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苯酮胺衍生物.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933511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6450.9

申请日:

2009.06.26

公开号:

CN101928274A

公开日:

2010.12.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C07D 317/58收件人:万华印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7D 317/5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广州市众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开发区天辰大街2518号变更后权利人:510000 广东省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掬泉路3号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E区E413号房登记生效日:20110908|||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C07D 317/5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黄振华 宋运涛变更后:万华印 李茹冰 万德夫 付岩霖 李若冰 万黎霞 李敏 李永贺 周力践 刘铁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317/58申请日:20090626|||公开

IPC分类号:

C07D317/58; C07C217/60; C07C233/43; C07D405/12; C07D213/74; A61K31/36; A61K31/137; A61K31/167; A61K31/443; A61K31/44; A61P9/00

主分类号:

C07D317/58

申请人:

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振华; 宋运涛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开发区天辰大街25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式(I)所示的椒苯酮胺衍生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异构体:其中R1、R2、R3、R4、R5、R6、R7、R8、m和n如说明书中所定义;本发明还涉及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1.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异构体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代表氢原子,羧基,氨基,C1-6烷基胺基,二(C1-6烷基)胺基,硝基,氰基,羟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磺酸胺基,卤素原子,未被取代或被羧基、氨基、硝基、氰基、羟基、磺酸基、氨甲酰基、氨基磺酰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2-6烷基酰胺基、芳基C1-6烷基或杂环基C1-6烷基;R2与R3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C1-6烷基,C1-6烷氧基,或者R2、R3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R4和R5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羟基,卤素原子,C1-6烷基,C1-6烷氧基,或者R4、R5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R2与R3成环时,R4和R5为链状基团,R4与R5成环时,R2和R3为链状基团;R6代表氢原子,未被取代或被羧基、氨基、硝基、氰基、羟基、磺酸基、氨甲酰基、氨基磺酰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芳基C1-6烷基或杂环基C1-6烷基;R7和R8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C1-6烷基,或者R7、R8与其相邻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五元或六元杂环;m为1、2、3或4;n为0、1、2或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代表氢原子,羧基,氨基,C1-4烷基胺基,二(C1-4烷基)胺基,羟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卤素原子,未被取代或被羧基、氨基、羟基、磺酸基、氨甲酰基、氨基磺酰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1-4烷基、C1-4烷氧基或C2-4烷基酰胺基;R2与R3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C1-4烷基,或者R2、R3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R4和R5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C1-4烷基,或者R4、R5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R2与R3成环时,R4和R5为链状基团,R4与R5成环时,R2和R3为链状基团;R6代表氢原子或C1-4烷基;R7和R8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C1-4烷基,或者R7、R8与其相邻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五元或六元环;m为1、2、3或4;n为0、1、2或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代表氢原子,羟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胺基,氨基,甲氨基;R2与R3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甲基,乙基,或者R2、R3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R4与R5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甲基,乙基,或者R4、R5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R2与R3成环时,R4和R5为链状基团,R4与R5成环时,R2和R3为链状基团;R6代表甲基;R7和R8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甲基,乙基,或者R7、R8与其相邻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五元杂环;m为1;n为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代表羟基,甲氧基,甲酰胺基,氨基;R2与R3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甲基,或者R2、R3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R4与R5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甲基,或者R4、R5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R2与R3成环时,R4和R5为链状基团,R4与R5成环时,R2和R3为链状基团;R6代表甲基;R7和R8分别独立代表甲基,或者R7、R8与其相邻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1,3-二氧杂环戊烯;m为1;n为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为:(E)-N-[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E)-N-[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E)-N-[3-(6-羟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E)-N-[3-(6-氨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E)-N-[3-(6-羟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E)-N-[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E)-N-[3-(6-氨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E)-N-[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E)-2-[4-(羟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E)-2-[4-(甲氧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E)-2-[4-(胺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E)-2-[4-(乙酰胺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E)-2-[4-(羟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E)-2-[4-(甲氧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E)-2-[4-(胺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和(E)-2-[4-(乙酰胺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酸式加成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氢溴酸盐,草酸盐,琥珀酸盐。8.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一种或多种药用载体和/或稀释剂的药物组合物,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一剂型。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每单位制剂含有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1mg~1000mg作为必需的活性成分。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合物、其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椒苯酮胺衍生物

1、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椒苯酮胺衍生物、其异构体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2、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死亡率高。心肌梗死和心肌再灌注损伤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的实验研究表明钙拮抗剂与自由基清除剂有治疗心肌梗死和对抗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然而,大多数钙拮抗剂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功能,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自由基清除剂对心脏功能没有直接的影响,其临床效果尚未被确认。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强心、扩血管和利尿。强心药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保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扩血管药和利尿剂通过降低心脏负荷,保护心脏功能。然而,强心甙、儿茶酚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等各类型强心药的毒副反应较大,因为他们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达到增强心肌收缩力的效应,这就易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存在致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利尿剂曾作为首选药用于心力衰竭,但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兼具有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其正性肌力作用可使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增高,细胞内钙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但米力农易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存在致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钙增敏剂是一类能增强心肌细胞对Ca2+敏感性的药物,即在不增加Ca2+的正常生理浓度的情况下能使心肌产生更强的收缩力,以达到强心的目的,减少因Ca2+浓度增高而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肌细胞损伤等副作用。盐酸椒苯酮胺为一种钙增敏剂,能够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对Ca2+的敏感性,但不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不抑制Na+,K+-ATP酶与磷酸二酯酶(PDE),不增加心肌cAMP含量,也不影响肌浆网Ca2+,Mg2+-ATP酶。盐酸椒苯酮胺结构如下:

盐酸椒苯酮胺

然而,由于椒苯酮胺的代谢不稳定性,疗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代谢产物还可能具有细胞毒作用;盐酸椒苯酮胺的血浆半衰期较短,需频繁给药维持血药浓度,但其主要为注射剂,长期用药可能会导致注射部位血管病变,不仅限制了临床的应用还为病人用药带来一定的风险;开发疗效更好的,效果明显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新药物成为目前临床的迫切需要。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疗效更好、长效、安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化合物,具有更强的强心扩血管作用,疗效明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异构体:

其中:R1代表氢原子,羧基,氨基,C1-6烷基胺基,二(C1-6烷基)胺基,硝基,氰基,羟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磺酸胺基,卤素原子,未被取代或被羧基、氨基、硝基、氰基、羟基、磺酸基、氨甲酰基、氨基磺酰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2-6烷基酰胺基、芳基C1-6烷基或杂环基C1-6烷基;

R2与R3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C1-6烷基,C1-6烷氧基,或者R2、R3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

R4和R5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羟基,卤素原子,C1-6烷基,C1-6烷氧基,或者R4、R5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

R2与R3成环时,R4和R5为链状基团,R4与R5成环时,R2和R3为链状基团;

R6代表氢原子,未被取代或被羧基、氨基、硝基、氰基、羟基、磺酸基、氨甲酰基、氨基磺酰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芳基C1-6烷基或杂环基C1-6烷基;

