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在通入氮气保护的500ml圆底烧瓶中,将18g(0.1mol)吩嗪加入到120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强力搅拌下滴加61.6ml 含20%异丙基锂的环己烷-乙醚溶液(环己烷:乙醚的体积比=7:3),15分钟内滴加完,反应温度为-24℃(冰盐浴),反应时间为2个小时,然后升温至室温。在室温下,向反应瓶中滴加60.2ml二溴戊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5℃,反应10个小时后,加入200ml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用100ml水洗涤3次,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分馏,分馏出未反应完全的二溴戊烷。剩下的油状物溶解于400ml的热乙醇中,然后重结晶,过滤得浅黄色粉末17.2g。取上述8.0g浅黄色粉末和3.5g 4,4’-联吡啶在氮气保护下,于100ml乙腈中70℃下反应24个小时,冷却后过滤得到固体并将其干燥,得到6.5g产品。取上述6g产品溶于60ml的DMF中,然后加入4ml溴代正庚烷,在氮气保护中于85℃下反应12个小时,然后冷却后加入150ml甲苯,使反应物沉淀,接着过滤,再用热乙醇重结晶,然后溶于热乙醇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BF4即得结构式符合通式(I)的目标产物6.56g,收率81%。
本实施例目标产物的结构式为:
![]()
反应产物经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分析结果如下:1H-NMR(300MHz, DMSO-D6):δ9.32(dd,4H,J=5.6),δ8.75(dd,4H,J=5.8),δ6.36(dd,4H,J=9.4),δ6.21(dd,4H,J=9.7),δ3.08(t,2H,J=6.2) ,δ2.85 (m,1H),δ1.52(m,2H),δ1.2~1.5(m,20H),δ1.12(d,6H,J=7.2),δ0.83 (t,3H,J=7.5)。13C-NMR(75MHz,DMSO-D6): 148, 146.5, 136.5, 122, 120, 118, 62, 54.2, 47, 31.5, 30.2, 29, 14。MS(EI-LR): 523(M+)。元素分析:理论值C35H48N42+.2BF4-: C, 61.92; H, 6.01; N,7.81;实测值:C,61.25; H,5.92;N,7.59。
取上述目标产物0.4g,加入到溶有1.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0ml无水碳酸乙烯酯-乙腈的溶液中(无水碳酸乙烯酯与乙腈体积比=1:1),配成1#变色溶液。
实施例2:
在通入氮气保护的500ml圆底烧瓶中,将18g(0.1mol)吩嗪加入到120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强力搅拌下滴加60ml 含20%异丁基锂的环己烷-乙醚溶液(环己烷:乙醚的体积比=7:3),15分钟内滴加完,反应温度为-24℃(冰盐浴),反应时间为2个小时,然后升温至室温。在室温下,向反应瓶中滴加60ml二溴己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5℃。反应10个小时后,加入200ml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用100ml水洗涤3次,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分馏,分馏出未反应完全的二溴己烷。剩下的油状物溶解于400ml的热乙醇中,然后重结晶,过滤得浅黄色粉末17.2g。取上述8.0g浅黄色粉末和3.12g 4,4’-联吡啶在氮气保护下,于100ml乙腈中70℃下反应24个小时,冷却后过滤得到固体并将其干燥,得到6.1 g盐产品。取上述5g盐产品溶于60ml的DMF中,加入4ml溴代正辛烷,在氮气保护中于85℃下反应12个小时,然后冷却后加入150ml甲苯,使反应物沉淀,接着过滤,再用热乙醇重结晶,然后溶于热乙醇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BF4即得结构式符合通式(I)的目标产物。
本实施例目标产物的结构式如下:
![]()
