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蒸房.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924896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86526.2

申请日:

2009.11.20

公开号:

CN102071473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D01B 7/0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江苏华佳丝绸有限公司变更后:江苏华佳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5227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坛丘丝厂路12号变更后:215227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坛丘丝厂路12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1B 7/04申请日:20091120|||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D01B 7/04收件人:李凤军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公开

IPC分类号:

D01B7/04

主分类号:

D01B7/04

申请人:

江苏华佳丝绸有限公司

发明人:

俞金键

地址:

215227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坛丘丝厂路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触蒸房,包括触蒸房本体、所述的触蒸房本体由至少两个触蒸间构成,所述的触蒸间的入口处设置有封闭门,所述的触蒸间的顶部为水滴导流顶,所述的水滴导流顶包括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的第一导向斜面上侧边与所述的第二导向斜面的上侧边相交,所述的触蒸间的底部设置有轨道。通过本发明处理过的蚕茧,吸水倍率大,解舒、索绪效率直线提高,滞头量、环纇有减少倾向,提高生丝净度和清洁度,后序煮茧工艺中茧子渗透和煮熟均匀、茧层茧丝间胶着力适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蒸房, 包括触蒸房本体 (1)、 所述的触蒸房本体 (1) 由至少两个触蒸间 (2) 构 成, 所述的触蒸间 (2) 的入口处设置有封闭门 (3),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触蒸间 (2) 的顶部 为水滴导流顶 (4), 所述的水滴导流顶 (4) 包括第一导向斜面、 第二导向斜面, 所述的第一 导向斜面上侧边与所述的第二导向斜面的上侧边相交, 所述的触蒸间 (2) 的底部设置有轨 道 (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蒸房,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触蒸间 (2) 中设置有盲管 (6)、 第一孔管 (7)、 第二孔管 (8), 所述的盲管 (6) 接蒸汽源, 所述的第一孔管 (7)、 所述的第二孔 管 (8) 接蒸汽源, 且在所述的第一孔管 (7)、 所述的第二孔管 (8) 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直径 为 1mm-3mm 的出气孔。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蒸房,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触蒸间 (2) 的底部设置有两根 轨道 (5), 所述的轨道 (5) 向外延伸其外端伸出所述的触蒸间 (2)。 2 102071473 A CN 102071477 说 明 触蒸房 书 1/2 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蒸房尤其是应用在丝绸加工行业中用于蚕茧预处理的触蒸房。 背景技术 伴随工业发展, 全国的蚕丝加工产量的不断增加, 各地区间的茧质发生了较大的 变化。 由于空气污染、 饲养管理、 簇中管理、 採茧早晚等原因所导致茧子厚薄差异大, 外加收 烘处理不当, 所造成茧子解舒率低、 茧质差、 丝故障多 ( 环纇、 剥离纇、 吊蛹等 ) 等问题, 这些 问题对缫丝质量、 产量和缫折又直接影响。 煮茧过程中容易出现茧层的膨化不足, 膨化不足 时容易形成表煮、 落绪多、 各种各样的丝故障产生。 [0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蒸房。 [0004] 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 一种触蒸房, 包括触蒸房本 体、 所述的触蒸房本体由至少两个触蒸间构成, 所述的触蒸间的入口处设置有封闭门, 所述 的触蒸间的顶部为水滴导流顶, 所述的水滴导流顶包括第一导向斜面、 第二导向斜面, 所述 的第一导向斜面上侧边与所述的第二导向斜面的上侧边相交, 所述的触蒸间的底部设置有 轨道。 [0005] 所述的触蒸间中设置有盲管、 第一孔管、 第二孔管, 所述的盲管接蒸汽源, 所述的 第一孔管、 所述的第二孔管接蒸汽源, 且在所述的第一孔管、 所述的第二孔管的管壁上开设 有多个直径为 1mm-3mm 的出气孔。 [0006] 所述的触蒸间的底部设置有两根轨道, 所述的轨道向外延伸其外端伸出所述的触 蒸间。 [0007] 本发明的范围, 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 同时也应涵 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 例如上述特征与本 申请中公开的 ( 但不限于 )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0008]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 经过本触蒸房处 理过的蚕茧, 吸水倍率大, 解舒、 索绪效率直线提高, 滞头量、 环纇有减少倾向, 提高生丝净 度和清洁度, 后序煮茧工艺中茧子渗透和煮熟均匀、 茧层茧丝间胶着力适当。 [0003] 附图说明 [0009] 附图 1 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 [0010] 附图 2 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 ; [0011] 附图 3 为本发明轨道设置示意图 ; [0012] 附图 4 为本发明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 [0013] 附图 5 为本发明的触蒸车示意图。 [0014] 其中 : 1、 触蒸房本体 ; 2、 触蒸间 ; 3、 封闭门 ; 4、 水滴导流顶 ; 5、 轨道 ; 6、 盲管 ; 7、 第