R7和R8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C1-6烷基,或者R7、R8与其相邻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五元或六元杂环;

m为1、2、3或4;

n为0、1、2或3。

优选的化合物为:

其中:R1代表氢原子,羧基,氨基,C1-4烷基胺基,二(C1-4烷基)胺基,羟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卤素原子,未被取代或被羧基、氨基、羟基、磺酸基、氨甲酰基、氨基磺酰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1-4烷基、C1-4烷氧基或C2-4烷基酰胺基;

R2与R3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C1-4烷基,或者R2、R3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

R4和R5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C1-4烷基,或者R4、R5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

R2与R3成环时,R4和R5为链状基团,R4与R5成环时,R2和R3为链状基团;

R6代表氢原子或C1-4烷基;

R7和R8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C1-4烷基,或者R7、R8与其相邻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五元或六元环;

m为1、2、3或4;

n为0、1、2或3。

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

其中:R1代表氢原子,羟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胺基,氨基,甲氨基;

R2与R3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甲基,乙基,或者R2、R3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

R4与R5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甲基,乙基,或者R4、R5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

R2与R3成环时,R4和R5为链状基团,R4与R5成环时,R2和R3为链状基团;

R6代表甲基;

R7和R8分别独立代表氢原子,甲基,乙基,或者R7、R8与其相邻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五元杂环;

m为1;n为1。

再进一步优选化合物为:

其中:R1代表羟基,甲氧基,甲酰胺基,氨基;

R2与R3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甲基,或者R2、R3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

R4与R5分别独立的代表氢原子,甲基,或者R4、R5与其相邻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苯环或不饱和六元杂环,

R2与R3成环时,R4和R5为链状基团,R4与R5成环时,R2和R3为链状基团;

R6代表甲基;

R7和R8分别独立代表甲基,或者R7、R8与其相邻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1,3-二氧杂环戊烯;

m为1;n为1。

本发明所述“C1-6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2-甲基丁基、新戊基、3-戊基、正己基、4-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1-甲基戊基、3,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1-甲基-2-甲基丙基、环丙基、环丁基、1-甲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本发明所述“C1-6烷氧基”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正己氧基等。是指烷基以共价键连接到氧原子,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异丁氧基、异戊氧基等、环丙氧基、环戊氧基、环己氧基等。

本发明所述“C2-6烯基”是指含有双键的碳原子数为2-6的直链或支链或环状的烯基,例如可以为乙烯基、1-丙烯基、1-丙基-2-烯、2-丙烯基、1-丁烯基、1-丁基-2-烯、1-丁基-3-烯、1-甲基-1-丙烯基、2-甲基-1-丙烯基、1-甲基-1-丙基-2-烯、2-甲基-1-丙基-2-烯、1-戊烯基、1-戊基-2-烯、1-戊基-3-烯、1-戊基-4-烯、1-甲基-1-丁烯基、2-甲基-1-丁烯基、3-甲基-1-丁烯基、1-甲基-1-丁基-2-烯、2-甲基-1-丁基-2-烯、3-甲基-1-丁基-2-烯、1-甲基-1-丁基-3-烯、2-甲基-1-丁基-3-烯、3-甲基-1-丁基-3-烯、1-己烯基、1-己基-2-烯、1-己基-3-烯、1-己基-4-烯、1-己基-5-烯、1-甲基-1-戊烯基、2-甲基-1-戊烯基、3-甲基-1-戊烯基、4-甲基-1-戊烯基、1-甲基-1-戊基-2-烯、2-甲基-1-戊基-2-烯、3-甲基-1-戊基-2-烯、4-甲基-1-戊基-2-烯、1-甲基-1-戊基3-烯、2-甲基-1-戊基-3-烯、3-甲基-1-戊基-3-烯、4-甲基-1-戊基-3-烯、1-甲基-1-戊基-4-烯、2-甲基-1-戊基-4-烯、3-甲基-1-戊基-4-烯、4-甲基-1-戊基-4-烯、环丁烯基、环戊烯基、环戊二烯基、环己烯基、环己二烯基等。

本发明所述“C2-6炔基”是指含有三键的碳原子数为2-6的直链或支链或环状的炔基,例如可以为乙炔基、1-丙炔基、1-丙基-2-炔、1-丁炔基、1-丁基-2-炔、1-丁基-3-炔、1-戊炔基、1-戊基-2-炔、1-戊基-3-炔、1-戊基-4-炔、3-甲基-1-丁炔基、1-甲基-1-丁基-2-炔、1-甲基-1-丁基-3-炔、2-甲基-1-丁基-3-炔、1-己炔基、1-己基-2-炔、1-己基-3-炔、1-己基-4-炔、1-己基-5-炔、3-甲基-1-戊炔基、4-甲基-1-戊炔基、1-甲基-1-戊基-2-炔、4-甲基-1-戊基-2-炔、1-甲基-1-戊基-3-炔、2-甲基-1-戊基-3-炔等。

本发明所述的“芳基”是指芳香族环例如苯基、取代的苯基(例如苄基、苯乙基)以及稠和的芳香环例如萘基等。

本发明所述“C2-6烷酰胺基”为乙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酰胺基、戊酰胺基、己酰胺基等。

