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式捕雾器.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917247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50657.7

申请日:

2010.11.11

公开号:

CN101972571A

公开日:

2011.02.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01D 45/16申请公布日:201102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45/16申请日:20101111|||公开

IPC分类号:

B01D45/16

主分类号:

B01D45/16

申请人:

宁波威瑞泰默赛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守波

地址: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保税南区曹娥江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代理人:

徐雪波;冯晓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流式捕雾器,包括罐体(1),该罐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管(12)、侧壁设置有输入管(11)、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3),其中,该输入管(11)与罐体(1)的侧壁相切,而所述出气管(12)从罐体(1)的顶部伸入到罐体(1)的内部中央,该出气管(12)的底端(12a)开口而作为出气管(12)的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捕雾器,其罐体内气体、液体流通畅通,能大幅增加罐体的处理速度,提高捕雾器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离心力的作用,捕捉液滴能力强,使得气、液分离效果非常理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旋流式捕雾器, 包括罐体 (1), 其特征在于 : 该罐体 (1) 顶部设置有出气管 (12)、 侧壁设置有输入管 (11)、 底部设置有出液管 (13), 其中, 该输入管 (11) 与罐体 (1) 的侧壁相切, 而所述出气管 (12) 从罐体 (1) 的顶部伸入到罐体 (1) 的内部中央, 该出气管 (12) 的底端 (12a) 开口而作为出气管 (12) 的入口。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旋流式捕雾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罐体 (1) 的侧壁上还设置 有一液位计连通管 (1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旋流式捕雾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罐体 (1) 的底部设置有一 支架 (14)。

说明书


旋流式捕雾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液分离处理的技术领域, 特别是指一种能进行气液分离的旋流式捕雾器。 背景技术 捕雾器在石油、 天然气开采和分离处理中, 运用已较为普遍。 现有的捕雾器一般包 括罐体和充满在罐体内的密集型凝结材料, 其中, 罐体顶部开有输入口、 底部开有输出口, 罐体内的凝结材料一般采用密集交织的丝网, 比如纵横交错的金属丝网、 立体型滤网等等。 实际使用时, 气液混合雾气从输入口进入到罐体内, 通过凝结材料将雾气中的液滴凝结后, 液体从底部的输出口输出。如专利号为 ZL200620078754.X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天然气 复合分离器》 、 专利号为 ZL200620007889.7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钻井液两级除气装备》 、 专 利号为 ZL200820090257.0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存储式温度与压力一体化高精度测试装 置》 中都运用有类似的捕雾器。但现有的捕雾器, 由于凝结材料填塞满了整个罐体, 使得罐 体内液体自上而下的流通大幅受阻, 造成流速过慢, 使捕雾器的工作效率受到限制。 更重要 的是, 捕雾器中仅设置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没有设置与液体输出通道隔离的专供气体排出 的出口, 而在实际工作时, 从输入口进入的气液混合雾气是带一定压力输入的, 气体无法上 升到输入口而只能从输出口排出, 这样, 又会重新与从输出口排出的液体进行混合, 虽然雾 气中的液滴通过凝结材料而形成液体, 但最后气体仍旧会与液体混合, 没有实现气液分离, 对气液分离处理帮助不大。因此, 现有的捕雾器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良好 气液分离效果的旋流式捕雾器, 其罐体内气体、 液体流通畅通, 能大幅增加罐体的处理速 度, 提高捕雾器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该旋流式捕雾器, 包括罐体, 其特 征在于 : 该罐体顶部设置有出气管、 侧壁设置有输入管、 底部设置有出液管, 其中, 该输入管 与罐体的侧壁相切, 而所述出气管从罐体的顶部伸入到罐体的内部中央, 该出气管的底端 开口而作为出气管的入口。
     夹带有液滴的气体切向地输入到捕雾器的罐体中, 并在罐体发生旋流, 利用离心 力的作用, 相对较重的液滴被甩到罐体内壁而顺着内壁流入到罐体底部的出液管, 相对较 轻的气体则汇集到罐体中央, 从伸入到罐体内中央的出气管的底部开口进入到出气管中, 最后从出气管的顶部输出。
     优选地, 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一液位计连通管, 而连接液位计, 以稳定 控制捕雾器。
     由于捕雾器体积相对较小, 所述捕雾器罐体的底部可以设置有一支架, 用以架高 整个捕雾器。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捕雾器的罐体内气体、 液体流通畅通, 能大 幅增加罐体的处理速度, 提高捕雾器的工作效率, 同时, 本发明利用离心力的作用, 捕捉液 滴能力强, 使得气、 液分离效果非常理想。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 1 所示, 该旋流式捕雾器, 包括罐体 1, 该罐体 1 顶部设置有出气管 12、 侧壁设 置有输入管 11、 底部设置有出液管 13 ;
     同时, 该输入管 11 与罐体 1 的侧壁相切, 而所述出气管 12 从罐体 1 的顶部伸入到 罐体 1 的内部中央, 该出气管 12 的底端 12a 开口而作为出气管 12 的入口, 罐体 1 的底部设 置有一支架 14, 该支架 14 的高度视实际需要而调整。

