞流道,另外通过混合器时,井筒流动介质多次与变径挡板接触而改变流动方向,压降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量。动态混合器虽然无需另外增加动力设备就能够起到混合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降,但是现有动态混合器在井筒流动介质冲击叶轮被动旋转时,直接从叶片间流过,叶轮对流体的流动方向改变小,对流体剪切效果不明显,涡旋混合效应较弱,稠油与稀油混合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它是一种无需外加动力,稠油叶轮主动旋转的动态混合器,通过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提高叶轮对流体的剪切效果和涡旋混合效应,解决稠油掺稀生产中井筒流动介质压降较多,稠油与稀油混合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主要由筒体、中心轴、动力叶轮、搅拌叶轮、上轴承、下轴承、平键、限位套、导流叶片、动力叶片、搅拌叶片、圆盘和过流孔组成,所述筒体上端通过外螺纹与油管相连,筒体下端通过内螺纹与油管或井下工具相连;所述筒体上下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筒体上端通过内螺纹与上轴承连接,筒体下端通过内螺纹与下轴承连接;所述中心轴两端分别与上轴承和下轴承连接,在中心轴两端分别安装有垫圈和螺母,用于固定上轴承与下轴承,增加了上轴承与下轴承的抗挤压能力;所述在中心轴上设置有一组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混合油流入混合器,经过导流叶片后垂直冲击动力叶轮旋转,动力叶轮通过平键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中心轴再通过平键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所述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之间设置有限位套,通过限位套来调整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的间距;所述下轴承与动力叶轮之间设置有限位套用以调整间距,所述上轴承与搅拌叶轮之间设置有限位套用以调整间距;所述导流叶片焊接在筒体内壁并位于动力叶轮下方,导流叶片均匀地分布在筒体内壁上;所述动力叶轮上的动力叶片为3‑5个,动力叶片形状为45°倾斜圆弧扭曲状,均匀地分布在动力叶轮上,动力叶片外径为筒体内径的0.6‑0.9倍;所述搅拌叶轮由搅拌叶片和圆盘组成,搅拌叶片为4‑6个,垂直均匀焊接在圆盘上,搅拌叶片外径为筒体内径的0.6‑0.9倍,圆盘上均匀分布有4‑6个过流孔;所述的导流叶片为3‑5个,导流叶片形状为45°圆弧扭曲状,导流叶片弧面与动力叶片弧面垂直。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组装、拆卸方便、安全实用,成本低;2、无需外加动力设备即可实现搅拌叶轮的主动旋转搅拌;3、混合效率高、压降低、不改变油井生产工艺、不影响油井产量;4、可以通过混合器上端外螺纹与下端内螺纹连接,实现多个混合器串连使用,增强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搅拌叶轮结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中心轴,3.动力叶轮,4.搅拌叶轮,5.上轴承,6.下轴承,7.平键,8.平键,9.垫圈,10.螺母,11.导流叶片,12.动力叶片,13.搅拌叶片,14.圆盘,15.过流孔,16.限位套,17.限位套,18.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主要由筒体1、中心轴2、动力叶轮3、搅拌叶轮4、上轴承5、下轴承6、平键7、平键8、导流叶片11、动力叶片12、搅拌叶片13、圆盘14、过流孔15、限位套16、限位套17、限位套18组成,所述筒体1上端通过外螺纹与油管相连,筒体1下端通过内螺纹与油管或井下工具相连,所述筒体1上下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筒体1上端通过内螺纹与上轴承5连接,筒体1下端通过内螺纹与下轴承6连接,在中心轴2两端分别安装有垫圈9和螺母10,用于固定上轴承5与下轴承6,增加了上轴承5与下轴承6的抗挤压能力;所述中心轴2两端分别与上轴承5和下轴承6连接,在中心轴2上设置有一组动力叶轮3和搅拌叶轮4,混合油流入混合器,经过导流叶片11后垂直冲击动力叶轮3旋转,动力叶轮3通过平键8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2,中心轴2通过平键7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4,所述动力叶轮3与搅拌叶轮4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8,通过限位套18来调整动力叶轮3与搅拌叶轮4的间距,所述下轴承6与动力叶轮3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7用以调整间距,所述上轴承5与搅拌叶轮4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6用以调整间距;所述筒体1内壁设置有导流叶片11,导流叶片11焊接的筒体1内壁并位于动力叶轮3下方,导流叶片11均匀地分布在筒体1内壁上;所述动力叶轮3上的动力叶片12为3‑5个,动力叶片12形状为45°倾斜圆弧扭曲状,动力叶片12均匀地分布在动力叶轮3上,动力叶片12外径为筒体1内径的0.6‑0.9倍;所述搅拌叶轮4由搅拌叶片13和圆盘14组成,搅拌叶片13为4‑6片,搅拌叶片13垂直均匀焊接在圆盘14上,搅拌叶片13外径为筒体1内径的0.6‑0.9倍,圆盘14上均匀分布有4‑6个过流孔15,所述导流叶片11为3‑5个,导流叶片11的形状为45°圆弧扭曲状,导流叶片11弧面与动力叶片12弧面垂直。
工作原理: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发明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其功能:在稠油掺稀生产时,混合油流入混合器后,经过导流叶片11调整混合油流向后使混合油垂直地冲击动力叶轮3,使动力叶轮3旋转,动力叶轮3通过平键8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2,中心轴2再通过平键7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4,搅拌叶轮4以一定速度旋转,对流经搅拌叶轮4的混合油进行剪切搅拌,从而实现无需外加动力设备的情况下实现搅拌叶轮4的主动旋转搅拌、减少压降的情况下提高混合效果的目的。

