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允许外界空气侵入容器内部,能够注出内装物的注出容器,特别是,涉及由成形成一定形状的外层、和能够剥离地叠层于此一外层的内层构成的容器主体,和外套组装于此一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基杯的组合结构而成的注出容器。
背景技术
在从容器注出内装物之际,用手指推压容器的筒部,注出内装物,或利用设在容器的口部的泵等,注出内装物的容器用得很多。
作为注出内装物的容器,有由外层与剥离自如地叠层于此一外层的内层组成,按内装物减少的量,内层从外层剥离并萎缩变形,把外界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的间隙的叠层容器。
但是,在内层能够从外层剥离的叠层结构的容器中,存在着如下问题,即,因为随着内装物的减少,内层减容变形,故流路受减容变形地内层阻碍,内装物流出变得困难,并且随着内装物的减少,即使在推压外层的场合,也难以给减容变形了的内层加压,内装物的顺利的注出操作受到妨碍。
如果内装物的顺利的注出受到妨碍,则内装物的残留量增多,还存在着无法把容器内的内装物用光到最后这样的问题。
此外,因为随着内层的减容变形,容器主体的内部成为减压状态,故外层不能恢复原始状态,存在着外观上的样子不好这样的问题。
此外,存在着如下问题,即,为了形成把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通气孔需要成形机的设计变更等而制造成本提高,为了形成通气孔需要麻烦的后加工操作,直到制品完成所需的处理工作量增多,制造加工变得麻烦。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在叠层结构容器中以能够容易地实现的单向阀机构的提出为技术课题,目的在于据此提供一种维持高的生产率,操作性优良的外观上良好的注出容器。
【发明内容】
用来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本发明当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机构在于,
是内装物的注出容器,
有在外层的内面上,叠层能够从此一外层剥离的内层,在上部设置形成内装物的流路的口筒部,在构成有底筒形的底部的外层的一部分上,开设把外界的空气吸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空气引入口的容器主体,
有外套组装于容器主体底部的基杯,以及
有组装固定于此一基杯的、把外界的空气引入容器主体的底部的空气引入口,防止引入空气的倒流的第1单向阀体。
在本技术方案1所述的机构中,由于如果从容器主体注出内装物,则因内装物的注出,内层减容变形,所以第1单向阀体打开,外界的空气被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
即使在容器主体的底部开设空气引入口,也因为把有底圆筒状的基杯外套于容器主体的底部,故靠基杯强化容器主体的底部,稳定地保持注出容器底部的形态。
如果内层与外层之间被空气充满,则靠第1单向阀体的功能阻断空气引入口与外界的空气的连通,防止引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的倒流,维持空气充满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状态,维持外观上良好的样子。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使容器主体能够挤压变形,在容器主体的口筒部上,设置不允许从容器主体流出的内装物的倒流和外界的空气的流入地开闭流路的第2单向阀体的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如果推压能够挤压的容器主体的筒部,则闭塞流路的第2单向阀体打开,注出内装物。如果解除容器主体的推压,则内装物的注出停止,外层开始靠弹性恢复力恢复原始形状,靠第2单向阀体的功能,第2单向阀体闭塞流路,防止向因推压状态的解除而成为减压状态的容器主体内部的内装物的倒流和外界的空气的侵入。
此时,由于内层保持减容变形的状态不变,恢复原始形状的外层与保持减容变形状态的内层的间隙成为减压状态,第1单向阀体打开,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空气引入口把外界的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靠引入的空气和外层的弹性恢复力使外层迅速地恢复到原始形状。
