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将电工钢板分为晶粒取向电工钢板和无取向电工钢板。 晶粒取向电工钢板含 3% Si 并具有 (110)<001> 的晶体织构。沿轧制方向的优良磁性可使取向电工钢板用作变 压器、 发电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的铁心材料。
取向电工钢的高斯织构是在冷轧板二次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这个过程以冷轧板 初次再结晶为前提。抑制初次再结晶主要依靠细小沉淀相和偏析元素。取向电工钢制造的 关键点之一就是如何形成尺寸、 分布合适的抑制剂。常用的抑制剂有 AlN 和 MnS。
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技术主要有高温加热法和低温加热法。
高温加热法是在炼钢时就加入形成抑制剂所需的元素。以 AlN 或 MnS 为主抑制剂 的取向电工钢传统生产方法需要铸坯在> 1300℃加热炉中加热, 以使铸坯中粗大的 MnS、 AlN 固溶, 热轧或常化后以细小弥散态析出。 高温加热工艺对后面的热轧、 常化、 脱碳都有严 格的工艺要求。由于加热温度高, 铸坯烧损严重, 能耗高, 成材率低。
低温加热法生产取向电工钢, 省却了高温固溶处理的阶段, 但是需要在后续的加 工阶段形成更多的抑制剂。 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电工钢生产厂家都在开发低温加热生产取向 电工钢技术, 有些已用于工业生产。后续渗氮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根据 Takashima 申请的欧洲专利 EP0588342al, 新日铁八幡采用 AlN 为抑制剂, 采 用 1150-1250℃铸坯加热和后续渗氮处理生产高磁感取向电工钢。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提出以 AlN 为主抑制剂, Cu2S 和 MnS 为辅助抑制剂, 铸坯在 1250-1320℃ 范围内加热, 采用带中间退火的两次冷轧法, 生产普通取向和高磁感取向电工钢。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在中国申请的 CN1088760C 中指出, 在 Si-3.15 %, C-0.03 %, Al-0.013%, Mn-0.09%, B-0.0033%, N-0.0065%, S-0.006%, 其余为 Fe 和其他不可避免 的杂质铸坯条件下, 1250 度板坯加热 3 小时, 热轧到 2.3mm 厚, 1120 度退火 2min 淬入沸水 进行常化处理, 酸洗冷轧到 0.30mm 厚。冷轧后, 在含 Nh30.3 %体积的湿 H2+N2, 干 NH3 的 混合气氛下, 在 875 度进行 155S 的同时脱碳渗氮。经过涂 MgO 和高温退火后, 产品磁性能 W17/50 = 1.04w/kg, B10 = 1.93T。此专利强调, 加入 B 元素, 在脱碳渗氮退火时, 形成 BN 沉淀相, 可以有效地改善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
韩国申请的专利 WO/2009/091127A2 中指出, 在钢中加入 0.01 % -0.05 %的 P, 高温退火阶段采用 0.03-0.07% Sn, 0.01-0.05%的 Sb, 且 P+0.5Sb 在 0.037-0.063%之间。 650-850℃, 1150-1250℃保温工艺, 并控制适当的高温加热升温速度, 生产取向电工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通过调整钢的成分, 采用板坯低温加热和钢带冷轧后渗氮脱碳处理, 涂 MgO 高温退火, 来得到磁性能稳定 的取向电工钢 ; 即通过后天抑制剂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新的取向电工钢生产方法, 即采用 P、 Cu、 Mn 合金元素, 经过板 坯低温加热、 热轧、 常化, 一次冷轧, 渗氮脱碳退火同时处理, 涂层高温退火后得到成品。该 发明是通过加入合适的元素, 使渗氮处理后钢中存在 A1N+SiN(SiMnN)、 A1N+CuS 析出物, 有 效的增加抑制能力。通过高温退火, 得到高性能取向电工钢产品。在工艺中控制如下技术 参数 :
