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锦纶涤纶混纺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 一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领域的织物及其制造工艺, 特别是涉及一种棉锦纶涤纶混纺 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 二 ) 背景技术
经过对世界一、 二线品牌市场的调研, 以及对国际流行趋势的分析, 多元混纺面料 将会在未来市场上行成一种新兴的需求。多元混纺面料因其经过不同原料的不同混比, 配 以不同的后整工艺, 使面料拥有不同的手感和风格。为此, 我公司选取之前生产上从未纺 过、 织过的纤维入手, 开发的棉锦涤混纺提条织物一经推向市场, 因其符合市场的潜在需 求, 便取得不同的反响。 我公司开发的棉锦涤混纺提条织物采用 50%棉、 30%锦纶 66 纤维、 20%粘胶纤维织造的面料用简捷正反斜纹组织的不同配比形成条中有条的粗犷中富有细 致韵味风格来演绎庄重、 优雅、 舒适、 休闲、 温情设计理念。简单的条, 简约的着装看起来自 信、 干练 ; 亦正装亦休闲装。锦纶 66 纤维的特点是大分子主链上都有酰胺链, 能够吸附水 分子, 可以形成结晶结构, 耐磨性能极为优良 ; 棉型涤纤维一直有很好的消费市场 ; 棉纤维 始终是棉型面料市场的主角, 拥有极佳的服用性能, 无静电, 通过三种纤维的混纺, 使面料 具有高的断裂强力的同时, 不僵硬, 垂度好, 少静电, 易打理。 经后整套染可以有毛织物的外 观。是休闲服饰面料的上佳之选。而这种面料,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 ( 三 )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目的, 提供了一种棉锦纶涤纶混纺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 方 案 的 棉 锦 纶 涤 纶 混 纺 面 料, 织 物 的 经 纱 和 纬 纱 均 为 50/30/20 的 JC/N/ T14.7tex 混纺纱, 织物经密为 736 根 /10cm, 纬密为 500 根 /10cm, 织物幅宽为 141.6cm。
本方案的棉锦纶涤纶混纺面料的加工工艺, 其技术要点在于以下步骤 :
(1)、 织造工艺流程中 :
浆纱配轴 : 651 根 ×15+659 根 ×1。
浆料配方 :
南皮 -8 : 50kg,
PVA : 25kg,
205PVA : 20kg,
P-T : 8kg,
SQ-1 : 4kg,
渗透剂 : 2kg,
CH-58 :3kg。
浆纱工艺 :
浆锅温度 / 粘度 : 前锅 97℃ /14″, 后锅 97℃ /14″,实际退浆 : 18.9%,
回潮 : 5.3%。
(2)、 染整工艺流程中 :
松式染色 : 在封闭条件下 130 度进行染色, 使锦纶涤纶同时得色。
松式柔软 : 吸附了柔软剂的织物经气流整理烘干。
其它工序按照传统工艺即可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 通过三种纤维的混纺, 使面料具有高的断裂强力的同时, 不僵硬, 垂度好, 少静电, 易打理。经后整套染可以有毛织物的外观。是休闲服饰面料的上 佳之选。 其加工工艺尤其特殊的处理方法, 保证了产品质量, 使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有了显著 提高。该产品的研发和工艺上的突破, 为高档次、 个性化纺织面料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为市 场的开拓提供了导向, 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四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 产品设计 1、 纱线设计 : 原棉使用 JC9.7tex 档原料, 占 50%; 锦纶 66 为 1.5D×38mm, 占 30%; 涤纶为 1.4D×38mm, 占 20 %。英制 40 支纱适用范围较广, 所以纺制 50/30/20 的 JC/N/T 14.7tex 混纺纱。
