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涤被洗涤物的洗涤装置, 特别涉及在填充密封有包含水、 石油溶剂 或有机溶剂等的洗涤液的洗涤槽内洗涤被洗涤物的洗涤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洗涤装置, 被广泛普及的不仅有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旋转轴的洗涤 槽的洗涤装置, 而且被广泛普及的还有具有在水平方向或倾斜于水平方向的方向 ( 以下, 单纯地称为 “水平倾斜方向” ) 上形成旋转轴的洗涤槽的洗涤装置。 另外, 在具有于垂直方向 上形成旋转轴的洗涤槽的洗涤装置中, 通过设置在洗涤槽底部的波轮旋转而使洗涤槽内的 洗涤液发生旋转流 ( 旋涡式水流 )。 然后, 通过所产生的洗涤液的旋转流力量使衣物等的被 洗涤物发生相互摩擦 ( 手搓原理 ), 由此洗涤被洗涤物。另一方面, 在具有于水平方向或水 平倾斜方向上形成旋转轴的洗涤槽的洗涤装置中, 通过旋转洗涤槽, 由此通过突出于洗涤 槽内壁面的叶片使被洗涤物移动到洗涤槽的上侧, 然后使该被洗涤物因自重而落下来。当
该被洗涤物落下时, 被洗涤物通过与洗涤槽内壁面的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 ( 拍洗原理 ) 被 洗净。
利用于通过这种装置洗涤的洗涤液可分为 : 水或在水中混入表面活性剂的溶剂等 的水性洗涤液, 和石油溶剂或有机溶剂等非水性洗涤液。 当利用水性洗涤液时, 虽然可以洗 净附着在被洗涤物上的水溶性污渍, 但根据被洗涤物的不同质地或纤维发生硬化或受损, 因此使洗净后的被洗涤物的状态变差。 另一方面, 当使用非水性洗涤液时, 虽然可以避免被 洗涤物像使用水性洗涤液时那样受损的危险性, 但是无法可靠地洗净水溶性污渍。
对此, 本申请人提出了在中心轴呈水平方向的洗涤槽内设置有壳体且在洗涤液填 充密封该壳体内部的状态下旋转洗涤槽以使放置在洗涤槽内的被洗涤物浮游在洗涤液中 的洗涤方法 ( 参照专利文献 1) 和洗涤装置 ( 参照专利文献 2)。在上述专利文献 1 的洗涤 方法和专利文献 2 的洗涤装置中, 分别使在内壁面上沿圆周方向连续设置有凹凸的洗涤槽 旋转, 由此在洗涤槽内壁面侧的洗涤液中, 在洗涤槽内壁面的每个凹凸部分产生涡流。 这种 涡流沿着洗涤槽的内壁面连续形成, 因此在洗涤槽内的洗涤液中会产生沿着洗涤槽的旋转 的较大的水流。由此产生的涡流和较大的水流会影响被洗涤物, 因此被洗涤物按照在洗涤 槽内漂浮的方式浮游而展开。 因此, 被洗涤物与洗涤液之间的接触面扩大, 且洗涤液朝向被 洗涤物的渗透力得到提高, 结果洗涤液对被洗涤物上的污渍洗净效果得到提高。
即, 如专利文献 1 的洗涤方法和专利文献 2 的洗涤装置所述, 本申请人根据洗涤槽 的旋转对填充密封在壳体内的洗涤液形成压力分布以进行洗涤, 由此能够防止被洗涤物的 损伤且能够提高该洗涤效果。另外, 形成于洗涤液中的压力分布影响被洗涤物在洗涤液中 的动作,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效果, 在填充密封在壳体内的洗涤液中必须有效地形成上 述压力分布。
另外, 本申请人分别对专利文献 1 和专利文献 2 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地验证, 其结 果明显可知 : 如上所述, 通过在洗涤槽内壁面沿圆周方向连续设置的凹凸面的旋转, 能够在洗涤液内形成压力分布。即, 在洗涤槽中沿着其旋转方向形成有凹凸面。因此, 当洗涤槽旋 转时, 凹部内的洗涤液因凸部要向旋转方向移动, 然而洗涤液自身要滞留下来, 因此在该凹 部内产生旋涡状的旋转流。
上述旋涡状的旋转流形成在各个凹部, 因此填充密封在壳体内的洗涤液在洗涤槽 的直径方向上以大致呈同心圆状且以不同的流速进行流动, 由此在洗涤槽的直径方向上形 成有压力分布。形成在洗涤槽的直径方向上的压力分布使被洗涤物浮游在洗涤槽内, 其结 果使漂浮在洗涤液中的被洗涤物展开, 由此, 促进洗涤效果的同时能够防止被洗涤物受损。
专利文献 1 : 专利 3841822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专利 3863176 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将洗涤液填充密封于壳体内的结构, 上述专利文献 1 和专利文献 2 分别公开 了通过泵将水槽内的洗涤液供给到壳体并对该壳体进行填充密封的结构。即, 提供给壳体 内之前在水槽内进行洗涤液的调配。 然后形成从水槽向壳体的流路, 然后通过驱动泵, 使水 槽内的洗涤液供给到壳体内, 使洗涤液填充密封在壳体内。如果检测出壳体内部已被洗涤 液填充密封, 则使洗涤槽旋转并开始进行洗涤。
如此地, 为了使壳体内部处于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状态, 必须排出壳体内的空气, 然而专利文献 1 和专利文献 2 公开的结构并没有涉及到用来排出空气的空气流路。通过设 置该空气流路, 在往壳体内提供洗涤液时能够促进空气从壳体内部排出, 因此, 不仅能够缩 短洗涤液流向壳体的填充密封所需时间, 而且也能够减少泵的负荷。
然而, 当只是简单地安装这种空气流路的情况下, 通过洗涤液对壳体进行填充密 封后, 洗涤液会从该空气流路排出。因此, 在确认壳体已被洗涤液填充密封后, 工作人员必 须进行关闭空气流路的作业, 以防止洗涤液从安装在壳体内的空气流路排出。
鉴于上述这种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包括用来排出壳体内空气的空 气流路以能够有效地将洗涤液填充密封在壳体内的洗涤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洗涤装置包括 : 洗涤槽, 其以从垂直方向朝水平方向 倾斜或呈水平的方向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且被洗涤物被放置在其内部 ; 壳体, 套住该洗涤 槽, 且被洗涤液进行填充密封 ; 供液流路, 朝向所述壳体供给所述洗涤液 ; 排液流路, 从所 述壳体排出所述洗涤液 ; 其特征在于 : 包括 : 空气流路, 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且使所述壳 体内部向外部空气开放 ; 检测部, 根据流入到所述空气流路的所述洗涤液量, 检测出所述壳 体内部已被所述洗涤液填充密封的信息 ; 泵, 将来自所述排液流路的洗涤液输送到所述供 液流路 ; 对所述被洗涤物进行洗涤时, 将所述被洗涤物放置在所述洗涤槽内, 然后在通过所 述空气流路而使所述壳体处于向外部空气开放的状态下, 将所述洗涤液从所述供液流路供 给到所述壳体, 所述检测部根据流入到所述空气流路的所述洗涤液量检测出所述壳体已处 于被所述洗涤液填充密封的状态时, 允许来自所述排液流路的所述洗涤液进行循环, 且使 所述洗涤液通过所述泵相对于被所述洗涤液填充密封的所述壳体进行循环, 同时使所述洗 涤槽旋转, 由此开始所述被洗涤物的洗涤。
该洗涤装置中, 由于在所述洗涤槽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凸, 由此通过在所述壳体 被所述洗涤液填充密封的状态且旋转所述洗涤槽, 以在所述洗涤槽内的所述洗涤液中形成
压力分布, 能够在不损伤被洗涤物情况下进行洗涤。
根据本发明, 在将洗涤液填充密封在壳体内部的状态下洗涤被洗涤物的洗涤装置 中, 在该壳体上设置空气流路, 形成通过空气流路的壳体内部向大气的开放。因此, 在壳体 内外能够进行空气的交换, 且能够在短时间内相对壳体进行洗涤液供给和洗涤液排出。另 外, 由于包括检测部, 其根据流入到空气流路的洗涤液量检测出壳体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 状态, 因此在壳体内部被洗涤液填充密封后, 能够可靠地开始洗涤。而且, 由于具有使洗涤 液进行循环的泵, 因此在洗涤过程中, 能够对壳体进行洗涤液的供给和排出。由此, 能够防 止洗涤后的洗涤液停滞在壳体内, 其结果能够提高被洗涤物的洗涤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为表示构成本发明洗涤装置的壳体周边各流路之间关系的概略图 ;
图 2 为表示设置在本发明洗涤装置壳体内的洗涤槽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
