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918526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83201.3

申请日:

2015.09.11

公开号:

CN105330557A

公开日:

2016.02.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227/20申请日:20150911|||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27/20; C07C229/36; C07C229/12; C07D333/24; C07D207/20; C07D307/54

主分类号:

C07C227/20

申请人:

天台宜生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夏建胜; 陈德响; 李坚军; 张敏; 陈龙

地址:

317200浙江省天台县丰泽路19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11354

代理人:

刘俊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起始原料为醛和N-酰基取代的甘氨酸,经过Erlenmeyer-Plochl环合、水解或者醇解、不对称催化氢化、酸水解得到手性α-氨基酸化合物。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操作简单,生产安全稳定,所得产物收率高、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佳,杂质少,应用范围广,适合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式I所示的醛与式II所示的N-酰基甘氨酸,在醋酐和碱的存在下,
进行Erlenmeyer-Plochl环合反应,生成式III所示的恶唑酮类化合物;

其中:R1为氢、C1~C5的烷基、C3~C6的环烷基、含有1~2个选自N、O
和/或S杂原子的3~6元的杂环或苯基,所述苯基中1-3个H可各自独立地被卤
素、C1~C4的烷基、烷氧基、羟基、苯基、硝基或CF3取代,含有0~3个选自N、
O和S杂原子的5~15元芳香环,所述芳香环可随意被下列0~3个取代基任意取
代:C1~C4的烷基、烷氧基、卤素、硝基、CF3等;
R2为C1~C4的烷基或苯基,所述苯基中1-3个H可各自独立地被C1~C4
的烷基、苯基、卤素、硝基或CF3取代;
(2)将步骤(1)所得的恶唑酮类化合物(式III)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
水解或醇解,得到式IV所示的烯氨酸酯类化合物;

其中:R1和R2的定义同上;R3为氢、甲基、乙基、叔丁基或苯基;
(3)将步骤(2)所得的式IV所示的烯氨酸酯类化合物,在过渡金属-手
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不对称氢化反应,得到式V所示的手
性氨基酸酯类化合物;

其中:R1、R2和R3的定义同上;
(4)将步骤(3)所得式V所示的手性氨基酸酯类化合物,在加热回流的
强酸水溶液中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式VI所示的手性α-氨基酸化合物及其酸盐;

其中:R1定义同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碱为醋酸钾、醋酸钠、醋酸钙、醋酸铅、氢氧化
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所述的反应温度为
40~120℃;所述式I所示的醛与式II所示的N-酰基甘氨酸、醋酐、碱的投料物
质的量之比为1:0.7~1.5:1~5:0.7~1.5;
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催化剂为金属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醇钠或
醇钾;所述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是式III所示恶唑酮化合物的0.1%~25%;所述醇
解中的醇为甲醇、乙醇、叔丁醇或苄醇;所述的水解或者醇解中的水或者醇的体
积用量以底物式III所示恶唑酮化合物的质量计为2~6mL/g;所述水解或醇解的
反应温度为20~100℃;
所述步骤(3)中,所述的过渡金属-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为过渡金
属-联萘类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过渡金属-手性双膦杂环类配体络合物催
化剂、过渡金属-手性螺环型双氧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过渡金属-手性二茂铁类
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所述的过渡金属-手性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与底物式
(IV)所示烯氨酸酯化合物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8,000~150,000;所述不对
称氢化反应所用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氯甲烷或四氢呋喃,其体积用量
以底物IV所示的烯氨酸酯化合物的质量计为3~7mL/g;反应温度为30~100℃;
反应体系中氢气压力为0.5~5.0MPa;
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强酸水溶液为5wt%~30wt%盐酸水溶液、
10wt%~40wt%硫酸水溶液、10wt%~40wt%磷酸水溶液、15wt%~45wt%对甲苯磺
酸水溶液或15wt%~45wt%三氟乙酸水溶液;所述的强酸水溶液的体积用量以式
V所示的底物的质量计为4~6mL/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60~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所述的式I所示的醛与式II所示的N-酰基甘氨酸、醋酐、碱的投料物质的
量之比为1:0.9~1.2:2~4:0.9~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中,所述的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是式III所示恶唑酮化合物的1%~1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所述的反应体系中氢气压力为1.0~3.0MPa。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所述的过渡金属-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为
[Rh((S)-xyl-BINAP)(cod)]BF4、[Rh((S)-i-Pr-DuPhos)(cod)]BF4
[Rh((S)-SpirOP)(cod)]BF4和[Rh((R)-xyl-BINAP)(cod)]BF4
[Rh((R)-i-Pr-DuPhos)(cod)]BF4、[Rh((R)-SpirOP)(cod)]BF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所述的过渡金属—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与底物式(IV)所示烯氨酸酯
化合物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50,000~120,00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50~8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
中,所述的强酸水溶液为20wt%~30wt%盐酸水溶液、25wt%~40wt%硫酸水溶液、
15wt%~35wt%磷酸水溶液。

说明书

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成单元,也是十分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及动物
生命活动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制药信息,2014,30(1),11-14.]。光学
活性的α-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是抗生素等手性药物、农业
化学药品、食物及合成一系列肽的重要前体,也可以作为手性诱导剂应用于不对
称合成中。

目前,氨基酸的生产在世界上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其主要的制备方法
有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化学-生物酶法[发酵科技通讯,2014,43(4).]。
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氨基酸产品都能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发酵法
也是当前最主要的氨基酸生产方法,但是受成本的限制,仍有多种氨基酸未能够
使用该方法生产,其工艺化水平亦不是很高。