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06647A43申请公布日20130918CN103306647ACN103306647A21申请号201310250855522申请日20130624E21B43/1620060171申请人西南石油大学地址6105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72发明人李琴彭云黄志强邱成松彭银华靳永红王楠张富晓张波郝磊54发明名称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属于油田稠油开采的井下混合搅拌设备,它主要由筒体、中心轴、动力叶轮、搅拌叶轮、上轴承、下轴承、平键、限位套、导流叶片、动力叶片、搅拌叶片、圆盘和过流。

2、孔组成,所述筒体上端通过内螺纹与上轴承连接,筒体下端通过内螺纹与下轴承连接;所述在中心轴上设置有一组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混合油流入混合器,经过导流叶片后垂直冲击动力叶轮旋转,动力叶轮通过平键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中心轴再通过平键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所述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之间设置有限位套,所述导流叶片焊接在筒体内壁并位于动力叶轮下方。本发明,结构简单,组装、拆卸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06647ACN103306647A1/1页21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

3、动旋转动态混合器,主要由筒体(1)、中心轴(2)、动力叶轮(3)、搅拌叶轮(4)、上轴承(5)、下轴承(6)、平键(7)、平键(8)、导流叶片(11)、动力叶片(12)、搅拌叶片(13)、圆盘(14)、过流孔(15)、限位套(16)、限位套(17)和限位套(1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端通过内螺纹与上轴承(5)连接,筒体(1)下端通过内螺纹与下轴承(6)连接;所述中心轴(2)两端分别与上轴承(5)和下轴承(6)连接,在中心轴(2)上设置有一组动力叶轮(3)和搅拌叶轮(4),混合油流入混合器,经过导流叶片(11)后垂直冲击动力叶轮(3)旋转,动力叶轮(3)传递转矩给中心轴(2),中心轴。

4、(2)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4);所述动力叶轮(3)与搅拌叶轮(4)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8),通过限位套(18)来调整动力叶轮(3)与搅拌叶轮(4)的间距,所述下轴承(6)与动力叶轮(3)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7)用以调整间距,所述上轴承(5)与搅拌叶轮(4)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6)用以调整间距;所述筒体(1)内壁设置有导流叶片(11),导流叶片(11)焊接的筒体(1)内壁并位于动力叶轮(3)下方,导流叶片(11)均匀地分布在筒体(1)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叶轮(3)通过平键(8)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2),中心轴(2)通过平。

