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937648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86983.7

申请日:

2015.04.20

公开号:

CN106149590A

公开日:

2016.11.2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F 13/12申请日:20150420|||公开

IPC分类号:

E01F13/12

主分类号:

E01F13/12

申请人:

任文华

发明人:

傅为民; 任文华

地址: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盛路3191号仁苑3幢2单元14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它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第一侧的多个第一钉子和第一海绵体、设置在基板第二侧的多个第二钉子和第二海绵体、以及与基板连接的柔性构件,其中,第一钉子的底端和第二钉子的底端都与基板固定,第一钉子的尖头和第二钉子的尖头都朝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基板的宽度和长度中的最小值大于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2倍,所述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与基板周边的距离都大于10毫米。本发明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破胎可靠等特点,适合随身携带和快速抛投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第一侧的多个第一钉子和第一海绵体、设置在所述基板第二侧的多个第二钉子和第二海绵体、以及与所述基板连接的柔性构件,其中,第一钉子的底端和第二钉子的底端都与所述基板固定,第一钉子的尖头和第二钉子的尖头都朝向远离基板的方向,所述基板的宽度和长度中的最小值大于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2倍,所述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与基板周边的距离都大于10毫米。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钉子至少有部分插入第一海绵体中,所述第二钉子至少有部分插入第二海绵体中。 3.如权利要求l至2之一所述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与基板周边的距离都大于15毫米。 4.如权利要求l至2之一所述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正方形基板,所述正方形基板的边长大于正方形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3倍。 5.如权利要求l至2之一所述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矩形基板,所述矩形基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矩形基板的宽度,其中,矩形基板的宽度大于矩形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3倍。 6.如权利要求l至2之一所述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宽度和长度中的最小值大于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4倍。

说明书

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戳破车胎而拦截车辆的装置,特别适宜公安部门用于拦截驾车逃窜的犯罪嫌疑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截车装置一般是在钢制的基座上布置有许多钢锥或钉子,有板块式的,也有为履带式的,使用时展开横铺在马路上,当有车辆辗过时,其轮胎被钢锥或钉子刺破而漏气,从而使车不得不停下。为了使整个装置不被车胎带走,必须把基座做得很重,利用基座的自重把钢锥或钉子从轮胎上拨下来,这样不但其重量要重,不易携带,同时成本也较高。

该种截车装置通常需要预先布置或安装,无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布置或安装,这对于反恐等紧急情况的车辆拦截还难以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截车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种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并能进行快速抛投布置的截车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第一侧的多个第一钉子和第一海绵体、设置在所述基板第二侧的多个第二钉子和第二海绵体、以及与所述基板连接的柔性构件,其中,第一钉子的底端和第二钉子的底端都与所述基板固定,第一钉子的尖头和第二钉子的尖头都朝向远离基板的方向,所述基板的宽度和长度中的最小值大于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2倍,所述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与基板周边的距离都大于10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与基板周边的距离都大于15毫米,更优选地大于20毫米。

由于本发明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的稳定状态是基板的平面大体与地面平行,所以在抛投布置时,其整个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在落地时会快速处于基板的平面大体与地面相平行的位置或状态,这时与基板连接的柔性构件以及位于基板下侧的海绵体和钉子的尖头与地面相接触,位于基板上侧的钉子的尖头大体垂直于地面,当有车胎碾压通过时,该种位置能使位于基板上侧的钉子有效插入车辆的轮胎内,从而实现破胎之目的。

当抛投布置本发明装置时,有可能是柔性构件的部分周边先接触到地,而仅有柔性构件的部分周边与地面相接触或被地面所支撑是本发明装置的一种不稳定状态。事实上,本发明装置在抛投落地瞬间仅有柔性构件的部分周边与地面相接触,会马上运动或翻转使其处于基板的平面与地面大体相平行的位置,从而处于有效破胎的工作状态。因此本发明装置的显著特点是在抛投布置时能使本发明装置快速处于有效破胎的工作状态。