本发明所述“卤素原子”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发明所述的“芳环”是指芳香族环例如苯基、取代的苯基(例如苄基、苯乙基)以及稠和的芳香环例如萘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杂环”指“3-8元饱和或不饱和的单杂环”和“8-14元饱和或不饱和的稠杂环”。“3-8元饱和或不饱和的单杂环”包括:(1)环中含有1-4个氮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3-8元单杂环,例如氮杂环丙烷、2H-氮杂环丙烷、二氮杂环丙烷、3H-二氮杂环丙烯、氮杂环丁烷、1,2-二氮杂环丁烷、氮杂环丁二烯、1,2-二氮杂环丁烯、吡咯、二氢吡咯、吡咯烷、咪唑、4,5-二氢咪唑、咪唑烷、吡唑、4,5-二氢吡唑、吡唑烷、1,2,3-三唑、1,2,4-三唑、四唑、吡啶、2-吡啶酮、4-吡啶酮、氢化吡啶酮、哌啶、哒嗪、嘧啶、吡嗪、哌嗪、1,2,3-三嗪、1,2,4-三嗪、1,3,5-三嗪、1,2,4,5-四嗪、氮杂环庚三烯、1,2-二氮杂环庚三烯、1,3-二氮杂环庚三烯、1,4-二氮杂环庚三烯、氮杂环辛四烯、1,4-二氢-1,4-二氮杂环辛三烯等,优选吡咯、吡啶;(2)环中含有1-2个氧原子或硫原子饱和或不饱和的3-8元单杂环,例如环氧乙烷、二氧杂环丙烷、硫杂环丙烷、氧杂环丁烷、1,2-二氧杂环丁烷、硫杂环丁烷、1,2-二硫杂环丁烯、呋喃、四氢呋喃、噻吩、2,5-二氢噻吩、四氢噻吩、1,3-二氧杂环戊烷、1,3-二氧杂环戊烯、1,2-二硫杂环戊烯、1,3-二硫杂环戊烷、2H-吡喃、2H-吡喃-2-酮、3,4-二氢-2H-吡喃、4H-吡喃、四氢吡喃、4H-吡喃-4-酮、1,4-二氧杂环己二烯、1,4-二硫杂环己二烯、1,4-氧硫杂环己二烯、1,4-二氧杂环己烷、1,3-二氧杂环己烷、1,3-氧硫杂环己烷、氧杂环庚三烯、硫杂环庚三烯、1,4-二氧杂环辛三烯等,优选呋喃、噻吩;(3)环中含有1-2个氧原子或硫原子和1-3个氮原子饱和或不饱和的3-8元单杂环,例如氧氮杂环丙烷、噁唑、4,5-二氢噁唑、异噁唑、4,5-二氢异噁唑、2,3-二氢异噁唑、1,2,3-噁二唑、1,2,5-噁二唑、噻唑、4,5-二氢噻唑、异噻唑、1,2,3-噻二唑、1,2,4-噻二唑、1,3,4-噻二唑、2H-1,2-噁嗪、4H-1,2-噁嗪、6H-1,2-噁嗪、2H-1,3-噁嗪、4H-1,3-噁嗪、5,6-二氢-4H-1,3-噁嗪、6H-1,3-噁嗪、2H-1,4-噁嗪、4H-1,4-噁嗪、2H-1,3-噻嗪、4H-1,3-噻嗪、5,6-二氢-4H-1,3-噻嗪、6H-1,3-噻嗪、2H-1,4-噻嗪、4H-1,4-噻嗪、吗啉等,优选噻唑、1,2,4-噻二唑、1,3,4-噻二唑。所述的“8-14元饱和或不饱和的稠杂环”包括:(1)环中含有1-5个氮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8-14元稠杂环,例如吲哚、异吲哚、咔唑、苯并咪唑、吲唑、苯并三唑、四氢咪唑并[4,5-c]吡啶、喹啉、异喹啉、2-喹啉酮、4-喹啉酮、1-异喹啉酮、吖啶、菲啶、噌啉、酞嗪、喹唑啉、3,4-二氢喹唑啉、喹喔啉、1,2-二氢喹喔啉、1,8-萘啶、1,7-萘啶、1,6-萘啶、1,5-萘啶、2,7-萘啶、2,6-萘啶、嘌呤、蝶啶、吩嗪等,优选苯并咪唑、喹啉;(2)环中含有1-2个氧原子或硫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8-14元稠杂环,例如苯并[b]呋喃、异苯并[b]呋喃、二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苯并[c]噻吩、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2H-色原烯、2H-色原烯-2-酮、4H-色烯、4H-色烯-4-酮、色满等,优选苯并[b]呋喃、异苯并[b]呋喃、苯并[b]噻吩、苯并[c]噻吩;(3)环中含有1-2氧原子或硫原子和1-3个氮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8-14元稠杂环,例如苯并噁唑、苯并噻唑、4H-1,3-苯并噁嗪、吩嗪、吩噻嗪、4,6-二氢-1H-呋喃并[3,4-d]咪唑、4,6-二氢-1H-噻吩并[3,4-d]咪唑、4,6-二氢-1H-吡咯并[3,4-d]咪唑、4,5,6,7-四氢-1H-苯并[d]咪唑等,优选苯并噁唑、苯并噻唑。

更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如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反应方程式如下,但不仅限于下列方法:

方案一:R2与R3成环,R4和R5为链状基团时:

反应步骤为:

步骤1化合物A的制备

于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三苯正膦基亚甲基甲酸乙酯(原料2),苯,搅拌升温至回流,然后分批加入原料1,保温搅拌反应。反应毕,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化合物A。

步骤2化合物B的制备

氮气保护下,于密封、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上步所得化合物A,甲苯,降低温度,缓慢滴加预冷的1M二异丁基氢化铝。反应完毕后,小心加入冷的2N盐酸,搅拌后倾入冰水中,分出油层。水层再用二氯甲烷提取,合并有机层,经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化合物B。

步骤3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上步所得化合物B,搅拌溶解后,在氮气保护下,降温,加入氰基硼氢化钠,搅拌后,加入原料3和甲苯溶液。加毕,搅拌反应,然后再升温,再搅拌反应。停止反应,冰浴冷却下缓慢加入2N盐酸,搅拌后,静置,分出有机层。水层用乙醚洗涤后,用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碱性,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向剩余物中加入乙酸乙酯,加热搅拌回流数分钟,冷却,得目标化合物I。

反应方程式中的R1、R6、R7、R8、m和n如上文所述。

方案二,R4与R5成环,R2和R3为链状基团时:

反应步骤为:

步骤1化合物C的制备

于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4-氯-吡啶甲酸甲酯和原料4,二氯甲烷,搅拌加热至回流,然后于搅拌下滴加入三乙胺,滴毕,保温搅拌反应,反应毕,冷却,过滤,将滤液依次用水,稀盐酸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溶剂,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化合物C。

步骤2化合物D的制备

氮气保护下,于密封、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C,甲苯,降低温度,缓慢滴加预冷的1M二异丁基氢化铝,反应完毕后,小心加入冷的HCl,搅拌后倾入冰水中,分出油层,水层再用二氯甲烷提取,合并有机层,经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化合物D。

步骤3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原料5,无水甲苯,搅拌溶解后,在氮气保护下,降温加入正丁基锂的环己烷溶液,于室温继续搅拌,加入化合物D和甲苯,加毕,搅拌反应,然后升至室温搅拌反应,然后再升温,再搅拌反应,停止反应,冰浴冷却下缓慢加入盐酸,搅拌数分钟后,静置,分出有机层,水层用乙醚洗涤后,用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碱性,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向剩余物中加入乙酸乙酯,加热搅拌回流数分钟,冷却,得目标化合物II。

反应方程式中的R1、R6、R7、R8、m和n如上文所述。

本发明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氢溴酸盐,草酸盐,琥珀酸盐,马来酸盐,甲磺酸盐,苯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醋酸盐,苯甲酸盐,富马酸盐,酒石酸盐,苹果酸盐,乳酸盐,柠檬酸盐等。优选为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氢溴酸盐,草酸盐,琥珀酸盐,马来酸盐。

本发明所述的部分化合物可以以其异构体形式存在,本发明化合物包含一个双键,因此它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及其混合物都包括在本发明的化合物中。

本发明通过药理研究发现,本发明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异构体用作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应用时,具有明显的强心扩血管作用,对于实验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与心肌再灌注损伤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本发明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异构体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却不增加心肌细胞内[Ca2+],甚至还能对抗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对于心肌梗死或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能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心肌氧消耗,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持心脏功能。

本发明的研究从心脏生理功能、心肌生化及病理形态学等方面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异构体既能对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又能改善心脏功能的新型强心扩血管剂,它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却不增加心肌细胞内[Ca2+],它不易导致心律失常,有利于多种心血管病的治疗。同时本发明化合物治疗效果好,毒副反应较低。

本发明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异构体可以制成水针,粉针,片剂或胶囊等,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口服的方法应用。制成的各种制剂含有本发明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异构体1mg~1000mg作为必需的活性成分,例如1mg、5mg、10mg、20mg、30mg、40mg、50mg、100mg等。用量为0.1-1.0mg/kg。