图 3 为垂直于图 2 所示的洗涤槽旋转轴方向的洗涤槽的概略截面图 ;
图 4 为图 3 所示的洗涤槽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
图 5 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中配管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
图 6 为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中配管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 图 7 为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中配管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 2 洗涤槽 3 供液流路 4 排液流路 5 空气流路 21 开口部 22 凹凸曲面 22a 凹部 22b 凸部 23 狭缝 24 底面 25 旋转轴 26 驱动机构 31 水槽 32 泵 33 泵吸入侧配管 34 泵排出侧配管 35、 37 控制阀 36 水槽供给用配管 38 液量检测传感器 41 排液用配管42 排水配管 43、 44 废液处理部 45 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6、 47 控制阀 51 空气阀 52 吸排气用配管 61 供液配管 62、 63 控制阀 64 排液用配管 65 排水配管 66 废液处理部 67 ~ 69 控制阀 100 控制部 221 底部 222 顶部 223 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
< 基本构成 >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洗涤装置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图 1 为表示构成本发明洗涤装置的壳体周边各流路之间关系的概略图。另外, 图 2 为表示设置在本发明洗涤装置壳体内的洗涤槽结构的概略立体图。而且, 图 3 为垂直于 图 2 所示的洗涤槽旋转轴方向的洗涤槽的概略截面图 ; 图 4 为图 3 洗涤槽的主要部分的放 大图。
1. 洗涤装置的洗涤流程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的洗涤装置作为其基本构成, 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 壳体 1, 将洗 涤液填充密封在其内部 ; 洗涤槽 2, 设置在上述壳体 1 内部且呈圆筒形状 ; 供液流路 3, 将洗 涤液供给到壳体 1 内 ; 排液流路 4, 从壳体 1 排出洗涤液 ; 空气流路 5, 进行壳体 1 内空气的 排气和吸气。另外, 洗涤槽 2 的中心轴从垂直方向朝向水平方向倾斜, 且洗涤槽以该中心轴 为中心在壳体 1 内旋转。然而, 壳体 1 并不限定于具有与洗涤槽呈同心圆状截面的圆筒形 状, 只要是在其内部洗涤槽 2 能够自由旋转的形状即可。
在按照上述结构构成的洗涤装置中, 当用洗涤液对壳体 1 内部进行填充密封时, 利用阀使排液流路 4 处于关闭状态, 洗涤液从供液流路 3 供给。此时, 由于空气流路 5 处于 打开状态, 因此壳体 1 内的空气通过空气流路 5 而排出到外部空气中。由此, 壳体 1 内的空 气通过供给自供液流路 3 的洗涤液的替换而被排出, 因此能够顺利地往壳体 1 内供给洗涤 液, 且能够减少用于洗涤液供给的未图示的泵等所需的负荷。
另外, 如果壳体 1 处于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状态, 则打开排液流路 4 的同时, 通过 未图示的泵使排出自排液流路 4 的洗涤液流向供液流路 3, 由此洗涤液被再次供给到壳体 1 内。即, 通过实现基于供液流路 3 的洗涤液的供给和基于排液流路 4 的洗涤液的排出, 由此, 洗涤液相对于壳体 1 进行循环。此时, 在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壳体 1 内, 洗涤槽 2 以旋 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放置在洗涤槽 2 内的被洗涤物通过洗涤液而被洗涤。对于该洗涤槽 2 的构成和通过洗涤槽 2 的旋转进行的洗涤在后进行说明。
由此, 壳体 1 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同时, 洗涤液通过供液流路 3 和排液流路 4 进行 循环, 由此位于在壳体 1 内进行旋转的洗涤槽 2 内的洗涤液也进行旋转。此时, 对于排出自 排液流路 4 的洗涤液, 也可以是实施过滤等废液处理而净化再生的洗涤液。另外, 对于空气 流路 5, 虽然会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进行后述, 但是可以是通过设置具有浮阀体的空气阀 等而在壳体 1 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同时被关闭的结构, 也可以是壳体 1 被洗涤液填充密封 后用作排液流路的结构。
被填充密封在该壳体 1 的洗涤液可以是水性或非水性的洗涤液。另外, 作为水性 洗涤液, 可以使用水或者在水中调配表面活性剂的洗涤液等。通过该水性洗涤液能够洗掉 水溶性污渍。另外, 在调配有表面活性剂时, 该表面活性剂与污渍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也能 够洗涤油性污渍。 另一方面, 作为非水性洗涤液, 可使用石油系 ( 烃系 ) 溶剂或有机溶剂等。 该非水性洗涤液具有主要能够洗涤油性污渍, 且与水性洗涤液相比干燥性良好的特性。
另外, 如果结束利用供液流路 3 和排液流路 4 使被填充密封在壳体 1 内的洗涤液 循环的洗涤, 则排出被填充密封壳体 1 内的洗涤液, 以便取出放置在壳体 1 的洗涤槽 2 的被 洗涤物。此时, 洗涤液通过从排液流路 4 朝向未图示泵方向的流路中分支出的、 未图示的排 水管而被排出, 因此能够从由壳体 1、 供液流路 3 和排液流路 4 构成的洗涤液的循环路径排 出洗涤液。另外, 空气流路 5 处于向外部空气开放的状态, 由此空气能够从外部空气被供给 到壳体 1 内, 以使壳体 1 内部处于向大气开放的状态, 因此能够全部排出壳体 1 内的洗涤 液。 如此地, 供给到壳体 1 内的洗净液被填充密封之后, 通过循环洗涤液和旋转洗涤 槽 2 对被洗涤物进行洗涤, 如果该洗涤过程结束, 则被填充密封在壳体 1 内并进行循环的洗 涤液全部被排出。此时, 被排出的洗涤液也可以是经过过滤等废液处理后经过净化再生的 洗涤液。 另外, 如果该洗涤中所用的洗涤液是调配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性洗涤液时, 为了用水 漂洗被洗涤物, 进行与上述洗涤时的动作相同的动作, 即、 用水填充密封壳体 1 内部后, 通 过水的循环和洗涤槽 2 的旋转而进行被洗涤物的漂洗。
另外, 例如, 先用非水性洗涤液填充密封壳体 1 后进行洗涤, 然后用水性洗涤液填 充密封壳体 1 后进行洗涤等采用不同种类的洗涤液进行洗涤时情况也同样。即, 在使用每 一个不同种类的洗涤液时, 均反复用洗涤液填充密封壳体 1、 洗涤液的循环和洗涤槽 2 的旋 转、 将洗涤液从壳体 1 排出的作业工序, 由此, 能够实现利用不同种类的洗涤液对被洗涤物 进行多次洗涤或漂洗。
2. 洗涤槽的构成和通过洗涤槽的旋转来进行的洗涤
如上所述, 通过内部放置有被洗涤物的洗涤槽 2 在填充密封有洗涤液的壳体 1 内 进行旋转, 由此在洗涤槽 2 内的洗涤液中产生压力分布, 并通过洗涤液在洗涤槽 2 内的流动 可进行不损伤被洗涤物的洗涤。对利用该洗涤液流的洗涤进行说明时, 首先, 参照图 2 ~图 4, 对在填充密封于壳体 1 内的洗涤液中形成洗涤液流的洗涤槽 2 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 2 所示, 旋转轴按照从垂直方向倾斜于水平方向的圆筒形的方式构成的洗涤 槽 2 为具有在其一底面开口的开口部 21 的筐状。洗涤槽 2 的内壁面包括 : 凹凸曲面 22, 垂