外层恢复原始形状后,如果再次推压容器主体的筒部,则外层与内层之间成为加压状态,靠第1单向阀体的功能,阻断空气引入口与外界的空气的连通,防止引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的倒流。因此,在推压容器主体的筒部之际,经由存在于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空气,可以可靠地给减容变形了的内层内的内装物加压,再次打开第2单向阀体,从注出口注出内装物。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中,在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底周壁外周面上沿圆周设置凹槽,在此一凹槽中密封地组装O形圈,经由O形圈把基杯密封地外套组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
在本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因为在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底周壁上,以基杯的筒壁作为密封地外套组装的机构,在容器主体的底部密封地组装O形圈,故防止引入容器主体的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空气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底周壁与基杯的筒壁之间漏出。
在使容器主体挤压变形之际,空气不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底周壁与基杯的筒壁之间漏出,经由存在于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可以可靠地通过外层的推压给内装物加压。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2或3所述的发明中,把密封地外套组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基杯制成有底圆筒状,在基杯的杯底板上设置引入外界的空气的通气孔而构成。
在本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密封地外套组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基杯的杯底板上开设通气孔,所以靠基杯稳定地强化容器主体的底部,并且可以良好且简单地进行第1单向阀体的组装。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2、3或4所述的发明中,由作为组装部分的环形片,和经由此一环形片和连接片连接,以此一连接片为基端的摆动位移的阀片来构成第1单向阀体和第2单向阀体。
在本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可以自由地设定连接片的弹力,所以可以稳定地得到想要的灵敏度的单向阀动作,并且发挥可靠的单向阀动作。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2、3或4所述的发明中,由作为组装部分的环形片,和整体连接设置于此一环形片,通过设置窄缝形成阀片功能部分的有缝板来构成第1单向阀体和第2单向阀体。
在本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可以极其简单地构成单向阀体,所以可以简单且廉价地得到单向阀体。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3、4、5或6所述的发明中,外套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底周壁的同时内插于基杯的筒壁,且把基杯密封地外套组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密封筒片由弹性软质材料整体成形于第1单向阀体。
在本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因为用弹性软质材料在第1单向阀体上整体成形密封筒片,故成为由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底周壁与基杯的筒壁夹持密封筒片的状态,防止引入容器主体的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空气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底周壁与基杯的筒壁之间漏出。
本申请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2、4、5、6或7所述的发明中,在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底板壁下面,沿着分模线,使在外层上所形成的切去部开口,作为空气引入口。