在化学合成法中,手性中心的构建是手性氨基酸制备的关键工艺,且影响
了手性氨基酸的光学纯度和生产成本。一般构建氨基酸手性中心的方法主要有两
种:一种是手性拆分技术。手性拆分技术在手性氨基酸的制备中被广泛的研究和
应用[食品与药品,2012,14(1),60-64;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38(2),
134-137.],主要有化学拆分法、膜拆分法、色谱拆分法、酶拆分法、提取拆分法、
诱导结晶法等。化学拆分法,常用的拆分剂为酒石酸、樟脑磺酸、扁桃酸及其衍
生物等,作为最常用的拆分方法,其局限性也较明显,如拆分剂和溶剂的选择较
为盲目,产物的收率和光学纯度不高,适用于手性拆分的氨基酸种类不多等;膜
拆分法、色谱拆分法和提取拆分法来拆分氨基酸,虽然分离效果好,能耗低,光
学纯度高,但是其应用范围小,产业化难;诱导结晶法利用氨基酸某一光学异构
体在一定温度时较外消旋体溶解度小,易析出的性质,加入某种异构体作为晶种,
诱使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优先析出,达到分离的目的,该种方法适用范围小;酶
拆分方法,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生物酶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外消
旋体中的一个异构体发生反应而成为非对映体,从而将两个异构体分离,酶拆分
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高转化率,高立体专一性,然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
见的,反应条件苛刻,底物浓度过低都局限了酶拆分方法产业化的发展,目前也
尚未见可用于工业生产的报道。

另一种是不对称催化合成技术。手性α-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是化学界研究
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间,化学家对各种化学键的形成反应如C-H、
C-C、C-O和C-N键的形成反应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合成了各种各样的
手性α-氨基酸[有机化学,2007,27(8),925-936;应用化工,2006,35(11),
873-878.]。不对称形成C-C键合成手性α-氨基酸的反应有手性辅基诱导下的亲
电取代反应、不对称Strecker反应、不对称Mannich反应、甘氨酸Shiff碱类似
物饱和碳原子上的不对称亲电取代反应、烯丙基烷基化反应、Aldol反应、
Diels-Alder及杂Diels-Alder反应等;不对称形成C-N键合成手性α-氨基酸的反
应有羰基化合物和二氮烯反应、叠氮化手性恶唑烷酮衍生物、α,β-不饱和羰基
化合物和氨的生物酶不对称催化反应等;不对称形成C-H键合成手性α-氨基酸
的反应有α,β-脱氢氨基酸衍生物的不对称氢化催化反应、外消旋α-氨基-烷酰
基乙酸(甲)乙酯的羰基不对称还原反应等。

由于发酵法、手性拆分法及生物酶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局
限性,在制备手性α-氨基酸工业化过程中,不对称催化合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随着手性催化剂如手性膦与贵金属配位催化剂[CN97196420.3;
CN98812155.7;CN200910137791.1]、手性双二茂铁二膦化合物催化剂
[Organometallics,1995,14(10),4549-4558.]、手性二亚膦酸酯催化剂
[CN01819067.6]、手性salen型化合物催化剂[J.Am.Chem.Soc.,1990,112,
2801-2803;TetrahedronLett.,1990,31,7345-7348;J.Am.Chem.Soc.,1991,
113,6703-6704;Tetrahedron,1999,55,1063-1078.]、cinchona类手性相转移催
化剂[J.Am.Chem.Soc.,1989,111(6),2353-2355;TetrahedronLett.,1999,
40,1385-1388;J.Am.Chem.Soc.,1997,119(12),1244-1245;Tetrahedron,
2005,61,1443-1447.]等的开发,大大提高了不对称合成的效率和应用的广泛性。

然而,在工业化的手性α-氨基酸生产中,不对称催化合成技术的应用仍不
是很普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结构简单的手性α-氨基酸的生产中,发
酵法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结构复杂附加值较高的手性α-氨基酸的合成中,较
长的合成路线,使得综合收率大大降低,成本增高。(2)手性催化剂的发展虽然
快速,但是其价格也很昂贵,催化效率和催化剂使用量成正比,占据了整个工艺
的主成本。(3)越是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对作用底物和反应条件的要求越高,极
易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影响反应的进程,增加了工艺操作的难度。(4)目前报道的
许多工艺路线的适用范围较窄,往往只适合一种或几种手性α-氨基酸的生产,
实用性差,经济效益差。

因此,工艺路线的设计、手性催化剂的筛选、使用量的降低及与作用底物
的匹配,再结合目前环保绿色化学的要求是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α-氨基酸的关
键和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手性α-氨基酸工业化制备中存在的缺陷,分析现有技术及相关
文献报道的产业化可行性及经济效益,选择以价廉易得的小分子氨基酸甘氨酸及
其衍生物为原料,与亲电试剂醛发生Erlenmeyer-Plochl环合反应[Applied
CatalysisA:General,2009,352,208-213;Org.ProcessRes.Dev.,2014,18,
198-204;Biochemistry,2005,44,5788-5793.],增加碳链长度,再进行水解或
者醇解、删选合适的手性催化剂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最后强酸水解制备结
构复杂的高附加值的手性α-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本发明工艺简单,生产安全稳定可靠,反应收率高,光学纯度佳,成本低,
三废少,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多种手性α-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工业化生产,具
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式I所示的醛与式II所示的N-酰基甘氨酸,在醋酐和碱的存在下,
进行Erlenmeyer-Plochl环合反应,生成式III所示的恶唑酮类化合物;

所述的碱优选为醋酸钾、醋酸钠、醋酸钙、醋酸铅、氢氧化钾、氢氧化钠、
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所述的反应温度优选为40~120℃;所
述式I所示的醛与式II所示的N-酰基甘氨酸、醋酐、碱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优
选为1:0.7~1.5:1~5:0.7~1.5;


其中:R1为氢、C1~C5的烷基、C3~C6的环烷基、含有1~2个选自N、O
和/或S杂原子的3~6元的杂环或苯基,所述苯基中1-3个H可各自独立地被卤
素、C1~C4的烷基、烷氧基、羟基、苯基、硝基或CF3取代,含有0~3个选自N、
O和S杂原子的5~15元芳香环,所述芳香环可随意被下列0~3个取代基任意取
代:C1~C4的烷基、烷氧基、卤素、硝基、CF3等;

R2为C1~C4的烷基或苯基,所述苯基中1-3个H可各自独立地被C1~C4
的烷基、苯基、卤素、硝基或CF3取代;(2)将步骤(1)所得的恶唑酮类化合
物(式III)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水解或醇解,得到式IV所示的烯氨酸酯类化
合物;

