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湿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从除湿装置供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控 制技术。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 对室内等进行除湿的除湿装置已众人皆知。现有除湿装置包括两个吸 附器件, 用各个吸附器件对空气交替进行除湿。
专利文献 1 公开了这种除湿装置。在该除湿装置中, 在壳体内的空气通路中配置 有第一吸附器件和第二吸附器件。 该各个吸附器件是在能使空气流通的基材上载有对水分 进行吸附或解吸的吸附剂而构成的。 还有, 在壳体内, 在各个吸附器件的空气上游一侧设置 有用来对空气加热的冷凝器 ( 加热机构 )。
在专利文献 1 所公开的除湿装置中, 交替进行下述两种动作。即, 首先在第一动作 中, 用第一吸附器件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 对空气进行除湿。已除湿的空气供向室内。 还有, 在第一动作中, 由冷凝器加热的空气供向第二吸附器件, 第二吸附器件被加热。其结 果是, 从第二吸附器件向空气中放出水分, 第二吸附器件被复原。 已利用于第二吸附器件的 复原的空气排向室外。另一方面, 在第二动作中, 用第二吸附器件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 附, 同时对第一吸附器件进行复原。 如上所述, 在该除湿装置中进行每经规定时间就在第一 动作与第二动作之间进行切换的运转即所谓的分批 (batch) 运转, 由此能够以让各个吸附 器件的吸附性能 ( 即, 除湿性能 ) 不下降的方式对室内空气连续进行除湿。- 在先技术文 献 --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 2004-60954 号公报发明内容 - 发明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 在交替进行两种动作的除湿装置中, 供给已由加热机构加热的空气从 而使再生一侧的吸附器件升温, 以让该吸附器件放出水分。因此, 在刚切换所述两种动作 ( 分批动作 ) 的时候, 从再生一侧迁移为吸附一侧的吸附器件的温度在有些情况下还比较 高。其结果是, 在刚切换分批动作时, 温度比较高的空气会供向室内。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参考图 7 对这一点加以详细的说明。在该图中, Ta 表示由加热机构加热后的空气 温度 ( 即, 吸附器件的复原温度 )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Tb 表示供向室内的空气 ( 供给空气 ) 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各条虚线表示分批动作的切换时刻。
由该图 7 明显可以看出, 吸附器件被加热到 60℃左右。 因此, 在再生侧吸附器件当 进行下一个动作时迁移成吸附侧吸附器件的情况下, 该吸附侧吸附器件的温度在刚进行该 切换时还近于 60℃左右。 因此, 在刚切换分批动作时, 供给空气的温度达到最高温度 ( 大约 45℃ ), 然后吸附侧吸附器件逐渐被冷却, 该吸附侧吸附器件的温度逐渐下降。在即将结束 分批动作时, 供给空气的温度降到最低温度 ( 大约 35℃ )。之后, 一开始进行下一个分批动 作, 供给空气的温度就再次达到最高温度。
如上所述, 根据现有除湿装置的各个分批动作, 供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会受到残 存于再生侧吸附器件的热的影响而大幅度变动。其结果是, 不能够维持一定不变的室内温 度, 会损害温度环境。
还有, 能够预想到会有下述情况, 即: 将所述除湿装置用于对半导体工厂的洁净室 或食品工厂等要求以比较高的精度控制温度 ( 例如, ±2℃ ) 的空间进行除湿。在这种情况 下, 若供给空气的温度大幅度变动, 便不能够进行所希望的温度控制, 在质量管理方面会出 现很大的问题。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 : 抑制从除湿装 置供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变动。-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以下述调湿系统为对象, 即: 该调湿系统包括多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各台该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具有壳体 11、 两个吸附器件 61、 62 及加热机构 45, 空气在该壳体 11 的内部流动, 该两个吸附器件 61、 62 设置在该壳体 11 的内部, 对空气中的 水分进行吸附, 该加热机构 45 设置在所述壳体 11 中, 对供向所述吸附器件 61、 62 的空气加 热, 各台所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分别进行在第一动作与第二动作之间进行切换以交替 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的切换动作, 在该第一动作中, 向室内供给已用所述吸附器件 61、 62 中的第一吸附器件 61 吸附水分的空气, 并使已用所述加热机构 45 加热的空气流过所述 吸附器件 61、 62 中的第二吸附器件 62 而排向室外, 在该第二动作中, 向室内供给已用所述 第二吸附器件 62 吸附水分的空气, 并使已用所述加热机构 45 加热的空气流过所述第一吸 附器件 61 而排向室外。