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920106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9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30074.X

申请日:

2010.06.30

公开号:

CN102470892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2D 9/00申请公布日:201205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9/00申请日:20100630|||公开

IPC分类号:

B62D9/00; B60L15/20; B62D11/04; B60K7/00

主分类号:

B62D9/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ECOMO

发明人:

畑山一郎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07.01 JP 2009-15683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陈伟;金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向性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本发明的电动汽车(100),由在轮毂中内置有驱动装置的车轮驱动,其中驱动装置接受电能的供给进行驱动。该电动汽车(100)的车辆构造,具有:第一车轮部及第二车轮部,设在车身(110)的前后,分别包括左右配置的两个车轮;驱动控制部,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分别驱动四个车轮。第一车轮部构成为:能够以支承部的中点附近为第一旋转中心在相对于车身(110)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一体地旋转,其中支承部在其两端能够旋转地支承构成该第一车轮部的两个车轮,驱动控制部,根据操作量中的操舵量使构成第一车轮部的车轮差动,使第一车轮部绕第一旋转中心旋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由在轮毂中内置有驱动装置的车轮驱动, 其中所述驱动 装置接受电能的供给进行驱动, 具有 : 第一车轮部及第二车轮部, 设置在车身的前后, 并分别包括左右配置的两个车轮 ; 驱动控制部, 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分别驱动所述四个车轮, 所述第一车轮部以下述方式构成 : 能够以支承部的中点附近为第一旋转中心在相对于 车身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一体地旋转, 其中, 所述支承部在其两端以能够旋转的 方式支承构成所述第一车轮部的两个车轮, 所述驱动控制部, 根据所述操作量中的操舵量使构成所述第一车轮部的车轮差动, 并 使所述第一车轮部绕所述第一旋转中心旋转。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一车轮部的车 轮之间的间隔比构成所述第二车轮部的车轮之间的间隔窄。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 根据驾驶 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所述四个车轮差动, 以车身的设有所述第二车轮部的区域内的规定位 置为旋转中心, 使车身转向。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其特征在于, 当以使车辆向车身前方行驶时的所述第一车轮部的朝向为基准、 并在所述第一车轮部 绕所述第一旋转中心旋转约 90°时, 所述驱动控制部, 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所述四个车轮差动, 以构成所述第二 车轮部的两个车轮的中央位置附近为第二旋转中心使车身转向。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其特征在于, 用于使所述车身转向所需 的旋转半径比所述车身的全长小。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车轮部是前轮部, 所述第二车轮部是后轮部。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车轮部是后轮部, 所述第二车轮部是前轮部。

