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3728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90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9455.0

申请日:

2008.10.31

公开号:

CN101680215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05B 1/30申请日:20081031授权公告日:20120905终止日期:201510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C 1/086申请日:20081031|||公开

IPC分类号:

E03C1/086

主分类号:

E03C1/086

申请人:

株式会社技术未来

发明人:

三轮和夫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8.4.23 JP PCT/JP2008/057803; 2008.7.25 JP PCT/JP2008/06344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 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无论供给侧的水压的高低、送水量的多寡,都可实现能得到良好的使用感的放水压、放水量且可降低单位时间的使用水量的节水器。该节水器由中空筒状体形成,与通水管连接。第一板体与通过通水管的自来水的流动方向正交地设置在中空筒状体内。第一板体在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具有多个第一通水孔,并且,在第一板体的下游侧的壁上的各第一通水孔形成的位置上具有引导部件,一面使经由各第一通水孔向下游侧流动的自来水流向着斜下方、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引导。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节水器,由中空筒状体构成,与通水管连接,
第一板体与从连接于所述通水管的一侧起向着下游侧通过所述通水管的自来水的流动方向正交地设置在所述中空筒状体内,
所述第一板体在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具有多个第一通水孔,并且,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下游侧的壁上的形成各第一通水孔的位置处,具有一面使经由各第一通水孔向下游侧流动的自来水流向着斜下方、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引导的引导部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筒状体内,在设置所述第一板体的位置的下游侧,与所述第一板体平行地设置第二板体,
该第二板体具有多个第二通水孔,使经由所述第一通水孔向下游侧流动的自来水向下侧方向排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所具有的多个第二通水孔的总流水剖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水孔的总流水剖面积。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所具有的多个第二通水孔是在该第二板体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在圆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向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通水孔,该第二通水孔的总流水剖面积小于上述第一通水孔的总流水剖面积。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第一板体、在各第一通水孔形成的位置,使各第一通水孔形成用的三角形部分向着下游侧倾斜下降地弯曲,利用所述中空筒状体的内周壁侧的面和该弯曲的三角形部分的表面之间,使自来水流一面向着斜下方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引导。

6.
  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水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中空筒状体的上侧装入平坦的圆板状的所述第二板体,安装在所述中空筒状体的内周壁的阶梯部上后,将圆筒形的间隔件、平坦的圆板状的所述第一板体从上侧依次装入所述中空筒状体内。

