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922355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08661.5

申请日:

2011.01.16

公开号:

CN102127708A

公开日:

2011.07.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22C 38/16申请公布日:201107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16申请日:20110116|||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8/16; C21D8/12; C21D1/26; C21D1/74; C23C8/26

主分类号:

C22C38/16

申请人:

首钢总公司

发明人:

许学勇; 王全礼; 夏兆所; 冯莉莉; 潘丽梅; 周谊军; 董浩; 赵楠

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代理人:

刘月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板的方法,属于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铸坯在1100-1200℃加热后热轧,热轧板经常化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钢板冷轧后用脱碳渗氮同时退火,最后涂层并高温退火,得到二次再结晶组织的成品。钢中添加P、Cu、Mn合金元素,使钢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抑制能力;钢带冷轧后用850℃-920℃脱碳渗氮同时退火,通入湿的氢气+氮气+NH3,向钢中渗氮形成AlN+SiN(SiMnN)、AlN+CuS等析出物,增强钢中沉淀相的抑制能力。优点在于,利用渗氮方法实现了低温加热稳定生产取向电工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采用 P、 Cu、 Mn 合金元素, 经过板坯低温 加热、 热轧、 常化, 一次冷轧, 渗氮脱碳退火同时处理, 涂层高温退火后得到成品 ; 其特征在 于, 在工艺中控制如下技术参数 : 铸 坯 成 分 设 计: C ≥ 0.005wt %, Si :
2: 5-4.5wt %, Mn : 0.01-0.25wt %, Als : 0.01-0.04wt %, Cu : 0.05-0.3wt %, S: 0.005-0.04wt %, N: 0.003-0.015wt %, P: 0.01-0.05wt%, 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 在钢中添加一定量的 P、 Mn、 Cu, 有效地改变 初次再结晶退火晶粒尺寸 ; Al、 Mn、 Cu、 S、 N 形成 AlN+SiN(SiMnN)、 AlN+CuS 复合抑制剂提高 抑制能力 ; 铸坯热轧 : 铸坯经 1100-1200℃加热后热轧, 一次冷轧后进行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理 : 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理时, 退火温度在 850-920 度, 退火时间 1-10min, 通入湿的氢气 + 氮气 + 氨气 ; 其中, 氢气 : 50% -90%, 氮气 : 10% -50%, 氨气, 均为体积百分数 : 0.1% -10%, 保温时间 1-10min。

