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938771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77963.6

申请日:

2014.06.20

公开号:

CN104005569A

公开日:

2014.08.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G 23/08申请公布日:201408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3/08申请日:20140620|||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3/08; E04G23/04

主分类号:

E04G23/08

申请人:

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雨田; 袁树春; 张红伟; 戴斌雄

地址: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火炬大道3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分别用立柱安装于A柱和C柱的下方;利用行车梁上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使横梁贯穿B柱且两端固定连接立柱的上端,横梁的两端与A柱和C柱的外周固牢;横梁与B柱连接处的上方设置有柱托,柱托与B柱固定连接;拔除B柱下方的拆除段。本发明利用预拔除柱的两侧相邻的柱做支撑柱,将二根钢大梁固定住欲拔除柱,通过设置转换构件,将荷载转移,不拆除柱上部部位,拆除柱下部位,实现对已有建筑的改造。并且不降低厂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节省了施工空间、施工周期短、不影响车间生产、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A柱、B柱、C柱依次排列且上方设有行车梁,B柱的下部为拆除段,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测量A柱、B柱、C柱之间的距离、高度及外周形状,并在需要拆除的B柱下方拆除段位置作标识;
2)制作横梁、立柱和柱托;横梁的二端分别与A柱、C柱两侧的外形相对应匹配,立柱的外形分别与A柱、C柱下部相对应匹配,且高度与B柱下方拆除段相等,柱托与B柱两侧的外周形状相匹配;
3)分别将立柱安装于A柱和C柱的下部;
4)利用行车梁上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使两根横梁贯穿B柱且两端固定连接A柱、C柱下部装有的立柱的上端,横梁的两端分别与A柱、C柱两侧的外周固牢;
5)两根横梁与B柱两侧连接处的上方均设置有柱托,柱托通过螺栓与B柱固定连接;
6)A柱、C柱间的横梁梁杆间固定装有斜撑;
7)拔除B柱下方的拆除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梁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框架结构。