在本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中,在靠金属模的夹紧部压扁成形共同挤出的几乎没有相溶性的外层型坯与内层型坯的叠层型坯的切去部上,可以把容易发生的底裂原封不动地用作空气引入口,可以省去麻烦的后加工操作,在外层上形成空气引入口。
在使沿着底部的分模线所形成的切去部开口作为空气引入口的场合,虽然容器主体的底部成为底裂的状态,但是在本发明中,把有底圆筒状的基杯外套于容器主体的底部,强化容器主体的底部,例如,不发生座功能降低等问题,稳定地保持注出容器的底部分的形态。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中,对着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底板壁,在基杯上设置使沿着分模线的推压力作用的推压功能部。
在本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中,靠基杯的推压功能部,如果把基杯外套组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则可以在构成容器主体的底板壁的外层的切去部,沿着分模线使底裂状的窄缝开口,可以把此一开口了的窄缝原封不动用作空气引入口。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2、3、4、5、6、7、8或9所述的发明中,在容器主体的口筒部上,组装形成作为内装物的注出通路的流路与注出口的注出构件。
在本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容器主体的口筒部组装注出构件,所以靠此一注出构件,可以形成想要的注出口,因此根据使用目的可灵活地应对。
即,例如,通过把在前端形成注出口的注出构件制成前端细的筒片状,可以良好地实现滴状地注出内装物,可以最佳地用于眼药等滴下容器。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中,在注出构件的注出口上设置把注出的内装物涂布于目标部位的涂布体。
在本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可以通过利用涂布体把从容器主体内注出的内装物直接涂布于目标部位,所以可以简单地进行内装物的涂布。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中,涂布体是有排列的多个梳齿片,在该梳齿片间有注出内装物的注出孔,在柄部内形成与注出构件的流路连通的注出路的梳子。
在本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内装物注出到梳齿片间,所以照原样使用梳子,可以把内装物涂布于头发,内装物对头发的涂布变得极其简便。
再者,注出孔可以设在内部设有注出路的柄部的一方的侧面或者上面直列且等间隔地立起设置的梳齿片间,可以在各梳齿片内,设置连通到此一梳齿片的高度的中央部的注出路,在此一梳齿片的高度的中央部设置开口于梳齿片的排列方向的注出孔,另外,也可以在形成椭圆形状的柄部的周围立起设置排列的梳齿片,在围绕梳齿片的柄部表面上设置注出内装物的注出孔,以便可以由周围的梳齿片涂布内装物。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中,在柄部一方的侧面上设置梳齿片。
在本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中,因为在柄部的一方的侧面上设置梳齿片,所以与通常的梳子同样,可以握着容器主体的筒部,在梳理头发的状态下,涂布内装物。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中,在柄部的上面设置梳齿片。
在本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柄部的上面立起设置梳齿片,所以整体成形在梳齿片之间有注出内装物的注出孔和梳齿片的梳子变得容易。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中,涂布体是在开设注出口的锥形筒片的上面植设形成的刷子。
在本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中,由于涂布体做成刷子,所以可以利用此一刷子把内装物照原样涂布于表面部分。
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中,在紧密插入容器主体的口筒部的插入筒片的上端,连接设置以上表面为第2单向阀体的阀座面的环形板状的顶壁,在此一顶壁的周缘端部组装立起设置连接于注出构件的连接筒片而构成的中栓塞体。
在本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中,在有注出构件的构成中,可以适当且简单地组装第2单向阀体。
