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化产品分离的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化产品的吸附分离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生化产品分离的 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
背景技术 超顺磁性纳米 / 微米颗粒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表面活性很高, 因此, 在热力学 上很不稳定, 很容易凝聚成团。 为了防止磁性颗粒之间的凝聚作用, 使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 液, 需要在制备过程中对磁性颗粒表面进行修饰, 经过修饰的磁性颗粒表面应带有较丰富 的活性功能基团, 如 -NH2、 -COOH、 -OH 和 -CHO 等, 以便偶联生物分子和亲和配基, 得到适合 各种应用的适合磁性载体。 磁性颗粒内部含有磁性粒子, 具有超顺磁性, 在外加磁场下表现 出较好的磁性, 去除外加磁场后, 磁性颗粒的剩磁为零, 因而其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方便 地控制和分离 ; 磁性颗粒表面本身具有或通过表面改性带有多种活性的功能基团, 可进行 生物活性物质 ( 如蛋白质、 核酸、 酶等 ) 的分离, 也可以偶联特异性分子 ( 如特异性配体、 抗 体、 抗原等 ) 来专一性地分离生物大分子, 因而, 超顺磁性纳米 / 微米载体在生物产品的分 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生化产品分离技术通常包括吸附和解吸两个各自独立的单元操作。 采用这 种技术手段利用超顺磁性纳米 / 微米载体进行生物产品分离同样需要经过吸附和解吸两 个步骤, 即采用机械搅拌等方式使磁性颗粒在反应器中进行吸附或物理化学反应, 然后, 以 同样的方式使其在反应器中进行解吸获得目标产品。 但是, 在传统分离工艺中, 机械搅拌产 生的剪切力无论是对分离的目标产物还是对分离载体都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而且, 在 吸附和解吸过程中, 都需要对磁性载体进行分离, 传统工艺通常采用过滤等间歇操作方式, 导致操作繁琐、 生产效率较低。
为了满足超顺磁性纳米 / 微米载体在生化产品分离应用中的需要, 磁稳定流化床 被用于以磁性载体为分离介质的生化产品分离过程。与传统的分离工艺相比, 磁稳定流化 床具有操作条件温和、 分离速度快、 对生物活性影响小等优点。然而, 磁稳定流化床引入磁 场方式一般采用电磁线圈的形式, 这就造成分离过程中耗电量较大, 增加了生产成本。此 外, 在进行磁稳定流化床的放大时, 采用电磁线圈投资较大, 而且由于床层直径的增加, 可 导致床层内部磁场不均匀。在磁稳定流化床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下述问题 : 少量细颗 粒催化剂从反应器出口处被液体夹带流出, 造成分离介质的流失 ; 为防流失, 通常通过增加 外加电磁线圈的电压和电流来加大磁场强度, 但在强磁场下, 磁稳定流化床处于冻结区, 磁 性吸附载体呈链状, 床内出现沟流现象, 流体分布不均匀 ; 加上磁性颗粒处于相对稳定的状 态, 颗粒传质界面更新慢, 导致传质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克服上述现有以超顺磁性纳米 / 微米颗粒为分离载体分离装 置和技术存在的缺陷, 从而提供一种用于生化产品分离的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大批量样品的分离, 而且结构简单, 易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生化产品分离的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 置, 包括 : 吸附与解吸反应器 10、 电磁阀 26、 料液储罐 18 和出料罐 25 ; 所述的吸附与解吸反 应器 10 有一套筒 11, 套筒 11 底部为锥形, 在反应器 10 里面的下部装有液体分布板 14, 反 应器 10 底部中央有一进料口 15, 所述的进料口 15 通过电磁阀 26 连接到料液储罐 18 上 ; 所 述的吸附与解吸反应器 10 的侧面下部, 液体分布板 14 的上方安装一磁性载体入口 13 ; 所 述的吸附与解吸反应器 10 通过安装在套筒 11 上端部的出料管 21 与出料罐 25 相连通 ; 其 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脉冲永磁铁系统 ;
所述的脉冲永磁铁系统有一连杆 1, 该连杆 1 的中心连杆向下通过固定轴套 19 固 设两个同轴布置的环形永磁铁 6, 该两个环形永磁铁 6 套设在带有密封底的隔离筒 7 内, 所 述的隔离筒 7 固定安装在套筒 11 上部的中心位置 ;
所述的连杆 1 的两端对称地垂直向下延伸, 该延伸部依次向下穿设有圆盘挡板 2、 弹簧 3、 圆筒 4 和铁质圆盘弹片 5, 其中, 圆盘挡板 2 和铁质圆盘弹片 5 固定在连杆 1 上, 圆 筒 4 固定不动 ;