直于洗涤槽 2 的旋转轴的截面在圆周方向上呈连续的凹凸形状 ; 狭缝 23, 将洗涤槽 2 的旋 转轴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开口。然后, 如图 3 所示, 在垂直于洗涤槽 2 的旋转轴的洗涤槽 2 的内壁面截面上, 凹凸曲面 22 和狭缝 23 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形成。
如图 2 所示, 在设置在洗涤槽 2 内壁面上的凹凸曲面 22 中, 垂直于洗涤槽 2 的旋 转轴的凹凸形状的截面在洗涤槽 2 的旋转轴方向上形成连续的曲面。即, 将洗涤槽 2 的旋 转轴方向分别作为长边方向的凹部 22a 和凸部 22b( 参照图 3) 沿着垂直于洗涤槽 2 的旋转 轴的圆周方向以交替连续的方式形成, 由此在洗涤槽 2 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凹凸曲面 22。另 外, 狭缝 23 从洗涤槽 2 的内壁朝外壁的方向贯通, 因此通过该狭缝 23, 洗涤槽 2 内的洗涤液 被排出到壳体 1 和洗涤槽 2 之间的区域, 同时位于壳体 1 和洗涤槽 2 之间区域的洗涤液流 入到洗涤槽 2 内。
另外, 在图 2 的构成中, 虽然狭缝 23 是将洗涤槽 2 的旋转轴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开 口的结构, 但该狭缝 23 也可以是在洗涤槽 2 的旋转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孔而形成的结构。 另外, 该狭缝 23 不仅可以设置在形成洗涤槽 2 的圆周面的内壁面上, 也可以设置在与开口 面 21 相对的底面 24 上, 或也可以在壳体 1( 参照图 1) 和开口面 21 之间设置间隙而构成。 而且, 也可以是在壳体 1 和开口面 21 之间或仅在底面 24 上设置狭缝 23 的结构。 进一步地, 洗涤槽 2 的构成并不限定于在洗涤槽 2 的内壁面上交替形成有凹凸曲面 22 和狭缝 23 的结 构, 也可以是在洗涤槽 2 内壁面的整个圆周面上形成有凹凸曲面 22 且在部分凹部 22a( 参 照图 3) 上设置有狭缝 23 的结构。
如图 3 所示, 在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洗涤槽 2 中, 设置在洗涤槽 2 的圆周方向上相 邻狭缝 23 之间的凹凸曲面 22 形成由多个凹部 22a 和多个凸部 22b 交替形成的结构。 此时, 如图 4 所示, 通过使凹部 22a 的底部 221、 凸部 22b 的顶部 222 以及凹部 22a 和凸部 22b 之 间的连接部 223 的形状变化平缓, 由此, 使凹凸曲面 22 的圆周方向上的截面曲线变得平滑。
由此, 当凹凸曲面 22 沿洗涤槽 2 的圆周方向旋转时, 凸部 22b 对凹部 22a 的内侧 流体形成液流时, 能够抑制影响该液流的紊乱。该凹凸曲面 22 也可以是在洗涤槽 2 的圆周 方向上以相同宽度的方式形成的结构。如图 3 所示, 也可以是沿着洗涤槽 2 的圆周方向以 不同宽度的方式形成的结构。另外, 该凹凸曲面 22 也可以是安装在由弯曲的薄壁金属板形 成且设置有狭缝 23 的呈圆筒筐状的洗涤槽 2 的内壁面上的结构。
另外, 如图 2 所示, 洗涤槽 2 中底面 24 的中心位置上连接有用于旋转洗涤槽 2 的 驱动机构 26 的旋转轴 25。其中, 驱动机构 26 可以由具有旋转轴 25 的电动机构成, 也可以 由间接旋转旋转轴 25 的电动机、 将电动机的旋转传动到旋转轴 25 的皮带轮和皮带构成。 另 外, 该驱动机构 26 设置在图 2 未图示的壳体 1 的外部, 因此旋转轴 25 被插入到壳体 1 内以 与洗涤槽 2 相连接。由此, 在壳体 1 中设置有用来插入该旋转轴 25 的轴承部。该轴承部包 括密封结构, 以使壳体 1 内的洗涤液无法泄漏到外部。
根据通过旋转轴 25 从驱动机构 26 传达过来的旋转力, 具有图 2 ~图 4 所示构成 的洗涤槽 2 在填充密封洗涤液的壳体 1 内进行旋转, 由此对放置在洗涤槽 2 内的被洗涤物 进行洗涤或漂洗。 参照图 3 和图 4, 对此时的洗涤槽 2 内部中洗涤液的动作与被洗涤物之间 的关系进行简单说明。
洗涤槽 2 按图 4 所示的箭头 A 的方向旋转时, 在该旋转方向 ( 箭头 A) 上, 位于凹 部 22a 后面侧的 22b 往凹部 22a 的位置移动, 因此被位于凹部 22a 两侧的两个凸部 22b 和凹部 22a 所包围的区域 R 内的洗涤液要往旋转方向 ( 箭头 A) 移动。然而, 在区域 R 内, 离 凸部 22b 的顶部 221 较近的一侧中, 被凹部 22a 的两侧所夹住的凸部 22b 的间隔较大, 因此 受凸部 22b 移动的影响较小。因此, 位于离凸部 22b 的顶部 222 较近一侧的洗涤液要滞留, 由此沿着箭头 A 所指方向旋转的凸部 22b 形成较大的液流。
如此地, 位于洗涤槽 2 内壁面附近的洗涤液通过凹凸曲面 22 的旋转, 在该旋转方 向 ( 箭头 A) 上形成较大液流, 同时凹凸曲面 22 中由凹部 22a 和凸部 22b 形成的各区域 R 内, 形成沿着凹部 22a 和凸部 22b 流动的涡流。另一方面, 位于洗涤槽 2 的旋转轴一侧区域 的洗涤液由于离凹凸曲面 22 远, 因此凹凸曲面 22 的旋转对其影响较小。根据上述记载, 通 过凹凸曲面 22 的旋转而形成的、 沿旋转方向 ( 箭头 A) 旋转的较大液流和沿着凹部 22a 和 凸部 22b 流动的涡流在朝向洗涤槽 2 中心轴的直径方向上进行传播。
由此, 洗涤槽 2 内的洗涤液在垂直于洗涤槽 2 的旋转轴的截面上从洗涤槽 2 的内 壁面朝向旋转轴形成不同流速的洗涤液的液流层。即, 在洗涤槽 2 内, 于内壁面侧的圆周方 向上形成流速最快的洗涤液的液流层, 并朝向洗涤槽 2 的旋转轴形成其流速变慢的洗涤液 的液流层。由此, 对洗涤槽 2 进行填充密封的洗涤液在从内壁面朝向旋转轴的直径方向上 形成压力分布, 被洗涤物根据该压力分布在洗涤液中进行漂浮。 即, 受到产生在洗涤液中的 压力分布或浮力等影响, 放置于被填充密封在洗涤槽 2 内的洗涤液中的被洗涤物表现出类 似无重力状态下游泳的动作。由此, 该洗涤槽 2 内的被洗涤物在扩展自身的同时浮游在洗 涤液中。 如此地, 如图 4 所示, 由于在洗涤槽 2 内的洗涤液中形成不同流速的液流层而可以 产生压力分布, 所以当洗涤液中的被洗涤物移动到洗涤槽 2 的内壁面侧时, 表现出受洗涤 液快速流动的影响的动作。即, 在旋转方向上的大流动, 加上还有通过凹凸曲面 22 形成的 涡流, 因此随着该洗涤液的流动, 不仅能够防止被洗涤物碰撞到洗涤槽 2 的内壁面上, 而且 使被洗涤物被强制移动到旋转轴侧。 而且, 由于洗涤液的不同流速而形成压力分布, 因此受 各层流速影响的被洗涤物在洗涤液中以漂浮的方式扩展开。由此, 被洗涤物与洗涤液液体 分子的接触面会扩大, 因此不仅洗涤液的洗涤效果和漂洗效果得到提高, 且能够减轻被洗 涤物因洗涤液的流动而被缠绕或撞向洗涤槽等的负担, 因此通过洗涤造成的损伤会减少。
按照上述方法旋转洗涤槽 2, 进而在洗涤槽 2 内的洗涤液中形成压力分布, 以使被 洗涤物在洗涤液中以扩展的方式进行浮游, 由此可进行被洗涤物的洗涤或漂洗。对于用来 进行该被洗涤物的洗涤或漂洗的洗涤槽 2 的旋转, 其可以是在规定时间内仅按固定方向连 续旋转的方式, 也可以是每隔规定时间沿着规定方向进行间歇式旋转的方式。 即, 可以在规 定时间内沿正转方向 ( 或反转方向 ) 连续旋转洗涤槽 2, 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反复沿正转方 向 ( 或反转方向 ) 旋转洗涤槽 2 的旋转时段和洗涤槽 2 停止旋转的停止时段。而且, 当间 歇地进行用于洗涤或漂洗的洗涤槽 2 旋转时, 也可以每开始一次间歇式旋转时将其旋转方 向切换成反方向。即, 在规定时间内反复旋转洗涤槽 2 的旋转时段和洗涤槽 2 停止旋转的 停止时段, 且在每一次旋转时段, 将洗涤槽 2 的旋转方向用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切换。
在以下各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中, 共有在上述基本构成中说明的洗涤装置结构, 而且共有在上述基本构成中说明的洗涤中的各个工序。 下面对各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的特 征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而对基本构成中共同的部分省略其说明。