说明书


一孔管 ; 8、 第二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各附图所示, 一种触蒸房, 包括触蒸房本体 1、 所述的触蒸房本体 1 由四个触蒸 间 2 构成, 所述的触蒸间 2 的入口处设置有封闭门 3, 所述的触蒸间 2 的顶部为水滴导流顶 4, 所述的水滴导流顶 4 包括第一导向斜面、 第二导向斜面, 所述的第一导向斜面上侧边与 所述的第二导向斜面的上侧边相交, 所述的水滴导流顶 4 呈 “∧” 形, 触蒸工作时水蒸气凝 结水珠沿着墙壁流下, 避免茧子潮湿, 所述的触蒸间 2 的底部设置有轨道 5。
     所述的触蒸间 2 中设置有盲管 6、 第一孔管 7、 第二孔管 8, 所述的盲管 6 接蒸汽源, 触蒸工艺结束时起到保温作用。所述的第一孔管 7、 所述的第二孔管 8 接蒸汽源, 且在所述 的第一孔管 7、 所述的第二孔管 8 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 1mm-3mm 的出气孔。 所述的第 一孔管 7 两排孔径为 2mm 的孔, 蒸气方向向下, 两排间距呈 45 度。所述的第二孔管 8 距地 面 1200mm 左右绕墙一圈两排孔径 2mm, 两排间距呈 45 度。
     所述的触蒸间 2 的底部设置有两根轨道 5, 所述的轨道 5 向封闭门 3 延伸其外端伸 出所述的触蒸间 2。触蒸车进出使用线路。触蒸车是用楞棍用 4″镀锌管, 外套 6″ PVC 管 或 4″不锈钢管制作。 现通过触蒸室室内设有第一孔管、 第二孔管和盲管来调节室内温度的高低, 充分 给予茧子丝胶膨化的能量, 从而保证后序煮茧工艺中茧子渗透和煮熟均匀、 茧层茧丝间胶 着力适当。触蒸工艺最终是提高解舒率、 降低丝条故障的有效途径。
     茧及茧层经触蒸吸水倍率大, 解舒、 索绪效率直线提高, 滞头量、 环纇有减少倾向, 提高生丝净度和清洁度。由于茧子在触蒸工艺之前茧层厚薄、 结构疏松程度和孔隙大小都 极不均匀, 同时茧层丝条排列紊乱、 粗细不均、 强度弱环多, 茧丝间胶着力不匀丝胶溶解性 差。 因此要通过触蒸处理技术来改善茧质, 改善丝胶的水溶性, 减少茧层内外胶着的不均匀 性, 在通过下面的煮茧工序, 使茧的解舒张力均匀适当, 从而减少丝条故障 ( 环纇、 剥离纇、 吊蛹等 )。
    

触蒸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触蒸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触蒸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蒸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蒸房.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71473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71473ACN102071473A21申请号200910186526222申请日20091120D01B7/0420060171申请人江苏华佳丝绸有限公司地址215227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坛丘丝厂路12号72发明人俞金键54发明名称触蒸房57摘要一种触蒸房,包括触蒸房本体、所述的触蒸房本体由至少两个触蒸间构成,所述的触蒸间的入口处设置有封闭门,所述的触蒸间的顶部为水滴导流顶,所述的水滴导流顶包括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的第一导向斜面上侧边与所述的第二导向斜面的上侧边相交,所述的触蒸间的底部设置有轨道。通过。

2、本发明处理过的蚕茧,吸水倍率大,解舒、索绪效率直线提高,滞头量、环纇有减少倾向,提高生丝净度和清洁度,后序煮茧工艺中茧子渗透和煮熟均匀、茧层茧丝间胶着力适当。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5页CN102071477A1/1页21一种触蒸房,包括触蒸房本体1、所述的触蒸房本体1由至少两个触蒸间2构成,所述的触蒸间2的入口处设置有封闭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蒸间2的顶部为水滴导流顶4,所述的水滴导流顶4包括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的第一导向斜面上侧边与所述的第二导向斜面的上侧边相交,所述的触蒸间2的底部设置有轨道5。2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触蒸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蒸间2中设置有盲管6、第一孔管7、第二孔管8,所述的盲管6接蒸汽源,所述的第一孔管7、所述的第二孔管8接蒸汽源,且在所述的第一孔管7、所述的第二孔管8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1MM3MM的出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蒸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蒸间2的底部设置有两根轨道5,所述的轨道5向外延伸其外端伸出所述的触蒸间2。权利要求书CN102071473ACN102071477A1/2页3触蒸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蒸房尤其是应用在丝绸加工行业中用于蚕茧预处理的触蒸房。背景技术0002伴随工业发展,全国的蚕丝加工产量的不断增加,各地区间的茧质发生了较大的。

