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锁.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937534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12950.4

申请日:

2014.01.23

公开号:

CN105026664A

公开日:

2015.11.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29/02申请日:20140123|||公开

IPC分类号:

E05B29/02; E05B15/00

主分类号:

E05B29/02

申请人: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发明人:

猪野慎一郎; 石塚贵士

地址:

日本宫崎县

优先权:

2013-051913 2013.03.14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李辉; 徐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圆筒锁,相应于被插入到钥匙孔中的正规的机械钥匙的转动操作而对被转动部件进行转动驱动,其中,第一旋转件以不能相对转动但能够沿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连结于外筒,第二旋转件从设置于外壳和外筒中的一方的旋转件承受部的相反的一侧与第一旋转件抵接,且能够沿插入方向移动,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被连结于被转动部件,在外筒相应于内筒的不正当的转动操作而转动时,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借助于第一旋转件与外壳之间的凸轮机构而以从旋转件承受部离开的方式移动,从而内筒与不能相对转动地被连结于被转动部件的第二旋转件的卡合被解除。由此,能够通过简单且小型的结构得到防盗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圆筒锁,相应于被插入到钥匙孔(12)中的正规的机械钥匙(11)的转动操作而对被转动部件(21)进行转动驱动,上述圆筒锁的特征在于,
上述圆筒锁具备:
内筒(13),其具有上述钥匙孔(12);
外筒(15),该外筒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供上述内筒(13)贯穿插入并对其进行保持,并且能够转动地被保持于固定的外壳(14);
多个制栓(16、17),它们以能够在与该外筒(15)卡合的状态和相应于正规的机械钥匙(11)向上述钥匙孔(12)的插入而将与上述外筒(15)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被保持于上述内筒(13);
第一旋转件(20),其与旋转件承受部(19)对置,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但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的方式被连结于上述外筒(15),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面对沿着上述机械钥匙(11)向上述钥匙孔(12)的插入方向的前方而设置于上述外壳(14)和上述外筒(15)中的一方;
第二旋转件(22),其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的相反侧与第一旋转件(20)抵接,且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被连结于上述被转动部件(21);
弹性部件(23),其发挥对相互抵接的第一和第二旋转件(20、22)向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侧施力的弹性力;以及
凸轮机构(55),其设置在上述外壳(14)与第一旋转件(20)之间,使得相应于与上述外筒(15)的转动相伴随的第一旋转件(20)的转动而使第一旋转件(20)克服上述弹性部件(23)的弹性力而向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一侧移动,
在上述内筒(13)设置有卡合部(52),在第二旋转件(22)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的相反侧抵接于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抵接的第一旋转件(20)的状态下,上述卡合部(52)与第二旋转件(2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卡合,但在第一和第二旋转件(20、22)借助上述凸轮机构(55)的作用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状态下,上述卡合部(52)将与第二旋转件(22)的卡合解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锁,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52)与处于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状态的第一旋转件(20)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卡合。

