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选择环氧化烯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不对称相转移催化制备光学纯环氧化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光学选择环氧化烯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活性环氧化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的环上有两个手性碳原子,通过选择性开环和官能团转化等反应,可以合成很多有价值的手性化合物,因此光学活性环氧化物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机化学,2001,21(12),1102】。光学活性α,β-环氧烯酮类化合物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光学活性环氧化物。
目前,文献报道的制备光学活性α,β-环氧烯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主要有有机金属络合物催化法【J.Am.Chem.Soc.,1997,119,2329】、手性多胺催化法【Angew.Chem.,Int.Ed.Engl.,1980,19,929】、相转移催化法【Tetrahedron Lett.,1998,39,1599】、生物酶催化法【Tetrahedron Lett.,1987,28,1577】、手性双环氧乙烷催化法【J.Org.Chem.,1997,62,8622】等,其中,相转移催化法因为其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制备光学活性α,β-环氧烯酮类化合物,虽然有过氧化氢【Tertahedron Lett.,1998,39,7563】、次氯酸钠【Tertahedron Lett.,1998,39,1599】、过硼酸钠【Tetrahedron Lett.1995,36,663】、烷基过氧化氢【J.Org.Chem.2002,67,259】等的多种氧化剂,但是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产率和光学选择性低、反应操作困难,危险性大、成本高、运输和储存困难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环氧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选择环氧化烯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光学选择性高、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少、产率从中等到优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在无机碱的存在下,使用TCCA(三氯异氰脲酸)作为氧化剂,使用手性季铵盐作为光学相转移催化剂,将烯酮类化合物环氧化为相应的环氧化物。反应通式如下:
其中:
R1和R2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脂肪族或者芳香族基团。TCCA和烯酮的摩尔比为1∶1至10∶1;无机碱和TCCA的摩尔比为1∶1到1∶10;相转移催化剂的摩尔用量为烯酮的1~100%;反应时间受反应本身控制,取决于反应物的类型和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一般为3~48小时;反应温度为-40~40℃;烯酮和溶剂地重量比为1∶2到1∶100。
所述反应使用的无机碱,包括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铯、碳酸钾、碳酸钠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可以配成各种浓度的水溶液,也可以直接使用固体碱。
所述反应使用的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为金鸡纳碱类衍生物(1)~(4)。
其中对于(1)和(2)的结构R1为苯基、9-蒽甲基等,R2为乙烯基、乙基等,R3为氢、烯丙基、苄基等;对于(3)和(4)的结构R1为氢、羟基等,R2为氢、甲基等,R3为氢、烯丙基、苄基等。
所述反应使用的溶剂包括水、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乙醚、四氢呋喃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反应使用的烯酮类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对于(5)的结构R1~R6为氢、甲基、甲氧基、卤原子、硝基等;(6)的结构R1~R2为氢、C1~C6烷基、(取代)环丙基、(取代)环己基、(取代)呋喃基等,R3~R5为氢、甲基、甲氧基、卤原子、硝基等。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立体和光学选择性好。在本发明条件下,对于大部分产物,d.e.值大于95%,e.e.值大于80%,重结晶后可获得最高大于99%的光学纯度。
2.原料转化率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好。在本发明条件下,对于大部分原料,可以达到定量转化,而且产物仅为目标环氧化产物,反应的选择性好,收率高;氧化效率高,氧化剂用量少。
3.反应试剂成本低、易于储运。本发明使用的氧化剂为三氯异氰脲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大宗化学产品;和其他的氧化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过氧化物等)相比,具有性质稳定、使用安全等优点,而且本氧化剂为固体产品,便于运输储藏。
4.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本发明反应在液液(水/有机)或液固(有机/固体)两相体系中进行,以季铵盐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可在十分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对于大部分原料,反应的较佳温度为0~20℃;反应和产品的后处理操作简单。