所述的铁质圆盘弹片 5 的正下方分别固定有吸盘式电磁铁 8, 两个吸盘式电磁铁 8 与时间继电器 24 相连, 通过控制电源的通断实现永磁铁 6 的周期性脉冲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的套筒 11 的内壁上位于隔离筒 7 下方设有环 形挡板 9, 该环形挡板 9 位于出料管 21 的下方, 其内圆环面位于隔离筒 7 的外壁沿线以内。
这种设计可以使液体无法直接从套筒内壁与隔离筒外壁之间直接流出, 而必须流 经隔离筒下部, 这样, 磁性颗粒被磁铁吸引而无法流出, 从而有效的防止磁性载体被流出液 带出反应器 ; 同时, 筒壁的上升流受到挡板阻挡后会生产生下降流, 从而带动部分颗粒下 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又一种改进, 所述的隔离筒 7 为双层套筒结构, 用于分别放 置两个同轴布置的环形永磁铁 6。所述的脉冲永磁铁系统中的两块环形永磁铁 6 放置在同 一水平面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再一种改进, 所述的料液储罐 18 和一个精密计量泵 27 形成 回路 ;
所述的精密计量泵 27 的泵出端分成两路, 一路经连接管路 16 和电磁阀 26 连接到 进料口 15, 另一路经回流管路 17 连接到料液储罐 18 ;
所述的回流管路 17 的直径与连接管路 16 直径比为 1 ∶ 2 ~ 4。优选直径比为 1 ∶ 3。
除了回流管路 17 那一段以外, 其他都是连接管路且其直径是一致的。
所述的电磁阀 26 与时间继电器 24 相连。通过时间继电器 24 来控制吸盘式电磁 铁 7 和电磁阀 26 的电流的同步通断。
所述的反应器 10、 料液储罐 18、 出料罐 25 和管路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玻璃或塑料。
如图 1 所示, 待分离样品的原料液由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底部导入, 经液体分布 板 14 分散均匀后与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中的经过解吸具有吸附活性的磁性载体 23 混合, 磁性载体 23 在脉冲永磁铁系统 20 控制下与原料液进行充分的传质并对原料液中目的产品 进行吸附 ( 反应 ), 吸附了产品的磁性载体 23 维持在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中, 被吸附了产
品的原料液 ( 废液 ) 由出料口 21 排出, 待磁性载体 23 吸附饱和后, 用洗脱液替换原料液由 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底部导入, 磁性载体 23 在脉冲永磁铁系统 20 控制下与洗脱液进行充 分混合, 磁性载体上吸附的目的产品被洗脱下来, 洗脱液带着洗脱下来的目的产品从出料 口 21 排出, 进入出料罐 25, 解吸了产品的磁性载体在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中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脉冲永磁铁系统 20 和电磁阀 26 通过时间继电器 24 进行同步控制, 由时 间继电器 24 设定脉冲时间 ( 即电源的通断时间 ), 当电路接通时, 电磁阀 26 处于开通, 料 液储罐 18 中的液体流经电磁阀 26 进入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中, 向上的流体作用于磁性载 体 23 并提供方向向上的流体曳力, 同时, 吸盘式电磁铁 8 在通电后吸住铁质圆盘弹片 5, 拉 动永磁铁 6 进入状态 A, 如图 2 所示, 磁性载体 23 在向上的流体曳力、 浮力和磁力的作用下, 克服自身重力, 向上运动, 实现磁性载体颗粒的流态化, 磁性载体 23 与原料液 ( 洗脱液 ) 进 行传质 ( 反应 ), 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形成圆形链状。此时, 时间继电器 24 断开电源, 电 磁阀 26 关闭, 料液储罐 18 中液体仍然由精密计量泵 27 泵出, 经回流管路 17 回到料液储罐 中, 同时, 吸盘式电磁铁 8 在断电后松开铁质圆盘弹片 5, 永磁铁 6 在弹簧 3 的作用下回到 B 状态, 如图 3 所示, 磁性载体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 自动脱落, 与原料液 ( 洗脱液 ) 进行传质 ( 反应 ), 并最终回到稳定的分散状态, 永磁铁 6 在时间继电器 24 的控制下进行周 期性的脉冲运动, 磁性载体 23 在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中进行 A、 B 状态的周期性转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1、 本发明利用环形永磁铁代替电磁线圈, 克服了电磁线圈投资大, 电耗强的缺点, 而且环形的设计有利于减少永磁铁的用量, 降低设备投资和生产的成本, 多层环形磁铁的 设计为本发明的放大提供了便利。