5、键(7)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4);所述的动力叶轮(3)上的动力叶片(12)为35个,动力叶片(12)的形状为45倾斜圆弧扭曲状,均匀地分布在动力叶轮(3)上,动力叶片(12)外径为筒体(1)内径的0609倍;所述搅拌叶轮(4)由搅拌叶片(13)与圆盘(14)组成,搅拌叶片(13)为46个,搅拌叶片(13)为垂直均匀焊接在圆盘(14)上,搅拌叶片(13)外径为筒体(1)内径的0609倍,圆盘(14)上均匀分布有46个过流孔(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叶片(11)为35个,导流叶片(11)的形状为45圆弧扭曲状,导流叶片(1。

6、1)的弧面与动力叶片(12)的弧面垂直。权利要求书CN103306647A1/3页3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属于油田稠油开采的井下混合搅拌设备。背景技术0002井下混配工艺技术主要是用来解决在超稠油井掺稀开采时,稠油与稀油混合不均,容易造成稠油入泵、泵的工作载荷增加,进而导致检泵周期缩短、生产成本增加等严重后果。因此,应用良好的井下混配工具,使稠油与稀油充分混合,就显得极为重要。0003目前,国内有关适合井下液体混合的工具种类较少,主要为静态和动态混合器两种静态混合器是采用在管道内安装相互垂直的异型模版,形。

7、成特殊通道的方法改变流经介质的流动状态来使两种或多种介质得到混合。但是对于高粘稠油掺稀或化学降粘时,由于稠油油质较稠,流动过程中运动摩阻较大,容易堵塞流道,另外通过混合器时,井筒流动介质多次与变径挡板接触而改变流动方向,压降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量。动态混合器虽然无需另外增加动力设备就能够起到混合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降,但是现有动态混合器在井筒流动介质冲击叶轮被动旋转时,直接从叶片间流过,叶轮对流体的流动方向改变小,对流体剪切效果不明显,涡旋混合效应较弱,稠油与稀油混合效果不佳。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它。

8、是一种无需外加动力,稠油叶轮主动旋转的动态混合器,通过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提高叶轮对流体的剪切效果和涡旋混合效应,解决稠油掺稀生产中井筒流动介质压降较多,稠油与稀油混合效果不佳的问题。000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主要由筒体、中心轴、动力叶轮、搅拌叶轮、上轴承、下轴承、平键、限位套、导流叶片、动力叶片、搅拌叶片、圆盘和过流孔组成,所述筒体上端通过外螺纹与油管相连,筒体下端通过内螺纹与油管或井下工具相连;所述筒体上下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筒体上端通过内螺纹与上轴承连接,筒体下端通过内螺纹与下轴承连接;所述中心轴两端分别与上轴承和下轴承连接。

9、,在中心轴两端分别安装有垫圈和螺母,用于固定上轴承与下轴承,增加了上轴承与下轴承的抗挤压能力;所述在中心轴上设置有一组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混合油流入混合器,经过导流叶片后垂直冲击动力叶轮旋转,动力叶轮通过平键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中心轴再通过平键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所述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之间设置有限位套,通过限位套来调整动力叶轮与搅拌叶轮的间距;所述下轴承与动力叶轮之间设置有限位套用以调整间距,所述上轴承与搅拌叶轮之间设置有限位套用以调整间距;所述导流叶片焊接在筒体内壁并位于动力叶轮下方,导流叶片均匀地分布在筒体内壁上;所述动力叶轮上的动力叶片为35个,动力叶片形状为45倾斜圆弧扭曲状,。