所述的催化剂优选为金属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醇钠或醇钾;所述催
化剂的投料质量优选为式III所示恶唑酮化合物质量的0.1%~25%;所述的醇解
中的醇优选为甲醇、乙醇、叔丁醇或苄醇;所述的水解或者醇解中的水或者醇的
体积用量以底物式III所示恶唑酮化合物的质量计优选为2~6mL/g;所述的反应
温度优选为20~100℃;


其中:R1和R2的定义同上;R3为氢、甲基、乙基、叔丁基或苯基;

(3)将步骤(2)所得的式IV所示的烯氨酸酯类化合物,在过渡金属-手
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不对称氢化反应,得到式V所示的手
性氨基酸酯类化合物;

所述的过渡金属-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为过渡金属-联萘类手性双膦
配体络合物催化剂、过渡金属-手性双膦杂环类配体络合物催化剂、过渡金属-手
性螺环型双氧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过渡金属-手性二茂铁类双膦配体络合物催
化剂;所述的过渡金属-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与底物式(IV)所示烯氨酸
酯化合物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8,000~150,000;所述的反应条件,其中反应
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氯甲烷或四氢呋喃,其体积用量以底物IV所示
的烯氨酸酯化合物的质量计为3~7mL/g;反应温度为30~100℃;反应体系中氢
气压力为0.5~5.0MPa;


其中:R1、R2和R3的同上;

(4)将步骤(3)所得式V所示的手性氨基酸酯类化合物,在加热回流的
强酸水溶液中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式VI所示的手性α-氨基酸化合物及其酸盐;


其中:R1定义同上。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碱进一步优选为醋酸钾、醋
酸钠或醋酸钙;所述的反应温度进一步优选为60~100℃;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式I
所示的醛与式II所示的N-酰基甘氨酸、醋酐、碱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
0.9~1.2:2~4:0.9~1.3。

步骤(2)中,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是式III所示恶唑酮化合
物的1%~10%。

步骤(3)中,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反应体系中氢气压力为1.0~3.0MPa;优选
所述的过渡金属-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为[Rh((S)-xyl-BINAP)(cod)]BF4
[Rh((S)-i-Pr-DuPhos)(cod)]BF4、[Rh((S)-SpirOP)(cod)]BF4
[Rh((R)-xyl-BINAP)(cod)]BF4、[Rh((R)-i-Pr-DuPhos)(cod)]BF4
[Rh((R)-SpirOP)(cod)]BF4;优选所述的过渡金属—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与
底物式(IV)所示烯氨酸酯化合物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50,000~120,000;
优选所述的反应温度为50~80℃。

步骤(4)中,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强酸水溶液为20wt%~30wt%盐酸水溶液、
25wt%~40wt%硫酸水溶液、15wt%~35wt%磷酸水溶液。

本发明所述的手性α-氨基酸(式VI),即可以为(S)-α-氨基酸(式VIA)
及其酸盐,也可以为(R)-α-氨基酸(式VIB)及其酸盐,其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
均在99.0%以上(HPLC)。


同理,

式III所示的恶唑酮类化合物,要求其化学纯度在99.0%以上(HPLC)。


式IV所示的N-取代的烯氨酸酯类化合物,包含式IV-a所示的N-取代的丙烯
氨酸类化合物,要求其化学纯度在99.0%以上(HPLC),外观为白色固体,防止
在不对称催化氢化步骤中,带入的杂质引起手性催化剂中毒,而影响催化剂的使
用量和反应的进行。


式V所示的手性N-取代的氨基酸酯类化合物,即包含式VA所示的(S)-N-
取代的氨基酸酯类化合物和式VA-a所示的(S)-N-取代的氨基酸化合物,又包含
VB所示的(R)-N-取代的氨基酸酯类化合物和式VB-a所示的(R)-N-取代的氨基酸
化合物,其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均在99.0%以上(HPLC)。


本发明所述的过渡金属-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结构通式为M(P*)(L)X,
其中,M为铑(Rh)、钌(Ru)、L为1,5-环辛二烯、X为BF4、Cl;P*为如下结
构的手性双膦配体,主要有TCFP、BICP、联萘类手性双膦配体(BINAP)、手
性双膦杂环类配体(BPE、DuPhos、DuanPhos、Binapine)、手性螺环型双氧膦
配体(SpirOP)、手性二茂铁类双膦配体(Josiphos)等。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合成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首先,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是一条可以产业化的工艺路线。在工艺设计之初,
通过对工艺路线选择、原材料成本、环保、反应安全稳定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分析,
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很高。

其次,该条工艺路线虽偶见报道[CN201210384766.5;CN201180020648;
CN200580045164.5],但均没有真正实现产业化生产,其原因为价格昂贵的手性
催化剂的使用量过大(与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10,000),从而使工艺成本增
加,经济效益降低。通过对Erlenmeyer环合反应及水解或醇解反应的优化以及
产物恶唑酮化合物以及烯氨酸酯类化合物的精制纯化,增强了手性催化剂对底物
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了手性催化剂的使用量(与原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
50,000~120,000),同时提高了产物的化学纯度(99.0%以上)和光学纯度(99.0%
以上)。

第三,本发明删选了一系列过渡金属-手性双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剂,发现手
性催化剂上连接有大结构基团(如萘基、联苯、二茂铁等等)或者增强催化剂结
构的刚性强度(如螺环等),有助于提高产物的ee值,但是考虑到催化剂价格,
本发明选择价格和催化效率均相对适中的手性催化剂。

第四,本发明扩大了该合成路线的适用范围,合成了一系列手性α-氨基酸
及其酸盐:


总之,本发明的合成路线短,所用的原材料均价廉易得,成本低,未涉及使
用有毒有害物质或一些危险的特殊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操作简单,生产安
全稳定,产物收率高,纯度佳,三废少,能耗低,是一条非常适合产业化生产的
工艺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
于此:

反应式:


实施例1:(S)-丁氨酸盐酸盐

步骤1:(4Z)-亚乙基-2-苯基恶唑-5(4H)-酮

在氮气保护下,向1L三口烧瓶中依次投入N-苯甲酰甘氨酸(0.45mol,80.6g)、
无水醋酸钾(0.55mol,54.0g)、醋酸酐(2mol,204.0g),室温下机械搅拌30min。
加入乙醛(0.5mol,22.0g),加热升温至65℃,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60~70℃。
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10: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关加热,冰
浴降温至0~5℃,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静置析晶6h。抽滤,真空干燥,得黄色
固体粗品。粗品用乙酸丁酯重结晶得纯品54.2g,收率64.3%,化学纯度99.2%。

1H-NMR(CDCl3,400MHz)δ8.17(d,2H,J=8.0Hz),7.31-7.60
(m,3H),6.73(q,1H,J=7.2Hz),2.25(d,3H,J=7.2Hz).