说明书

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托梁拔柱是在不拆构筑物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实施截除柱子的部分(或全部)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托梁拔柱是拖屋架拔柱、托梁拆墙及托梁拔柱的统称,是在不拆或少拆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实施拆除中部柱或墙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它包括:相关结构加固技术、上部结构顶升技术、断柱技术、预应力技术等,主要适合于因功能改变需要增大使用空间或改变平面布局。目前,许多单位为了适应今后进一步发展,都常常希望能抽除某些建筑物的柱或墙,以扩大其使用空间,而且在改造过程中,能不影响其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托梁拔柱与传统的大掀盖改造相比,充分显示出其对生产生活影响小、改造时间短、费用相对比较低等优点。现有的托梁拔柱法采用搭设满堂支撑的方法支撑梁和楼盖,待拆除钢柱并焊接托梁加固后,再拆除满堂支撑,完成整个加固改造。因此现有的托梁拔柱法仍然存在施工投入大、工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已无法满足现在生活生产节奏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施工方法,不采用满堂支撑,通过设置转换构件,将荷载转移,节省工程施工的空间、缩短施工周期,在不影响现场生产的情况下,安全可靠截除梁以下部位构造柱,实现对已有建筑的改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A柱、B柱、C柱依次排列且上方设有行车梁,B柱的下部为拆除段,其步骤如下:
1)测量A柱、B柱、C柱之间的距离、高度及外周形状,并在需要拆除的B柱下方拆除段位置作标识;
2)制作横梁、立柱和柱托;横梁的二端分别与A柱、C柱两侧的外形相对应匹配,立柱的外形分别与A柱、C柱下部相对应匹配,且高度与B柱下方拆除段相等,柱托与B柱两侧的外周形状相匹配;
3)分别将立柱安装于A柱和C柱的下部;
4)利用行车梁上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使两根横梁贯穿B柱且两端固定连接A柱、C柱下部装有的立柱的上端,横梁的两端分别与A柱、C柱两侧的外周固牢;
5)两根横梁与B柱两侧连接处的上方均设置有柱托,柱托通过螺栓与B柱固定连接;
6)A柱、C柱间的横梁梁杆间固定装有斜撑;
7)拔除B柱下方的拆除段。
所述横梁为框架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预拔除柱的两侧相邻的A柱和C柱做支撑柱,将两根横梁固定住欲拔除B柱,通过设置横梁、立柱和柱托转换构件,将B柱的荷载转移到A柱和C柱的上部部位,从而拆除B柱下部位拆除段,实现了对已有建筑的方便快捷的改造施工;本施工方法不降低厂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节省了施工空间、施工周期短、不影响车间生产、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现场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中:1.A柱,2.B柱,3.C柱,4.行车梁,5.横梁,6.立柱,7.柱托,8.斜撑,9.拆除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A柱1、B柱2、C柱3依次排列且上方设有行车梁,B柱2的下部为拆除段9,其步骤如下:
1)测量A柱1、B柱2、C柱3之间的距离、高度及外周形状,并在需要拆除的B柱2下方拆除段9位置作标识;
2)制作横梁5、立柱6和柱托7;横梁5的二端分别与A柱1、C柱3两侧的外形相对应匹配,立柱6的外形分别与A柱1、C柱3下部相对应匹配,且高度与B柱2下方拆除段9相等,柱托7与B柱2两侧的外周形状相匹配;
3)分别将立柱6安装于A柱1和C柱3的下部;
4)利用行车梁4上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5,使两根横梁5均贯穿B柱2且两端固定连接A柱1、C柱3下部装有的立柱6的上端,横梁5的两端分别与A柱1、C柱3两侧的外周固牢;
5)两根横梁5与B柱2两侧连接处的上方均设置有柱托7,柱托7通过螺栓与B柱2固定连接;
6)A柱1、C柱3间的横梁5梁杆间固定装有斜撑8;
7)拔除B柱2下方的拆除段9。
所述横梁5为框架结构。
实施例:以下列举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1)A柱1、B柱2、C柱3依次排列,且B柱2的下部为拆除段9,测量A柱1、B柱2、C柱3之间的距离、高度及外周形状。采用结构钢制作好两件框架结构的横梁5、两件立柱6、一件柱托7及若干斜撑8;两件横梁5,长度为A柱1与C柱3外侧的间距;立柱6的外形分别与A柱1、C柱3下部相对应匹配,且高度与B柱2下方拆除段9相等;柱托7整体内形状与B柱2的外周形状相匹配,并分为两半对称的结构。
2)利用行车梁4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将两件立柱6分别吊至A柱1及C柱3的下部位置后固定于土建基础上,并完成相关节点的焊接。安装时保证立柱6顶部表面标高与B柱下方拆除段相等。
3)将制作好的两件横梁5,分别转运到预拔B柱2两侧相关施工区域内。吊装时,利用行车协助将横梁5吊起,并利用两个10吨的手拉葫芦拉吊,将两件横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A柱1和C柱3下方的立柱6上定位。定位后进行相关节点焊接并保证牢固。两件横梁5分别固定好后,利用若干斜撑8将两件横梁5之间焊接牢固,形成整体结构。
4)利用水钻在横梁5上方与B柱2相对应位置的外周钻两排φ32mm以上的通孔,每排等距布置4个孔,排距为200mm,上下排等距错位,孔标高以横梁5上表面为基准向上100mm为孔中心线,将预制好的八根M30螺杆贯穿于柱托7和通孔内进行安装。螺杆安装完成后,利用环氧树脂将孔洞填实,然后将螺杆相连的柱托7横跨于横梁5上进行定位,并两侧分别利用双螺帽进行紧固,使柱托7紧贴于B柱2的两侧表面,然后将柱托7与两横梁5连接部位进行焊接牢固。
5)标识出B柱2下方拆除段9需要截断的位置,利用水钻钻一排孔(孔径已便于钻孔操作为宜,孔与孔之间相切或相交),使B柱2的拆除段9与保留部分完全脱开。利用10吨手拉葫芦固定于横梁5上,将拆除段9进行固定,再利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将B柱2根部位置进行截断。截断后,松动手拉葫芦将截除的拆除段9安全放下。
6)利用钢板在B柱2断面位置进行封面,并按照B柱2外周尺寸形成盒体,在盒体内灌入灌浆料进行填充。填充料固化后,整个托梁拔柱过程完成,可以投入使用。
某钢铁公司轧钢厂弹扁线收集跨与成品跨交界柱,由于弹扁收集包装线要求改造,原有厂房柱距6米无法满足改造要求,需将两个6米柱距改造成12米跨。此柱为双列并柱组合,要求将其中一组并列组和柱拆除下部结构,施工场地狭小,而且由于生产原因施工期间无法停产或时间有限,屋盖系统负荷大,施工吊装非常困难,特研究本托梁拔柱施工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05569A43申请公布日20140827CN104005569A21申请号201410277963622申请日20140620E04G23/08200601E04G23/0420060171申请人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330029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火炬大道31号72发明人谢雨田袁树春张红伟戴斌雄54发明名称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分别用立柱安装于A柱和C柱的下方;利用行车梁上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使横梁贯穿B柱且两端固定连接立柱的上端,横梁的两端与A柱和C柱的外周固牢;横梁与B柱连接处的上方设置有柱托,柱托与B柱固定。