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中,把中栓塞体取为在插入筒片的顶壁的中央部垂下设置开口筒片,在开口筒片上设置在与该开口筒片之间形成内装物流通的通路部的棒体的构成。
在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中,因为经由设置确保来自容器主体的内装物的流通的棒体的中栓塞体,把注出构件组装固定于容器主体的口筒部,故在注出内装物之际,防止从外层剥离的内层受强的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开口筒片堵塞开口部分,即使随着内装物的减少,内层萎缩变形,也可靠地保持内装物的流路,可以直到最后都注出内装物。
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中,把第2单向阀体取为在紧密插入注出构件的注出筒而组装固定的有顶筒片的顶壁上设置形成开口部的窄缝的构成。
在本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中,如果容器主体的内部成为加压状态,则有顶筒片的顶壁的窄缝打开,可以注出内装物,此外,如果容器主体的内部的加压状态消失,则窄缝关闭,即使容器主体的内部成为减压状态,也防止内装物向容器主体内的倒流,可以把阻止外界的空气的侵入的单向阀简单地设在注出构件上。此外,由于可以使有顶筒片的顶壁原封不动地作为阀片发挥功能,所以可以提供直径极小的单向阀,借此能以足够接近的状态把第2单向阀体布置于开设在细的注出筒的前端的注出口上。
技术方案19所述的发明的机构,是在技术方案10或18所述的发明中,内装物是眼药者。
在本技术方案19所述的发明中,因为即使是小的容器也靠第1单向阀体的功能,容器主体的外层迅速地恢复原始形状,故操作性优良,因为靠第2单向阀体的功能外界的空气不侵入内部,故卫生性优秀,作为眼药用的容器是最佳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注出容器的第1实施例的总体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不规则纵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底部部分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口筒部部分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和第2单向阀体的结构例的总体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和第2单向阀体的另一种结构例的总体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2单向阀体的又一种结构例的总体外观立体图。
图8是沿图2中X-X线剖切向视的仰视放大图。
图9(a)是表示分模线上的切去部的底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9(b)是表示把切去部开口成窄缝状的空气引入口的底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半纵剖的总体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推压动作状态的半纵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推压解除后的动作状态的半纵剖视图,图12(b)是图12(a)中所示的状态的底部局部放大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半纵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推压解除后的动作状态的半纵剖视图。
图15是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中栓塞体的仰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半纵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把所组装的涂布体做成纵梳齿状的梳子的例子的总体主视图。
图18是表示把所组装的涂布体做成刷子的例子的主要部位纵剖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注出容器的第1实施例的主视图。
注出容器由容器主体1,组装于容器主体1的口筒部6的注出构件20,组装固定于此一注出构件20的作为涂布体70的梳子72,以及密封地外套于容器主体1的底部的基杯50来构成。