< 第一实施方式 >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洗涤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 5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 式中配管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包括具有在上述基本构成中说明的 结构的壳体 1 和洗涤槽 2, 同时还构成有图 5 所示的、 用于将洗涤液填充密封在壳体 1 内的 各个流路。
( 洗涤装置的构成 )
首先, 如图 5 所示, 洗涤装置的供液流路 3( 参照图 1) 包括 : 水槽 31, 暂时贮存洗涤 液; 泵 32, 将贮存在水槽 31 的洗涤液吸上来 ; 泵吸入侧配管 33, 连接水槽 31 和泵 32 之间 ; 泵排出侧配管 34, 连接泵 32 和壳体 1 之间 ; 控制阀 35, 设置在泵吸入侧配管 33 上。而且, 在水槽 31 中设置有朝向水槽 31 内供给洗涤液且具有控制阀 37 的水槽供给用配管 36 和对 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量进行检测的液量检测传感器 38。另外, 当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由如包 括浮游在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液面上的浮标的液位传感器等构成时, 能够将与浮标相连接 的接头角度或高度位置的信息转换成表示洗涤液量的电信号来输出。
另外, 作为排液流路 4( 参照图 1) 包括 : 排液用配管 41, 与壳体 1 相连接 ; 排水配 管 42, 自排液用配管 41 处分支 ; 废液处理部 43、 44, 分别与排液用配管 41 和排水配管 42 相 连接 ; 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 连接废液处理部 43 和泵 32 之间 ; 控制阀 46、 47, 分别设置 在排水配管 42 和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 上。其中, 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 按照从泵 吸入侧配管 33 的泵 32 和控制阀 35 之间的位置分支出来的方式构成。另外, 排液流路 4 通 过排水配管 42 将洗涤液排出到壳体 1 的外部, 所以优选其形成在垂直于壳体 1 的下侧。 而且, 在壳体 1 中, 垂直于壳体 1 的上侧形成有空气流路 5, 且在该空气流路 5 上设 置有空气阀 51 以防止壳体 1 被洗涤液填充密封时洗涤液排出到外部。该空气阀 51 也可以 是下述构成 : 例如, 该空气阀 51 形成为设置在空气流路 5 的端部的双层管状, 其外侧管处于 向大气开放的状态, 而且在与外侧管连通的内侧管内具有以与其管壁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 滑动的浮阀。此时, 外侧管中设置有内径小于浮阀外径的大气开放用孔。
通过上述构成, 当空气通过空气流路 5 从壳体 1 被排出时, 空气经过构成空气阀 51 的外侧管和内侧管之间的间隙被排出到外部空气中。当洗涤液流入到空气流路 5 时, 洗涤 液虽然分别流入到外侧管和内侧管, 但浮阀在内侧管以滑动的方式移动, 且设置在外侧管 的大气开放用孔处于被关闭状态。通过该浮阀关闭大气开放用孔, 因此能够防止洗涤液从 设置在外侧管的大气开放用孔泄漏到外部。
在这种空气阀 51 中, 例如还可以在设置于外侧管的大气开放用孔和浮阀相接触 的部分设置导体, 进而设计出当大气开放用孔和浮阀接触时可导电的结构。根据该空气阀 51 的构成, 壳体 1 被洗涤液填充密封后, 空气阀 51 能够生成使浮阀关闭大气开放用孔以禁 止洗涤液排出且报知洗涤液的填充密封情况的电信号。
另外, 图 5 所示的洗涤装置包括控制部 100, 其接收来自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和空气 阀 51 的电信号, 并控制泵 32 的驱动和控制阀 35、 37、 46、 47 的开关。即, 洗涤装置进行洗涤 时, 控制部 100 根据来自空气阀 51 的电信号检测出洗涤液在壳体 1 内的填充密封情况。而 且, 控制部 100 通过控制控制阀 35、 37、 46、 47 的开关决定与壳体 1 相连接的配管, 且通过控 制泵 32 的驱动进行洗涤液的供给、 排出和循环。
( 洗涤的控制流程 )
1. 洗涤液的供给
接下来, 对于通过具有图 5 所示构成的配管的洗涤装置进行洗涤的各工序的控制 流程进行说明。控制部 100 向控制阀 35 和泵 32 发出控制信号以使控制阀 35 处于关闭状 态, 且使泵 32 处于停止状态。然后, 控制部 100 向控制阀 37 发出控制信号使其打开, 由此 通过水槽供给用配管 36 将洗涤液供给到水槽 31 内。其中, 只要朝向壳体 1 的洗涤液供给 被禁止且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处于被供给的状态的话就可以, 因此只要控制阀 35 处于关闭 状态, 控制阀 46、 47 无论处于开关中的哪种状态均可。
此时, 壳体 1 通过空气阀 51 处于向大气开放的状态, 因此作业人员打开设置在壳 体 1 上未图示的门将被洗涤物放置在洗涤槽 2 内。然后, 当被洗涤物放置在洗涤槽 2 内时, 作业人员关闭未图示的门以封闭壳体 1。其中, 对于将该被洗涤物放置到壳体 1 内的工序, 也可以是非作业人员的、 通过搬入装置自动进行的工序。另外, 作为填充密封在壳体 1 内的 洗涤液, 当其采用混入表面活性剂的水性洗涤液时, 在水槽 31 内, 表面活性剂与通过水槽 供给用配管 36 供给来的水进行调合。
由此, 当洗涤液供给到水槽 31 且水槽 31 内贮存有洗涤液时, 来自设置于水槽 31 内的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被发送到控制部 100, 由此检测出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量。 然后, 根据来自该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确认出贮存在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量是否足 够多于形成在壳体 1 的循环路径的洗涤液容量和壳体 1 容量的合计量, 其中形成在循环路 径的洗涤液量是指形成在泵 32、 泵吸入侧配管 33、 泵排出侧配管 34、 排液用配管 41、 废液处 理部 43 和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 的洗涤液容量。即, 根据来自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 信号, 确认出贮存在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量是否达到可以填充密封壳体 1 且能够进行循环的 洗涤液量。 2. 壳体的填充密封
控制部 100 根据来自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 确认出贮存在水槽 31 内的洗 涤液量是否达到对壳体 1 进行填充密封且可进行循环的液量, 如果得到确认, 控制部 100 朝 向控制阀 37 发出控制信号以关闭控制阀 37。由此, 停止通过水槽供给用配管 36 进行的朝 向水槽 31 的洗涤液供给。 然后, 控制部 100 朝向控制阀 35、 46、 47 发出控制信号以打开控制 阀 35、 47 且关闭控制阀 46。即, 开放包括壳体 1 的洗涤液的循环路径, 同时开放从水槽 31 往泵 32 的洗涤液的供给路径。如此地, 如果形成洗涤液流路, 则驱动泵 32 抽出水槽 31 内 的洗涤液, 并开始进行朝向壳体 1 的供给。另外, 为了减少泵 32 的负担, 也可以采取最初使 控制阀 47 处于关闭状态, 驱动泵 32 以开始进行洗涤液的抽出后再打开控制阀 47 的方式。