2、 织物设计 : 在织物设计上, 为了使得面料既新颖, 又能符合休闲面料, 既可制作 上装、 又可制作下装, 还可做风衣夹克的多用途特性, 利用 3/1+1/3 正反组织的不同配比形 成条中有条的粗犷中富有凹凸细致条纹韵味效果。
具体织物规格为 : 织物的经纱和纬纱均为 50/30/20 的 JC/N/T 14.7tex 混纺纱, 织 物经密为 736 根 /10cm, 纬密为 500 根 /10cm, 织物幅宽为 141.6cm。
二、 工艺技术要点
1、 纺纱工艺流程
锦纶 : 清花、 梳棉、 并条 ( 三道 )、 粗纱、 细纱、 络筒。
涤纶 : 清花、 梳棉、 并条 ( 三道 )、 粗纱、 细纱、 络筒。
棉: 清梳联、 予并、 精梳、 并条 ( 三道 )、 粗纱、 细纱、 络筒。
2、 织造工艺流程
整经、 浆纱、 穿筘、 织造、 检验、 分等、 修织、 成品。
3、 染整工艺流程
烧毛、 平幅炼漂、 丝光、 松式染色、 松式柔软。
三、 重点解决措施
1、 纺纱工艺的实施与检测
(1)、 纺纱原料的选配 : ( 见下表 )
原棉指标 : 配棉成分 : 91%美棉, 9%新疆棉 ( 见下表 )技术品级 技术长度 mm 成熟系数 马克隆值 2.89 29.6 0.86 3.83 短纤维率% 机杂 mg/100g 强度 CN/dtex 9.9 2.0 29.4(2)、 纤维性能分析 :
该品种经纬纱均为棉锦纶涤纶混纺纱, 锦纶为 N-66, 此种混纺纱以前没纺过、 织 过。纱线的性能只能从理论上去分析, 没有实践经验作参考, 理论上讲该纱线有易起静电、 混弹性好的特点, 锦纶 66 纤维弹性伸长大, 且静电超出一般化学纤维, 单独生产难度相当 大, 纺纱时棉卷蓬松成型不好, 横向均匀差破洞多, 梳棉时棉网从双辊出来后紧紧贴附在光 辊上, 不能成网。
(3)、 纺纱工艺的实施 :
为解决不能成网这一问题, 将锦纶原料均匀地铺在清花圆盘内, 抗静电剂与水按 一定的比例均匀地喷洒在原料上, 用塑料薄膜严密苫盖, 经十几小时后再打卷, 在此期间将 原料上下翻动, 使溶剂充分渗透到棉包底部。
按上述方法处理后的原料在清钢工序生产中出现这样几个问题 : 由于纤维本身的 弹性大, 锦纶棉卷在大卷时严重蓬松, 棉卷两端成型不好 ; 梳棉换卷时产生回花较多, 退绕 时棉卷两端粘卷严重 ; 锦纶纤维间抱合力差, 棉网两侧掉花严重, 基本上不能开车 ; 梳棉机 大小压辊之间牵伸大, 造成条子抻断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 经多方研究分析集思广益, 在清钢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
①锦纶原料的处理 :
锦纶的静电是妨碍纺纱的主要问题, 首先要解决。 将锦纶纤维在圆盘中松包, 按要 求比例喷洒抗静电剂, 待原料吸湿基本平衡后再使用。
②清花 A076 的改造 :
由于锦纶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较小, 梳棉棉网两端下垂, 断网严重。经过多次试验, 在清花 A076 上进行改造, 将尘笼两侧的网眼堵上, 并加装其他辅助设施, 让棉卷变窄。
③梳棉机的改造 :
配合清花 A076 的棉卷变窄, 在梳棉机后加装两个小挡板, 控制棉卷的行进方向。 为解决纤维之间抱合力小造成的断条子, 减少大小压辊之间的张力, 加大被动带轮的直径。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锦纶纤维清钢工序基本能保证开车, 棉网棉结 3 粒。
涤纶纤维在清钢正常纺纱成条, 棉网棉结粒数 0。
锦纶纤维蓬松, 生条的予并在通路不好下条子, 为克服锦纶的静电, 并条机的通路 用抗静电剂反复擦拭, 将预并速度降低到 550 转 / 分, 使用抗静电皮辊, 纺纱状态良好。混 并头并 3 根精梳棉条、 2 根锦纶条、 1 根涤纶条。后面其他工序纺纱顺利。
(4)、 成纱指标为 :
2、 织造工艺的实施与检测