图2是纵剖图1中所示的注出容器的上下部分与容器主体1的一半的图。容器主体1具有推压引起弹性变形和此一变形能够恢复的外层2,和用对此一外层2相溶性低的合成树脂形成的萎缩变形自如地能够剥离的内层3叠层的结构,在筒部4的上部经由肩部5设有短圆筒状的口筒部6。在口筒部6的外周部上刻设螺纹条,在此一螺纹条的上部,沿圆周设有配合槽部和卡固突条(参照图4)。
在筒部4的下端部(参照图3)上,经由阶梯部7连接设置有底筒形状的底部8,在此一底部8的底周壁9的上端部沿圆周设置配合部,并且在此一配合部的下部沿圆周设有配合组装O形圈60的凹槽10,在底部8的外层2上,开口把外界的空气引入内层3与外层2之间的空气引入口13。
如图4中所示,在容器主体1的口筒部6上,设置开闭口筒部6的第2单向阀体41,并且组装固定安装梳子72的注出构件20。再者,梳子72也可以不经由注出构件20而直接组装于容器主体1的口筒部6。
第2单向阀体41由环状的环形片42,和经由连接片43与此一环形片42能够向上下方向摆动地连接设置的圆盘状的阀片44来构成,靠作为组装构件的中栓塞体30组装于口筒部6的开口部。
中栓塞体30的构成为,从环状的顶壁32垂下设置插入口筒部6内的插入筒片31,在顶壁32的周端部,垂下设置外套于口筒部6、卡固于口筒部6的卡固槽部且卡固于突周条的卡固筒片34,在顶壁32的外周端,立起设置连接筒片35。
在连接筒片35的内周部形成推压环形片42的上端面、防止第2单向阀体41的浮起的卡固突条,环形片42密封地组装于连接筒片35内的顶壁32上表面,阀片44紧密接触于顶壁32上表面而密闭插入筒片31的上端开口部,据此闭塞口筒部6,防止内装物的倒流和外界的空气的流入。
注出构件20构成包括:密封地插入组装于中栓塞体30的连接筒片35的插入筒片22,在内周面上刻设与口筒部6的螺纹条螺纹配合的螺纹槽的组装筒21,经由顶板23连接设置且从外侧覆盖组装筒21的外框筒27,从顶板23立起设置且构成内装物的流路29的圆筒状的注出筒24。在注出筒24的内周面上,在下位经由沿圆周突出设置成内突缘状的突缘部立起设置内筒片28,在上位设有配合内周条。
在注出筒24上,密封地组装着设置多个梳齿片73的梳子72。梳子72包括形成与注出构件20的流路29连通的注出路76的柄部75,在此一柄部75的下端垂下设置的组装筒片77,在柄部75的一方的侧面上,直列且等间隔地立起设置的多个梳齿片73,以及在梳齿片73之间注出在注出路76中流通来的内装物的多个注出孔74。再者,注出孔74,不仅可以设在梳齿片73之间,也可以设在例如在梳齿片73内,形成连通到此一梳齿片73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注出路76,梳齿片73的排列方向一侧的侧面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另外,只要是可以把内装物传过梳齿片73涂布于头发的位置就可以了。
梳子72的组装筒片77,紧密配合于注出筒24的内筒片28,设在组装筒片77的外周面上的配合外周条,通过与设在注出筒24的内周面上的配合内周条密封地配合,提高密封性地密封地配合组装注出构件20与梳子72。
如图3中所示,有底圆筒状的基杯50由外套于底部8的底周壁9的筒壁51,和设置成为外界的空气的流入路的通气孔54的杯底板53来构成。在筒壁51的内周面上部,设有与底周壁9的配合部配合的卡固周条。如果把基杯50外套于容器主体1的底部8,则配合部与卡固周条配合,并且O形圈60紧密接触于筒壁51的内周面,筒壁51的上端碰到阶梯部7,成为密封地外套组装的构成。
在基杯50的通气孔54的周围,立起设置组装保持开闭通气孔54的第1单向阀体40的短筒状的组装筒片55。
图8是图2的横截面X-X向视图,是外套了基杯50的容器主体1的仰视图。基杯50的筒壁51成为沿着分模线P的方向的尺寸大于沿着与分模线P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对着底部8的椭圆形状的底板壁11,设有比底板壁11的沿着分模线P方向的尺寸短的尺寸的直径的制成正圆筒形状的推压功能部52。
如图9(a)中所示,在底部8的底板壁11上,沿着分模线P,突条状地形成密封内层3与外层2的切去部12。
如图9(b)中所示,如果强拉地把设置推压功能部52的基杯50外套组装于底部8,则推压功能部52推压沿着分模线P的突条状的切去部12,窄缝状地打开切去部12。把此一打开的窄缝用作空气引入口13。
因为在基杯50上设置推压功能部52,故在把基杯50外套组装于容器主体1的底部8的一个工序中,可以在底部8上形成空气引入口13,减少工序数,可以提高生产率。再者,不限于本例,也可在外套组装基杯50前,推压切去部12形成空气引入口13,然后,把基杯50外套组装于底部8。
即使在打开切去部12制成底裂状的空气引入口13的场合,因为在底部8上,外套组装有底圆筒状的基杯50,故此一基杯50作为外壳体发挥功能,强化底部8的机械强度,所以不产生底部8的座功能降低等问题。
第1单向阀体40连接设置紧密插入基杯50的组装筒片55的组装环状的环形片42,和经由此一环形片42与连接片43,紧密接触于开设通气孔54的杯底板53的上表面的圆盘状的阀片44。阀片44能够以连接片43为基端朝上下方向摆动,作为单向阀发挥功能。