步骤2:2-苯甲酰氨基-3-丁烯酸甲酯

在室温下,向1L三口烧瓶中通氮气保护,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产品
(0.25mol,46.8g)和甲醇280mL,机械搅拌,加入甲醇钠2.34g,加热升温至
70℃,回流反应,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至原料点反应完
全。冰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3h,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
用甲醇重结晶得纯品48.8g,收率89.0%,化学纯度99.3%。

1H-NMR(CDCl3,400MHz)δ8.10(s,1H),7.93(d,2H,J=7.6Hz),
7.47-7.59(m,3H),6.03(q,1H,J=7.2Hz),3.78(s,3H),2.15(d,3H,J=7.2Hz).

步骤3:(S)-N-苯甲酰基丙氨酸甲酯

在1L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步骤2所得的产品(0.2mol,43.8g)和甲醇306mL,
搅拌,通氮气置换氧气3次。置换完成后,继续通氮气保护。然后,在投料口投
入手性催化剂[Rh((S)-xyl-BINAP)(cod)]BF4(4μmol,4.1mg),迅速盖紧投料口。
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完成后,继续通氢气至2.0Mpa,设置加热温度在65℃,
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在60~70℃。TLC(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跟踪
至原料点至反应完全。排去氢气,用氮气置换3次,然后,用氮气将物料压出至
1L单口烧瓶中,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基叔丁基醚重结晶得纯品
32.3g,收率73.0%,化学纯度99.5%,ee值99.0%。

1H-NMR(CDCl3,400MHz)δ7.85(d,2H,J=8.0Hz),7.43-7.56(m,
3H),5.93(d,1H,J=8.4Hz),5.01(dd,1H,J1=J2=7.2Hz),3.75(s,3H),1.98-2.01(m,
1H),1.89-1.93(m,1H),1.08(dd,3H,J=7.6Hz).

步骤4:(S)-丁氨酸盐酸盐

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步骤3所得的产品(0.14mol,31.0g)和新配制
的20%盐酸水溶液186mL,加热回流。固体逐渐溶清,TLC(展开剂为氯仿:
甲醇:三乙胺=6:4:1)跟踪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减压浓缩,加入乙酸乙酯打浆,
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
粗品。粗品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纯品13.4g,收率为68.6%,化学纯度99.3%,
ee值99.4%。

1H-NMR(DMSO,400MHz)δ12.57(br,1H),8.12(br,3H),3.78(dd,
1H,J=7.6Hz);1.79-1.83(m,2H);0.93(dd,3H,J1=J2=7.2Hz).

实施例2:(S)-噻吩丙氨酸盐酸盐

步骤1:(4Z)-噻吩亚甲基-2-苯基-恶唑-5(4H)-酮

在氮气保护下,向1L三口烧瓶中依次投入N-苯甲酰甘氨酸(0.55mol,98.5g)、
无水醋酸钠(0.5mol,41.0g)、醋酸酐(1.5mol,153.1g),室温下机械搅拌30min。
加入噻吩甲醛(0.5mol,56.1g),加热升温至95℃,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
90~100℃。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10: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
关加热,冰浴降温至0~5℃,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静置析晶6h。抽滤,真空干
燥,得黄色固体粗品。粗品用乙酸丁酯重结晶得纯品110.2g,收率86.3%,化学
纯度99.0%。

1H-NMR(CDCl3,400MHz)δ8.14-8.16(m,2H),7.70-7.72(m,
1H),7.62(d,1H,J=4Hz),7.56-7.59(m,1H),7.49-7.53(m,2H),7.47(s,1H),7.15
(dd,1H,J1=3.6Hz,J2=5.2Hz).

步骤2:2-苯甲酰氨基-3-噻吩丙烯酸甲酯

在室温下,向1L三口烧瓶中通氮气保护,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产品
(0.45mol,101.4g)和甲醇304mL,机械搅拌,少量分次加入金属钠1.0g,反
应液升温至45~50℃,待平稳后,加热升温至70℃,回流反应,TLC跟踪(展
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冰浴冷却至0~5℃,静置析
晶3h,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醇重结晶得纯品118.1g,
收率91.3%,化学纯度99.2%。

1H-NMR(CDCl3,400MHz)δ7.94(d,2H,J=7.6Hz),7.86(s,
1H),7.55-7.58(m,1H),7.49(dd,2H,J1=8Hz,J2=6.8Hz),7.43(d,2H,J=4.8Hz),
7.32(d,1H,J=3.6Hz),7.05(dd,1H,J1=4.8Hz,J2=3.6Hz),3.82(s,3H).

步骤3:(S)-N-苯甲酰基噻吩丙氨酸甲酯

在2L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步骤2所得的产品(0.4mol,115.0g)和四氢呋喃
460mL,搅拌,通氮气置换氧气3次。置换完成后,继续通氮气保护。然后,在
投料口投入手性催化剂[Rh((S)-xyl-BINAP)(cod)]BF4(8μmol,8.2mg),迅速盖紧
投料口。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完成后,继续通氢气至1.0Mpa,设置加热温度
在55℃,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在50~60℃。TLC(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
跟踪至原料点至反应完全。排去氢气,用氮气置换3次,然后,用氮气将物料压
出至1L单口烧瓶中,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基叔丁基醚重结晶得
纯品96.9g,收率83.7%,化学纯度99.5%,ee值99.4%。

1H-NMR(CDCl3,400MHz)δ7.89(d,2H,J=7.6Hz),7.47-7.55
(m,3H),7.40(d,1H,J=4.8Hz),7.29(d,1H,J=3.6Hz),7.05(dd,1H,J1=4.8Hz,
J2=3.6Hz),6.73(d,1H,J=7.6Hz),5.07(dd,1H,J1=7.6Hz,J2=7.2Hz),3.77(s,3H),
3.45(dd,1H,J1=7.2Hz,J2=13.6Hz),3.32(dd,1H,J1=7.6Hz,J2=13.6Hz).