反应产物经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分析结果如下:1H-NMR(300MHz, DMSO-D6):δ9.28 (dd,4H,J=5.7), δ8.86(dd,4H,J=5.5), δ6.32(dd,4H,J=9.3), δ6.20(dd,4H,J=9.5),δ3.05(t,2H,J=6.3),δ2.92 (m,2H), δ1.57(m,2H), δ1.2~1.5(m,24H),δ1.02(d,6H,J=7.3), δ0.92 (t,3H,J=7.6)。 13C-NMR (75MHz, DMSO-D6): 148, 146, 136.2, 122, 120, 119, 67, 62, 54.2, 47, 31.5, 30, 29, 14。MS (EI-LR): 565 (M+)。元素分析:理论值C38H54N42+.2BF4-: C, 62.83; H, 7.07; N, 7.33;实测值: C,62.64; H,6.92;N,7.35。
取上述目标产物0.5g,加入到溶有2.0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0ml无水 DMF溶液中,配成2#变色溶液。
实施例3:
在通入氮气保护的500ml圆底烧瓶中,将18g(0.1mol)吩嗪加入到120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强力搅拌下滴加60ml 含20%的仲丁基锂的环己烷-乙醚溶液(环己烷:乙醚的体积比=7:3),15分钟内滴加完,反应温度为-24℃(冰盐浴),反应时间为2个小时,然后升温至室温。在室温下,向反应瓶中滴加60ml二溴己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5℃。反应10个小时后,加入200ml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用100ml水洗涤3次,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分馏,分馏出未反应完全的二溴己烷。剩下的油状物溶解于400ml的热乙醇中,然后重结晶,过滤得浅黄色粉末17.2g。取上述8.0g浅黄色粉末和3.12g 4,4’-联吡啶在氮气保护下,于100ml乙腈中70℃下反应24个小时,冷却后过滤得到固体并将其干燥,得到6.7g盐产品。取上述5g盐产品溶于60ml的DMF中,加入4ml溴代正癸烷,在氮气保护中于85℃下反应12个小时,然后冷却后加入150ml甲苯,使反应物沉淀,接着过滤,再用热乙醇重结晶,然后溶于热乙醇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BF4即得结构式符合通式(I)的目标产物。
本实施例目标产物的结构式如下:
![]()
反应产物经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分析结果如下:1H-NMR(300MHz, DMSO-D6):δ9.28(dd,4H,J=5.7),δ8.95(dd,4H,J=5.8),δ6.40(dd,4H,J=9.4),δ6.24(dd,4H,J=9.6),δ3.11(t,2H,J=6.5) ,δ2.93 (m,1H),δ1.50(m,2H),δ1.2~1.5(m,23H),δ1.12(d,3H,J=7.5),δ0.93 (t,3H,J=7.5)。
13C-NMR (75MHz, DMSO-D6): 148, 146.5, 136, 122, 120, 118, 62, 54.2, 47, 32, 29, 26, 22, 14, 9。MS (EI-LR): 593(M+)。元素分析:理论值C40H58N42+.2BF4-: C, 64.45; H, 7.42; N, 7.16;实测值:C, 64.05; H,7.39; N,7.19。
取上述目标产物0.45g,加入到溶有1.8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0ml无水碳酸丙烯酯溶液中,配成3#变色溶液。
实施例4:
在通入氮气保护的500ml圆底烧瓶中,将18g(0.1mol)吩嗪加入到120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强力搅拌下滴加60ml 含20%的正庚基锂的环己烷-乙醚溶液(环己烷:乙醚的体积比=7:3),15分钟内滴加完,反应温度为-24℃(冰盐浴),反应时间为2个小时,然后升温至室温。在室温下,向反应瓶中滴加60ml二溴辛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5℃。反应10个小时后,加入200ml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用100ml水洗涤3次,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分馏,分馏出未反应完全的二溴辛烷。剩下的油状物溶解于400ml的热乙醇中,然后重结晶,过滤得浅黄色粉末17.2g。取上述8.0g浅黄色粉末和2.64g 4,4’-联吡啶在氮气保护下,于100ml乙腈中70℃下反应24个小时,冷却后过滤得到固体并将其干燥,得到6.5g盐产品。取上述6g盐产品溶于60ml的DMF中,加入4ml溴代正辛烷,在氮气保护中于85℃下反应12个小时,然后冷却后加入150ml甲苯,使反应物沉淀,接着过滤,再用热乙醇重结晶,然后溶于热乙醇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BF4即得结构式符合通式(I)的目标产物。