如果泵 32 开始驱动, 则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通过泵吸入侧配管 33 而抽到泵 32 上, 然后通过泵排出侧配管 34 被供给到壳体 1 内。供给到壳体 1 内的洗涤液流入到排液用配 管 41、 废液处理部 43 和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然后, 如果排液用配管 41、 废液处理部 43 和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 被洗涤液填充, 则壳体 1 也被洗涤液填充。此时, 分别包括 在壳体 1、 泵 32、 泵吸入侧配管 33、 泵排出侧配管 34、 排液用配管 41、 废液处理部 43 和废液 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 的空气通过空气流路 5 的空气阀 51 而被排出到外部空气中。而且, 当壳体 1 内部要被洗涤液填充密封时, 由于洗涤液流入到空气流路 5 内, 因此空气阀 51 通 过该洗涤液而处于关闭状态, 由此能够防止洗涤液从空气流路 5 泄漏出去。
由此, 洗涤液被分别填充在循环路径中, 即被填充在壳体 1、 泵 32、 泵吸入侧配管 33、 泵排出侧配管 34、 排液用配管 41、 废液处理部 43 和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 且壳体 1
内部被洗涤液填充密封。此时, 由于空气阀 51 被关闭, 因此显示该空气阀 51 关闭的电信号 被发送到控制部 100, 由此控制部 100 识别出壳体 1 已被洗涤液填充密封。
3. 洗涤工序
如果控制部 100 根据来自空气阀 51 的电信号检测出壳体 1 已被洗涤液填充密封, 则朝向控制阀 35 发出控制信号以关闭控制阀 35。 即, 仅使控制阀 47 处于打开状态, 并通过 泵 32 的驱动开始进行洗涤液对壳体 1 的循环。如果开始洗涤液在该壳体 1 中的循环, 则控 制部 100 对驱动机构 26( 参照图 2) 发出开始旋转驱动的指令, 以使洗涤槽 2 旋转, 以便对 放置在洗涤槽 2 内的被洗涤物进行洗涤。由此, 开始通过洗涤液在壳体 1 的循环和洗涤槽 2 的旋转的、 对被洗涤物的洗涤工序。
对该洗涤工序中的洗涤液循环进行简单说明。 通过泵 32, 来自泵吸入侧配管 33 的 洗涤液被输送到泵排出侧配管 34, 流过该泵排出侧配管 34 的洗涤液被供给到壳体 1。 然后, 在壳体 1 中, 由于洗涤槽 2 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旋转, 因此在洗涤槽 2 内形成洗涤液的压力分 布, 由此进行被洗涤物的洗涤或漂洗。该洗涤槽 2 具有图 2 所示的狭缝 23, 因此在洗涤槽 2 的外侧和内侧之间可以进行洗涤液的更换。即, 供给到壳体 1 内的洗涤液通过狭缝 23 而流 入到洗涤槽 2 内, 在洗涤槽 2 内进行洗涤的洗涤液通过狭缝 23 从洗涤槽 2 流出。
另外, 壳体 1 中, 由于由泵排出侧配管 34 供给洗涤液, 所以当壳体 1 处于被填充密 封的状态时, 壳体 1 内的洗涤液被排出到排液用配管 41。从该壳体 1 排出到排液用配管 41 的洗涤液被供给到废液处理部 43, 然后经过过滤等再生处理除去因洗涤而含有污渍的杂 质。 如果经过该再生处理的洗涤液从废液处理部 43 排出到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 则该 洗涤液通过泵吸入侧配管 33 而供给到泵 32。
由此, 通过泵 32 的驱动、 控制阀 47 的打开状态和控制阀 35、 46 的关闭状态, 能够 使洗涤液在壳体 1 中进行循环。此时, 如果确认出洗涤液太脏, 则也可以通过控制部 100 暂 时性地减小控制阀 47 的打开度, 且打开控制阀 35、 46 以使其打开度与上述控制阀 47 的打 开度差不多。 对该洗涤液的弄脏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可以由通过透射光或散射光的受光 量测量污渍的光学传感器、 通过测量洗涤液的电导率或电阻率以测量污渍的电传感器、 或 测量洗涤液 PH 的 PH 传感器等构成。由此, 对于包括壳体 1 的洗涤液循环路径, 能够将排出 自壳体 1 的不干净的洗涤液排出到排水管 42 且通过水槽 31 供给新的、 没有污渍的洗涤液。 此时, 如果在包括壳体 1 的循环路径中流动的洗涤液的污渍减少, 则再次通过控制部 100 加 大控制阀 47 的打开度且完全关闭控制阀 35、 46, 由此通过循环洗涤液以继续进行被洗涤物 的洗涤。
4. 洗涤液的排出
另外, 洗涤槽 2 的旋转开始之后, 控制部 100 通过确认是否经过规定时间等检测 出通过洗涤液的循环和洗涤槽 2 的旋转的洗涤工序是否已结束。另外, 也可以通过下述方 式检测出洗涤工序已结束 : 将对混入到洗涤液中的杂质进行测量的传感器设置在包括壳体 1 的循环路径上, 当控制部 100 根据该传感器的测量值确认被洗涤物的污渍已掉下来时, 检 测出该洗涤工序已结束。根据该洗涤工序已结束的检测结果, 控制部 100 为了从壳体 1 取 出洗涤好的被洗涤物, 开始排出被填充密封在壳体 1 内的洗涤液。
即, 为了开始排出被填充密封在壳体 1 的洗涤液, 通过控制部 100 停止泵 32 的驱 动且打开控制阀 46。由此, 壳体 1 内的洗涤液通过排液用配管 41 和排水配管 42 而排出到外部。由于该排出的洗涤液被供给到废液处理部 44, 因此可进行过滤或化学处理等的再生 处理。此时, 空气流路 5 中的洗涤液液位下降, 因此空气阀 51 被打开以使壳体 1 处于向大 气开放的状态。 由此, 大气能够流入到壳体 1, 而在壳体 1 中, 空气代替洗涤液而充满在壳体 1 内, 由此洗涤液的排出得到促进。
被填充密封在该壳体 1 的洗涤液被全部排出后, 取出放置在洗涤槽 2 的、 已结束洗 涤的被洗涤物时, 作业人员打开壳体 1 的门取出被洗涤物。另外, 洗涤后进行漂洗或与用于 上述洗涤的洗涤液不同的洗涤液进行洗涤时, 重复上述工序。以洗涤后进行漂洗时的情况 为例进行说明, 按照上述方式从壳体 1 排出洗涤液时, 也从水槽 31 排出洗涤液。然后, 与上 述动作相同, 首先通过水槽供给用配管 36 将作为洗涤液的水供给到水槽 31 内。然后, 驱动 泵 32 朝向壳体 1 供给水, 包括壳体 1 的循环路径被水填充密封后, 循环该水的同时旋转洗 涤槽 2 以进行漂洗工序。 如果该漂洗工序结束, 通过排水配管 42, 从壳体 1 排出用于漂洗的 水。
如上所述, 本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 设置有空气流路 5 以使壳体 1 向 大气开放, 同时在该空气流路 5 上设置有空气阀 51, 由此在用洗涤液填充密封壳体 1 时能够 防止洗涤液泄漏。由此, 形成能够顺利进行对壳体 1 的洗涤液供给和洗涤液排出的构成, 同 时能够减轻对壳体 1 进行洗涤液供给和洗涤液排出时的泵 32 的负担。
< 第二实施方式 >
以下,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洗涤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 6 是本实施方式 的洗涤装置中表示配管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其中, 在图 6 所示的构成中, 对于以与图 5 所示 的结构相同目的使用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 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 洗涤装置的构成 )
在本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中,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 ( 参照图 5) 不同, 在壳 体 1 中进行循环的洗涤液的循环路径上包括水槽 31, 且排液用配管 41 和排水配管 42 设置 在壳体 1 的其他位置上。 即, 如图 6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中, 泵排出侧配管 34、 排 液用配管 41、 排水配管 42 和空气流路 5 均与壳体 1 相连接。由此, 对于壳体 1 来说, 由泵排 出侧配管 34 来供给洗涤液、 由排液用配管 41 和排水配管 42 来排出洗涤液, 且通过空气流 路 5 进行空气的吸入和排出。