染发剂等内装物,通过容器主体1的筒部4的推压,无论梳子72朝哪个方向,内层3内都可靠地成为加压状态,通过第2单向阀体41的功能,因为口筒部6被打开,故流过注出构件20的流路29和梳子72的注出路76,从注出孔74被注出,靠梳齿片73一边梳理一边涂布于头发。
如果解除筒部4的推压,则通过外层2的复原,处于加压状态的内层3内成为减压状态,虽然起吸引越过第2单向阀体41流出的内装物与外界的空气的作用,但是通过第2单向阀体41的功能,不把外界的空气吸引到内层3内,不允许内装物向内层3内的倒流。
此外,如果解除筒部4的推压,则虽然外层2靠弹性恢复力开始恢复原始形状,但是因为从外层2剥离的内层3通过第2单向阀体41的功能,不允许外界的空气侵入,成为萎缩状地减容变形的状态,外层2与内层3之间成为减压状态。
如果外层2与内层3之间成为减压状态,则堵住通气孔54的第1单向阀体40的阀片44以连接片43为基端摆动,基杯50的通气孔54被打开,从此一通气孔54引入外界的空气到空气引入口13,空气流入外层2与内层3之间,使外层2迅速地恢复原始形状。
如果再次推压容器主体1的筒部4,则通过第1单向阀体40的功能,通气孔54被堵住,防止引入外层2与内层3之间的空气的流出。
因为基杯50经由设在容器主体1的底部8的凹槽10中的O形圈60,密封地外套于底部8,故底部8与基杯50的严密性提高,不让从通气孔54引入的空气向外部漏出。
因此,如果推压筒部4,则经由存在于外层2与内层3之间的空气,可靠地给萎缩变形的内层3的内装物加压,再次打开第2单向阀体41,可以一边用梳齿片73梳理,一边从注出孔74可靠地注出内装物,把内装物涂布于头发。
图5是表示第1单向阀体40和第2单向阀体41的实施例的俯视图。两个单向阀体40和41连接设置紧密插入基杯50的筒壁51或者中栓塞体30的连接筒片35的组装环状的环形片42,和经由此一环形片42与连接片43,紧密接触于开设通气孔54的杯底板53的上表面或者中栓塞体30的顶壁32上表面的圆盘状的阀片44。阀片44能够以连接片52为基端朝上下方向摆动,作为单向阀发挥功能。
此外,图6示出另一种两个单向阀体40、41的结构例,两个单向阀体40、41在连接设置于成为组装部分的环形片42的下端的有缝板47上,形成十字形窄缝49,成为使此一窄缝49对着基杯50的通气孔54,或者中栓塞体30形成的开口部的有缝阀体的结构。此外,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是实现作为单向阀的功能的各种结构就可以了。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注出容器构成包括:与第1实施例同一结构的容器主体1,组装于容器主体1的口筒部6的注出构件20,由组装于注出构件20内部的有顶筒片48所构成的第2单向阀体41,以及基杯50和第1单向阀体40的组装物来构成。再者,在容器主体1和注出构件20上,盖配着盖子80。
注出构件20设有紧密插入口筒部6的插入筒片22,搭载于从此一插入筒片22沿圆周设置的口筒部的上端面的外突缘状的顶板23,从此一顶板23向上慢慢缩径地立设,与口筒部6连通形成内装物的流路29的前端细筒状的注出筒24,以及开口于此一注出筒24的上端的、滴状地注出内装物的注出口25。
在注出构件20的流路29中,设有第2单向阀体41。如图10中所示,第2单向阀体41由组装固定于形成流路29的注出构件20的炮弹形状的有顶筒片48,和设在此一有顶筒片48的前端部的窄缝49来构成,是窄缝阀。
图11是表示挤压变形容器主体1的筒部4之际的注出容器的动作状态的图。如图11中所示,如果推压筒部4,则内层3内成为加压状态,作为窄缝阀的第2单向阀体41的窄缝49打开,从注出口25滴状地注出作为内装物的眼药液。
如果解除筒部4的推压,则处于加压状态的内层3成为减压状态,起吸引外界的空气的作用,但是此时,因为通过第2单向阀体41的功能,窄缝49闭塞,故不把外界的空气吸引到内层3内,防止内装物的倒流。
此外,由于如果解除筒部4的推压,则外层2,靠自己形状保持能力,将弹性恢复原始形状,而内层3不吸收外界的空气,萎缩状地减容变形的状态不变,所以外层2与内层3之间形成间隙,将弹性复原(参照图12(a))。
因为此一外层2的弹性复原的力,外层2与内层3之间成为减压状态,第1单向阀体40的阀片44以连接片43为基端摆动,基杯50的通气孔54被打开,从此一通气孔54把外界的空气引入空气引入口13,把外界空气引入外层2与内层3之间(参照图12(b))。
如果再次推压容器主体1的筒部4,则因为外层2与内层3之间成为加压状态,故通过第1单向阀体40的功能,通气孔54被阀片44闭塞,阻断空气引入口13与外界空气的流通,防止引入外层2与内层3之间的空气的倒流。
因此,通过外层2的推压,经由存在于外层2与内层3之间的空气,可靠地给萎缩变形的内层3内的内装液加压,第2单向阀体41的窄缝49再次打开,从注出口25注出内装物。
图13是包含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的图。