10、均匀地分布在动力叶轮上,动力叶片外径为筒体内说明书CN103306647A2/3页4径的0609倍;所述搅拌叶轮由搅拌叶片和圆盘组成,搅拌叶片为46个,垂直均匀焊接在圆盘上,搅拌叶片外径为筒体内径的0609倍,圆盘上均匀分布有46个过流孔;所述的导流叶片为35个,导流叶片形状为45圆弧扭曲状,导流叶片弧面与动力叶片弧面垂直。0007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组装、拆卸方便、安全实用,成本低;2、无需外加动力设备即可实现搅拌叶轮的主动旋转搅拌;3、混合效率高、压降低、不改变油井生产工艺、不影响油井产量;4、可以通过混合器上端外螺纹与下端内螺纹连接,实现多个混合器串连使用,增强混合效果。附图。

11、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0009图2为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0010图3为本发明的搅拌叶轮结构二维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1筒体,2中心轴,3动力叶轮,4搅拌叶轮,5上轴承,6下轴承,7平键,8平键,9垫圈,10螺母,11导流叶片,12动力叶片,13搅拌叶片,14圆盘,15过流孔,16限位套,17限位套,18限位套。具体实施方式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3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稠油掺稀开采的主动旋转动态混合器,主要由筒体1、中心轴2、动力叶轮3、搅拌叶轮4、上轴承5、下轴承6、平键7、平键。

12、8、导流叶片11、动力叶片12、搅拌叶片13、圆盘14、过流孔15、限位套16、限位套17、限位套18组成,所述筒体1上端通过外螺纹与油管相连,筒体1下端通过内螺纹与油管或井下工具相连,所述筒体1上下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筒体1上端通过内螺纹与上轴承5连接,筒体1下端通过内螺纹与下轴承6连接,在中心轴2两端分别安装有垫圈9和螺母10,用于固定上轴承5与下轴承6,增加了上轴承5与下轴承6的抗挤压能力;所述中心轴2两端分别与上轴承5和下轴承6连接,在中心轴2上设置有一组动力叶轮3和搅拌叶轮4,混合油流入混合器,经过导流叶片11后垂直冲击动力叶轮3旋转,动力叶轮3通过平键8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2,中。

13、心轴2通过平键7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4,所述动力叶轮3与搅拌叶轮4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8,通过限位套18来调整动力叶轮3与搅拌叶轮4的间距,所述下轴承6与动力叶轮3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7用以调整间距,所述上轴承5与搅拌叶轮4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6用以调整间距;所述筒体1内壁设置有导流叶片11,导流叶片11焊接的筒体1内壁并位于动力叶轮3下方,导流叶片11均匀地分布在筒体1内壁上;所述动力叶轮3上的动力叶片12为35个,动力叶片12形状为45倾斜圆弧扭曲状,动力叶片12均匀地分布在动力叶轮3上,动力叶片12外径为筒体1内径的0609倍;所述搅拌叶轮4由搅拌叶片13和圆盘14组成,搅拌叶片13为46。

14、片,搅拌叶片13垂直均匀焊接在圆盘14上,搅拌叶片13外径为筒体1内径的0609倍,圆盘14上均匀分布有46个过流孔15,所述导流叶片11为35个,导流叶片11的形状为45圆弧扭曲状,导流叶片11弧面与动力叶片12弧面垂直。说明书CN103306647A3/3页50014工作原理001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发明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其功能在稠油掺稀生产时,混合油流入混合器后,经过导流叶片11调整混合油流向后使混合油垂直地冲击动力叶轮3,使动力叶轮3旋转,动力叶轮3通过平键8连接传递转矩给中心轴2,中心轴2再通过平键7连接将转矩传递给搅拌叶轮4,搅拌叶轮4以一定速度旋转,对流经搅拌叶轮4的混合油进行剪切搅拌,从而实现无需外加动力设备的情况下实现搅拌叶轮4的主动旋转搅拌、减少压降的情况下提高混合效果的目的。说明书CN103306647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306647A2/3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306647A3/3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330664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