说明书


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更详细地说, 涉及通过四轮驱动的电动汽车的 车辆构造。
     背景技术 与通过燃烧化石燃料的内燃机而得到驱动的以往的汽车相对地, 正在推进通过从 所搭载的电池供给的电能量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从而行驶的电动汽车的实用化。 电动汽车 由于通过电动马达进行驱动, 因此, 行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零, 作为有利于环境的汽车 而受到注目。 另外, 与以往的汽车及混合动力车相比具有比较高的安静性, 这一点也是电动 汽车的优异特征之一。
     现有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与以往的汽车的结构相同地, 一般是前后各具有两 个轮的四轮车。在这样的电动汽车中, 一般地, 在左右配置的前轮上分别设有马达, 通过独 立地进行驱动, 对前轮赋予与方向盘的操舵相应的操舵角 ( 例如, 专利文献 1)。由此, 与以 往的汽车同样地, 能够使车身转向。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9-117016 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 在上述以往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中, 存在使车身转向时的旋转半径较大、 表示车辆的改变朝向的容易度的转向性低的问题。 因此, 针对车身的转向需要很大的空间。 例如, 在使自己的车辆停放到已停放的两台车辆之间的情况下, 需要用于供车身移位转向 的空间, 对驾驶者来说也要求较高的技术。
     因此,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向性的、 新颖且改良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为解决上述课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 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由在轮 毂中内置有驱动装置的车轮驱动, 其中驱动装置接受电能的供给进行驱动。本发明的电动 汽车的车辆构造具有 : 第一车轮部及第二车轮部, 设置在车身的前后, 并分别包括左右配置 的两个车轮 ; 驱动控制部, 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分别驱动四个车轮。 第一车轮部以下 述方式构成 : 能够以支承部的中点附近为第一旋转中心在相对于车身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 的平面上一体地旋转, 其中, 支承部在其两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构成该第一车轮部的 两个车轮, 驱动控制部, 根据操作量中的操舵量使构成第一车轮部的车轮差动, 并使第一车 轮部绕第一旋转中心旋转。
     根据本发明, 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第一车轮部一体地旋转, 从而能够改 变车辆的行进方向。由此, 能够容易地改变车身的朝向, 具有高转向性。
     在此, 可以使构成第一车轮部的车轮之间的间隔比构成第二车轮部的车轮之间的 间隔窄。由此, 能够减小第一车轮部的旋转半径, 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整体的转向性。
     另外, 驱动控制部, 可以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四个车轮差动, 以车身的设
     有第二车轮部的区域内的规定位置为旋转中心, 使车身转向。 例如, 当以使车辆向车身前方 行驶时的所述第一车轮部的朝向为基准、 并在第一车轮部绕第一旋转中心旋转约 90°时, 驱动控制部, 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四个车轮差动, 以构成第二车轮部的两个车轮 的中央位置附近为第二旋转中心使车身转向。 这样,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汽车, 能够使车身以 自转的方式旋转。
     而且, 用于使车身转向所需的旋转半径比车身的全长小。 因此, 具有本发明的车辆 结构的电动汽车, 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使车身转向。
     另外, 既可以是第一车轮部为前轮部, 第二车轮部为后轮部, 也可以是第一车轮部 为后轮部, 第二车轮部为前轮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 能够提供可提高转向性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说明图。 图 2 是说明电子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处理的功能框图。 图 3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 图 4 是表示以往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 图 5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 图 6 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停放时的车辆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说明图。 图 8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 图 9 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停放时的车辆的动作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此外, 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 对于 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 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重复说明。
     < 车辆构造的概要 >
     首先,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 的电动汽车, 通过四个车轮来驱动车身。 当将车身在前后方向上区分为三个区域, 即前方区 域、 中央区域及后方区域时, 车轮在前方区域设置两个, 在后方区域设置两个。
     在前方区域或后方区域中的任一方的区域中, 设有由两个车轮和在两端支承两个 车轮的支承部构成的第一车轮部。 第一车轮部, 以支承部的中心附近为旋转中心, 在相对于 车身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 第一车轮部整体作为能够一体地旋转的转弯型的单元 (swivel unit) 构成。 第一车轮部根据驾驶者所进行的方向盘的操舵量而旋转。 即, 通过使 第一车轮部旋转, 能够使车辆的行进方向变化。此外, 构成第一车轮部的车轮, 由分别设置 的电动马达驱动。
     另一方面, 在未设有第一车轮部的后方区域或前方区域, 设有由两个车轮构成的 第二车轮部。在构成第二车轮部的车轮上, 分别设有电动马达, 能够使其独立驱动。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中, 能够使车身转向时的旋转中心存在于设有第二车轮部的区域中。 由此, 由于旋转中心存在于车身内, 因此能够以使车身自转的方式使其旋转, 所以, 能够 减小车身的旋转半径。
     这样的电动汽车, 是由两个车轮一体地动作的、 转弯型的第一车轮部和构成第二 车轮部的两个车轮构成的、 即所谓的三轮车那样的车辆结构。 这种电动汽车, 与在前方设置 两个车轮、 在后方设置两个车轮而构成的以往的四轮车相比, 具有较高的转向性, 即使在狭 窄空间内也能够使车身转向。另外, 与以往的三轮车相比,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 转向性高, 并且实际上由四个车轮驱动, 因此, 在直行行驶性、 行驶稳定性、 驱动力方面也优 秀。以下, 对具有这样的车辆结构的电动汽车举出两个实施方式, 并详细说明。
     ( 第一实施方式 )
     < 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
     首先, 根据图 1,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进行说明。 其中, 图 1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说明图。图 1 中, 仅对车身 110 和车轮的 配置、 以及与操舵单元相关的功能部进行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如图 1 所示, 具有相对于车身 100 的行进方向配置在 前方的前轮部 120 和配置在后方的后轮部 130。前轮部 120 具有右轮 122R 和左轮 122L 这 两个车轮。右轮 122R 及左轮 122L 以总是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另外, 右轮 122R 及左轮 122L 的圆板面以相对于将右轮 122R 和左轮 122L 连接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 在各车轮上, 分别设有对车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 124R、 124L。作为驱动部 124R、 124L, 例如可以使用轮毂马达 (In-Wheel Motor)。 轮毂马达是将作为动力源的马达内 置在轮毂中的驱动装置, 能够实现动力的传递效率高、 响应性优良的四轮独立控制。另外, 由于不需要传动轴、 差速器等, 因此还能够使车身设计自由度提高。
     右轮 122R 及左轮 122L, 通过支承部 126 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 将右轮 122R 和左轮 122L 连接的直线以通过支承部 126 的中心的方式设置。前轮部 120 能够以支承部 126 的中心 126c 为旋转中心, 在相对于车身 110 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 360°旋转。 前轮部 120 的旋转角通过方向盘 ( 也称 “舵角输入部” )140 的操舵而决定。即, 前轮部 120 起到作为转弯单元而构成的操舵轮的作用, 通过前轮部 120 以中心 126c 为中心进行旋转, 由此, 能够使电动汽车 100 的行进方向变化。此外, 关于前轮部 120 与车身 110 的动作之间 的关系的详细情况, 在下文中说明。
     后轮部 130 具有右轮 132R 及左轮 132L 这两个车轮。后轮部 130 的右轮 132R 及 左轮 132L, 具有与车身 110 的宽度方向 ( 相对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 ) 的长度即车宽大致 相同长度的间隔而配置。此外, 车身 110 的旋转中心 C 位于将右轮 132R 及左轮 132L 连接 的直线的大致中心位置上。各车轮上, 与前轮部 120 同样地, 分别设有例如轮毂马达等的对 车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 134R、 134L。 本实施方式中, 后轮部 130 起到驱动车身 110 的驱 动轮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如图 1 所示, 右轮与左轮的间隔在前轮部 120 和后轮 部 130 是不同的。后轮部 130 如上述那样, 以具有与车宽大致相同的长度 W2 的间隔的方式 配置右轮 134R 和左轮 134L。另一方面, 前轮部 120 的右轮 124R 与左轮 124L 之间的间隔 W1 比后轮部 130 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 W2 小。这是因为 : 由于前轮部 120 以中心 126c 为旋转 中心旋转, 因此当前轮部 120 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 W1 大时, 导致前轮部 120 的旋转半径变
     大。前轮部 120 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 W1 可以考虑前轮部 120 的旋转半径的大小和稳定地 支承车身 110 而决定。
     具有这样的车辆结构的电动汽车 100, 设有对驾驶者所进行的方向盘 140 的操舵 量进行检测的操舵角传感器 150, 操舵角传感器 150 将检测到的操舵量向电子控制装置 160 输出。电子控制装置 160 根据从操舵角传感器 150 输入的操舵量算出应转向的车身 110 的 旋转角。然后, 电子控制部 160 算出为了使车身 110 仅旋转算出的旋转角所需的各驱动部 124R、 124L、 134R、 134L 的驱动量, 并根据算出的驱动量对各驱动部 124R、 124L、 134R、 134L 进行驱动。
     以上, 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的车辆结构进行了说明。这样, 本实施方式的 电动汽车 100 的车辆结构, 是由后轮部 130 的两个车轮 132R、 132L 和前轮部 120 构成的与 三轮车相近的结构。但是,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实际上是通过前轮部 120 的两个轮 和后轮部 130 的两个轮这四个轮进行驱动的, 因此, 与以往的三轮车相比其直行行驶性和 行驶稳定性高。即, 以往的三轮车, 在前轮这一轮上不设置驱动机构, 通过后轮的两个轮而 被驱动。 因此, 以从后方向前方推动的方式使车身行驶, 所以, 前轮容易左右摇晃、 容易降低 直行行驶性。与之相对地,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由于是四轮驱动的, 因此驱动力高, 能够实现稳定的行驶。
     另外, 以往的三轮车, 转向性较低, 无法通过前轮牵引车身因而难以稳定地使车身 转向, 为了使车身稳定地转向需要较大的转向空间。 一般地, 以往的三轮车中的最小旋转半 径, 需要是车辆全长的约 2 倍以上的大小。 而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如后述那样, 转向 性高, 能够以比车辆全长小的旋转半径进行转向。 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由于是 四轮驱动的, 因此能够稳定地使车身 110 转向。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的转向性, 与以 往的四轮汽车相比也是优秀的。