在该洗涤装置中, 设置有与泵排出侧配管 34 相连接的、 替代水槽供给用配管 36( 参照图 5) 的供液配管 61, 通过该供液配管 61, 洗涤液从外部供给到洗涤装置的配管系 统。另外, 设置有用于从水槽 31 中排出洗涤液的水槽用排液用配管 64 和将流入自排液用 配管 64 的洗涤液排出到泵吸入侧配管 33 的废液处理部 66, 该排液用配管 64 和废液处理部 66 分别替代废液处理部 43 和废液处理部排出侧配管 45, 且排液用配管 41 与水槽 31 相连 接。即, 将从壳体 1 通过水槽 31 排出的洗涤液在废液处理部 66 进行再生处理后供给到泵 32 的返回流路通过排液用配管 41、 64 和泵吸入侧配管 33 来形成。
另外, 在图 6 的洗涤装置中, 将排水配管 42 直接连接在壳体 1 上, 同时具有从排液 用配管 64 处分支且与排水配管 42 相连接的水槽用排水配管 65。而且, 控制阀 62、 63 分别 设置在泵排出侧配管 34 和供液配管 61 上, 由此能够控制供给到壳体 1 的洗涤液流量。另 外, 由于在排水配管 65 上设置有控制阀 67, 因此排出自水槽 31 的洗涤液流量得到控制。 而 且, 在排液用配管 41、 64 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 68、 69, 因此从壳体 1 排出后进行循环的洗涤液的流量得到控制。其中, 控制阀 69 设置在朝排水配管 65 侧的分支部分与废液处理部 66 之间。
另外, 在图 6 的洗涤装置中, 优选在垂直方向上, 壳体 1 的上侧连接有泵排出侧配 管 34、 排液用配管 41 和空气流路 5 ; 壳体 1 的下侧连接有排水配管 42。即, 由于将排液用 配管 41 设置在壳体 1 的上侧, 因此当壳体 1 被洗涤液填充密封时, 洗涤液从排液用配管 41 流入到水槽 31。另外, 由于将排水配管 42 设置在壳体 1 的下侧, 因此从洗涤装置的配管系 统排出洗涤液时, 洗涤液通过排水配管 42 能够容易地排出。
优选排液用配管 64 在垂直方向上与水槽 31 的下侧相连接。由此, 从洗涤装置的 配管系统排出洗涤液时, 洗涤液可通过排水配管 65 从水槽 31 容易地排出。其中, 本发明并 不限于图 6 的构成, 水槽 31 也可以与壳体 1 一样, 单独连接排水配管 65 和排液用配管 64。 此时, 通过将排水配管 65 连接于水槽 31 的下侧, 由此从洗涤装置的配管系统中排出洗涤液 时, 洗涤液可通过排水配管 65 从水槽 31 容易地排出, 因此排液用配管 64 的与水槽 31 的连 接位置并不限于水槽 31 的下侧。
( 洗涤中的控制流程 )
以下对通过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图 6 的洗涤装置进行洗涤的各工序的控制流程 进行说明。其中, 空气阀 51 和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被输入到控制部 100, 同时控制 部 100 向控制阀 46、 62、 63、 67 ~ 69 和泵 32 输出控制信号。 1. 壳体的填充密封
控制部 100 通过向控制阀 46、 63 和 68 发出控制信号以使控制阀 46、 68 处于关闭 状态, 且使控制阀 63 处于打开状态。 另外, 也可以使泵 32 处于停止状态, 同时使控制阀 62、 67、 69 处于开和关的任一种状态。由此, 洗涤液通过供液配管 61 被供给到壳体 1 内。由于 关闭控制阀 46 以禁止洗涤液从与壳体 1 下部相连接的排水配管 42 流出, 因此洗涤液被填 充在壳体 1 内。
然后, 如果洗涤液被填充密封在壳体 1 内, 则设置在用来排出壳体 1 内空气的空气 流路 5 的空气阀 51 处于关闭状态, 因此在来自该空气阀 51 的电信号被输入的控制部 100 确认空气阀 51 已关闭。由此, 控制部 100 识别出壳体 1 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情况, 并向控 制阀 69 发出控制信号以关闭控制阀 69, 然后向控制阀 68 发出控制信号以打开控制阀 68。 因此, 通过供液配管 61 洗涤液继续得到供给, 由此从壳体 1 溢出的洗涤液通过排液用配管 41 供给到水槽 31。此时, 控制阀 63、 68 分别调整开度, 以防止供给自供液配管 61 的洗涤液 流量少于排出自排液用配管 41 的洗涤液流量。由此, 壳体 1 能够保持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 状态。
如此地, 通过使控制阀 68 处于打开状态, 由此排出自壳体 1 的洗涤液被供给到水 槽 31。此时, 由于控制阀 67、 69 处于关闭状态, 因此能够防止来自水槽 31 的洗涤液被排出 到排液用配管 64, 由此洗涤液被贮存在水槽 31。另外, 当用混入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性洗涤 液进行洗涤时, 表面活性剂与被贮存在水槽 31 的洗涤液进行调配。即, 以供给自供液配管 61 的洗涤液作为水, 并将该水供给到壳体 1 和水槽 31, 然后在水槽 31 中调配表面活性剂。
如此地, 在水槽 31 中贮存洗涤液时, 设置于水槽 31 内的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检测 的电信号被发送到控制部 100, 由此贮存在水槽 31 的洗涤液量被检测出来。 如果控制部 100 根据来自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而判断贮存在水槽 31 的洗涤液量为足够用于循环,
则向控制阀 69 发出控制信号以打开控制阀 69。然后, 控制部 100 也向控制阀 62 发出控制 信号以打开控制阀 62, 然后向泵 32 发出控制信号并驱动泵 32。
由此, 通过泵 32 的驱动, 由此开始对壳体 1 的洗涤液循环, 以便将从水槽 31 经过 废液处理部 66 而流入到泵 32 的洗涤液再次供给到壳体 1。然后, 控制部 100 向控制阀 63 发出控制信号以关闭控制阀 63, 同时为了使壳体 1 保持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状态, 调整控 制阀 62、 68 的开度。即, 为了防止供给自泵排出侧配管 34 的洗涤液流量少于排出自排液用 配管 41 的洗涤液流量, 控制阀 62、 68 的开度被控制部 100 进行调整。另外, 为了使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量保持规定量, 控制部 100 也可以根据来自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调整控 制阀 69 的开度。
2. 洗涤工序
当洗涤液的循环按照上述方式开始时, 控制部 100 对驱动机构 26( 参照图 2) 发出 开始旋转驱动的指令, 由此开始洗涤槽 2 的旋转, 将洗涤放置在洗涤槽 2 的被洗涤物。即, 通过洗涤槽 2 在被填充密封的壳体 1 内旋转, 由此在洗涤槽 2 内形成根据流速分布的压力 分布, 由此进行如上所述的被洗涤物的洗涤。此时, 洗涤槽 2 通过上述旋转, 在狭缝 23( 参 照图 2) 进行洗涤槽 2 内部的洗涤液与洗涤槽 2 外部的洗涤液之间的更换, 由此洗涤槽 2 内 的洗涤液进行循环。 在其内部具有该洗涤槽 2 的壳体 1 中, 通过泵 32 从水槽 31 被抽上来的洗涤液由 泵排出侧配管 34 供给到壳体 1, 同时从排液用配管 41 排出已进行洗涤的洗涤液。 流过排液 用配管 41 的、 排出自壳体 1 的洗涤液被输送到水槽 31, 并在水槽 31 中被暂时贮存。然后, 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通过排液用配管 64 而供给到废液处理部 66 进行洗涤液的再生处理, 以 便除去洗涤液内的杂质, 然后通过泵吸入侧配管 33 被输出到泵 32。