铸坯成分设计: C ≥ 0.005wt %, Si : 2.5-4.5wt %, Mn : 0.01-0.25wt %, Als : 0.01-0.04wt %, Cu : 0.05-0.3wt %, S: 0.005-0.04wt %, N: 0.003-0.015wt %, P: 0.01-0.05wt%, 余量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 在钢中添加一定量的 P、 Mn、 Cu, 可以有效地 改变初次再结晶退火晶粒尺寸 ; Al、 Mn、 Cu、 S、 N 形成 AlN+SiN(SiMnN)、 AlN+CuS 复合抑制剂 提高抑制能力。
铸坯热轧 : 铸坯经 1100-1200℃加热后热轧,
一次冷轧后进行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理 : 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理时, 退火温度在 850-920 度, 退火时间 1-10min, 通入湿的氢气 + 氮气 + 氨气 ; 其中, 氢气 : 50% -90%, 氮气 : 10% -50%, 氨气 : 0.1% -10%, 均为体积百分数, 保温时间 1-10min。 该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条件 :
钢中 Si 在 2.5-4.5%。若 Si 含量小于 2.5%, 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和饱和磁致伸缩 值过高, 磁化困难, 磁滞损耗高, 并且钢的电阻率低, 涡流损耗高 ; 若 Si 含量大于 4.5%, 轧 制困难。
钢中 C > 0.005%。若 C 含量过低, 则 3% Si 钢中无相变, 铸坯高温加热时晶粒粗 化, 热轧时得到粗大形变晶粒, <110> 纤维织构强, 冷轧后残存有形变晶粒, 高温退火后二次 再结晶不完全。
钢中 0.01 %< Mn ≤ 0.25 %。若 Mn > 0.25 %, 则钢中的 S 主要和 Mn 结合生成 MnS, 形成大块的 MnS 析出物, 对磁性不利 ; 若 Mn 含量过低, 则产生热脆。
钢中 0.01%< Als ≤ 0.04%。若 Al 过高, 则铸坯中出现粗大的 AlN 夹杂物, 对磁 性不利 ; 若 Al 过低, 冶炼困难, 并且会抑制能力不足, 产品磁性能差。
钢中 0.05%< Cu < 0.3%。若高于 1.0%, 热轧时边裂严重 ; 若低于 0.04%, 硅钢 中的奥氏体相区变窄, 且渗氮退火后初次晶粒细小, 成品性能降低。钢中含有一定量的 Cu, 可以在钢中存在一些 CuS 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先天抑制能力, 有效改善磁性能。
钢中 0.005%< S < 0.04%。若高于 0.04%, 易引发热脆 ; 若低于 0.005%, 则热 轧后钢板中的 CuS 数量减少, 减弱了初始抑制能力, 同时增加了炼钢难度。
钢中 0.003%< N < 0.015%。 若高于 0.015%, 浇铸易冒涨, 产品出现起皮和起泡 缺陷 ; 若低于 0.003%, 冶炼困难, 加大后续渗氮处理的难度。
钢中 0.01%< P ≤ 0.05%。P 促进低温下初次晶粒的长大, 适当添加 P 元素可以 增加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尺寸, 避免渗氮处理后的晶粒不均匀 ; 由此可以提高二次再结晶起 始温度, 增加成品中具有准确高斯位向晶粒的数量, 改善磁性能 ; P 是晶界偏聚元素, 能提 高抑制能力。添加过多, 钢的脆性大, 轧制困难。
钢中通过加入一定量的 P、 Mn、 Cu 元素, 可以有效地扩大硅钢中的奥氏体区, 并增
加初次晶粒尺寸, 既避免了后续渗氮处理中的晶粒细化现象 ; P、 Cu 又保证了钢的初始抑制 能力, 不必像韩国专利 CN1088760C 中添加 B, 也不必像韩国专利 WO/2009/091127A2 中加入 大量的 Sn、 Sb, 降低了成本。钢中 Mn 元素在后续渗氮处理中形成 SiMnN, 高温退火过程中发 生转化, 起积极地抑制作用。
铸坯加热温度在 1100-1200℃, 热轧钢板厚度在 2.0-3.0mm。热轧板经常化酸洗后 进行一次大压下率冷轧。
钢 板 冷 轧 后 进 行 脱 碳 渗 氮 同 时 退 火。 退 火 温 度 在 850-920 ℃, 气氛为湿的 (50% -90% ) 氢气 +(10% -50% ) 氮气 +(0.1% -10% ) 氨气, 保温时间 1-10min。钢中渗 入一定含量的 N。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利用渗氮方法实现了低温加热稳定生产取向电工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钢 A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 如表 1。
