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4788A43申请公布日20110216CN101974788ACN101974788A21申请号201010531362522申请日20101104D01B1/0420060171申请人洪建龙地址8415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团结乡孔湾村3006号72发明人洪建龙74专利代理机构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65108代理人何冰54发明名称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其包括外网筒,被外网筒包套的转轴,随转轴同步转动的上、下托轮、砂轮,以及设置在底部的集绒筒。在转轴下段设置有底托,自底托向上的转轴上套有不少于两级的。
2、上、下托轮,每级上、下托轮外包裹有内网筒,在每级上、下托轮间的转轴上套有砂轮。在转轴上的最上端的上托轮处压盖有砂轮,该砂轮上端盖有压盖,压盖处的转轴上开有外螺纹,并旋有锁紧螺帽。在转轴上的最下端的下托轮底面连通有集绒筒,集绒筒与吸风机的吸风管连通,在转轴外包套有外网筒。装设本装置的棉籽脱绒机可将带绒12的棉籽脱至带绒1以下,且对棉籽无损伤,脱绒率高,棉绒品质有保障。本装置结构简洁,自重轻,制造工艺简单,工作稳定,节能环保。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1974793A1/1页21一种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整体装设在棉籽脱绒机。
3、的脱绒箱内,其包括外网筒,被外网筒包套的转轴,随转轴同步转动的上、下托轮、砂轮,以及设置在底部的集绒筒,在脱绒箱的上、下端面中心对应处设置有轴承,两轴承间布设一转轴,转轴由棉籽脱绒机的动力驱动轮驱动,其特征在于在转轴下段设置有底托,自底托向上的转轴上套有不少于两级的上、下托轮,每级上、下托轮外包裹有内网筒,在每级上、下托轮间的转轴上套有砂轮,砂轮被其上侧的下托轮紧压在其下侧的上托轮上,随上、下托轮同步转动,在转轴的最上端的上托轮处压盖有砂轮,该砂轮上端盖有压盖,压盖处的转轴上开有外螺纹,并旋有锁紧螺帽,在转轴上的最下端的下托轮底面连通有集绒筒,集绒筒与吸风机的吸风管连通,在转轴外包套有外网筒,。
4、外网筒与砂轮、内网筒间留有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网筒为上端面敞口,底端面开有中心孔的空腔圆筒,其上端口与棉籽脱绒机的进籽口相连,外网筒侧壁上遍布桥式网眼,在外网筒底部侧壁处开有出籽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托轮为上小下大的两段圆柱组成一体的圆台形,其中心轴处开有贯通的中心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托轮为中心开孔的圆柱形,顺下托轮上端面圆周半径设置有不少于三个的L形连接片,连接片的L形上周边的竖边与上托轮中心孔内壁连接,横边与上托轮底面连接,连接片的L形下周边的竖边与处于上、下托轮中心孔内的轴套外壁连。
5、接,轴套与转轴1通过键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外径小于上、下托轮中心孔内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片的底边厚度即为上托轮和下托轮之间的间距。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其特征在于砂轮为中心开孔的圆柱形,其直径大于上、下托轮直径,砂轮中心孔内径与上托轮上段圆柱外径相等,砂轮厚度大于前述上托轮的上段圆柱高度,砂轮即套于上托轮的上段圆柱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网筒为两端敞口的空腔圆筒,其上端口与上托轮外壁连接,下端口与下托轮外壁连接,在处于上、下托轮之间的内网筒圆周壁上开有向外突出。
6、的桥式网眼。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与转轴固定,最下端的下托轮上的连接片L形下周边的横边座于底托处,底托为圆柱形,其直径小于下托轮中心孔内径。权利要求书CN101974788ACN101974793A1/3页3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棉籽脱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砂轮和桥式网板配合脱绒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背景技术0002现行以锯片为脱绒关键部件的棉籽脱绒机存在下述缺陷对棉籽首次脱绒后,棉籽上仍留有12左右的棉绒,脱下的棉籽俗称毛棉籽,继续脱绒也只能脱至4左右,脱下的棉籽俗称半光籽,无法进一步脱绒,脱绒效率低下;脱绒后部分棉籽被刮伤,成。
7、为不孕籽,无法作为棉种使用。0003现行以钢丝刷为脱绒关键部件的棉籽脱绒机存在下述缺陷不能直接脱毛棉籽,仅能脱半光籽,整机阻力大,耗能大,噪音大,污染大;钢丝刷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自重大,拆装需专用工具,其轴上套装的轴承易被磨损,换装需要停机,既耗时又增大生产成本;钢丝刷刺易折断,断下的钢丝极易掉入脱绒后的棉籽和棉绒中,难以清出,影响绒、籽品质。刷刺间的缝隙易夹缠棉绒,导致整机工作不稳定,脱绒效率低;钢丝刷外围的网眼筒由于受加工工艺所限,其网眼尺寸无法做得很小,导致未成熟的瘪棉籽穿过混入棉绒中。0004由于钢丝刷脱绒机脱下的棉籽绒纤维短,而锯片脱绒机脱下的棉籽绒纤维长,这两种棉绒均不适合直接。