本实施例目标产物的结构式如下:
![]()
反应产物经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分析结果如下:1H-NMR(300MHz, DMSO-D6):δ9.35(dd,4H,J=5.4),δ8.82(dd,4H,J=5.7),δ6.38(dd,4H,J=9.2),δ6.20(dd,4H,J=9.5),δ3.02(t,2H,J=6.4),δ2.95 (t,2H,J=6,8),δ1.55(m,4H), δ1.2~1.5(m,32H),δ0.89 (t,6H,J=7.5)。
13C-NMR (75MHz, DMSO-D6): 148.5, 146.2, 135.6, 129, 122, 119, 115, 64, 49, 47, 31, 29, 27, 22, 14。MS (EI-LR): 607(M+)。元素分析:理论值C41H60N42+.2BF4-: C, 63.57; H, 7.77; N, 7.25;实测值:C, 63.42; H, 7.58; N,7.22。
取上述目标产物0.4g,加入到溶有2.0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0ml无水乙腈溶液中,配成4#变色溶液。
实施例5:
在通入氮气保护的500ml圆底烧瓶中,将18g(0.1mol)吩嗪加入到120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强力搅拌下滴加62ml 含20%的正辛基锂的环己烷-乙醚溶液(环己烷:乙醚的体积比=7:3),15分钟内滴加完,反应温度为-24℃(冰盐浴),反应时间为2个小时,然后升温至室温。在室温下,向反应瓶中滴加60ml二溴正十二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5℃。反应10个小时后,加入200ml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用100ml水洗涤3次,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分馏,分馏出未反应完全的二溴正十二烷。剩下的油状物溶解于400ml的热乙醇中,然后重结晶,过滤得浅黄色粉末17.2g。取上述8.0g浅黄色粉末和2.36g 4,4’-联吡啶在氮气保护下,于100ml乙腈中70℃下反应24个小时,冷却后过滤得到固体并将其干燥,得到6.5g盐产品。取上述6g盐产品溶于60ml的DMF中,加入4ml溴代正辛烷,在氮气保护下于85℃下反应12个小时,然后冷却后加入150ml甲苯,使反应物沉淀,接着过滤,再用热乙醇重结晶,然后溶于热乙醇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BF4即得结构式符合通式(I)的目标产物。
本实施例目标产物的结构式:
![]()
反应产物经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分析结果如下:1H-NMR(300MHz, DMSO-D6):δ9.19(dd,4H,J=5.8),δ8.67(dd,4H,J=5.6),δ6.49(dd,4H,J=9.5),δ6.29(dd,4H,J=9.4),δ3.14(t,2H,J=6.4) ,δ2.95 (m,2H),δ1.61(m,2H),δ1.2~1.5(m,46H),δ0.83 (t,6H,J=7.5)。13C-NMR(75MHz,DMSO-D6): 150.5, 142.5, 136, 122.4, 118, 63, 48.2, 31.9, 29, 14, 27.4, 22.5, 14。MS(EI-LR): 705 (M+)。元素分析:理论值C48H74N42+.2BF4-: C, 65.45; H, 8.41; N,6.36;实测值:C, 64.96; H, 8.21;N, 6.26。
取上述目标产物0.5g,加入到溶有2.0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0ml无水碳酸丙烯酯溶液中,配成5#变色溶液。
实施例6:
在通入氮气保护的500ml圆底烧瓶中,将18g(0.1mol)吩嗪加入到120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强力搅拌下滴加61.6ml 20%的正庚基锂的环己烷-乙醚溶液(环己烷:乙醚的体积比=7:3),15分钟内滴加完,反应温度为-24℃(冰盐浴),反应时间为2个小时,然后升温至室温。在室温下,向反应瓶中滴加60.2ml二溴戊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5℃。反应10个小时后,加入200ml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用100ml水洗涤3次,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分馏,分馏出未反应完全的二溴戊烷。剩下的油状物溶解于400ml的热乙醇中,然后重结晶,过滤得浅黄色粉末17.2g。取上述8.0g浅黄色粉末和2.91g 4,4’-联吡啶在氮气保护下,于100ml乙腈中70℃下反应24个小时,冷却后过滤得到固体并将其干燥,得到6.5g盐产品。取上述6g盐产品溶于60ml的DMF中,加入4ml溴代异辛烷,在氮气保护下于85℃下反应12个小时,然后冷却后加入150ml甲苯,使反应物沉淀,接着过滤,再用热乙醇重结晶,然后溶于热乙醇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BF4即得结构式符合通式的(I)目标产物。
本实施例目标产物的结构式:
![]()
反应产物经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分析结果如下:1H-NMR(300MHz, DMSO-D6):δ9.27(dd,4H,J=5.2),δ8.57(dd,4H,J=5.7),δ6.46(dd,4H,J=9.1),δ6.17(dd,4H,J=9.5),δ3.17(m,4H),δ1.52(m,4H),δ1.2~1.5(m,25H),δ0.93 (m,9H)。13C-NMR(75MHz,DMSO-D6): 152.8, 146.1, 136, 123.1, 120, 118, 62.2, 47.9, 39.6, 31.5, 28, 26.5,23.1, 14。MS (EI-LR): 593 (M+)。元素分析:理论值C40H58N42+.2BF4-: C, 61.92; H, 6.01; N,7.81;实测值:C,61.25; H,5.92;N,7.59。
取上述目标产物0.5 g,加入到溶有2.4 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0ml碳酸丙烯酯溶液中,配成6#变色溶液。
实施例7:
在通入氮气保护的500ml圆底烧瓶中,将18g(0.1mol)吩嗪加入到120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强力搅拌下滴加61.6ml含 20%的异丙基锂的环己烷-乙醚溶液(环己烷:乙醚的体积比=7:3),15分钟内滴加完,反应温度为-24℃(冰盐浴),反应时间为2个小时,然后升温至室温。在室温下,向反应瓶中滴加60.2ml二溴戊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5℃。反应10个小时后,加入200ml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用100ml水洗涤3次,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分馏,分馏出未反应完全的二溴戊烷。剩下的油状物溶解于400ml的热乙醇中,然后重结晶,过滤得浅黄色粉末17.2g。取上述8.0g浅黄色粉末和3.35g 4,4’-联吡啶在氮气保护下,于100ml乙腈中70℃下反应24个小时,冷却后过滤得到固体并将其干燥,得到6.5g盐产品。取上述6g盐产品溶于60ml的DMF中,加入4ml溴代正二十烷,在氮气保护中于85℃下反应12个小时,然后冷却后加入150ml甲苯,使反应物沉淀,接着过滤,再用热乙醇重结晶,然后溶于热乙醇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BF4即得结构式符合通式(I)的目标产物。
本实施例目标产物的结构式:
![]()
反应产物经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分析结果如下:1H-NMR(300MHz, DMSO-D6):δ9.45 (dd,4H,J=5.6),δ8.72(dd,4H,J=5.8),δ6.42(dd,4H,J=9.4),δ6.27(dd,4H,J=9.7),δ3.01(t,2H,J=6.5) ,δ2.85 (m,1H),δ1.56(m,2H),δ1.2~1.5(m,46H),δ1.05(d,6H,J=7.4),δ0.86(t,3H,J=7.5)。
13C-NMR(75MHz,DMSO-D6): 149, 146, 135, 122, 120, 118, 62.1, 54.5, 48.1, 30.2, 29, 25.7, 22.6, 14。MS(EI-LR): 705 (M+)。元素分析:理论值C48H74N42+.2BF4-: C, 65.45; H, 8.41; N,6.36;实测值:C,65.03; H,8.35;N,6.41。