说明书


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将电工钢板分为晶粒取向电工钢板和无取向电工钢板。 晶粒取向电工钢板含 3% Si 并具有 (110)<001> 的晶体织构。沿轧制方向的优良磁性可使取向电工钢板用作变 压器、 发电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的铁心材料。
     取向电工钢的高斯织构是在冷轧板二次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这个过程以冷轧板 初次再结晶为前提。抑制初次再结晶主要依靠细小沉淀相和偏析元素。取向电工钢制造的 关键点之一就是如何形成尺寸、 分布合适的抑制剂。常用的抑制剂有 AlN 和 MnS。
     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技术主要有高温加热法和低温加热法。
     高温加热法是在炼钢时就加入形成抑制剂所需的元素。以 AlN 或 MnS 为主抑制剂 的取向电工钢传统生产方法需要铸坯在> 1300℃加热炉中加热, 以使铸坯中粗大的 MnS、 AlN 固溶, 热轧或常化后以细小弥散态析出。 高温加热工艺对后面的热轧、 常化、 脱碳都有严 格的工艺要求。由于加热温度高, 铸坯烧损严重, 能耗高, 成材率低。
     低温加热法生产取向电工钢, 省却了高温固溶处理的阶段, 但是需要在后续的加 工阶段形成更多的抑制剂。 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电工钢生产厂家都在开发低温加热生产取向 电工钢技术, 有些已用于工业生产。后续渗氮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根据 Takashima 申请的欧洲专利 EP0588342al, 新日铁八幡采用 AlN 为抑制剂, 采 用 1150-1250℃铸坯加热和后续渗氮处理生产高磁感取向电工钢。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提出以 AlN 为主抑制剂, Cu2S 和 MnS 为辅助抑制剂, 铸坯在 1250-1320℃ 范围内加热, 采用带中间退火的两次冷轧法, 生产普通取向和高磁感取向电工钢。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在中国申请的 CN1088760C 中指出, 在 Si-3.15 %, C-0.03 %, Al-0.013%, Mn-0.09%, B-0.0033%, N-0.0065%, S-0.006%, 其余为 Fe 和其他不可避免 的杂质铸坯条件下, 1250 度板坯加热 3 小时, 热轧到 2.3mm 厚, 1120 度退火 2min 淬入沸水 进行常化处理, 酸洗冷轧到 0.30mm 厚。冷轧后, 在含 Nh30.3 %体积的湿 H2+N2, 干 NH3 的 混合气氛下, 在 875 度进行 155S 的同时脱碳渗氮。经过涂 MgO 和高温退火后, 产品磁性能 W17/50 = 1.04w/kg, B10 = 1.93T。此专利强调, 加入 B 元素, 在脱碳渗氮退火时, 形成 BN 沉淀相, 可以有效地改善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
     韩国申请的专利 WO/2009/091127A2 中指出, 在钢中加入 0.01 % -0.05 %的 P, 高温退火阶段采用 0.03-0.07% Sn, 0.01-0.05%的 Sb, 且 P+0.5Sb 在 0.037-0.063%之间。 650-850℃, 1150-1250℃保温工艺, 并控制适当的高温加热升温速度, 生产取向电工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通过调整钢的成分, 采用板坯低温加热和钢带冷轧后渗氮脱碳处理, 涂 MgO 高温退火, 来得到磁性能稳定 的取向电工钢 ; 即通过后天抑制剂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新的取向电工钢生产方法, 即采用 P、 Cu、 Mn 合金元素, 经过板 坯低温加热、 热轧、 常化, 一次冷轧, 渗氮脱碳退火同时处理, 涂层高温退火后得到成品。该 发明是通过加入合适的元素, 使渗氮处理后钢中存在 A1N+SiN(SiMnN)、 A1N+CuS 析出物, 有 效的增加抑制能力。通过高温退火, 得到高性能取向电工钢产品。在工艺中控制如下技术 参数 :
     铸坯成分设计: C ≥ 0.005wt %, Si : 2.5-4.5wt %, Mn : 0.01-0.25wt %, Als : 0.01-0.04wt %, Cu : 0.05-0.3wt %, S: 0.005-0.04wt %, N: 0.003-0.015wt %, P: 0.01-0.05wt%, 余量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 在钢中添加一定量的 P、 Mn、 Cu, 可以有效地 改变初次再结晶退火晶粒尺寸 ; Al、 Mn、 Cu、 S、 N 形成 AlN+SiN(SiMnN)、 AlN+CuS 复合抑制剂 提高抑制能力。
     铸坯热轧 : 铸坯经 1100-1200℃加热后热轧,
     一次冷轧后进行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理 : 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理时, 退火温度在 850-920 度, 退火时间 1-10min, 通入湿的氢气 + 氮气 + 氨气 ; 其中, 氢气 : 50% -90%, 氮气 : 10% -50%, 氨气 : 0.1% -10%, 均为体积百分数, 保温时间 1-10min。 该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条件 :
     钢中 Si 在 2.5-4.5%。若 Si 含量小于 2.5%, 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和饱和磁致伸缩 值过高, 磁化困难, 磁滞损耗高, 并且钢的电阻率低, 涡流损耗高 ; 若 Si 含量大于 4.5%, 轧 制困难。
     钢中 C > 0.005%。若 C 含量过低, 则 3% Si 钢中无相变, 铸坯高温加热时晶粒粗 化, 热轧时得到粗大形变晶粒, <110> 纤维织构强, 冷轧后残存有形变晶粒, 高温退火后二次 再结晶不完全。
     钢中 0.01 %< Mn ≤ 0.25 %。若 Mn > 0.25 %, 则钢中的 S 主要和 Mn 结合生成 MnS, 形成大块的 MnS 析出物, 对磁性不利 ; 若 Mn 含量过低, 则产生热脆。
     钢中 0.01%< Als ≤ 0.04%。若 Al 过高, 则铸坯中出现粗大的 AlN 夹杂物, 对磁 性不利 ; 若 Al 过低, 冶炼困难, 并且会抑制能力不足, 产品磁性能差。