说明书

节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洗脸器的自动洗手器等上使用的节水器。
背景技术
自来水系统是用于从供水公司输送水、从各家或商店等的厨房等水龙头放出水而加以使用的。
此时,由于从供给侧的主送水口送水、通过水龙头放水,因此通常从水龙头放出需要量以上的自来水。
在水压高的情况下,放掉大量的自来水,如果在该状态下连续使用,则一个月、一年积累下来要放掉很多自来水。
在高水压地区、多层饭店、公寓等的低层的情况下,由于水压高,会放掉更多的自来水。
独户住宅、公寓、宿舍、体育设施、美容院等也一样,使用频率越高或规模越大,放掉的自来水量越大。
在水压低的情况下,从水龙头出来的自来水不畅通。但实际上尽管自来水不畅通,仍然要放掉额外的水。
在低水压地区、多层饭店、公寓等中的高层楼层等,在水压低时发生这样的问题。
在多层中、在同一楼层的建筑面积大、同一系统的供水管的使用者在同一时间段使用的情况下,也发生这样的问题。
私人住宅、公寓、宿舍、体育设施也一样。
在现有的水龙头中,所供给的水压、水量从供给侧的主送水口通过上层的放水口直接放水,在结构上不必要地放水,使用量增大,费用增加。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安装在水龙头上用于节水的各种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2所述的发明中提出了安装在通水管上,使通过通水管的自来水流产生强迫性的流动、以此实现节水的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69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0144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无论是在供给侧的水压高还是低、来自供给侧的送水量多还是少的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能得到良好的使用感的放水压、放水量且可降低单位时间的使用水量的节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节水器如下所述。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节水器,由中空筒状体构成,与通水管连接,第一板体与从连接于上述通水管的一侧起向着下游侧通过上述通水管的自来水的流动方向正交地设置在上述中空筒状体内,上述第一板体在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具有多个第一通水孔,并且,在上述第一板体的下游侧的壁上的形成各第一通水孔的位置处,具有一面使经由各第一通水孔向下游侧流动的自来水流向着斜下方、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引导的引导部件。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无论是在供给侧的水压高还是低、来自供给侧的送水量多还是少的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能得到良好的使用感的放水压、放水量且可降低单位时间的使用水量的节水器。尤其是,本发明的节水器优选用在手一放在水龙头下、水就从水龙头自动排出的形式的自动洗手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省略了一部分的本发明的节水器内部的纵剖面图,用于说明自来水流动的状态。
图2(a)、(b)分别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引导部件作为引导通道而构成的例子的图,(a)是侧视图、(b)是引导通道入口和出口的剖面积大小的说明图。
图4是省略了一部分的本发明的其他节水器内部的纵剖面图,用于说明自来水流动的状态。
图5(a)、(b)分别是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俯视图。
图6是省略了一部分的本发明的其他节水器内部的纵剖面图,用于说明自来水流动的状态。
图7(a)、(b)分别是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板体的俯视图、第二板体的仰视图,(c)是说明第二板体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8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节水器使通过通水管的自来水流强制性地流动、即产生从上游侧向着下游侧象涡流那样地一面向着斜下侧方向一面向着圆周方向流动的强迫流,以此实现节水。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几个实施例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节水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省略了一部分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节水器1由中空筒状体2构成,在图1中,上侧与自来水的通水管(无图示)连接使用。
从与通水管连接侧(图1中的上侧)向着下游侧(图1中的下侧),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中空筒状体2内。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都与通过通水管的自来水的流动方向(箭头100方向)正交。
第一板体3在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具有多个第一通水孔8a、8b、8c、8d(以下总称为第一通水孔,用符号8表示)。并且,第一板体3在第一板体3下游侧的壁上的各第一通水孔8的形成位置具有引导部件15。该引导部件15使经由各第一通水孔8向下游侧流动的自来水流一面向着斜下方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引导。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一通水孔8a、8b、8c、8d分别间隔90度地形成在第一板体3的圆周方向。经由第一通水孔8a、8b、8c、8d向下游侧流动的自来水流分别被引导部件15一面如箭头102(图1)所示地向着斜下方、一面如箭头9(图2(a))所示地向相同的圆周方向引导。