取上述目标产物0.3g,加入到溶有1.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0mlγ-丁内酯溶液中,配成7#变色溶液。
应用例
本发明应用例中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主视图及主视图的A-A剖视图参见图8和图9。
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为:
用框胶3将镀有透明导电薄膜2的基片1和镀有导电反射膜5的基片6贴合起来,高温固化成型,形成空腔4,并留有一个灌注孔7,从灌注孔7中灌入变色溶液,然后用UV胶封口,即得电致变色器件。
应用例1
取两片长宽为7×8cm的镀膜玻璃作为基片,用框胶3将镀有ITO膜2的基片1和镀有铬膜5的基片6贴合起来,然后在120℃下烘烤1个小时,形成空腔4,并留有一个灌注孔7,从灌注孔7中灌入1#变色溶液,然后用UV胶封口,即得电致变色器件。通电1.2V做电循环试验,在50000次后,1#变色溶液的变色深度和变色速度不发生明显的退化。
应用例2
取两片长宽为6×20cm的镀膜玻璃作为基片,用框胶3将镀有掺氟的ITO膜2的基片1和镀有银膜5的基片6贴合起来,然后在120℃下烘烤1个小时,形成空腔4,并留有一个灌注孔7,从灌注孔7中灌入2#变色溶液,然后用UV胶封口,即得电致变色器件。通电1.2V做电循环试验,在10000次后,2#变色溶液的变色深度和变色速度不发生明显的退化。
应用例3
取两片长宽为8×15cm的镀膜玻璃作为基片,用框胶3将镀有氧化锌膜2的基片1和镀有钯膜5的基片6贴合起来,然后在120℃下烘烤1个小时,形成空腔4,并留有一个灌注孔7,从灌注孔7中灌入3#变色溶液,然后用UV胶封口,即得电致变色器件。通电1.2V做电循环试验,在100000次后,3#变色溶液的变色深度和变色速度不发生明显的退化。
应用例4
取两片长宽为5×5cm的镀膜玻璃作为基片,用框胶3将镀有氧化锡膜2的基片1和镀有铂膜5的基片6贴合起来,然后在120℃下烘烤1个小时,形成空腔4,并留有一个灌注孔7,从灌注孔7中灌入4#变色溶液,然后用UV胶封口,即得电致变色器件。通电1.2V做电循环试验,在70000次后,4#变色溶液的变色深度和变色速度不发生明显的退化。
应用例5
取两片长宽为10×20cm的镀膜玻璃作为基片,用框胶3将镀有氧化锡膜2的基片1和镀有金膜5的基片6贴合起来,然后在120℃下烘烤1个小时,形成空腔4,并留有一个灌注孔7,从灌注孔7中灌入5#变色溶液,然后用UV胶封口,即得电致变色器件。通电1.2V做电循环试验,在80000次后,5#变色溶液的变色深度和变色速度不发生明显的退化。
应用例6
取两片长宽为15×25cm的镀膜玻璃作为基片,用框胶3将镀有掺氟的氧化锌膜2的基片1和镀有钌膜5的基片6贴合起来,然后在120℃下烘烤1个小时,形成空腔4,并留有一个灌注孔7,从灌注孔7中灌入6#变色溶液,然后用UV胶封口,即得电致变色器件。通电1.2V做电循环试验,在100000次后,6#变色溶液的变色深度和变色速度不发生明显的退化。
应用例7
取两片长宽为12×25cm的镀膜玻璃作为基片,用框胶3将镀有掺氟的氧化锌膜2的基片1和镀有铑膜5的基片6贴合起来,然后在120℃下烘烤1个小时,形成空腔4,并留有一个灌注孔7,从灌注孔7中灌入7#变色溶液,然后用UV胶封口,即得电致变色器件。通电1.2V做电循环试验,在100000次后,7#变色溶液的变色深度和变色速度不发生明显的退化。
上述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的内容,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内容的限制。尽管发明人已经对本发明做了较为详细地列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发明内容部分和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能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和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来替代是显然的,并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因此,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本发明中出现的术语用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阐述和理解,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