步骤4:(S)-噻吩丙氨酸盐酸盐

在1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步骤3所得的产品(0.3mol,86.8g)和新配制的30%
盐酸水溶液350mL,加热回流。固体逐渐溶清,TLC(展开剂为氯仿:甲醇:三
乙胺=6:4:1)跟踪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冰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5h,抽滤,
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30%盐酸水溶液重结晶得纯品44.2g,收率
为70.9%,化学纯度99.5%,ee值99.3%。

1H-NMR(DMSO,400MHz)δ13.01(br,1H),8.30(br,3H),7.38
(d,1H,J=4.8Hz),7.25(d,1H,J=4.0Hz),6.93(dd,1H,J1=4.8Hz,J2=3.6Hz),4.23
(dd,1H,J1=7.6Hz,J2=7.2Hz),3.29-3.35(m,2H).

实施例3:(S)-苯丙氨酸磷酸盐

步骤1:(4Z)-苯基亚甲基-2-苯基-恶唑-5(4H)-酮

在氮气保护下,向1L三口烧瓶中依次投入N-苯甲酰甘氨酸(0.6mol,107.5g)、
无水醋酸钙(0.65mol,102.8g)、醋酸酐(1.0mol,102.1g),室温下机械搅拌30min。
加入苯甲醛(0.5mol,53.1g),加热升温至85℃,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80~90℃。
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10: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关加热,冰
浴降温至0~5℃,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静置析晶6h。抽滤,真空干燥,得黄色
固体粗品。粗品用乙酸丁酯重结晶得纯品115.3g,收率92.5%,化学纯度99.3%。

1H-NMR(CDCl3,400MHz)δ8.16(d,2H,J=8.0Hz),7.83(d,
2H,J=7.6Hz),7.67(s,1H),7.56(dd,1H,J1=J2=7.6Hz),7.52(dd,2H,J1=7.6Hz,
J2=8.0Hz),7.48(dd,1H,J1=7.6Hz,J2=7.2Hz),7.45(dd,2H,J1=7.2Hz,J2=7.6Hz).

步骤2:2-苯甲酰氨基-3-苯丙烯酸乙酯

在室温下,向1L三口烧瓶中通氮气保护,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产品
(0.45mol,112.2g)和乙醇225mL,机械搅拌,少量分次加入有乙醇钠11.2g,
加热升温至85℃,回流反应,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至
原料点反应完全。冰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3h,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
体粗品。粗品用乙醇重结晶得纯品118.2g,收率88.9%,化学纯度99.1%。

1H-NMR(CDCl3,400MHz)δ8.03(s,1H),7.98(d,2H,J=8.0
Hz),7.52-7.63(m,5H),7.38-7.43(m,3H),6.93(s,1H),3.72(q,2H,J=7.2Hz),1.25
(t,3H,J=7.2Hz).

步骤3:(S)-N-苯甲酰基苯丙氨酸乙酯

在2L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步骤2所得的产品(0.35mol,104.1g)和乙醇
420mL,搅拌,通氮气置换氧气3次。置换完成后,继续通氮气保护。然后,在
投料口投入手性催化剂[Rh((S)-i-Pr-DuPhos)(cod)]BF4(4.4μmol,3.2mg),迅速盖
紧投料口。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完成后,继续通氢气至3.0Mpa,设置加热温
度在70℃,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在65~75℃。TLC(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
=2:1)跟踪至原料点至反应完全。排去氢气,用氮气置换3次,然后,用氮气将
物料压出至1L单口烧瓶中,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基叔丁基醚重
结晶得纯品85.7g,收率82.3%,化学纯度99.3%,ee值99.3%。

1H-NMR(CDCl3,400MHz)δ7.87(d,2H,J=8.0Hz),7.65(dd,
1H,J1=J2=7.6Hz),7.60(dd,2H,J1=7.6Hz,J2=8.0Hz),7.43(dd,2H,J1=7.6Hz,
J2=7.2Hz),7.30-7.36(m,3H),6.82(d,1H,J=8.0Hz),5.11(dd,1H,J1=J2=7.2Hz),
3.70(q,2H,J=7.2Hz),3.43(dd,1H,J1=7.2Hz,J2=13.6Hz),3.31(dd,J1=7.2Hz,
J2=14.0Hz),1.23(t,3H,J=7.2Hz).

步骤4:(S)-苯丙氨酸磷酸盐

在1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步骤3所得的产品(0.25mol,74.3g)和新配制的
25%磷酸水溶液370mL,加热回流。固体逐渐溶清,TLC(展开剂为氯仿:甲醇:
三乙胺=6:4:1)跟踪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减压浓缩,加入乙酸乙酯打浆,有大量
白色固体析出。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
粗品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纯品46.7g,收率为71.0%,化学纯度99.2%,ee值99.5%。

1H-NMR(DMSO,400MHz)δ13.08(br,1H),8.30(br,3H),
7.41(dd,2H,J1=7.6Hz,J2=7.2Hz),7.29-7.33(m,3H),4.21(dd,1H,J1=7.2Hz,
J2=14.0Hz),3.30-3.37(m,2H).

实施例4:(S)-3-溴苯丙氨酸盐酸盐

步骤1:(4Z)-((3-溴苯基)亚甲基)-2-甲基恶唑-5(4H)-酮

在氮气保护下,向1L三口烧瓶中依次投入N-乙酰甘氨酸(0.45mol,52.7g)、
无水醋酸钾(0.55mol,54.0g)、醋酸酐(2mol,204.0g),室温下机械搅拌30min。
加入间溴苯甲醛(0.5mol,92.5g),加热升温至85℃,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
80~90℃。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10: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关
加热,冰浴降温至0~5℃,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静置析晶6h。抽滤,真空干燥,
得黄色固体粗品。粗品用乙酸丁酯重结晶得纯品90.0g,收率75.2%,化学纯度
99.2%。

1H-NMR(CDCl3,400MHz)δ7.52(s,1H),7.38(d,1H,J=7.6Hz),
7.34(d,1H,J=7.2Hz),7.29(s,1H),7.21(dd,1H,J=8.4Hz,J=8.0Hz),2.14(s,3H).

