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脱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式脱硫器, 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在燃料电池系统中去除包含 在向燃料处理装置的重整反应器供给的原料中的硫化合物及杂质的吸附式脱硫器。
背景技术 在燃料电池系统中, 燃料处理装置包括脱硫器、 重整反应器、 一氧化碳减量反应器 及一氧化碳去除反应器。脱硫器去除包含在向燃料处理装置供给的原料中的硫磺成分。已 去除硫磺成分的反应气体被导入重整反应器并生成氢气。
在富含氢气成分的重整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要将重整气体在高分子电解质燃料 电池中作为燃料来使用, 需要从重整气体中去除一氧化碳。
为此, 在重整反应器中生成的重整气体为了降低一氧化碳的浓度而经过一氧化碳 减量反应器, 接着被导入将一氧化碳的浓度降低至 10ppm 以下的一氧化碳去除反应器, 并 且最终成为已去除一氧化碳的氢气混合气体。 在此生成的氢气混合气体在高分子电解质燃 料电池中经过电化学反应而生产电力及热量。
例如, 脱硫器根据催化剂的种类而不同, 但分为低温型脱硫器和高温型脱硫器这 两大类。高温型脱硫器适用加氢脱硫处理 (HDS ; hydridesulfurisation) 法, 即, 将硫化合 物转换成 H2S 后使用 ZnO 催化剂去除硫磺。
低温型脱硫器在向重整反应器供给燃料之前使用低温型吸附剂—活性炭、 沸石、 分子筛 (molecular sieves) 或氧化铁 (iron oxide) 等而去除硫磺成分。
作为低温型脱硫器的吸附式脱硫器由于对硫化合物的吸附容量不大, 因此需要定 期地替换吸附剂或者需要进行吸附剂的再生过程。包含在城市煤气 (LNG) 管道内的硫化合 物由于和加臭剂混合比之间的不平衡, 可能会过量地供给至吸附式脱硫器。 而且, 随着城市 煤气管道的老化, 可能会生锈或产生杂质, 并且供给至吸附式脱硫器。
在吸附式脱硫器中未被吸附的硫化合物供给至重整反应器, 并被吸附于重整催化 剂。因此可能会导致重整催化剂的中毒, 从而降低重整催化剂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式脱硫器, 其用于去除包含在向燃料处理装置的重整反应器 供给的燃料中的硫化合物及杂质。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附式脱硫器包括 : 脱硫单元, 在使用烃类气态原料生成氢气 时, 去除包含于所述燃料中的加臭剂成分硫化合物 ; 以及过滤器, 设置在所述脱硫单元的前 方, 从流入所述脱硫单元的所述燃料中去除杂质。
所述脱硫单元可包括 : 外壳, 在所述过滤器侧具有入口端口, 在所述入口端口的相 反侧具有出口端口 ; 吸附剂, 吸附包含在流通于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之间的所述 燃料中的所述硫化合物 ; 以及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在所述外壳内设置在所述吸附剂的两 侧, 以防止从所述原料脱硫并被吸附于所述吸附剂的脱硫材料的脱离。
所述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可包括 : 第一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配置在所述外壳的 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吸附剂之间 ; 以及第二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配置在所述吸附剂和所 述外壳的所述出口端口之间。
所述脱硫单元可进一步包括气体分流板, 设置在所述第一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和 所述第二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之间, 针对所述吸附剂均匀地分配所述燃料的流动。所述气 体分流板可配置为多个, 从而将所述吸附剂划分为多个。所述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可由无 纺布形成。
