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松机构及包括该开松机构的开松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羊绒生产设备,特别涉及对原绒的开松分梳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开松机,如授权公告号为CN2571779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纱头开松机,又如公开号为CN1710165A的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一种开松机,等。
上述开松机的锡林一般都是由滚筒及固定于滚筒上的针布组成,因此,当锡林上的某个部位损坏时,往往需要将整个锡林拆下以进行维修,因此,较为不便,浪费人工,且具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松机构,其锡林具有便于维修,以节省人工,安全隐患较小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开松机构,包括锡林、至少一个开松辊组,所述锡林包括滚筒、固定于滚筒外壁且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的安装层、设于安装层上的针圈。
上述锡林的结构,使得针圈并非设于滚筒上,而是设于安装层上,且安装层由多个板块拼合形成,因此,若锡林某位置的针圈部分损坏时,只要将该处的板块拆下维修,维修完后再装上即可,因此维修过程简单而方便,且相比现有技术节省了人工,也降低了安全隐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相邻所述板块之间榫卯连接。
上述设置,使得相邻板块之间连接更为紧密,利于羊绒在锡林上的输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板块呈条状且长度方向与滚筒的长度方向平行;每个所述板块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榫与卯;所述板块沿滚筒周向分布。
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板块与滚筒接触面的弧度较小,从而易于制备;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使得板块易被拆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针圈由多排沿滚筒周向排布的针排形成;每排针排由沿滚筒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针形成;相邻所述针排的针交错分布。
所述针为钢针;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物料在沿滚筒长度方向上的着力尽可能地均匀,从而利于物料的输送,另一方面使得物料在沿其输送方向上所受的拉扯力尽可能地均匀,从而进一步利于羊绒的输送;再另一方面,也使得物料尽可能地张紧,从而利于提高开松辊组对物料的开松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针的针尖朝向趋向滚筒的运动方向。
上述设置,一方面利于锡林载取物料,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物料与针圈之间的附着力,同时使得物料不易被过度拉扯而损坏,不易损伤纤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优选,所述针与安装层的连接处所在的与安装层的圆周轨迹相切的平面与针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所形成的最小角度αmin,0°<αmin≤60°。
上述角度α,进一步优选为,30°<αmin≤6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每个开松辊组包括都沿滚筒的运动方向依次分布的开松辊与剥离辊;所述开松辊具有刃尖朝向与所述开松辊转动方向相背的第一齿刃;所述剥离辊具有刃尖朝向与所述剥离辊转动方向一致的第二齿刃。
上述设置,使得物料在被开松处理时,先由开松辊将较为杂乱的物料进行梳理,再由剥离辊将物料上的杂物去除,从而进一步使物料不会因被过度拉扯而损坏,以免损伤纤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开松辊的第一齿刃与剥离辊的第二齿刃深入针圈中,且第一齿刃进入针圈的深度大于第二齿刃进入针圈的深度。
上述设置,有利于提高开松处理的效果,同时配合前述第一齿刃与第二齿刃的效果,一方面在尽可能减小或避免对物料损耗的情况下,提高对物料的梳理效果,使物料更易且更好地被后序的剥离辊处理,另一方面,则进一步使剥离辊能尽可能地有效除去物料上的杂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优选,所述开松辊的第一齿刃与剥离辊的第二齿刃交错设置。
当物料经开松辊处理后,物料上的杂物则向相应第一齿刃的两侧靠拢,上述设置,则使相应的两个第二齿刃的处理位置处于相应第一齿刃的两侧,即第二齿刃的处理位置正好是杂物经第一齿刃处理后的靠拢处,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处理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松机,它包括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开松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它包括位于所述锡林下方的出料斗、与出料斗相通连接并连接有抽风机的吸风管道。
现有技术中的出料斗一般位于锡林的侧边,然而,由于出料时,吸风管道内产生的吸力较大,而吸风管道又与开松辊组较近,因此,往往会对物料造成较大的拉扯力,从而易损伤纤维,降低开松效果;上述设置,将出料斗设于锡林下方,也即将吸风管道的风口较现有技术较离开松辊组,从而保护物料不受损伤,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开松。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易于实施,使得锡林在损坏时易于被维修,同时容易搞清洁,节省人工,降低安全隐患,降低混批隐患,同时本发明还具有良好的开松效果,且不易损伤纤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侧视结构示意图,此图中的虚线为相应齿刃或针圈的运动轨迹;
图3是实施例1中相邻板块之间的榫卯连接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针在板块上的分布情况侧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针在板块上的分布情况正视图;
图6是实施例2中相邻板块之间的榫卯连接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7中出料斗与吸风管道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锡林,2、开松辊组,3、机座,11、滚筒,12、安装层,121、板块,1211、榫,1212、卯,13、针排,131、针,21、开松辊,22、剥离辊,211、第一转动轴,212、第一齿刃,221、第二转动轴,222、第二齿刃,31、出料斗,32、吸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开松机构,包括都安装于机座3上的锡林1及三个开松辊组2,三个开松辊组2沿锡林1圆周向分布。
参见图1与图2,锡林1包括滚筒11、固定于滚筒11外壁且由多个板块121拼合而成的安装层12、设于安装层12上的针圈;再结合图3,相邻板块121之间榫卯连接,且板块121呈条状且长度方向与滚筒11的长度方向平行;每个板块12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榫1211与卯1212;板块121沿滚筒11周向分布,榫1211的端部及卯1212的底部都呈形状相配的弧状;且板块121上与与滚筒11外壁贴合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平面,当然板块121上与与滚筒11外壁贴合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也可以为弧面或其它形状,本实施例为平面。
结合参见图1与图5,针圈由多排沿滚筒11周向排布的针排13形成;每排针排由沿滚筒11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针131形成;相邻所述针排的针131交错分布,且针131的针尖朝向趋向滚筒11的运动方向。
针131与安装层12,即板块121的连接处所在的与安装层12的圆周轨迹相切的平面与针13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所形成的最小角度αmin,0°<αmin≤60°,由于本实施例中板块121上与与滚筒11外壁贴合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平面,因此,图4中所示的角度α即为αmin;本实施例中α=60°。
结合图1与图2,每个开松辊组包括都沿滚筒11的运动方向依次分布且联动的开松辊21与剥离辊22;开松辊21包括第一转动轴211,第一转动轴211上安装有多片第一齿刃212,第一齿刃212的刃尖朝向与开松辊21的转动方向相背;剥离辊22包括第二转动轴221,第二转动轴221上安装有多片第二齿刃222,第二齿刃222的刃尖朝向与剥离辊22的转动方向一致;且开松辊21的第一齿刃212与剥离辊22的第二齿刃222都深入针圈中,第一齿刃212进入针圈的深度大于第二齿刃222进入针圈的深度;开松辊21的第一齿刃212与剥离辊22的第二齿刃222交错设置。
所述的刃尖形状并不专指呈尖细的线条状或锥状,也可以是平面状等。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榫1211的端部及卯1212的底部都呈形状相配的多棱状。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松辊组2为一个。
实施例4:一种开松机,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开松机构。
实施例5:一种开松机,包括实施例2所述的开松机构。
实施例6:一种开松机,包括实施例3所述的开松机构。
实施例7: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它还包括位于锡林1下方的出料斗31、与出料斗31相通连接并连接有抽风机的吸风管道32;抽风机在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8: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它还包括位于锡林1下方的出料斗31、与出料斗31相通连接并连接有抽风机的吸风管道32;抽风机在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9: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它还包括位于锡林1下方的出料斗31、与出料斗31相通连接并连接有抽风机的吸风管道32;抽风机在图中未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