     < 电子控制装置的功能 >
     在此, 关于电子控制装置 160 的功能和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的动作, 根据图 2 ~图 4 详细说明。图 2 是说明电子控制装置 160 所进行的处理的功能框图。图 3 是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的转向性的说明图。图 4 是表示以往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 明图。
     电动汽车 100 根据驾驶者的指示而驱动。驾驶者从舵角输入部 140 输入使车辆转 向的转向方向及转向量。作为舵角输入部 140, 可以使用上述的方向盘、 操纵杆 (joystick) 等。从舵角输入部 140 输入的转向方向及转向量, 被向电子控制装置 160 输出。另外, 从速 度传感器 170 将车辆的速度向电子控制装置 160 输出。
     电子控制装置 160 根据输入的转向方向、 转向量及车辆的速度, 算出用于使前轮 部 120 及后轮部 130 的各车轮驱动的安全最恰当的差动分量。电子控制装置 160 运用与在 操舵系统的动力方向盘等中使用的、 可变转向齿轮速比 (Steering gear ratio) 等同样的 原理, 以在转向开始时使舵角小、 随着继续转向而增大舵角的方式控制各车轮 122R、 122L、 132R、 132L。此时, 电子控制装置 160, 以转向时不会出现极端的转向过度 (oversteer)、 转 向不足 (understeer) 的方式, 即, 以成为安全最恰当状态的中性转向 (neutral steer) 的 方式, 算出各车轮 122R、 122L、 132R、 132L 的差动分量。电子控制部 160 将算出的差动分量 通过数字信号向各驱动部 124R、 124L、 134R、 134L 输出。输入有数字信号的各驱动部 124R、124L、 134R、 134L 根据数字信号使车轮 122R、 122L、 132R、 132L 驱动。
     即, 如图 1 所示, 当是后轮部 130 的车轮 132R、 132L 的间隔比前轮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的间隔宽的后宽车时, 不通过以往型的操舵仪器类, 而通过作为转弯单元的前轮 部 120 的驱动部 124R、 124L 对车轮 122R、 122L 进行差动控制。由此, 能够使车身转向。此 时, 后轮部 130 的车轮 132R、 132L 通过驱动部 134R、 134L 而被差动控制, 以根据速度使通过 前轮部 120 进行转向的车身的转向方向最佳化。
     这样结构的电动汽车 100, 不经由例如经由方向盘、 转向轴、 齿条与小齿轮传动装 置、 杆、 悬架连杆 (Suspension link) 等对轮毂施与舵角的以往型的操舵装置, 而是根据来 自能够利用方向盘或操纵杆等使其转向的舵角输入装置的输入使各车轮 122R、 122L、 132R、 132L 差动从而使车身转向。由此, 与以往型的操舵装置相比能够获得约 2 倍以上的车辆转 向性, 车身的转向所需的空间也减小, 因此成为转向效率高的车身。
     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由于在前轮部 120 上具有作为操舵轮而发挥作 用的转弯单元, 具有当车身转向时车身正面总是正视转向方向的特征。 例如, 假设通过舵角 输入部 140 使车身向右方向转向。当驾驶者操作舵角输入部 140 时, 电子控制装置 160 使 各车轮 122R、 122L、 132R、 132L 差动。此时,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如图 3 所示那样以 自转的方式动作, 车身通过来自舵角输入部 140 的输入而向行进方向 ( 转向方向 ) 即右方 向旋转, 并且车身正视的方向也变化。 而在以往的汽车中, 在通过方向盘使车身向右方向转向的情况下, 如图 4 所示, 只 不过是一对前轮在大致维持平行关系的状态下朝向行进方向, 车身正视的方向与行进方向 不同。因此, 驾驶者必须凭经验性决定与车身的行进方向相应的方向盘的操作量来操作汽 车。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中, 车身正面所正视的方向和转向方向一致, 由此, 驾驶者 能够准确地认识到电动汽车 100 的行进方向, 操作性提升, 误操作也能够降低。
     在此,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各车轮通过来自电子控制装置 160 的指示 而被驱动, 此时, 根据路面状况, 存在受到驱动的车轮中的一个或多个车轮失去与路面的摩 擦而空转 ( 即, 打滑 ) 的情况。该情况下, 防滑传感器 180 动作, 将打滑的发生反馈至电子 控制装置 160。接收到发生车轮打滑的通知的电子控制部 160, 根据打滑的程度, 瞬时地算 出适当的驱动力分配以及基于输入的转向量、 转向方向及速度的新的车轮的动作分量, 并 向各驱动部 124R、 124L、 134R、 134L 输出。电子控制装置 160 根据重新算出的转向方向、 转 向量以及车辆的速度, 进行各车轮的驱动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中, 作为车轮的驱动部使用轮毂马达。轮毂马达具 有高驱动力恢复性, 因此, 即使是在车轮发生打滑时也能够迅速地消除打滑状态。
     < 电动汽车的转向性 >
     以下, 根据图 5 及图 6,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的转向性, 列举电动汽车 100 的动作例而说明。其中, 图 5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图 6 是 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停放时的车辆的动作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如图 5 所示, 能够绕旋转中心 C 旋转 360°。此时, 旋 转半径 r 比电动汽车 100 的车辆全长 L 小。即,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由于能够以使 自身自转的方式进行转向, 因此能够以小的转向空间转换行进方向。
     例如, 假设前轮部 120 处于图 1 所示的状态的电动汽车 100 位于图 5 的位置 A。从
     这一状态使电动汽车 100 的车身向右方向转向时, 驾驶者将方向盘 140 向右方向操舵。操 舵角传感器 150 检测方向盘 140 的操舵量并向电子控制装置 160 输出。然后, 电子控制装 置 160 以使前轮部 120 向右方向旋转约 90°的方式使前轮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差动。 例如, 通过以不同的旋转速度驱动右轮 122R 和左轮 122L, 能够使前轮部 120 向右方向旋转。 由此, 如图 5 的位置 A 所示, 前轮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相对于车身 110 的宽度方向大致 平行。
     在前轮部 120 处于如图 5 的位置 A 所示的状态下, 若前轮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通过驱动部 124R、 124L 而被驱动, 则车身 110 绕旋转中心 C 向右方向转向, 移动至位置 B 的 位置。若通过驱动部 124R、 124L 进一步驱动前轮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则车身 110 绕旋 转中心 C 向右方向转向, 移动至位置 C 的位置。
     相反地, 当位于图 5 的位置 A 的前轮部 120 使处于图 1 所示状态的电动汽车 100 向 左方向转向时, 驾驶者将方向盘 140 向左方向操舵。操舵角传感器 150 检测方向盘 140 的 操舵量并向电子控制装置 160 输出。电子控制装置 160 对分别独立驱动的四个车轮 122R、 122L、 132R、 132L 的驱动力进行控制。电子控制装置 160 以使前轮部 120 向左方向旋转约 90°的方式使前轮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差动。例如, 通过以不同的旋转速度驱动右轮 122R 和左轮 122L, 能够使前轮部 120 向左方向旋转。由此, 如图 5 的位置 A 所示, 前轮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相对于车身 110 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 在前轮部 120 处于如图 5 的位置 A 所示的状态下, 若前轮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通过驱动部 124R、 124L 而被驱动, 则车身 110 绕旋转中心 C 向左方向转向, 移动至位置 D 的 位置。若通过驱动部 124R、 124L 进一步驱动前轮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则车身 110 绕旋 转中心 C 向左方向转向, 移动至位置 C 的位置。
     能够这样转换行进方向的电动汽车 100, 与以往的三轮车或四轮车等的汽车的转 向性相比, 具有高转向性, 能够在狭窄空间中容易地转换车身 110 的行进方向。根据这样的 电动汽车 100, 能够进行具有以往的车辆结构的汽车无法实现的车辆 110 的移动, 能够使驾 驶者所进行的车辆控制变得容易。
     作为一例, 对从纵列停放 ( 侧方停车 ) 的状态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A 挪出 时的、 电动汽车 100A 的车辆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 6 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A, 停 放在两台汽车 100B、 100C 之间。若是以往的汽车, 在如图 6 那样、 自身的车辆与前后两台汽 车 100B、 100C 之间的车间距狭小的情况下, 即使大幅向右转动方向盘而使车身移动, 与前 方的汽车 100B 发生接触的可能性也较高, 无法容易地挪出。
     与之相对地,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A 的情况下, 能够如上述那样、 使车身 110 绕旋转中心 C 旋转, 旋转中心 C 位于构成后轮部 130 的两个车轮 132R、 132L 的中心附近。 利用这一高转向性, 如图 6 所示, 通过驾驶者对方向盘 140 进行的操舵使前轮部 120 向右方 向旋转从而转换车辆 110 的行进方向, 再通过电子控制装置 160 驱动控制四个车轮 122R、 122L、 132R、 132L 从而使车身 110 以绕旋转中心 C 旋转的方式移动。这样, 能够使车身前方 从两台汽车 100B、 100C 之间挪出。
     然后, 通过驾驶者对方向盘 140 进行的操舵, 使前轮部 120 向左方旋转, 由此前轮 部 120 的车轮 122R、 122L 与行进方向大致平行。然后, 通过电子控制装置 160 驱动控制四 个车轮 122R、 122L、 132R、 132L 从而使车身 110 移动, 由此, 能够使电动汽车 100A 位于汽车
     100B 的右侧。这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能够在狭小空间内容易地使车身 110 的行进方向变更, 因此, 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动汽车 100 的停车、 挪出, 还能够使停车空间效 率提高。 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具有比电动汽车的特性更高的安静性, 驱动时不 存在热、 尾气等的排出, 因此, 也适用于在建筑物内部使车身 110 转向的情况。
     以上, 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的车辆结构及其动作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实 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通过根据方向盘 140 的操舵量使前轮部 120 一体地旋转, 能够使车 辆的行进方向变化。而且, 当使前轮部 120 朝向相对于车身 110 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时, 通过电子控制装置 160 使四个车轮差动, 由此, 能够使车身 110 绕位于后轮部 130 的中心附 近的旋转中心 C 转向。这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 能够实现转向性高的电动汽车 100。另外, 由 于车身转向时, 车身正面总是正视转向方向, 因此能够使车辆的操作性提高, 误操作也能够 降低。而且, 通过以使车辆的行进方向和操舵方向一致的方式在全部四个轮中分别独立地 控制其旋转方向及扭矩, 由此, 能够实现高转向性及打滑时的驱动力恢复性。
     ( 第二实施方式 )
     < 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 >
     下面, 根据图 7,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进行说明。 其中, 图 7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说明图。图 7 与图 1 同样地, 仅对车身 110 和车轮的配置、 以及与操舵系统相关的功能部进行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如图 7 所示, 具有相对于车身 200 的行进方向配置在 前方的前轮部 220 和配置在后方的后轮部 230。 前轮部 220 具有右轮 222R 和左轮 222L 这两 个车轮。本实施方式的前轮部 220, 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轮部 130 同样的结构, 右轮 222R 及左轮 222L 具有与车身 210 的车宽大致相同长度的间隔而配置。此外, 车身 210 的旋转中 心 C 位于将右轮 222R 及左轮 222L 连接的直线的大致中心位置上。各车轮上, 分别设有例 如轮毂马达等的对车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 224R、 224L。