步骤2:2-乙酰氨基-3-间溴苯丙烯酸叔丁酯

在室温下,向1L三口烧瓶中通氮气保护,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产品
(0.3mol,79.8g)和叔丁醇400mL,机械搅拌,加入叔丁醇钾2.4g,加热升温
至90℃,回流反应,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至原料点反
应完全。冰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3h,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
粗品用异丙醇重结晶得纯品88.5g,收率86.7%,化学纯度99.3%。

1H-NMR(CDCl3,400MHz)δ7.57(s,1H),7.42(d,1H,J=7.6
Hz),7.34(d,1H,J=7.2Hz),7.28(s,1H),7.21(dd,1H,J1=8.0Hz,J2=7.6Hz),7.10(s,
1H),2.13(s,3H),1.51(s,9H).

步骤3:(S)-N-乙酰氨基-3-间溴苯丙氨酸叔丁酯

在2L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步骤2所得的产品(0.25mol,85.0g)和异丙醇
400mL,搅拌,通氮气置换氧气3次。置换完成后,继续通氮气保护。然后,在
投料口投入手性催化剂[Rh((S)-SpirOP)(cod)]BF4(2.1μmol,1.8mg),迅速盖紧投
料口。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完成后,继续通氢气至2.0Mpa,设置加热温度在
65℃,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在60~70℃。TLC(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
跟踪至原料点至反应完全。排去氢气,用氮气置换3次,然后,用氮气将物料压
出至1L单口烧瓶中,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基叔丁基醚重结晶得
纯品69.5g,收率81.2%,化学纯度99.2%,ee值99.3%。

1H-NMR(CDCl3,400MHz)δ7.36-7.39(m,1H),7.24(dd,1H,
J1=4.8Hz,J2=6.4Hz),7.16(dd,1H,J1=8.0Hz,J2=7.6Hz),7.02(d,1H,J=7.6Hz),
5.92(d,1H,J=6.8Hz),4.84-4.89(m,1H),3.14(dd,1H,J1=5.6Hz,J2=13.6Hz),3.06
(dd,1H,J1=5.6Hz,J2=13.6Hz),2.01(s,3H),1.43(s,9H).

步骤4:(S)-间溴苯丙氨酸盐酸盐

在1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步骤3所得的产品(0.2mol,68.4g)和新配制的25%
盐酸水溶液350mL,加热回流。固体逐渐溶清,TLC(展开剂为氯仿:甲醇:三
乙胺=6:4:1)跟踪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减压浓缩,加入乙酸乙酯打浆,有大量白
色固体析出。冰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5h,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
品。粗品用25%盐酸水溶液重结晶得纯品46.4g,收率为82.7%,化学纯度99.5%,
ee值99.2%。

1H-NMR(DMSO,400MHz)δ13.83(br,1H),8.47(br,3H),
7.46-7.51(m,2H),7.29(d,2H,J=4.8Hz),4.18-4.19(m,1H),3.14-3.15(m,2H).

实施例5:(S)-联苯丙氨酸盐酸盐

步骤1:(4Z)-联苯亚甲基-2-甲基-恶唑-5(4H)-酮

在氮气保护下,向1L三口烧瓶中依次投入N-乙酰甘氨酸(0.55mol,64.4g)、
无水醋酸钠(0.5mol,41.0g)、醋酸酐(1.5mol,153.1g),室温下机械搅拌30min。
加入联苯甲醛(0.5mol,91.0g),加热升温至95℃,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
90~100℃。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10: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
关加热,冰浴降温至0~5℃,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静置析晶6h。抽滤,真空干
燥,得黄色固体粗品。粗品用乙酸丁酯重结晶得纯品131.6g,收率87.5%,化学
纯度99.4%。

1H-NMR(CDCl3,400MHz)δ8.15-8.17(m,2H),7.68-7.70
(m,2H),7.64-7.66(m,2H),7.46-7.50(m,2H),7.38-7.42(m,1H),7.19(d,1H,J=3.6
Hz),2.18(s,3H).

步骤2:2-乙酰氨基-3-联苯丙烯酸

在室温下,向1L三口烧瓶中通氮气保护,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产品
(0.4mol,105.3g)和水320mL,机械搅拌,加入氢氧化钠1.0g,加热升温至100℃,
回流反应,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冰
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3h,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醇
重结晶得纯品97.3g,收率86.5%,化学纯度99.3%。

1H-NMR(CDCl3,400MHz)δ12.3(br,1H),7.53-7.60(m,
6H),7.37-7.46(m,5H),2.15(s,3H).

步骤3:(S)-N-乙酰基联苯丙氨酸

在2L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步骤2所得的产品(0.3mol,84.4g)和甲醇420mL,
搅拌,通氮气置换氧气3次。置换完成后,继续通氮气保护。然后,在投料口投
入手性催化剂[Rh((S)-xyl-BINAP)(cod)]BF4(6μmol,6.2mg),迅速盖紧投料口。
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完成后,继续通氢气至2.0Mpa,设置加热温度在55℃,
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在50~60℃。TLC(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跟踪
至原料点至反应完全。排去氢气,用氮气置换3次,然后,用氮气将物料压出至
1L单口烧瓶中,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基叔丁基醚重结晶得纯品
75.9g,收率89.3%,化学纯度99.3%,ee值99.6%。

1H-NMR(CDCl3,400MHz)δ12.1(br,1H),7.52-7.59(m,
4H),7.35-7.44(m,5H),6.10(d,1H,J=8.0Hz),5.03(dd,1H,J1=7.2Hz,J2=6.8Hz),
3.51(dd,1H,J1=7.2Hz,J2=14.0Hz),3.43(dd,1H,J1=6.8Hz,J2=14.0Hz),2.13(s,
3H).