表 1 钢 A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 余量 : Fe
C 0.048
Si 3.24 Als 0.032 Mn 0.09 Cu 0.13 S 0.012 P 0.025 N 0.0065铸坯的合金成分如表 1, 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在 1130℃加热炉中保 温 2.5h 后热轧。热轧钢板厚度在 2.2mm。热轧板经过 1100 度保温 3min 常化后迅速冷却, 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 冷轧到 0.30mm 厚。
冷 轧 带 进 行 脱 碳 渗 氮 同 时 处 理, 在 湿 气 条 件 下, 70 % H2+30 % N2 气 氛, 通入 0.1-10%体积分数 NH3, 900℃渗氮脱碳退火。最后涂 MgO 和高温退火。用单片测量设备检 测磁性。磁性结果见表 2。
表 2 低温加热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性能
实施例 2
钢 A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 如表 1。
铸坯的合金成分如表 1, 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在 1130℃加热炉中保 温 2.5h 后热轧。热轧钢板厚度在 2.2mm。热轧板经过 1100 度保温 3min 常化后迅速冷却,
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 冷轧到 0.30mm 厚。
冷轧带进行脱碳渗氮同时处理, 在湿气条件下, 70% H2+30% N2 气氛, 通入 3%体积 分数 NH3, 渗氮脱碳退火 840-920℃。最后涂 MgO 和高温退火。用单片测量设备检测磁性。 磁性结果见表 3。
表 3 低温加热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性能
试样号 A-8 A-9 A-10 A-11 A-12铸坯加热温度 (℃ ) 1130 1130 1130 1130 1130渗氮脱碳退火温度 (℃ ) 880 900 920 820 940P17(W/Kg) 1.126 1.150 1.186 1.438 1.568B8(T) 1.913 1.907 1.901 1.792 1.752备注 发明例 发明例 发明例 比较例 比较例
比较例 3 钢 B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 如表 4。 表 4 钢 B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C 0.052 Si 3.21 Als 0.031 Mn 0.06 Cu 0.025 S 0.013 P 0.008 N 0.0063铸坯 B 的合金成分如表 4, 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在 1130℃加热炉中 保温 2.5h 后热轧。热轧钢板厚度在 2.2mm。热轧板经过 1100 度保温 3min 常化后迅速冷 却, 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 冷轧到 0.30mm 厚。
冷 轧 带 进 行 脱 碳 渗 氮 同 时 处 理, 在 湿 气 条 件 下, 70 % H2+30 % N2 气 氛, 通入 0.1-10%体积分数 NH3, 900℃渗氮脱碳退火。最后涂 MgO 和高温退火。用单片测量设备检 测磁性。磁性结果见表 5。
表 5 低温加热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性能
6102127708 A CN 102127713 试样号 B-1 B-2 B-3 B-4 B-5 铸坯加热温度 (℃ ) 1130 1130 1130 1130 1130说明书P17(W/Kg) 1.461 1.389 1.450 1.395 1.420 B8(T) 1.768 1.786 1.775 1.791 1.7605/5 页NH3 体积分数 (% ) 1 3 5 7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