由于纱线有易起静电、 混弹性好的特点, 给整经浆纱带来难度 ; 加之品种密度大, 紧度大, 组织又为 3/1+1/3 变化提条组织, 对织造如此高紧度品种, 研究了各间的上机工 艺。
(1)、 整经工艺的确定 :
选取贝宁格机型整经, 整经根数控制在 651 根至 659 根, 整经过程在低张力状态下 运行, 摩擦少, 未发生多根因静电粘连所造成的断头, 整经过程顺利。
(2)、 浆纱工艺的确定 :
浆纱配轴 : 651 根 ×15+659 根 ×1。
针对纱线静电高的特点, 在浆料的选用上, 以减少静电、 降低毛羽、 浆膜完整度好 为前提, 进行浆料组分的选配如下 :
浆料名称 重量 百分比
南皮 -8 50kg 100%PVA 25kg 50%205PVA 20kg 40%P-T 8kg 16%SQ-1 4kg 8%渗透剂 2kg 4%CH-58 3kg 6%浆纱过程与控制, 浆锅温度 / 粘度 : 前锅 97℃ /14″, 后锅 97℃ /14″, 开车顺利。 实际退浆 18.9%, 回潮 5.3%。通过浆纱, 纱线增强 24.1%, 减伸 15%, 满足织造要求。
(3)、 穿筘工艺的确定 :
由于该品种每个组织循环需要的根数多达 108 根, 选用自动穿筘机穿筘。
(4)、 织造工艺的确定 :
选用比加诺 -190 型多臂进行织造。
该品种初次生产由于密度大, 织造不是很顺利, 车速 550 转 / 分, 效率一直不高, 在 50%左右, 主要表现在经纱脆易断, 开口不清晰, 纬断也高。 由于停车次数多, 品种下机质量 以断头、 波纹、 密路居多, 再次生产时, 经适当降低上浆率, 实际退浆控制在 14.5%, 经纱脆 断减少, 开口清晰了, 纬断水平达到 37 根 /10 万纬, 效率达到 85%, 使波纹问题得以解决。(5)、 整理质量检验 : 各项物理指标经检测符合设计标准。 具体指标如下 : 下机幅宽 : 标准为 157.5cm, 实际为 157.5cm。经检验一等品率 100 %, 出口率100%。 (6)、 试织过程的难点 :
经纱为三种原料的混纺纱, 浆纱减少毛羽, 减少静电, 保障织造时开口的清晰至关 重要 ; 加之织物比较厚重, 织物紧度较大, 综页片数多, 织造时布面易出现波纹横档。
具体措施 : 波纹残次的解决 : 使用较长后开口工艺, 开车织机上机张力逐步加大 到 4.5KN, 合理配置各页综的开口高度, 开车较顺利, 通过工艺的调整, 降等波纹残次由每匹 4 处降至为 0 处。基本解决了波纹残次, 满足了入库质量要求。
3、 印染加工工艺要点
此品种为三种成分混纺而成, 采用松式染色使得织物充分收缩, 由于棉、 涤、 锦在 高温下收缩率不同, 造成织物特殊的微泡风格。
柔软后采用 AIRO2000 气流整理机进行柔软处理, 在微泡基础上更增加了织物厚 重, 蓬松的手感。
松式染色 : 在封闭条件下 130 度进行染色, 使锦纶涤纶同时得色。 高温下纤维得到 充分收缩, 由于各自缩率的不同, 形成微泡效果。
松式柔软 : 吸附了柔软剂的织物经气流整理烘干, 柔软后呈现出厚重、 蓬松的手 感, 微泡的布面风格。
四、 项目创新点
1、 采用现有棉纺设备生产弹性伸长接近 50%的锦纶 66, 生产技术难度较大, 通过 技术工艺研究和小范围的设备调整, 实现混纺的成功。
2、 从原料的选择, 到织物结构设计以及整理方法的选择, 均是力在提高面料档次, 增加产品的仿毛效果, 经过验证, 设计达到这一效果。
3、 从原料选择到工艺流程设计, 均达节约成本、 降低能耗的目的。
五、 产品评价
该织物手感柔软、 光泽柔和, 经套染后具有毛织物的外观, 且织物挺括、 滑糯。 面料 体现了优良的弹性和悬垂性, 是理想的秋冬时装面料。该产品经天津市纺织工业标准检测 中心测试, 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 有检测报告 )。 该项目经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 内查新, 未见与该查新项目上述成分、 国内未见与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相符的该面料的文 献报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