2、 本发明环形挡板的设计, 可以有效的防止磁性载体被流出液带出反应器。
3、 本发明采用脉冲永磁铁系统, 这一设计使反应器中磁性分离载体, 能够始终保 持在流态化的状态, 液体流过反应器时无死角, 颗粒传质界面更新快, 提高了分离载体与与 液相之间的传质效率, 改善了目的产品分离的速度和效果。
总之, 本发明的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用于生化产品的分离中, 通过永磁铁的 周期脉冲运动, 对磁性分离载体进行交替磁吸附和磁脱离, 到达对超顺磁性分离介质的捕 获和释放, 实现反应器内部的流态化, 加快介质表面的更新, 有利于提高反应器内部的传 质, 避免分离介质的流失, 同时通过吸附 - 解吸 ( 反应 ) 的交替, 实现分离介质的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的磁性微球对漆酶蛋白吸附量和解吸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 2 的磁性纳米颗粒载体对漆酶蛋白吸附量和解吸量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图。
附图标识
1、 连杆系统 2、 圆盘挡板 3、 弹簧
5102085425 A CN 102085427
说明书6、 永磁铁 9、 环形挡板 12、 阀门 15、 进料口 18、 料液储罐 21、 出料口 24、 时间继电器 27、 精密计量泵4/6 页4、 圆筒 7、 隔离筒 10、 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3、 磁性载体入口 16、 连接管路 19、 固定轴套 22、 电路 25、 出料罐5、 铁质圆盘弹片 8、 吸盘式电磁铁 11、 套筒 14、 液体分布板 17、 回流管路 20、 脉冲永磁铁系统 23、 磁性载体 26、 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装置及其使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的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包括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脉冲永 磁铁系统 20、 精密计量泵 27、 电磁阀 26、 时间继电器 24、 料液储罐 18 和出料罐 25。
其中, 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有一套筒 11, 套筒 11 底部为锥形, 在反应器 10 里面 的下部装有液体分布板 14, 反应器 10 底部中央有一进料口 15 与电磁阀 26 相连, 吸附 / 解 吸反应器 10 的侧面下部, 液体分布板的上方安装一磁性载体入口 13, 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通过安装在套筒 11 壁上的出料口 21 与出料罐 25 相连通, 套筒 11 之内的上部中央固定安 装一个带有密封底的隔离筒 7, 隔离筒 7 下方的套筒 11 的筒壁上设有环形挡板 9, 隔离筒 7 内部为双层结构, 由两个同圆心不同半径圆柱体构成, 用于放置永磁铁 6。 一脉冲永磁铁系统 20, 有一连杆系统 1, 连杆系统 1 的两侧连杆上对称的各连接一 圆盘挡板 2 和铁质圆盘弹片 5, 圆盘挡板 2 固定在连杆系统 1 上, 铁质圆盘弹片 5 连接在连 杆系统 1 的两侧连杆的末端, 圆盘挡板 2 和铁质圆盘弹片 5 之间安装一底部封闭并开孔的 圆筒 4, 圆筒 4 固定不动, 圆筒 4 的底部与圆盘挡板 2 之间安装一弹簧 3, 连杆系统 1 的两侧 连杆顺次穿过圆盘挡板 2, 弹簧 3 和圆筒 4, 在铁质圆盘弹片 5 的正下方固定两个吸盘式电 磁铁 8, 吸盘式电磁铁 8 与时间继电器 24 相连, 时间继电器通过控制电源的通断实现脉冲永 磁铁系统 20 中永磁铁 6 的周期性脉冲运动, 永磁铁 6 由两个同圆心半径不同的环形永磁铁 组成并与连杆系统 1 的中间连杆的末端连接。
一连接管路 16 将料液储罐 18、 精密计量泵 27、 电磁阀 26、 吸附 / 解吸反应器 10 和 出料罐 25 串联起来, 在精密计量泵 27 和电磁阀 26 之间的连接管路 16 上连接回流管路 17, 回流管路 17 的出口与料液储罐 18 相连通。
一电路 22 将吸盘式电磁铁 8 和电磁阀 26 与时间继电器 24 连接起来, 通过时间继 电器来控制吸盘式电磁铁 8 和电磁阀 26 的电流的同步通断。
所述连杆系统 1 由 4 根主要连杆组成, 一根水平连杆, 两端连接两根连杆, 水平连 杆中间连接一根连杆与永磁铁 6 相连, 连杆系统 1 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与工作平台垂直。
所述永磁铁 6 由两个圆心相同半径不同的环形磁铁组成, 两个环形磁铁在同一个 水平面内且相互之间有间隔, 永磁铁 6 的尺寸与隔离筒 7 的尺寸相配套。
所述回流管路 17 与连接管路 16 的直径比 1 ∶ 3, 这是因为回流管路 17 主要起分 流、 保护管路的作用, 特别是在电磁阀 26 关闭的时段将料液回流, 降低精密计量泵 27 和电 磁阀 26 之间的连接管路 16 中的压力。