     后轮部 230 也具有右轮 232R 及左轮 232L 这两个车轮。后轮部 230 与第一实施方 式的前轮部 120 同样地采用转弯单元, 右轮 232R 及左轮 232L 以总是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 另外, 右轮 232R 及左轮 232L 的圆板面以相对于将右轮 232R 和左轮 232L 连接的直线大致 正交的方式设置。在各车轮上, 分别设有例如轮毂马达等的对车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 234R、 234L。
     右轮 232R 及左轮 232L 通过支承部 236 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将右轮 232R 和左轮 232L 连接的直线以穿过支承部 236 的中心的方式设置。后轮部 230 能够以支承部 236 的中心 236c 为旋转中心, 在相对于车身 210 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 360°旋转。 后轮部 230 的旋转角通过方向盘 240 的操舵而决定。即, 通过后轮部 230 以中心 236c 为中 心进行旋转, 由此, 能够使电动汽车 200 的行进方向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如图 7 所示, 右轮与左轮的间隔在前轮部 220 和后轮 部 230 是不同的。前轮部 220 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 W3 与车辆 210 的车宽大致相同。与之 相对地, 后轮部 230 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 W4 比前轮部 220 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 W3 小。这是 为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轮部 120 同样地、 减小后轮部 230 自身的旋转半径。后轮部 230 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 W4 可以考虑后轮部 230 自身的旋转半径的大小和稳定地支承车身 210 而决定。另外,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主要地, 前轮部 220 作为驱动轮发挥作用,
     后轮部 230 作为操舵轮发挥作用。此外, 前轮部 220 也通过其差动对操舵发挥作用, 后轮部 230 也通过内置于各个车轮中的轮毂马达而作为驱动轮发挥作用。
     具有这样的车辆结构的电动汽车 200, 设有对驾驶者所进行的方向盘 240 的操舵 量进行检测的操舵角传感器 250, 操舵角传感器 250 将检测到的操舵量向电子控制装置 260 输出。电子控制装置 260 根据从操舵角传感器 250 输入的操舵量算出应转向的车身 210 的 旋转角。此时, 电子控制装置 260 不通过以往型的操舵仪器, 而通过对前轮部 220 的各车轮 222R、 222L 的驱动部 224R、 224L 进行差动控制, 来使车身 210 转向。另一方面, 作为转弯单 元而构成的后轮部 230 的各车轮 232R、 232L 的驱动部 234R、 234L 通过电子控制装置 260 而 被差动控制, 以根据速度使进行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方向最佳化。这样, 电子控制装置 260 算 出为了使车身 210 仅旋转算出的旋转角所需的各驱动部 224R、 224L、 234R、 234L 的驱动量, 并根据算出的驱动量对各驱动部 224R、 224L、 234R、 234L 进行驱动。
     以上, 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的车辆结构进行了说明。这样, 本实施方式的 电动汽车 200 的车辆结构, 是由前轮部 220 的两个车轮和后轮部 230 构成的与三轮车相近 的结构。 但是,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实际上是通过前轮部 220 的两个轮和后轮部 230 的两个轮这四个轮进行驱动的, 因此,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同样地, 与以往的三 轮车相比具有直行行驶性和行驶稳定性高、 且转向性高的特征。
     < 电动汽车的转向性 >
     在此, 根据图 8 及图 9,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的转向性, 列举电动汽车 100 的动作例而说明。其中, 图 8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图 9 是 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停放时的车辆的动作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如图 8 所示, 能够绕旋转中心 C 旋转 360°。此时, 旋转半径 r 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同样地, 比电动汽车 200 的车辆全长 L 小, 能够以小的转向空间转换行进方向。
     例如, 假设后轮部 230 处于图 7 所示状态的电动汽车 200 位于图 8 的位置 A。从 这一状态使电动汽车 200 的车身向右方向转向时, 驾驶者将方向盘 240 向右方向操舵。操 舵角传感器 250 检测方向盘 240 的操舵量并向电子控制装置 260 输出。然后, 电子控制装 置 260 以使后轮部 230 向右方向旋转约 90°的方式使后轮部 230 的车轮 232R、 232L 差动。 例如, 通过以不同的旋转速度驱动右轮 232R 和左轮 232L, 能够使后轮部 230 向右方向旋转。 由此, 后轮部 230 如图 8 的位置 A 所示, 车轮 232R、 232L 相对于车身 210 的宽度方向大致平 行。
     在后轮部 230 处于如图 8 的位置 A 所示的状态下, 若后轮部 230 的车轮 232R、 232L 通过驱动部 234R、 234L 而被驱动, 则车身 210 绕旋转中心 C 向右方向转向, 移动至位置 D 的 位置。若通过驱动部 234R、 234L 进一步驱动后轮部 230 的车轮 232R、 232L, 则车身 210 绕旋 转中心 C 向右方向转向, 移动至位置 C 位置。
     相反地, 当位于图 8 的位置 A 的后轮部 230 使处于图 7 所示状态的电动汽车 200 向 左方向转向时, 驾驶者将方向盘 240 向左方向操舵。操舵角传感器 250 检测方向盘 240 的 操舵量并向电子控制装置 260 输出。电子控制装置 260 对分别独立驱动的四个车轮 222R、 222L、 232R、 232L 的驱动力进行控制。电子控制装置 260 以使前轮部 220 向左方向旋转约 90°的方式使后轮部 230 的车轮 232R、 232L 差动。例如, 通过以不同的旋转速度驱动右轮 232R 和左轮 232L, 能够使后轮部 230 向左方向旋转。由此, 后轮部 230 如图 8 的位置 A 所示, 车轮 232R、 232L 相对于车身 210 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
     在后轮部 230 处于如图 8 的位置 A 所示的状态下, 若后轮部 230 的车轮 232R、 232L 通过驱动部 234R、 234L 而被驱动, 则车身 210 绕旋转中心 C 向左方向转向, 移动至位置 B 的 位置。若通过驱动部 234R、 234L 进一步驱动后轮部 230 的车轮 232R、 232L, 则车身 210 绕旋 转中心 C 向左方向转向, 移动至位置 C 的位置。
     能够这样转换行进方向的电动汽车 200, 与以往的三轮车或四轮车等的汽车的转 向性相比, 具有高转向性, 能够在狭窄空间中容易地转换车身 210 的行进方向。根据这样的 电动汽车 200, 能够进行具有以往的车辆结构的汽车无法实现的车辆 210 的移动, 能够使驾 驶者所进行的车辆控制变得容易。
     作为一例, 对将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A 纵列停放时的、 电动汽车 200A 的车辆 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 9 所示, 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A 停放在纵列停放着的两台汽 车 200B、 200C 之间。若是以往的汽车, 在两台汽车 200B、 200C 的车间距仅仅是比车辆全长 稍大程度的狭小的情况下, 无法使车辆纵列停放在两台汽车 200B、 200C 之间。
     与之相对地,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A 的情况下, 能够如上述那样、 使车身 210 绕旋转中心 C 旋转, 旋转中心 C 位于构成前轮部 220 的两个车轮 222R、 222L 的中心附近。 利 用这一高转向性, 如图 9 所示, 使车身前方进入两台汽车 200B、 200C 之间后, 通过驾驶者对 方向盘 240 进行的操舵使后轮部 230 向右方向旋转从而转换车辆 210 的行进方向。然后再 通过电子控制装置 260 驱动控制四个车轮 222R、 222L、 232R、 232L 从而使车身 210 以绕旋转 中心 C 旋转的方式移动到两台汽车 200B、 200C 之间。这样, 能够使车身前方纵列停放在两 台汽车 200B、 200C 之间。 这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能够在狭小空间内容易地使车身 210 的行 进方向变更, 因此, 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动汽车 200 的停车、 挪出, 还能够使停车空间效率提 高。 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具有比电动汽车的特性更高的安静性, 驱动时不存在 热、 尾气等的排出, 因此, 也适用于在建筑物内部使车身 210 转向的情况。
     另外, 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 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也可以具有图 2 所示 的防滑传感器。 由此, 即使是在一个或多个车轮发生了打滑的情况下, 也能够通过向电子控 制装置 260 反馈打滑的程度, 由此通过电子控制装置 260 算出各驱动部 224R、 224L、 234R、 234L 的驱动力及驱动方向 ( 即, 车身 210 的转向方向、 转向量 ), 能够迅速应对打滑的发生, 由此能够消除车辆的打滑状态。
     而且,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在后轮部 230 具有转弯单元, 由此, 与第一实施 方式的电动汽车 100 同样地, 具有车辆转向时、 车身正面总是正视转向方向的特征。通过使 车身正面正视的方向与转向方向一致, 驾驶者能够准确地认识电动汽车 200 的行进方向, 因此, 操作性提高, 误操作也能够降低。
     以上, 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的车辆结构及其动作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实 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通过根据方向盘 240 的操舵量使后轮部 230 一体地旋转、 并且通过 前轮部 220 的差动使车辆的行进方向变化。而且, 当使后轮部 230 朝向相对于车身 210 的 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时, 通过电子控制装置 260 使四个车轮差动, 由此, 能够使车身 210 绕 位于前轮部 220 的中心附近的旋转中心 C 转向。这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 能够实现转向性高 的电动汽车 200。 另外, 由于车身转向时, 车身正面总是正视转向方向, 因此能够使车辆的操
     作性提高, 误操作也能够降低。 而且, 通过以使车辆的行进方向和操舵方向一致的方式在全 部四个轮中分别独立地控制其旋转方向及扭矩, 由此, 能够实现高转向性及打滑时的驱动 力恢复性。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中, 作为驱动各车轮 222R、 222L、 232R、 232L 的 驱动部, 使用轮毂马达, 并通过轮毂马达的动作式操舵方式进行车辆的操舵控制。 本实施方 式的电动汽车 200 是前轮部 220 为宽幅的前宽车辆, 前轮部 220 的车轮 222R、 222L 作为驱 动轮发挥作用, 虽然通过差动对车辆的转向发挥作用但车轮本身并不转向。 因此, 不必设置 以往型的操舵装置及仪器类, 所以, 与以往型的车辆相比, 前轮的轮罩的容量及仪器类的突 出量显著减少, 能够使车辆内空间扩大。
     此外, 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 200 中, 后轮部 230 成为转弯单元, 在各车轮 232R、 232L 上设有驱动部 234R、 234L,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例如, 也可以不在后轮部 230 的各 车轮 232R、 232L 上设置驱动部。该情况下, 前轮部 220 作为使车辆驱动的驱动轮发挥作用, 并且还作为决定操舵方向的操舵轮发挥作用。后轮部 230 作为对被前轮部 220 驱动的车身 210 进行支承的轮 (caster) 发挥作用, 追随车身 210 的动作而动作。 这样, 即使使电动汽车 200 的结构更简洁, 也能够实现高转向性的车辆。 以上,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 些例子。掌握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的人士, 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思想的 范畴内, 当然能够想到各种变形例或修正例, 应该理解这些变形例或修正例, 当然也属于本 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 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 既可以适用于通常的乘用车, 也可以适用于 大型小型的车辆。即, 只要具有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 则无论车身的大小、 形状如 何, 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 200 电动汽车
     110、 210 车身
     120、 220 前轮部
     130、 230 后轮部
     140、 240 方向盘
     150、 250 操舵角传感器
     160、 260 电子控制装置
    