旋流式捕雾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旋流式捕雾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旋流式捕雾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流式捕雾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流式捕雾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2571A43申请公布日20110216CN101972571ACN101972571A21申请号201010550657722申请日20101111B01D45/1620060171申请人宁波威瑞泰默赛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地址315800浙江省宁波市保税南区曹娥江路6号72发明人王守波74专利代理机构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代理人徐雪波冯晓兰54发明名称旋流式捕雾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流式捕雾器,包括罐体1,该罐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管12、侧壁设置有输入管11、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3,其中,该输入管11与罐体1的侧壁相切,而所述出气管12从罐体1的。

2、顶部伸入到罐体1的内部中央,该出气管12的底端12A开口而作为出气管12的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捕雾器,其罐体内气体、液体流通畅通,能大幅增加罐体的处理速度,提高捕雾器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离心力的作用,捕捉液滴能力强,使得气、液分离效果非常理想。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1972572A1/1页21一种旋流式捕雾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该罐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管12、侧壁设置有输入管11、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3,其中,该输入管11与罐体1的侧壁相切,而所述出气管12从罐体1的顶部伸入到罐体1的内部中央,该出气管。

3、12的底端12A开口而作为出气管12的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捕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液位计连通管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捕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支架14。权利要求书CN101972571ACN101972572A1/2页3旋流式捕雾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气液分离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能进行气液分离的旋流式捕雾器。背景技术0002捕雾器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分离处理中,运用已较为普遍。现有的捕雾器一般包括罐体和充满在罐体内的密集型凝结材料,其中,罐体顶部开有输入口、底部开有输出口,罐体内的凝结材料一般采用密集交织的丝网,比如。

4、纵横交错的金属丝网、立体型滤网等等。实际使用时,气液混合雾气从输入口进入到罐体内,通过凝结材料将雾气中的液滴凝结后,液体从底部的输出口输出。如专利号为ZL200620078754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天然气复合分离器、专利号为ZL200620007889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钻井液两级除气装备、专利号为ZL200820090257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存储式温度与压力一体化高精度测试装置中都运用有类似的捕雾器。但现有的捕雾器,由于凝结材料填塞满了整个罐体,使得罐体内液体自上而下的流通大幅受阻,造成流速过慢,使捕雾器的工作效率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捕雾器中仅设置一个入口一个出口,没有设置与液体输出通道。

5、隔离的专供气体排出的出口,而在实际工作时,从输入口进入的气液混合雾气是带一定压力输入的,气体无法上升到输入口而只能从输出口排出,这样,又会重新与从输出口排出的液体进行混合,虽然雾气中的液滴通过凝结材料而形成液体,但最后气体仍旧会与液体混合,没有实现气液分离,对气液分离处理帮助不大。因此,现有的捕雾器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良好气液分离效果的旋流式捕雾器,其罐体内气体、液体流通畅通,能大幅增加罐体的处理速度,提高捕雾器的工作效率。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旋流式捕雾器,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该罐体顶部。

6、设置有出气管、侧壁设置有输入管、底部设置有出液管,其中,该输入管与罐体的侧壁相切,而所述出气管从罐体的顶部伸入到罐体的内部中央,该出气管的底端开口而作为出气管的入口。0005夹带有液滴的气体切向地输入到捕雾器的罐体中,并在罐体发生旋流,利用离心力的作用,相对较重的液滴被甩到罐体内壁而顺着内壁流入到罐体底部的出液管,相对较轻的气体则汇集到罐体中央,从伸入到罐体内中央的出气管的底部开口进入到出气管中,最后从出气管的顶部输出。0006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一液位计连通管,而连接液位计,以稳定控制捕雾器。0007由于捕雾器体积相对较小,所述捕雾器罐体的底部可以设置有一支架,用以架高整个捕。

7、雾器。说明书CN101972571ACN101972572A2/2页4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捕雾器的罐体内气体、液体流通畅通,能大幅增加罐体的处理速度,提高捕雾器的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利用离心力的作用,捕捉液滴能力强,使得气、液分离效果非常理想。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11如图1所示,该旋流式捕雾器,包括罐体1,该罐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管12、侧壁设置有输入管11、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3;0012同时,该输入管11与罐体1的侧壁相切,而所述出气管12从罐体1的顶部伸入到罐体1的内部中央,该出气管12的底端12A开口而作为出气管12的入口,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支架14,该支架14的高度视实际需要而调整。说明书CN101972571ACN101972572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7257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