本发明化合物给药时,可制成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注射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射入体内用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乳液型注射液或混悬型注射液,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其规格有1ml、2ml、5ml、10ml、20ml、50ml、100ml、200ml、250ml、500ml等,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均匀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无菌粉末用溶媒结晶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制得。注射用浓溶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制成注射剂时,可采用现有制药领域中的常规方法生产,可选用水性溶剂或非水性溶剂。最常用的水性溶剂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常用的非水性溶剂为植物油,主要为供注射用大豆油,其他还有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的水溶液。配制注射剂时,可以不加入附加剂,也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填充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常用的渗透压调节剂包括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山梨醇等,优选氯化钠或葡萄糖;常用的pH值调节剂包括醋酸-醋酸钠、乳酸、枸橼酸-枸橼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等;常用的增溶剂包括聚山梨酯80、丙二醇、卵磷脂、聚氧乙烯蓖麻油等;常用的填充剂包括乳糖、甘露醇、山梨醇、右旋糖酐等;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常用抑菌剂为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等。注射剂常用容器有玻璃安瓿、玻璃瓶、塑料安瓿、塑料瓶等。

用于口服时,可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等;也可制成口服液体制剂,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糖浆剂等。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胶囊剂系指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固体制剂,依据其溶解与释放特性,可分为硬胶囊(通称为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等。丸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固体制剂,包括滴丸、糖丸、小丸等。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口服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供口服的澄清液体制剂。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供口服的混悬液体制剂,也包括干混悬剂或浓混悬液。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制成口服制剂时,可以加入适宜的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常用填充剂包括淀粉、糖粉、磷酸钙、硫酸钙二水物、糊精、微晶纤维素、乳糖、预胶化淀粉、甘露醇等;常用粘合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PVP-K30、羟丙基纤维素、淀粉浆、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胶化淀粉等;常用崩解剂包括干淀粉、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常用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滑石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微粉硅胶等。

本发明化合物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化合物具有强心扩血管作用,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2)本发明化合物结构稳定,易于质量控制;

(3)本发明化合物代谢稳定,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代谢产物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4)本发明化合物血浆半衰期较长,无需频繁给药即可维持血药浓度;

(5)本发明化合物LD50值较大,安全范围较广;

(6)本发明化合物不会引起细胞内[Ca2+]的增大,毒副作用较小;

(7)本发明化合物制备工艺简单,药品纯度高、收率高、质量稳定,易于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

以下通过离体活性实验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化合物的有益效果,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化合物仅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实验例1本发明化合物的强心作用实验

供试品:

盐酸椒苯酮胺:结构式如背景技术,自制;化合物1-16及其盐酸盐,自制。

采用豚鼠离体乳头肌和心房肌标本,观察本发明化合物对心肌收缩性,自律性的影响。

收缩性:

豚鼠右室乳头肌和左房肌给药前的收缩力分别为52.5±13.1mg和369±162mg。

加入盐酸椒苯酮胺后3min内即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给药后20min达到峰值,作用持续30min。

加入本发明化合物盐酸盐后1min内即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给药后12min达到峰值,作用持续50min以上,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达峰时间更加缩短,持续时间更加延长。

本发明化合物盐酸盐的正性肌力作用强度比盐酸椒苯酮胺更好,当二者达到相近的正性肌力作用强度时,盐酸椒苯酮胺使收缩时呈从给药前的191±10ms延长到205±11ms;而本发明化合物使收缩时程分别从给药前的187±11ms、185±13ms、182±14m、183±14ms、189±11ms、192±14ms、188±10ms、195±16ms、186±8ms、189±13ms、186±11ms、191±12ms、180±10ms、181±8ms、182±11ms、181±9ms延长到226±10ms、229±12ms、224±15ms、228±11ms、231±10ms、237±15ms、229±13ms、241±11ms、234±11ms、238±10ms、235±9ms、239±12ms、225±11ms、228±10ms、226±9ms、227±12ms,比盐酸椒苯酮胺具有更强的作用强度。

自律性:

用肾上腺素诱发豚鼠乳头肌自律性的实验显示:本发明化合物及其盐酸盐和盐酸椒苯酮胺均能剂量依赖性的增加肾上腺素诱发自律性的阈浓度,当药物浓度为10μmol/L时,盐酸椒苯酮胺使肾上腺素的阈浓度与给药前相比显著增加;而本发明化合物及其盐酸盐对肾上腺素的阈浓度与给药前相比极其显著增加;说明本发明化合物对肾上腺素的阈浓度的增加具有更显著的效果。结果参见表1。

表1本发明化合物对豚鼠乳头肌自律性的影响。

实验结论:表1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化合物及其盐酸盐和盐酸椒苯酮胺均能剂量依赖性的增加肾上腺素诱发自律性的阈浓度,且本发明化合物及其盐酸盐对肾上腺素的阈浓度的增加比椒苯酮胺的盐酸盐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使右房自发频率减慢,即右心房自律性降低,对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有益。

实验例2本发明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实验

供试品:

盐酸椒苯酮胺:结构式如背景技术,自制;本发明化合物1-16,自制。

给药及观察:取体重18~22g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按92.0、119.6、155.5、202.1、262.8的剂量分组给药,分别腹腔注入椒苯酮胺,观察并记录死亡百分率,计算LD50

LD50=log-1[Xm-I(∑p-0.5)]

式中Xm为最大剂量的对数;p为各组动物的死亡率,以小数表示(如80%写作0.8);∑p为各组动物死亡率的总和(p1+p2+p3+p4+p5...);I为相邻两组剂量(D)对数值之差,得盐酸椒苯酮胺的LD50是147.8mg。

依照同样的方法分别预试验后确定LD0和LD100后确定给药剂量,测得本发明各个化合物的LD50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化合物与盐酸椒苯酮胺相比,半数致死量明显增大,本发明化合物的治疗窗较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实验例3本发明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本发明化合物在SD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受试药物和配制:

供试品: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制备的化合物2、化合物6、化合物10和化合物15。

对照药:盐酸椒苯酮胺,自制。

内标物:Warfarin:白色粉末,纯度为99%,批号为0072-8501,由上海市药检所提供。

药物配制:给药前配制,溶于生理盐水中,使其终浓度为5mg/mL,用于静脉注射。

试验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克;来源: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

动物实验:

给药: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静注给药;给药前称定体重,静注10mg/kg给药。

样品采集:给药前记为零时刻,分别在给药后5min、15min、30min、45min、1h、2h、4h、6h、8h、24h通过眼眶静脉丛取血0.5mL于肝素化离心管内,8000rpm离心6min分离上层血浆,冻存于-20℃送至LC-MS/MS检测。

血浆样品中LC-MS/MS测定法的建立:

色谱条件:色谱柱:Gemini C6-Phenyl(50mm×4.6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5∶35∶60,v/v/v);流速:1mL/min;柱温:35-40℃;进样体积:5μL;分流比:1/5。