     钢中 0.05%< Cu < 0.3%。若高于 1.0%, 热轧时边裂严重 ; 若低于 0.04%, 硅钢 中的奥氏体相区变窄, 且渗氮退火后初次晶粒细小, 成品性能降低。钢中含有一定量的 Cu, 可以在钢中存在一些 CuS 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先天抑制能力, 有效改善磁性能。
     钢中 0.005%< S < 0.04%。若高于 0.04%, 易引发热脆 ; 若低于 0.005%, 则热 轧后钢板中的 CuS 数量减少, 减弱了初始抑制能力, 同时增加了炼钢难度。
     钢中 0.003%< N < 0.015%。 若高于 0.015%, 浇铸易冒涨, 产品出现起皮和起泡 缺陷 ; 若低于 0.003%, 冶炼困难, 加大后续渗氮处理的难度。
     钢中 0.01%< P ≤ 0.05%。P 促进低温下初次晶粒的长大, 适当添加 P 元素可以 增加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尺寸, 避免渗氮处理后的晶粒不均匀 ; 由此可以提高二次再结晶起 始温度, 增加成品中具有准确高斯位向晶粒的数量, 改善磁性能 ; P 是晶界偏聚元素, 能提 高抑制能力。添加过多, 钢的脆性大, 轧制困难。
     钢中通过加入一定量的 P、 Mn、 Cu 元素, 可以有效地扩大硅钢中的奥氏体区, 并增
     加初次晶粒尺寸, 既避免了后续渗氮处理中的晶粒细化现象 ; P、 Cu 又保证了钢的初始抑制 能力, 不必像韩国专利 CN1088760C 中添加 B, 也不必像韩国专利 WO/2009/091127A2 中加入 大量的 Sn、 Sb, 降低了成本。钢中 Mn 元素在后续渗氮处理中形成 SiMnN, 高温退火过程中发 生转化, 起积极地抑制作用。
     铸坯加热温度在 1100-1200℃, 热轧钢板厚度在 2.0-3.0mm。热轧板经常化酸洗后 进行一次大压下率冷轧。
     钢 板 冷 轧 后 进 行 脱 碳 渗 氮 同 时 退 火。 退 火 温 度 在 850-920 ℃, 气氛为湿的 (50% -90% ) 氢气 +(10% -50% ) 氮气 +(0.1% -10% ) 氨气, 保温时间 1-10min。钢中渗 入一定含量的 N。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利用渗氮方法实现了低温加热稳定生产取向电工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钢 A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 如表 1。
     表 1 钢 A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 余量 : Fe
     C 0.048
     Si 3.24 Als 0.032 Mn 0.09 Cu 0.13 S 0.012 P 0.025 N 0.0065铸坯的合金成分如表 1, 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在 1130℃加热炉中保 温 2.5h 后热轧。热轧钢板厚度在 2.2mm。热轧板经过 1100 度保温 3min 常化后迅速冷却, 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 冷轧到 0.30mm 厚。
     冷 轧 带 进 行 脱 碳 渗 氮 同 时 处 理, 在 湿 气 条 件 下, 70 % H2+30 % N2 气 氛, 通入 0.1-10%体积分数 NH3, 900℃渗氮脱碳退火。最后涂 MgO 和高温退火。用单片测量设备检 测磁性。磁性结果见表 2。
     表 2 低温加热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性能
     实施例 2
     钢 A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 如表 1。
     铸坯的合金成分如表 1, 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在 1130℃加热炉中保 温 2.5h 后热轧。热轧钢板厚度在 2.2mm。热轧板经过 1100 度保温 3min 常化后迅速冷却,
     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 冷轧到 0.30mm 厚。
     冷轧带进行脱碳渗氮同时处理, 在湿气条件下, 70% H2+30% N2 气氛, 通入 3%体积 分数 NH3, 渗氮脱碳退火 840-920℃。最后涂 MgO 和高温退火。用单片测量设备检测磁性。 磁性结果见表 3。
     表 3 低温加热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性能
     试样号 A-8 A-9 A-10 A-11 A-12铸坯加热温度 (℃ ) 1130 1130 1130 1130 1130渗氮脱碳退火温度 (℃ ) 880 900 920 820 940P17(W/Kg) 1.126 1.150 1.186 1.438 1.568B8(T) 1.913 1.907 1.901 1.792 1.752备注 发明例 发明例 发明例 比较例 比较例
     比较例 3 钢 B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 如表 4。 表 4 钢 B 连铸坯的化学成分 (wt% )C 0.052 Si 3.21 Als 0.031 Mn 0.06 Cu 0.025 S 0.013 P 0.008 N 0.0063铸坯 B 的合金成分如表 4, 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在 1130℃加热炉中 保温 2.5h 后热轧。热轧钢板厚度在 2.2mm。热轧板经过 1100 度保温 3min 常化后迅速冷 却, 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 冷轧到 0.30mm 厚。
     冷 轧 带 进 行 脱 碳 渗 氮 同 时 处 理, 在 湿 气 条 件 下, 70 % H2+30 % N2 气 氛, 通入 0.1-10%体积分数 NH3, 900℃渗氮脱碳退火。最后涂 MgO 和高温退火。用单片测量设备检 测磁性。磁性结果见表 5。
     表 5 低温加热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性能
     6102127708 A CN 102127713 试样号 B-1 B-2 B-3 B-4 B-5 铸坯加热温度 (℃ ) 1130 1130 1130 1130 1130说明书P17(W/Kg) 1.461 1.389 1.450 1.395 1.420 B8(T) 1.768 1.786 1.775 1.791 1.7605/5 页NH3 体积分数 (% ) 1 3 5 7 97