说明书

圆筒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应于被插入到钥匙孔中的正规的机械钥匙的转动操作而对被转动部件进行转动驱动的圆筒锁,特别是涉及即使利用正规的机械钥匙以外的物体强行地进行转动操作也能避免被转动部件被转动驱动的具有防盗性的圆筒锁。
背景技术
根据专利文献1,已知如下的圆筒锁:在将正规的机械钥匙以外的物件插入到圆筒锁中强行地进行转动操作的情况下,使能够沿轴向移动地被配设在外筒的外周的一对可动杆移动,并将与锁定装置连结的锁定杆与内筒的连结解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881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圆筒锁中,需要设置使可动杆嵌合于外筒的外周的引导槽,结构变得复杂,并且需要将外筒的厚度在强度方面增厚,外筒在其径向上变得大型。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且小型的结构得到防盗性的圆筒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圆筒锁,相应于被插入到钥匙孔中的正规的机械钥匙的转动操作而对被转动部件进行转动驱动,其第一特征在于,所述圆筒锁具备:内筒,其具有上述钥匙孔;外筒,该外筒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供上述内筒贯穿插入并对其进行保持,并且能够转动地被保持于固定的外壳;多个制栓,它们以能够在与 该外筒卡合的状态和相应于正规的机械钥匙向上述钥匙孔的插入而将与上述外筒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方式被保持于上述内筒;第一旋转件,其与旋转件承受部对置,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但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连结于上述外筒,上述旋转件承受部面对沿着上述机械钥匙向上述钥匙孔的插入方向的前方而设置于上述外壳和上述外筒中的一方;第二旋转件,其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的相反侧与第一旋转件抵接,且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移动,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被连结于上述被转动部件;弹性部件,其发挥对相互抵接的第一和第二旋转件向上述旋转件承受部侧施力的弹性力;以及凸轮机构,其设置在上述外壳与第一旋转件之间,使得相应于与上述外筒的转动相伴随的第一旋转件的转动而使第一旋转件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向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离开的一侧移动,在上述内筒设置有卡合部,在第二旋转件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的相反侧抵接于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抵接的第一旋转件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与第二旋转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卡合,但在第一和第二旋转件借助上述凸轮机构的作用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离开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将与第二旋转件的卡合解除。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除了第一特征以外,上述卡合部与处于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离开的状态的第一旋转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卡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当将正规的机械钥匙以外的螺丝刀等插入到内筒的钥匙孔中不正当地转动操作时,制栓卡合,因此外筒与内筒一同转动,利用第一旋转件与外壳之间的凸轮机构的作用使第一和第二旋转件以从外壳和外筒中的一方的旋转件承受部离开的方式移动。由此,内筒的卡合部与第二旋转件的卡合被解除,即使内筒转动,第二旋转件也不会转动,因此,被转动部件不会被转动驱动,能够得到防盗性。并且,是这样的简单结构:在第二旋转件与外筒之间配置有第一旋转件,并且在第一旋转件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凸轮机构,能够形成通过减少了部件数量的简单且小型的结构确保防盗性的圆筒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内筒的卡合部与从旋转件承受部离开的状态的第一旋转件卡合,因此,即使由于不正当操作使内筒转动到与通常不同的位置、并且与第二旋转件的卡合被解除而放置,当将正规的机械钥匙插入到钥匙孔中进行转动操作时,第一旋转件也与内筒一同转动,处于被弹性部件施力的状态的第一旋转件借助凸 轮机构的作用向与外筒的旋转件承受部抵接的一侧移动,第二旋转件也随之移动,从而内筒的卡合部与第二旋转件的卡合恢复。因此,通过插入到钥匙孔中的正规的机械钥匙的转动操作,第二旋转件与内筒一同转动,能够对被转动部件进行转动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圆筒锁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从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圆筒锁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圆筒锁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未插入有正规的机械钥匙的状态下的沿图2中的4-4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内筒、外筒、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和内接头的装配状态下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沿图2中的6-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7是沿图2中的7-7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8是沿图6中的8-8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9是不正当操作的状态下的圆筒锁的与图2对应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1:机械钥匙