质谱条件:扫描模式: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源:电喷雾(ESI);雾化气体:8L/min;气帘气体:8L/min;碰撞气体:4L/min;离子喷雾电压:4500v;温度:400℃/500℃。

标准曲线及质控样品制备:精确称取适量供试品,用超纯水配制成浓度为2.60mg/mL的储备液。将该储备液用甲醇稀释得一系列浓度为25000、5000、2500、500、250和50ng/mL的工作液。取100μL血浆,在其中分别加入上述工作液20μL,即可得到浓度为5000、1000、500、100、50和10ng/mL的校准溶液。按同样方法,可以制得浓度为4000、800和20ng/mL的质控样品溶液。分析后,做色谱图及标准曲线。

样品处理方法:取血浆样品100μL,在其中加入20μL乙腈和200μL 200ng/mL的Warfarin乙腈溶液。将所得物混旋1分钟,并将其在15000rpm下离心5分钟。取得到的上清液100μL,并将3μL的上清液用于LC/MS/MS进样分析。

结果和讨论:

给药浓度:将配制的药物经HPLC检测,并与标准品对照,得到静注给药溶液的浓度准确度为103.2%。

数据分析:血浆药物浓度低于检测限(10ng/ml)者计算为0,药动学参数由WinnonlinProfessional 5.2药动学软件中的非房室模型计算得出。

药代动力学:根据各时间点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及做药时曲线。各化合物的血浆半衰期(t1/2)见下表,由表3所得到的半衰期数据可以看出,在大鼠(静注)实验中,本发明化合物的血浆半衰期明显长于盐酸椒苯酮胺。

表3.部分本发明化合物的半衰期(n=3)

由于与盐酸椒苯酮胺相比,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明显增长的半衰期,从而,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更好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并可以减少给药次数,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痛苦。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见,与盐酸椒苯酮胺相比,本发明化合物具有更好的强心扩血管作用,显著提高豚鼠乳头肌和左房肌收缩性,显著增加肾上腺素诱发自律性的阈浓度,显著减慢右房自发频率,即右心房自律性降低;此外,本发明化合物血浆半衰期较长,无需频繁给药即可维持治疗量的血药浓度且本发明化合物LD50值较大,安全范围较广,故可长期使用。

4、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各剂型的辅料可以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替换,或者减少、增加。

实施例1(E)-N-[3-(6-羟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1、3-(6-甲氧甲氧基-萘-1-基)-2-丙烯酸甲酯的制备

于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三苯正膦基亚甲基甲酸乙酯10.4g(45mmol),苯100ml,搅拌升温至回流,然后分批加入6-甲氧甲氧基-萘甲醛6.5g(30mmol),保温搅拌反应6h.反应毕,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固体4.3g,收率:52.1%。

2、3-(6-甲氧甲氧基-萘-1-基)-2-丙烯甲醛的制备

氮气保护下,于密封、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3-(6-甲氧甲氧基-萘-1-基)-2-丙烯酸甲酯13.6g(0.05mol),甲苯100ml,降低温度至-78℃,缓慢滴加预冷的1M二异丁基氢化铝65ml。反应完毕后,小心加入冷的2NHCl100ml,搅拌15min后倾入200ml冰水中,分出油层。水层再用二氯甲烷200ml提取2次,合并有机层,经碳酸氢钠溶液50ml洗涤。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乙酸乙酯重结晶,得淡黄色固体8.1g,收率:67.1%。

3、(E)-N-[3-(6-甲氧甲氧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在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3-(6-甲氧甲氧基-萘-1-基)-2-丙烯甲醛10.9g(0.04mol),无水甲苯100ml,搅拌溶解后,在氮气保护下,降温至-15℃以下加入氰基硼氢化钠3.8g,搅拌数分钟后,加入N-甲基-胡椒乙胺盐酸盐9.7g(0.045mol),和甲苯50ml的溶液。加毕,搅拌反应3h,然后再升温至40℃,再搅拌反应0.5h。停止反应,冰浴冷却下缓慢加入2N盐酸50ml,搅拌数分钟后,静置,分出有机层。水层用乙醚洗涤后,用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碱性,乙酸乙酯50ml提取3次,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向剩余物中加入30ml乙酸乙酯,加热搅拌回流数分钟,冷却,析出固体7.6g,收率:46.7%。

4、(E)-N-[3-(6-羟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于反应瓶中加入(E)-N-[3-(6-甲氧甲氧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4.9g(12mmol),10%HCl-MeOH20ml,搅拌回流50min,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用乙酸乙酯40ml提取4次,合并提取液,干燥后浓缩蒸除溶剂,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结晶,得固体3.2g,收率74.5%。

分子式:C23H23NO3

分子量:361.43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6.12%;H,6.78%;N,3.49%

理论值:C,76.43%;H,6.41%;N,3.88%

质谱:m/e 362(M+1)

1H-NMR(600MHz,CDCl3):

δ2.27(s,3H),2.64~2.73(m,4H),3.02(d,2H),5.36(brs,1H),6.07(s,2H),6.19(m,1H),6.56(d,1H),6.73~6.85(m,3H),7.1(dd,1H),7.39(t,1H),7.50(dd,1H),7.61(dd,1H),7.82(t,1H),7.99(dd,1H)

实施例2(E)-N-[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1、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酸甲酯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1,投6-甲氧基-萘甲醛5.6g(30mmol),三苯正膦基亚甲基甲酸乙酯10.4g(45mmol)。得固体4.0g,收率:55.4%。

2、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甲醛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2,投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酸甲酯12.1g(50mmol)。得固体7.5g,收率:70.4%。

3、(E)-N-[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3,投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甲醛8.5g(0.04mol),N-甲基-胡椒乙胺盐酸盐9.7g(0.045mol)。得固体7.4g,收率:49.6%。

分子式:C24H25NO3

分子量:375.46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6.45%;H,6.97%;N,3.36%

理论值:C,76.77%;H,6.71%;N,3.73%

质谱:m/e 376(M+1)

1H-NMR(600MHz,CDCl3):

δ2.07(s,3H),2.26(s,3H),2.64~2.72(m,4H),3.05(d,2H),6.09(s,2H),6.21(m,1H),6.59(d,1H),6.75~6.86(m,3H),7.25(brs,1H),7.39(dd,1H),7.45~7.50(m,2H),7.71(t,1H),7.86(dd,1H),8.29(t,1H)

实施例3(E)-N-[3-(6-氨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1、3-(6-叔丁氧羰基胺基-萘-1-基)-2-丙烯酸甲酯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1,投6-叔丁氧羰基胺基-萘甲醛8.1g(30mmol),三苯正膦基亚甲基甲酸乙酯10.4g(45mmol)。得固体4.8g,收率:48.6%。

2、3-(6-叔丁氧羰胺基-萘-1-基)-2-丙烯甲醛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2,投3-(6-叔丁氧羰基胺基-萘-1-基)-2-丙烯酸甲酯16.4g(50mmol)。得固体9.7g,收率:65.1%。

3、(E)-N-[3-(6-叔丁氧羰基胺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3,投3-(6-叔丁氧羰基胺基-萘-1-基)-2-丙烯甲醛11.9g(0.04mol),N-甲基-胡椒乙胺盐酸盐9.7g(0.045mol)。得固体7.8g,收率:42.1%。