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调湿系统包括控制机构 80 和空气集合机构 90, 该 控制机构 80 控制各台所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来使各台该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在互 不相同的时刻进行多台所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的所述切换动作, 该空气集合机构 90 集 合从各台该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向室内的空气。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 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进行各 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各自进行的将第一动作切换为第二动作的切换动作或者各台除 湿装置 10a、 10b、 10c 各自进行的将第二动作切换为第一动作的切换动作。因此, 从各台除 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给的空气的温度互不相同。接着, 空气集合机构 90 集合并混合从各 台所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来的空气。由此, 在空气集合机构 90 内, 空气温度成为从 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来的空气的平均温度。之后, 从空气集合机构 90 向室内供给 已混合的空气。
第二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控制机构 80 控制各台所述除 湿装置 10a、 10b、 10c, 来使各台所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依次进行所 述切换动作。
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 多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依次进 行从第一动作切换为第二动作或者从第二动作切换为第一动作的切换动作。接着, 空气集 合机构 90 集合并混合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来的空气。 由此, 在空气集合机构 90 内, 空气温度成为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来的空气的平均温度。之后, 从空气集合 机构 90 向室内供给已混合的空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 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进行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的 切换动作 ( 从第一动作切换为第二动作、 或者从第二动作切换为第一动作 )。因此, 从各台 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给的空气的温度互不相同。 还有, 因为设置有空气集合机构 90, 所 以能够集合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来的空气。因此, 能够在空气集合机构 90 中对
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来且温度互不相同的空气进行混合。
也就是说, 在空气集合机构 90 中, 因为总是对温度互不相同的空气进行混合, 所 以空气集合机构 90 内的平均空气温度的变动得以抑制。由此, 能够向室内供给混合好而将 温度已平均化的空气。其结果是, 能够抑制从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向室内的空气的温 度变动。
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 多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依次进 行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各自进行的切换动作。因此, 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给的空气由于时间的间隔而彼此具有规定的温度差。也就是说, 要在空气集合机构 90 中 混合的空气相互间的温度关系是一定不变的, 因而已混合的空气的平均温度也是一定不变 的。由此, 能够向室内供给混合好而将温度已平均化的空气。其结果是, 能够抑制从除湿装 置 10a、 10b、 10c 供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变动。附图说明