2、连接;拔除B柱下方的拆除段。本发明利用预拔除柱的两侧相邻的柱做支撑柱,将二根钢大梁固定住欲拔除柱,通过设置转换构件,将荷载转移,不拆除柱上部部位,拆除柱下部位,实现对已有建筑的改造。并且不降低厂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节省了施工空间、施工周期短、不影响车间生产、安全可靠。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05569ACN104005569A1/1页21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A柱、B柱、C柱依次排列且上方设有行车梁,B柱的下部为拆除段,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测量A柱、B柱。

3、、C柱之间的距离、高度及外周形状,并在需要拆除的B柱下方拆除段位置作标识;2)制作横梁、立柱和柱托;横梁的二端分别与A柱、C柱两侧的外形相对应匹配,立柱的外形分别与A柱、C柱下部相对应匹配,且高度与B柱下方拆除段相等,柱托与B柱两侧的外周形状相匹配;3)分别将立柱安装于A柱和C柱的下部;4)利用行车梁上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使两根横梁贯穿B柱且两端固定连接A柱、C柱下部装有的立柱的上端,横梁的两端分别与A柱、C柱两侧的外周固牢;5)两根横梁与B柱两侧连接处的上方均设置有柱托,柱托通过螺栓与B柱固定连接;6)A柱、C柱间的横梁梁杆间固定装有斜撑;7)拔除B柱下方的拆除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

4、述的托梁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框架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4005569A1/3页3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托梁拔柱是在不拆构筑物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实施截除柱子的部分(或全部)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托梁拔柱是拖屋架拔柱、托梁拆墙及托梁拔柱的统称,是在不拆或少拆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实施拆除中部柱或墙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它包括相关结构加固技术、上部结构顶升技术、断柱技术、预应力技术等,主要适合于因功能改变需要增大使用空间或改变平面布局。目前,许多单位为了适应今后进一步发展,都常常希望能抽除某些建筑物的柱或墙,以扩。

5、大其使用空间,而且在改造过程中,能不影响其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托梁拔柱与传统的大掀盖改造相比,充分显示出其对生产生活影响小、改造时间短、费用相对比较低等优点。现有的托梁拔柱法采用搭设满堂支撑的方法支撑梁和楼盖,待拆除钢柱并焊接托梁加固后,再拆除满堂支撑,完成整个加固改造。因此现有的托梁拔柱法仍然存在施工投入大、工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已无法满足现在生活生产节奏的要求。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施工方法,不采用满堂支撑,通过设置转换构件,将荷载转移,节省工程施工的空间、缩短施工周期,在不影响现场生产的情况下,安全可靠截除梁以下部位构造柱,实现对已有建筑的改造。0。

6、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A柱、B柱、C柱依次排列且上方设有行车梁,B柱的下部为拆除段,其步骤如下1)测量A柱、B柱、C柱之间的距离、高度及外周形状,并在需要拆除的B柱下方拆除段位置作标识;2)制作横梁、立柱和柱托;横梁的二端分别与A柱、C柱两侧的外形相对应匹配,立柱的外形分别与A柱、C柱下部相对应匹配,且高度与B柱下方拆除段相等,柱托与B柱两侧的外周形状相匹配;3)分别将立柱安装于A柱和C柱的下部;4)利用行车梁上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使两根横梁贯穿B柱且两端固定连接A柱、C柱下部装有的立柱的上端,横梁的两端分别与A柱、C柱两侧的外周固牢;5)。

7、两根横梁与B柱两侧连接处的上方均设置有柱托,柱托通过螺栓与B柱固定连接;6)A柱、C柱间的横梁梁杆间固定装有斜撑;7)拔除B柱下方的拆除段。0005所述横梁为框架结构。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预拔除柱的两侧相邻的A柱和C柱做支撑柱,将两根横梁固定住欲拔除B柱,通过设置横梁、立柱和柱托转换构件,将B柱的荷载转移到A柱和C柱的上部部位,从而拆除B柱下部位拆除段,实现了对已有建筑的方便快捷的改造施工;本说明书CN104005569A2/3页4施工方法不降低厂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节省了施工空间、施工周期短、不影响车间生产、安全可靠。0007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现场示意图。0008。