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70892A43申请公布日20120523CN102470892ACN102470892A21申请号201080030074X22申请日20100630200915683920090701JPB62D9/00200601B60L15/20200601B62D11/04200601B60K7/00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ECOMO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畑山一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代理人陈伟金杨54发明名称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向性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本发明的电动汽车100,由在轮毂中内置有驱动装置的车轮驱动。

2、,其中驱动装置接受电能的供给进行驱动。该电动汽车100的车辆构造,具有第一车轮部及第二车轮部,设在车身110的前后,分别包括左右配置的两个车轮;驱动控制部,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分别驱动四个车轮。第一车轮部构成为能够以支承部的中点附近为第一旋转中心在相对于车身110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一体地旋转,其中支承部在其两端能够旋转地支承构成该第一车轮部的两个车轮,驱动控制部,根据操作量中的操舵量使构成第一车轮部的车轮差动,使第一车轮部绕第一旋转中心旋转。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1231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0/0611152010063087PCT。

3、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002003JA20110106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0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0页附图8页1/1页21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由在轮毂中内置有驱动装置的车轮驱动,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接受电能的供给进行驱动,具有第一车轮部及第二车轮部,设置在车身的前后,并分别包括左右配置的两个车轮;驱动控制部,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分别驱动所述四个车轮,所述第一车轮部以下述方式构成能够以支承部的中点附近为第一旋转中心在相对于车身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一体地旋转,其中,所述支承部在其两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构成所。

4、述第一车轮部的两个车轮,所述驱动控制部,根据所述操作量中的操舵量使构成所述第一车轮部的车轮差动,并使所述第一车轮部绕所述第一旋转中心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一车轮部的车轮之间的间隔比构成所述第二车轮部的车轮之间的间隔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部,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所述四个车轮差动,以车身的设有所述第二车轮部的区域内的规定位置为旋转中心,使车身转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当以使车辆向车身前方行驶时的所述第一车轮部的朝向为基准、并在所述第一车轮部绕所述第一旋转中心旋转约90时。

5、,所述驱动控制部,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所述四个车轮差动,以构成所述第二车轮部的两个车轮的中央位置附近为第二旋转中心使车身转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所述车身转向所需的旋转半径比所述车身的全长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轮部是前轮部,所述第二车轮部是后轮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轮部是后轮部,所述第二车轮部是前轮部。权利要求书CN102470892A1/10页3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更详细地说,涉及通过四轮驱动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背景。

6、技术0002与通过燃烧化石燃料的内燃机而得到驱动的以往的汽车相对地,正在推进通过从所搭载的电池供给的电能量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从而行驶的电动汽车的实用化。电动汽车由于通过电动马达进行驱动,因此,行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零,作为有利于环境的汽车而受到注目。另外,与以往的汽车及混合动力车相比具有比较高的安静性,这一点也是电动汽车的优异特征之一。0003现有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与以往的汽车的结构相同地,一般是前后各具有两个轮的四轮车。在这样的电动汽车中,一般地,在左右配置的前轮上分别设有马达,通过独立地进行驱动,对前轮赋予与方向盘的操舵相应的操舵角例如,专利文献1。由此,与以往的汽车同样地,能够使车。

7、身转向。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17016号公报发明内容0005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中,存在使车身转向时的旋转半径较大、表示车辆的改变朝向的容易度的转向性低的问题。因此,针对车身的转向需要很大的空间。例如,在使自己的车辆停放到已停放的两台车辆之间的情况下,需要用于供车身移位转向的空间,对驾驶者来说也要求较高的技术。0006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向性的、新颖且改良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0007为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由在轮毂中内置有驱动装置的车轮驱动,其中驱动装置接受电能的供给进行驱动。本。

8、发明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具有第一车轮部及第二车轮部,设置在车身的前后,并分别包括左右配置的两个车轮;驱动控制部,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分别驱动四个车轮。第一车轮部以下述方式构成能够以支承部的中点附近为第一旋转中心在相对于车身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一体地旋转,其中,支承部在其两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构成该第一车轮部的两个车轮,驱动控制部,根据操作量中的操舵量使构成第一车轮部的车轮差动,并使第一车轮部绕第一旋转中心旋转。0008根据本发明,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第一车轮部一体地旋转,从而能够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由此,能够容易地改变车身的朝向,具有高转向性。0009在此,可以使构成第一车轮。

9、部的车轮之间的间隔比构成第二车轮部的车轮之间的间隔窄。由此,能够减小第一车轮部的旋转半径,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整体的转向性。0010另外,驱动控制部,可以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四个车轮差动,以车身的设说明书CN102470892A2/10页4有第二车轮部的区域内的规定位置为旋转中心,使车身转向。例如,当以使车辆向车身前方行驶时的所述第一车轮部的朝向为基准、并在第一车轮部绕第一旋转中心旋转约90时,驱动控制部,根据驾驶者所输入的操作量使四个车轮差动,以构成第二车轮部的两个车轮的中央位置附近为第二旋转中心使车身转向。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汽车,能够使车身以自转的方式旋转。0011而且,用于使车身。

10、转向所需的旋转半径比车身的全长小。因此,具有本发明的车辆结构的电动汽车,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使车身转向。0012另外,既可以是第一车轮部为前轮部,第二车轮部为后轮部,也可以是第一车轮部为后轮部,第二车轮部为前轮部。0013发明的效果0014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提高转向性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附图说明0015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说明图。0016图2是说明电子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处理的功能框图。0017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0018图4是表示以往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0019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002。

11、0图6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停放时的车辆的动作的说明图。0021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说明图。0022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0023图9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停放时的车辆的动作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0024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重复说明。00250026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通过四个车轮来驱动车身。当将车身在前后方向上区分为三个区域,即前方区域、中央区域及后。