[ 图 1] 图 1 是显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湿系统的概略剖视图。[ 图 2] 图 2 是 显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湿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 图 3] 图 3 是显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 除湿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 4] 图 4 是概略剖视图, 显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湿系统的 第一分批动作。[ 图 5] 图 5 是概略剖视图, 显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湿系统的第二分批 动作。[ 图 6] 图 6 是显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时间与供给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 7] 图 7 是显示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时间与复原温度及供给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符号 说明 -10a 第一除湿装置 10b 第二除湿装置 10c 第三除湿装置 11 壳体 45 热交换 器 61 第一吸附器件 62 第二吸附器件 80 控制器 90 室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详细的说明。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中的调湿系统 1 用于对半导体工厂的洁净室或食品工厂等的 室内进行除湿。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系统 1, 主要由三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控制该除湿 装置 10a、 10b、 10c 的控制机构即控制器 80 以及空气集合机构即室 90 构成。
首先, 对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加以说明。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由第一除 湿装置 10a、 第二除湿装置 10b 及第三除湿装置 10c 构成。这三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的 结构相同。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除湿装置 10a 包括壳体 11。壳体 11 形 成为前后方向上的纵向长度较长的长方体状。在壳体 11 上, 在前侧形成有第一板部 12 ; 在 后侧形成有第二板部 13 ; 在下侧形成有底板部 14 ; 在上侧形成有顶板部 15。还有, 在壳体 11 上, 在宽度方向的左侧形成有第一侧板部 16 ; 在宽度方向的右侧形成有第二侧板部 17。 在壳体 11 的内侧形成有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
在所述第一板部 12 上, 在靠近左侧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一吸入口 20 ; 在靠近右侧的 位置上形成有排气口 21。在所述第二板部 13 上, 在靠近左侧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二吸入口 22 ; 在靠近右侧的位置上形成有供气口 23。第一吸入口 20、 排气口 21 及第二吸入口 22 构 成联结空气导管 ( 省略图示 ) 的导管连接口。第一吸入口 20、 排气口 21 及第二吸入口 22 经由空气导管与室外空间连通。供气口 23 构成联结集合导管 93 的导管连接口。供气口 23 经由集合导管 93 与室内空间连通。
在所述壳体 11 的内部竖立地设置有第一隔板 31 和第二隔板 32。第一隔板 31 及第二隔板 32, 保持与第一板部 12 及第二板部 13 平行的状态。第一隔板 31 位于靠近第一板 部 12 的位置 ; 第二隔板 32 位于靠近第二板部 13 的位置。
所述第一板部 12 与第一隔板 31 之间竖立地设置有排气侧隔板 33, 在排气侧隔板 33 的左侧划分出第一吸入通路 25 ; 在排气侧隔板 33 的右侧划分出排气通路 26。第一吸入 通路 25 与所述第一吸入口 20 连通 ; 排气通路 26 与所述排气口 21 连通。还有, 在排气通路 26 中收纳有排气风扇 41。排气风扇 41 由离心式多叶风扇 ( 所谓的西洛克风扇 ) 构成。
在所述第二板部 13 与第二隔板 32 之间竖立地设置有供气侧隔板 34, 在供气侧隔 板 34 的左侧划分出第二吸入通路 27 ; 在供气侧隔板 34 的右侧划分出供气通路 28。第二吸 入通路 27 与所述第二吸入口 22 连通 ; 供气通路 28 与所述供气口 23 连通。还有, 在供气通 路 28 中收纳有供气风扇 42。供气风扇 42 由离心式多叶风扇 ( 西洛克风扇 ) 构成。
在所述第二吸入通路 27 中收纳有热交换器 45。 热交换器 45 例如由板式热交换器 构成。在热交换器 45 上连接有贯穿壳体 11 的流入管 46 和流出管 47( 参照图 3)。热水经 由流入管 46 供向热交换器 45。 补充说明一下, 所述热水是例如利用工厂等的其它热源设备 的废热生成的。在热交换器 45 中, 热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 空气被加热。也就是说, 热交换 器 45 构成用来对空气加热的加热机构。 还有, 在流入管 46 上设置有作为开闭阀的电磁阀 48。一关闭电磁阀 48, 就停止向 热交换器 45 供给热水, 热交换器 45 本质上成为停止状态。还有, 在第二吸入通路 27 中比 热交换器 45 还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框状物 49。框状物 49 形成为沿热交换器 45 的板状, 覆盖第二吸入通路 27。在框状物 49 的中心部分形成有能够使流过了热交换器 45 的空气流通的空气开口部。补充说明一下, 在图 2 以外的附图中省略了框状物 49 的图示。