8、图2是图1的侧视图。0009图中1A柱,2B柱,3C柱,4行车梁,5横梁,6立柱,7柱托,8斜撑,9拆除段。具体实施方式0010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A柱1、B柱2、C柱3依次排列且上方设有行车梁,B柱2的下部为拆除段9,其步骤如下1)测量A柱1、B柱2、C柱3之间的距离、高度及外周形状,并在需要拆除的B柱2下方拆除段9位置作标识;2)制作横梁5、立柱6和柱托7;横梁5的二端分别与A柱1、C柱3两侧的外形相对应匹配,立柱6的外形分别与A柱1、C柱3下部相对应匹配,且高度与B柱2下方拆除段9相等,柱托7与B柱2两侧的外周形状相匹配;3)分。

9、别将立柱6安装于A柱1和C柱3的下部;4)利用行车梁4上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5,使两根横梁5均贯穿B柱2且两端固定连接A柱1、C柱3下部装有的立柱6的上端,横梁5的两端分别与A柱1、C柱3两侧的外周固牢;5)两根横梁5与B柱2两侧连接处的上方均设置有柱托7,柱托7通过螺栓与B柱2固定连接;6)A柱1、C柱3间的横梁5梁杆间固定装有斜撑8;7)拔除B柱2下方的拆除段9。0011所述横梁5为框架结构。0012实施例以下列举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1)A柱1、B柱2、C柱3依次排列,且B柱2的下部为拆除段9,测量A柱1、B柱2、C柱3之间的距离、高度及外周形状。

10、。采用结构钢制作好两件框架结构的横梁5、两件立柱6、一件柱托7及若干斜撑8;两件横梁5,长度为A柱1与C柱3外侧的间距;立柱6的外形分别与A柱1、C柱3下部相对应匹配,且高度与B柱2下方拆除段9相等;柱托7整体内形状与B柱2的外周形状相匹配,并分为两半对称的结构。00132)利用行车梁4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将两件立柱6分别吊至A柱1及C柱3的下部位置后固定于土建基础上,并完成相关节点的焊接。安装时保证立柱6顶部表面标高与B柱下方拆除段相等。00143)将制作好的两件横梁5,分别转运到预拔B柱2两侧相关施工区域内。吊装时,利用行车协助将横梁5吊起,并利用两个10吨的手拉葫芦拉吊,将两件横。

11、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A柱1和C柱3下方的立柱6上定位。定位后进行相关节点焊接并保证牢固。两件说明书CN104005569A3/3页5横梁5分别固定好后,利用若干斜撑8将两件横梁5之间焊接牢固,形成整体结构。00154)利用水钻在横梁5上方与B柱2相对应位置的外周钻两排32MM以上的通孔,每排等距布置4个孔,排距为200MM,上下排等距错位,孔标高以横梁5上表面为基准向上100MM为孔中心线,将预制好的八根M30螺杆贯穿于柱托7和通孔内进行安装。螺杆安装完成后,利用环氧树脂将孔洞填实,然后将螺杆相连的柱托7横跨于横梁5上进行定位,并两侧分别利用双螺帽进行紧固,使柱托7紧贴于B柱2的两侧表面,然后。

12、将柱托7与两横梁5连接部位进行焊接牢固。00165)标识出B柱2下方拆除段9需要截断的位置,利用水钻钻一排孔(孔径已便于钻孔操作为宜,孔与孔之间相切或相交),使B柱2的拆除段9与保留部分完全脱开。利用10吨手拉葫芦固定于横梁5上,将拆除段9进行固定,再利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将B柱2根部位置进行截断。截断后,松动手拉葫芦将截除的拆除段9安全放下。00176)利用钢板在B柱2断面位置进行封面,并按照B柱2外周尺寸形成盒体,在盒体内灌入灌浆料进行填充。填充料固化后,整个托梁拔柱过程完成,可以投入使用。0018某钢铁公司轧钢厂弹扁线收集跨与成品跨交界柱,由于弹扁收集包装线要求改造,原有厂房柱距6米无法满足改造要求,需将两个6米柱距改造成12米跨。此柱为双列并柱组合,要求将其中一组并列组和柱拆除下部结构,施工场地狭小,而且由于生产原因施工期间无法停产或时间有限,屋盖系统负荷大,施工吊装非常困难,特研究本托梁拔柱施工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说明书CN104005569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05569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0556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