由于本发明装置处于稳定状态时,位于基板下侧的多个钉子的尖头与地面相接触,这样容易与地面形成较大的摩擦力,特别是在泥土地面上时更是如此,另外位于基板下侧的海绵体,与地面相接触可形成较大的摩擦力,还有柔性构件能接触到地面,也有利于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因此即使本发明装置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也不容易与地面发生滑动,从而能实现有效破胎。

由于海绵体具有缓冲作用,在抛投使用时有利于保护第一钉子或第二钉子并减少落地时发出的声响;还有,海绵体能隐藏第一钉子和第二钉子,有利于在某些情况下隐秘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钉子至少有部分插入第一海绵体中,所述第二钉子至少有部分插入第二海绵体中。

通常,第一海绵体和第二海绵体都与所述基板相接触。第一海绵体的宽度通常大于基板的宽度,第一海绵体的长度通常大于所述基板的长度。同样,第二海绵体的宽度通常大于所述基板的宽度,第二海绵体的长度通常大于所述基板的长度。

第一海绵体的高度通常位于第一钉子高度的80%至150%之间,优选地位于第一钉子高度的90%至120%之间;第二海绵体的高度通常位于第二钉子高度的80%至150%之间,优选地位于第二钉子高度的90%至120%之间。

第一海绵体和第二海绵体的高度可以是沿着其长度方向不均匀分布的,也可以是沿着其宽度方向不均匀分布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柔性构件,其中,所述基板位于所述通孔中并与柔性构件连接。该种具有通孔的柔性构件包括环形的柔性构件。所述环形的柔性构件的环臂的宽度优选地大于10毫米,更优选地大于25毫米。

所述柔性构件的厚度通常位于1毫米至8毫米之间,优选地位于2毫米至5毫米之间。所述柔性构件与基板的连接可以通过黏结剂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实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圆形基板,所述圆形基板的宽度与圆形基板的长度相等并等于圆形基板的直径,其中,圆形基板的直径大于圆形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3倍。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矩形基板,所述矩形基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矩形基板的宽度,其中,矩形基板的宽度大于矩形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3倍。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正方形基板,所述正方形基板的边长大于正方形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3倍。

优选地,所述基板包括椭圆形基板,所述椭圆形基板具有沿着短轴方向的宽度和沿着长轴方向的长度,该椭圆形基板的宽度大于椭圆形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3倍。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宽度和长度中的最小值大于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4倍。

优选地,所述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都包括用于泄气的凹槽。具有泄气的凹槽的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有利于在钉子插入轮胎时快速泄气,有利于达到快速截停车辆的目的。

所述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的高度通常都位于5毫米至30毫米之间,优选地都位于8毫米至18毫米之间。

多个第一钉子之间的距离和多个第二钉子之间的距离通常都位于5毫米至80毫米之间,优选地都位于5毫米至60毫米之间。

所述基板优选地包括金属平板。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金属平板,所述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与金属平板成整体,即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基板、第一钉子和第二钉子部分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第一钉子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基板、第一钉子和第二钉子部分的侧面示意图,从图1至图3中可以看到,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20包括:基板1、设置在基板1第一侧的侧面2上的25个第一钉子4和第一海绵体10、设置基板1第二侧的侧面3上的25个第二钉子5和第二海绵体11、以及与基板1连接的柔性构件12;该实施例的第一钉子4和第二钉子5结构和大小相同,第一钉子4包括底端41和尖头42,第二钉子5包括底端51和尖头52,第一钉子4的底端41和第二钉子5的底端51都与基板1固定,第一钉子4的尖头42的朝向向上,第二钉子5的尖头52的朝向向下,即第一钉子4的尖头42和第二钉子5的尖头52都朝向远离基板1的方向;基板1为一正方形的金属基板,该金属基板的厚度H1为3毫米,金属基板的边长D1为150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位于基板1第一侧的侧面2上的25个第一钉子4被设置成5排,任何两个相邻第一钉子4的之间的距离D3被设置为相同,都约为30毫米,第一钉子4的高度H2为16毫米,最靠近基板1周边的第一钉子4与基板1周边的距离D2约为15毫米;同样,位于基板1第二侧的侧面3上的25个第二钉子5也被设置成5排,任何两个相邻第二钉子5的之间的距离也被设置为相同,都约为30毫米,第二钉子5的高度H3约为16毫米,最靠近基板1周边的第二钉子5与基板1周边的距离也约为15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基板1与第一钉子4和第二钉子5成整体,即一体化。