在第一隔板 31 与第二隔板 32 之间以水平的状态配置有中央隔板 35, 在中央隔板 35 的上侧划分出第一吸附室 51 ; 在中央隔板 35 的下侧划分出第二吸附室 52。在第一吸附 室 51 内收纳有第一吸附器件 61 ; 在第二吸附室 52 内收纳有第二吸附器件 62。
所述各个吸附器件 61、 62 具有从第一侧板部 16 沿左右方向延伸到第二侧板部 17 的纵长且呈长方体状的形状。在第一吸附室 51 内的第一吸附器件 61 与第一隔板 31 之间 划分出排气侧上部通路 53 ; 在第一吸附室 51 内的第一吸附器件 61 与第二隔板 32 之间划 分出供气侧上部通路 54。在第二吸附室 52 内的第二吸附器件 62 与第一隔板 31 之间划分 出排气侧下部通路 55 ; 在第二吸附室 52 内的第二吸附器件 62 与第二隔板 32 之间划分出 供气侧下部通路 56。
各个吸附器件 61、 62 具有在该吸附器件 61、 62 的长边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分割开的 分割结构。也就是说, 各个吸附器件 61、 62 由左右相邻的两个吸附元件构成。吸附元件由 能够使空气沿前后方向流通的基材部和载在该基材部上的吸附剂构成。 使用沸石、 硅胶、 活 性碳、 具有亲水性官能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等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 ( 水蒸气 ) 的物质, 作 为吸附元件的吸附剂。
在所述第一隔板 31 上设置有第一到第四排气侧风阀 71 ~ 74。各个排气侧风阀 71 ~ 74 构成开闭式风阀, 用来使各个吸附室 51、 52 与第一吸入通路 25 及排气通路 26 之间 连通或不连通。在第一隔板 31 上, 在上部左侧安装有第一排气侧风阀 71 ; 在上部右侧安装 有第二排气侧风阀 72 ; 在下部左侧安装有第三排气侧风阀 73 ; 在下部右侧安装有第四排气 侧风阀 74。一打开或关闭第一排气侧风阀 71, 第一吸入通路 25 与排气侧上部通路 53 之间
就变得连通或不连通 ; 一打开或关闭第二排气侧风阀 72, 排气通路 26 与排气侧上部通路 53 之间就变得连通或不连通 ; 一打开或关闭第三排气侧风阀 73, 第一吸入通路 25 与排气侧下 部通路 55 之间就变得连通或不连通 ; 一打开或关闭第四排气侧风阀 74, 排气通路 26 与排 气侧下部通路 55 之间就变得连通或不连通。
在所述第二隔板 32 上设置有第五到第八供气侧风阀 75 ~ 78。各个供气侧风阀 75 ~ 78 构成开闭式风阀, 用来使各个吸附室 51、 52 与第二吸入通路 27 及供气通路 28 之间 连通或不连通。在第二隔板 32 上, 在上部左侧安装有第一供气侧风阀 75 ; 在上部右侧安装 有第二供气侧风阀 76 ; 在下部左侧安装有第三供气侧风阀 77 ; 在下部右侧安装有第四供气 侧风阀 78。一打开或关闭第一供气侧风阀 75, 第二吸入通路 27 与供气侧上部通路 54 之间 就变得连通或不连通 ; 一打开或关闭第二供气侧风阀 76, 供气通路 28 与供气侧上部通路 54 之间就变得连通或不连通 ; 一打开或关闭第三供气侧风阀 77, 第二吸入通路 27 与供气侧下 部通路 56 之间就变得连通或不连通 ; 一打开或关闭第四供气侧风阀 78, 供气通路 28 与供 气侧下部通路 56 之间就变得连通或不连通。
所述室 90, 用来集合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向室内的空气。 室 90 形成为 空心的矩形箱状, 在该室 90 的侧面上形成有三个室吸入口 92 和一个室供气口 91。 所述室吸入口 92 构成连接集合导管 93 的导管连接口。各个室吸入口 92、 92、 92 分别经由集合导管 93 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的供气口 23 连接。也就是说, 从各台 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中喷出的空气流过集合导管 93 向室 90 内集合。在室 90 内部, 从各 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中喷出来的空气混合起来。
所述室供气口 91 构成连接空气导管 ( 省略图示 ) 的导管连接口。室供气口 91 经 由空气导管与室内空间连通。
所述控制器 80, 用来控制排气风扇 41 及供气风扇 42 启动或停止、 风阀 71 ~ 78 进 行开闭以及电磁阀 48 进行开闭。具体而言, 控制器 80 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连接, 控制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的排气风扇 41 及供气风扇 42 进行启动及停止, 另一方面, 控制器 80 通过对各个风阀 71 ~ 78 进行开闭, 来控制壳体 11 内的空气通路的空气流动情 况。还有, 控制器 80 通过对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分别具有的电磁阀 48 进行开闭, 来 控制热交换器 45 的加热动作的开 / 关。补充说明一下, 使热交换器 45 的加热动作开 / 关 的方法不局限于此, 例如可以采用停止用来向热交换器 45 供给热水的泵的方法, 也可以采 用切换热水回路以让在流入管 46 内流动的热水旁通到流出管 47 一侧的方法等等。