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是在圆周方向分别间隔180度、120度或60度地形成两个、三个或六个第一通水孔8的形式等。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15具有引导侧壁13和引导底板14。
如图3(a)和(b)所示,引导侧壁13从第一板体3下游侧的壁的、第一通水孔8a的径向外侧的边以及与此相对的径向内侧的边的位置向着下游侧延伸。例如,引导侧壁13可从第一板体3下游侧的壁的、第一通水孔8a的径向外侧的边以及与此相对的径向内侧的边的位置,向着下游侧与通过通水管的自来水的流动方向(箭头100方向)平行地延伸。
在图1、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发挥着从第一板体3下游侧的壁的、第一通水孔8a的径向外侧的边的位置向着下游侧延伸的引导侧壁13的作用。
在图1、图2(a)的实施方式中,只图示了从第一板体3下游侧的壁的、第一通水孔8的径向内侧的边的位置向着下游侧延伸的引导侧壁13。
如图3(a)和(b)所示,引导底板14的径向外侧的边以及与其相对的径向内侧的边分别与引导侧壁13连接。并且,引导底板14从位于被第一通水孔8a的引导部件15引导的圆周方向的自来水流的上游侧的边起向着与其相对的自来水的圆周方向的流动方向的边所位于的方向倾斜下降。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配置在第一通水孔8a的位置的引导部件15的引导底板14向左下方倾斜45度。因此,从位于被第一通水孔8a的引导部件15引导的圆周方向的自来水流的上游侧的边起向着与其相对的自来水的圆周方向的流动方向的边所位于的方向倾斜下降。
可根据水压、水量以及节水器的大小等适当地确定该倾斜下降的角度。
在图1、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引导底板14的径向外侧的边与发挥引导侧壁13的作用的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连接,引导底板14的径向内侧的边与引导侧壁13的径向外侧的面连接。
因此,如箭头101(图1)所示,流入第一通水孔8a的自来水被引导底板14引导,如箭头102所示地向着斜下方流动。并且,被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和引导内壁13的径向外侧的面引导,如箭头9(图2(a))所示地被向圆周方向引导。
第一通水孔8b、8c、8d配备的引导部件15与第一通水孔8a配备的引导部件15相同,因此省略具体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各第一通水孔8如箭头101(图1)所示流入的自来水,如箭头102所示,向着斜下方流动,并且被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和引导侧壁13的径向外侧的面引导,如箭头9(图2(a))所示,被向圆周方向引导。因此,在第一板体3的下游侧、被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4围住的部分6,如图1中的箭头103a、103b所示,在圆周方向产生向着下侧的自来水流。
并且,在图1中,由于节水器1的上侧是与自来水的通水管(无图示)连接使用的,因此,第一通水孔8的总流水剖面积小于通水管(无图示)的流水剖面积。因此,通过各第一通水孔8的箭头102方向的自来水流比通水管(无图示)中的箭头100方向的自来水流快。
在本发明的节水器1中,如上所述,第一通水孔8的总流水剖面积小于通水管(无图示),这样,自来水比在通水管(无图示)中流动时的流速快地通过第一通水孔8。并且,通过引导部件15一面向着斜下方(箭头102)一面被向相同的圆周方向(箭头9)引导。
因此,自来水与如箭头102所示地通过第一通水孔8时相比势头良好地,以高于流入第一通水孔8时的流速向着第一板体3的下游侧流动。
本发明的节水器1的特征在于:经由第一板体3的第一通水孔8流入第一储存室6的自来水被引导部件15引导,一面向着斜下方(箭头102方向)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箭头9方向)流动。
因此,被一面向着斜下方(箭头102方向)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箭头9方向)流动地引导的自来水流,持续该势头地向着第一板体3的下游侧流动。
如图3(a)、(b)所示,上述的引导部件15由包括引导侧壁13和引导底板14的筒状体形成,形成将第一通水孔8a作为入口20a、在向着筒状体的下游侧延伸的前端具有出口20b的引导通道,该引导通道的流水剖面积可形成从入口20a侧向着出口20b侧逐渐缩小的形式。
参照图3就引导部件15形成这样结构的情况进行说明。
这种情况下,与引导底板14相对地设置引导上板14a,用引导底板14、径向外侧的引导侧壁13(或起到径向外侧的引导侧壁13的作用的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引导上板14a以及径向内侧的引导侧壁13包围而形成引导通道。引导上板14a不与引导底板14平行,而是如图3(a)所示,左侧端部与引导底板14接近地倾斜,这样,引导通道的流水剖面积从入口20a侧向着出口20b侧逐渐缩小。
图3(b)是入口20a的流水剖面积大于出口20b的流水剖面积的说明图。
通过如图3所示地构成上述的引导部件15,流入第一通水孔8a(入口20a)的自来水以高于流入第一通水孔8a(入口20a)时的流速从出口20b流出。因此,可进一步有效地发挥引导部件15的作用,使自来水流一面向着下游侧、向着斜下方(箭头102)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箭头9)流动。
另外,也可以不使用上述的与引导底板14相对的引导上板14a,而用引导底板14、径向外侧的引导侧壁13(或起到径向外侧的引导侧壁13的作用的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向着第一板体3的下游侧的面以及径向内侧的引导侧壁13包围而形成引导通道。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引导底板14或径向内侧的引导侧壁13的设置角度,可从入口20a向着出口20b逐渐缩小引导通道的流水剖面积。
也可将第一通水孔8、引导部件15形成第二实施例采用的结构、形态。即,引导部件15在第一板体3上形成各通水孔8的位置处,将各第一通水孔8形成用的三角形部分62向着下游侧倾斜下降地弯曲,通过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侧的面和该弯曲的三角形部分62的表面之间使自来水流一面向着斜下方(箭头102方向)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箭头9方向)引导。