4、变化。由于空气污染、饲养管理、簇中管理、採茧早晚等原因所导致茧子厚薄差异大,外加收烘处理不当,所造成茧子解舒率低、茧质差、丝故障多环纇、剥离纇、吊蛹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缫丝质量、产量和缫折又直接影响。煮茧过程中容易出现茧层的膨化不足,膨化不足时容易形成表煮、落绪多、各种各样的丝故障产生。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蒸房。0004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触蒸房,包括触蒸房本体、所述的触蒸房本体由至少两个触蒸间构成,所述的触蒸间的入口处设置有封闭门,所述的触蒸间的顶部为水滴导流顶,所述的水滴导流顶包括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的第一导向斜面上侧。

5、边与所述的第二导向斜面的上侧边相交,所述的触蒸间的底部设置有轨道。0005所述的触蒸间中设置有盲管、第一孔管、第二孔管,所述的盲管接蒸汽源,所述的第一孔管、所述的第二孔管接蒸汽源,且在所述的第一孔管、所述的第二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1MM3MM的出气孔。0006所述的触蒸间的底部设置有两根轨道,所述的轨道向外延伸其外端伸出所述的触蒸间。0007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000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

6、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经过本触蒸房处理过的蚕茧,吸水倍率大,解舒、索绪效率直线提高,滞头量、环纇有减少倾向,提高生丝净度和清洁度,后序煮茧工艺中茧子渗透和煮熟均匀、茧层茧丝间胶着力适当。附图说明0009附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0010附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0011附图3为本发明轨道设置示意图;0012附图4为本发明的管路连接示意图;0013附图5为本发明的触蒸车示意图。0014其中1、触蒸房本体;2、触蒸间;3、封闭门;4、水滴导流顶;5、轨道;6、盲管;7、第说明书CN102071473ACN102071477A2/2页4一孔管;8、第二孔管。具体实施方式0015如各附图。

7、所示,一种触蒸房,包括触蒸房本体1、所述的触蒸房本体1由四个触蒸间2构成,所述的触蒸间2的入口处设置有封闭门3,所述的触蒸间2的顶部为水滴导流顶4,所述的水滴导流顶4包括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的第一导向斜面上侧边与所述的第二导向斜面的上侧边相交,所述的水滴导流顶4呈“”形,触蒸工作时水蒸气凝结水珠沿着墙壁流下,避免茧子潮湿,所述的触蒸间2的底部设置有轨道5。0016所述的触蒸间2中设置有盲管6、第一孔管7、第二孔管8,所述的盲管6接蒸汽源,触蒸工艺结束时起到保温作用。所述的第一孔管7、所述的第二孔管8接蒸汽源,且在所述的第一孔管7、所述的第二孔管8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1MM3MM。

8、的出气孔。所述的第一孔管7两排孔径为2MM的孔,蒸气方向向下,两排间距呈45度。所述的第二孔管8距地面1200MM左右绕墙一圈两排孔径2MM,两排间距呈45度。0017所述的触蒸间2的底部设置有两根轨道5,所述的轨道5向封闭门3延伸其外端伸出所述的触蒸间2。触蒸车进出使用线路。触蒸车是用楞棍用4镀锌管,外套6PVC管或4不锈钢管制作。0018现通过触蒸室室内设有第一孔管、第二孔管和盲管来调节室内温度的高低,充分给予茧子丝胶膨化的能量,从而保证后序煮茧工艺中茧子渗透和煮熟均匀、茧层茧丝间胶着力适当。触蒸工艺最终是提高解舒率、降低丝条故障的有效途径。0019茧及茧层经触蒸吸水倍率大,解舒、索绪效率。

9、直线提高,滞头量、环纇有减少倾向,提高生丝净度和清洁度。由于茧子在触蒸工艺之前茧层厚薄、结构疏松程度和孔隙大小都极不均匀,同时茧层丝条排列紊乱、粗细不均、强度弱环多,茧丝间胶着力不匀丝胶溶解性差。因此要通过触蒸处理技术来改善茧质,改善丝胶的水溶性,减少茧层内外胶着的不均匀性,在通过下面的煮茧工序,使茧的解舒张力均匀适当,从而减少丝条故障环纇、剥离纇、吊蛹等。说明书CN102071473ACN102071477A1/5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71473ACN102071477A2/5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71473ACN102071477A3/5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71473ACN102071477A4/5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71473ACN102071477A5/5页9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7147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