步骤4:(S)-联苯丙氨酸盐酸盐

在1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步骤3所得的产品(0.25mol,70.83g)和新配制的
30%盐酸水溶液300mL,加热回流。固体逐渐溶清,TLC(展开剂为氯仿:甲醇:
三乙胺=6:4:1)跟踪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冰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5h,抽滤,
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30%盐酸水溶液重结晶得纯品63.3g,收率
为91.1%,化学纯度99.5%,ee值99.6%。

1H-NMR(DMSO,400MHz)δ12.9(br,1H),8.53(br,3H),
7.48-7.53(m,4H),7.34-7.43(m,5H),4.21(dd,1H,J1=7.2Hz,J2=6.8Hz),3.15-3.23
(m,2H).

实施例6:(S)-色氨酸盐酸盐

步骤1:(4Z)-吲哚亚甲基-2-甲基-恶唑-5(4H)-酮

在氮气保护下,向1L三口烧瓶中依次投入N-乙酰甘氨酸(0.6mol,70.26g)、
无水醋酸钙(0.65mol,102.8g)、醋酸酐(1.0mol,102.1g),室温下机械搅拌30min。
加入吲哚甲醛(0.5mol,72.58g),加热升温至85℃,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
80~90℃。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10: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关
加热,冰浴降温至0~5℃,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静置析晶6h。抽滤,真空干燥,
得黄色固体粗品。粗品用乙酸丁酯重结晶得纯品93.2g,收率82.4%,化学纯度
99.0%。

1H-NMR(CDCl3,400MHz)δ8.07(s,1H),7.82(s,1H),7.78(d,
1H,J=7.6Hz),7.65(d,1H,J=7.2Hz),7.31-7.34(m,2H),7.02(s,1H),2.15(s,3H).

步骤2:2-乙酰氨基-3-吲哚丙烯酸甲酯

在室温下,向1L三口烧瓶中通氮气保护,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产品
(0.4mol,90.5g)和甲醇450mL,机械搅拌,加入甲醇钠4.5g,加热升温至65℃,
回流反应,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冰
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3h,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醇
重结晶得纯品93.4g,收率90.4%,化学纯度99.0%。

1H-NMR(CDCl3,400MHz)δ8.03(s,1H),7.71(d,1H,
J=7.6Hz),7.63(d,1H,J=7.6Hz),7.53(s,1H),7.25-7.29(m,2H),7.12(s,1H),6.73
(s,1H),3.73(s,3H),2.15(s,3H).

步骤3:(S)-N-乙酰基吲哚丙氨酸甲酯

在2L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步骤2所得的产品(0.35mol,90.4g)和甲醇
360mL,搅拌,通氮气置换氧气3次。置换完成后,继续通氮气保护。然后,在
投料口投入手性催化剂[Rh((S)-SpirOP)(cod)]BF4(3.0μmol,2.5mg),迅速盖紧投
料口。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完成后,继续通氢气至2.0Mpa,设置加热温度在
70℃,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在65~75℃。TLC(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
跟踪至原料点至反应完全。排去氢气,用氮气置换3次,然后,用氮气将物料压
出至1L单口烧瓶中,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基叔丁基醚重结晶得
纯品79.4g,收率87.4%,化学纯度99.2%,ee值99.4%。

1H-NMR(CDCl3,400MHz)δ8.05(s,1H),7.69(d,1H,
J=7.2Hz),7.61(d,1H,J=7.6Hz),7.21-7.25(m,2H),6.68(s,1H),6.01(d,1H,J=7.2
Hz),4.96-5.01(m,1H),3.71(s,3H),3.41(dd,1H,J1=7.6Hz,J2=14.0Hz),3.12(dd,
1H,J1=7.2Hz,J2=13.6Hz),2.13(s,3H).

步骤4:(S)-色氨酸盐酸盐

在1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步骤3所得的产品(0.3mol,78.1g)和新配制的25%
盐酸水溶液390mL,加热回流。固体逐渐溶清,TLC(展开剂为氯仿:甲醇:三
乙胺=6:4:1)跟踪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冰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5h,抽滤,
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25%盐酸水重结晶得纯品64.5g,收率为
89.3%,化学纯度99.0%,ee值99.2%。

1H-NMR(DMSO,400MHz)δ13.05(br,1H).8.52(br,3H),
8.01(s,1H),7.32(d,1H,J=7.6Hz),7.07-7.13(m,3H),6.21(s,1H),4.35(dd,1H,
J1=7.6Hz,J2=7.2Hz),3.27-3.35(m,2H).

实施例7:(R)-邻溴苯丙氨酸盐酸盐

步骤1:(4Z)-((邻溴苯基)亚甲基)-2-苯基恶唑-5(4H)-酮

在氮气保护下,向1L三口烧瓶中依次投入N-苯甲酰甘氨酸(0.45mol,80.6g)、
无水醋酸钾(0.55mol,54.0g)、醋酸酐(2mol,204.0g),室温下机械搅拌30min。
加入邻溴苯甲醛(0.5mol,92.5g),加热升温至85℃,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
80~90℃。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10: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关
加热,冰浴降温至0~5℃,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静置析晶6h。抽滤,真空干燥,
得黄色固体粗品。粗品用乙酸丁酯重结晶得纯品136.2g,收率92.2%,化学纯度
99.0%。

1H-NMR(CDCl3,400MHz)δ8.89-8.91(m,1H),8.15-8.17(m,
2H),7.73(s,1H),7.61(dd,1H,J1=7.2Hz,J2=7.6Hz),7.52(dd,2H,J1=8.0Hz,
J2=7.6Hz),7.44-7.46(m,1H),7.32-7.42(m,2H).

步骤2:2-苯甲酰氨基-3-邻溴苯丙烯酸甲酯

在室温下,向1L三口烧瓶中通氮气保护,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产品
(0.4mol,131.3g)和甲醇500mL,机械搅拌,加入甲醇钠6.0g,加热升温至70℃,
回流反应,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冰
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3h,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醇
重结晶得纯品118.6g,收率82.3%,化学纯度99.3%。

1H-NMR(CDCl3,400MHz)δ7.80(s,1H),7.76(d,2H,
J=7.2Hz),7.60(d,1H,J=8.0Hz),7.49-7.52(m,2H),7.39-7.45(m,3H),7.19(dd,
1H,J1=7.2Hz,J2=6.8Hz),7.12(dd,1H,J1=7.6Hz,J2=6.0Hz),3.88(s,3H).