在第一板体3上第一通水孔8的形成位置,如图7(a)、图9所示,在符号59、60所示的部位设置切断线,将符号61所示的虚线位置作为弯曲线部,将三角形部分62的顶点部63向着下游侧倾斜下降地弯曲。
这样,通过筒状体2的内周壁侧的面和如上所述地弯曲的三角形部分62的表面之间使自来水一面向着斜下方(箭头102方向)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箭头9方向)引导。
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水压、水量、节水器的大小等,适当地确定三角形部分62的大小。并且,也可根据水压、水量、节水器的大小等,适当地确定将虚线61作为弯曲线部向斜下方弯曲三角形部分62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节水器中,通过上述的第一板体3、第一通水孔8以及引导部件15的形状、结构,向着下游侧形成涡流的自来水流变得很强。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第二板体4。
但也可形成以下形式,即,在第一板体3的下游侧设置与第一板体3平行的第二板体4,在此形成多个将自来水向着下侧方向(即下游侧)排出的第二通水孔。
由于该第二板体4、第二通水孔的存在,无论是在供给侧的水压高还是低、供给侧的送水量多还是少的情况下,都可实现能得到更好的使用感的放水压、放水量,且可进一步降低单位时间用水量。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第二板体4在其径向外侧具有向圆周方向延伸、在圆周方向分别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的内侧第二通水孔17a、17b、17c、17d(在说明书、附图中有时总称为符号17)。并且,第二板体4同样在其径向外侧,在内侧第二通水孔17的径向外侧具有向圆周方向延伸、在圆周方向分别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的外侧第二通水孔18a、18b、18c、18d(在说明书、附图中有时总称为符号18)。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该内侧第二通水孔17和外侧第二通水孔18,在第二板体4的径向外侧部分,形成多个向圆周方向延伸、在圆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的第二通水孔。
另外,也可以在第二板体4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只由内侧第二通水孔17或只由外侧第二通水孔18形成多个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通水孔。
第二通水孔的总流水剖面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内侧第二通水孔17的总流水剖面积与外侧第二通水孔18的总流水剖面积之和的流水剖面积)小于第一通水孔8的总流水剖面积。
由于第二通水孔的总流水剖面积小于第一通水孔8的总流水剖面积,因此,通过第二通水孔、如箭头106(图1)所示,从本发明的节水器向着下游排出的自来水的速度更快。
并且,由于在第二板体4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形成多个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通水孔,虽然减少向箭头106方向的单位时间的排出量,但可得到良好的使用感。
图4、图5是本实施例中说明的节水器1的其他方式、结构的说明图。与图1、图2所说明的节水器1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4、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节水器1是将图1、图2所说明的本发明的节水器小型化而成的。
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不作为引导部件15上的、从第一板体3的下游侧的壁的第一通水孔8的径向外侧的边的位置向下游侧延伸的引导侧壁使用。即,所图示的从第一板体3的下游侧的壁的第一通水孔8的径向外侧的边的位置向下游侧延伸的引导侧壁13也与图1、图2所述的本发明的节水器不同。
并且,在与通水管连接的上端侧设置螺纹牙方面也与图1、图2所述的本发明的节水器不同。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中空筒状体2的上端侧内周形成螺纹牙。
其他方面与图1、图2所说明的本发明的节水器1相同,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例
利用图6至图9、就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
与图1至图5所说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构成元件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例的节水器1中,形成在第二板体4上的多个第二通水孔17、18在第二板体4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上向圆周方向延伸,第二通水孔17、18的总流水剖面积小于第一通水孔8的总流水剖面积。
但是,本发明的节水器如第二实施例的节水器51,形成在第二板体4的多个第二通水孔只要是向着下侧方向(箭头106)排出自来水,无论所形成的部位、流水剖面积的大小,都可发挥节水器的作用。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的节水器51也由中空筒状体2形成,在图6中,上侧与自来水的通水管(无图示)连接使用。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从中空筒状体2的上侧装入平坦的圆板状第二板体4,安装在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的阶梯部58上后,将圆筒形的间隔件56、平坦的圆板状第一板体3从上侧依次装入中空筒状体2内。
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的直径相同,通过使用圆筒形的间隔件56,在上下方向形成相同的直径。
