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输液管包含单向阀、 吸液软管、 接口部件、 输液软管、 出液管, 所述单向阀 置于吸液软管的下端, 阀体用密度较高重量较大的金属等材料制成, 所述输液软管接于吸 液软管和出液管之间, 所述出气管置于吸液软管内, 出气管在接口部件中向上的开口高出 于吸液软管与输液软管之间的接口, 出气管的下口从单向阀的上部引出, 接口部件上套有 橡胶环, 所述压气囊连接于出液管的顶上, 与出液管中的连动阀用拉线连接成互动关系, 出 液管的底端还加设一单向阀。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输液管, 可以缠绕存放, 进一步提高了携带的方便性 ; 输液过 程中人可以一只手扶着压气囊, 另一只手可以自然地扶着储液桶或接受容器, 提高了操作 的安全性, 协调性, 由于本发明的吸液管采用的软管可伸直和弯曲, 使用过程中一般不要接 管; 由于阀体用密度较高重量较大的金属等材料制成, 阀体总是置于储液桶的底层 ; 接口 部件上套有的橡胶环可以防止管从桶中滑脱。
本发明的目的, 特征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 1,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图。附图 2, 是本发明的单向阀局部放大透视图。
附图 3, 是本发明的出液管局部放大透视图。
附图 4, 是本发明的接口部件局部放大透视图。
附图 5、 附图 6、 附图 7、 附图 8 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 压气囊 1, 出液管 2, 输液软管 3, 吸液软管 4, 单向阀 5, 连动阀 6, 末端单向阀 7, 拉线 8, 出气管 9, 接口部件 10, 橡胶环 11, 储液桶 12, 接受容器 13。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 5 中, 将本发明输液管的吸液软管 (4) 放入液面较高的储液桶 (12) 中, 且单 向阀 (5) 浸入液面以下, 将出液管 (2) 放入接受容器 (12) 当中。这时, 由于单向阀 (5) 处 液面压力要大于外面的大气压。这样在吸液软管 (4) 处的液面就会形成上下压力差。在这 个合力作用下, 液体就会浸入吸液软管 (4), 单向阀 (5) 处就会形成上下压力差, 一般情况 下单向阀 (5) 会自动打开。但是当随着吸液软管 (4) 内的液面上升单向阀 (5) 处上下压力 很快会达到平衡。在弹力作用下单向阀 (5) 会自动关闭。连动阀 (6) 和末端单向阀 (7) 处 于打开状态。
附图 6 中, 当压气囊 (1) 压下时, 拉线 (8) 松开, 连动阀 (6) 就会在弹力作用下关 闭。此时单向阀 (5) 已处于关闭状态。同时, 出液管 (2) 和输液软管 (3) 中的气体体积会 被压缩, 气压升高。这时在出气管 (9) 中的液面处会形成上下压力差, 在这个合力作用下, 推动液面立即下降, 直至大量的气体从出气管 (9) 的下端涌出。
附图 7 中, 当松开压气囊 (1) 时, 腔内气体体积开始彭涨, 气压下降。这时在单向 阀 (5) 上下就会形成压力差。在这个合力的作用下, 单向阀 (5) 打开。此刻, 连动阀 (6) 的 上下会形成压力差, 在这个合力的作用下连动阀 (6) 打开, 末端单向阀 (7) 的上下也会形成 压力差, 在这个合力的作用下末端单向阀 (7) 关闭。同时, 吸液软管 (4) 中的液面上下就会 形成压力差, 在这个合力的推动下, 吸液软管 (4) 中的液面就会立即上升。并且流向输液软管 (3) 和出液管 (2) 处。
附图 8, 这时液面不断上升, 吸液软管 (4)、 出液管 (2) 和输液软管 (3) 中渐渐充满 液体。接着压气囊 (1) 在弹力作用下, 渐渐伸展到原位, 拉线 (8) 拉开连动阀 (6), 连动阀 (6) 开启, 这时末端单向阀 (7) 上方的负压消除, 末端单向阀 (7) 开启, 单向阀 (5) 已经处 于开启状态, 整个连通器输液管就会形成一个连通器 ; 液体就会从较高液面途径吸液软管 (4) 输液软管 (3) 出液管 (2) 流向较低的接受容器 (13)。
这时如果还没有液体流出, 可以再压几下, 就会有液体流出。
使用本发明输液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一只手扶着压气囊 (1) 的底部, 另一只手可以 自然地扶着储液桶 (11) 或接受容器 (13), 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协调性, 由于阀体用密度 较高重量较大的金属等材料制成, 阀体总是置于储液桶的底层, 本发明的吸液软管 (4) 采 用的软管可伸直和弯曲, 使用过程中一般不要接管 ; 接口部件上套有的橡胶环可以帮助防 止管从桶中滑脱, 它帮助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本发明输液管存放或携带时, 可以将本发明缠绕起来, 收缩存放或携带, 进一步提 高了携带的方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