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均配技术.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93516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7267.9

申请日:

2003.02.08

公开号:

CN1520917A

公开日:

2004.08.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B01D46/02; B01D46/42

主分类号:

B01D46/02; B01D46/42

申请人:

王正宇;

发明人:

王正宇

地址:

642469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红旗17栋5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气流均匀分布技术,它将气流由一个进气口进入除尘器或收尘器的箱体,改为气流先进入环形气流通道,再从环形气流通道内壁上的数个气流孔流入除尘器或收尘器箱体。本发明使含尘气流能够均匀地从除尘器或收尘器箱体的圆周流入箱体内,消除了箱体内气流的死角和涡流。使滤袋破损减少,寿命延长,实际过滤负荷达到或接近理论负荷。进而减少滤袋和箱体数量。可节省投资1/3,减少占地面积1/3左右,不增加动力设施和人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除尘器、收尘器等的气流均配技术。进入除尘器或收尘器等的气流 首先进入环形通道,再从环形通道内壁上的数个气流孔流入除尘器或收尘器 箱体内。
2: 如权利1所述的气流均配技术,它是由环形通道和环形通道内壁上的数个气 流孔组成的气流通道。

说明书


一种气流均配技术

    一种用于除尘器、收尘器等的气流均配技术

    现有除尘系统的含尘气流是由一个孔从径向或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箱体的,气流在箱体内的分布极不均匀,从而引起箱体内各部位的滤袋负荷也不均匀。有的负荷过重,有的负荷过轻,造成部份滤袋频繁破损。同时,使实际运行中的除尘器滤袋负荷远远小于滤袋应该达到的负荷。因而引起除尘系统体积庞大,投资高,占地面积多,使得我国自主研究开发的在冶金系统的中小高炉上已普遍采用的高炉煤气布袋干法除尘技术难以推广到大型高炉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使含尘气流能够在除尘器箱体内均匀地分布。从而达到延长滤袋寿命;减少滤袋数量,减少箱体数量,减少除尘系统占地面积,节省投资,增加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除尘器箱体内增设了一套环形气流通道,在环形气流通道内壁设置了数个气流孔。含尘气流从箱体支管进入环形通道,并从环形通道的所有气流孔中流入箱体内。消除了箱体内气流的死角和涡流,使箱体内各部位的气压差趋于零,因而气流能够均匀地在除尘器箱体内分布。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为高炉煤气布袋除尘器箱体内增设的环形气流通道剖视图。其中,1—滤袋,2—箱体壁,3—环形通道内壁,4—环形通道,5—进气支管,6—进气孔。

    这种技术的主要结构参看附图。由环形通道的内壁与箱体壁组成环形通道。在环形通道的内壁上开数个气流孔,就能够实现气流在箱体内的均匀分布。

    该种技术的实施简单、方便。新建时仅增加气流环形通道地内壁材料;现有设施若采用此技术时,需利用设备检修之机会在箱体内壁或箱体外壁增设气流环形通道。实施该种技术后,不需增加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也不增加动力设施和动力消耗。新建时可使投资节省1/3左右,占地面积减少1/3左右。该技术适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环保等除尘、收尘系统。

一种气流均配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气流均配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气流均配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气流均配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气流均配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一种气流均匀分布技术,它将气流由一个进气口进入除尘器或收尘器的箱体,改为气流先进入环形气流通道,再从环形气流通道内壁上的数个气流孔流入除尘器或收尘器箱体。本发明使含尘气流能够均匀地从除尘器或收尘器箱体的圆周流入箱体内,消除了箱体内气流的死角和涡流。使滤袋破损减少,寿命延长,实际过滤负荷达到或接近理论负荷。进而减少滤袋和箱体数量。可节省投资1/3,减少占地面积1/3左右,不增加动力设施和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