步骤3:(R)-N-苯甲酰氨基-3-邻溴苯丙氨酸甲酯

在2L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步骤2所得的产品(0.3mol,108.1g)和甲醇
500mL,搅拌,通氮气置换氧气3次。置换完成后,继续通氮气保护。然后,在
投料口投入手性催化剂[Rh((R)-SpirOP)(cod)]BF4(2.5μmol,2.1mg),迅速盖紧
投料口。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完成后,继续通氢气至3.0Mpa,设置加热温度
在55℃,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在50~60℃。TLC(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
跟踪至原料点至反应完全。排去氢气,用氮气置换3次,然后,用氮气将物料压
出至1L单口烧瓶中,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基叔丁基醚重结晶得
纯品62.1g,收率78.9%,化学纯度99.5%,ee值99.2%。

1H-NMR(CDCl3,400MHz)δ7.72(d,2H,J=7.2Hz),7.53(d,
1H,J=8.0Hz),7.47(dd,1H,J1=7.2Hz,J2=7.2Hz),7.38(dd,2H,J1=7.6Hz,J2=7.2
Hz),7.20-7.25(m,2H),7.06-7.10(m,1H),6.74(d,1H,J=7.6Hz),5.09(dd,1H,
J1=8.0Hz,J2=14.0Hz),3.75(s,3H),3.43(dd,1H,J1=6.0Hz,J2=14.0Hz),3.33(dd,
1H,J1=7.6Hz,J2=14.0Hz).

步骤4:(R)-邻溴苯丙氨酸盐酸盐

在1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步骤3所得的产品(0.2mol,52.4g)和新配制的20%
盐酸水溶液300mL,加热回流。固体逐渐溶清,TLC(展开剂为氯仿:甲醇:三
乙胺=6:4:1)跟踪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冰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5h,抽滤,
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20%盐酸水溶液重结晶得纯品41.1g,收率
为73.2%,化学纯度99.0%,ee值99.5%。

1H-NMR(DMSO400MHz)δ12.53(s,1H),8.66(s,3H),7.55(d,
1H,J=7.6Hz),7.35-7.42(dd,1H,J1=7.6Hz,J2=7.2Hz),7.21-7.24(m,2H),4.13(dd,
1H,J1=5.2Hz,J2=14.0Hz),3.29-3.36(m,2H).

实施例8:(R)-邻氯苯丙氨酸硫酸盐

步骤1:(4Z)-((邻氯苯基)亚甲基)-2-甲基恶唑-5(4H)-酮

在氮气保护下,向1L三口烧瓶中依次投入N-乙酰甘氨酸(0.55mol,64.4g)、
无水醋酸钠(0.5mol,41.0g)、醋酸酐(1.5mol,153.1g),室温下机械搅拌30min。
加入邻氯苯甲醛(0.5mol,70.3g),加热升温至75℃,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
70~80℃。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10: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关
加热,冰浴降温至0~5℃,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静置析晶6h。抽滤,真空干燥,
得黄色固体粗品。粗品用乙酸丁酯重结晶得纯品91.6g,收率82.7%,化学纯度
99.2%。

1H-NMR(DMSO400MHz)δ8.64(d,1H,J=7.6Hz),7.63(s,1H),
7.43(d,1H,J=9.2Hz),7.33(m,2H),2.41(s,3H).

步骤2:2-乙酰氨基-3-邻氯苯丙烯酸

在室温下,向1L三口烧瓶中通氮气保护,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产品
(0.4mol,88.7g)和水350mL,机械搅拌,加入氢氧化钾1.0g,加热升温至100℃,
回流反应,TLC跟踪(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冰
浴冷却至0~5℃,静置析晶3h,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醇
重结晶得纯品89.2g,收率93.0%,化学纯度99.1%。

1H-NMR(CDCl3,400MHz)δ12.61(br,1H),7.48(s,1H),
7.39-7.41(m,2H),7.21-7.24(m,2H),7.16(s,1H),2.04(s,3H).

步骤3:(R)-N-乙酰氨基-3-邻氯苯丙氨酸

在2L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步骤2所得的产品(0.35mol,83.9g)和二氯甲烷
300mL,搅拌,通氮气置换氧气3次。置换完成后,继续通氮气保护。然后,在
投料口投入手性催化剂[Rh((R)-xyl-BINAP)(cod)]BF4(7μmol,7.2mg),迅速盖紧
投料口。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完成后,继续通氢气至1.0Mpa,设置加热温度
在60℃,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在55~65℃。TLC(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2:1)
跟踪至原料点至反应完全。排去氢气,用氮气置换3次,然后,用氮气将物料压
出至1L单口烧瓶中,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粗品。粗品用甲基叔丁基醚重结晶得
纯品73.0g,收率86.3%,化学纯度99.2%,ee值99.0%。

1H-NMR(CDCl3,400MHz)δ12.57(br,1H),7.33-7.35(m,
1H),7.16-7.20(m,3H),6.04(d,1H,J=6.4Hz),4.9(dd,1H,J1=7.2Hz,J2=13.6Hz),
3.30(dd,1H,J1=6.0Hz,J2=13.6Hz),3.18(dd,1H,J1=7.2Hz,J2=13.6Hz),1.96(s,
3H).

步骤4:(R)-邻氯苯丙氨酸硫酸盐

在1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步骤3所得的产品(0.3mol,72.5g)和新配制的35%
硫酸水溶液380mL,加热回流。固体逐渐溶清,TLC(展开剂为氯仿:甲醇:三
乙胺=6:4:1)跟踪至原料点反应完全。减压浓缩,加入乙酸乙酯打浆,有大量白
色固体析出。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粗品。粗
品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纯品81.8g,收率为91.6%,化学纯度99.3%,ee值99.3%。

1H-NMR(CDCl3,400MHz)δ13.59(br,1H),8.63(br,1H),
7.38-7.40(m,2H),7.24-7.27(m,2H),4.00(t,1H,J=7.6Hz),3.24-3.26(m,2H).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
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
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氨基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起始原料为醛和N-酰基取代的甘氨酸,经过Erlenmeyer-Plochl环合、水解或者醇解、不对称催化氢化、酸水解得到手性-氨基酸化合物。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操作简单,生产安全稳定,所得产物收率高、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佳,杂质少,应用范围广,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