12、方区域时,车轮在前方区域设置两个,在后方区域设置两个。0027在前方区域或后方区域中的任一方的区域中,设有由两个车轮和在两端支承两个车轮的支承部构成的第一车轮部。第一车轮部,以支承部的中心附近为旋转中心,在相对于车身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第一车轮部整体作为能够一体地旋转的转弯型的单元SWIVELUNIT构成。第一车轮部根据驾驶者所进行的方向盘的操舵量而旋转。即,通过使第一车轮部旋转,能够使车辆的行进方向变化。此外,构成第一车轮部的车轮,由分别设置的电动马达驱动。0028另一方面,在未设有第一车轮部的后方区域或前方区域,设有由两个车轮构成的第二车轮部。在构成第二车轮部的车轮上,分别设有电动。

13、马达,能够使其独立驱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中,能够使车身转向时的旋转中心存在于设有第二车轮部的区域说明书CN102470892A3/10页5中。由此,由于旋转中心存在于车身内,因此能够以使车身自转的方式使其旋转,所以,能够减小车身的旋转半径。0029这样的电动汽车,是由两个车轮一体地动作的、转弯型的第一车轮部和构成第二车轮部的两个车轮构成的、即所谓的三轮车那样的车辆结构。这种电动汽车,与在前方设置两个车轮、在后方设置两个车轮而构成的以往的四轮车相比,具有较高的转向性,即使在狭窄空间内也能够使车身转向。另外,与以往的三轮车相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高,并且实际上由四个车轮驱。

14、动,因此,在直行行驶性、行驶稳定性、驱动力方面也优秀。以下,对具有这样的车辆结构的电动汽车举出两个实施方式,并详细说明。0030第一实施方式00310032首先,根据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说明图。图1中,仅对车身110和车轮的配置、以及与操舵单元相关的功能部进行表示。0033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如图1所示,具有相对于车身100的行进方向配置在前方的前轮部120和配置在后方的后轮部130。前轮部120具有右轮122R和左轮122L这两个车轮。右轮122R及左轮122L以总是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另外,右轮1。

15、22R及左轮122L的圆板面以相对于将右轮122R和左轮122L连接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0034在各车轮上,分别设有对车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124R、124L。作为驱动部124R、124L,例如可以使用轮毂马达INWHEELMOTOR。轮毂马达是将作为动力源的马达内置在轮毂中的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动力的传递效率高、响应性优良的四轮独立控制。另外,由于不需要传动轴、差速器等,因此还能够使车身设计自由度提高。0035右轮122R及左轮122L,通过支承部126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将右轮122R和左轮122L连接的直线以通过支承部126的中心的方式设置。前轮部120能够以支承部126的中。

16、心126C为旋转中心,在相对于车身110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360旋转。前轮部120的旋转角通过方向盘也称“舵角输入部”140的操舵而决定。即,前轮部120起到作为转弯单元而构成的操舵轮的作用,通过前轮部120以中心126C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能够使电动汽车100的行进方向变化。此外,关于前轮部120与车身110的动作之间的关系的详细情况,在下文中说明。0036后轮部130具有右轮132R及左轮132L这两个车轮。后轮部130的右轮132R及左轮132L,具有与车身110的宽度方向相对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即车宽大致相同长度的间隔而配置。此外,车身110的旋转中心C位于将右轮132。

17、R及左轮132L连接的直线的大致中心位置上。各车轮上,与前轮部120同样地,分别设有例如轮毂马达等的对车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134R、134L。本实施方式中,后轮部130起到驱动车身110的驱动轮的作用。0037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如图1所示,右轮与左轮的间隔在前轮部120和后轮部130是不同的。后轮部130如上述那样,以具有与车宽大致相同的长度W2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右轮134R和左轮134L。另一方面,前轮部120的右轮124R与左轮124L之间的间隔W1比后轮部130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W2小。这是因为由于前轮部120以中心126C为旋转中心旋转,因此当前轮部120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

18、W1大时,导致前轮部120的旋转半径变说明书CN102470892A4/10页6大。前轮部120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W1可以考虑前轮部120的旋转半径的大小和稳定地支承车身110而决定。0038具有这样的车辆结构的电动汽车100,设有对驾驶者所进行的方向盘140的操舵量进行检测的操舵角传感器150,操舵角传感器150将检测到的操舵量向电子控制装置160输出。电子控制装置160根据从操舵角传感器150输入的操舵量算出应转向的车身110的旋转角。然后,电子控制部160算出为了使车身110仅旋转算出的旋转角所需的各驱动部124R、124L、134R、134L的驱动量,并根据算出的驱动量对各驱动部124。

19、R、124L、134R、134L进行驱动。0039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的车辆结构进行了说明。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的车辆结构,是由后轮部130的两个车轮132R、132L和前轮部120构成的与三轮车相近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实际上是通过前轮部120的两个轮和后轮部130的两个轮这四个轮进行驱动的,因此,与以往的三轮车相比其直行行驶性和行驶稳定性高。即,以往的三轮车,在前轮这一轮上不设置驱动机构,通过后轮的两个轮而被驱动。因此,以从后方向前方推动的方式使车身行驶,所以,前轮容易左右摇晃、容易降低直行行驶性。与之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由于是。

20、四轮驱动的,因此驱动力高,能够实现稳定的行驶。0040另外,以往的三轮车,转向性较低,无法通过前轮牵引车身因而难以稳定地使车身转向,为了使车身稳定地转向需要较大的转向空间。一般地,以往的三轮车中的最小旋转半径,需要是车辆全长的约2倍以上的大小。而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如后述那样,转向性高,能够以比车辆全长小的旋转半径进行转向。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由于是四轮驱动的,因此能够稳定地使车身110转向。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的转向性,与以往的四轮汽车相比也是优秀的。00410042在此,关于电子控制装置160的功能和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的动作,根据图2图4详细说明。图2是。

21、说明电子控制装置160所进行的处理的功能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的转向性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以往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0043电动汽车100根据驾驶者的指示而驱动。驾驶者从舵角输入部140输入使车辆转向的转向方向及转向量。作为舵角输入部140,可以使用上述的方向盘、操纵杆JOYSTICK等。从舵角输入部140输入的转向方向及转向量,被向电子控制装置160输出。另外,从速度传感器170将车辆的速度向电子控制装置160输出。0044电子控制装置160根据输入的转向方向、转向量及车辆的速度,算出用于使前轮部120及后轮部130的各车轮驱动的安全最恰当的差动分量。电子控制装置1。

22、60运用与在操舵系统的动力方向盘等中使用的、可变转向齿轮速比STEERINGGEARRATIO等同样的原理,以在转向开始时使舵角小、随着继续转向而增大舵角的方式控制各车轮122R、122L、132R、132L。此时,电子控制装置160,以转向时不会出现极端的转向过度OVERSTEER、转向不足UNDERSTEER的方式,即,以成为安全最恰当状态的中性转向NEUTRALSTEER的方式,算出各车轮122R、122L、132R、132L的差动分量。电子控制部160将算出的差动分量通过数字信号向各驱动部124R、124L、134R、134L输出。输入有数字信号的各驱动部124R、说明书CN10247。

23、0892A5/10页7124L、134R、134L根据数字信号使车轮122R、122L、132R、132L驱动。0045即,如图1所示,当是后轮部130的车轮132R、132L的间隔比前轮部120的车轮122R、122L的间隔宽的后宽车时,不通过以往型的操舵仪器类,而通过作为转弯单元的前轮部120的驱动部124R、124L对车轮122R、122L进行差动控制。由此,能够使车身转向。此时,后轮部130的车轮132R、132L通过驱动部134R、134L而被差动控制,以根据速度使通过前轮部120进行转向的车身的转向方向最佳化。0046这样结构的电动汽车100,不经由例如经由方向盘、转向轴、齿条与小。

24、齿轮传动装置、杆、悬架连杆SUSPENSIONLINK等对轮毂施与舵角的以往型的操舵装置,而是根据来自能够利用方向盘或操纵杆等使其转向的舵角输入装置的输入使各车轮122R、122L、132R、132L差动从而使车身转向。由此,与以往型的操舵装置相比能够获得约2倍以上的车辆转向性,车身的转向所需的空间也减小,因此成为转向效率高的车身。0047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由于在前轮部120上具有作为操舵轮而发挥作用的转弯单元,具有当车身转向时车身正面总是正视转向方向的特征。例如,假设通过舵角输入部140使车身向右方向转向。当驾驶者操作舵角输入部140时,电子控制装置160使各车轮122R、1。