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27708A43申请公布日20110720CN102127708ACN102127708A21申请号201110008661522申请日20110116C22C38/16200601C21D8/12200601C21D1/26200601C21D1/74200601C23C8/2620060171申请人首钢总公司地址100041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72发明人许学勇王全礼夏兆所冯莉莉潘丽梅周谊军董浩赵楠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7代理人刘月娥54发明名称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57摘要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板的方法,。

2、属于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铸坯在11001200加热后热轧,热轧板经常化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钢板冷轧后用脱碳渗氮同时退火,最后涂层并高温退火,得到二次再结晶组织的成品。钢中添加P、CU、MN合金元素,使钢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抑制能力;钢带冷轧后用850920脱碳渗氮同时退火,通入湿的氢气氮气NH3,向钢中渗氮形成ALNSINSIMNN、ALNCUS等析出物,增强钢中沉淀相的抑制能力。优点在于,利用渗氮方法实现了低温加热稳定生产取向电工钢。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CN102127713A1/1页21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采用。

3、P、CU、MN合金元素,经过板坯低温加热、热轧、常化,一次冷轧,渗氮脱碳退火同时处理,涂层高温退火后得到成品;其特征在于,在工艺中控制如下技术参数铸坯成分设计C0005WT,SI2545WT,MN001025WT,ALS001004WT,CU00503WT,S0005004WT,N00030015WT,P001005WT,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钢中添加一定量的P、MN、CU,有效地改变初次再结晶退火晶粒尺寸;AL、MN、CU、S、N形成ALNSINSIMNN、ALNCUS复合抑制剂提高抑制能力;铸坯热轧铸坯经11001200加热后热轧,一次冷轧后进行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理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

4、理时,退火温度在850920度,退火时间110MIN,通入湿的氢气氮气氨气;其中,氢气5090,氮气1050,氨气,均为体积百分数0110,保温时间110MIN。权利要求书CN102127708ACN102127713A1/5页3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通常将电工钢板分为晶粒取向电工钢板和无取向电工钢板。晶粒取向电工钢板含3SI并具有110的晶体织构。沿轧制方向的优良磁性可使取向电工钢板用作变压器、发电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的铁心材料。0003取向电工钢的高斯织构是在冷轧板二次再。

5、结晶过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以冷轧板初次再结晶为前提。抑制初次再结晶主要依靠细小沉淀相和偏析元素。取向电工钢制造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如何形成尺寸、分布合适的抑制剂。常用的抑制剂有ALN和MNS。0004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技术主要有高温加热法和低温加热法。0005高温加热法是在炼钢时就加入形成抑制剂所需的元素。以ALN或MNS为主抑制剂的取向电工钢传统生产方法需要铸坯在1300加热炉中加热,以使铸坯中粗大的MNS、ALN固溶,热轧或常化后以细小弥散态析出。高温加热工艺对后面的热轧、常化、脱碳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由于加热温度高,铸坯烧损严重,能耗高,成材率低。0006低温加热法生产取向电工钢,省却了高温固。

