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载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基板载具,尤其是关于一种用在平面显示器制程中的基板载具。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制程中,玻璃基板的运送和搬移需要特殊的载具。该载具必须具有多个槽体结构,以支撑多个玻璃基板。
现有技术可参阅公告于1993年6月15日的日本特开平5-147680号专利所揭示的基板载具,如图1所示,其整体是一框架,包括一上架体7、一下架体8、多个竖向板体9和两挡杆6。该竖向板体9是对称设置在上、下架体7、8相对的两侧并把该两架体7、8连接在一起,且该板体9在沿前、后的纵长方向上设有多个收容槽91以收容基板。该挡杆6设在该基板载具的一端并分别与上、下架体7、8相连,用来防止收容槽91内的基板滑出。
该基板载具的承载尺寸不可调,又因为产品尺寸较多,造成每一尺寸基板皆需一种载具来储存,因而造成存放载具种类和数量庞大,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得产品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基板载具的承载尺寸不可调整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可调式基板载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板载具,其包括一架体、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第一转动架及第二转动架,该架体形成一具有出入口的置放空间,该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在该置放空间内,其分别设有至少一收容槽,该收容槽相互对应以收容基板,该第一转动架及第二转动架分别枢结该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于该架体上,且该第一转动架及第二转动架分别带动该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平行移动,并且该基板载具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定位盘及至少一调节杆,该第一定位盘包括多个定位孔,邻近第一转动架及第二转动架并固定在该架体上,该调节杆设置在该第一转动架或第二转动架上,其可相对该转动架移动,以与第一定位盘的多个定位孔之一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板载具在架体与两支撑板间设有转动架和定位盘,可带动两支撑板转动至不同位置,因而可调整两支撑板的间距,从而达到承载不同尺寸基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基板载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板载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板载具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板载具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和图3,是本发明的基板载具,其包括一架体(未标示)、第一支撑板30与第二支撑板32、第一转动架(未标示)与第二转动架(未标示)和两第一定位盘51,其还包括两第二定位盘52。
该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方框14、第二方框12和连结装置16。该第一方框14与该第二方框12分别包括一底边11、一相对该底边11的开口边13、两相对的第一侧边15和第二侧边17。该第一侧边15和第二侧边17分别在两端的特定位置设有枢结部。该连结装置16是多个连结杆,其分别固定在该第一方框14与第二方框12地第一侧边15上和第一方框14与第二方框12的第二侧边17上形成具有一出入口的置放空间。该连结装置16上设有多个挡杆6,该挡杆6设置在架体底边11一侧,用来阻挡置放在该支撑板30、32内的基板从该底边11一侧滑出。
该第一支撑板30和第二支撑板32分别靠近该第一方框14和第二方框12设置在上述置放空间内。该第一支撑板30和第二支撑板32分别包括第一边杆31、第二边杆33和连结该第一边杆31与第二边杆33的槽板35。该第一边杆31和第二边杆33两端均设有枢结部。该第一支撑板30与第二支撑板32的槽板35对应设置多个平行该两边杆31、33的收容槽351。
该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分别包括第一对转动臂40和第二对转动臂42。该第一对转动臂40包括第一转动臂41和第二转动臂43;该两转动臂41、43上分别设有两对应的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431。该第二对转动臂42包括第三转动臂421和第四转动臂423。该第一转动臂41与第二转动臂43之间及第三转动臂421与第四转动臂423之间是通过至少一加强杆48连结。该各转动臂41、43、421、423可为直线型或L型,其两端部均设有枢结部。
该第一对转动臂40进一步包括一调节杆45、一弹簧46和一插销451,该调节杆45的一端特定位置处的直径减小并形成一凸缘47,并可在该端部设一通孔(未标示)。该通孔可供插销451穿过。该凸缘47也可以在该调节杆45相应位置处设计一凸起的圆环,或用销钉和类似装置替换。
该两第一定位盘51分别固定在第一方框14与第一支撑板30之间及第二方框12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并位于上述转动架外侧。该第一定位盘51可以是扇形、半圆形或其它类似的结构,其上设有多个定位孔511。该定位孔511可以是盲孔,也可以是通孔。
该两第二定位盘52的形状与第一定位盘51相同,其上对应第一定位盘51上的多个定位孔511设有一滑槽521,该滑槽521上在与定位盘51上定位孔511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多个定位卡槽523。该两第二定位盘52分别对应两第一定位盘51,且固定在第一方框14与第一支撑板30之间和第二方框12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并位于上述转动架外侧。
安装时,先把第一对转动臂40的第一转动臂41和第二转动臂43端部的枢结部分别与架体的第一侧边15和第二侧边17靠近入口端的枢结部相枢结,并使其另一端的枢结部分别与支撑板30、32的第一边杆31和第二边杆33的对应枢结部枢结。再把第二对转动臂42的第三转动臂421和第四转动臂423的枢结部分别与架体的两侧边15、17和支撑板30、32的两边杆上另一端对应的枢结部枢结。接着,将该调节杆45穿过第一转动臂41的第一通孔411。然后把弹簧46套在该调节杆45上设有凸缘47的一端,使该端穿过第二转动臂43的第二通孔431。此时,弹簧46是抵靠在该第二转动臂43与凸缘47之间,因为弹簧46的作用,该调节杆45的另一端突露在第一通孔411外。用力拉动调节杆45利用凸缘47压缩弹簧46,使其突露端移到该第一定位盘51内侧,并转动该转动臂使该端对应第一定位盘51的多个定位孔511之一,松开调节杆45,该端在弹簧46作用力下被顶入该定位孔511与其配合。
该第二定位盘52用来加强转动臂和支撑板30、32的稳定性。安装时,只需拉动调节杆45压缩弹簧46,使调节杆45相邻第二通孔431的一端从第二通孔431中伸出并穿过第二定位盘52的滑槽521,并使该端的通孔露出,插入插销451。松开调节杆45,弹簧46向上弹起,从而使该插销451与所需的定位卡槽523相配合。
调节时只需用同样方法下压弹簧46,使调节杆45脱离原第一定位盘51的定位孔511,并转动第一对转动臂至所需位置处,撤去外力使调节杆45弹入该位置处的定位孔511与其配合,便可带动两支撑板30、32平行移动,方便的调整两支撑板30、32的间距,实现承载不同尺寸基板的目的。
请一起参阅图4,是本发明基板载具的另一实施方式,是直接把一具有一开口的箱体18作为该架体的连结装置,把该架体的第一方框14与第二方框12固定在该箱体18内,并使该架体的开口边13与该箱体18的开口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