在该实施例中,基板1的厚度、第一钉子4的高度和第二钉子5的高度之和H4约为35毫米;而正方形的金属基板的边长D1为150毫米,边长D1是基板1的厚度、第一钉子4的高度和第二钉子5的高度之和H4的4倍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海绵体10上表面和下表面都为正方形,该正方形的边长D4与基板1的边长相同,为150毫米,第一海绵体10的高度H5为18毫米,第一海绵体10下表面与基板1的第一侧的侧面2相接触;同样,第二海绵体11上表面和下表面都为正方形,该正方形的边长D5与基板1的边长相同,也为150毫米,第二海绵体11的高度H6也为18毫米,第二海绵体11上表面与基板1的第二侧的侧面3相接触;其中,第一钉子4插入到第一海绵体10中,第二钉子5插入到第二海绵体11中。

在该实施例中,柔性构件12为一具有通孔30的环形的橡胶构件,基板1位于柔性构件12的通孔30中,柔性构件12通过黏结剂与基板1连接。该环形的橡胶构件的厚度约为3毫米,该环形的橡胶构件的臂宽D6约为35毫米,当基板1的平面处于与地面大体平行的状态时,柔性构件12由于自然下垂可以接触到地面。

从图1至图3中容易看出,本发明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被抛投到地面上时,其稳定的状态或位置是基板1的平面与地面相平行。从图1至图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装置被设置在地面上时,当基板1的平面与地面相平行时,本发明装置的重心最低,而当基板1的平面与地面相垂直时,本发明装置的重心最高。事实上,当基板1的平面与地面相垂直时,本发明装置处于一个很不稳定的状态;而其重心位于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其它状态也是不稳定的状态,这些状态在很小的外力作用或扰动下就会向重心最低的稳定状态或位置进行运动或转换。

因此,本发明的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被抛投落地后,其基板1的平面将处于与地面大体平行的状态,在该种状态下,处于基板1上侧的钉子的尖头朝上,处于基板1下侧的钉子的尖头朝下;尖头朝上的钉子与地面大体垂直,这些尖头朝上的钉子处于有效破胎工作状态;而尖头朝下的钉子可与地面相接触形成支撑力和摩擦力,另外位于基板下侧的海绵体,与地面相接触可形成较大的摩擦力,还有柔性构件能接触到地面,也有利于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可以有效阻止轮胎与本发明装置相接触时可能引起的本发明装置相对地面的滑动,从而有利于尖头朝上的这些钉子实现有效地破胎。

图4是图1中的第一钉子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第一钉子4是一种设置了凹槽6的钉子,该凹槽用于泄气,有利于当钉子插入轮胎后快速泄气,以达到快速截停车辆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钉子5也是一种设置了凹槽的钉子。

尽管已经展示和描述了目前认为是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例如钉子的高度,相邻钉子之间的距离、海绵体的尺寸和柔性构件的尺寸等都可以改变或选择,而这些改变或选择都属于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能抛投布置的破胎截车装置,它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第一侧的多个第一钉子和第一海绵体、设置在基板第二侧的多个第二钉子和第二海绵体、以及与基板连接的柔性构件,其中,第一钉子的底端和第二钉子的底端都与基板固定,第一钉子的尖头和第二钉子的尖头都朝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基板的宽度和长度中的最小值大于基板的厚度、第一钉子的高度和第二钉子的高度之和的2倍,所述第一钉子和所述第二钉子与基板周边的距离都大于10毫米。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