如此地, 通过泵 32 的驱动、 控制阀 62、 68、 69 的打开状态、 控制阀 46、 63、 67 的关闭 状态, 能够使洗涤液在壳体 1 中循环。在该循环路径中, 由于设置有水槽 31, 由此暂时保管 洗涤液后, 通过废液处理部 66 能够对洗涤液进行再生处理并使其循环。此时, 控制部 100 也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动作 : 根据来自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确认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 量, 由此了解对壳体 1 的洗涤液供给量和洗涤液排出量之间的关系。
即, 水槽 31 内的液量较少时, 说明流向壳体 1 内的供给量大, 因此通过减少泵 32 的流量或者减小控制阀 62、 69 中至少一个控制阀的开度来抑制流向壳体 1 的供给量。 相反, 也可以增加控制阀 68 的开度以使排出自壳体 1 的排出量增加。另一方面, 当水槽 31 内的 液量较多时, 说明流向壳体 1 内的供给量少, 因此通过增加泵 32 的流量或者增加两个控制 阀 62、 69 的开度以使流向壳体 1 内的供给量增加。相反, 也可以减小控制阀 68 的开度用来 抑制排出自壳体 1 的排出量。
而且, 也可以在水槽 31 中设置能够检测出洗涤液状态的传感器, 以便能够检测出 洗涤液的污渍。 检测出该洗涤液状态的传感器可以由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传感器 构成。此时也可以是下述方式 : 如果确认出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太脏, 则通过控制部 100 暂 时按相同程度的开度打开控制阀 63、 46。由此, 针对包括壳体 1 的洗涤液循环路径, 从排水 配管 42 排出被排出自壳体 1 的不干净的洗涤液, 且通过供液配管 61 供给新的无污渍的洗 涤液。
另外, 如果流过包括壳体 1 的循环路径的洗涤液中的污渍减少, 则再次通过控制
部 100 完全关闭控制阀 63、 46, 通过循环洗涤液继续进行被洗涤物的洗涤。另外, 当洗涤液 中调配有表面活性剂时, 也可以在打开控制阀 63、 46 期间, 往水槽 31 中添加表面活性剂。 其 中, 在打开控制阀 46 的情况下, 也可以打开控制阀 67 以使排出自壳体 1 的不干净的洗涤液 经过水槽 31 和排水配管 65 排出。
3. 洗涤液的排出
另外,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控制部 100 根据洗涤槽 2 从旋转所经过的时间或洗涤 液的弄脏情况等, 检测出通过洗涤液循环和洗涤槽 2 的旋转进行的洗涤工序是否已结束。 控制部 100 根据该洗涤工序已结束的检测结果, 开始排出被填充密封在壳体 1 内的洗涤液, 以便从壳体 1 中取出洗涤好的被洗涤物。即,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为了开始排出被填充密 封在壳体 1 内的洗涤液, 通过控制部 100, 停止泵 32 的驱动的同时, 打开控制阀 46。此时, 为了将来自水槽 31 的洗涤液排出到外部, 控制部 100 也向控制阀 67 发出控制信号以打开 控制阀 67。
由此, 壳体 1 内的洗涤液通过排水配管 42 排出到外部, 同时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通 过排水配管 65 被排出到外部。分别排出自排水配管 42、 65 的洗涤液被供给到废液处理部 44, 因此能够进行过滤或化学处理等再生处理。此时,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由于空气流路 5 中的洗涤液液位下降, 因此空气阀 51 处于打开状态, 由此壳体 1 处于向大气开放的状态, 因此在壳体 1 内, 替代洗涤液空气被充满, 由此洗涤液的排出得到促进。然后, 与第一实施 方式相同, 取出被放置在洗涤槽 2 的洗涤后的被洗涤物时, 作业人员打开壳体 1 的门取出被 洗涤物。 另外, 洗涤后进行漂洗时, 或使用与用于上述洗涤工序的洗涤液不同的洗涤液进行 洗涤时, 再次进行上述工序。
如此地, 本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按照在对壳体 1 的洗涤液 循环路径上包括有水槽 31 的方式构成。由此, 能够将排出自壳体 1 的洗涤液暂时保管在水 槽 31 中, 因此能够在水槽 31 中确认出壳体 1 内的洗涤液的填充密封情况和洗涤液的弄脏 情况。 由此, 根据进行循环的洗涤液状态和流量来控制循环路径内的各部分, 以能够适宜地 改变适于洗涤的洗涤液状态和流量。
< 第三实施方式 >
参照附图对以下本发明洗涤装置中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 7 是表示本实施 方式的洗涤装置中配管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其中, 图 7 所示的构成中, 对于与图 6 所示的结 构相同的目的来使用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 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 洗涤装置的构成 )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 ( 参照图 6) 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按照作为空 气流路 5 包括连接壳体 1 和水槽 31 的吸排气用配管 52, 而不具有空气阀 51。其中, 水槽 31 按照向大气开放的方式构成, 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流路 5 一样, 吸排气 用配管 52 被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壳体 1 的上部。由此, 壳体 1 通过该吸排气用配管 52 和 水槽 31 形成向大气开放的结构。另外, 如后述中有详细说明, 在壳体 1 被洗涤液填充密封 之后, 由于洗涤液流入到该吸排气用配管 52 后被输送至水槽 31, 因此吸排气用配管 52 起到 与排液用配管 41 相同的功能。
( 洗涤中的控制流程 )
1. 壳体的填充密封以下对通过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图 7 的洗涤装置进行洗涤的各工序的控制流程 进行说明。控制部 100 向控制阀 46、 63、 67 ~ 69 发出控制信号, 由此使控制阀 46、 67 ~ 69 处于关闭状态, 且使控制阀 63 处于打开状态。另外, 在泵 32 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 控制 阀 62 可以处于开和关状态的任一种状态。由此, 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洗涤液通过供液配 管 61 而被供给到壳体 1 内。由于关闭控制阀 46, 禁止洗涤液从与壳体 1 下部相连接的排水 配管 42 处流出, 所以洗涤液被填充到壳体 1 内。
由此, 洗涤液被填充到壳体 1 期间, 壳体 1 内的空气通过吸排气用配管 52 被排出 到向外部空气开放的水槽 31 内, 因此空气通过水槽 31 被排出到外部空气中。然后, 如果壳 体 1 被洗涤液填充密封, 则洗涤液流入到吸排气用配管 52 内, 因此洗涤液通过吸排气用配 管 52 而供给到水槽 31 中。此时, 由于控制阀 67、 69 处于关闭状态、 洗涤液无法从水槽 31 排出, 因此洗涤液被贮存在水槽 31 中。另外, 对控制阀 63 的开度进行调整以防止供给自供 液配管 61 的洗涤液流量少于排出自吸排气用配管 52 的洗涤液流量。由此, 壳体 1 能够保 持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状态。