如图13中所示,在容器主体1的口筒部6上,组装固定着设置伸出到容器主体1内的纵向大致中间位置的棒体36的中栓塞体30。再者,棒体36的长度不限定于容器主体1内的纵向中间位置,如果有使内装物在与开口筒片33之间流通的通路部,则可以使棒体36的下端部成为中栓塞体30附近的长度,也可以使棒体36的下端部到达底部8。
中栓塞体30有插入容器主体1的口筒部6的有顶圆筒状的插入筒片31,在插入筒片31的顶壁32的中央部分,垂下设置开口筒片33,在此一开口筒片33上设置端面十字形地交叉的棒体36在棒体36与开口筒片33之间形成内装液流通的流路(参照图15),从顶壁32的周端缘立起设置着连接筒片35。棒体36端面不仅是十字形,只要能够在与开口筒片33之间形成通路部,前端可以是直的,此外,也可以是端面王字形的,棒体36的形状任意。
注出构件20把插入筒片22插入中栓塞体30的连接筒片35内,密封地组装固定。棒体36即使在随着内装物的减少,内层3进行挠曲变形的场合,也可靠地保持内装物的流出的流路。
在中栓塞体30的连接筒片35的内部,设有图5中所示的结构的第2单向阀体41。
此外,在基杯50内,在图5中所示的结构上,设有增加用弹性软质材料整体形成从环形片42的上端经由外突缘片45立起设置的密封筒片46的构成的第1单向阀体40。
密封筒片46外套于容器主体1的底部8的底周壁9,并且内插于基杯50的筒壁51,因为成为软质弹性材料制的密封筒片46被底周壁9与筒壁51所夹持的状态,故外界空气不从底周壁9与筒壁51之间侵入,此外,不让从通气孔54引入的空气向外部漏出。
即,通过第1单向阀体40的单向阀功能,不让从通气孔54引入的外界空气向外部漏出,可靠地保持于减容变形的内层3与外层2之间(参照图14)。
此外,在挤压变形容器主体1之际,不让空气从与外套于容器主体1的底部8的基杯50之间漏出,通过第1单向阀体40的功能,防止来自通气孔54的空气的倒流,靠外层2的推压可靠地给内装物加压,可以维持注出容器的顺利的注出操作。
图16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在容器主体1的底部8上设置扩大的阶梯部7,在外套于底部8的基杯50的筒壁51的外周上,从杯底板53立起设置使上端面从下方接触阶梯部7的周端缘的外筒片56。
作为第1单向阀体40使用图6中所示的,由环形片42与有窄缝49的有缝板47组成的结构的阀体,此外作为第2单向阀体4 1使用图7中所示的,用有顶筒片48所构成的结构的阀体,总体的结构简单,可充分地小型化,而且可以廉价地得到。
因为容器主体1的底部8成为用基杯50的筒壁51和外筒片56双重覆盖的状态,故进一步提高基杯50的作为外壳体的强化功能,容器主体1的底部8机械上稳定,不产生底部8纵弯等问题。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组装于注出容器的涂布体7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如图17中所示,由于在柄部75的上面立起设置梳齿片73,所以梳子72的整体成形是可能的,此外因为内装物的注出通路的关系,可以在各梳齿片73间,大致均等地注出内装物。
图18示出本发明的组装于注出容器的涂布体70的又一个实施例,在中栓塞体30的连接筒片35的外周面上刻设螺纹条。注出构件20垂下设置插入组装于连接筒片35的插入筒片22,从此一插入筒片22经由顶板23,设置设有与连接筒片35的螺纹条螺纹配合的卡固周条的组装筒片21,在插入筒片22的内周上,设置慢慢下降缩径的锥形筒片26,在此一锥形筒片26的下端开设注出口25,在锥形筒片26的圆锥状的上表面设有植毛的刷子71。再者,涂布体70可以直接安装于容器本体1的口筒部6,另外,如后所述可用种种形态的涂布体。
因为在注出构件20上设置涂布体70,故可以挤压变形容器主体1,从刷子状的涂布体70直接在对象物上涂布从注出口25注出的内装物,注出容器的便利性、操作性提高。再者,涂布体70不限于刷子状,最好是设置多孔性质的海绵状涂布体,有按摩效果的前端部球弧状涂布体等,具有适应收容于注出容器的内装物的用途的功能的涂布体。
本发明,由于取为上述构成,收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所述发明中,由于通过第1单向阀体的功能,使空气迅速地侵入外层与剥离的内层之间,所以外层迅速地恢复原始形状,可以维持良好的外观形状。
即使在容器主体的底部开设空气引入口,也因为外套基杯,强化容器主体的底部,故可以稳定地维持容器主体的底部分的形态。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通过第2单向阀体的功能,如果挤压变形容器主体,则注出内装物,如果解除容器主体的推压,则可以防止内装物向容器主体内部的倒流和外界的空气的侵入。此外,通过第1单向阀体的功能,因为空气充满减容变形的内层与外层之间,故可以靠外层的推压给内装物可靠地加压,顺利地注出内装物直到最后,可以提供注出操作性优秀的注出容器。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因为经由O形圈,基杯外套组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故可以可靠且简单地得到基杯对底部的紧密的组装。