在平坦的圆板状第一板体3上,在圆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一通水孔8a、8b、8c、8d(以下有时总称为第一通水孔,用符号8表示)和引导部件15,这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样,经由第一通水孔8向下游侧流动的自来水流通过引导部件15如箭头102(图6)所示向着斜下方、如箭头9(图7(a))所示向相同的圆周方向引导,这点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二实施例的节水器51上的引导部件15,在第一板体3上形成各第一通水孔8的位置处,将各第一通水孔8形成用的三角形部分62向着下游侧倾斜下降地弯曲,通过中空筒状体2的内周壁侧的面和该弯曲的三角形部分62的表面之间使自来水流一面向着斜下方(箭头102方向)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箭头9方向)引导。
在第二实施例的节水器51上,引导部件15是将在第一板体3上被实线59、实线60、虚线61包围的三角形部分62在图8中向下侧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在第一板体3上,在实线59、实线60的部分设置切断线。然后,将虚线61作为折线部,将实线59和实线60交叉的三角形部分62的前端63在图6、图8中向着下侧方向弯曲。例如,三角形部分62从相当于折线部的虚线61起相对水平的第一板体3向45度的斜下方倾斜弯曲。
如果这样形成第一通水孔8,如箭头100、101所示,向着第一板体3流过来的自来水流沿着圆筒形的间隔件56的内周,一面如箭头9所示向着圆周方向,一面如箭头102(图6)所示向着斜下方。
从通水管(无图示)如箭头100(图6)所示地加压输送来的自来水通过各第一通水孔8、沿着向斜下方倾斜的三角形部分62、如箭头102所示地向着斜下方向下游侧流动。同时被向间隔件56的内周壁和倾斜的三角形部分62的表面之间引导,如箭头9所示,向圆周方向引导。因此,在第一板体3的下游侧,如图6中的箭头103a、103b所示,在圆周方向产生向着下侧的自来水流。
并且,节水器51在图6中由于是上侧与自来水的通水管(无图示)连接使用,因此,第一通水孔8的总流水剖面积小于通水管(无图示)的流水剖面积。因此,通过各第一通水孔8的箭头102方向的自来水流比通水管(无图示)上的箭头100方向的自来水流快。
可根据水压、水量以及节水器的大小等适当地确定上述在第一板体3上用实线59、实线60、虚线61包围的三角形部分62的大小。并且,可根据水压、水量以及节水器的大小等适当地确定将虚线61作为折线部向着斜下方弯曲三角形部分62的角度。
如上所述,在节水器51中,由于第一通水孔8的总流水剖面积小于通水管(无图示),自来水比在通水管(无图示)流动时的流速快地通过第一通水孔8。并且,通过引导部件15被一面向着斜下方(箭头102)一面向相同的圆周方向(箭头9)引导。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第二板体4上的多个第二通水孔70只要是使自来水向着下侧方向(箭头106)排出,则不论其形成部位、流水剖面积的大小。
这是由于根据上述第一板体3、第一通水孔8以及引导部件15的形态、结构,如箭头103a、103b所示,流动的自来水的势头非常好、流速非常快。
如箭头103a、103b所示,由于流动的自来水的流速大、势头好,因此,第二板体4和形成于其上的多个第二通水孔70的作用是将自来水的流速、势头控制在适合安装了节水器51的自来水设备的用途的流速。
例如,如图7(b)所示,可形成在平坦的圆板状第二板体4上设置多个小径的第二通水孔70的形式。该形式适合安装在洗脸器的自动洗手器上使用。
如图7(c)所示,也可形成在平坦的圆板状第二板体4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隔开规定间隔地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通水孔71的形式。由于向箭头106方向排出的势头好于图7(b)所示的形式,因此该形式适合于厨房等使用的自来水的水龙头。
采用图7(b)、图7(c)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可以用适合于用洗脸器的自动洗手器洗手或手指、在厨房等清洗餐具等的势头排出自来水,既减少单位时间向箭头106方向的排出量又可得到良好的使用感。
对将具有图7(b)形式的第二板体4的本实施例的节水器51安装在洗脸器的自动洗手器上和未安装节水器51的情况进行试验比较。通水管的直径:13mm(流水剖面积=132.77mm2)、4个第一通水孔的总流水剖面积=14.08mm2、29个第二通水孔的总流水剖面积=11.15mm2
与未安装节水器51时相比较,可削减70~80%的自来水排出量。另一方面,从用该洗脸器的自动洗手器洗手或手指的使用者得到了具有良好使用感的评价。
这样,本实施例的节水器51无论在供给侧的水压高还是低、供给侧的送水量多还是少的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能得到良好的使用感的放水压、放水量,且可降低单位时间使用水量,提高节能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节水器51中,对在与通水管连接的上端侧(中空筒状体2的上端侧内周)设置螺纹牙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也可如第一实施例的图1、图2所述的节水器1,形成在上端侧不设置螺纹牙的结构。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实施例,可以在从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载所掌握的技术范围内变换各种形式。

节水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节水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节水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水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水器.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无论供给侧的水压的高低、送水量的多寡,都可实现能得到良好的使用感的放水压、放水量且可降低单位时间的使用水量的节水器。该节水器由中空筒状体形成,与通水管连接。第一板体与通过通水管的自来水的流动方向正交地设置在中空筒状体内。第一板体在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具有多个第一通水孔,并且,在第一板体的下游侧的壁上的各第一通水孔形成的位置上具有引导部件,一面使经由各第一通水孔向下游侧流动的自来水流向着斜下方、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