6、溶处理的阶段,但是需要在后续的加工阶段形成更多的抑制剂。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电工钢生产厂家都在开发低温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技术,有些已用于工业生产。后续渗氮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0007根据TAKASHIMA申请的欧洲专利EP0588342AL,新日铁八幡采用ALN为抑制剂,采用11501250铸坯加热和后续渗氮处理生产高磁感取向电工钢。0008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提出以ALN为主抑制剂,CU2S和MNS为辅助抑制剂,铸坯在12501320范围内加热,采用带中间退火的两次冷轧法,生产普通取向和高磁感取向电工钢。0009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在中国申请的CN1088760C中指出,在SI315,C003,AL0。

7、013,MN009,B00033,N00065,S0006,其余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条件下,1250度板坯加热3小时,热轧到23MM厚,1120度退火2MIN淬入沸水进行常化处理,酸洗冷轧到030MM厚。冷轧后,在含NH303体积的湿H2N2,干NH3的混合气氛下,在875度进行155S的同时脱碳渗氮。经过涂MGO和高温退火后,产品磁性能W17/50104W/KG,B10193T。此专利强调,加入B元素,在脱碳渗氮退火时,形成BN沉淀相,可以有效地改善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0010韩国申请的专利WO/2009/091127A2中指出,在钢中加入001005的P,003007SN,001。

8、005的SB,且P05SB在00370063之间。高温退火阶段采用650850,11501250保温工艺,并控制适当的高温加热升温速度,生产取向电工钢。发明内容00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板坯加热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通过调整钢的说明书CN102127708ACN102127713A2/5页4成分,采用板坯低温加热和钢带冷轧后渗氮脱碳处理,涂MGO高温退火,来得到磁性能稳定的取向电工钢;即通过后天抑制剂生产取向电工钢的方法。0012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新的取向电工钢生产方法,即采用P、CU、MN合金元素,经过板坯低温加热、热轧、常化,一次冷轧,渗氮脱碳退火同时处理,涂层高温退火后得到成品。。

9、该发明是通过加入合适的元素,使渗氮处理后钢中存在A1NSINSIMNN、A1NCUS析出物,有效的增加抑制能力。通过高温退火,得到高性能取向电工钢产品。在工艺中控制如下技术参数0013铸坯成分设计C0005WT,SI2545WT,MN001025WT,ALS001004WT,CU00503WT,S0005004WT,N00030015WT,P00100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钢中添加一定量的P、MN、CU,可以有效地改变初次再结晶退火晶粒尺寸;AL、MN、CU、S、N形成ALNSINSIMNN、ALNCUS复合抑制剂提高抑制能力。0014铸坯热轧铸坯经11001200加热后热轧,。

10、0015一次冷轧后进行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理脱碳渗氮退火同时处理时,退火温度在850920度,退火时间110MIN,通入湿的氢气氮气氨气;其中,氢气5090,氮气1050,氨气0110,均为体积百分数,保温时间110MIN。0016该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条件0017钢中SI在2545。若SI含量小于25,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和饱和磁致伸缩值过高,磁化困难,磁滞损耗高,并且钢的电阻率低,涡流损耗高;若SI含量大于45,轧制困难。0018钢中C0005。若C含量过低,则3SI钢中无相变,铸坯高温加热时晶粒粗化,热轧时得到粗大形变晶粒,纤维织构强,冷轧后残存有形变晶粒,高温退火后二次再结晶不完全。0019钢中。

11、001MN025。若MN025,则钢中的S主要和MN结合生成MNS,形成大块的MNS析出物,对磁性不利;若MN含量过低,则产生热脆。0020钢中001ALS004。若AL过高,则铸坯中出现粗大的ALN夹杂物,对磁性不利;若AL过低,冶炼困难,并且会抑制能力不足,产品磁性能差。0021钢中005CU03。若高于10,热轧时边裂严重;若低于004,硅钢中的奥氏体相区变窄,且渗氮退火后初次晶粒细小,成品性能降低。钢中含有一定量的CU,可以在钢中存在一些CUS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先天抑制能力,有效改善磁性能。0022钢中0005S004。若高于004,易引发热脆;若低于0005,则热轧后钢板中的CUS数。