所述控制器 80 构成为 : 以规定时间间隔 ( 例如 1 ~ 4 分钟 ) 使三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依次进行该三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分别进行的分批动作的切换动作。
- 运转动作 -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调湿系统 1 的除湿运转加以说明。
在该调湿系统 1 中的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中, 排气风扇 41 和供气风扇 42 分别成 为运转状态。在除湿运转中, 作为第一空气 ( 图 4 中的黑箭头所示的空气。下同 ) 的室外 空气 OA 从第一吸入口 20 吸入到壳体 11 内, 作为第二空气 ( 图 4 中的白箭头所示的空气。 下同 ) 的室外空气 OA 从第二吸入口 22 吸入到壳体 11 内。还有, 在除湿运转中, 切换各个 风阀 71 ~ 78 的开闭状态, 由此交替进行在下文中说明的第一动作 ( 以下称之为第一分批 动作。) 和第二动作 ( 以下称之为第二分批动作。)。
补充说明一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分批动作和第二分批动作中, 电磁阀 48 成
为开放状态。 在热交换器 45 内一直进行加热运转。 还有, 按照由控制器 80 设定的时间 ( 例 如每隔五分钟 ) 在第一分批动作与第二分批动作之间进行切换。还有, 在用来说明除湿装 置 10a、 10b、 10c 的运转动作的各个附图中, 对处于关闭状态的风阀附加了斜影线, 以白色 表示处于开放状态的风阀。
< 第一分批动作 > 如图 4 所示, 在第一分批动作中, 在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中的第二排气侧风阀 72、 第三排气侧风阀 73、 第一供气侧风阀 75 及第四供气侧风阀 78 处 于关闭状态 ; 在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中的第一排气侧风阀 71、 第四排气侧风阀 74、 第 二供气侧风阀 76 及第三供气侧风阀 77 处于开放状态。
从第一吸入口 20 已吸入到第一吸入通路 25 中的第一空气, 从第一排气侧风阀 71 流入第一吸附室 51 内。流入到第一吸附室 51 内的空气流过第一吸附器件 61。在第一吸 附器件 61 中, 含在空气中的水分 ( 水蒸气 ) 被吸附剂吸附。其结果是, 在第一吸附器件 61 中, 空气由于所述吸附动作而被除湿。已在第一吸附器件 61 中被除湿的空气从第二供气侧 风阀 76 向供气通路 28 流出, 作为供给空气 SA 吹向室内。
从第二吸入口 22 已吸入到第二吸入通路 27 中的第二空气, 流过热交换器 45。在 热交换器 45 中, 热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 空气被加热到 60℃左右。 已在热交换器 45 内被加 热的空气从第三供气侧风阀 77 流入第二吸附室 52 中。已流入第二吸附室 52 中的空气流 过第二吸附器件 62。第二吸附器件 62 的吸附剂由空气加热。其结果是, 在第二吸附器件 62 中, 被吸附剂吸附着的水分由于所述复原动作而被放到空气中。已夺取第二吸附器件 62 的水分的空气从第四排气侧风阀 74 向排气通路 26 流出, 作为排出空气 EA 排向室外。 < 第二分批动作 > 如图 5 所示, 在第二分批动作中, 在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中的第一排气侧风阀 71、 第四排气侧风阀 74、 第二供气侧风阀 76 及第三供气侧风阀 77 处 于关闭状态 ; 在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中的第二排气侧风阀 72、 第三排气侧风阀 73、 第 一供气侧风阀 75 及第四供气侧风阀 78 处于开放状态。
从第一吸入口 20 已吸入到第一吸入通路 25 中的第一空气, 从第三排气侧风阀 73 流入第二吸附室 52 内。流入到第二吸附室 52 内的空气流过第二吸附器件 62。在第二吸 附器件 62 中, 含在空气中的水分 ( 水蒸气 ) 被吸附剂吸附。其结果是, 在第二吸附器件 62 中, 空气由于所述吸附动作而被除湿。已在第二吸附器件 62 中被除湿的空气从第四供气侧 风阀 78 向供气通路 28 流出, 作为供给空气 SA 吹向室内。
从第二吸入口 22 已吸入到第二吸入通路 27 中的第二空气, 流过热交换器 45。在 热交换器 45 中, 热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 空气被加热到 60℃左右。 已在热交换器 45 内被加 热的空气从第一供气侧风阀 75 流入第一吸附室 51 中。已流入第一吸附室 51 中的空气流 过第一吸附器件 61。第一吸附器件 61 的吸附剂由空气加热。其结果是, 在第一吸附器件 61 中, 被吸附剂吸附着的水分由于所述复原动作而被放到空气中。已夺取第一吸附器件 61 的水分的空气从第二排气侧风阀 72 向排气通路 26 流出, 作为排出空气 EA 排向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中, 通过交替进行所述第一分批动作和 第二分批动作, 则能够以让各个吸附器件 61、 62 的吸附剂的水分量不饱和 ( 不使吸附剂过 度吸附 ) 的方式对室内连续进行除湿。然而, 若如上所述在第一分批动作与第二分批动作 之间进行切换, 则在有些情况下, 从复原一侧迁移到吸附一侧的吸附器件 61、 62 的温度在 刚切换各种分批动作时还比较高。 其结果是, 在刚切换各种分批动作时, 温度比较高的空气