此外,在使容器主体挤压变形之际,流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空气不漏出,靠外层的推压可靠地给内层的内装物加压,可以维持内装物的顺利的注出操作性。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密封地外套组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基杯的杯底板上开设通气孔,所以靠基杯稳定地强化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同时,可以良好且简单地进行第1单向阀体的组装。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可以自由地设定连接片的弹力,所以可以稳定地得到想要的灵敏度的单向阀动作,并且由于可以得到可靠的单向阀动作,所以可以得到注出容器的稳定而良好的动作。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可以极其简单地构成单向阀体,所以可以简单且廉价地得到单向阀体。
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由于靠作为必须构成部分的第1单向阀体的一部分的密封筒片,可以将基杯密封地组装于容器主体,所以可以简化基杯对容器主体的紧密的组装需要的构成。
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中,在注出容器的底部,不发生机械强度的降低,可以简单且适当地形成空气引入口。
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中,由于通过基杯对容器主体的组装,可以在容器主体的底部开设空气引入口,所以不需要空气引入口开设用的专用的作业工序,因此,可以简化注出容器的制造工序。
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容器主体的口筒部组装注出构件,所以靠此一注出构件,可以形成想要的注出口,因此可根据使用目的灵活地应对。
即,例如,通过把在前端形成注出口的注出构件部分制成前端细的筒片状,可以良好地实现滴状地注出内装物,可以最佳地用于眼药等滴下容器。
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可以通过利用涂布体把从容器主体内注出的内装物直接涂布于目标部位,所以可以简单地进行内装物的涂布。
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内装物注出到梳齿片间,所以照原样使用梳子,可以把内装物涂布于头发,内装物对头发的涂布变得极其简便。
在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中,因为在柄部的一方的侧面上设置梳齿片,所以与通常的梳子同样,可以握着容器主体的筒部,在梳理头发的状态下,涂布内装物。
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柄部的上面立起设置梳齿片,所以整体成形在梳齿片之间有注出内装物的注出孔和梳齿片的梳子变得容易。
在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中,由于涂布体做成刷子,所以可以利用此一刷子把内装物照原样涂布于表面部分。
在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中,在有注出构件的构成中,可以适当且简单地组装第2单向阀体,因此,可以简化组装第2单向阀体用的结构。
在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可以把内装物没有浪费地可靠地注出直到最后,所以可以直到最后都良好地维持内装物的注出消费状态。
在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可以以极其简单的结构得到第2单向阀体,此外可以提供直径极小的单向阀,所以在细的注出筒的前端所开设的注出口上,能以足够接近的状态布置第2单向阀体,因此,可以减少残留于第2单向阀体的外侧的内装物的量。
在技术方案19所述的发明中,因为即使是小的容器,靠第1单向阀体的功能,容器主体的外层也迅速地恢复原始形状,故操作性优良,因为靠第2单向阀体的功能外界的空气不侵入内部,故卫生性优秀,作为眼药用的容器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