4、(E)-N-[3-(6-氨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4,投(E)-N-[3-(6-叔丁氧羰基胺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5.5g(12mmol)。得(E)-2-[4-(胺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2.9g,收率:66.8%。

分子式:C24H24N2O2

分子量:360.45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3.68%;H,6.56%;N,10.92%

理论值:C,73.97%;H,6.21%;N,11.25%

质谱:m/e 361(M+1)

1H-NMR(600MHz,CDCl3):

δ2.28(s,3H),2.63~2.71(m,4H),3.06(d,2H),6.09(s,2H),6.18(m,1H),6.29(brs,2H),6.61(d,1H),6.72~6.85(m,3H),7.39(dd,1H),7.46~7.53(m,2H),7.70(t,1H),7.76(t,1H),7.85(dd,1H)

实施例4(E)-N-[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1、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酸甲酯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1,投6-乙酰胺基-萘甲醛6.4g(30mmol),三苯正膦基亚甲基甲酸乙酯10.4g(45mmol)。得固体4.1g,收率:50.8%。

2、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甲醛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2,投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酸甲酯13.5g(50mmol)。得固体8.5g,收率:71.3%。

3、(E)-N-[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1-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3,投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甲醛9.6g(0.04mol),N-甲基-胡椒乙胺盐酸盐9.7g(0.045mol)。得固体7.5g,收率:46.7%。

分子式:C25H26N2O3

分子量:402.49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4.18%;H,6.92%;N,6.67%

理论值:C,74.60%;H,6.51%;N,6.96%

质谱:m/e 403(M+1)

1H-NMR(600MHz,CDCl3):

δ2.02(s,3H),2.29(s,3H),2.66~2.72(m,4H),3.06(dd,2H),6.07(s,2H),6.19(m,1H),6.57(d,1H),6.72~6.85(m,3H),7.25(brs,1H),7.39~7.55(m,3H),7.71(t,1H),7.86(d,1H),8.29(t,1H)

实施例5(E)-N-[3-(6-羟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1、(E)-N-[3-(6-甲氧甲氧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3,加入3-(6-甲氧甲氧基-萘-1-基)-2-丙烯甲醛10.9g(0.04mol),氰基硼氢化钠3.8g,N-甲基-(3,4-二甲氧基)苯乙胺盐酸盐10.4g(0.045mol)。得固体8.2g,收率:48.5%。

2、(E)-N-[3-(6-羟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4,投入(E)-N-[3-(6-甲氧甲氧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5.1g(12mmol),10%HCl-MeOH20ml。得固体3.4g,收率:75.1%。

分子式:C24H27NO3

分子量:377.48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6.05%;H,7.62%;N,3.53%

理论值:C,76.36%;H,7.21%;N,3.71%

质谱:m/e 378(M+1)

1H-NMR(600MHz,CDCl3):

δ2.27(s,3H),2.66~2.73(m,4H),3.06(dd,2H),3.83(s,6H),5.38(brs,1H),6.18(m,1H),6.59(d,1H),6.73~6.85(m,3H),7.15(dd,1H),7.42~7.50(m,2H),7.61(dd,1H),7.79(t,1H),7.95(dd,1H)

实施例6(E)-N-[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3,投3-(6-甲氧基-萘-1-基)-2-丙烯甲醛8.5g(0.04mol),N-甲基-(3,4-二甲氧基)苯乙胺盐酸盐10.4g(0.045mol)。得固体8.2g,收率:52.1%。

分子式:C25H29NO3

分子量:391.5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6.32%;H,7.86%;N,3.19%

理论值:C,76.70%;H,7.47%;N,3.58%

质谱:m/e 392(M+1)

1H-NMR(600MHz,CDCl3):

δ2.25(s,3H),2.66~2.72(m,4H),3.04(dd,2H),3.84(s,9H),6.17(m,1H),6.56(d,1H),6.74~6.83(m,3H),7.23(dd,1H),7.38(t,1H),7.50(dd,1H),7.69(dd,1H),7.82(t,1H),7.94(dd,1H)

实施例7(E)-N-[3-(6-氨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1、(E)-N-[3-(6-叔丁氧羰基胺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3,投3-(6-叔丁氧羰基胺基-萘-1-基)-2-丙烯甲醛11.9g(0.04mol),N-甲基-(3,4-二甲氧基)苯乙胺盐酸盐9.7g(0.045mol)。得固体8.7g,收率:45.6%。

2、(E)-N-[3-(6-氨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4,投(E)-N-[3-(6-叔丁氧羰基胺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5.7g(12mmol)。得(E)-2-[4-(胺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3.1g,收率:68.0%。

分子式:C24H28N2O2

分子量:376.49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6.19%;H,7.87%;N,7.13%

理论值:C,76.56%;H,7.50%;N,7.44%

质谱:m/e 377(M+1)

1H-NMR(600MHz,CDCl3):

δ2.29(s,3H),2.68~2.75(m,4H),3.06(dd,2H),3.85(s,6H),6.18(m,1H),6.29(brs,2H),6.58(d,1H),6.75~6.84(m,3H),7.39~7.52(m,3H),7.69~7.78(t,2H),7.86(dd,1H)

实施例8(E)-N-[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1-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甲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之步骤3,投3-(6-乙酰胺基-萘-1-基)-2-丙烯甲醛9.6g(0.04mol),N-甲基-(3,4-二甲氧基)苯乙胺盐酸盐10.4g(0.045mol)。得固体8.0g,收率:47.8%。

分子式:C26H30N2O3

分子量:418.53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4.26%;H,7.63%;N,6.35%

理论值:C,74.61%;H,7.22%;N,6.69%

质谱:m/e 419(M+1)

1H-NMR(600MHz,CDCl3):

δ2.04(s,3H),2.26(s,3H),2.66~2.70(m,4H),3.03(dd,2H),3.83(s,6H),6.19(m,1H),6.56(d,1H),6.77~6.83(m,3H),7.23(brs,1H),7.39(dd,1H),7.49(m,2H),7.71(t,1H),7.84(d,1H),8.28(t,1H)

实施例9(E)-2-[4-(羟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1、4-[N-甲基-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酸甲酯的制备

于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4-氯-吡啶甲酸甲酯17.2g(0.1mol),N-甲基-胡椒乙胺盐酸盐25.9g(0.12mol),二氯甲烷100ml,搅拌加热至回流,然后于搅拌下滴加入三乙胺15ml,滴毕,保温搅拌反应5h,反应毕,冷却,过滤.将滤液依次用水,稀盐酸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溶剂,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固体14.9g,收率:47.5%。

2、4-[N-甲基-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的制备

氮气保护下,于密封、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4-[N-甲基-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酸甲酯15.7g(0.05mol),甲苯100ml,降低温度至-78℃,缓慢滴加预冷的1M二异丁基氢化铝65ml,反应完毕后,小心加入冷的100ml 2N HCl,搅拌15min后倾入200ml冰水中,分出油层,水层再用二氯甲烷200ml提取2次,合并有机层,经碳酸氢钠溶液50ml洗涤,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乙酸乙酯重结晶,得淡黄色固体9.1g,收率:64.2%。