所述气体分流板可由圆板形成, 且形成有使所述燃料通过的多个细孔。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附式脱硫器可包括 : 插入部件, 两端插入于所述过滤器的 出口端口和所述外壳的入口端口, 以形成所述燃料的通道 ; 以及结合部件, 将所述插入部件 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结合于所述过滤器的所述出口端口, 且将另一端结合于所述外壳的所 述入口端口。
如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由于在脱硫单元的前方具有过滤器, 因此具有去除 包含在气态烃类燃料 ( 例如, LNG) 中的杂质及硫化合物并供给至燃料处理装置的重整反应 器的效果。即, 能够防止脱硫单元及吸附剂受到污染。而且由于使用插入部件和结合部件 来连接过滤器的出口端口与脱硫单元的外壳的入口端口, 因此易于替换过滤器及吸附剂。 附图说明
图 1 是向燃料电池的堆栈供给燃料的燃料处理装置的方块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附式脱硫器的立体图。
图 3 是图 2 的Ⅲ - Ⅲ向剖视图。 图 4 是图 2 中气体分流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以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易于实施本发明。 但是, 本发明可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 并不局限于在此说明 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 并在通篇说明书中 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 1 是向燃料电池的堆栈供给燃料的燃料处理装置的方块图。 参照图 1, 燃料处理 装置 100 构成为向堆栈 200 供给对烃类 ( 例如城市煤气 (LNG)) 气态燃料进行重整而生成 的氢气。例如, 燃料处理装置 100 包括吸附式脱硫器 11、 重整反应器 12、 一氧化碳减量反应 器 13 及一氧化碳去除反应器 14。
吸附式脱硫器 11 吸附包含在被供给的原料中的硫磺成分以进行脱硫, 重整反应 器 12 导入已去除硫磺成分的即已脱硫的反应气体后生成氢气, 一氧化碳减量反应器 13 及 一氧化碳去除反应器 14 从富含氢气成分的重整气体中减量及去除一氧化碳。
在将城市煤气作为原料来使用的情况下, 由于城市煤气管道的老化, 可能会产生 杂质并流入燃料处理装置 100。 而且, 也有可能使由于加臭剂成分的固化而产生的较大的块 状物流入。在本实施例中, 杂质的概念中包含加臭剂块。加臭剂是能够让人用气味来识别 城市煤气泄露的添加剂, 其包括硫化合物。图 2 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吸附式脱硫器的立体图, 图 3 是图 2 的Ⅲ - Ⅲ向剖视图。 参照图 2 及图 3, 一实施例的吸附式脱硫器 11 构成为在燃料处理装置 100 中使用 气态原料生成向堆栈 200 供给的氢气时, 去除包含于燃料中的加臭剂成分——硫化合物, 并 且去除包含在燃料——城市煤气中的杂质。
例如, 吸附式脱硫器 11 包括 : 脱硫单元 20, 去除硫化合物 ; 以及过滤器 30, 对于向 脱硫单元 20 流入的燃料进行初次过滤, 以初次滤掉粒径较大的杂质。
在过滤器 30 中内置有用于过滤包含加臭剂块的杂质的过滤部件 31, 并且在两侧 具有入口端口 32 与出口端口 33, 所述过滤器 30 设置在脱硫单元 20 的燃料流入侧的前方。
脱硫单元 20 包括使燃料流通的外壳 23、 内置在外壳 23 中的吸附剂 26、 脱硫材料 排出防止膜 24 以及气体分流板 25。外壳 23 在过滤器 30 侧具有入口端口 21, 并且在入口 端口 21 的相反侧具有出口端口 22。
过滤器 30 的出口端口 33 与脱硫单元 20 的外壳 23 的入口端口 21 连接, 以使燃料 从过滤器 30 流通至脱硫单元 20。为此, 在过滤器 30 与脱硫单元 20 之间设置有插入部件 40 与结合部件 50。插入部件 40 与结合部件 50 在吸附式脱硫器 11 中易于使过滤器 30 和 脱硫单元 20 分离及结合。
更为具体地, 过滤器 30 的出口端口 33 和外壳 23 的入口端口 21 分别具有相比端 口直径向圆周方向大幅扩径的第一凸缘 41 和第二凸缘 42。 插入部件 40 的两端中的其中一 端与过滤器 30 的出口端口 33 连接, 另一端与外壳 23 的入口端口 21 连接。而且, 插入部件 40 的两端分别具有相比直径向圆周方向大幅扩径的第三凸缘 43 和第四凸缘 44。