8、用于浆粕行业,必须混合后方可,十分不便于浆粕生产。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对棉籽无损伤,脱绒率高,油脂业、种业、浆粕业均可使用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整体装设在棉籽脱绒机的脱绒箱内,其包括外网筒,被外网筒包套的转轴,随转轴同步转动的上、下托轮、砂轮,以及设置在底部的集绒筒。在脱绒箱的上、下端面中心对应处设置有轴承,两轴承间布设一转轴,转轴由棉籽脱绒机的动力驱动轮驱动。在转轴下段设置有底托,自底托向上的转轴上套有不少于两级的上、下托轮,每级上、下托轮外包裹有内网筒,在每级上、下托轮间的转轴上套有砂轮,砂轮被其上侧的下托轮紧压在其下侧。
9、的上托轮上,随上、下托轮同步转动。在转轴上的最上端的上托轮处压盖有砂轮,该砂轮上端盖有压盖,压盖处的转轴上开有外螺纹,并旋有锁紧螺帽。在转轴上的最下端的下托轮底面连通有集绒筒,集绒筒与吸风机的吸风管连通。在转轴外包套有外网筒,外网筒与砂轮、内网筒间留有间隙。0007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装设本装置的棉籽脱绒机即可直接将带绒12的棉籽脱至带绒1以下,且对棉籽无损伤,所脱的棉籽不仅可用于榨油,也可用作棉种,所脱的棉绒可直接用于浆粕生产。脱绒率高,棉绒品质有保障。本装置结构简洁,自重轻,制造工艺简单,工作性能稳定,节能环保。0008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说明书CN10197。
10、4788ACN101974793A2/3页4图1是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中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底部结构示意图。0009图例1、转轴,2、锁紧螺帽,3、压盖,4、砂轮,5、轴套,6、上托轮,7、连接片,8、下托轮,9、底托,10、集绒筒,11、吸风管,12、内网筒,13、外网筒,14、出籽口。0010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0011实施例如图13所示,砂轮式棉籽脱绒装置整体装设在棉籽脱绒机的脱绒箱内,其包括外网筒13,被外网筒13包套的转轴1,随转轴1同步转动的上、下托轮6、8。
11、、砂轮4,以及设置在底部的集绒筒10。在脱绒箱的上、下端面中心对应处设置有轴承,两轴承间布设一转轴1,转轴1由棉籽脱绒机的动力驱动轮驱动。在转轴1下段设置有底托9,自底托9向上的转轴1上套有不少于两级的上、下托轮6、8,每级上、下托轮6、8外包裹有内网筒12,在每级上、下托轮6、8间的转轴1上套有砂轮4,砂轮4被其上侧的下托轮8紧压在其下侧的上托轮6上,随上、下托轮6、8同步转动。在转轴1上的最上端的上托轮6处压盖有砂轮4,该砂轮4上端盖有压盖3,压盖3处的转轴1上开有外螺纹,并旋有锁紧螺帽2。在转轴1上的最下端的下托轮8底面连通有集绒筒10,集绒筒10与吸风机的吸风管11连通。在转轴1外包套。
12、有外网筒13,外网筒13与砂轮4、内网筒12间留有间隙。0012外网筒13为上端面敞口,底端面开有中心孔的空腔圆筒,其上端口与棉籽脱绒机的进籽口相连,外网筒13侧壁上遍布桥式网眼,根据实际情况,桥式网眼可向外突出,也可向内突出。在外网筒13底部侧壁处开有出籽口14。0013上托轮6为上小下大的两段圆柱组成一体的圆台形,其中心轴处开有贯通的中心孔。下托轮8为中心开孔的圆柱形,顺下托轮8上端面圆周半径设置有不少于三个的L形连接片7,连接片7的L形上周边的竖边与上托轮6中心孔内壁连接,横边与上托轮6底面连接。连接片7的L形下周边的竖边与处于上、下托轮6、8中心孔内的轴套5外壁连接,轴套5与转轴1通过。
13、键固定连接。所述轴套5外径小于上、下托轮6、8中心孔内径。连接片7的底边厚度即为上托轮6和下托轮8之间的间距。0014砂轮4为中心开孔的圆柱形,其直径大于上、下托轮6、8直径。砂轮4中心孔内径与上托轮6上段圆柱外径相等,砂轮4厚度大于前述上托轮6的上段圆柱高度,砂轮4即套于上托轮6的上段圆柱处。0015内网筒12为两端敞口的空腔圆筒,其上端口与上托轮6外壁连接,下端口与下托轮8外壁连接。在处于上、下托轮6、8之间的内网筒12圆周壁上开有向外突出的桥式网眼。0016所述底托9与转轴1固定,最下端的下托轮8上的连接片7L形下周边的横边座于底托9处。底托9为圆柱形,其直径小于下托轮8中心孔内径。底托。
14、9、压盖3通过锁紧螺帽2的紧固,将其间排列的各级上、下托轮6、8和砂轮4压紧,确保砂轮4与上、下托轮6、8同步稳定运转。0017在脱绒时,外网筒13和吸风管11固定不动,砂轮4、上、下托轮6、8,集绒筒10以及内网筒12随转轴1一起转动。未经过脱绒的棉籽经进籽口进入外网筒13内,毛棉籽在下落过程中经砂轮4,内、外网筒12、13壁上桥式网眼的打磨,使得棉籽和棉绒脱离,棉籽在说明书CN101974788ACN101974793A3/3页5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下落,并依次经过多级砂轮4的打磨,直至由外网筒13底部的出籽口14排出。各级砂轮4处脱离出的棉绒在经过该级砂轮4下的上、下级托轮6、8处时,由上、下托轮6、8间吸入,并经各级砂轮4、上、下托轮6、8的中心孔,由最下端的下托轮6中心孔和底托9间的空腔排入集绒筒10,最后由吸风管11处吸出。0018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说明书CN101974788ACN101974793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74788ACN101974793A2/3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74788ACN101974793A3/3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74788A。