3、(E)-2-[4-(甲氧甲氧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在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三苯基-(4-甲氧甲氧基-苯-1-基)甲基溴化膦9.9g(0.02mol),无水甲苯75ml,搅拌溶解后,在氮气保护下,降温至-30℃以下加入1.6mol/L正丁基锂的环己烷溶液10ml,于室温继续搅拌0.5h后,加入4-[N-甲基-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5.1g(0.018mol),和甲苯50ml的溶液,加毕,搅拌反应1h,然后升至室温搅拌反应1h,然后再升温至50℃,再搅拌反应1h,停止反应,冰浴冷却下缓慢加入2N盐酸50ml,搅拌数分钟后,静置,分出有机层,水层用乙醚洗涤后,用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碱性,乙酸乙酯50ml提取3次,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向剩余物中加入20ml乙酸乙酯,加热搅拌回流数分钟,冷却,析出固体3.3g,收率:43.5%。

4、(E)-2-[4-(羟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于反应瓶中加入(E)-2-[4-(甲氧甲氧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5g(12mmol),10%HCl-MeOH20ml,搅拌回流50min,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用乙酸乙酯40ml提取4次,合并提取液,干燥后浓缩蒸除溶剂,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结晶,得固体3.3g,收率73.2%。

分子式:C23H22N2O3

分子量:374.43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3.04%;H,6.25%;N,7.19%

理论值:C,73.38%;H,5.92%;N,7.48%

质谱:m/e 375(M+1)

1H-NMR(600MHz,CDCl3):

δ2.37(s,3H),2.82(t,2H),3.41(t,2H),5.32(brs,1H),6.07(s,2H),6.59(m,2H),6.65(m,2H),6.73~6.83(m,3H),7.20~7.26(m,1H),7.56(d,1H),7.86(dd,1H)

实施例10(E)-2-[4-(甲氧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3,投三苯基-(4-甲氧基-苯-1-基)甲基溴化膦9.3g(0.02mol),4-[N-甲基-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5.1g(0.018mol),得固体3.6g,收率:51.4%。

分子式:C24H24N2O3

分子量:388.46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3.94%;H,6.64%;N,7.06%

理论值:C,74.21%;H,6.23%;N,7.21%

质谱:m/e 389(M+1)

1H-NMR(600MHz,CDCl3):

δ2.36(s,3H),2.84(t,2H),3.40(t,2H),3.83(s,3H),6.09(s,2H),6.59(m,2H),6.73~6.83(m,3H),6.94(m,2H),7.20(m,1H),7.56~7.62(m,3H),7.86(dd,1H)

实施例11(E)-2-[4-(胺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1、(E)-2-[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3,投三苯基-[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1-基]甲基溴化膦11g(0.02mol),4-[N-甲基-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5.1g(0.018mol),得固体3.5g,收率:41.1%。

2、(E)-2-[4-(胺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4,投(E)-2-[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5.7g(12mmol),得(E)-2-[4-(胺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3.1g,收率:68.3%。

分子式:C23H23N3O3

分子量:373.45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3.68%;H,6.56%;N,10.92%

理论值:C,73.97%;H,6.21%;N,11.25%

质谱:m/e 374(M+1)

1H-NMR(600MHz,CDCl3):δ2.38(s,3H),2.81(t,2H),3.40(t,2H),6.08(s,2H),6.27(brs,2H),6.34(m,2H),6.59(m,2H),6.73~6.83(m,3H),7.22(m,1H),7.56~7.61(m,3H),7.85(dd,1H)

实施例12(E)2-[4-(乙酰胺基)苯乙烯基]-N-[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3,投三苯基-[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1-基]甲基溴化膦8.8g(0.02mol),4-[N-甲基-2-(苯并[d][1,3]二氧五环-5-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5.1g(0.018mol),得固体3.4g,收率:45.4%。

分子式:C25H25N3O3

分子量:415.48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1.95%;H,6.46%;N,9.82%

理论值:C,72.27%;H,6.06%;N,10.11%

质谱:m/e 416(M+1)

1H-NMR(600MHz,CDCl3):δ2.04(s,3H),2.37(s,3H),2.81(t,2H),3.40(t,2H),6.08(s,2H),6.59(m,2H),6.73~6.83(m,3H),7.23(m,2H),7.56~7.61(m,3H),7.86(m,3H)

实施例13(E)-2-[4-(羟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氢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1、4-[N-甲基-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酸甲酯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1,加入4-氯-吡啶甲酸甲酯17.2g(0.1mol),N-甲基-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胺盐酸盐27.8g(0.12mol)。得固体20.7g,收率:52.2%。

2、4-[N-甲基-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2,加入4-[N-甲基-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酸甲酯16.5g(0.05mol)。得淡黄色固体10.1g,收率:67.1%。

3、(E)-2-[4-(甲氧甲氧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3,加入三苯基-(4-甲氧甲氧基-苯-1-基)甲基溴化膦9.9g(0.02mol),4-[N-甲基-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5.4g(0.018mol)。得固体3.7g,收率:47.6%。

4、(E)-2-[4-(羟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4,加入(E)-2-[4-(甲氧甲氧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5.2g(12mmol),10%HCl-MeOH20ml。得固体3.5g,收率:75.5%。

分子式:C24H26N2O3

分子量:390.47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3.58%;H,6.96%;N,6.84%

理论值:C,73.82%;H,6.71%;N,7.17%

质谱:m/e 391(M+1)

1H-NMR(600MHz,CDCl3):δ2.36(s,3H),2.81(t,2H),3.40(t,2H),3.83(s,6H),5.35(brs,1H),6.58(m,2H),6.64(m,2H),6.72~6.81(m,3H),7.20~7.25(m,1H),7.55(d,1H),7.86(dd,1H)

实施例14(E)-2-[4-(甲氧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3,投三苯基-(4-甲氧基-苯-1-基)甲基溴化膦9.3g(0.02mol),4-[N-甲基-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5.4g(0.018mol),得固体3.8g,收率:52.6%。

分子式:C25H28N2O3

分子量:404.5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3.87%;H,7.26%;N,7.06%

理论值:C,74.23%;H,6.98%;N,6.93%

质谱:m/e 405(M+1)

1H-NMR(600MHz,CDCl3):δ2.37(s,3H),2.82(t,2H),3.39(t,2H),3.84(s,9H),6.59(m,2H),6.73~6.83(m,3H),6.94(m,2H),7.21(m,1H),7.56~7.63(m,3H),7.85(dd,1H)

实施例15(E)-2-[4-(胺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1、(E)-2-[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3,投三苯基-[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1-基]甲基溴化膦11g(0.02mol),4-[N-甲基-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5.4g(0.018mol),得固体3.7g,收率:42.1%。

2、(E)-2-[4-(胺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4,投(E)-2-[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5.2g(12mmol),得(E)-2-[4-(胺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3.3g,收率:70.4%。

分子式:C24H27N3O2

分子量:389.49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3.72%;H,7.28%;N,10.41%