12:钥匙孔
13:内筒
14:外壳
15:外筒
16、17:制栓
18:插入方向
19:旋转件承受部
20:第一旋转件
21:被转动部件
22:第二旋转件
23:作为弹性部件的扭簧
52:卡合部
55:凸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1至图3中,该圆筒锁能够在设置于车辆的门的门锁机构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圆筒锁具备:内筒13,其具有能够插入机械钥匙11的钥匙孔12;外筒15,其能够相对转动地供上述内筒13贯穿插入并对其进行保持,并且能够转动地被保持于固定的外壳14;全制栓(tumbler)16和半制栓17、17…,它们能够在与该外筒15卡合的状态和相应于正规的机械钥匙11向上述钥匙孔12的插入而将与上述外筒15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地被保持于上述内筒13;第一旋转件20,其与旋转件承受部19对置配置,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但能够沿着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的方式被连结于上述外筒15,其中,所述旋转件承受部19面对沿着上述机械钥匙11向上述钥匙孔12的插入方向18的前方而设置于上述外壳14和上述外筒15中的一方(在该实施方式中是外壳14);第二旋转件22,其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的相反侧与第一旋转件20抵接,且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被连结于与上述门锁机构连结的被转动部件21;以及作为弹性部件的扭簧23,其发挥对相互抵接的第一、第二旋转件20、22向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侧施力的弹性力。
上述外壳14被固定于上述门,在上述外壳14一体地设置有平坦的环状的旋转件承受部19和横截面为半圆状的引导突部24,所述旋转件承受部19与沿着上述机械钥匙11向上述钥匙孔12的插入方向18的前方面对,所述引导突部24从该旋转件承受部19的上半部的外周向沿着上述插入方向18的前方突出。此外,在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的中央部开口的圆形的保持孔25形成于上述外壳14,从沿着上述插入方向18的上述保持孔25的后端部向半径方向内侧伸出的向内凸缘部26一体地设置于上述外壳14。
设置有圆筒孔27的上述外筒15以沿着上述插入方向18的后端与上述向内凸缘26滑动接触的方式能够转动地被插入于上述保持孔25中,该外筒15的沿着上述插 入方向18的前端配置在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
上述内筒13由比上述圆筒孔27直径大的大径部13a、以能够相对转动地贯穿插入于上述圆筒孔27中的方式形成得比上述大径部13a直径小的第一中径部13b、形成得比第一中径部13b直径小的第二中径部13c、以及形成得比第一中径部13b直径小的小径部13d从沿着上述插入方向18的后端顺次地同轴且一体地连结而成。
上述内筒13的上述大径部13a配置在比上述外壳14的上述向内凸缘部26靠沿着上述插入方向18的后方处,通过该大径部13a与上述向内凸缘部26抵接,从而限制上述内筒13向沿着上述插入方向18的前方移动。
上述钥匙孔12形成于上述大径部13a和第一中径部13b,在第一中径部13b,一个全制栓16和四组成对的半制栓17、17···在沿着上述钥匙孔12的轴向空开间隔的位置被保持于第一中径部13b。
在图4中,在上述外筒15的保持孔25的内周,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成对的2组卡合槽28、28;28、28,上述半制栓17、17···被弹簧29、29···向与2组卡合槽28、28;28、28中的一方卡合的一侧施力,上述全制栓16也与上述半制栓17、17···同样地被弹簧向与外筒15卡合的一侧施力。因此,在正规的机械钥匙11未被插入到钥匙孔12中的状态下,全制栓16和半制栓17、17···与外筒15卡合,当通过不正当操作使内筒13转动时,外筒15也转动。相对于此,当正规的机械钥匙11被插入到上述钥匙孔12中时,全制栓16和半制栓17、17···与外筒15的卡合被解除,即使内筒13转动,外筒15也保持静止。
在第一中径部13b的靠上述大径部13a侧的端部配设有保护器30,所述保护器30用于尽量抑制机械钥匙11以外的螺丝刀等进入到上述钥匙孔12中。在上述大径部13a安装有支撑部件32,所述支撑部件32将配置于上述钥匙孔12的沿上述插入方向18的后端的闸板31支撑成能够开闭,与该支撑部件32一同覆盖上述大径部13a的帽33被安装于上述外壳14。此外,在沿着上述插入方向18的第二中径部13c的后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与上述钥匙孔12相通的排水孔34。
内接头37被保持在上述内筒13的沿上述插入方向18的前端部,该内接头37一体地具有:环板部37a,其内周部与在内筒13中形成于第二中径部13c与小径部13d之间的环状阶梯部13e抵接;和连结突部37b,其设置于上述被转动部件21的内接头37侧的端部,被插入到有底的连结凹部38内。
在上述内筒13的小径部13d的外周设置有嵌装槽39,在嵌装于该嵌装槽39的挡圈40与上述环状阶梯部13e之间保持有上述内接头37的上述环板部37a。并且,上述外壳14的引导突部24的前端和上述内筒13的环状阶梯部13e在上述插入方向18上配置在同一位置,通过上述环板部37a的外周与上述引导突部24的前端抵接,从而限制上述内筒13向沿上述插入方向18的后方移动。
上述内接头37的连结突部37b与上述被转动部件21的连结凹部38的封闭端端之间存在有橡胶等弹性部件41,该连结突部37b被插入于上述连结凹部38内,并借助于销42而与被转动部件21连结。
结合图5,第一旋转件20具有供上述内筒13的第二中径部13c贯通的第一中心孔43,第一旋转件20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对置地配置成,能够与上述外筒15的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抵接,并且使外周的大致半部与上述外壳14的引导突部24的内周滑动接触。
一并参照图6,关于第一中心孔43的中心轴线而配置在对称位置的一对圆弧状的嵌合突部44、44以被插入于上述外壳14的保持孔25中的方式一体地突出设置在第一旋转件20的外周部,在上述外筒15的沿上述插入方向18的前端部设置有使一对上述嵌合突部44、44嵌合的缺口部45、45。因此,第一旋转件20以不能与上述外筒15相对转动、但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的方式与上述外筒15连结。