5.环境友好,污染少。在本发明条件下,产生的三废量少,大部分试剂可以回收利用,整个过程对环境几乎不会造成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给予进一步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100毫升的三口烧瓶中(包括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加入2.08克(10毫摩尔)的查尔酮(5,R1-6=H)、0.67克溴化O-苄基-N-(9-蒽甲基)辛可尼丁(1a,R1=9-蒽甲基、R2=乙烯基、R3=苄基)(1毫摩尔)、1.56克(6.7毫摩尔)TCCA和30毫升甲苯。降温到0℃,搅拌下滴加3.36克(30毫摩尔)50%氢氧化钾水溶液,滴完后继续搅拌直至通过薄层色谱检测查尔酮消失。升温至室温,加入50毫升乙醚稀释,过滤,滤液先后用50毫升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正己烷重结晶得到白色片状固体产物,产率90%,e.e.值82%,重结晶后96%。
实施例2:
溶剂如下表1所示,其他实验方法和条件同实施例1。
表1. 序号 溶剂 反应时间/小时 转化率% ee% 1 甲苯 5 100 80 2 二氯甲烷/水 48 81 39 3 二氯甲烷 48 67 33 4 苯 6 100 78 5 二甲苯 6 100 78 6 正己烷/水 48 5 - 7 氯仿 48 70 44 8 四氯化碳 48 77 51 9 乙醚 48 10 - 10 四氢呋喃 48 87 10
实施例3:
无机碱如下表2所示,其他实验方法和条件同实施例1。
表2. 序号 无机碱 反应时间/小 时 转化率 % ee% 1 固体氢氧化钾 5 100 80 2 30%氢氧化钾a 48 77 61 3 10%氢氧化钾a 48 52 54 4 固体氢氧化钠 36 98 75 5 固体氢氧化锂 48 94 76 6 固体氢氧化铯 48 61 71 7 固体碳酸钠 48 2 - 8 固体碳酸钾 48 5 -
a:水溶液浓度。
实施例4:
温度如下表3所示,其他实验方法和条件同实施例1。
表3. 序号 温度/℃ 反应时间/小时 转化率% ee% 1 -40 48 88 81 2 -30 24 97 82 3 -20 16 100 80 4 25 24 100 67 5 40 48 71 45
实施例5:
TCCA/烯酮/氢氧化钾用量比如下表4所示,其他实验方法和条件同实施例1。
表4. 序号 用量比 反应时间/小时 转化率% ee% 1 1∶1∶1 48 30 70 3 1∶2∶4 12 100 81 4 1∶3∶6 8 100 80 5 2∶1∶12 8 100 80 6 5∶1∶30 8 100 81 7 10∶1∶60 6 100 80 8 10∶1∶100 6 100 80
实施例6:
所用手性催化剂如下表5所示,其他实验方法和条件同实施例1。
表5. 催化 剂 手性催化剂 反应时 间/小时 转化率 % ee% R1 R2 R3 1b 苯基 乙烯基 苄基 24 100 67 1c 9-蒽甲基 乙烯基 氢 48 68 71 1d 9-蒽甲基 乙基 烯丙基 48 90 82 1e 9-蒽甲基 乙基 苄基 24 100 89 2a 苯基 乙烯基 苄基 24 100 64 2b 9-蒽甲基 乙烯基 苄基 24 100 77 3a 氢 氢 氢 48 70 41 3b 氢 氢 苄基 48 81 56 3c 氢 氢 乙烯基 48 75 51 3d 羟基 甲基 氢 48 90 45 4a 氢 氢 苄基 48 78 52 4b 羟基 甲基 氢 48 86 40
实施例7:
所用手性催化剂用量如下表6所示,其他实验方法和条件同实施例1。
表6. 序号 用量% 反应时间/小时 转化率% ee% 1 1 48 50 77 2 5 48 94 82 3 20 6 100 83 4 100 6 100 82
实施例8:
所用烯酮化合物如下表7所示,所用手性催化剂为1e(R1=9-蒽甲基、R2=乙基、R3=苄基),其他实验方法和条件同实施例1。
表7. 烯酮 R1 R2 R3 R4 R5 R6 反应时 间/小时 产率 % ee% 5b 氢 氢 氢 氢 氢 甲氧基 24 82 86 5c 氢 氢 氯 氢 氢 氟 24 92 92 5d 氢 氢 氢 氢 氢 氟 24 79 86 5e 氢 氢 硝基 氢 氢 氢 24 83 96 5f 氯 氢 氢 氢 氢 氢 24 89 64 5e 氢 甲基 氢 氢 氢 氢 24 98 87 5g 氢 氢 氯 氢 氢 甲氧基 24 74 78 5h 氢 氢 氢 甲氧基氢 氢 24 68 72 5i 氢 氢 氢 氢甲基 氢 24 95 89 6a 氢 正戊基 氢 氢氢 - 24 90 81 6b 氢 正己基 氢 氢氢 - 24 92 77 6c 氢 正己基 氢 氢硝基 - 24 94 84 6d 氢 正己基 甲氧基 甲氧基氢 - 24 87 86 6e 甲基 正己基 氢 氢氢 - 24 51 46 6f 氢 环丙基 氢 氢氢 - 48 2 - 6g 氢 环己基 氢 氢氢 - 24 85 84 6h 氢 呋喃基 氢 氢氢 - 48 5 -
实施例9:
在100毫升的三口烧瓶中(包括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加入1.56克(6.7毫摩尔)TCCA和30毫升甲苯,降温到0℃,加入1.68克(30毫摩尔)固体氢氧化钾,控制温度不超过0℃,搅拌15分钟后,加入2.38克(10毫摩尔)的4-甲氧基查尔酮(5j,R1-2=R4-6=H、R3=甲氧基)和0.67克溴化O-苄基-N-(9-蒽甲基)二氢辛可尼丁(1e,R1=9-蒽甲基、R2=乙基、R3=苄基)(1毫摩尔),加完后在0℃下继续搅拌直至通过薄层色谱检测4-甲氧基查尔酮消失。升温至室温,加入50毫升乙醚稀释,过滤,滤液先后用50毫升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正己烷重结晶得到1.91克白色针状固体产物,产率84%,e.e.值85%。
实施例10:
所用烯酮化合物如下表8所示,其他实验方法和条件同实施例9。
表8. 烯酮 R1R2 R3R4R5R6 反应时 间/小时 产率 % ee% 5k 甲氧基氢 氢氢氢氢 24 68 71 5l 氢氢 甲氧基氢氢氯 24 92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