25、22L、132R、132L差动。此时,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如图3所示那样以自转的方式动作,车身通过来自舵角输入部140的输入而向行进方向转向方向即右方向旋转,并且车身正视的方向也变化。0048而在以往的汽车中,在通过方向盘使车身向右方向转向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只不过是一对前轮在大致维持平行关系的状态下朝向行进方向,车身正视的方向与行进方向不同。因此,驾驶者必须凭经验性决定与车身的行进方向相应的方向盘的操作量来操作汽车。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中,车身正面所正视的方向和转向方向一致,由此,驾驶者能够准确地认识到电动汽车100的行进方向,操作性提升,误操作也能够降低。0049在此,关于本。

26、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各车轮通过来自电子控制装置160的指示而被驱动,此时,根据路面状况,存在受到驱动的车轮中的一个或多个车轮失去与路面的摩擦而空转即,打滑的情况。该情况下,防滑传感器180动作,将打滑的发生反馈至电子控制装置160。接收到发生车轮打滑的通知的电子控制部160,根据打滑的程度,瞬时地算出适当的驱动力分配以及基于输入的转向量、转向方向及速度的新的车轮的动作分量,并向各驱动部124R、124L、134R、134L输出。电子控制装置160根据重新算出的转向方向、转向量以及车辆的速度,进行各车轮的驱动控制。0050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中,作为车轮的驱动部使用轮毂马达。轮毂马。

27、达具有高驱动力恢复性,因此,即使是在车轮发生打滑时也能够迅速地消除打滑状态。00510052以下,根据图5及图6,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的转向性,列举电动汽车100的动作例而说明。其中,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停放时的车辆的动作的说明图。0053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如图5所示,能够绕旋转中心C旋转360。此时,旋转半径R比电动汽车100的车辆全长L小。即,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由于能够以使自身自转的方式进行转向,因此能够以小的转向空间转换行进方向。0054例如,假设前轮部120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电动汽车100位于图。

28、5的位置A。从说明书CN102470892A6/10页8这一状态使电动汽车100的车身向右方向转向时,驾驶者将方向盘140向右方向操舵。操舵角传感器150检测方向盘140的操舵量并向电子控制装置160输出。然后,电子控制装置160以使前轮部120向右方向旋转约90的方式使前轮部120的车轮122R、122L差动。例如,通过以不同的旋转速度驱动右轮122R和左轮122L,能够使前轮部120向右方向旋转。由此,如图5的位置A所示,前轮部120的车轮122R、122L相对于车身110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0055在前轮部120处于如图5的位置A所示的状态下,若前轮部120的车轮122R、122L通过驱。

29、动部124R、124L而被驱动,则车身110绕旋转中心C向右方向转向,移动至位置B的位置。若通过驱动部124R、124L进一步驱动前轮部120的车轮122R、122L,则车身110绕旋转中心C向右方向转向,移动至位置C的位置。0056相反地,当位于图5的位置A的前轮部120使处于图1所示状态的电动汽车100向左方向转向时,驾驶者将方向盘140向左方向操舵。操舵角传感器150检测方向盘140的操舵量并向电子控制装置160输出。电子控制装置160对分别独立驱动的四个车轮122R、122L、132R、132L的驱动力进行控制。电子控制装置160以使前轮部120向左方向旋转约90的方式使前轮部120的。

30、车轮122R、122L差动。例如,通过以不同的旋转速度驱动右轮122R和左轮122L,能够使前轮部120向左方向旋转。由此,如图5的位置A所示,前轮部120的车轮122R、122L相对于车身110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0057在前轮部120处于如图5的位置A所示的状态下,若前轮部120的车轮122R、122L通过驱动部124R、124L而被驱动,则车身110绕旋转中心C向左方向转向,移动至位置D的位置。若通过驱动部124R、124L进一步驱动前轮部120的车轮122R、122L,则车身110绕旋转中心C向左方向转向,移动至位置C的位置。0058能够这样转换行进方向的电动汽车100,与以往的三轮车。

31、或四轮车等的汽车的转向性相比,具有高转向性,能够在狭窄空间中容易地转换车身110的行进方向。根据这样的电动汽车100,能够进行具有以往的车辆结构的汽车无法实现的车辆110的移动,能够使驾驶者所进行的车辆控制变得容易。0059作为一例,对从纵列停放侧方停车的状态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A挪出时的、电动汽车100A的车辆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A,停放在两台汽车100B、100C之间。若是以往的汽车,在如图6那样、自身的车辆与前后两台汽车100B、100C之间的车间距狭小的情况下,即使大幅向右转动方向盘而使车身移动,与前方的汽车100B发生接触的可能性也较高,无法。

32、容易地挪出。0060与之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A的情况下,能够如上述那样、使车身110绕旋转中心C旋转,旋转中心C位于构成后轮部130的两个车轮132R、132L的中心附近。利用这一高转向性,如图6所示,通过驾驶者对方向盘140进行的操舵使前轮部120向右方向旋转从而转换车辆110的行进方向,再通过电子控制装置160驱动控制四个车轮122R、122L、132R、132L从而使车身110以绕旋转中心C旋转的方式移动。这样,能够使车身前方从两台汽车100B、100C之间挪出。0061然后,通过驾驶者对方向盘140进行的操舵,使前轮部120向左方旋转,由此前轮部120的车轮122R、12。

33、2L与行进方向大致平行。然后,通过电子控制装置160驱动控制四个车轮122R、122L、132R、132L从而使车身110移动,由此,能够使电动汽车100A位于汽车说明书CN102470892A7/10页9100B的右侧。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能够在狭小空间内容易地使车身110的行进方向变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动汽车100的停车、挪出,还能够使停车空间效率提高。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具有比电动汽车的特性更高的安静性,驱动时不存在热、尾气等的排出,因此,也适用于在建筑物内部使车身110转向的情况。0062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的车辆结构及其动作进行了说。

34、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通过根据方向盘140的操舵量使前轮部120一体地旋转,能够使车辆的行进方向变化。而且,当使前轮部120朝向相对于车身110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时,通过电子控制装置160使四个车轮差动,由此,能够使车身110绕位于后轮部130的中心附近的旋转中心C转向。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转向性高的电动汽车100。另外,由于车身转向时,车身正面总是正视转向方向,因此能够使车辆的操作性提高,误操作也能够降低。而且,通过以使车辆的行进方向和操舵方向一致的方式在全部四个轮中分别独立地控制其旋转方向及扭矩,由此,能够实现高转向性及打滑时的驱动力恢复性。0063第二实施方式0。

35、0640065下面,根据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进行说明。其中,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车辆构造的说明图。图7与图1同样地,仅对车身110和车轮的配置、以及与操舵系统相关的功能部进行表示。0066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如图7所示,具有相对于车身200的行进方向配置在前方的前轮部220和配置在后方的后轮部230。前轮部220具有右轮222R和左轮222L这两个车轮。本实施方式的前轮部22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轮部130同样的结构,右轮222R及左轮222L具有与车身210的车宽大致相同长度的间隔而配置。此外,车身210的旋转中心C位于将右轮222R及左轮2。

36、22L连接的直线的大致中心位置上。各车轮上,分别设有例如轮毂马达等的对车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224R、224L。0067后轮部230也具有右轮232R及左轮232L这两个车轮。后轮部2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轮部120同样地采用转弯单元,右轮232R及左轮232L以总是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另外,右轮232R及左轮232L的圆板面以相对于将右轮232R和左轮232L连接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在各车轮上,分别设有例如轮毂马达等的对车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234R、234L。0068右轮232R及左轮232L通过支承部236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将右轮232R和左轮232L连接的直线以穿过支。

37、承部236的中心的方式设置。后轮部230能够以支承部236的中心236C为旋转中心,在相对于车身210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上360旋转。后轮部230的旋转角通过方向盘240的操舵而决定。即,通过后轮部230以中心236C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能够使电动汽车200的行进方向变化。0069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如图7所示,右轮与左轮的间隔在前轮部220和后轮部230是不同的。前轮部220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W3与车辆210的车宽大致相同。与之相对地,后轮部230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W4比前轮部220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W3小。这是为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轮部120同样地、减小后轮部230自身的旋。