当插入部件 40 插入于过滤器 30 的出口端口 33 和外壳 23 的入口端口 21 时, 第三 凸缘 43 和第四凸缘 44 分别与第一凸缘 41 和第二凸缘 42 相对。插入部件 40 在两端分别 通过 O 型圈 45, 与过滤器 30 的出口端口 33 之间及与外壳 23 的入口端口 21 之间形成气密 性结构, 并在过滤器 30 和脱硫单元 20 之间形成燃料通道。
结合部件 50 可形成为一个, 但在本实施例中例举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第一结合部 件 51 和第二结合部件 52。第一结合部件 51 用于结合形成于过滤器 30 的出口端口 33 侧的 第一凸缘 41 和插入部件 40 的第三凸缘 43。第二结合部件 52 用于结合插入部件 40 的第四 凸缘 44 和外壳 23 的第二凸缘 42。因此, 能够通过去除第一结合部件 51 来分离过滤器 30 和插入部件 40, 并且能够通过去除第二结合部件 52 来分离插入部件 40 和外壳 23。
在本实施例中的吸附式脱硫器 11 在燃料电池系统的使用过程中, 若由于城市煤 气管道中的污染物质而过滤器 30 受到污染, 则只替换过滤器 30 即可, 若吸附剂 26 的寿命 已尽, 则只替换吸附剂 26 即可。
此外, 包括过滤器 30 和脱硫单元 20 的吸附式脱硫器 11 形成为直线排列结构, 因 此能够方便地在以垂直形状构成的燃料电池系统壳体 ( 未图示 ) 内设置及替换燃料处理装 置 100。
在脱硫单元 20 中, 吸附剂 26 吸附包含在填充于外壳 23 的入口端口 21 和出口端 口 22 之间并进行流通的燃料中的硫化合物。
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24 在外壳 23 内设置在吸附剂 26 的两侧, 以防止从流通的原 料中脱除并被吸附剂 26 吸附的脱硫材料的脱离, 而且在脱硫材料已脱离的情况下, 也防止
脱硫材料向出口端口 22 排出。为此, 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24 包括第一脱硫材料排出防止 膜 241 和第二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242。
即第一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241 配置在外壳 23 的入口端口 21 和吸附剂 26 之间, 用于初次防止脱硫材料的脱离及排出。 第二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242 配置在吸附剂 26 和外 壳 23 的出口端口 22 之间, 用于二次防止脱硫材料的脱离及排出。例如, 第一脱硫材料排出 防止膜 241 和第二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242 可形成为具有比脱硫材料的粒径更小尺寸 ( 例 如, 脱硫材料粒子的 1/2) 的孔的薄膜或无纺布。
在脱硫单元 20 中, 气体分流板 25 设置在外壳 23 内的第一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241 和第二脱硫材料排出防止膜 242 之间, 被构成为能够针对吸附剂 26 均匀地分配燃料流。
即气体分流板 25 控制所流通的燃料流, 以防止燃料不与吸附剂 26 反应而进行流 通。 气体分流板 25 可配置为多个, 并且在彼此间具有预定间隔, 以将吸附剂 26 划分为多个。 因此, 多个气体分流板 25 比单个结构相比, 能够更加均匀地分配所流通的燃料流。
图 4 是图 2 中的气体分流板的俯视图。参照图 4, 气体分流板 25 形成为圆板, 且内 置于外壳 23 内, 并且等距离具有用于使经由吸附剂 26 的燃料通过的多个细孔 (hole)251。
因此, 气体分流板 25 能够防止燃料沿着外壳 23 的内表面前进而不经由吸附剂 26, 并且使燃料经由等距离分布的多个细孔 251 而均匀地分配于吸附剂 26, 并进行反应而脱 硫。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在权利要求书和说明 书以及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范围内可由不同的变形方式进行实施, 毋庸置疑这也属于本发 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