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采井井下注汽控制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井注汽开关,具体地说是热采井井下注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稠油井主要开发方式是蒸汽吞吐及蒸汽驱,注汽后使原油粘度降低,
提高了原油的开采程度。但在注汽过程中可能由于结垢、注汽参数不稳定、
井口刺漏等各种原因导致停炉,需要及时维修整改。如果不及时维修,一方
面影响注汽的质量,导致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全隐患,可
能造成安全、环保的重大事故。常规做法是停炉,并将井内蒸汽放掉,然后
再进行设备的维修。这造成了巨大的热能浪费,如果不放空进行施工,则可
能造成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事故。
中国专利200620092575.1《注汽井井下蒸汽止回装置》,锥阀滑动实现
注汽的开启关闭,但这种结构在初次应用时可以有效实现注汽,注汽结束时,
由于锥阀限位的问题,弹簧容易被压缩失效,其次,采用锥阀滑动,在注汽
时,锥阀外壁易结垢,导致锥阀上下滑动失效,另外,注入蒸汽由锥阀与主
体间隙处进入下部管子内,注汽通道小,容易结垢,导致无法注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热采井井下注汽控制装置,该装置密封性能好,
流动通道大,不易失效,利用该装置可以保证稠油井正常注汽,也可在地面
设备、井口维修时,无需放空压力,也可在配套封隔器、丢手等工具实现不
压井检修注汽管柱,可有效缩短检修周期,节约注汽热能,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热采井井下注汽控制
装置,包括阀罩、阀座、阀球,所述阀罩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用来容
纳阀球,下腔中放置有弹簧,所述上腔内径大于阀球的直径,下腔的内径小
于阀球的直径,所述弹簧上端连接导向杆并伸入上腔内,所述阀球坐落在导
向杆上端,所述阀罩上端面设置有防止阀球脱出的阀座,所述导向杆上端为
阀球托座,下端则为弹簧连接头,所述阀球托座的外径大于阀罩下腔的上端
口处的内径。
所述上腔与下腔之间为锥面设计,在锥面上开设注汽通孔。
所述阀罩底端也开设通孔,该通孔通过下腔与上腔连通。
所述上腔中心开设稍大于阀球直径的导向孔,导向孔周边再开设多个轴
向纵向通道,纵向通道与下腔及注汽通道连通。
所述下腔内壁设置有防垢衬套或者在下腔内壁进行防垢式表面处理。
所述阀罩上端外侧通过螺纹方式与上接头连接,上接头与阀座的周边之
间设置密封圈,上接头与阀座的顶面之间设置密封垫。
所述上接头下端连接下接头,阀罩整体位于下接头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注汽通道大,不易结垢,阀球受到阀罩限位,弹簧不失效,可以
多次重复开启注汽。可以实现井内不放压即可维修或更换。利用该装置可以
保证稠油井正常注汽,也可在地面设备、井口维修时,无需放空压力,也可
在配套封隔器、丢手等工具实现不压井检修注汽管柱,可有效缩短检修周期,
节约注汽热能,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热采井井下注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阀罩另一种实施例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上接头1、密封垫 2、密封圈 3、阀座 4、阀球 5、导向杆 6、阀罩
7、弹簧 8、下接头 9。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
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根据图1-3所示,热采井井下注汽控制装置,包括阀罩7、阀座4、阀球
5,阀罩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用来容纳阀球,下腔中放置有弹簧8,上腔内
径大于阀球的直径,下腔的内径小于阀球的直径,所述弹簧上端连接导向杆
并伸入上腔内,阀球5坐落在导向杆上端,阀罩7上端面设置有防止阀球脱
出的阀座,导向杆上端为阀球托座,下端则为弹簧连接头,阀球托座的外径
大于阀罩下腔的上端口处的内径。导向杆6可定位与阀罩内,起到导向及限
位作用。上腔与下腔之间为锥面设计,在锥面上开设注汽通孔。阀罩底端也
开设通孔,该通孔通过下腔与上腔连通。下腔内壁设置有防垢衬套或者在下
腔内壁进行防垢式表面处理。当作业时产液中垢不易附着到内壁上。
上腔中心开设稍大于阀球直径的导向孔,导向孔周边再开设多个轴向纵
向通道,纵向通道与下腔及注汽通道连通。阀罩上端外侧通过螺纹方式与上
接头1连接,上接头与阀座的周边之间设置密封圈3,上接头与阀座的顶面之
间设置密封垫2。上接头下端连接下接头9,阀罩整体位于下接头内。
①导向杆(6)上部外径比阀罩(7)尾部内径大,当弹簧(8)压缩时,
导向杆(6)可定位与阀罩内,起到导向及限位作用。
②阀罩(7)承装弹簧(8)部位,底部为通孔结构,侧壁表面经特殊处
理,不易附着垢。
③弹簧(8)负荷循环次数N≥107次。
④阀座(4)具有密封垫(2)、密封圈(3)两道密封措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其
他运用本发明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发明的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