38、转半径。后轮部230的左右轮之间的间隔W4可以考虑后轮部230自身的旋转半径的大小和稳定地支承车身210而决定。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主要地,前轮部220作为驱动轮发挥作用,说明书CN102470892A8/10页10后轮部230作为操舵轮发挥作用。此外,前轮部220也通过其差动对操舵发挥作用,后轮部230也通过内置于各个车轮中的轮毂马达而作为驱动轮发挥作用。0070具有这样的车辆结构的电动汽车200,设有对驾驶者所进行的方向盘240的操舵量进行检测的操舵角传感器250,操舵角传感器250将检测到的操舵量向电子控制装置260输出。电子控制装置260根据从操舵角传感器250输入的。

39、操舵量算出应转向的车身210的旋转角。此时,电子控制装置260不通过以往型的操舵仪器,而通过对前轮部220的各车轮222R、222L的驱动部224R、224L进行差动控制,来使车身210转向。另一方面,作为转弯单元而构成的后轮部230的各车轮232R、232L的驱动部234R、234L通过电子控制装置260而被差动控制,以根据速度使进行转向的车辆的转向方向最佳化。这样,电子控制装置260算出为了使车身210仅旋转算出的旋转角所需的各驱动部224R、224L、234R、234L的驱动量,并根据算出的驱动量对各驱动部224R、224L、234R、234L进行驱动。0071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

40、车200的车辆结构进行了说明。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的车辆结构,是由前轮部220的两个车轮和后轮部230构成的与三轮车相近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实际上是通过前轮部220的两个轮和后轮部230的两个轮这四个轮进行驱动的,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同样地,与以往的三轮车相比具有直行行驶性和行驶稳定性高、且转向性高的特征。00720073在此,根据图8及图9,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的转向性,列举电动汽车100的动作例而说明。其中,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的转向性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停放时的车辆的动作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电动。

41、汽车200,如图8所示,能够绕旋转中心C旋转360。此时,旋转半径R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同样地,比电动汽车200的车辆全长L小,能够以小的转向空间转换行进方向。0074例如,假设后轮部230处于图7所示状态的电动汽车200位于图8的位置A。从这一状态使电动汽车200的车身向右方向转向时,驾驶者将方向盘240向右方向操舵。操舵角传感器250检测方向盘240的操舵量并向电子控制装置260输出。然后,电子控制装置260以使后轮部230向右方向旋转约90的方式使后轮部230的车轮232R、232L差动。例如,通过以不同的旋转速度驱动右轮232R和左轮232L,能够使后轮部230向右方向旋转。。

42、由此,后轮部230如图8的位置A所示,车轮232R、232L相对于车身210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0075在后轮部230处于如图8的位置A所示的状态下,若后轮部230的车轮232R、232L通过驱动部234R、234L而被驱动,则车身210绕旋转中心C向右方向转向,移动至位置D的位置。若通过驱动部234R、234L进一步驱动后轮部230的车轮232R、232L,则车身210绕旋转中心C向右方向转向,移动至位置C位置。0076相反地,当位于图8的位置A的后轮部230使处于图7所示状态的电动汽车200向左方向转向时,驾驶者将方向盘240向左方向操舵。操舵角传感器250检测方向盘240的操舵量并向电子。

43、控制装置260输出。电子控制装置260对分别独立驱动的四个车轮222R、222L、232R、232L的驱动力进行控制。电子控制装置260以使前轮部220向左方向旋转约90的方式使后轮部230的车轮232R、232L差动。例如,通过以不同的旋转速度驱动右轮232R和左轮232L,能够使后轮部230向左方向旋转。由此,后轮部230如图8的位置A所说明书CN102470892A109/10页11示,车轮232R、232L相对于车身210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0077在后轮部230处于如图8的位置A所示的状态下,若后轮部230的车轮232R、232L通过驱动部234R、234L而被驱动,则车身210绕旋。

44、转中心C向左方向转向,移动至位置B的位置。若通过驱动部234R、234L进一步驱动后轮部230的车轮232R、232L,则车身210绕旋转中心C向左方向转向,移动至位置C的位置。0078能够这样转换行进方向的电动汽车200,与以往的三轮车或四轮车等的汽车的转向性相比,具有高转向性,能够在狭窄空间中容易地转换车身210的行进方向。根据这样的电动汽车200,能够进行具有以往的车辆结构的汽车无法实现的车辆210的移动,能够使驾驶者所进行的车辆控制变得容易。0079作为一例,对将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A纵列停放时的、电动汽车200A的车辆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使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A停。

45、放在纵列停放着的两台汽车200B、200C之间。若是以往的汽车,在两台汽车200B、200C的车间距仅仅是比车辆全长稍大程度的狭小的情况下,无法使车辆纵列停放在两台汽车200B、200C之间。0080与之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A的情况下,能够如上述那样、使车身210绕旋转中心C旋转,旋转中心C位于构成前轮部220的两个车轮222R、222L的中心附近。利用这一高转向性,如图9所示,使车身前方进入两台汽车200B、200C之间后,通过驾驶者对方向盘240进行的操舵使后轮部230向右方向旋转从而转换车辆210的行进方向。然后再通过电子控制装置260驱动控制四个车轮222R、222L、2。

46、32R、232L从而使车身210以绕旋转中心C旋转的方式移动到两台汽车200B、200C之间。这样,能够使车身前方纵列停放在两台汽车200B、200C之间。0081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能够在狭小空间内容易地使车身210的行进方向变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动汽车200的停车、挪出,还能够使停车空间效率提高。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具有比电动汽车的特性更高的安静性,驱动时不存在热、尾气等的排出,因此,也适用于在建筑物内部使车身210转向的情况。0082另外,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也可以具有图2所示的防滑传感器。由此,即使是在一个或多个车轮发。

47、生了打滑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向电子控制装置260反馈打滑的程度,由此通过电子控制装置260算出各驱动部224R、224L、234R、234L的驱动力及驱动方向即,车身210的转向方向、转向量,能够迅速应对打滑的发生,由此能够消除车辆的打滑状态。0083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在后轮部230具有转弯单元,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100同样地,具有车辆转向时、车身正面总是正视转向方向的特征。通过使车身正面正视的方向与转向方向一致,驾驶者能够准确地认识电动汽车200的行进方向,因此,操作性提高,误操作也能够降低。0084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的车辆结构及其动作进行了说明。。

4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通过根据方向盘240的操舵量使后轮部230一体地旋转、并且通过前轮部220的差动使车辆的行进方向变化。而且,当使后轮部230朝向相对于车身210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时,通过电子控制装置260使四个车轮差动,由此,能够使车身210绕位于前轮部220的中心附近的旋转中心C转向。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转向性高的电动汽车200。另外,由于车身转向时,车身正面总是正视转向方向,因此能够使车辆的操说明书CN102470892A1110/10页12作性提高,误操作也能够降低。而且,通过以使车辆的行进方向和操舵方向一致的方式在全部四个轮中分别独立地控制其旋转方向及扭矩,。

49、由此,能够实现高转向性及打滑时的驱动力恢复性。008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中,作为驱动各车轮222R、222L、232R、232L的驱动部,使用轮毂马达,并通过轮毂马达的动作式操舵方式进行车辆的操舵控制。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是前轮部220为宽幅的前宽车辆,前轮部220的车轮222R、222L作为驱动轮发挥作用,虽然通过差动对车辆的转向发挥作用但车轮本身并不转向。因此,不必设置以往型的操舵装置及仪器类,所以,与以往型的车辆相比,前轮的轮罩的容量及仪器类的突出量显著减少,能够使车辆内空间扩大。0086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200中,后轮部230成为转弯单元,在各车轮232R、232L上设有驱动部234R、234L,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不在后轮部230的各车轮232R、232L上设置驱动部。该情况下,前轮部220作为使车辆驱动的驱动轮发挥作用,并且还作为决定操舵方向的操舵轮发挥作用。后轮部230作为对被前轮部220驱动的车身210进行支承的轮CASTER发挥作用,追随车身210的动作而动作。这样,即使使电动汽车200的结构更简洁,也能够实现高转向性的车辆。0087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子。掌握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的人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当然能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