会作为供给空气 SA 供向室内。
具体而言, 在除湿运转中, 例如在从第一分批动作切换为第二分批动作的情况下, 第一分批动作时成为复原一侧的第二吸附器件 62 的温度在第一分批动作刚刚结束时已上 升到 6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进行下一个动作即第二分批动作时, 迁移到吸附一侧的 第二吸附器件 62 的温度还比较高, 以致流过了该高温状态下的第二吸附器件 62 的空气供 向室内。其结果是, 在刚开始进行第二分批动作时, 供给空气 SA 的温度比较高, 之后第二吸 附器件 62 随着继续进行第二分批动作而被冷却, 供给空气 SA 的温度逐渐下降。
如上所述, 在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的除湿运转中, 供给空气 SA 的温度在刚 开始进行各种分批动作时最高, 之后供给空气 SA 的温度随着继续进行分批动作而逐渐下 降。因此, 在除湿运转中, 供给空气 SA 的温度变动幅度较大, 不能够保持一定不变的室内温 度。
于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调湿系统 1 中, 构成为 : 以切换时间彼此隔着规定的时间 间隔的方式使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分别进行第一分批动作与第二分批动作之间的 切换, 并在室 90 集合并混合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来的供给空气 SA, 由此抑制供 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变动。
具体而言, 如图 6 所示, 第一到第三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中首先在第一除湿装置 10a 进行分批动作的切换动作。此时, 从第一除湿装置 10a 供向室 90 内的空气的温度在刚 刚切换分批动作时最高, 之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降到较低的温度 ( 图 6 中以 T1 显示该 空气的温度 )。
接着, 在对所述第一除湿装置 10a 进行切换动作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 ( 例如 1 ~ 4 分钟左右 ) 时, 在第二除湿装置 10b 进行分批动作的切换动作。这样, 从第二除湿装置 10b 供向室 90 内的空气的温度就在刚刚切换分批动作时最高, 之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降 到较低的温度 ( 图 6 中以 T2 显示该空气的温度 )。
然后, 在对所述第二除湿装置 10b 进行切换动作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 ( 例如 1 ~ 4 分钟左右 ) 时, 在第三除湿装置 10c 进行动作的切换动作。这样, 从第三除湿装置 10c 供 向室 90 内的空气的温度就在刚刚切换分批动作时最高, 之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降到 较低的温度 ( 图 6 中以 T3 显示该空气的温度 )。
因此, 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同时供向室 90 的空气彼此具有规定的温度 差。 供来的空气在室 90 内混合起来, 空气温度平均化 ( 图 6 中以 Tave 显示该空气的温度 )。 之后, 室 90 内的空气供向室内。
- 实施方式的效果 - 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 以规定的时间间隔 ( 例如 1 ~ 4 分钟 ) 使三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依次进行该三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分别进行的分批动作 的切换动作。因此, 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同时供向室 90 的空气彼此具有规定的温 度差。也就是说, 要从各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向室 90 的空气的温度之间的关系是一 定不变的, 因而已在室 90 内混合的空气的平均温度也是一定不变的。由此, 能够向室内供 给混合好而将温度已平均化的空气。其结果是, 能够抑制从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供向室 内的空气的温度变动。
< 其它实施方式 > 在本发明中, 可以将所述实施方式构成为下述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三台除湿装置 10a、 10b、 10c 应用了本发明。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台数为两台或比三台多的多个除湿装置。
补充说明一下, 以上实施方式是本质上较佳之例, 没有意图对本发明、 本发明的应 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 本发明对从除湿装置供向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变动抑制机构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