在从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的相反侧与第一旋转件20抵接的第二旋转件22上一体地设置有一对连结臂部47、47,所述一对连结臂部47、47贯穿插入于一对连结孔46、46中,所述一对连结孔46、46设置于上述内接头37的上述环板部37a,在第二旋转件22的外周形成有嵌合凹部49,所述嵌合凹部49供一体地设置于上述环板部37a的连结臂部48嵌合。因此,第二旋转件22以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相对移动但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与上述内接头37连结,由于上述内接头37与上述被转动部件21连结成不能相对转动,因此第二旋转件22与上述被转动部件21被连结成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但不能相对转动。
上述扭簧23以围绕上述内筒13的第二中径部13c的方式被安装在第二旋转件22与上述内接头37之间。该扭簧23的两端部与第二旋转件22具有的一对连结臂部47···卡合、并且与设置于上述外壳14一体地具有的引导突部24的周向两端部的卡定突部50···卡合。由此,上述扭簧23对相互抵接的第一、第二旋转件20、22向 上述外筒15的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侧施力,并且,即使第二旋转件22从中立位置向任一方向转动,上述扭簧23也会对第二旋转件22向回到中立位置的一侧转动施力。
一并参照图7,第二旋转件22具有供上述内筒13的第二中径部13c贯通的第二中心孔51,在第二中心孔51的内周形成有一对卡定凹部53、53,在第二旋转件22位于与抵接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的状态下的第一旋转件20抵接的后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一对卡定凹部53、53能够与一对卡合部52、52卡合,该一对卡合部52、52以配置在上述内筒13的第二中径部13c的一直径线上的方式突出设置于第二中径部13c。
此外,在第一旋转件20具有的第一中心孔43的内周也形成有一对卡定凹部54、54,所述一对卡定凹部54、54能够与上述内筒13的上述卡合部52、52卡合,上述内筒13的卡合部52、52不会与处于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抵接的后退位置的第一旋转件20的上述卡定凹部54、54卡合,但上述内筒13的卡合部52、52与处于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前进位置的第一旋转件20的上述卡定凹部54、54卡合,此时,上述卡合部52、52处于从第二旋转件22的卡定凹部53、53脱离的状态。
一并参照图7和图8,在上述外壳14与第一旋转件20之间设置有凸轮机构55,所述凸轮机构55相应于与上述外筒15的转动相伴随的第一旋转件20的转动而使第一旋转件20克服上述扭簧23的弹力移动到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前进位置侧。
该凸轮机构55由一对凹部56、56和一对突部57、57构成,所述一对凹部56、56以配置在旋转件承受部19的一直径线上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壳14的旋转件承受部19,所述一对突部57、57以嵌入于该凹部56、56中的方式突出设置于第一旋转件20,上述凹部56形成为在周向两端具有倾斜的凸轮面56a、56a,上述突部57形成为与上述凹部56对应的梯形。并且,上述凹部56、56以当第一旋转件20在其转动方向上处于中立位置时配置在与上述突部57、57嵌合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外壳14。
根据这样的凸轮机构55,在不进行不正当操作的状态下上述外筒15不转动的状态下,在转动方向上处于中立位置且处于被上述扭簧23的弹力向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侧施力的状态的第一旋转件20如图8(a)所示地处于使上述突部57···与上述凹部56···嵌合而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抵接的后退位置,与此相对,当通过不正 当操作使上述外筒15与内筒13一起转动时,与上述外筒15连结成不能相对转动但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的第一旋转件20与上述外筒15一起从上述中立位置转动,如图8(b)所示,通过利用上述凹部56···的凸轮面56a引导上述突部57···,从而第一旋转件20向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前进的前进位置移动。这样,当第一旋转件20前进后,如图9所示,内筒13的卡合部52、52与第一旋转件20的卡定凹部54、54卡合,从而内筒13与第一旋转件20卡合成不能相对转动,与内筒13的卡合被解除的第二旋转件22借助上述扭簧23的弹力而向中立位置侧转动。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具有钥匙孔12的内筒13能够相对转动地被贯穿插入并保持于外筒15,该外筒15能够转动地被保持于固定的外壳14,全制栓16和半制栓17、17···能够在与外筒15卡合的状态和相应于正规的机械钥匙11向钥匙孔12的插入而将与外筒15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全制栓16和半制栓17、17···被保持于内筒13,第一旋转件20与旋转件承受部19对置配置,该旋转件承受部19面对沿机械钥匙11向钥匙孔12的插入方向18的前方而设置于外壳14,所述第一旋转件20与外筒15连结成不能相对转动但能够沿插入方向18移动,从旋转件承受部19的相反侧与第一旋转件20抵接的第二旋转件22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且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被连结于被转动部件21,相互抵接的第一、第二旋转件22被扭簧23向旋转件承受部19侧施力,在外壳14与第一旋转件20之间设置有凸轮机构55,所述凸轮机构55相应于与外筒15的转动相伴随的第一旋转件20的转动而使第一旋转件20克服上述扭簧23的弹力向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一侧移动,在内筒13设置有卡合部52、52,所述卡合部52、52在第二旋转件22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的相反侧抵接于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抵接的第一旋转件20的状态下与第二旋转件22卡合成不能相对转动,但在借助上述凸轮机构55的作用第一、第二旋转件20、22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状态下将与第二旋转件22的卡合解除。