所述反应器、 罐体和管路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玻璃或塑料。
实施例 1
本实施例中, 采用的永磁铁 6 由两个环形磁铁组成, 其中一块永磁铁的外径为 50mm, 内径 40mm, 厚度 10mm, 另一块永磁铁的外径 30mm, 内径 20mm, 厚度 10mm。可根据实际 需要选择不同尺寸, 不同型号, 不同材质的磁铁。
本实施例的磁性载体 25 是用磁性聚乙酸乙烯酯微球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 油脂和亚氨基二乙酸合成的 Cu2+ 螯合的亲和吸附磁性微球 (PVA-g-GMA-IDA-Cu2+), 实验证 明该磁性微球具有超顺磁性。
亲和吸附与解吸的实验方法如下 : 用 PVA-g-GMA-IDA-Cu2+ 磁性微球作为磁性载体 亲和吸附漆酶蛋白, 再通过含咪唑的缓冲溶液中将载体上的漆酶蛋白解吸下来。
(1) 吸附操作
该磁性微球的亲和吸附 ( 反应 ) 漆酶蛋白的操作在 pH = 3.0、 浓度为 20mM 的 Michaelis 酒石酸缓冲液中进行。 将含 1g 该磁性微球的 150ml 酒石酸缓冲液在搅拌混合器 中搅拌数分钟, 与 0.2mg/ml 漆酶蛋白的酒石酸缓冲液 150ml 同时加入到反应器 10 中, 使漆 酶蛋白的总浓度为 0.1mg/ml, 与此同时, 开启精密计量泵 27, 将料液储罐 18 中 0.1mg/ml 漆 酶蛋白的酒石酸缓冲液以 10ml/min 的流量泵入反应器 10 中, 在出料口 21 定时取样测定漆 酶蛋白的浓度, 计算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 (2) 解吸操作
该磁性微球上漆酶蛋白的解吸操作在 pH = 3.0、 含咪唑 200mM、 浓度为 20mM 的酒 石酸缓冲液中进行, 采用同样测量方法测定解吸量随时间的变化。
(3) 实验得到的磁性微球 (PVA-g-GMA-IDA-Cu2+) 对漆酶蛋白吸附量和解吸量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4 所示。
实验结论 : 该超顺磁性微球, 对漆酶蛋白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 添加咪唑能够使大 部分漆酶蛋白解吸下来, 吸附和解吸在 60-80min 内达到平衡, 微米级超顺磁性分离载体能 够成功的在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中进行漆酶的分离。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化产品分离的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例中, 采用的永磁铁 6 由两个环形磁铁组成, 其中一块永磁铁的外径为 50mm, 内径 40mm, 厚度 5mm, 另一块永磁铁的外径 30mm, 内径 20mm, 厚度 5mm。
本实施例的磁性载体 25 是用包覆 SiO2 的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接枝 3- 氯丙基三甲 氧基硅烷和亚氨基二乙酸合成的 Cu2+ 螯合的亲和吸附磁性纳米颗粒 (CPTS-IDA-Cu2+) 分离 载体, 实验证明该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超顺磁性。
亲和吸附与解吸的实验方法如下 : 用 CPTS-IDA-Cu2+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分离载体 亲和吸附漆酶蛋白, 再通过含咪唑的缓冲溶液中将载体上的漆酶蛋白解吸下来。
(1) 吸附操作
该 CPTS-IDA-Cu2+ 的亲和吸附 ( 反应 ) 漆酶蛋白的操作在 pH = 3.6、 浓度为 20mM 的 Michaelis 乙酸缓冲液中进行。将含 1g 该磁性纳米颗粒的 150ml 酒石酸缓冲液在搅拌 混合器中搅拌数分钟, 与 0.2mg/ml 漆酶蛋白的乙酸缓冲液 150ml 同时加入到反应器 10 中,
使漆酶蛋白的总浓度为 0.1mg/ml, 与此同时, 开启精密计量泵 27, 将料液储罐 18 中 0.1mg/ ml 漆酶蛋白的乙酸缓冲液以 10ml/min 的流量泵入反应器 10 中, 在出料口 21 定时取样测定 漆酶蛋白的浓度, 计算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
(2) 解吸操作
该磁性纳米颗粒上漆酶蛋白的解吸操作在 pH = 4、 含咪唑 200mM、 浓度为 20mM 的 乙酸缓冲液中进行, 采用同样的测量方法测定解吸量随时间的变化。
(3) 实验得到的磁性纳米颗粒 (CPTS-IDA-Cu2+) 对漆酶蛋白吸附量和解吸量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5 所示。
实验结论 : 该超顺磁性纳米颗粒, 对漆酶蛋白具有很好的吸附容量, 90%以上漆酶 蛋白能够被解吸下来, 吸附和解吸在 40-60min 内达到平衡, 纳米级超顺磁性分离载体能够 在脉冲磁性吸附与解吸装置中成功进行漆酶的分离。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