理论值:C,74.01%;H,6.99%;N,10.79%

质谱:m/e 390(M+1)

1H-NMR(600MHz,CDCl3):δ2.38(s,3H),2.81(t,2H),3.40(t,2H),3.83(s,6H),6.27(brs,2H),6.35(m,2H),6.59(m,2H),6.73~6.83(m,3H),7.56(dd,1H),7.56~7.61(m,2H),7.86(dd,1H)

实施例16(E)-2-[4-(乙酰胺基)苯乙烯基]-N-[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N-甲基-吡啶-4-胺的制备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之步骤3,投三苯基-[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1-基]甲基溴化膦8.8g(0.02mol),4-[N-甲基-2-(3,4-二甲氧基-苯-1-基)乙基胺基]-2-吡啶甲醛5.4g(0.018mol),得固体3.6g,收率:46.2%。

分子式:C26H29N3O3

分子量:431.53

元素分析:

实测值:C,72.13%;H,6.98%;N,9.45%

理论值:C,72.37%;H,6.77%;N,9.74%

质谱:m/e 432(M+1)

1H-NMR(600MHz,CDCl3):δ2.05(s,3H),2.38(s,3H),2.82(t,2H),3.39(t,2H),3.83(s,6H),6.58(m,2H),6.73~6.84(m,3H),7.22(m,3H),7.56~7.61(m,3H),7.86(dd,1H)

实施例17本发明化合物水针剂的制备

1、处方:处方1:

化合物1的盐酸盐       10g(以化合物计)

注射用水              加至2000ml

                                        

共制备                1000支

处方2:

化合物5               20g

注射用水              加至2000ml

                                        

共制备                1000支

2、制备工艺:将本发明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和辅料用注射用水溶解配液,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过滤、定容、精虑、半成品检验、灌封、灭菌、检漏、灯检、包装制成成品。

实施例18本发明化合物无菌分装制剂的制备

1、处方处方1

化合物2               30g

赖氨酸                170g

                                    

共制备                1000支

处方2

化合物4               20g

赖氨酸                80g

                                    

共制备                1000支

处方3

化合物9盐酸盐         10g(以化合物计)

赖氨酸                190g

                                    

共制备                1000支

处方4

化合物12              5g

赖氨酸                95g

                                     

共制备                1000支

2、制备工艺:将制备所用的抗生素玻璃瓶、胶塞等进行无菌处理;按处方称取原料和辅料(无菌原料可用灭菌结晶法、喷雾干燥法制备),粉碎混匀,置于分装机中分装,随时检测装量;加塞,压盖,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19本发明化合物冻干粉针的制备

1、处方:

处方1:

化合物3的盐酸盐             10g(以化合物计)

甘露醇                      40g

EDTA-Na2                    2.5g

                                                  

注射用水                    加至1000ml

共制备                      1000支

处方2:

化合物6                     20g

甘露醇                      80g

EDTA-Na2                    5g

                                                  

注射用水                    加至1000ml

共制备                      1000支

处方3:

化合物8                     30g

甘露醇                      60g

注射用水                    适量

                                                  

共制备                      1000支

处方4:

化合物14                    40g

甘露醇                      90g

                                                  

注射用水                    适量

共制备                      1000支

2、制备工艺:按处方称取原辅料;将甘露醇有配液量80%的注射用水溶解,加入EDTA-Na2溶解;将本发明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搅拌溶解完全,测定pH值,用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pH到适当范围,补加注射用水到全量,加配液量0.05%的活性炭,30℃保温搅拌20min,过滤脱炭,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半成品检验,药液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检查澄明度,灌装、半加胶塞,冻干,冻干工艺为:40mg;规格冻干工艺:-40℃预冻3h,-40~-5℃低温升华15h,-5~30℃升温干燥4h,30℃高温干燥2.5h;冻干完毕,压塞,轧盖,包装,全检。

实施例20本发明化合物胶囊的制备

1、处方处方1:

化合物4                     5g

预胶化淀粉                  45g

微晶纤维素                  40g

硬脂酸镁                    1.5g

二氧化硅                    2g

水                          适量

                                              

共制备                      1000粒

处方2:

化合物10                    10g

预胶化淀粉                  48g

微晶纤维素                  45g

硬脂酸镁                    1.5g

二氧化硅                    3g

水                          适量

                                            

共制备                      1000粒

处方3:

化合物13的盐酸盐            20g(以化合物计)

预胶化淀粉                  64g

微晶纤维素                  60g

硬脂酸镁                    2g

二氧化硅                    4g

水                          适量

                                                  

共制备                      1000粒

处方4:

化合物或16                  30g

预胶化淀粉                  60g

微晶纤维素                  65g

硬脂酸镁                    2.5g

二氧化硅                    5g

水                          适量

                                              

共制备                      1000粒

2、制备工艺:

将原料、辅料分别过100目筛,备用;将本发明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水适量,搅拌均匀,制成适宜软材,过20目筛制颗粒;在60℃的条件下烘干,干燥好的颗粒加入硬脂酸镁、二氧化硅,过18目筛整粒,混合均匀;取样,半成品化验;按照化验确定的装量装入胶囊;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21本发明化合物片剂的制备

1、处方

处方1:

化合物12的盐酸盐              10g(以化合物计)

淀粉                          200g

羟丙基纤维素                  40g

微晶纤维素                    45g

1%HPMC的50%乙醇水溶液       适量

微粉硅胶                      3g

硬脂酸镁                      2g

                                                   

共制备                        1000片

处方2:

化合物7                            20g

淀粉                               240g

羟丙基纤维素                       50g

微晶纤维素                         55g

1%HPMC的50%乙醇水溶液            适量

微粉硅胶                           3g

硬脂酸镁                           2g

                                                          

共制备                             1000片

处方3:

化合物12的盐酸盐10g(以化合物计)

淀粉                               200g

羟丙基纤维素                       40g

微晶纤维素                         45g

1%HPMC的50%乙醇水溶液            适量

微粉硅胶                           3g

硬脂酸镁                           2g

                                                         

共制备                             1000片

处方4:

化合物9                            20g

淀粉                               240g

羟丙基纤维素                       50g

微晶纤维素                         55g

1%HPMC的50%乙醇水溶液            适量

微粉硅胶                           3g

硬脂酸镁                           2g

                                                         

共制备                             1000片

2、制备工艺:按照处方称取原料和辅料,将原料粉碎过100目筛,其余辅料分别过100目筛;将原料、淀粉、羟丙基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混合制粒机,加入1%HPMC的50%乙醇水溶液,搅拌15分钟,制成颗粒;颗粒在低于60℃的条件下烘干;干燥好的颗粒加入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整粒,混合均匀;取样,半成品化验;按照化验确定的片重压片;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椒苯酮胺衍生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椒苯酮胺衍生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椒苯酮胺衍生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椒苯酮胺衍生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椒苯酮胺衍生物.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式(I)所示的椒苯酮胺衍生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异构体:其中R1、R2、R3、R4、R5、R6、R7、R8、m和n如说明书中所定义;本发明还涉及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