12、量减少,减弱了初始抑制能力,同时增加了炼钢难度。0023钢中0003N0015。若高于0015,浇铸易冒涨,产品出现起皮和起泡缺陷;若低于0003,冶炼困难,加大后续渗氮处理的难度。0024钢中001P005。P促进低温下初次晶粒的长大,适当添加P元素可以增加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尺寸,避免渗氮处理后的晶粒不均匀;由此可以提高二次再结晶起始温度,增加成品中具有准确高斯位向晶粒的数量,改善磁性能;P是晶界偏聚元素,能提高抑制能力。添加过多,钢的脆性大,轧制困难。0025钢中通过加入一定量的P、MN、CU元素,可以有效地扩大硅钢中的奥氏体区,并增说明书CN102127708ACN102127713A3/。

13、5页5加初次晶粒尺寸,既避免了后续渗氮处理中的晶粒细化现象;P、CU又保证了钢的初始抑制能力,不必像韩国专利CN1088760C中添加B,也不必像韩国专利WO/2009/091127A2中加入大量的SN、SB,降低了成本。钢中MN元素在后续渗氮处理中形成SIMNN,高温退火过程中发生转化,起积极地抑制作用。0026铸坯加热温度在11001200,热轧钢板厚度在2030MM。热轧板经常化酸洗后进行一次大压下率冷轧。0027钢板冷轧后进行脱碳渗氮同时退火。退火温度在850920,气氛为湿的5090氢气1050氮气0110氨气,保温时间110MIN。钢中渗入一定含量的N。0028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

14、用渗氮方法实现了低温加热稳定生产取向电工钢。具体实施方式0029实施例10030钢A连铸坯的化学成分WT如表1。0031表1钢A连铸坯的化学成分WT余量FE0032CSIALSMNCUSPN0048324003200901300120025000650033铸坯的合金成分如表1,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在1130加热炉中保温25H后热轧。热轧钢板厚度在22MM。热轧板经过1100度保温3MIN常化后迅速冷却,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冷轧到030MM厚。0034冷轧带进行脱碳渗氮同时处理,在湿气条件下,70H230N2气氛,通入0110体积分数NH3,900渗氮脱碳退火。最后涂MGO和高温退火。

15、。用单片测量设备检测磁性。磁性结果见表2。0035表2低温加热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性能00360037实施例20038钢A连铸坯的化学成分WT如表1。0039铸坯的合金成分如表1,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在1130加热炉中保温25H后热轧。热轧钢板厚度在22MM。热轧板经过1100度保温3MIN常化后迅速冷却,说明书CN102127708ACN102127713A4/5页6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冷轧到030MM厚。0040冷轧带进行脱碳渗氮同时处理,在湿气条件下,70H230N2气氛,通入3体积分数NH3,渗氮脱碳退火840920。最后涂MGO和高温退火。用单片测量设备检测磁性。磁性结果见表3。

16、。0041表3低温加热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性能0042试样号铸坯加热温度渗氮脱碳退火温度P17W/KGB8T备注A8113088011261913发明例A9113090011501907发明例A10113092011861901发明例A11113082014381792比较例A12113094015681752比较例0043比较例30044钢B连铸坯的化学成分WT如表4。0045表4钢B连铸坯的化学成分WT0046CSIALSMNCUSPN00523210031006002500130008000630047铸坯B的合金成分如表4,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在1130加热炉中保温25H后热轧。。

17、热轧钢板厚度在22MM。热轧板经过1100度保温3MIN常化后迅速冷却,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冷轧到030MM厚。0048冷轧带进行脱碳渗氮同时处理,在湿气条件下,70H230N2气氛,通入0110体积分数NH3,900渗氮脱碳退火。最后涂MGO和高温退火。用单片测量设备检测磁性。磁性结果见表5。0049表5低温加热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性能0050说明书CN102127708ACN102127713A5/5页7试样号铸坯加热温度NH3体积分数P17W/KGB8TB11130114611768B21130313891786B31130514501775B41130713951791B51130914201760说明书CN10212770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