如此地, 在水槽 31 内贮存洗涤液时, 来自设置于水槽 31 内的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被发送到控制部 100, 由此检测出被贮存在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量。另外, 与第二 实施方式相同, 利用混入表面活性剂的水性洗涤液进行洗涤时, 表面活性剂在水槽 31 内与 被贮存的洗涤液进行调配。然后, 根据来自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 控制部 100 如果 判断出被贮存在水槽 31 的洗涤液量为足够循环洗涤液的量, 则向控制阀 68、 69 发出控制信 号, 进而分别打开控制阀 68、 69。 然后, 控制部 100 也向控制阀 62 发出控制信号以打开控制 阀 62, 然后向泵 32 发出控制信号以驱动泵 32。
如此地, 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通过泵 32 的驱动洗涤液开始相对于壳体 1 循环, 然 后控制部 100 向控制阀 63 发出控制信号以关闭控制阀 63, 由此停止来自供液配管 61 的洗 涤液的供给。然后, 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调整控制阀 62、 68 的开度, 以使壳体 1 保持被洗 涤液填充密封的状态。此时, 为了使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量保持在规定量, 控制部 100 也可 以根据来自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 调整控制阀 69 的开度。
另外, 利用洗涤液对该壳体 1 进行填充密封时, 也可以使控制阀 68 处于打开状态, 且通过排液用配管 41 和吸排气用配管 52 进行向水槽 31 供给洗涤液。此时, 通过控制部 100 分别调整控制阀 63、 68 的开度以防止供给自供液配管 61 的洗涤液量少于排出在排液用 配管 41 和吸排气用配管 52 的洗涤液量。
2. 洗涤工序
如果按照上述方式开始洗涤液循环, 则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开始洗涤槽 2 的旋 转并对放置在洗涤槽 2 的被洗涤物进行洗涤。在内部具有旋转的洗涤槽 2 的壳体 1 中, 通 过泵 32 从水槽 31 抽上来的洗涤液通过泵排出侧配管 34 而供给到壳体 1, 且已进行洗涤的 洗涤液从排液用配管 41 和吸排气用配管 52 排出。通过排液用配管 41 和吸排气用配管 52 从壳体 1 排出的洗涤液被输送到水槽 31。然后, 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通过排液用配管 64 而 提供给废液处理部 66, 在废液处理部 66 进行洗涤液的再生处理后, 通过泵吸入侧配管 33 被 输送到泵 32。
由此, 在本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中,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一样, 通过泵 32 的驱动、 控制阀 62、 68、 69 的打开状态和控制阀 46、 63、 67 的关闭状态, 能够使洗涤液相对壳体 1 循环。另外, 当根据来自液量检测传感器 38 的电信号控制部 100 识别出向壳体 1 的洗 涤液供给量和排出量之间的关系时, 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 通过调整泵 32 的流量或控制阀 62、 68、 69 的开度, 由此能够控制循环的洗涤液流量。 由此, 根据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量, 能够 使壳体 1 保持被洗涤液填充密封的状态。
另外, 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也可以是在水槽 31 中设置能够检测出洗涤液状态的 传感器以检测出洗涤液的弄脏程度。即, 当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的弄脏程度严重时, 也可以 暂时打开控制阀 63、 46 以其开度达到相同程度, 由此从外部添加洗涤液。另外, 当打开控制 阀 63 而从循环路径的外部供给洗涤液时, 也可以是打开控制阀 67 以替代控制阀 46, 通过水 槽 31 和排水配管 65 排出循环路径中的弄脏的洗涤液。
3. 洗涤液的排出
然后, 如果控制部 100 检测出通过洗涤液循环和洗涤槽 2 的旋转而进行的洗涤工 序已结束, 则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 停止泵 32 的驱动的同时, 打开控制阀 46、 67, 开始排出 被填充密封在壳体 1 内的洗涤液。由此, 本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也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洗涤 装置同样, 不仅是壳体 1 内的洗涤液, 连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也被排出到废液处理部 44。
按照上述方式, 从壳体 1 和水槽 31 排出洗涤液时, 由于水槽 31 处于向大气开放的 状态, 因此空气首先从外部流入到水槽 31。接下来, 从外部流入到水槽 31 的空气通过吸排 气用配管 52 而流入到壳体 1。由此, 壳体 1 和水槽 31 分别处于向大气开放的状态, 因此在 壳体 1 和水槽 31 中分别充满有代替洗涤液的空气, 且促进洗涤液从壳体 1 和水槽 31 排出。
如上所述, 本实施方式的洗涤装置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不同, 作为空气流路设 置有用来连接壳体 1 和水槽 31 的吸排气用配管 52。由此, 通过向大气开放的水槽 31 和吸 排气用配管 52 能够使壳体 1 处于向大气开放的状态, 因此能够减少对壳体 1 进行供给洗涤 液和排出洗涤液时的所需时间。另外, 全部排出壳体 1 内的空气后, 吸排气用配管 52 起到 与排液用配管 41 相同的功能, 因此能够将排液用配管 41 在循环洗涤液时所承担的负担分 散给吸排气用配管 52, 从而能够减少其负担。
另外, 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下述方式 : 将洗涤液填充密封到壳体 1 时, 打开控制阀 68, 使得壳体 1 内的空气也从排液用配管 41 排出到水槽 31。即, 排液用配管 41 起到与吸排 气用配管 52 相同的功能, 且当循环洗涤液时, 通过控制控制阀 68 的开度的方式可控制来自 壳体 1 的洗涤液的排出量。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下述方式 : 去掉控制阀 68 和吸排 气用配管 52, 仅由排液用配管 41 构成, 且该排液用配管 41 起到上述吸排气用配管 52 的功 能。
另外, 在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 虽然在洗涤液相对于壳体 1 进行循环 的循环路径上设置控制阀 62、 68、 69, 由此控制朝向壳体 1 的洗涤液供给量和排出自壳体 1 的洗涤液的排出量, 但是对壳体 1 进行循环的洗涤液流量的控制并不限定于该构成。此时, 也可以是从配管构成中去掉控制阀 62、 68、 69, 而根据各个配管的流量和泵 32 的功能来控 制循环的洗涤液流量。
即,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也可以是对其配管面积或配管阻力进行设置的结构, 使得 流过排液用配管 41 的洗涤液流量与流过泵排出侧配管 34 的洗涤液流量相比大致相等或少 一些。另外也可以是下述方式 : 通过泵 32 进行流量控制, 由此朝向壳体 1 的洗涤液供给量 和排出自壳体 1 的洗涤液排出量得到控制, 以使洗涤液能够在壳体 1 被填充密封的状态下进行循环。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通过在填充密封洗涤液的壳体内旋转洗涤槽以对被洗涤物进 行洗涤的洗涤装置。另外, 作为该洗涤装置中所使用的洗涤液可以是水性洗涤液也可以是 非水性洗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