因此,当将正规的机械钥匙11以外的螺丝刀等插入到内筒13的钥匙孔12中而不正当地进行转动操作时,全制栓16和半制栓17、17···卡合,因此外筒15与内筒13一同转动,借助第一旋转件20与外壳14之间的凸轮机构55的作用使第一、第二旋转件20、22以从外筒15的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方式移动。由此,内筒13的卡合部52、52与第二旋转件22的卡合被解除,即使内筒13转动,第二旋转件22 也不会转动,因此,被转动部件21不会被转动驱动,能够得到防盗性。并且,是这样的简单结构:在第二旋转件22与外筒15之间配置有第一旋转件20,并且在第一旋转件20与外壳14之间设置有凸轮机构55,能够形成通过减少了部件数量的简单且小型的结构确保防盗性的圆筒锁。
此外,由于设置于内筒13的上述卡合部52、52与处于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状态的第一旋转件20卡合成不能相对转动,因此,即使由于不正当操作而使内筒13向与通常不同的位置转动并且与第二旋转件22的卡合被解除地放置,当将正规的机械钥匙11插入到钥匙孔12中进行转动操作时,第一旋转件20也进行转动,当第一旋转件20与外筒15一同转动到中立位置时,被扭簧23施力的第一旋转件20借助凸轮机构55的作用而向与外筒15的旋转件承受部19抵接的一侧移动,至此处于中立位置的第二旋转件22也随之移动,由此内筒13的上述卡合部52、52的与第二旋转件22的卡合恢复。因此,通过插入到钥匙孔12中的正规的机械钥匙11的转动操作,第二旋转件22与内筒13一同转动,能够转动驱动被转动部件21。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被转动部件与设置于车辆的门上的门锁机构连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既可以与除此以外的锁定机构连结,此外,被转动部件也可以与车辆的主开关联动、连结。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圆筒锁,相应于被插入到钥匙孔(12)中的正规的机械钥匙(11)的转动操作而对被转动部件(21)进行转动驱动,上述圆筒锁的特征在于,
上述圆筒锁具备:
内筒(13),其具有上述钥匙孔(12);
外筒(15),该外筒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供上述内筒(13)贯穿插入并对其进行保持,并且能够转动地被保持于固定的外壳(14);
多个制栓(16、17),它们以能够在与该外筒(15)卡合的状态和相应于正规的机械钥匙(11)向上述钥匙孔(12)的插入而将与上述外筒(15)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被保持于上述内筒(13);
第一旋转件(20),其与旋转件承受部(19)对置,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但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的方式被连结于上述外筒(15),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面对沿着上述机械钥匙(11)向上述钥匙孔(12)的插入方向的前方而设置于上述外壳(14)和上述外筒(15)中的一方;
第二旋转件(22),其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的相反侧与第一旋转件(20)抵接,且能够沿上述插入方向(18)移动,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被连结于上述被转动部件(21);
弹性部件(23),其发挥对相互抵接的第一和第二旋转件(20、22)向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侧施力的弹性力;以及
凸轮机构(55),其设置在上述外壳(14)与第一旋转件(20)之间,使得相应于与上述外筒(15)的转动相伴随的第一旋转件(20)的转动而使第一旋转件(20)克服上述弹性部件(23)的弹性力而向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一侧移动,
在上述内筒(13)设置有卡合部(52),在第二旋转件(22)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的相反侧抵接于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抵接的第一旋转件(20)的状态下,上述卡合部(52)与第二旋转件(2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卡合,但在第一和第二旋转件(20、22)借助上述凸轮机构(55)的作用从上述旋转件承受部(19)离开的状态下,上述卡合部(52)将与第二旋转件(22)的卡合解除,
在第一和第二转子(20、22)借助上述凸轮机构(55)的作用从上述转子承受部(19)离开的状态下,上述卡合部(52)与第一转子(20)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卡合。
2.(删除)

圆筒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圆筒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圆筒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筒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筒锁.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圆筒锁,相应于被插入到钥匙孔中的正规的机械钥匙的转动操作而对被转动部件进行转动驱动,其中,第一旋转件以不能相对转动但能够沿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连结于外筒,第二旋转件从设置于外壳和外筒中的一方的旋转件承受部的相反的一侧与第一旋转件抵接,且能够沿插入方向移动,并且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被连结于被转动部件,在外筒相应于内筒的不正当的转动操作而转动时,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借助于第一旋转件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